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期該怎麼修剪以及施肥澆水要注意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小雅在陽臺

    盆景姿態優美挺拔,植株形狀非常有特點,盆景比普通的盆栽植物更有意境美。盆景怎麼管理呢?其實它的種植方法和一般的花卉植物沒什麼特別的差異:

    1、想要盆景長得壯,土壤不能太貧瘠,最好三年換一次盆,平時鬆鬆土,施點肥,比喻放點少量的魚雜,豆餅肥,覆蓋在土裡,增加養分才能茁壯成長。

    2、澆水見幹再澆,看到土壤變乾燥了及時澆水,淋雨的時候注意不能有積水。也不能等幹到很嚴重的狀態再澆水。

    3、一般二十幾度是適合盆景生長的溫度,冬季最好不低於五度。放室內保暖。

    4、勤修剪,修剪適合在夏秋季節進行,可以按照之前的形狀修剪,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

    5、其它的就是除了夏天需要遮蔭外,其它時候則要不間斷的曬曬太陽。如果放室內的,每隔幾天需要搬出去曬曬太陽。開完花後需要修剪,有蟲子就要及時噴藥。

  • 2 # 木頭工程師

    盆景管理主要分三大塊即:生態環境管理、土壤管理、樹體管理。

    第一、環境應潔淨適宜。一般來說盆景應處在通風透光、冬暖夏涼、潔淨衛生、溼潤高燥的小環境中,不能讓盆景受到積水、曝曬、大風的侵擾。不能過於廕庇,也不能放在風口、汙染嚴重處。對於有的盆景夏季還需遮陰、噴水,有的冬季需移入室內越冬。

    第二、盆土應疏鬆肥沃。良好的盆土是盆景植物生長的基礎。盆土總體上應該疏鬆、肥沃、溼潤、透氣排水能力良好,無病蟲害及汙染。具體到不同的樹種,又有特別的要求,例如檉柳喜歡鹼性土,杜鵑喜歡酸性土;又如干松溼柏等等。為滿足盆景植物生長的需要,要根據其習性合理配製盆土,注意盆土消毒和定期翻盆換土,澆水注意水質與水溫,要見幹見溼、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施肥要薄肥勤施、寧淡勿濃,春季以氮肥為主,秋季以磷鉀肥為主,冬季和雨季、高溫時節不施肥。要定期鬆土或露根。盆景用盆要透氣性良好,有排水孔,大小、深淺、形狀、顏色與盆景植物協調一致,在滿足生長的前提下儘量美觀、方便。

    第三、樹體應優美健康。盆景樹體總體上要意境深遠、統一協調、主次分明、繁中求簡、小中見大。透過栽植、修剪、攀扎、理根、雕幹,以及配件的裝飾,來充分展示盆景植物的根、幹、枝、葉、花、果的自然美、造型美、意境美。雖然總體上盆景植物病蟲害較少,但也不能疏忽,要注意觀察防範,一有苗條立即除治,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於蟲害可以手捉(藉助鑷子)、刷刷、煙燻(蚊香)、藥噴、燈誘、日曬等等,對於病害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斬斷傳播途徑,適時噴藥預防、治療。

  • 3 # 雲南清香木盆景

    盆景是有生命的藝術作品,要保證盆景作品儘快成型和延續其藝術生命,只有認真科學地做好養護管理工作才能實現。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這個“養”,就是日常的養護管理,包括澆水、施肥、修剪、翻盆換土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

    1.澆水

    自然界植物離不開水,水是生長第一要素。在日常養護管理中,澆水是最重要的環節,缺水或積水都會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盆土過幹會造成失水,表現為葉片捲曲或下垂,葉色泛黃,落葉,部分根鬚乾死;盆土長期過溼,則會導致土壤缺氧,葉色無光澤、葉尖枯黃、落葉、悶根爛根,失枝乃至死亡亡。

    盆景界有“澆水三年功”的說法,意思是學會澆水要3年的時間,說明澆水其實沒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有不少培育盆景多年的愛好者,還經常在澆水上出大問題。根據樹木品種、生長特性、季節氣候、盆缽大小深淺,以及盆土質地等情況,本著辯證和嚴謹的態度,認真細緻區別對待,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澆水方法。

    不同樹種,澆水次數不同。木質松疏、葉片大、葉面粗糙、葉量多,或耐陰喜溼的樹種,應相對多澆;葉小、革質、葉片稀少、新上盆或樹勢不旺的盆樹,可相對少澆。不同季節、不同生長期,澆水次數也不同。除雨天外,春季(萌發期)和乾燥的秋季,每天基本都要澆一次水;夏季(生長旺盛期),氣溫高,樹木生長快、盆土蒸發大,一般早上和傍晚應各澆一次(避開中午最高溫時澆);冬季(休眠期)保持盆土偏幹,無須天天澆水。小盆淺盆則不論次數,見幹即要澆;微型盆景可放置在溼沙床上,經常噴水。花果類樹木,生長期及開花結果期可多澆;花芽分化期要少澆或控水催花;掛果初期及成熟期則需適中,保持土壤溼潤即可,水分過多易造成掉果或裂果。

    每次澆水一定要注意澆透,防止澆“半截水”。所謂“半截水”,是指盆土只澆溼上層一半,下層的盆土還是乾的。例如:短時間小雨微微雨,盆土只淋溼表層,特別是樹冠茂密的盆樹,像一把傘把雨水遮住,表土似乎溼透,其實下層的土還是乾的。有的盆土板結,水滲得很快,透過盆壁的空隙很快從排水孔流出,土團中間還是乾的。盆土過幹,會像乾麵粉一樣,水難溶透,特別是盆面鋪了青苔的,一般會經常噴水保苔,造成表土很溼,但中下層仍是乾的。盆土過幹,部分根系會失水枯死,影響盆樹生長,導致樹勢衰弱乃至失枝。所以要時時注意,不能等到盆土完全乾透才澆水,“見幹見溼,不幹不澆”的提法是不全面的。平時可以用竹片或螺絲刀撥開表土,觀察盆土乾溼程度和滲水情況,避免出現“半水”或“積水”情況。另外,如用水管直接衝澆,水流大,很快從盆面溢位,既浪費水,也會因衝壓而加快盆土板結。最好是用花酒頭澆酒,且來回澆酒兩次以上。

    在盛夏高溫期、露天水管中的水溫可超過60℃,澆水時應先把水管中的熱水排去,以免灼傷根系。至於水質,當然最好是雨水、泉水、河水、井水等天然水質。其實,一般用自來水直接澆灑是可以的。有人說將自來水放置一天後再澆,這需要有儲存和加壓條件,一般也沒太大必要。只是在自來水水質比較硬的地區,如直接澆自來水,每月可根據樹種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酌情加澆兩次硫酸亞鐵。

    2.施肥

    肥料是植物主要的養分來源,肥料供給植物營養,就像糧食對於人一樣重要。盆栽樹木因盆土有限,要保證其生長正常,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及時適量科學合理地施肥是一個關鍵環節。如果施肥過多,則葉片大,葉緣捲起,枝條及節間徒長,樹形難以控制,嚴重時造成樹液倒流,爛根而致殘致死;如果缺肥,則葉片變黃變小,變薄,嫩芽尖端枯黃,老弱枝退縮,樹勢減弱,病蟲害乘虛而入

    植物所需的主要肥料是氮、磷、鉀三大元素,以及鎂、鋅等多種中量或微量元素。碳、氫、氧等可以從土壤、空氣、水分中得到補充,氮、磷、鉀則需要人工供給。其中,氮肥有助於長葉,促葉茂色豔;磷肥促開花結果;鉀肥則促枝莖健韌,根系發達,增強抗病能力。

    肥料有有機肥和無機肥之分。有機肥主要是腐殖質,也叫農家肥,包括禽畜糞、蛋売、魚精肥、餅肥、草木灰、堆肥、綠肥等。有機肥肥效緩和,能疏鬆改良土質,是首選的肥料。它既可在換土時做基肥,也可做追肥。無機肥主要是人工合成肥料,通常叫化肥,品種很多,如尿素、過磷酸鉀、硫酸亞鐵等。化肥因無臭味,見效快,使用方便,常在家庭種植中使用,特別是長效複合肥既方便又安全。但化肥分解後產生的酸根和鹽基會影響土壤酸鹼平衡,且易造成板結,不宜長期單獨使用。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化肥交替使用。

    施肥根據施用時期,有基肥和追肥之分。基肥是結合換土,將肥料墊於底層或少量拌人泥土中。追肥就是上盆後日常所進行的肥料補給。這裡所講的施肥,主要就是指追肥。施肥應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區別不同樹種、樹勢,根據不同季節氣候和不同土質,做到適時適量,科學合理。

    (1)根據盆樹的生長情況和觀賞需要,合理施肥。如剛移植的新樁,或剛翻過盆,宜用素土,不得施肥。如急於施肥,會影響髮根,甚至導致爛根。不缺肥但樹勢較弱的盆樹,除病蟲害所致外,多為根系發育不良所致,如貿然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爛根;相反,樹勢旺盛,對肥料的需求大,處於培育期的盆樹可多施。一般盆樹在春秋季萌發前,花果類在孕蕾、坐果期,觀花類在花後,應及時追肥,這就是所謂的“促芽肥”“坐果肥”“謝花肥”。

    花果類樹種,如石榴、海棠、紫薇等,除春季萌發期外,為促使其開花結果,應以磷鉀肥為主;而黃楊、赤楠、榆、樸等觀葉為主的樹種,則以氮肥為主輔以磷鉀肥。對一些盆齡特別長的老樹柱,要特別注意肥分的均衡補充。對某些酸鹼度敏感的樹種,如喜酸的杜鵑,可在生長期定期施以硫酸亞鐵,以平衡土壤酸鹼度。

    (2)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科學施肥。春末夏初是盆樹生長旺盛期,必須多施,冬季休眠應停施。但秋後入冬前可適量施用一次磷鉀肥,以利於積蓄養分,孕育花蕾葉芽,度過寒冬。

    施肥一般宜在陰天、土壤偏幹、傍晚時進行。長時間陰雨天,天氣預報有雨之前,以及夏季高溫期應暫停施肥。長期陰雨或氣溫過高時施肥容易傷根,大雨前施肥則肥料流失。

    (3)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忌施濃肥、生肥、重肥。夏季氣溫較高,蒸發快,肥料要比日常稀釋得更稀些,以防傷根。

    (4)施肥注意事項。施肥前清除盆面雜草、鬆鬆表土。雜草既與盆樹爭奪養分,也助病蟲害發生。有機肥一定要漚透漚熟,忌用生肥。有條件的可把肥料裝入肥料盒中,透過澆水緩釋肥分,俗稱“置肥”。施肥時不要灑到幼芽或嫩葉上。若進行葉面噴施,則應選用葉面肥,且宜淡勿濃。施肥後第二天要澆透水,俗稱“回水”,以防肥料傷根。

    3.修剪

    修剪是雜木盆景造型的重要環節。如果不及時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則枝條雜亂,養分分散,預期枝託難長到位,無法成型;而修剪方法不對,該剪的不剪,該留的不留,也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只有在生長過程中,不斷按預期設計要求反覆進行修剪整形,均衡樹勢,有目的地調整,才能逐年上升品格逐步接近預期目標,最終成型成熟。日常養護中的修剪,應根據樹種樹性、長勢,結合季節氣候變化情況,採用修枝、摘(抹)葉、摘心等方法。

    (1)修枝。修枝包括剪去病蟲枝、過弱內膛枝,並按原定造型方案和枝託造型要求,剪去徒長枝、重疊枝、交又枝等不良枝條,以及造型無用的枝條。對一些過密而影響通風透氣或阻礙透視效果的枝爪也加以清除,保護培育既定枝幹,營造穿插掩映、疏密有致的枝幹佈局。

    修枝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一般在盆樹生長旺盛期都可進行。修剪次數根據不同樹種和生長情況而定。一些耐修剪樹種,一年可進行多次。生長較快的,如朴樹、三角梅等,每月都可修剪。但必須注意幾個要點:一是縮剪的枝條一定要促旺。弱枝剪短後容易老化,有些樹種(如山橘、榕樹、金彈子等),弱枝剪的季節不對,剪後枝條雖沒枯萎退縮,但經一兩年都發不了芽。二是盛夏高溫期水分蒸發太快,儘量少修剪。開花掛果的樹種,應在謝花摘果後修剪,花果前只能微調整形。落葉樹,如樸、榆等,重剪宜在晚冬初春萌發前如在冬季落葉前後過早修剪,剪枝會因休眠時間過久而失水,小枝容易枯退。

    三是主枝託(幹)的縮剪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一般要達到預期的1/2~2/3。對其側枝培育,還可利用犧牲枝幫助拉粗。

    (2)摘(抹)芽。盆樹經修剪後,會長出許多腋芽或不定芽,如任其生長,枝葉過多,養分分散,樹形雜亂,那麼該留的新芽得不到保護,甚至會過弱退縮。有時一個節點長出多個芽頭,則會使該節點長得太粗,有礙美感。因此,必須根據造型需要,對無用的芽頭一律摘(抹)除。有些樹勢較弱的,可先加強肥水管理,蓄養樹勢,然後再行摘芽。雀梅、三角楓、樸、榆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則應不論何時,隨時注意摘(抹)芽。

    (3)摘心。摘心其實也是摘芽,不過是指摘除枝梢的頂芽,目的是控制枝條的伸長和促生側枝。摘心後枝條養分聚蓄,可激發萌生側芽或不定芽頭,對某些側枝過少的枝託,可摘心促發側枝,這就是逼芽的方法。較長的枝條一般採用縮剪枝梢的辦法代替摘心。在樹冠穩定的情況下,摘心則成為保形的措施,在整個生長期都可進行。

    (4)摘葉。摘葉是雜木盆景,特別是落葉樹種造型的有效方法。所謂摘葉就是修剪前後把葉片全部摘去。修剪前摘葉可暴露枝託,清晰的骨架一目瞭然便於修剪;修剪後摘葉是嶺南盆景“脫衣換錦”時觀賞寒枝的獨特表現手法,大多應用在成型盆景。此外,摘葉可促進新陳代謝,促發新枝,一般摘葉後半個月左右就會萌發新芽。但因其消耗養分大,一年中摘葉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傷及樹勢。摘葉前半個月,應避開盛夏高溫期施肥促旺。常綠樹入秋後一般不再摘葉,以免縮枝。摘葉後身幹裸露,在高溫期要防止暴曬灼傷皮層,特別是對枝幹大面積暴露的地方,必須適當遮陰。

    4.翻盆換士

    盆樹上盆後,盆中土壤有限,時間一長,根系會密集交錯於盆底和盆體四周,纏繞成毯狀,因擁擠壓迫而出現腐根,盆土會因澆水施肥而酸化,且逐漸板結,保水保肥及透氣性減弱,新根生長困難,影響盆樹生長,故應及時翻盆換土。如因盆樹長粗,或設計上原因,盆缽不夠協調,則應同時換盆。

    翻盆換土一般在盆樹體眠將醒,樹液湧動,萌芽之前,可在立春至清明,結合重剪整形進行,但也必須考慮樹種和地域差異,區別對待。翻盆換土前要少澆水,讓盆土偏幹。如為小淺盆,稍加搖動或輕敲盆壁就可使土團分離,直接取出盆樹;中大盆,則可將盆壁附近的盆土挖開,使土團與盆缽分離,就可將盆樹和土團一起取出。用竹片或扁頭螺絲刀剔除一半以上舊土,同時進行修根,結合修剪枝葉整形,儘量保持枝葉和根對應平衡,並消毒根團。然後清洗盆缽,墊好排水孔,按“底層粗、中層細、表層粗”的原則加入新泥。填土時務必用竹片插入搖動,使新土緊貼根系,不留空隙。上完盆後連續灌澆兩三次定根水。成型的盆樹可在盆面加上少量菜園泥,並鋪上青苔,以增加野趣,也便於澆水。最後把盆樹暫時放置到通風遮陰處,待新芽萌發後再進入常規管理。

    至於翻盆換土的期限,可以根據樹種、盆樹長勢和盆土具體情況,如盆土透水透氣效能、盆缽大小深淺、盆樹養分需求等,靈活掌握。一般來說,雜木盆景要比松柏盆景翻盤要更勤,特別是花果類,一兩年就應翻盆換土一次。

    5.病蟲害防治

    盆栽植物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既有管理欠缺,樹勢衰弱,病蟲害乘虛而入,也有周圍環境條件欠佳,病菌、害蟲入侵。雜木盆景的病蟲害較多,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待病蟲害必須本著“以防為主,早防早治”的原則,定期採取預防措施。在每年4~6月病蟲害較多的季節,每月噴施一次以上滅菌和殺蟲藥物,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日常養護管理中,結合每天澆水,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病蟲害苗頭,儘早將其滅除,避免蔓延成害。

    盆樹的病蟲害除了諸如用土或水肥失當,樹種自身地域性的水土不服,以及擺設環境不適宜等管理上因素導致的生理性病變之外,主要是由真菌、細菌、病毒入侵的病害,以及寄生性害蟲為主的蟲害,在防治上要區別病害與蟲害,並採用不同的藥物。

    殺菌類藥物基本都是廣譜藥,如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多菌靈、百菌清、波爾多液、敵磺鈉(敵克松)等。殺蟲類則既有觸殺和內吸毒殺的廣譜藥也有針對某種害蟲的特效藥。傳統的廣譜殺蟲農藥有4種。

    (1)敵百蟲。高效低毒殺蟲劑,對毛毛蟲、尺蠖、蚜蟲、卷葉蟲等多種害蟲具有強烈的胃毒殺和觸殺作用。粉劑用1000倍液。

    (2)敵敵畏。毒性較強,易揮發,殘留期短,對一般害蟲都有胃毒和觸殺作用。敵敵畏劑型為不同濃度的乳油,如50%乳油可稀釋1000~1500倍。可與樂果混用。

    (3)樂果。高效低毒殺蟲藥,而氧樂果則具有強烈的滲透內吸性,其毒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適應於多種蟲害,特別是對刺吸口器和啃嚼口器害蟲,防治效果很好。除鹼性藥劑外,可與一般殺菌劑和殺蟲劑混用(4)殺撲磷(速撲殺)。具有胃毒、觸殺、內滲作用,毒性強,對多種刺吸性,啃葉性、鑽蛀性、潛道卷葉害蟲,尤其是對介殼蟲有明顯的防治效果。使用時稀釋1500倍。

    此外,還有一些針對性很強的特效殺蟲藥,如針對紅蜘蛛的三氯殺蟎醇,針對介殼蟲的高滲氧樂果(蚧死淨),針對潛葉蛾的阿維菌素。

    防治病蟲害的藥物很多,在使用時一定要到正規農藥店購買,保證質量,注意其保質期和使用說明。嚴格按分量調配,過稀無效,而過濃會引起藥害。同類藥品要有多種交替使用,以免出現耐藥性性。

  • 4 # 喧城靜屋園藝館

    盆景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有生命的藝術品,“景成十年功”盆景的管理包括了,翻盆換土,水分管理,環境,修剪,肥料等環節,所以在日常管理上要了解樹木的習性,脾氣。不同的樹種在水分,施肥上時間,以及量的把握各部相同。以下以落葉的雜木類來具體講解關係的細節:

    一,土壤使用:

    盆景養護一段時間以後,土壤流失,根系膨大佔用空間,盆土營養耗盡,就要換土。 落葉樹種的盆景,翻盆換土大多在春季進行較為穩妥,翻盆換土操作時儘量避免枝幹根系撕裂:

    1脫盆:脫盆可輕拍盆壁,土壤與花盆脫離,在拔出土球。也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將盆土衝散,露出全部根系。

    2土壤:換盆時候的土壤主要使用疏鬆透氣不積水的微酸性土,可用田園土加腐殖土加淡水河沙各取三分之一混合使用。混合土能揚長避短,發揮土壤的優勢。

    3修剪:修剪包括了修根,修枝。

    (1)根部修剪掉,環盆根系,過長根系,枯根,老根等。梳理交叉根系,讓根系均勻四面輻射。

    (2)修剪了根系,枝條上的過長,徒長,腋枝,悶枝等影響盆景美觀的枝條也要相應剪除,較少水分消耗,養份消耗。

    4栽種:墊上盆土滲水孔,先填土顆粒性較大的土,選好觀賞面,判斷根系的深淺位置,填上混合土,用木塊搗弄土壤,讓根部以土壤貼合。然後擱置隱蔽處緩苗。

    二,光照,澆水,施肥:

    1 盆景植物大多能適應充足的光照,但是受到盆土少,換盆容積小的限制,應該大部分養護到散光位置,避開中午強光。

    2,養護盆景時合理的配置土,讓澆水更有靈活性,盆土見幹見溼。枝條枝葉部分可以長期使用噴霧補充頁面水,製造周圍空氣的溼潤。

    3養護盆景要求通風良好,流動的空氣會給葉片及根部更好的呼吸。通風,光照下盆土才能乾溼有序。

    4,盆景施肥,主要氮為主,磷鉀為輔,用漚熟的農家肥,餅肥,就能均衡給與養份,在使用少量的“磷鉀”複合肥。

    三,修剪造型:

    1春季修剪,主要是抹芽,將細小的不定芽,悶枝,腋芽,隆基部芽,等抹除。

    2夏季修剪掉徒長枝,瘦弱枝,強弱取捨等。審視精準將主冠修整呈現三角形輪廓,枝條間不相互阻礙光照,通風,做到“疏能跑馬密不透風”。

    3冬季修剪:經過半年的生長,枝條與主枝上的一級枝二級枝有大小過渡,冬季前植物休眠之時,縮短枝條,將過長的枝條,留取2到3個芽點,做縮枝修剪。

    意在筆先。因勢造型。動靜結合。繁簡併用。以小觀大。陰陽向背。主次分明。比例協調。顧盼呼應。變化統一。形神兼備。

    四,小結:

    春日澆水宜早上,加強光照防徒長。增施"磷鉀"有機肥;枝壯葉厚節徑短。夏日最好避西曬。防止葉片早枯焦。氣溫下降及時肥。酷暑盆景分外妖。秋季西風落葉黃,扣水減肥理應當,植物體內轉機制;勤查調整樹可安。冬季防寒是主要。高處放置是首要。室內越冬見光照;充分休眠盆景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都在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