回覆列表
  • 1 # 誰是我知心

    劉阿斗自己就喜歡金銀珠寶,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諸葛亮做為幾十年的蜀漢宰相不可能不貪汙受賄,於是諸葛亮一死馬上就去抄家,結果打了臉了。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諸葛亮去世之後,後主劉禪抄其家事從何說起?到目前為止,本人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諸葛亮死後被抄家的文字記錄,提問者此言出自何處?從諸葛亮死後劉禪給他的諡號“忠武”來看,這個“蓋棺定論”的級別還是相當高的!“忠武”是後世歷代王朝給武臣的最高諡號,與文臣的“文正”屬於同一檔次。如果劉禪對諸葛亮進行了清算、甚至將其抄家,似乎不太可能給他如此高的“蓋棺定論”,不是嗎?

    頂級諡號“忠武”背後的貓膩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後世王朝獲得“忠武”這個諡號的都是武臣,如唐王朝的汾陽忠武王郭子儀、明王朝的開平忠武王常遇春等等。可諸葛亮並不是純粹的武臣,雖然曾經多次率軍北征曹魏,但他首先是蜀漢政權的丞相!丞相這個職務是最純粹的文臣,歷朝歷代除了唐宋時期的部分所謂“使相”,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將“宰相”劃入武臣序列。包括周勃,他任丞相也是由武轉文,所以才有了後來漢文帝的一問三不知。至於明王朝的徐達,那不過就是一個掛名丞相而已,和所謂“使相”沒有本質區別。

    那麼,諸葛亮一個文臣之首——丞相,為什麼死後卻得了一個武臣的最高諡號呢?很顯然,這是劉禪刻意為之!那麼,劉禪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行為呢?原因很簡單,在政治上否定諸葛亮,只承認他在軍事方面的功績!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在政治上太難“蓋棺定論”了。

    歷史上兩極分化的評價

    關於諸葛亮這個人,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出現了與曹操類似的兩極分化。一個極端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另一個極端則是“三國霍子孟、甚至曹操第二”……

    不管諸葛亮是否真有野心,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他個人內心已經將自己凌駕於了劉禪之上。這一點從前後兩篇《出師表》就能看得出,哪裡是臣下給皇帝上的表?簡直就是“老子教育兒子”一般的口氣!連該用誰、不該用誰都明明白白給劉禪指定好了,如果這還不叫權臣,什麼樣的人才叫權臣?

    或許諸葛亮真的沒有野心、更加沒有反心,或許他對蜀漢政權也的確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行為已經儼然是權臣一般的存在了,對皇權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掣肘!作為皇帝,劉禪對諸葛亮不太可能有太多好感,不是嗎?事實也的確如此,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雖然沒有清算諸葛亮,但卻刻意降低了諸葛亮的治喪規格並且不同意立廟祭祀諸葛亮。其實,這已經足以說明劉禪的態度了。但是,彼時三國鼎立,如果大規模清算諸葛亮勢必要牽連“諸葛一黨”,很可能會引發蜀漢政權內亂,得不償失。在權衡利弊之後,劉禪最終選擇了低調處理,給諸葛亮“忠武”這個諡號,很可能就是與這種低調處理有關。

    表面上看“忠武”是頂級諡號,可實際上劉禪就是藉此在政治上否定諸葛亮。聰明人都會發現端倪,群臣重新站隊無可避免……劉禪此舉等於是給了原“諸葛一黨”一次改換門庭的機會,既維持了政局穩定,又多出了一幫可用之臣。如果堅持不改換門庭者,那就只能被清洗了……很多人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本人並不認同,劉禪這一手帝王權術玩得可不是一般地流暢,哪裡像“扶不起的阿斗”?

    劉備早已看出諸葛亮弄權的苗頭

    早在劉備還在世時恐怕他就已經看出諸葛亮弄權的苗頭了。或許有人說本人是危言聳聽,諸位不妨想想,劉備稱帝之後幹了一件什麼事?將張飛的女兒娶進門做了皇太子劉禪的正室!劉備為何要有這樣的舉動?無非拉攏張飛。拉攏張飛幹什麼?只有兩個可能:一、制衡文臣領袖諸葛亮。二、制衡益州土著勢力。益州土著勢力在劉璋被劉備流放之後,已經是一盤散沙了,他們急需攀附新主子劉備,暫時還不需要刻意去制衡。畢竟,他們暫時還沒有能力和自己帶來的舊班底對抗。那麼,就只剩一種可能了,劉備推崇張飛,就是為了利用他來制衡諸葛亮!這一點從劉備去世後,劉禪繼續重用張飛的兒子張紹也能看出一二。張氏外戚是除益州土著之外,另一股可以制衡諸葛亮的勢力!

    除此之外,從劉備臨終前的人事安排也能看得出,在讓諸葛亮輔政的同時,劉備又安排了另一位輔臣——李嚴。李嚴出身益州土著勢力,與諸葛亮完全不是一路人。劉備用李嚴和諸葛亮搭班子,為什麼?用腳趾頭恐怕都能想明白吧?無非就是相互制衡、權力平衡,不是嗎?

    與此同時,劉備在臨終前還刻意調來了自己的“御林軍總管”趙雲。劉備為何要如此興師動眾?很簡單,不放心諸葛亮!趙雲是自己在公孫瓚賬下時的“貧賤之交”,相對於諸葛亮,劉備顯然更加信任趙雲。為了防止諸葛亮生變,讓趙雲來給自己“兜底”,順理成章。

    綜上所述,諸葛亮弄權恐怕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劉備在世時諸葛亮相對比較收斂一些而已。否則,劉備沒有理由在臨終前作出那些安排,不是嗎?劉備一死,諸葛亮便開始了大規模“弄權”,甚至像“老子教育”兒子一般“指導”劉禪工作。尤其是利用後勤補給延誤等問題搞掉李嚴之後,諸葛亮更加是權傾朝野,說他是“三國霍子孟”恐怕並不為過。

    但是,劉禪也不傻,雖然拿下了李嚴,劉禪卻沒有清洗益州土著勢力,同時又利用恩親不斷提高張氏外戚的地位。在益州土著、張氏外戚兩股勢力存在的情況下,諸葛亮雖然弄權,卻始終不敢走得太遠。試想,如果諸葛亮成為了像霍子孟那樣一家獨大的輔臣,誰能保證他就一定不會生出野心?就算他不想,誰能保證他身邊沒有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麾下的石守信那些人呢?

    強敵環伺的惡劣生存環境最終救了諸葛亮全族,在三國鼎立的形勢下,任何內亂都可能讓其他兩國有機可乘,很可能會導致亡國。為了穩定政局,劉禪只能低調處理諸葛亮。如果蜀漢政權是大一統王朝,諸葛亮家族的結局恐怕未見得比霍子孟家族好到哪裡去……從這個方面再一次證明了劉禪恐怕並不是什麼“扶不起的阿斗”,起碼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

  • 3 # 糊塗難

    以小人之見度君子之腹。劉氏江山若無諸葛亮,也只是一賣草鞋一農人耳。長板坡若無趙雲,小阿斗兒早己成了萬馬軍中的肉餅,以恩報德最終被曹操吃掉。

  • 4 # 一半秋色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後來遺憾病逝五丈原,大業未成身先死,然而,諸葛亮剛死了沒多久,劉禪卻對諸葛亮做出了令人寒心的舉動。

    劉禪是如何對待“相父”諸葛亮的呢?

    一是不許奔喪。

    中國自古講究死者為大,人死了之後,作為親戚、朋友或者同事,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奔喪,然而,當以譙周為代表的重臣要去奔喪之時,劉禪卻竭力阻止,理由是怕魏國得知訊息,伺機對蜀國不利。

    其實,諸葛亮病逝的訊息早就傳遍中國了,司馬懿比劉禪更早知道訊息,劉禪給出的理由實在太經不起“推敲”了。

    二是不允許建祠堂。

    按照當時的規矩,只有帝王才有資格建祠堂,但諸葛亮的威望實在太高,在蜀國百姓心目中像神一樣的存在,於是百姓募集錢財,準備為心目的偶像建個祠堂,然而劉禪得知訊息之後,竭力阻止,理由是諸葛亮只是個丞相,沒有資格建祠堂。

    然而,後來民怨沸騰,群情激奮,劉禪擔心出亂子,這才不情願地給諸葛亮建了祠堂。

    三抄諸葛亮家。

    諸葛亮臨死之前,曾經口述了一封《自表後主》,表中寫了“辜負先帝所託,不忠不義”等謙詞之外,特意擺出了自己的家底,“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劉禪看了這張表之後,大為不屑,他不相信一個權傾朝野的丞相,居然只有這麼點家底,宦官黃皓更是在一旁煽風點火,說道:“諸葛亮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他怕皇上查封他的家產,所以才露出家底,這叫欲蓋彌彰,不如咱們去他府上查一查。”

    劉禪同意了,黃皓就屁顛屁顛地跑去了,把諸葛亮家翻了個底朝天,可是“贓物”一無所獲,黃皓這回可傻眼了,回去只能據實稟報。

    劉禪一聽,忽然又想起父親臨死之前的諄諄教誨“你要視之如父”,不禁潸然淚下,嘆道:“我的好相父啊,您這是一個好人啊,我不該懷疑您啊!”

  • 5 # 北斗星3557

    謝謝邀請,說兩句,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輔佐劉備吧,建立了蜀國,以後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後主劉禪,六出祁山,最後死在五丈原,以後,江威繼承了諸葛亮,的位置,為蜀國大都督,九發中原吧!以後諸葛亮的兒子,長大以後,劉禪講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諸葛亮的兒子,曹魏,大將,鄧艾鍾會,攻打蜀國,蜀國沒有人才,太諸葛亮的兒子,也就是駙馬,諸葛亮的兒子,和諸葛亮的孫子,雙雙戰死,史書上這樣記載的,劉禪,沒有陷害諸葛亮,後代吧!作者所說的,沒有此事吧?劉禪在糊塗,也不能加害諸葛亮後代,劉禪之所以,做了42年皇上,有諸葛亮打下的基礎,有姜威,文官,蔣琬,費文偉,等忠良輔佐下,才做42年,皇上,這個也是天命所歸,民間傳說,在諸葛亮,白帝城看劉備時,當時劉備病危,諸葛亮來到,白帝城門樓,一隻五色大鳥,大叫,42升的吧?諸葛亮仰天長嘆,諸葛亮知天文,小地理吧!能識破天機,仰天長嘆,沒有說什麼,民間傳說,也就是,劉禪42年天下,這都是民間傳說,所以說三國志中,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謝謝

  • 6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其實諸葛亮死後被劉禪抄家一點也不奇怪,實際上這也是幾千年來封建王朝逃脫不了的規律,正所謂:忠臣良將最終都會落得悲慘的下場,諸葛亮當然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諸葛亮與劉禪沒有相知共患難的經歷。之所以劉備非常信任重用諸葛亮,在與諸葛亮的相處中,能夠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就在於當時的戰爭環境,劉備勢力薄弱,連地盤都沒有,而諸葛亮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出山輔佐他,並一心一意為其著想,劉備實力逐步擴大,並最終建立蜀國。

    影視劇中的劉禪

    而劉禪與諸葛亮的關係建立是在劉備託孤,劉備將劉禪交到諸葛亮手中,輔佐其成就天下。一位老臣重臣與一位新君之間必然缺乏互信的基礎,尤其是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2】諸葛亮對劉禪的權力的制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還說出如果劉禪沒有出息讓諸葛亮取代之的話,雖然多數是劉備在旁敲側擊諸葛亮的話,但是對於一旁的劉禪來講,內心的滋味是很難說的。在這種關係中,雖然表面上還是君臣之間的關係,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對其有很大的制約性的。

    當新君一開始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會顯露出謙虛勤政謹慎的態度,當然對諸葛亮也會十分尊重,但當自己掌握大權後一段時間,必然會對約束自己權力的大臣產生厭煩心裡,所以,在劉禪心裡諸葛亮逐漸成為掣肘其權力發揮的阻礙,對諸葛亮的厭煩心裡不斷增加。但由於國家的需要,劉禪沒有對諸葛亮作出什麼行動。

    影視劇中的劉禪與黃皓

    【3】身邊佞臣的作祟。劉禪在位期間,他與父親劉備一大區別就是重用佞臣,也就是日常只會溜鬚拍馬的人,他們是使劉禪玩物喪志的主要罪魁禍首。而之所以是佞臣,他們專門與忠臣賢將作對,這其中就包括對諸葛亮,雖然劉禪在大部分時間聽從諸葛亮的意見和建議,但是諸葛亮大部分時間在外爭戰,陪伴劉禪時間最多的就是這麼佞臣,於是慢慢離間了君臣之間的關係,最終導致仇恨。

    所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君臣之間關係的破裂在諸葛亮去世後就徹底爆發出來,諸葛亮的死,劉禪自此再也沒有可以制約他的人,而他這些年對於諸葛亮的所謂“隱忍”都爆發出來,所以才出現抄諸葛亮家產的事情。

  • 7 # 音樂小妖

    三國時期劉備夷陵一戰大敗而歸,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從此諸葛亮就開啟了自己兢兢業業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的就是諸葛亮,先後數次北伐無功而返,最終病逝。但就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果然將丞相一職給廢除掉了,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難道說劉禪這麼多年來一直對諸葛亮心有怨恨嗎?不然的話為何等諸葛亮直接將丞相一職給廢除掉了呢?

    大家都說劉禪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但是卻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劉禪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嗎?

    尤其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說實話諸葛亮就是一個權臣,如果不是北伐沒有成功,說不定就是第二個王莽,或者說是第二個鰲拜。

    當時整個蜀漢所有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由諸葛亮一手操辦,可以說劉備在死後,整個蜀漢的能臣武將都成了諸葛亮的跟屁蟲。

    說實話最初的時候,劉禪並不同意北伐,自己的蜀漢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自己還不清楚嗎?就這麼一個人口跟地盤都屬於下下之資的地方,非要跟中原的扛把子一較高下,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的爭鬥。

    難道說修生養息不好嗎?非要打打殺殺,原本當時的蜀漢經過劉備最後一場夷陵之戰後,就已經把家底敗光了,現在諸葛亮卻又要舉著為劉備實現目標的口號,開始了北伐工作,而且還是連續數次。

    劉禪看著自己的國庫都快能跑馬車了,可是整個朝中全是諸葛丞相的屬下,自己拿什麼跟對方反抗,雖然中間鬧過一次,但是直接被諸葛亮罵了個狗血淋頭,而且當時整個朝中幾乎沒有人敢跟諸葛丞相對視。

    從這一刻起,劉禪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諸葛亮沒有掛掉之前,還是安安生生的低調當人吧,萬一要是把諸葛亮給惹怒了,直接換一個皇帝怎麼辦,自己又幹不過他。

    其實要說諸葛亮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蜀國而努力,只是劉禪自己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是不開心,理論上不是應該君權在手,天下我有嗎?為什麼到自己這卻成了相權在手,諸葛的一言之堂了。

    這就現代的一些公子哥去繼承自家的公司一樣,總是有一些仗著自己元老資格的公司高層,跟自己各種的不對路,說實話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可就是雙方制定的機會幾乎南轅北轍。

    而到了劉禪跟諸葛亮這裡,也是一樣的,劉禪明白自己的蜀漢實力較弱,先安心的發展一段時間再說,等自己有能力浪的時候,再跟北方的魏國一較高下。

    但是諸葛亮卻跟劉禪不一樣,他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讓敵人無限制的防守,才會讓自己有勝利的希望,說實話諸葛亮的北伐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壯大自己,雖然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失敗告終,可最後總是能多多少少的撈一些好處。

    只是這一切在劉禪看來,就是在幹無用功,有那些時間還不如自己的發展自身,也不至於到了最後因為勞累過度,從而疾病纏身,最終病逝。

    所以等到諸葛亮死後,劉禪終於有了自己的權勢,畢竟整個蜀漢在諸葛亮的壓制下,已經沒有什麼太過出頭的人才,這個時候正好是自己收回權勢的時最佳良機。

    可以說劉禪好不容易才熬到了諸葛亮昇天,權勢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怎麼可能再次把這樣龐大的權勢扔出去,於是果斷就將丞相這個職位給廢除掉了,說白了就是不給別人當諸葛亮的機會。

    不是說蜀漢沒有忠臣,只是劉禪不想再過以前那種生活了,尤其是諸葛亮在自己死前還指派了姜維當自己的接班人,當時劉禪就不開心了。

    你諸葛亮壓制了自己一輩子,現在還找一個接班人再繼續壓制自己,怎麼可能再給你這樣的機會,所以廢除丞相職位,就是不給姜維機會,不想讓諸葛亮的專權再一次發生。

    可以說劉禪等諸葛亮死後,第一時間把丞相之位給廢除掉,就是不想給姜維機會,不想自己再重走以前的老路,事實證明劉禪也是有能耐的,在諸葛亮死後還讓蜀漢硬撐了好幾十年的時候,足以說明劉禪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弱,只是一直被諸葛亮壓制住了而已。

  • 8 # 叢中笑6603

    這是一種恨的發洩。

    劉備請出諸葛亮以後,把令牌和佩劍交給了他,軍中大小事均由軍師來安排。

    但這非劉備本意,這只是劉備想依靠諸葛亮打天下的需要。白帝城臨終前,劉備對諸葛亮的懷疑露了出來,如阿斗不行,你自已稱帝。這是在試探和警告諸葛亮不能這樣做。

    阿斗繼位後,軍國大計皆聽從諸葛亮安排,但他想享受的生活一直受到諸葛亮的制約,這是其一。劉備對諸葛亮的防備,阿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諸葛亮在世,他不敢造次,等諸葛亮去世了,他沒有了後顧之憂,就把劉備和他自己對諸葛亮的不滿都一併發洩出來了。

  • 9 # 歷史評說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將諸葛亮叫到身邊,將自己一生戎馬生涯才打下來的江山託付給諸葛亮。他推心置腹的對諸葛亮說,如果他的兒子劉禪,能夠輔佐那麼請他幫忙盡力輔佐劉禪,如果這個小子實在不成器,索性諸葛亮就取而代之吧!

    劉備囑咐劉禪,要事事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不可任性妄為。由此可見,劉備對於諸葛亮的信任,他認為只有諸葛亮才能幫助自己完成未竟的功業,只有諸葛亮才能重新恢復大漢帝國的榮光。

    事實證明,劉備打仗不行,看人確實非常準,諸葛亮用一生在詮釋什麼叫做忠誠,一篇出師表寫的情真意切,諸葛亮一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面對這樣的臣子,君復何求?可是為什麼在諸葛亮死亡之後,後主竟然要將其抄家?原因在於劉禪心中對諸葛亮有諸多不滿。

    首先,在劉禪心中,他覺得諸葛亮認為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如父親

    諸葛亮在各種寫給劉禪的表章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劉備創業的艱辛,如今的蜀漢帝國全靠劉備積攢起來的家底兒。而現在的情況卻是益州疲憊,又是什麼生死存亡之秋也,這不是在打劉禪的臉嗎?在劉禪看來,這是諸葛亮在諷刺他能力差,治國無方。

    第二,諸葛亮一生廉潔,政績出色,讓他在整個帝國中擁有巨大的聲望

    諸葛亮這個人,在經濟方面絕對沒的話說,是廉潔奉公的典範,他的內政能力很強,在他的管理之下,整個蜀漢帝國雖然六出祁山,軍事動作頻頻,卻沒有因此而拖累整個國家的發展,帝國的經濟總量在有條不紊的增長。

    在他的帶領下,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收入有所提高,人民群眾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們眼光都是雪亮的,對於帶領他們過上幸福生活的諸葛亮心存感激,所以諸葛亮在整個蜀漢帝國的威望,在隱隱間超過了皇帝劉禪,劉禪就像一個檸檬精一樣心裡酸得不得了。

    第三,當諸葛亮與劉禪在同一問題上存在分歧時,整個蜀漢的朝堂無一例外的都站在諸葛亮一邊

    這讓身為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劉禪臉往哪裡擱?劉禪因此,對於諸葛亮就有了更深的忌憚與不爽。但是攝於諸葛亮極高的威望與人氣,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只能把這腔怒火壓抑在胸中。

    等到諸葛亮去世以後,大權在握了他終於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了,使用各種卑劣的手段,對忠心不二輔佐自己的諸葛亮進行了清算,這簡直就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翻版,在此我們作為後人也只能一聲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賭輸了80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