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岳飛(嶽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鎮戎(今寧夏固原)人,南宋名將。高宗建炎初年,任涇原路經略司統制官,屯兵涇州,多次擊敗金兵。建炎二年(1128年),任延安府知府。後遷康州防禦使、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拜威武大將軍,統率西軍。後因佈陣問題,與張浚爭執,被貶為團練副使。富平之戰,宋軍失利。張浚接受吳玠密謀,以謀反的罪名將曲端交由康隨審問。紹興元年,因酷刑死於恭州,年僅四十一歲。後追復端宣州觀察使,諡號壯愍。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宿遷(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南宋抗金名將。出身農家,早年曾為弓箭手。膽略過人,驍勇善戰。曾多次參與抗擊金軍,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出兵南侵的時候,他率軍三百,收復海州。隆興元年(1163年),他一度被賈和仲誣陷,後來魏勝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國大將徒單克寧入侵時,魏勝力戰而死。宋朝追贈其保寧軍節度使,諡“忠壯”。

  • 2 # 流浪歲月912

    這三位都是南宋抗金名將,為抗金事業立下赫赫戰功。不過,生在那個朝代,確實他們的一種悲哀,常年被自己人陷害,甚至殺害。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三位將領。

    岳飛(嶽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華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鎮戎(今寧夏固原)人,南宋名將。高宗建炎初年,任涇原路經略司統制官,屯兵涇州,多次擊敗金兵。建炎二年(1128年),任延安府知府。後遷康州防禦使、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拜威武大將軍,統率西軍。後因佈陣問題,與張浚爭執,被貶為團練副使。富平之戰,宋軍失利。張浚接受吳玠密謀,以謀反的罪名將曲端交由康隨審問。紹興元年,因酷刑死於恭州,年僅四十一歲。後追復端宣州觀察使,諡號壯愍。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宿遷(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南宋抗金名將。出身農家,早年曾為弓箭手。膽略過人,驍勇善戰。曾多次參與抗擊金軍,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出兵南侵的時候,他率軍三百,收復海州。隆興元年(1163年),他一度被賈和仲誣陷,後來魏勝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國大將徒單克寧入侵時,魏勝力戰而死。宋朝追贈其保寧軍節度使,諡“忠壯”。

  • 3 # 史無止境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再品岳飛一人吧。應該說,岳飛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華夏子孫對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詳岳母刺字、朱仙鎮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檜毒害…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忠肝烈膽,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飛的故里湯陰,在岳飛廟正殿兩側最突出的位置,看到的是清同治年間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編修何金壽的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一功名不愛錢。”據說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許多人對此聯不以為然,上聯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聯也太過直白,一如大實話,沒有表達出岳飛的主要功績,盡忠呀、報國呀、浩氣呀威靈呀等等,顯然分量不夠,為什麼卻要擺在這麼顯著的位置?何金壽解釋說,他思慮了很長時間,覺得只有這兩句話,才能最準確地概括岳飛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飛的精神。

    在岳飛屢屢大敗金兵,光復建康等故地,讓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時候,曾相當倚重岳飛,要為他建造府第,岳飛當即辭謝:“強虜未滅,臣何以家為?”高宗便也跟著打官腔:是呀,‘天下確乎不太平岳飛隨即進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天下當太平!”何金壽認為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智慧,雖平樸簡括,卻直道出一個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了那麼多貪官,不也證明了岳飛的話仍然適用。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歲月,“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依舊是“天下太平的保證。難怪古往今來,大將軍無數,能有幾人像岳飛這般留給後人如此豐厚的遺產?歷經無數個世紀,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輝,成為歷史的一種驕傲。中華民族自立國以來,漢唐最為強盛,兩宋最為衰弱,亡國也最為悲慘,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壯烈又遠過於其他朝代。

    就比如岳飛,連編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為其憤憤不平:“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嶽)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飛“自為表答詔”,是指朱仙鎮一戰岳飛以500“背嵬騎兵”大敗金兵10萬之眾,金兵主帥金術倉皇遁入汴京,而岳飛大軍追至距汴京僅40多里。此時多名金將來降,父老百姓爭相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岳飛義氣昂揚,謝絕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就在此時宋高宗趙構下詔令其班師,岳飛驚駭,立馬自寫奏章:“金人銳氣沮喪,盡失輜重,疾走渡河。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連下12道催命金牌,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最終把功莫大焉的岳飛送上了黃泉路。

    朝廷既想殺他,自然就要為他羅織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鑄主審。岳飛上得堂來,見滿院衙役,舉座高官,未發一言先撕開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膚的刺字:“精忠報國!”這是在他第三次從戎投軍時,其母姚氏夫人請“針筆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續了唐末五代的習俗在兵士的臉或手臂上刺上軍號,以防逃跑。後來演變成自願在身上刺些花木鳥獸,抗金將領王彥計程車兵,都在臉上刺了“誓殺金賊”的字樣。岳母送給兒子的這4個字,也便成了岳飛的宿命。岳飛既然死心要“精忠報國”,為什麼當時的一國之君宋高宗還非要置他於死地?這就要先從宋朝的基本國策說起。

    其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後吸取了唐末國擅於將,將擅於兵,五代諸帝多由軍士擁立的教訓,制定了治國的大政方針:重文輕武,以文制武。經過北宋王朝百餘年的貫徹執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已經演變成一種社會風氣,乃至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地步。講一件小事,可見一斑。1127年靖康之變時,秦檜與徽、欽二帝一起為金人北擄,金王將他賜予金朝左監軍完顏昌(撻懶)為奴,他很快叛變鑽營成功,竟被提拔做了完顏昌的參謀,以後又升為隨軍轉運使。在完顏昌進攻楚州時,派他們潛回南宋做內應,路上因裝束怪異,又是從北面來,被宋兵捉住,疑是金人奸細,要殺之邀賞。他情急哀告:“我乃御史中丞秦檜,你們這兒有讀書人嗎?喚來一問便知。”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月,大兵殺個人跟切根黃瓜差不多,可他一喊叫自己是讀書人,大兵們真就不敢下手了,將路邊搭棚賣酒的王安道喊過來辨認。王安道曾中秀才,但並不知秦檜之名,出於“救人一命”的善意,上前拱手道:“秦中丞辛苦!”就是這落魄秀才的一句話,竟比軍令還好使,大兵們立馬把秦檜兩口子給放了,連士兵對讀書人都敬重到這般程度。就是他們這麼隨意地一放,卻等於是要了嶽元帥的命!待以後輪到讀過書的秦檜要殺功高蓋世的岳飛時,竟連他的老婆都能插嘴出主意。一日秦檜獨居書房,吃完柑橘後把玩其皮,以指甲在上面劃來劃去若有所思…其妻王氏窺見,笑曰:“老漢何以無決耶?抓虎易,放虎難!”這個女人,陰險狠辣竟出乎其夫之上。秦檜掣然心動,寫了張紙條送入大獄,當晚岳飛就遇害了。

    君既重文,臣必輕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內變然不足以抵禦外侮,所以宋朝長期積弱不振,國力最是衰敗。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范仲淹、朱熹、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李清照、陸游、辛棄疾等等,武將也都有極高的文學修為,岳飛的一曲《滿江紅》,成千古絕唱,其書法也大氣磅礴,筆力千鈞。稍後的文天祥,本來是狀元出身,一帶兵打仗便倒了血黴,註定死路一條。但他的《正氣歌》、《過零丁洋》等詩作,卻驚天地而泣鬼神,是為不朽。封建時代講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飛光說“精忠報國”要為誰精忠,為誰報國?岳飛忠的當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個“大宋江山”,這恰恰是趙構心中惱恨。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欽宗同被金人擄走,當時被擄走的還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計3000多人,稱“靖康之恥”。宋徽宗有兒子31個,已有6人早亡,其餘除趙構都被金人擄到北國去了,皇上的龍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說是國家的大災大難成全了他,自此南宋開始,北宋結束。而岳飛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恥,直搗金人老巢,迎回“二聖”。倘允許他乘勝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都接回來,那宋高宗趙構又往哪兒擺呢?岳飛的“盡忠報國”豈不要弄得他皇帝當不成了?所以岳飛越是勝利在望,越要把他調回。光是把岳飛調回來也不安全,他的大軍已深孚眾望,被百姓稱做“岳家軍”…只要岳飛還活著,趙構的皇上就當不安穩,不殺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當秦檜及其爪牙万俟等,實在湊不出更多罪證,寫奏章準備放岳飛的長子岳雲一條生路時,宋高宗竟然硃筆一點,將勇冠三軍、功不可沒的岳雲和張憲也一併處斬,以絕後患。足見其狠毒,也證明殺岳飛並非鉅奸秦檜所獨為,趙構才是幕後主使。

    其時為公元1141年,歷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大理寺監獄得密令,佯稱請岳飛沐浴,擁其入密室。

    突然從兩旁躥出大力軍士,用棍棒猛擊岳飛身體兩側的軟肋…謂之“拉肋而死”。用如此下作的殘暴手段,虐殺了南宋最大的功臣岳飛之後,趙構和秦檜才商議了一套“說詞”向天下宣示。這就是說先秘密行刑,然後才下判決書。岳飛當時只有39歲。為了刺激他,生前曾特意安排讓他見到了披枷戴鎖滿身血汙的愛子岳雲和愛將張憲,其狀慘不忍睹。岳飛目皆裂,悲憤難抑,拿起獄卒為他準備寫自誣狀的筆,蘸墨在獄案上寫了8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錯,“天日”終有“昭昭”之時。在國運垂危之際,奸帝奸臣合謀殘殺國之棟樑,極大地刺激和調動了朝野上下和廣大百姓的複雜情感,這裡面有憎義憤、悲愴、惋惜、不平等等,所有這一切又都化為對岳飛的同情和敬慕。同情產生親近,親近推動流傳,流傳催生神話……古今中外的歷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沒有太圓滿的結局。耶穌被叛徒出賣釘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顛沛流離“若喪家之犬”的孔子,死後卻漸漸成了聖人,英雄一世,最後卻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打了大敗仗,竟連自己的腦袋都被人偷走了的關羽,卻一步步地成了“武聖人”、“武財神”;還有六出祁山終未成功的諸葛亮,也被演繹得神乎其神的完美……岳飛卻不一樣,在他死後宋高宗授意秦檜銷燬大量史實記載,盡力抹殺岳飛的功績。所以在後人對岳飛的頌揚中,不僅沒有誇大和神化,相反還需要把朝廷塗改和抹殺的史實加以蒐集和挖掘。儘管如此,在岳飛被害死的那一刻,也波瀾壯闊地登上了他生命的巔峰,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將千秋萬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飛,強烈而鮮明地提升和區分了中國式的忠奸文化。中國有無以計數的各式各樣的廟,只有在各地的岳飛廟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間傳說擊檜之頭,永不頭痛,擊檜之心,不心痛。在永遠跪著的群醜兩側,有這樣一副聯:“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讓歷史,讓民族的良知,讓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惡氣,大快人心。然而岳飛的遺產卻不僅僅是這些。他生前可以說什麼都沒有留下,甚至被害時堪稱“死無葬身之地”,是獄卒順冒滅門之險將其遺體偷出來,葬於密處。21年後岳飛平反昭雪,由隗順的兒子獻出岳飛遺體,朝廷重新將其葬於臨安棲霞嶺下。至今,岳飛葬在杭州,他的祖父母和父親葬在原籍河南湯陰,他的母親和妻子卻葬在當年他駐過軍的江西九江臥虎舔尾山,更不要說他的後人,過世的葬於哪裡的都有,在世的遍佈中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可見岳飛生前死後都屬於這個民族,獻身於這個民族。他的故事也還在繼續……

  • 4 # 隨意言之

    從南宋的抗金戰場的整體情況上來看,雖說南宋朝中官場的抗金態度並不積極,但各地的將領還有民間的義軍,對於抗金一事還是有著很多的積極作戰的。我們熟知的中興四名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無一不是在抗金的戰場上開始走進歷史舞臺,他們或運籌帷幄,或勇悍絕倫,或借用抗金一事來為自己謀取私利,總之在南宋的舞臺上抗金與求和永遠是不會謝幕的爭辯。題目中所提及的三個人,除了岳飛之外,曲端與魏勝無論從個人名氣還是在當時的影響力相比中興四名將都是有所不如的。我想提問者之所以把這三個人放在一起提出,其原因應該是這三個無一例外的都是悲劇人物吧。

    要是想評價他們三個人,我們必須要說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各自的事蹟。岳飛的事蹟我們放在最後說,作為抗金戰場上最為活躍的嶽元帥,他的事蹟大家都很瞭解。我們先說說曲端的事蹟吧。

    先對曲端簡單的做一個介紹。曲端,字正甫,鎮戎(今寧夏固原)人。父親曲渙,曾任左班殿直,後戰死沙場。曲端三歲時,以父蔭授任三班借職。機敏知書,善於寫作文章,富有兵機韜略。歷任秦鳳路隊將、涇原路通安寨兵馬監押、涇原路第三將。從這裡可以的出來曲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是屬於世家型武將,這一點在宋代很常見,而且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才。接下來說說一下發生在曲端身上的具體事情,第一個就是主動與金兵作戰,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國將領完顏婁室進攻陝西。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進入長安、鳳翔。到了同年的二月二月,各地抗金義軍群起擊敵,金軍從鞏州東撤而還。曲端當時在涇原治理軍隊,招集流民潰卒,對經過此地的人都供給糧食,因此道不拾遺。金軍遊騎侵入涇原境內,曲端派副將吳玠佔據清溪嶺,同敵作戰並大敗敵人。曲端乘敵敗退之機,攻下秦州。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明曲端是一個擅於作戰的將領,不僅能夠主動同金兵作戰,還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手下的兵卒。第二個是曲端與他的上司王庶之間的事,曲端不服從管理,當時曲端統領涇原路全部精兵,駐紮在淳化。王庶每天送達公文催促曲端前進,曲端不聽。王庶知道事情緊急,又派遣屬官魚濤前往督師,曲端表面答應而實際上並沒有前行的意思。轉運判官張彬跟隨曲端軍負責後勤供應,詢問曲端行軍日期。曲端笑對張彬說:“你看我所率領的部隊,與李綱救援太原的兵力誰強呢?”張彬說:“你的不如李綱的兵力。”曲端說:“李綱召集天下兵,不加節制就前往,因此失敗。今天我的兵力不到一萬,如不幸失敗,那麼金軍騎兵就會長驅直入,陝西就會喪失了。我估量陝西全境和鄜延一路的輕重緩急,因此未敢立即行動,不如掃蕩敵人巢穴,攻敵必救之地。”於是派遣吳玠進攻華州,將其攻拔。簡單的看這一點的話,曲端可以說是一個能夠主動把控戰場走向的軍事將領,但如果往下看,就不一樣了,曲端曾經想過,在王庶來找他的時候殺掉王庶,吞併他的部隊。後來被人勸阻曲端沒有對王庶動手但他卻親自率兵襲擊並殺死當時的一個義軍統領張宗諤,收編了他的部隊。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曲端本人是一個有著極其統兵意識和軍閥意識的人,如果這件事不能證明,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則可以佐證這一點。當時的名臣張浚曾網路天下英才,用來抗擊金兵。於是想任用曲端,但不清楚曲端的意向,派遣張彬以招募補充禁軍為藉口,到渭州試探他。張彬見到曲端問道:“你常常憂慮各路兵馬不能集中,財用不足;現在兵馬已經集中,財用已經齊備,完顏婁室以孤軍深入我境,我會合各路軍隊向他進攻並不困難。萬一粘罕集中兵力前來,怎麼對付他?”曲端說:“不是這樣,兵法先比較敵我雙方情況,現在敵人可以戰勝,只有完顏婁室孤軍一件事;但金軍將士精銳,不減以前。我不能勝利,也只有集中五路軍隊一事;但將士和從前沒什麼不同。況且金軍困糧於我,我常處於被動,敵人常處於主動。當今應當反其道而行之,指揮軍隊佔據險要,不時派出偏師擾亂金軍耕耘收穫。敵人不能耕種,必然到河東奪取糧食,這樣我就處於主動,敵人就處於被動,不到一二年時間敵人自己必然發生困敝,可以一舉殲滅。萬一輕舉妄動,必然留下無窮後患。”這一點我對他的這個說辭並不認同,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次要原因,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曲端想保留實力,用來為自己謀利。而且曲端為人性格上剛愎自用,他手下的重要將領吳階、康隨都對他有意見,這也為他後來的死埋下了隱患。後來,也的確是康隨把他害死的,而吳階在裡面也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

    對於岳飛,大家都很熟悉,簡單的幾句話就概括一下,出身農戶,學藝周同,精通武藝,三次從戎。在初期的抗金將領張所、宗澤手下都有過不凡的表現。擅於治軍,軍紀嚴明,他所帶領的岳家軍有“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美譽,其戰例更是數不勝數,簡單的概括一下,收復靖康 ,奪取六郡,四次北伐,挺進中原,平生未嘗一敗,最後死於風波亭,他的死,其實也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南宋抗金的停止,從此南宋再沒有過同金軍大規模的戰略動作。

    介紹完三個人,咱們給這三個人做個對比,首先說曲端,曲端這個人是一個靈活的軍事作戰者,但他不能稱之為軍事家,雖有名將之名,但可圈可點的戰例卻相對較少,而且私心重,雖說有才華卻剛愎自用,有著較強的軍閥意識,即便不死,也難保不會在後來割據一方,他的悲劇是由於個人的性格特點造成的,說他咎由自取,也並不是很過分。而魏勝其人,更像是一個孤獨的前行者,在他的抗金道路上,雖然也有過他人的協助,但更多的是靠著自己。依靠自己來聚集抗金隊伍,也依靠自己來置辦軍械糧草。可以說三個人裡,魏勝更有經略一方的能力,但是他的作戰到後期以防守為主,沒有了什麼進攻的動作。如果不是朝廷議和派為主,魏勝雖說不能平定天下,但保一方平安的能力絕對是三個人裡最突出的。他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他無法扭轉朝中人們的思維,因為議和就是當時的主流。而岳飛這個人,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家,他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在同金國的作戰中未嘗敗績,軍事上的岳飛可以解決任何問題。但他缺少的是政治頭腦,和作為主將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他揹負著沉重的忠誠的枷鎖,這也與他後來的風波亭遇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 5 # 聰明的小龍女

    三位南宋抗金名將中民族英雄岳飛聲威最大戰功最高結局悲慘,一生精忠報國戰功赫赫令金兵聞名喪膽卻冤死於高宗趙構和姦相秦檜之手含冤賜死風波亭。南宋抗金名將曲端勇猛善戰,戰功卓著卻結局更慘,既含冤下獄還被奸詐小人活活烤死於獄中。魏勝抗金名將南宋一位軍事天才能文能武,勇猛功高死的壯烈,抵抗金軍入侵不幸戰死沙場以身殉國。三位抗金名將綜合排名如下死的最慘曲端第一,戰功聲威岳飛第二,魏勝居第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你是如何買裝修材料的,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