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劉備最終成功三分天下,是偶然,也是必然。

    從偶然性來說,劉備的成功是撿來的。

    劉備因為出身低下,沒有名聲,廣大的北方世家並不認可劉備,也不認為劉備有能力有資格領導自己。

    就如大軍閥袁紹袁術,他們在三國亂世之前就有家世,有名望,有基礎班底。曹操家世雖然不如二袁,但名聲同樣不小,這才會有文士與地方豪強的投靠。

    劉備在北方沒有得到認可,在荊州也一樣。蒯蔡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接受劉備領導抗曹。

    那麼劉備怎麼成功的呢?

    是赤壁大戰。赤壁大戰主力是周瑜。提供錢糧後勤補給的也是江東。

    勝利後的劉備,利用周瑜進攻曹仁的機會佔領不起眼的荊州南部三郡,又在周瑜死後借得南郡養兵,才得到進入益州的力量。

    從必然性來說。

    赤壁大戰,是南北方實力最接近的時刻。

    曹操佔領北方九州,但能夠用來南征荊州的軍隊不超過十萬,算上荊州投降的軍隊,總兵力超過23萬。然而對峙長江,曹操只能依靠投降的荊州水軍,多不過五萬,在兵力上與孫劉聯軍的四萬多相差無幾,何況戰鬥力還不如孫劉聯軍,曹操失敗就是必然。

    曹操雖然失敗,但主力並未損失。所以隨時可以再殺向荊州或者江東。孫權周瑜雖然並不放心劉備但也無法破盟,這就給予了劉備充足時間去發展和奪取益州。

    歸根到底,是南方世家不願接受曹操,沒有劉備還會分離出其他勢力來填補空白。就如魯肅踏上策所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是可能的,也是魯肅諸葛亮期望看到的局面。更是南渡到南方的世家的期望。

  • 2 # 華哥雜談

    劉備在東漢末算是一個很厲害的歷史人物,與袁紹、曹操、孫權等人相比,在門閥壟斷政治的年代,他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豐厚的錢財,只有一個空頭的皇叔名號,然而卻完成了一個屌絲逆襲的奇蹟。

    雖然劉備沒能像他的前輩劉邦和劉秀一樣建立數百年基業,但這不是劉備能力不強,而是他運氣不夠,處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文化和民族融合的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又碰到了曹操和孫權這樣打不死的對手,所以只能在三分天下中抱撼而終。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這是《三國志》記載的一段話,說明了劉備從小就有別於一般人的特徵:志向遠大,為人仗義,身有異相,所以一個賣草鞋的人,居然能和很多富商交朋友,還送了他不少錢,好比王健林看見萬達工地搬磚的工人,居然與其交上了朋友,這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劉備善於籠絡人心,無論是關羽、張飛這樣的結拜兄弟,還是諸葛亮、龐統這樣的大才,或是法正、張松等人,無不對劉備忠心耿耿,《三國演義》把劉備寫成易動感情,遇事愛哭的好好先生,實際是寫過了,反而曲解了劉備的能力。

    劉備意志十分堅定,他23歲出山參與剿滅黃巾起義,47歲前還在東奔西跑,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乎是東漢末投靠別人最多的梟雄。古人能活50歲都算不容易了,可劉備卻依然苦苦堅持,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棄,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在混亂的中原佔有一席之地。

    劉備還有一個特點是善於借力打力,赤壁之戰的直接起因是曹操南下要消滅劉備,此時孫權還沒有列入曹操的盤子,只是荊州之行太順利了,沒費一兵一卒曹操就得到了荊州,所以才有進一步統一南方的想法。

    劉備派諸葛亮聯吳抗曹,孫權當然明白這是劉備走投無路之時,利用東吳的力量共同對付曹操的計謀。此時孫權擁有南方廣大地盤,還有不少精兵良將,劉備除了夏口一小塊地方外,只有不到2萬的人馬,可就是這麼一點條件,依然能和孫權平起平坐。最後赤壁大勝,孫權解除了危脅,可戰果全被劉備得了,劉備佔據了荊州。

  • 3 # 大蔥侃侃侃

    劉備這個人,是一個青年時讀他的故事會感到不屑,中年時讀他的故事會感到理解,老年時讀他的故事會感到敬佩的人。

    一句話,他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

    他的奮鬥,值得千百年後的我們尊敬他。

    我們來看看劉備的出身,易中天先生有個詞特別適合,叫貧貴。

    意思是,劉備的出身,看似很咋呼人,漢室宗親,姓劉,中山靖王之後。但看待他的成長軌跡,其實就是個平民子弟,像極了他自認的老祖宗劉邦。

    劉備少年時什麼樣子呢?喜歡狗馬,音樂,華服,不喜歡讀書,話不多,志向遠大,很喜歡且擅長結交豪傑,當地的豪傑都爭著依附他。

    如果看看這段描述,就會發現,儘管劉備到底是不是劉邦的後裔,不好考證(中山靖王有200多個兒子啊乖乖),但他這個性格和表現倒是像極了劉邦,也是遊手好閒,不事生產,有野心,特別會來事會拉攏人心。

    請注意,這一個本事是劉備最核心的軟實力,也是他競爭天下的資本。日後我們會發現,劉備一生征戰無數,但勝少百多,勝都勝在關鍵的後期戰役之中,對手也不是特別厲害,對曹操和孫權作戰,劉備集團勝率並不高。

    但是,就憑這個人望,劉備多次山窮水盡,卻又化險為夷,鹹魚翻身,靠的就是這人心。

    如果我們考察三國君主的屠城記錄,劉備幾乎沒有,而且也鮮有迫害大臣的記錄,而曹操和孫權,都有屠城濫殺無辜的不良記錄。當然,這和劉備自身資本最薄弱是分不開的,如果他在自己兵力地盤有限的情況下還濫殺無辜,那真的是自絕於人民。

    可以說,劉備是一個把人心人望這種無形資產變現到極致的三國英雄,三國的開國君主們,少有他那樣,一再的吃敗仗,但反而名氣越來越大,連曹操袁紹這種狠人都清楚不能殺他,恐失天下人心。

    一個敗軍之將,可以享有如此大的流量,不得不服。放在今天,劉備一定是營銷學宗師級的大家。

    除了得人心,劉備自己也是有英雄之志的人。劉備這半輩子下來,吃盡了苦頭,老婆孩子都不知道換了幾套了,都是跟著他流離失所。他自己也在面對劉表時,憋不住自身的鬱悶,因為感慨萬千。

    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劉備放棄過,相反,他越挫越勇。

    三國鼎立,蜀漢的人才匱乏是不爭的事實,貫穿始末,劉備早期基本上就是兄弟連單幹,但你什麼時候看過劉備怯戰。兵力有限,地盤有限,人手有限,但他就敢打,以至於曹魏集團重要謀士劉曄在概括蜀漢集團特點時都承認,劉備集團的特點,是以攻為守。

    如果我們看看從劉備關羽,再到諸葛亮,以及後期的姜維就會發現,這句話準得邪乎。

    一句話,不妥協,就是幹,夠爺們。

    可以說,劉備是個百折不撓相當有種的人。在面臨無數次生離死別以寡敵眾的戰鬥後,他留給我們的,只有一個繼續向前,從不回頭的背影。

    歷史上,像這種不甘平凡百折不撓的平民英雄,是值得尊敬的。

    再次就是歷史的機遇。

    劉備這人,你說有沒有福氣,有,但不多,比他的死對頭曹操孫權差遠了。

    曹操是官宦子弟,儘管老子是宦官養子,說出去不好聽,但至少家裡很有錢,來往的都是袁紹袁術這樣頂級的官二代們。更不提他的幾個弟弟們,曹仁曹洪,夏侯兄弟都不是白給的主,那是相當的厲害,光他自己的親族將領實力,在三國中就可以名列前茅,人才儲備不要太優越。

    孫權更是福星,接班伊始就有文武兩道的張昭周瑜宣誓效忠,並且還有江表十二虎臣以及四大英將這樣的頂尖人才保境安民,有地盤有人還有錢,事業做大是應該的。

    可劉備有啥?顛簸半生,眼瞅著來一個地方丟一個地方,可他也算是有福氣的人。

    先不先,每次吃敗仗都有人接應,曹操袁紹呂布劉表都接納過他。

    然後,決定天下走勢的赤壁之戰是東吳打得,勝利以後,孫吳得以喘息,劉備更是一鼓作氣拿下荊南四郡,奠定了之後西取巴蜀的基礎。

    最後,兩大關鍵性戰役,入蜀之戰和漢中戰役,都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如果不是二爺被曹魏孫吳聯合絞殺,劉備集團肯定還能強勢個幾年。

    所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劉璋送人頭,曹操失先機,讓劉備狠狠得揚眉吐氣了一把。

    可以說,劉備的時運,在他人生最後幾年,成就了他,讓他獲得了西蜀這樣易受難攻的地盤,也為蜀漢國祚的延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一點,就是,儘管蜀漢人才有限,但劉備最大的福氣是,他的眼光幾乎沒出錯過,選得人才,幾乎都是德才兼備的人。

    如果我們看看,蜀漢集團的一些重要人物,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是德才兼備的人物。

    比如關羽張飛,縱橫沙場一生,大德無虧,堪稱忠肝義膽,譜寫出三國裡最富浪漫氣息的一出男兒佳話。

    比如趙雲,一生勤勤懇懇,既是出眾的武將,又是道德高尚的武人。

    更別提諸葛亮自身了,簡直是道德和智慧的雙重楷模,千百年來一直被大家所景仰。

    諸葛亮身後的蜀漢四相,姜維,廖化、王平等人,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在對待蜀漢政權的大節上,都是忠義在心,死身不悔。

    所以,你會發現,三國中後期,儘管蜀漢國力衰弱,老百姓生活困苦,但它的地盤和國力本來就是最弱的,相比較於宗室互相殘殺,權臣篡位奪了天下的吳魏,蜀漢的天下還算太平,劉禪這麼闇弱,最高權力始終牢牢掌握在他手裡,尤其是諸葛亮死後,你能說蜀漢執政者的品行有虧嗎?

    也許,劉備自己漂泊半生,還是給子孫(主要是兒子阿斗)攢了人品,儘管蜀漢國運淺短,但做老子的,至少給他留下了眾多才德兼備的忠臣,使他一生無憂,這是父親給兒子最大的福報了吧。

    綜上,劉備是最容易引起我們凡人代入感的三國英傑,因為他從小生活貧困,和老母相依為命,但靠著自己的本事,成就一方帝業,其堅韌不拔與重視仁望,都是值得後市尊敬學習的。

  • 4 # 源稚生

    誠邀。在中國,劉備是蜀漢先主,在中國歷史上讚譽很多,他出身貧寒,最後卻能三分天下,佔據一隅,與曹操,孫權相抗衡,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劉備崛起(一):劉備是個梟雄,做事能屈能伸;

    在中國,英雄一般都是不求人的,但是劉備偏偏就不是,他由於家境貧寒,起事之時又沒有什麼實力,所以他經常投奔他人,他也是三國裡投奔他人最多的英雄,雖然如此,劉備做事卻能屈能伸,他是個梟雄,有成事的潛質。

    劉備崛起(二):劉備為人處事仁厚,這種潛質吸引了不少人的投奔,這奠定了他的發展基礎;

    人才是成就事業的基礎,這句話古今通用,那麼如何吸收人才為我所用呢?劉備的做法就是:仁厚,劉備為人處世讓人覺得他不錯,他仁義的名聲傳遍天下,正因為這種特質,他吸引了不少人才為他所用,正因為這些人才,他才取得了成功。

    劉備崛起(三):劉備善於借勢,每一次發展都是下一次發展的基礎;

    由於劉備經常投靠他人,所以剛開始劉備並沒有多少實力,但是自從劉備投靠荊州的劉表後,劉備的勢力開始有所提升,新野雖然靠近曹操勢力,但是也為劉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曹操南征說劉備和孫權聯盟,張魯進攻益州,劉備又入川協助劉璋,後來劉備奪取了益州,又取了漢中,劉備集團實力最強時佔據荊益,漢中數地,可謂是一時無量,這裡面就有劉備善於“借勢”的功勞。

    劉備崛起(四):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劉備所在的時期是東漢末年,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統治不得人心,經過黃巾起義的東漢政權權,實力大減,統治基礎極其薄弱,加之各地勢力紛紛割據,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自董卓進京廢除漢少帝,立漢獻帝以來,帝王已成傀儡,這時候亂世到來,群雄逐鹿,正是英雄崛起之時,劉備起兵對抗起義軍,也是時勢使然,劉備能崛起也是有其原因的。

    由此可見:劉備能崛起,三分天下也是有其原因的。

  • 5 # ww3721王建文

    時事造英雄,如果劉備在沒有遇到龐統。沒有被周瑜壓迫在公安不得意。沒有劉璋派法正來請劉備去打擊張魯,法正張松等等一干人吃內扒外,讓劉備奪取益州。劉備也許會不如劉表劉璋。

    龐統是劉備指路人,大導師。在龐統的指引邦助下,劉備才得以走出投親靠朋四海漂泊,淪為流浪的生活。有了自己事業。

    從歷史檔案中看,劉備從來不是販鞋販席的之徒,(他母親靠小買賣把他養大)他是從軍事家盧植私家學校畢業就當兵,轉業即為縣尉,一生一直官場混,當過公孫瓚的平原縣令,平原相,也當上徐州牧豫州牧。但在官渡之戰前後卻叛國成為土匪,後投奔劉表,八年多無所作為。赤壁之戰又投奔孫權成為孫家女婿。荊州都督。但只在公安駐紮,沒有地盤。遇到龐統,也是在公安那時,龐統對朋友自誇到,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你強一點了。劉備見到龐統。兩人縱橫論上下古今,龐統才能,使劉備感到有了希望和方向。

    二一一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迎接劉備入益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計自己作內應讓劉備謀取益州。劉備卻拿不定主意,龐統說,荊州殘荒,人物殫盡,東有孫權,北有曹氏,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劉備還為認為失信百姓,奪人土地和曹操一樣暴虐,不能行。龐統說。如令天下之亂,凡事不能成規,要隨機權變才行,去吞併弱小攻擊黑暗,逆取順守,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去管負信義?如不趁現在攻益州,到時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才有信心,率領數萬人馬進益州。龐統要劉備,直接用精兵日夜趕路取奪成都為上策。奪取楊懷高沛之兵,再向奪取成都為中策。退還白帝城引連荊州,慢慢爭取益為下策。劉備依中策而行,斬了楊懷,高沛兩將之頭奪取部下兵直指成都。一路順利歸附眾多打到了涪城。

    二一四年,劉備再召來諸葛亮,張飛,趙雲攻佔了白帝江州,包圍雒城。龐統為帥攻城被流失射中死去。劉備從此也失去主心骨。極為痛苦。龐統邦助他破除是信義的牢寵 ,奪取有了益州之地。才敢和曹操爭漢中與孫權爭荊州的基礎,再志奪天下。否則劉備根本沒有資格和曹操孫權拉平衡。倒是關羽,從開始就佔有先機,乘周瑜和曹操爭奪江陵 之時,從劉琦手裡奪取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讓孫權大為讚賞,封成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鎮守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是赤壁之戰的最大得主。當然還有歸劉備制下,但孫權想要全部荊州五郡時。劉備開始以託延,要再奪涼州還荊州。不想給孫權荊州之地的。那時孫權只有江夏郡,是自己的。剩下是關羽從劉琦奪得到的。關羽是孫權將軍,在龐統說下策連荊州再奪益州,就說他們還在孫權周瑜制下,關羽又是劉備的人員。所以兩家都據理相爭。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不歡而散。孫權牽制關羽,劉備帶兵來回援關羽。最後曹操收降張魯,讓張郃攻打西川。劉備才不得已吐出長沙桂陽給了孫權,形成湘水劃界,孫劉徹底兩家分家開始劃界分開地盤。

    。劉備三顧茅廬認識諸葛亮。諸葛亮,雖然精闢地分析了當時形勢,提出首先奪取荊,益作基礎。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出兵北伐統一全國戰略思想。但諸葛亮始終眼高手低,做事徒有慮名。並沒有真才實學能夠創業強國。劉備幾次大的軍事行動,沒有諸葛亮的身影,儘管諸葛亮,自比喻管仲姜尚在當時也更想要出將入相,建功立業。

    諸葛亮是袁術的殘餘人員。政治上更沒有地位,軍事無人員,也不可能給劉備強力支援。而龐統是孫權的的謀士,孫權卻非常信認周瑜。而龐統又非常看不起周瑜。在周瑜又是在打壓迫害劉備時。龐統才去邦助劉備找出路,使劉備有了益州。如果諸葛亮有點夲事,應該不會使劉備丟掉荊州,再不會有夷陵之敗的。所以是龐統是劉備指路人,加速器。劉備認識有龐統後,劉備才從公安小城騰飛起來。當然法正張松馬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當然從樊城走出時,劉備也許已經信心滿滿,要準備幹成一番大事業。聯絡各階層有優秀人員,打出反抗曹操的大旗。但終歸是龐統是把劉備從信義牢寵繫結中解放出來的,取得益州而形成三國鼎定的局面。劉備沒有歷史背景是創業大問題。也是使他從重來沒有包袱,官家也幹,土匪也當,長期同下層受迫人有共同語言,受到下各階層人的喜歡響應,領導農民同曹操鬥爭勝利,短時間便使劉璋一政權垮臺,奪取益州勝利,形成小國抗大國卻最後勝利,是劉備在裝笨嗎?

  • 6 # 一貳一橙

    劉備出身不好,在三大梟雄之中,劉備排末尾,但就是這麼一個無財無勢的劉備,卻能在漢末三國割據一方,成三足鼎立中的一足,可以看出劉備絕不簡單,除了性格,人緣方面,劉備在後期其實大部分都是靠了自己的運氣。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連個安定的地方都沒有,而在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那一年,劉備才算是開始轉運了。這一年曹操敗了,已經沒有可以南征的水軍了,劉備和孫權聯盟,被孫權上表封為荊州牧,同年以雷霆之勢拿下了荊南四郡,再加上從孫權手上借到的南郡,劉備正式成為有根據地和權力的最強軍閥之一了。至於為什麼說劉備運氣在這個時候爆發呢?那是因為在劉備大力經營荊州的時候,最大的敵人曹操正在關中和馬超鏖戰著,根本看不到劉備的極速發展。,而且曹操一直以來是把江東孫權看為主要對手,對劉備只是保持著:收服江東,劉備自降的想法,所以劉備後面一路的發展基本沒受到什麼干擾。劉備的運氣可不是隻體現在荊州,最主要的是在益州,也就是後面蜀漢的政權所在,而且這些都是由劉備最強大也是最懼怕的對手所提供的。不錯,劉備能成三足鼎立之勢可以說曹操也是出了很大的力。在曹操討伐關中馬超的時候,發出的命令卻是借馬超之路討伐漢中的張魯,結果馬超被逼反,把曹操拖在了關中平原之地,而遠在四川的劉璋一聽曹操討伐張魯的訊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的益州,於是請了劉備入蜀來對抗曹操,這就給了想要開拓生存空間的劉備一個藉口,帶兵入蜀了。不過這也是冥冥中註定的,劉備和劉璋剛有一點不和的時候,曹操就出兵孫權,結果就是兩方不分勝負,而劉備就有了個很好的劉璋剋扣軍馬的藉口正式撕破臉皮,攻略益州。而在劉備攻略益州將近三年的時間裡,曹操還在濡須口和孫權幹著呢,而且後面劉備攻下蜀地,曹操也攻下漢中,可這時候卻被曹操一句“得隴望蜀”活生生放過了劉備,讓他可以好好的經營益州。可當時劉備即使得到蜀地,但是孫劉兩人也度過了蜜月期,孫權想要回南郡,但劉備不想給,甚至出現了雙方兵戎相見的局勢,就在劉備正打算出兵荊州和關羽並肩作戰的時候,曹操又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居然不坐山觀虎鬥,而是派夏侯淵進攻益州,這下又把孫劉兩人逼到了和好的地步,劉備割了三郡給孫權,孫權也就安穩了下來,而曹操就慘了,不但撮合了自己的兩大對手,甚至在後面的漢中之戰失去了虎步關右的夏侯淵這一大將,連漢中也給了劉備。劉備靠著半個荊州和整個益州,加上南中和新得的漢中,上庸等地,從此確定了自己的基業,在贏得漢中之戰同年,劉備自立漢中王,和魏王曹操,吳侯孫權成三足鼎立之勢,各據一方,蜀漢政權也就此興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蒸盧魚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