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拙
-
2 # JessicaMeng
這個問題下面舉出來20個顯著的不同,並分析其中部分原因。
1、人物性格不同一般華人、特別是成熟男人、文人普遍認為的正面性格應為內斂、含蓄,而西方人的對應的主流觀點的男人正面性格則應該是外向、直率。完全相反的正面人物標準,其原因和歷史上的文化教育歷史有關,如華人在18世紀前高等教育的考核標準是文科,能考上的狀元(相當於今天的高考狀元),只考文章,寫的好寫不好沒有量化標準,只要判官感覺上認為最好,就是狀元,當了狀元就能當官。我唯一知道的歷史上中國古代數理化成果只有勾股玄定律、4大發明和張衡的天文儀。西方人在18世紀、19世紀、甚至公元前從古埃及流向西方的數理化,包括數學、幾何學、化學、電工學等是他們的高等教育可量化的標準成果,西方人的文化英雄不只是寫文章寫的好,而是能發明、發現數理化定律的科學家,這些都是可量化的學科,西方人的文科狀元則是已經出書立著的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當然文學作品是越內斂、越含蓄、不可量化為最好,而數理化學科的結論是越直觀、越外露越好,而且有量化標準。兩種完全不明的教育歷史,當然培養出完全不同人的性格。有人說,我個人的性格偏西方直觀、外露,我不知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此,我爸爸經常告訴我要“含蓄點”,我真不知道他是在讚美我還是批評我。自吹一下,我自己認為自己的性格中有西方人的直爽和外露,還有東方、日本人的細緻和嚴謹。聽到我這樣的自我吹棒,我朋友們還加油添醋地說:你還有法華人的浪漫,哈哈,我真完美的肉麻。
2、文字形態基礎不同華人文字的形態是以線條為主線元素,最多帶有直角彎勾,連中文的數字表現也完全是直線的,西方人的文字以弧線為主流元素,從英、俄、法、德的字母開始,就有很多字母是弧線為基礎,英文26個字母中就有一半帶弧線的字母,俄文中弧線更多。這種文字偏弧線的事實也直接影響到西方人的建築的設計,西方的宮殿、教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無論是在哥特式時期基本尖型、還是在之後的巴洛克時期基本圓型,沒有角形平頂建築。而華人古代的建築例如宮殿、民間的祠堂、廟宇、書院等的外觀設計也受到以直線為基礎的文字影響,中國古代建築幾乎沒有弧形甚至是尖形的,只有角形的,當然這種風格隨中國文字一起漫延到了日本、南韓。
3、建築材料不同說到建築外形,不得不說建築材料。華人的古代建築除了長城是土坯築成的以外,基本上用木質材料,而古西方人的建築材料則以石頭為材料。所以中國古代建築不易儲存,更易失火毀壞。這也造成了華人的建築不但易遭天災失火而且愛被人為拆毀。中國能夠儲存下來800年以前的建築只有石牆和石橋,沒有房子, 以石頭為主料西方的建築,肯定儲存時間長。以古希臘雅典衛城、奧林匹亞的建築為例,全是石頭砌的,有些已存在4000多年了,法國的凡爾賽宮也是石頭徹的,雖然年代與故宮歷史時間差不多,目前只有幾百年歷史,但凡爾賽宮再過5000年也沒事兒,它肯定比木質的中國故宮儲存時間長。材料不同,說明中國古代建築工藝比西方講究,木匠比石匠們活細,但沒有西方石匠們在設計上和執行上大氣有魄力,有力量。我當然喜歡石頭建築,不僅僅只是因為它們便於儲存,更重要的是它們天生帶有地氣。
4、文化流向不同西方的文化發源於地中海沿岸四周,如古希臘、埃及,再向古羅馬、中歐、北歐自南向北漫延,從他們公共的建築的代表教堂、皇宮就可以看出,從複雜的南歐建築,流向俄羅斯、瑞典、芬蘭,越往北走,建築的外表越趨於簡潔、簡約。而中國的文明從黃河流域的中原開始,自西向東流,從公元前黃河文明的夏、商、周開始,流了一千多年的明朝,從西安流到了南京,然後向南、向北,建都北京。有一點與歐洲建築相反,中國建築越往南走越複雜,南方的廟宇比北京的要精緻、複雜的多,而北方的廟宇卻大氣、粗獷。關於中歐文化流向的不同原因,完全由於氣候和地形造成。大不同包括了小不同,地中海沿岸氣候溫溼適於人住,流向寒冷的北歐,而中國黃河、長江自西向東流向,從乾燥流向溼潤、溫暖的江南、西南、領南。我當然春秋喜歡歐洲的南歐和中國的南方,冬天喜歡北方,來北京居住28年了,特別適應北京房間裡的暖氣。
5、繪畫主體不同華人自古以來繪畫主體是山水,人物只是點綴,而西方人的繪畫主體自古以來就是以神(人物)為主體,最早的繪畫根本沒有山水,這是因為宗教信仰所至。華人在公元前的國教就是道教,道教是相信人天合一,崇尚自然、信仰自然。而西方的宗教勢力一直大於政體,所以西方繪畫在遠古、中古甚至中世紀都是在畫神、神話故事,與自然無關,所以以神(人物)為主體,直到中世紀之後,人物才出現在自然環境中,最棒的是19世紀俄羅斯巡迴畫派,把寫實的風景畫畫到了極致。我看到巡迴畫派中能感到俄羅斯冬天的寒冷、能聞道春天泥土的味道,能感覺夏天到狗狗、馬兒們身上發出騷臭味,還能聽到秋天裡遠處的鐘聲、感覺到冬Sunny的溫暖。
6、繪畫的意境不同說完了繪畫的主體,必須要說繪畫的意境,華人的山水畫的畫法可以說主要是寫意為主,講究留白,角度主要用散點透視。寫意留白是一種高尚意境,特別是寫意風格,西方到了19世紀梵高一代畫家才達到寫意、抽象的意境,留白就更不用說了,《富士山居圖》中大量的留白己經將水天一色的意境表現到了極至。但中國畫中的散點透視完全是人物的主觀造成,這是由於等級制度、集權加上沒有幾何學、三維透視等科學理論的支撐造成寫意留白和散點透視。因此在中國繪畫中,客觀視角與主觀視角的衝突也完全達到極至。而西方人的繪畫意境完全是人物寫實,焦點透視。西方的寫實人物是對自然界中最高生命的形式的解體、解構、理解加以組合,基本將自然環境排除在外,一直到了莫奈和馬奈的繪畫時代對自然的光引入了山水畫和人物畫後,才使西方的繪畫產生了飛躍,直到照相技術的出現。我個人什麼畫都喜歡,買不起就走到哪買到哪(畫冊),家裡書櫃裡有一半是畫冊,另一半是百科全書和書典、名著。
7、工藝技術的不同人人都知道瓷器是華人發明的,可華人並不是人人都注意到了對應華人的瓷器同一時期的玻璃則是西方人發明的。可以這麼說,由於華人性格像黃河水一樣的混沌、婉約、含蓄,在燒製泥坯時謹慎到了燒到500-800度時就沒有魄力再加溫了,燒出了美麗不透明的瓷器,而西方人性格像阿爾卑斯山脈一樣的直接狂野,對泥坯直接加熱到上千度,就燒成了透明的玻璃。在當時,西方人的玻璃和華人的瓷器一樣在他們心裡很精貴,是當時的高技術產品,只用於貴族或獻給中國皇帝。我小時候喜歡玻璃器皿,年紀大了喜歡瓷器,對青花、粉彩感覺一般,特別喜歡豆綠色的汝窯。
8、珍寶審美不同以上關於瓷器與玻璃的比對牽出了另一個不同,那就是珍寶審美的不同。古代人華人喜歡的頂級珍寶是翠,講究的是底色、種、水頭、塊頭等,而且像中國古代文學一樣無標準,只能意會。而西方人的頂級珍寶是鑽石講究的4C(淨度、透度、重度、切工、顏色等),像西方人遵崇的數理化科學一樣透徹並有標準可循。華人喜歡的珍寶排在翡翠之後還有碧璽、白玉、玉隧、水晶、松石、虎珀、珍珠、瑪堖、,據說,這與唐代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有關係。僧人們手上的佛珠講究七寶,唯獨沒有鑽石,西方人認可的鑽石的透明,華人欣賞七寶的朦朧,並在朦朧中追求無止境地透明。在這個層面上,西方人認可的最高階的寶石就像他們燒成的玻璃一樣透明。如果說瓷器和玻璃是人工燒成的石頭,那麼寶石、鑽石和各種玉石是大自然燒成的石頭。我個人對中西方各種原料的首飾都喜歡,更喜歡設計,我認為手飾的貴重程度和價值有三分之一在設計,三分之一在做工,剩下的三分之才是材料 。我帶不起大鑽石大寶石,就帶設計獨特的玻璃手飾,一樣很美。
9、審美環境不同中國古代,所有的藝術品都把皇帝所有,好東西、藝術家絕大多數藏在皇宮裡,民間很少。一般老百姓也幾乎不可能在公共場所欣賞到藝術品。而西方不同,有名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放在廣場上、放在人人都能進出的教堂裡。我在在義大利佛羅倫撒的大街上、廣場上能看到米開朗基羅大師的原作,我在凡提綱大教堂裡還能看到拉菲爾繪畫的真品。除了集權造成了審美環境不同外,可能這與藝術品的材質有關,歐洲的石頭雕塑當然可以放在公共場合,偷不走也不易損壞,中國唐伯虎的畫總不能一直掛在大街上。
10、食物主體不同古代的西方人食物以是小麥和肉類為主體,而古代的華人食物原料則是以穀物和菜蔬為主體,我記得我以前寫過這方面的文章,這結論有吃飯工具為證,華人吃飯用筷子,像鳥類一樣,用嘴夾食物,西方人吃飯用刀叉,像野獸一樣用爪子撕食物。食物決定了性格,造成了中西方人物原生態性格不同原因之一。吃肉的西方人的性格中更具侵略性,所以西方人明目張膽地用武力佔地盤,吃素為主的華人用生意技巧,利用從商機會移民計謀佔地盤。無論中國還是歐洲,男人比女人愛吃肉,男人比女人更具侵略性。我吃的食物很中國化,也很國際(義大利、日本料理是我的最愛)化,直率的性格怎麼像西方人?但無侵略性,奉信看過即所得,不一定擁有。
11、飲料的原料不同誰都知道古代西方人飲料以咖啡為主,而華人自古以來的飲料就是茶葉。也就是說,古代西方人的飲料原料是植物的果實-咖啡豆,而華人的飲料原料是植物的葉子-茶樹的葉子。兩者相同的是都是來源於植物,作用都是提神醒腦。我個人喜歡咖啡,總覺茶葉口感發澀,不如加奶的咖啡口感好。我這人也怪,吃的飯菜很中國化,飲料的喜好則純西方。
12、制酒的原料不同不難發現,華人和西方人的男人們都愛喝酒,他們把酒都視為自己的精神圖騰,無論喜怒哀樂、甚至生病都拿酒說事,但他們用來釀酒的原料不同,華人一般用糧食做酒,例如大米、小米、高梁米等。而西方人則用水果做酒,例如:用的最多的是葡萄。當然華人的酒色淡,西方人酒色深。我滴酒不沾,什麼酒都覺得難喝,聞了都醉,這可能也是我人生的遺憾。
13、衣服原料不同誰都知道絲綢來自中國,很少想到毛線毛衣來自西方,從這個角度上說,華人穿衣的原料是來自於植物,而西方人制作衣服的原料還來自於動物。但中國古代、現代人也穿皮草,但不會將其加工成毛線。當然古代的華人和西方人的製衣原料也有相同之處,那就是都會利用棉、麻。我知道最適合自己的面料是紗、緞、細毛紡。
14、愛的定義不同西方人由於宗教的關係,所倡導的愛大多數是指無血緣關係,不只是指血緣關係的愛,泛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博愛,而華人傳統的愛把責任與愛混為一談,把對父母、對兒女對親友之間的責任當愛,把對非血緣關係的愛只當做是“做好事”。從這點上,我絕對傾向於西方人愛的定義。
15、孝道定義的不同中國對孩子們的孝道的教育是反撲式的,即我對孩子好,將來孩子就應該孝順我,(這只是華人強調的尊老愛幼的美德,注意,沒有強調責任)這樣的教育是兩種不同生育觀造成的原因。中國農村人民說不出口的生育觀是:生孩子是為了給自己將來生保姆、生朋友、生玩具、生保險、生希望、生自己沒有達到的理想。所以農村人民拼命地給自己生保姆、生玩具、生保險、生希望…躲著生、改戶口本年齡躲避節育,最近我剛聽一位農民工說,人家都生,我不生虧了,生孩子多就等於生宅基地?!這都是些什麼?這也太瞧不起自己了,如果一代接著一代都這樣生下去,都指著下一代,代代都會玩完,我要是他們的孩子才不願出生給父母當保險、當玩具,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否則我如有決定權,決不出生。更可氣的是,明知道生出來沒能力養、教育,還要生,生出來不管,沒能力扶養,沒能力讓孩子們受教育,讓國家扶貧、救濟、指望希望工程。西方人對孩子的孝道就沒什麼教育,我對你好,你要對你下一代好就行,對我的義務,只是過年過節、有困難來看看我就行,我叫這為接歷式的,和中國反撲式形成教育鮮明的對照。西方人之所以不讓孩子們反撲式的孝道,是獨立的人格及社會保證體系所決定。我之所以這麼刻薄地談中西生育觀不同的問題,是這幾年來我3次去農村扶貧,發現了這個問題,我之所以還堅持去農村小學扶貧,我發現被動出生的孩子們沒有錯,我要盡絲絲力量讓沒有錯的孩子們早日受到教育,改善華人民的生育觀。
16、愛情觀的不同我和一位美國姑娘有中國男朋友聊天,問她:中國男人和美國男人有什麼不同?她說:“有兩處不同,一是中國男人把女人當成是‘我的人,’而美國男人把女人當成是獨立的人。二是中國男人和女人外出時,願意給女人拎包,美國男人不願意,怕自己拎了女人包被街上的人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我還認為西方男人喜歡、愛上獨立思考、經濟獨立的女人,一個女人越獨立,越被男人們喜歡,而部分中國男人則只喜歡精神上小鳥依人、經濟上獨立的女人。我還有一位嫁了老外的女朋友對我說,中國男人對女人無條件地好,表現在女人特殊生理期不舒服,他們很照顧,而美國男人則認為,生理期不舒服是自然現象,不需要照顧女人。
17、政體的不同我是說古代,不是現代。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國的政體就是集權制,而西方則一直是分權制,即使是1千年前古羅馬統一後又遭受分裂。除此以外,中國和西方政體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政教合一,而在中國從未有過政教合一。定義一下中西政體:中國古代的政體以集權為主導,而西方的政體以分權式的政教合一為主導。2002年後歐洲用歐元貨幣統一歐洲經濟體,而去年發生的歐債危機卻又面臨著貨幣分裂的危機。在我的感覺上,西方的一些小國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湖南、甘肅等省份關係一樣,如果中國沒有秦始皇之類的人物,中國各省也會像歐洲的各國一樣,交流困難。不信,試看現在的淅江省的溫州人遇到海南口人對話,如果沒有普通話轉換,也和比利時人遇到波蘭人一樣對話困難。
18、對待動物的態度不同西方人對待家養的狗、貓之類動物的態度基本上是人狗平等,人貓平等,再窮的人和富人都是同樣,因為他們視家養的動物為和自己同樣尊貴的生命、為家人,視貓狗甚至野生動物為朋友,人與動物的交流是在生命層面上的交流。可華人多數人、特別是農村人稱他們為畜牲,認為自己高畜牲動物好幾等級,與它們的交流是人與畜牲的不平等交流。甚至可以任意虐殺、侮辱、吃它們。在這個問題上,我的價值觀純西方。而且我認為一個人、一個國家的發達、文明、進步、高貴與否,和對待動物態度好與不好成正比,後者是愚昧無道德、落後的,我為這樣的華人而羞恥。
19、貴族的定義不同中國古代對貴族的定義首先是皇親國戚、然後是財富、其次是教育程度作為、人品,現在人叫他們為富二代、官二代,唯獨不稱他們為貴二代。西方古代的貴族的定義除了擁有財富之外,還要受過高等教育、會玩(午蹈、騎術等)最重要的是還要勇敢、打抱不平、愛護自己領土上被自己剝削的臣民。我對他們擁有多少不羨慕、不評論,我只關心他們的擁有回饋給了社會多少,回饋的越多越高貴,只是擁有叫富而不貴。
20、優秀男人的定義不同中國西方自古以來對優秀男人定義是,華人叫君子,歐洲人叫紳士,表面上好像是一回事兒,其實不然。我理解的中國的君子是有禮貌,有分寸,說話算數、詩琴書畫都會,從不欺侮弱者。而西方人所說的紳士除了有君子的特點之外,還善於主動去同情幫助弱者,尊老愛幼,尊重婦女。可以總結出這麼一句話,中國的君子利己又不損人,而西方人所說的紳士除了不損人利己外,還助人為樂。文化哲學家餘秋雨認為,在中國古代不可能有君子,因為君子一般都要用考試來證明自己的才氣,一旦考中又要用進官場來求得社會的認可。可一旦進了官場就不可能成為君子,都要和骯髒的政治打交道,因此抱著要當君子的希望的人去讀書,進了官場後不是成不了君子,就是去山裡當隱士,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上看不到君子,只能造就儒商。結束語我上面所說的西方,包括了歐洲和歐洲英國等國的移民地美國、西班牙的移民地南美,以及英國的殖民地澳洲。當然,很多歐洲人不承認英國屬於歐洲,理由是認為英國的地理位置只是歐洲的幾個小島,不能代表歐洲大陸。還有,如果是屬於歐洲的國家,至少有兩個國家說他們的語言,而在歐洲除英國(如果把愛爾蘭、蘇格蘭都算英聯邦的話)以外,再也沒有其他國家說英語。不管歐洲大陸人所說英國屬不屬於歐洲,但他無疑曾是西方的金融中心,法國和德國則是歐洲的藝術中心和科技工業中心。我還有可能找出其他的中西文化、價值觀的不同,但是意義不大,因為現代的中國、西方文化正在融合,正在取長補短,求大同而存、原因是全球經濟一體的趨勢正在發展、相互淹沒這些不同。另外我還發現,奇妙的是中西文化、歷史、價值觀等方面,在古代沒有任何交流、溝通的情況下早已存在十個相同,
-
3 # 成都易學
中西文化最典型的區別在於繪畫上,中國繪畫最早經典出現於敦煌石窟裡從公園300年魏晉,北周....到元,共有壁畫45000平方米,主要以唐朝的工筆重彩畫為高峰期,領先了文藝復興1000多年,而到了元朝金人入朝侯,以水墨畫為主,中國古典美術史,在上千年前真的已經完全不同的繪畫態度,就是繪畫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要把繪畫當真,你畫這副畫的心情要比這副畫重要,無所謂畫沒有畫完。逸筆草草恰到好處,無窮無盡的一個享受,而西方話這完全相反,他們主要以宗教,政治,貴族為主題,不避諱在畫面裡出現恐怖景象,作畫風格有規有責,都有規矩可循。
-
4 # 小雅在日本
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也就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中國把人看著一個群體的一份子,而西方把則個人自由發揮。
回覆列表
西方的文化專門向外求。中華的文化,一相向心裡面究。
西方宗教認為神是外在的,是神創造了這個世界。
西方的哲學不能認識人的本性,所以他們對於唯心與唯物主義始終不能統一。
西方的科學研究要把人的獨立於客觀事物之外,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外化異化。這種外化異化的存在就壓迫了人,這就是西方人一直擔憂未日危機的根源。
中華的宗教認為,神,聖人,真人,佛,都是人自己的妙德顯現。
中國的智慧能夠把主觀與客觀統一起來,研究主觀與客觀能歸於一真靈源。
中華的文化認識人與宇宙萬物的規律,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文化系統,能夠形成人天一體全息,這叫天人相應。
在孟子那裡,就明確的提出:天地萬物悉備於我,反省而誠莫樂莫大。
在禪宗慧能大祖師,更是提倡:何其自性本是具足。
這種東西方文化的明顯差別,造成了西方的文化不斷研究外在的客觀事物,發展外部的世界;中華的文化,開啟人無窮無盡的妙德妙智。
這裡面還有更大的差別。西方人不瞭解人的本質,他們大部分的研究不能歸源,屬於西方的文化存在著大量的不完美的研究,他們從古代到現在,很多研究領域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古老的智慧,能夠究竟瞭解人的本性,基於這個建基礎,建立了人與天地宇宙和諧的文化大系統。
到了這個時代,西方文化中有東方的文化,東方的文化中也有了大量的西方文化。
能夠用中華的智慧來觀察西方的文化,就能解決大量的現代文明之病,中華的智慧方法就能向外部發展。
這樣的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人類的未來的超級文明系統。是不是中國古代的復古,也不是完全按照西方的文明模式,這是融合了東西古今,人類的文明可能邁向宇宙文明。
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中華的文化本來就是宇宙的神級文明,現代的西方文化,他們也在不停的向宇宙進發。當這兩種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噴出大智慧光明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