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凱恩斯
-
2 # 鑫財經
很簡單,銀行間競爭加劇,老百姓受益,這是12年銀行工作的老臘肉的預測。
銀行間競爭加劇目前金融機構利率浮動標準,執行的是2015年央行的指導意見上限1.5倍,很多銀行尤其是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某些期限的利率早已經一浮到頂,上浮50%,沒有進一步競爭的空間,而一旦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那麼這些銀行肯定會有所動作。
各家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和經營策略,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存款利率,比如大銀行不缺存款,那麼可以執行基準利率,而小銀行缺存款,很可能提高利率,比如上浮100%,這樣一來,或加劇競爭,存款市場百花齊放,競爭或非常激烈。
老百姓受益一旦銀行存款市場競爭加劇,那麼可供老百姓選擇的利率空間肯定就大得多,老百姓可在大銀行(放心但利率低)和小銀行(不太放心但利率高)之間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無論是高利率還是低利率,50萬元以下都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這50萬是包括本金和利息的,也就是說,即便是小銀行的高利息,也是受存款保險保護的,小銀行可以用這一點作為營銷亮點,加大營銷,我覺得可以觸動大銀行的乳酪,促使大銀行提高利率以應對競爭,這樣不光是把錢存在小銀行的儲戶可以受益,習慣在大銀行存錢覺得保險的老百姓也會受益。
綜上,我認為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如果放開,一定會促進市場競爭,最重要的是能使老百姓更加受益。
所以我認為這是件好事,大家覺得呢。
-
3 # 銀行小風
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如果放開,會產生哪些影響?
我是風車,銀行人,我認為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直接結果存款利率上升,儲戶受益,銀行競爭加劇,資金成本加大,銀行信貸風險風加大。
一、先看下中國市場化利率的過程:央行很早就開始鋪路,放開利率,實行利率市場化,從2005年起,央行逐步開始放開利率的程序,2005年同業利率放開,2013年貸款利率下限管制放開,2015年存款利率管制放開,這是一個逐步化的過程,是為利率市場化放開逐漸適應的過程。
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雖然2015年存款利率管制放開,但還是有央行進行指導利率定價進行指導,利率仍不能想當然過高或過低浮動,這還不是真正的利率市場化,按照相關的說法,這是對利率的一個指導而不是管制,從而就形成了行業內的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
三、放開自律約定目前銀行在新規下吸儲能力受到較大限制,成本較低的存款已經遠去,結構性存款成為銀行負債新的增長點。
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普通在20%到40%,高的有50%以上,在利率上浮比例上相差較大,放開自律約定後,即完全放開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為了吸儲、攬存勢必會增加上浮比例,存款客戶將受益,銀行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存款利率上升,意味著資金成本的增加,而現在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貸款和存款的息差,要麼壓縮利潤,要麼為了保證利潤空間,開拓信貸客戶和渠道,甚至盲目開拓,導致信貸風險加大。
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肯定對儲戶有益處,以後存款上浮比例在40%以下都不好出手,而對銀行來說競爭肯定加劇,而近兩年的嚴監管似乎一部分也是為了利率市場化而準備的,那麼今後走向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風車一路行,專注銀行、理財,加個關注吧。
-
4 # 史晨昱
取消存款利率自律限制,中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序就全部走完。現階段,這也算存款基準利率變相加息了,百姓受益。
其實,2015年10月,央行已經放開了存款利率管制上限。 然而,由於2013年成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各銀行之間達成“利率同盟”,對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進行行業自律約束。例如,目前行業潛規則是,存款利率上浮上限50%左右,誰都不能突破這一幅度。
所以,此次取消存款上限的行業自律限制,才意味著中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真正完成了。
影響一,存款利率大幅上行。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仍存在利率“雙軌制”,一是存貸款基準利率,二是市場化的貨幣市場利率。我們的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言猶在耳,存款利率與市場利率已經走在並軌的道路上了。
自2015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以來,存款利率一直沒變,但金融形勢已經千差萬別。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一直為1.5%,雖然各家銀行在此基礎上均有所上浮,但與市場利率相比,已經被遠遠甩到後頭。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上,與基準利率差距一倍以上。
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後,銀行保本理財回表,結構性存款大量發行,結構性存款年化利率也在4%左右。銀行存款中,結構性存款比重越來越大,基準利率已經失去意義,存款利率上升大勢所趨,這相當於存款基準利率加息了。
影響二,銀行攬儲大戰。金融脫媒加快,居民財富佈局多元化,對傳統儲蓄存款造成巨大沖擊。2017年末,中國居民儲蓄增速由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7.7%的歷史最低值。
負債荒的背景下,銀行拉存款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中小銀行存款負增長。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後,銀行將掀起攬儲大戰。
隨著銀行負債成本大幅提升,銀行淨息差將不斷收窄,對銀行的盈利造成負面影響。
…………………………………………………
-
5 # 春意萌生
1、對儲蓄戶來說,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意味著選擇的餘地大了,而且存在銀行的收益也多了,到時候哪家銀行給的利息高,我就去選擇哪家銀行,而這個對銀行來說則是一個顯著偏向於利空,存款利率上調後為了拉得客戶,必然會對利息進行調整,這樣就壓縮了利差,等於壓縮了銀行的盈利空間,這個時候競爭必然激烈,無論你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到時候最具話語權的則是利息的高低,所以銀行直接扳手腕大戰要開始了。
2、顯然,這次存款利率取消上限是國家回收資金的一種模式,用彈性的利率為銀行拉得存款,更進一步說是變相的鼓勵老百姓存款的舉措。一般出現這種情況,表明銀行的儲蓄率在下降,儲蓄率下降一是老百姓過度投資的結果,二是很多人手上沒有了過度的現金,如果任由這兩種情況持續下去無疑會積累金融風險,這次進行動態的、以市場化的手段也是為了降低風險的另類舉措。
3、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了國家是在權衡了之後才出臺了這個措施,這個裡面主要包括房地產投資,還有實體的過度投資。以前大家都覺得錢存在銀行抗不了通脹,因此都通通拿去買房,而如今把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就是為了改變一些人的投資觀念,當銀行的存款利息有了彈性後,可能準備買房投資的人就改變了觀點,從而把錢存到銀行,這是平衡社會資產的一種最好方式。
當然,還有一個不利的影響,一些人由於手頭的現金過多,所以會拿錢去投資實體,現在則不同了,很有可能改變一些人的觀念,從投資轉為存款,這樣會不會對社會投資產生影響呢?
4、對一些金融另類現金管理業務會不會造成衝擊呢,比如餘額寶、貨幣基金等,這些在未來都是值得關注的。
-
6 # 揚州談律師
答:有利於獨立市場地位的銀行之間展開競爭,優勝劣汰,惠及儲戶。
《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商業銀行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華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並予以公告。
《反壟斷法》規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是壟斷行為之一。
壟斷協議,是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
禁止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一)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則:
一、商業銀行是具有獨立市場地位的市場主體,根據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在央行規定存款利率上下限之間,自主地確定存款利率。
本律以“利率”、“自律”為關鍵詞,查詢了一下相關規定發現,自2013年至2017年,釋出部門為“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了17個檔案。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指引》中規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是由金融機構組成的市場定價自律和協調機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符合國家有關利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對金融機構自主確定的貨幣市場、信貸市場等金融市場利率進行自律管理,維護市場正當競爭秩序,促進市場規範健康發展。二、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顯然是由眾多相互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制定的關於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存款業務服務)價格的協議,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是一種壟斷協議。這種協議顯然是一種限制了各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是一種壟斷行為。
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放開,則促使各商業銀行之間為爭奪儲戶的存款,而展開相互競爭。實力強的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實力弱的銀行因成本的增大盈利能力降低,而無法提高存款利率。儲戶將更多的存款投向高存款利率的銀行。這樣長期競爭,將淘汰一部分實力弱的銀行,使實力強的銀行競爭力適應市場的能力越來越強,規模越來越大。
-
7 # 財富精算師
小財在官方媒體看到,週五路透社訊息,中國央行據悉將放寬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導。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銀行的存款利率,可能要提高了。
存款利率有望放寬上限
4月11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分論壇上就是否上調利率的問題迴應道:
中國正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中國仍存在一些利率“雙軌制”,一是在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二是貨幣市場利率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目前我們已放開了存貸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可根據基準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據商業銀行自身情況來決定真正的存貸款利率。其實我們的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市場改革。
2013年7月,中國央行已取消貸款利率的下限管制,貸款利率全部放開,由銀行與借款人自由議價。但當時存款利率依然有上限管制。
2015年10月,中國央行宣佈取消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浮幅度限制,理論上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但實際上,存款利率仍然存在視窗指導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軟性管制。
據路透報道,大部分割槽域的存款利率上限是基準的1.5倍,但各地央行執行起來仍有差異,比如央行華東某分行就要求轄內銀行存款利率不得超過基準的1.45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管制上限放開後,因為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設立,各銀行之間形成“利率同盟”,存款利率上浮到40-50%左右後,就不動了。
實際上,在監管政策趨嚴之下,受各種網際網路理財的衝擊,銀行吸收存款的速度一直在下滑。從銀行的財報也可以看出,定期存款增量收縮,活期存款的佔比也在不斷下降。而資管新規的即將出臺,包括流動性的新規等,對銀行來說,都面臨較大的負債壓力,就是吸收存款的壓力。
現在的利率情況如何?在存貸款方面,中國仍有基準利率,自2015年10月24日以來,執行的是下面的標準:
在實際的操作中,很多銀行會主動上浮存款利率,比如講三年期利率上浮30-40%左右。筆者查到了去年三季度各銀行的存款利率情況,三年期存款利率,大部分銀行上浮20%,僅有極少數銀行上浮40%,接近4%的水平。
但儘管如此,相比熱門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銀行存款利率缺乏吸引力——這也引發了銀行存款搬家的熱議。
很多年輕人,拿到工資後,首先考慮轉入貨幣基金,或者網際網路理財,獲取更高的收益;而老年人,也開始購買各種銀行理財產品,拋棄傳統的銀行儲蓄。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銀行不能繼續發現保本保收益的理財,許多銀行打起了結構性存款的主意,但始終要面臨監管的要求,不會特別長久。
如果放寬存款利率,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對老百姓講,是一個重磅的利好,讓老百姓存款獲得更好的穩定的收益。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8 # 北漂民工的日常
該訊息一出,市場上各種解讀很多,有說這是變相加息的(邏輯是銀行都會高息攬儲,競相提高存款利率),也有說這預示著利率市場化程序走完了。
經過本人諮詢過某國有大行研究部人士以及看了一些專業的解讀後,結論是上面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宜過於誇大。
首先,很多人會想存款利率會不會上行,以後我們存銀行的錢,利息會不會多?其實所有銀行都明白,打價格戰爭取客戶對於整個銀行業都是不利的。在貨幣基金4.0%以上收益率如此普及的今天,銀行去提高那點存款利率去競爭客戶顯得沒多少必要。實際上,未來銀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是資產管理業務,如果你的資管主動管理能力比較強、收益高的話,你在負債端就能承受一定的利率上行,這樣才能確保淨息差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如果一家銀行一味去透過提高負債端利率來爭取客戶,而資產端收益不行,這會使銀行經營壓力變得非常大。所以用提高存款利率來爭取客戶的局面在銀行中不太現實。綜上,這個檔案發出來可能對於銀行業的影響沒那麼大。
(注:給小白解釋一下概念,銀行資產端可以理解為對外發放的貸款,這屬於銀行的資產科目;而負債端是使用者存款,為銀行的負債科目。沒學過會計學的可能不好理解,通俗來說,你存到銀行的錢本來是屬於你自己的資產,現在到了銀行那裡,就是銀行的負債,銀行未來有義務連本帶息還給你;而你向銀行貸款,從銀行那拿走的錢,是本來屬於銀行的資產,你拿走了它依然是銀行的資產,將來你需要連本帶利還給銀行。)
其次,關於利率市場化。我們知道易行長在博鰲上表示,最佳策略是讓存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逐漸統一。此時放開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利於疏通“央行操作利率→貨幣市場利率→存款利率”的政策傳導路徑,同時,這進一步表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正在弱化,後續央行調整基準利率的可能性降低。我本人一直不看好今年調整基準利率,原因我在之前的數個回答中都講過,最重要的就是通脹不及預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放開呢?有的人把當天公佈的M2資料拿出來說,其實這是兩碼事。業內認為,選擇此時放鬆存款利率上限有兩方面原因:其一,資管新規致表外融資有轉向表內的壓力,而銀行表內保本理財受限、同業負債監管趨嚴,結構性存款獨木難支,放開上限利於提高存款吸引力,從而緩解負債端壓力,與今年以來監管放鬆撥備、銀行補充資本(例如前段時間農行千億再融資)、同業存單發行量上升等相印證;其二,在金融監管趨嚴背景下,表外融資大幅萎縮,銀行風險偏好下降,即使息差縮窄銀行也缺乏開展高風險業務的渠道和動力,因利率市場化而發生金融風險的機率較低。
業內認為,對於銀行理財而言,剛兌型的銀行理財是利率市場化過渡階段的產物,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將加速表外理財迴流表內的程序,加上資管新規即將落地,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將加速。打破剛兌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貨幣基金監管趨嚴,存款利率上升後居民資產配置中存款佔比或將逐漸回升。我想補充的是,利率市場化並未完成,也沒有那麼快就會完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2016年中高發論壇上週行長曾說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但是“基本完成”和“完全完成”是有本質區別的,易行長近期說了,“中國正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中國仍存在一些利率‘雙軌制’,一是在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二是貨幣市場利率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 言下之意,利率市場化並沒有完成,而是還存在雙軌制,未來的目標是並軌,讓兩個利率逐漸統一 (詳情見“前沿觀察”中的文章,這裡不展開)。
最後順帶講一下銀行業。對於銀行盈利而言,淨息差確實是主要來源,而2015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不斷抬升,銀行的淨息差都不太好,直到2017年才有所好轉,所以這個更不能動。尤其是一些城商行,淨息差滑坡嚴重,比如,天津銀行淨息差下降51個基點至2017年末的1.25%,僅此一項就對利潤產生負面影響近33億元。五大行的盈利能力還是最強,見下圖:
那麼2017年以來為什麼銀行業淨息差就好轉了呢?因為這一年開始貨幣市場加息明顯,經濟復甦,信貸需求強勁,貸款利率上行,所以淨息差開始上升。在這一點上,大銀行和中小銀行面對的壓力是截然不同的。大銀行負債結構比較穩定,大部分客戶群體對利率變動敏感度低,所以它們負債端成本相對是較低的;相比較而言,中小銀行負債結構就不太好,如果多投放一些支援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良率又可能上升,進退維谷。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大型國有行和農商行業績會相對好,估值會有業績支撐;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壓力就會比較大了,估值也相對便宜。
-
9 #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央行擬允許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按銀行的規模分批進行。筆者認為這將對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是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序將加快,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對外開放的前提,按照中國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必須對內讓金融機構的利率市場化,否則金融機構難以適應全面開放的金融市場,所以,利率市場化也是大趨勢。
其次,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的隱性干預逐漸減少,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完全交給市場,讓市場自行決定,銀行缺錢可以提高存款利率,銀行資金充足可以降低存款利率,企業貸款可以根據企業的信用等級和企業的業績確定貸款利率,好企業貸款利率更低,不好的企業貸款利率更高,一切按市場化運作,不再搞一刀切。
其三,應對金融科技的衝擊,隨著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公司推出各種理財產品,讓銀行的存款不斷下降,銀行面臨存款不斷減少的危機,有的小銀行到了難以為繼的地布,利率市場化後,小銀行可以透過提高存款利率獲得資金,降低中小銀行缺錢的危機。
其四,息差不會下降,利率市場化以後,銀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貸款利率也同樣會水漲船高,所以,銀行的息差不會降低。
其五,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利率市場化以後,銀行之間將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銀行搶存款,搶優質客戶,搶優質企業資源,各個銀行在競爭中成長,只有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銀行才能在金融對外開放中展開與外資銀行的競爭。
總之,利率市場化是中國發展的必須趨勢,也是金融對外開放的必然趨勢。利率市場化後透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讓中國的銀行業面對外資銀行的競爭,才能讓銀行轉型升級,才能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當然,對銀行的影響是深遠的,沒有競爭力的銀行將在競爭中淘汰出局。
回覆列表
也許我個人的一點小見解不太會有人認同,我權當拋磚引玉,很多東西都不是絕對的。
要關注另一條資訊,人民銀行公佈了3月底的M2增長8.2%,m1增長7.1%,M0增長6%,這是什麼意思呢?M0=流通中的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如果M2和M1、M0增長不同步,M2增長塊,M0增長慢,這說明了什麼?簡單而通俗的講,貨幣在向銀行迴流,流通中的錢在減少,大家在存錢回銀行。
而在此時若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行業自律約定放開,則說明貨幣政策希望資金迴流充實金融業的資本金和流動性,這方面的充實是一個良性而且主動的過程,也是金融防風險的重要一環。未來金融業的安全性將進一步增強。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作為一個投資人當然希望貨幣永遠是寬鬆的,別回銀行,但是現如今的外部環境各國的央行都在試圖收縮,這個是一個國際通行的做法,對於養老金領取的老人,收縮也是有必要的。個人認為未來的貨幣政策會穩定偏緊。
會影響到那些方面呢?會讓這個社會更加符合常識和邏輯吧,或者更加重視苦幹實幹的人,而不是那些投機者,中國的存款在過去幾年搬家幅度的確過大,如今政策防風險的主要目標,就是讓這些搬出去的存款回銀行。至於更深層次的影響,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