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情剛毅的人
-
2 # 八零後老年人
日本列島正好坐立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由於太平洋板塊稍薄,密度比較大,位置較低,因此當太平洋板塊向西水平運動時,就會橫衝至亞歐板塊的下面,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之下,交界處的岩層便出現變形、斷裂等運動,產生火山爆發現象與地震。因此,日本會變為火山、地震的活動頻繁地帶。好處就是溫泉特別多啊,壞處就是大溫泉(火山)也不少。
-
3 # 職場有備無患
這是全球地震帶分佈圖,日本全島都處於地震帶比較活躍地區,地震對於日本島國來說,就猶如家常便飯一般。日本人對地震早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啦!也正因為日本頻繁的地震原因,日本軍國主義嚮往擴張的野心,一刻也不可能停息。比地震更可怕的是,日本島一直在向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靠近,日本最終能否被馬裡亞納海溝吞沒,才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論話題。
-
4 # 只是l
因為日本處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下邊兩塊地殼活動活躍,會時不時地震,同時火山溫泉也比較多。日本每年能發生上千次地震,其中3.4級的特別多,7.8級的也會偶爾發生。9到10級的發生特極少,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
5 # 三號樓的殺手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邊緣,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列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島)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按照地質板塊學說,太平洋板塊比較薄,密度比較大,而位置相對低一些。當太平洋板塊向西呈水平移動時,它就會俯衝到相鄰的亞歐板塊之下。這兩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其交界處的岩層便出現變形、斷裂,從而產生火山爆發和地震等現象。 日本成為地震多發地的原因是該國地表下方有好幾個板塊在這裡交匯。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雖然國土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陸地的約1/400,但是從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來看,是一個地震、颱風、暴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容易發生的國家。日本列島的附近有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北美板塊、歐亞大陸板塊。列島正好位於這世界4大板塊的活動地帶。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向北美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下面俯衝擠壓,形成由5大島弧(引瓜形狀列島)和5大深深的海溝構成的日本地形,並導致日本成為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發次數較多的國家。
-
6 # 甜奶派派
地震不斷這件事兒主要和日本的地理位置有關,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境內的火山地震活動如此頻繁。
-
7 # 環球網
據新聞報道,日本當地時間6月18日上午,日本大阪發生6.1級地震。地震造成多人死傷,並造成當地的交通處於停運狀態,多處車站有旅客滯留。除過此次地震之外,我們在新聞報道里經常會了解到日本發生地震情況。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里氏8.1級地震;1995年1月17日明石海峽海域發生里氏7.2級大地震;2011年3月11,位於日本本州以東的太平洋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本州島宮城縣以及臨近的福島、巖手等縣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造成福島縣第一核電站嚴重受損併發生爆炸事故。
我們從地理學知識可以瞭解為什麼日本多地震。從板塊構造學原理來說,地球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而這些板塊彼此之間是相對運動的,因而在板塊交接地帶就會發生地震。
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帶有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如圖所示)。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在這一地震帶上發生的地震佔到了全球一半以上。圖中我們看到,日本群島正好地處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板塊之間的碰撞非常的頻繁,從而導致了日本地震頻發。
需要補充的是,中國臺灣省也是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也是地震多發區域。
-
8 # 打個噴嚏嚇死鬼
日本領土在太平洋和亞洲板塊交接的地方,這地方最容易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由於月亮對板塊的引力,會使板塊運動,日本是交接處,所以日本影響比較大地震比價頻繁
-
9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這要從日本的地理環境說起了。我們知道,地球表面是由100公里厚的巖磐覆蓋著的,但這些巖磐不是一體的,是由7塊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的板塊和10塊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板塊組成。如果再加上幾塊稍小於100萬平方公里的板塊,也可以說地球的地表下是由20塊左右的板塊組成的。
不過,這些板塊並不是老老實實待著的,而是一點點的在移動,日本地理學家早就說過,由於地表下的板塊移動,夏威夷正乘坐著太平洋板塊這艘巨大客輪以每年8cm的距離向日本靠近著,照此下去,無數個N年以後,就可以去日本夏威夷度假了。
而這和日本地震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日本實在悲催,這世界上僅有的20個板塊,其中居然有四塊覆蓋在日本列島周圍。它們就是太平洋板塊(1030萬平方公里)、北美板塊(750萬平方公里)、歐亞大陸板塊(678萬平方公里)、菲律賓海板塊(550萬平方公里)。
想想總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的毛毛蟲般的日本列島,周圍卻有著這樣的四個巨無霸擠壓而來,那日子能過好才怪了。 兩個大陸板塊在海底下最深處的交界地方就被稱為“海溝”,日本太平洋側的海溝就叫做“日本海溝”,最深處超過8000米。隨著太平洋板塊的移動,北美板塊也隨之而動,兩塊板塊則在日本所在的板塊周圍互相擠壓,正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般,日本地下的板塊在這種擠壓下忍無可忍就會形成反彈,而反彈形成的斷層傳導到地面,就造成了地震,嚴重時地下的海水受到壓力反彈還會造成海嘯等。這就是所謂的“海溝型地震”。
還有一種則是由於大陸板塊移動時的力量過大,造成板塊表面出現裂紋,這種裂紋就是“斷層”。斷層有幾種,如縱向斷層、橫向斷層、正斷層、逆斷層等,而由斷層移動造成的地震則叫“內陸地殼內地震”,可怕的是,有些斷層可以引發多次地震,這種斷層則被稱為“活斷層”,而日本據統計這種活斷層共有2000多處,三天一震兩天一晃多數就是由於這種活斷層造成的。
看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提供的關於活斷層的全國分佈圖顯示,活斷層遍佈全國,尤其是以熊本縣為多,也就明白了何以熊本多地震的根源了。 所以,以日本列島被四大移動的板塊夾在中間而活斷層又極多的地理環境,這個國度如果地震不多才是怪事兒了。而且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可能發生地震,至於小的地震,早已是家常便飯,偶爾不震一下,還真覺得生活中好像缺點什麼是的。
-
10 # 日本二三事
日本可以稱為“地震大國”,領土還未佔據到世界陸地的1%,而地震發生總量卻佔據了世界地震發生數量的20%左右。至今為止,日本發生過較大的地震有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等。
超級地震大國--日本眾所周知,地震多發生在板塊的交界處,從上圖可以得知,日本處於4個板塊的交界處,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多的地區之一。地震可以認為是板塊積蓄能量的釋放,在板塊的交界處,隨著板塊的相互運動,導致擠壓從而產生一定的力,而力的釋放就帶來所謂的地震。根據日本“地震本部”(研究地震的機構)的歸納,日本分為斷層地震和海溝型地震。
海溝型地震上圖是日本海溝型地震可能發生的場所以及30年內發生地震的等級和機率的預測,可以看出部分地方已經超過50%,而且超過M7級,多是集中在太平洋一側。
斷層地震斷層地震的分佈區域可以說是在日本國土的角角落落,雖然斷層地震發生的機率並不是很大,但是影響卻是十分的嚴重。之前的東日本以及阪神大地震都是屬於斷層地震,發生的地方也是在日本大城市,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傷亡。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
11 # 科普大世界
眾所周知,日本是全球“地震大國”,這是由於日本所在的日本列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在地球地殼板塊上,分別屬於北美-勘察家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是地球上板塊活動最為活躍的地方,使日本才總是不斷有火山爆發和地震發生。據統計,每年全球的火山與地震活動,至少有1/4都發生在日本列島及其附近。
近日有媒體報道,日本九州島西南部的沖繩海槽北端,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口向東方向直到靠近琉球群島的東海海域中,從4月9日深夜起出現了一個地震群,就是在一小片區域中不斷地發生地震,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測定,4月9日之後的3天時間裡,該地域中已經出現300多次中小規模地震,附近的居民已經感覺到很多次震感,對此深感不安,很多人都擔心到“睡不著覺”。
日本氣象廳12日也釋出訊息稱:鹿兒島縣地震頻發,震源位於吐噶喇群島近海海域,以十島村的惡石島距離最近。
一位惡石島居民稱:“前天早上搖晃得最厲害,持續了10秒左右,這幾天來一直震感不斷,時刻都在擔心。”這一地區附近在2015年11月14日曾經發生過7.2級的地震,也難怪這裡的居民十分擔心了。
截至4月12日下午2點的時候,人體能感知到震感的地震已發生212次,附近的地震儀器已經連續觀測到4次日本震度4級以上的地震,而已經出現的地震中最大震級為臺北時間4月13日22點01分出現的5.2級地震,日本地質相關部門也表示,今後數日內可能一直都會有地震發生,甚至會出現更大級別的地震,呼籲民眾保持警惕。而不少地質學家認為該地區或正在醞釀一場大級別的地震,到底會有多大,現在並不好推測。
今年的2月底到4月初,日本本州島附近兩次出現深海巨型烏賊浮出水面的事件,不少日本人認為生活在深海的大型魚類浮出海面,往往預示著地震的發生,因此這種魚類通常被叫做“地震魚”,此次日本西南部的地震群的出現,使得不少人將兩者聯絡到了一起,但本州島距離此次出現地震群的鹿兒島西南部距離甚遠,兩者應該沒有直接關係。
不過這一出現地震群的地區距離中國並不遙遠,大概在上海市正東方向的800公里左右,如果出現7級以上的大級別地震,上海市也會有震感,如果是更大級別的地震,其破壞性也會波及到長江和錢塘江口的附近地區,但比地震更可怕的是其引發的海嘯,它是可以衝擊中國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的。
不過地震的發生非常難以預測,即便有地震群出現,也並非就一定會有大級別地震發生,只是地震群出現說明這一地區的。地質板塊活躍性增加,地質狀況很不穩定,這就使得出現大級別地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是地震頻率和幅度漸漸減弱,直至消失。所以雖然日本西南部出現罕見的地震群現象,但是否會出現大級別地震,目前還不易斷定。
相對而言,日本北海道東部和本州島南部出現大級別地震的可能性更大,已經有日本地質學家預估這兩個地方很有可能出現超越2011年3月份9.0級的東日本大地震的超級地震,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海底地質情況已經非常糟糕,部分地區的地殼地層應力已經超過2011年3月份之前日本東部海域的地質狀況,因此日本氣象廳以及不少日本地質學專家都呼籲做好應對這兩個地方出現大級別地震的準備。
參考資料:
《環球網》4月13日文章《日本鹿兒島近日地震200餘次 氣象臺稱數日內或還有強震》
回覆列表
世界上有幾個地震帶,例如唐山和日本都屬於太平洋沿岸地震帶。以下是世界地震帶和中國地震帶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