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瑤紫雲

    歐洲有技術,但人比較懶,多國搞,協調是難點,效率低下,經費也困難,歐洲並不景氣,時間推得很久很久,估計要超過阿三哥。

  • 2 # 剛正人生

    五代機剛服役,均未經過國別間的實戰驗證,又推出了六代機,心理預期高過實際。五代機特徵是四個S,六代機特徵是什麼?與五代機區別在哪?針對什麼防空系統?其機身材料與航電火控系統有無跨越式進步?如沒有為什麼叫六代機?

  • 3 # SUMA蘇爾碼檢測

    歐洲現在丟擲六代機概念,目的是啥?現在他自己出不來5代機,面子還是要的,誰叫歐洲是資本主義工業的代名詞呢,丟擲個六代機的設想,可以延緩歐洲品牌的衰落時間,畢竟軍事工業在某種程度上是頂尖工業的代名詞,概念時效一過,就加速衰落。中國品牌在各個領域攻佔歐美工業版圖,這個過程會加速且不可逆的。

  • 4 # 金犁解答

    要是出現在美中蘇三家,到也靠譜,必競人家在5代機上做出來了,有話語權,歐洲弄的,並且一下弄出來兩款,什麼情況,跨越發展?

    概念機,說說什麼概念?

    我們看看戰機目前己經發展到了過載,失量推力,大推重比,大作戰半經,搭載遠端精確制導的空空彈,先進的電子數字化裝置,大功率的有原項控陣雷達,以及隱型機身設計和材料塗層。

    那麼在戰機上人們能設想到的,能代表代差的功能還有以下方面,1,無人駕駛,2,高超聲速,3,空天一體,4,核動力。

    憑當下的科研實力,只能預設概念,想挑戰以上功能,就是全世界聯合一起搞,十年之內也拿不下來,莫說一個洲,所以這段時間裡各國只能增型,認短板,在隱型時代內,修修補補,無論你動多大的手術,就是上了鐳射武器,那仍然還是5代機,所以6代機只能紙上談兵,坐等其它科學在發展一個階段,當5G後期,人工智慧純熟後,其它領域相應取得新突破或衍生新概念後,6代機應運而生,才不失為全新的一代。

  • 5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關注兔哥;最近兩年能造飛機,不能造飛機的國家紛紛要造六代機,歐洲走在前列;近兩年,歐洲國家掀起一股六代機熱,英國,德、法、西班牙等國都拿出了自己的六代機,當然是模型了,就連土耳其,印度,日本,南韓也都紛紛表示要研發六代機。於是給人一種感覺,六代機比五代機好造多了,否則這些連五代機都沒摸過的國家為什麼跳過五代機直接搞六代機呢?歐洲第一個提出搞六代機的是英國,2018年英國對外展示了六代機的模型,今年,瑞典準備加入到英國的六代機研發中。2019年,德、法、西班牙三國對外展示了六代機的研發模型。以上兩款六代機都給出了入役時間,英國的“暴風”六代機準備2035年下線。德國、法國、西班牙三國計劃2026年首飛,2040年入役。(↓歐洲六代機)

    宣佈造六代機的國家都沒造過五代機;英國的六代專案對外展示稱為“暴風”,具體的效能並沒有透露,目前,瑞典已經準備加入英國的陣營,共同打造。德國、法國、和西班牙三國聯合打造“未來作戰航空系統”(FCAS),這款戰鬥機的看好率比較高。首先,以上的這五個國家,都具備一定的戰鬥機研製能力,英國現在雖然沒有了自己的戰鬥機,但曾經的英國的研發戰鬥機的能力是不錯的,不知道英國的技術有沒有萎縮,這點最重要,另外就是資金,六代機的研製可不是拿嘴說的,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英國可不是以前的大英帝國了,所以,有瑞典加入英國就輕鬆多了。

    法、德、西班牙、英國合作過“颱風”戰鬥機,不過法國最後因為分攤不均憤而退出,自己搞出了陣風。不過法國這次又來事了,揚言又要退夥,看來法華人靠不住,為什麼呢?法國自己搞陣風有了信心,並且陣風的銷量不錯,於是就提出了一個要求,六代機研製成功後,法國必須要擁有完全的對外銷售權。看來高傲的高盧雞想賺一筆,德國、西班牙則反對,特別是德國,在武器的銷售上非要謹慎,恐怕被別人揭老底,瞎聯絡,德國的武器出口顯得謹小慎微。法國則不同,我想賣就賣,估計法國是惦記印度了。這就有意思了,六代機還沒個譜,先鬧起分家來了,看來法、德、西班牙的這個六代機有沒有法國還兩說著,法國自己搞一個也未必不是不可能。(↓英國六代機)

    六代機的特點是什麼?它們都說“別問我”;它們能不能搞出六代機先不說,先說說六代機的代表特點是什麼,不知道!戰鬥機的分代都是有標準的,比如五代機的4S特徵,既隱身效能,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級資訊優勢。那麼六代機的特徵是什麼?到目前並不得而知。那麼以上這些國家又是按照什麼標準來研製呢?就像寫文章總該有個提綱吧?另外,戰鬥機的研製需要代代相承,根據上一代的效能特點,經過幾十年的使用論證才能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才能升級換代,因此,即便是從五代機進入到六代機也需要數次的升級改進才能最終確定。而想跳過五代機直接來個六代機顯然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一個五代+。

    奇怪了,三個擁有五代機的國家都不吭聲;這些想造六代機的國家是怎麼想的呢?目前擁有五代機的國家有美、俄等三個國家。其五代機的使用也不能說是成熟了,而是磕磕絆絆的。這些擁有五代機的國家面對世界上的六代機熱潮到顯得冷靜,一句話不說,畢竟有了五代機的研製經歷心裡有數吧!由此也能看出來,英、法、德等國家的六代機的研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真的需要,法、德、等國更是想得到,這兩個國家並沒有購買美國的F-35隱身五代機,這兩國也總想著和美國拉開距離,需要自己搞軍事裝備。英國,美國的鐵桿小弟,這幾年也因為特朗普而出現了裂痕,英華人看事比較遠,有主見,往往能做出超乎想象的事情。這些國家都有另一個想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不出一款六代機,也能搞出一個五代機來,總之不虧。

    雖然這些國家信誓旦旦搞六代機,但要實現並不容易,首先就是時間,時間久了難免生變,第二個就是如何接續斷檔的五代機的經驗,戰鬥機的研製彎道超車只能是童話故事,很難超越。而這些國家真正的目的無非是想要一款五代機,或者是五代+。噱頭的好處是便於吸引資金,吸收更多的渴望者,即便是吸引不來也可以為以後的銷售佔的先機。而英國如此高調,不排除對美國施壓,畢竟英國需要美華人的幫忙,總之,六代機肯定要出現,歐洲人嗎?很難說。(英國六代機↓)

  • 6 # Global防尉

    最近許多歐洲國家在沒有五代機的技術上就推出了六代機的計劃,其中就包括瑞典和英國合資的“暴風雨”六代機計劃以及法國、德國和西班牙聯合推出的FCAS六代機專案。下圖就是巴黎航展上法國推出的六代機FCAS:

    英國同樣預計在19日將在英國皇家空軍費爾福德基地舉行展示活動,同時強調瑞典是第一個加入英國六代機研製的國家,下圖為英國六代機“暴風”戰機的模型:

    歐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製造出五代機的能力,卻在此時爭先恐後的提出六代機計劃,難道六代機比五代機還要簡單嗎,事實並非那麼簡單。六代機不僅要具備五代機所擁有的4S,也就是超機動能力、超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超態勢感知能力,同樣還要具備超協同作戰能力和打擊能力。而歐洲國家除了英國裝備有美國的五代機F-35之外,其餘國家大都是四代戰機和四代半戰機,如“颱風”戰機和“陣風”戰機等,其相比較五代機最大的差距就是超隱身效能,在空中超視距作戰上五代機可以完全碾壓服役的四代機。(美國F-22“猛禽”戰機)

    從目前的國家綜合國力來看,尚且只有中美俄三國有研製六代戰機的能力,畢竟這三個國家在五代機的研製方面都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美國從2008年就率先提出了六代機的設想,目的是研製出一種能夠高超音速飛行、超遠航程、高度網路化以及超級隱身甚至無人駕駛等效能的戰機,不僅如此,美國還計劃將鐳射武器裝備在六代機上,能夠極大的增加戰機的導彈防禦能力,提高戰場生存率。(美國第五代F-35戰機)

    不僅如此,就連日本也隱晦的提出了自己的六代機計劃,重新將F-3戰機的研製計劃提上了議程,而且日本對這一計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聲稱研發的XF9-1航空發動機效能甚至超過了美國五代機裝備的的F119發動機,從很大程度上來看,這就應該是日本即將推出的六代機,購買了美國先進的F-35不說,如今又準備瞞天過海著手研製六代機,可見日本依舊野心勃勃。

  • 7 # 英雄光

    我之前回答過兩個問題,分別是:“六代機的標準是什麼?作戰效能如何?”“法、德聯合研製六代戰機處於世界什麼水平?六代戰機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兩個問題,他們和這個問題是差不多的。

    我不認為,歐洲大國研製出的六代機能做到技術領先,我甚至不認為這幾個歐洲國家比如英,法,德等能夠研製出合格的六代機。第一個研製出六代機的國家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美國。

    前段時間巴黎航展上的六代機模型,法德宣佈聯合制造六代機

    二戰後的短短几十年裡,軍用飛行器的發展很快,各種思路層出不窮。但是我們還是要明白,走在走前端的一直只有兩個大國,他們分別就是美國和蘇聯。而其中兩者航空工業的差距又至少從F-4就拉開差距了。

    舉個例子,看相應的服役時間和整體效能。F-4和米格21,F-4的整體水平領先米格21不知道多少。更別提隨後的F-15和蘇27,蘇27比F-15晚服役9年。蘇57和F-22就更明顯了,F-22是2005年服役的,蘇57是2018年,空軍下大訂單更是到了2019年而這時間差距前後13年。而且F-22如果放棄IOC標準,提前服役2年左右,那之間的時間差距就更大了。

    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

    而且,後發優勢並沒有很好地體現在毛子的飛機上。

    但即便如此俄羅斯的航空工業在各種條件的制約下(主要是錢)依然成功的搞出了蘇57,拉開了歐洲航空工業不知幾何的距離。

    而現如今,歐洲想直接越過五代機,製造六代機,不得不說成功是很難的。

    不可否認的是,歐洲的航空工業在二戰時期極其的發達,就算是現如今的確也是有底子的,要不也沒有陣風,颱風,薩博龍氏等優秀戰機的出現,但實際上目前歐洲的航空工業未必能趕得上俄羅斯,更別說美國了。

    所謂的五代機標準4S就是根據F-22提出來的,雖然4S並不完全是五代機的標準,但 F-22的出現依然給人們指明瞭一條“五代機是什麼?”的道路,這個問題目前依然可以用到六代機身上。也就是“六代機是什麼?”在下一代F-??出現之前,這可能是一個無解之謎

    在美國製造出第一架六代機之前,六代機八成是無法出現的,這不僅是透過經驗得出來的(三代,四代,五代機都是美國優先製造並且保持技術領先),更是因為美國走在航空工業的最前端,一些問題和新興技術就會首先被解決被應用。這就是先進技術帶來的前瞻性。

    別說歐洲六代機還想保持技術領先,就算能不能成功的製造出來都不一定。

  • 8 # 皇家橡樹1972

    英國公佈的新隱身機叫做“風暴”,就是圖片裡的這個樣子。

    從“風暴”模型尺寸來看它比F–16的體積還要小一些,幾乎與日本的“心神”戰鬥機相當。 對比於皇家空軍服役的F–35四代隱身戰鬥機,“風暴”的體積確實太小了。

    現代戰機的設計隱身是“重中之重”,為了突防要將彈藥內建化,因為現役彈藥的外形除個別大型巡航導彈外,絕大多數都是不隱身的,採用外掛架掛載彈藥就會形成飛機是隱身,而彈藥不隱身這樣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敵方雷達的顯示上隱身飛機就會一覽無餘!所以才要將彈藥掛載在內建彈倉中。

    但從“風暴”的全尺寸模型來看,它的內建彈倉對比於現在四代機型肯定會非常小!原因就是它的本身體積就不大,這就限制了內建彈倉的空間,空間太小所裝的彈藥必然要少。風暴戰鬥機的機艙圖,這型“小飛機”是可以指揮比它更小的無人機的,也就是說“風暴”雖然自身攜帶彈藥量很低,但是擁有指揮“蜂群”的能力,大量對地,甚至對空的任務由無人機完成,它自己則充當指揮機。

    英國目前已經擁有了F–35B隱身艦載戰鬥機和“颱風”這樣的3.5代戰鬥機,在歐洲空域可以保證自己的國土防空和執行對外打擊任務…但是,當前排在世界前三位的軍事大國,都已經自行研製和開始大量裝備隱身多用途戰鬥機了,英國包括整個歐洲都已經落伍!只能購買美國的F35系列戰鬥機,國防這種大事兒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自行研製才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而歐洲國家目前國力衰減、加之現代隱身機的製造鏈越來越長、研製費用越來越驚人……歐洲單個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去研製,英國也是一樣,據說“英六”投資只有20億英鎊這點錢夠幹啥的?

    所以,將來必須要走聯合研製的道理,就像聯合研製“颱風戰鬥機”,目前英國“鼓動”日本加入到這個專案當中,瑞典也是在“鷹獅”系列完成後沒有再研製“五代機”,也想跨越式發展也打算加入到“英六專案”,如果有了日本和瑞典的加入“英六專案”在資金和技術上會寬鬆一點。

    總之,雖然英國展示“六代機”模型,並不代表它就會繼續研製下去,乃至最終量產……它也可能是一個招商專案,就是先有個計劃與整體,然後其他國家參與進來(類似F35模式),根據綜合測評有可能把尺寸加大...英國展示了“六代機”模型,說明歐洲主要國家已經開始追趕世界潮流了,如果再在國防上“等靠要”整個歐洲就會被邊緣化!很難維持自己該有的利益。巴黎航展上的“歐六”模型,不知道是不是最後成機的樣子。

    法國也沒有研製“第五代機”,就是因為資金的嚴重缺乏!還有就是國內市場太小了,參考“陣風”的需求量,法國最多有300架的需求,這麼小的量再分攤是上研製費用,那麼整機的採購費實在是太高,超過了五億歐元一架不是沒有可能!

    除了沒錢之外,當前法國總體安全形勢是很好的,即便是法國與其他國家發生了利益衝突,憑藉法國現有的軍事實力可以解決,比如“利比亞戰爭”,在這種形勢下法國還暫時不需要第五代機。 但不需要五代機只是暫時的,如果將來對方出現大批的五代機群,即便是不與法國發生戰爭,給法國造成的軍事壓力也是極大的,所以法國想“跨越式發展”,研製更強大的“六代機”與之抗衡。

    2019“巴黎航展”上展示的法徳合作研製的“第六代”戰鬥機模型,打算在2040年服役,從外表看起來略像俄羅斯的蘇–57,採用DIS進氣道設計。

    法國的“六代機”由“達索公司”牽頭,召集所有法國一流的航空企業參與進來,並且聯合德國,要利用德國在航空方面的製造和產能優勢,這樣既可以分攤研製經費又能有較大的生產量,法徳兩國在“虎式”武裝直升機專案上就有過良好的合作共贏。 “英六”所展示的“網路中心戰”能力和空中指揮無人機的能力。

    第六代機將來會成為網路指揮的核心,有可能是一架六代機具備可同時控制十幾、二十幾架無人機的能力,對地/對空與敵接觸是無人機的事情,六代機只是充當空戰指揮所,這樣它自身就安全了許多。

    但,英國、瑞典也好、法徳兩國現在又加上西班牙也罷,想研製“六代機”的願望是好的,可問題是跨越了五代直接到了六代這種情況讓人覺得不踏實,沒有經驗積累在研製過程當中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因為技術層級越高的技術就越需要積累才行!沒學會走路就開始要跑步,最終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 9 # 魂舞大漠
    英國只停留在概念階段

    大不列顛國,異歐洲而立,總說自家吃了虧,如意退了群,正自孤獨著自己的孤獨。歐洲如此,遠在大洋彼岸的友邦美國亦不會支援,它有F-35正在大賣狂甩,英國賣了一些,就另起爐灶,分明就有分家另過的打算,因此美國也不會支援於他。幾十年來沒有單獨打造過戰鬥機的英國,現在要造六代機,步子邁得有點大,步子太過大容易摔跤子,畫餅豈能充飢,畫虎不成成什麼,英國不會不知道。戰鬥機越來越難造,能造者越來越稀少,更何況六代機呢?美國五代機,至今渾身的毛病,要真正弄好,非三年五年,亦不會十年八年,可見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法蘭西大家坐下來商量

    要異美國而立,哀自家之不幸,怒夥伴們不爭,一款F-35以國際合作之名,攪擾得整個歐洲不寧。當英國終於回過神來,定下決心,技術還是操之在自家之手。放眼歐洲發展六代機的條件,大約也唯剩下一個法國,有單獨製造戰鬥機的能力,從第一代到第四代,一代代,迭有努力。在技術上從來沒有出現斷層,又能集合幾個夥伴,搞些配套。只是一樣,人多了也頗有點七嘴八舌的樣子,發展A400M千驚萬險,即為明證。勢利使人爭,大家眼裡都會緊盯著自家利益,要多分一杯羹,意見往往不能統一。人多嘴雜要誤事,只要是次不爭,沒準能成,成的可能不是六代,充其量只是一個五代,或準五代,也未可知。

  • 10 # 紅龍軍團長

    歐洲要搞“六代機”,行了吧!從公佈的圖片看,都是五代機的殼子,而且是空殼子。他們宣稱的有人與無人結合,也不是什麼新鮮概念,美國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忠誠僚機”的設想。沒有搞過五代機的歐洲,想直接搞六代機,就像造不出來汽車,就想造跑車一樣不切實際。到頭來,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英國“暴風”戰機

    團長上篇問答中提到,美國F-35專案一箭三雕,吸乾、分化、控制了歐洲。英國、義大利等航空工業強國參加了F-35專案,直接讓歐洲失去了半壁江山。前些年,德國、法國與西班牙,就想搞自己的五代機專案,不過一直停留在PPT上。再加上美國的引誘,在要不要引進F-35的問題上,各國始終拿不定主意。尤其是追求獨立性的法國,航空工業自成一系,寧可不要五代機,也不買裝了後門的F-35。

    歐洲FCAS專案

    歐洲再宣傳搞五代機,可能會被世界輿論笑掉大牙,畢竟排名前三的軍事大國已經列裝了五代機,即使搞出來也是落後的產品。所以歐洲只能說直接搞六代機了,即使全世界包括歐洲自己,還搞不清六代機究竟將會是個什麼玩意兒。

    團長認為,五代機的戰術使用與效能開發才剛剛開始,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全世界空軍強國將處於“後五代機”時代。世界三強正在深挖五代機的潛能,將五代機嵌入整個空戰體系,比如“忠誠僚機”、跨代編隊作戰等空戰戰術的使用。

    航展中的FCAS專案模型

    三強特別重視五代機的資訊作戰能力,發揮五代機戰場動態感知關鍵節點作用。未來五代機不僅配合空軍其它機種作戰,還能支援其它軍種的作戰。比如美國把F-35作為反導系統的一部分,圖謀攻擊發射上升階段的洲際導彈。所以,五代機僅僅剛開了個頭,還有很多事要做。

    所謂戰鬥機的分代,形象點講就是“一代秒殺一代”,新一代作戰飛機必須存在明顯代差優勢。所以,在五代機作戰效能沒有完全挖掘的情況下,談所謂的六代機,如同盲人摸象,不切實際。

    法國達索公司無垂尾六代機方案

    歐洲所謂的六代機分為兩波,一是英國主導,瑞典計劃加入的暴風專案,計劃2035年首飛,二是德國、法國與西班牙的FCAS專案,計劃2040年入役(又被分化)。不過很遺憾,從外形上看不出有什麼突破性技術,仍然是五代機的氣動佈局。歐洲的六代機只不過是對被美國忽悠的反思,或者對五代機的補課。即使到了20年後的2040年,他們生產的依然是五代機,最多是比較先進的五代機。在世界三強產出六代機之前,歐洲造不出五代機,這是由“一步一個腳印”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富不過三代”在當今社會還適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