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窗事發

    在漢的西邊有個大月氏國,他們對匈奴十分仇恨,一直想找個盟友共同出兵匈奴,這也正中漢武帝的下懷,但是匈奴的勢力範圍正好隔開了大月氏和西漢,所以必須要有勇士先穿越匈奴到達對方那裡才可以,這個勇士就是張騫,一個漢中人,血統純正的華夏子民。

    張騫率百人從隴西出發,但還是不幸被匈奴抓獲,匈奴王扣留張騫一行人達十餘年,期間被迫在當地娶妻生子,可是張騫的內心告訴自己他依然是漢朝的使節,心中不能忘記出使大月氏的使命。

    隨著看守越來越松,張騫終於找機會逃走了,最終到達了大月氏,不過此時大月氏已經沒有發動戰爭的想法了。

    張騫十年多的努力沒有結果,只得返程,結果運氣不好又被匈奴逮到,這次多虧了匈奴自己內亂,張騫帶著妻子一起逃回了西漢,這時距離他出發整整13年了。

    雖然張騫沒有促成和大月氏的聯合出擊,但他豐富的旅行經歷為漢朝開拓了視野,使得中原大國對周邊小邦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都更加了解。張騫暫時拋棄家人繼續國家使命的做法具有很高的民族氣節!值得所有後輩去學習。

  • 2 # 貓眼汽車

    關於漢朝張騫的一段小歷史,公元前138年,歷史上第一次溝通東方和西方的一直以張騫為首的探險隊出發了。那時候正式漢武帝登記後的第四年。張騫他們從長安出發,經過瓏熙郡,便進入了匈奴境內,他們的目的地是蔥嶺西面的大月氏國。

    探險隊由張騫持旌節,這旌節表明他們的使臣身份,它是用一根七尺多長的竹竿做成的,上面綴以一簇簇的犛牛尾毛。探險隊的嚮導人甘父,原來也是匈奴人,被漢人俘虜了以後,成一個行堂邑的漢族大家的奴隸,甘父是一個出色的箭手,他因此被釋參加了漢軍,後來成了張騫的得力助手。

    張騫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數天,在沙漠的邊沿區上就遭遇了匈奴的攻擊,他們雖然戰鬥中想脫逃,可是寡不敵眾,除了戰死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全部被俘虜了。成了匈奴的奴隸,被迫替那些奴隸主放牧,後來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還生下了兒子。

    就這樣,他們在匈奴境內居住了差不多11年,為了逐水草放牧的關係,張騫以他的耳聞目見認識了西域的地理。終於抓住了機會,集合了他的舊部下數十人逃脫成功,他們就繼續向西出發,尋找他們的目的地大月氏。為了行色倉猝,張騫也只好拋棄妻兒而去。

    所謂的西域,區域本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約是現在的新疆天山南路,崑崙山北面,以至蔥嶺以西的地方而言。這裡包括許多小國和許多不同的民族。這些小國有一部分是以農業為生的定居國,有些是以畜牧為生行國。

    根據文獻的記載,當時張騫所知道的西域地理大約如此述。匈奴的西邊有一個險要的地方,名字叫做白龍堆。那是一片亂石頭的石漠。沙漠有兩種,成熟期的沙漠完全是一片細細的沙,叫流沙,還有就是石頭還沒有完全風化,那就是一塊石頭地。

    當時,白龍堆的西面有一個很大的湖,就是現在的羅布泊,這裡以西的地方就不再是匈奴的地盤了。張騫當時所說的西域,就是羅布泊以西的地方。

    他當時已經知道這個西域的地方有兩座高不見頂的大山,在背面的叫北山,在南面的叫南山,這當然就是今日地圖上的天山和阿爾泰山。他還知道這兩所大山西面接蔥嶺,中間是一塊很大的平地,東西六千多里,南北一千多里。平地的中間,是一片大沙漠,沙漠的北邊有一條大河,從西面的蔥嶺向東流入羅布泊,在高山的腳下,融雪匯成了許多小河,滋潤了許多綠洲,每一篇綠洲,就是一個國家,滋潤著西域的三十六國。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可想而知了,所以,這就是關於張騫當時的小歷史,發生的年代雖已經久遠,同時知道的人也不是太多,但是同樣值得大家津津樂道。大家關於這段歷史,又有什麼見解呢?

    記得關注小貓喵,喵喵。。。

  • 3 # 歷史伴讀小二

    張騫,公元前164年出生於漢武帝時期,他是漢代的傑出外交家,冒險家,作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歷史背景:當時漢武帝得知遙遠的西域有個大月氏王國跟匈奴有著世代仇恨,想聯合大月氏一起夾擊匈奴,故派遣張騫作為先行使者來聯絡西域諸國,也為了使漢民族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具有“鑿空”就是開通西域光明大道,帶著漢民族睜眼看世界。

    出使歷程:張騫一行穿過河西走廊的時候,就像穿過私人領地,未經過允許一樣,倒了黴碰到匈奴人,被抓到匈奴王庭。匈奴軍臣單于為了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最後被扣押在匈奴十年之久。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作為青年男子需要心理上的安慰,他與匈奴女子結婚並婚後生兒育女,但是他作為漢朝使臣,他是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是沒有辦法認命與安居樂業在一個地方生活,就像“送給加西亞的信”主人公一模一樣。

    元光六年,衛青帶領漢軍攻擊河朔草原,致使匈奴人對他的看管鬆懈,乘著夜黑風高的晚上,攜帶自己的妻兒與隨從逃離扣押的地方,一路向西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到達月氏國,未能說服月氏與大宛等國夾擊匈奴的使命。

    歸來途中,再次被匈奴扣押一年多,在匈奴發生動亂之時,張騫及妻兒與堂邑父一起逃回長安。終於在元朔三年回到長安,結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歷程。

    結論:針對張騫在匈奴扣留期間娶老婆生兒育女,但在出使西域到回到長安,其實都沒有拋棄他匈奴老婆及兒女。

  • 4 # 考古軍中馬前卒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問題——張騫被扣押於匈奴時所娶的妻子是不是匈奴人?

    張騫的事蹟,最早被司馬遷記載於《史記·大宛列傳》之中,後來班固寫《漢書》時又專門為張騫立傳,二者的內容差別不大。

    我們以《漢書·張騫傳》為例,看看張騫的妻子究竟是怎麼回事。可惜,史書對她的記載只有短短兩句話:

    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留歲餘,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第一句,是張騫第一次被匈奴扣押時發生的。歷史背景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即漢武帝為了聯合大月氏進攻匈奴,找人出使大月氏。當時作為郎官的張騫主動請命,結果半道上被匈奴抓獲,單于將他扣留起來,而且對他還不錯,賜給他一個老婆。

    第二句說的是張騫第二次被抓後逃脫的事兒,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張騫的妻子是“胡妻”

    何謂胡?

    其實,在漢代文獻中,胡的概念是相當寬泛的,可以稱北方的匈奴為胡,比如《張騫傳》一開始就說“漢方欲事滅胡”,這裡的胡顯然特指匈奴。不過很多情況下,胡也可以指東北、西北以及西域的民族。比如文獻有東胡、羌胡,河湟流域還有月氏胡。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張騫出使時,身邊一直有個人,叫甘父,《史記》稱此人為堂邑氏胡奴,可見他也是一個胡人。此人擅長射獵,而且對張騫非常忠心,不離不棄。後來,甘父還被漢廷封為奉使君

    當時漢匈關係正緊張,我想,張騫出使原本就是為了打擊匈奴,應該不大可能找個匈奴人陪著去。所以,甘父的“胡”,很可能不是指匈奴。

    由此我們推測,張騫的“胡妻”,未必一定是匈奴人,甚至有可能是與匈奴存在密切交流的西域少數民族女子。

    張騫為何逃跑?

    張騫被匈奴抓了兩次,也逃了兩次。為何如此?很簡單,任務沒有完成啊!第一次被抓,他還沒有到達月氏呢。匈奴單于怒斥張騫說:

    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漢朝使者想要穿越匈奴抵達月氏,那不就跟匈奴人穿越漢朝領土去溝通南越一樣嗎?

    不過,有了老婆孩子的張騫並未放棄最初的夢想,他還是趁機逃跑,去尋找月氏。史書沒有記載張騫在第一次逃跑時有沒有帶老婆孩子,我估計是沒帶的,畢竟前途渺茫,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達月氏對不對?

    幸運的是,張騫還真就找到了大月氏,奈何大月氏安於現狀,根本不想打匈奴,張騫只能返回。

    要說起來呢,張騫這小子也是夠沒良心的,他只想著快點兒回漢朝,卻沒想著去把老婆孩子偷偷接走。還好還好,半路上張騫又被匈奴人給抓了。

    不得不說,這匈奴單于簡直是老好人,都到這份上了,還是沒有殺掉張騫,還送他去跟家人團聚。

    後來又過了一年多,單于死了,張騫第二次逃亡,只是這一次,他終於記得老婆孩子,把這位“胡妻”跟孩子都帶回了漢朝。

    答主覺得,張騫的貢獻自然很大,他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讚揚的,從出發到最後返回,用了十三年之久,他也沒有想著中途放棄使命,能跟他比肩的,恐怕也只有蘇武。 張騫之所以能夠全身而退,除了運氣好之外,跟他的人格魅力也有關,史書記載:

    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看到了吧,本身就力氣大, 性格還豁達,跟草原民族倒是十分合得來,因此在敵人陣營裡都會被喜歡啊!

  • 5 # 蘇綻

    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候,被匈奴捉了去。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年,並娶了一名匈奴女子為妻。

    張騫不辱使命,與他堅毅的信念有關,當然也離不開他匈奴妻子的幫助。張騫的這名匈奴女子,在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但從張騫的結果來看,她與他,都是偉大的人物。

    匈奴與漢朝完全是兩個陌生的地方,匈奴與西域的大月氏更是萬里之遙。張騫被匈奴捉住以後,如果不是他人的幫助,張騫怎能逃脫,繼續他的西行大業?而幫助張騫的這個人,很明顯就是他的匈奴妻子。

    在匈奴待了十年以後,張騫終於逃出匈奴,開始繼續前往西域。而這個時候,張騫必然也就要與他的匈奴妻子分別了,必定只有自己逃脫了。因為相比他在匈奴的妻子和孩子,他身上肩負的使命同樣重要。

    而很顯然,張騫是不能帶上她的匈奴妻兒的。因為前往西域,關山險阻,妻兒一同前往的話,實在太冒險了。此外,張騫要逃離匈奴,妻兒留下來的話,還可以暫時掩護張騫的行蹤,給張騫一行足夠的逃亡時間。

    歷史證明,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以後,並沒有忘記他的妻兒。張騫在從西域返回漢朝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捉住,而這一次被捉,很有可能只是張騫為了返回匈奴尋找他的妻兒。他出使西域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能夠再回去尋找他的妻兒,也就了無牽掛了。

    當然,很快,張騫就在匈奴重新見到了他的妻兒。再次相見,張騫義無反顧地帶著他們逃回了長安。而張騫的西域一行,最終回到長安的,除了他和副手堂邑父,就是他的匈奴妻兒了。一年以後,張騫的妻子在長安病逝。

    所以,張騫此人,於公於私,都是敢於擔當的英雄人物,毫無挑剔。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此事發生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

    (張騫像)

    之所以漢武帝要派張騫出使西域,是因為早在漢高祖劉邦建國時,勢力強大的匈奴便屢對西漢冒犯。

    當年劉邦率軍攻打匈奴,慘遭“白登之圍”,最後還是想了個下三濫的辦法,才揀回了一條命。知道匈奴的厲害後,自劉邦開始,便以和親的方式,對匈奴多方拉攏。

    但這種舍錢賠夫人的買賣,反而讓匈奴貪心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竟越過邊境,侵入甘肅,眼看就要打到都城長安了。

    所以,漢武帝繼位後,表示一定要和匈奴戰鬥到底。

    漢武帝不是個蠻漢,他是一位有著雄才偉略的皇帝。

    他為了攻打匈奴,一方面強兵富國;另一方面打聽到在敦煌、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國,曾受到匈奴攻擊,戰敗後被匈奴奴役。由於不堪忍受奴役,被迫遷居到阿姆河一帶去了。

    漢武帝認為聯合大月氏國夾擊匈奴,勝算更大。不過,想要去大月氏國,必須穿過匈奴的地界,是件十分危險的事,須得一個有能耐的人來完成使命,於是他頒佈詔令,徵召人才。

    (漢武帝劇照)

    最終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

    公元前139年,做足了準備工作後,張騫手持旌節,帶著100多人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穿過隴西,進入了河西走廊。

    很快,張騫一行人就遭到了匈奴人的圍攻,悉數被俘。

    當時匈奴單于問明白了張騫一行的目的後,大為光火,質問張騫:“你們大漢族竟然不經過我同意,越過我的地界去北邊的大月氏。那我是不是也可以不得到你們的允許,穿過你們的地界去南越國呢?”

    儘管不悅,但匈奴單于並沒有斬殺這些人,他把張騫一行人分散開來,做了養牛牧馬的奴隸,並派人對他們嚴加看守。

    過了一段時間,匈奴單于又把漂亮女兒嫁給了張騫,讓他在此安居樂業。

    匈奴單于之所以如此厚待張騫,也有他的打算。他想蠶食西漢,張騫的利用價值自然不少,他煞費苦心,就是為了讓張騫等人為他所用。

    張騫將計就計,和匈奴媳婦安心過起了日子。

    (匈奴單于劇照)

    張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很快就適應了遊牧生活,並和匈奴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誼。

    一晃十年,匈奴媳婦和張騫生下了兩個小牛犢一樣的兒子,家境也越過越好。

    此時的張騫,儼然一副匈奴打扮,操著一口匈奴語,若是不細看,還以為他就是條匈奴漢子呢!由於張騫是個很講信義的人,匈奴單于也慢慢對他放鬆了警惕。

    誰也沒想到,張騫內心深處卻一直牢記使命,時刻醞釀著如何逃離,並繼續尋找大月氏國。

    張騫暗中和隨從甘父謀劃,利用一次出外狩獵的機會,兩人灌醉了監視他們的匈奴士兵,最終成功脫逃。

    張騫和甘父一路向西,繼續尋找大月氏國,同時又要逃避匈奴人的追捕,可謂歷盡艱辛。

    然而,待他們終於找到大月氏國,並向國王說明來意後,國王卻認為國家安定,百姓都能安居樂業,遠比向匈奴尋仇更重要,所以拒絕了和西漢共同夾擊匈奴的聯盟。

    不過,國王聽說西漢物產豐富,文化悠久,非常欽慕,渴望和西漢建交。

    (出使大月氏國)

    張騫在國王的熱情挽留下,在大月氏國逗留了一年,見始終無法勸說國王改變主意,便告辭而歸。

    為了躲避匈奴,張騫和甘父走了另一條少有人走的道路,幸好甘父是個好獵手,兩人沿途靠捕獵獲得食物,才保證了體力。

    遺憾的是,當張騫二人進入胡羌之地時,再次被匈奴人俘獲。幾經周折,張騫等人還是被押送到了車臣單于面前。

    匈奴單于非常生氣,不過他並不是個殘酷的人,最終還是讓他回到了匈奴媳婦身邊,只是加強了對他的監視。

    張騫這才知道,在他逃離後,匈奴媳婦受到了殘酷的刑罰,蒙受了許多屈辱。

    不過,匈奴媳婦深信,張騫一定會回來接她和孩子們,所以她咬牙活了下來。

    張騫深受感動,從此對匈奴媳婦百般好。

    一年後,匈奴單于病死了,匈奴貴族發生了內亂。

    張騫趁機帶著匈奴媳婦和倆兒子,在甘父的保護下,回到了闊別十三載的西漢。

    漢武帝充分地肯定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功勞,將他封為“博望侯”,甘父也因功賜予了“使君”的稱號。

    至於張騫的匈奴媳婦,自然和張騫帶著兩個兒子到了漢武帝分封給他們的土地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參考史料:《史記》)

  • 7 # 君山話史

    在我心裡,張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有兩大功勞:其一是鑿空西域之功,意義是開啟絲綢之路;其二是提出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為大漢帝國徹底打敗匈奴奠定戰略基礎。張騫也是個有情有義之人,他在被關押在匈奴期間,娶了胡人妻子並生了孩子,後來把妻兒都帶回中國了。

    我就來說說張騫生活上的一些事兒。

    第一,出使月氏,中途被匈奴俘虜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月氏,共同對抗匈奴。然而,當時月氏在匈奴的打擊下已西遷,遷往何處,無人知曉。張騫出使的西域,是一個漢人未知的區域。更要命的是,要通往西域,就必須從匈奴的地盤穿過。

    張騫使團從隴西出發,進了河西走廊,就被抓了個正著。軍臣單于把張騫等人扣押下來,放逐到了寒冷的北方荒漠,以放牧為生。就這樣,張騫等人過上了遊牧民族的生活。匈奴是個崇尚武力與勇敢的民族,對勇士很崇敬。張騫等人不懼生死,勇闖未知之地的勇氣,令匈奴人產生敬意。

    對於張騫,軍臣單于十分愛惜他的才華,想留為己用,因此他挑了一個匈奴女子,嫁給張騫,想以此來羈縻這位膽氣非凡的Explorer。幾年後,匈奴老婆為張騫生了一個兒子,這給張騫的生活帶來了快樂。但是在他內心裡,一刻也沒有忘掉自己的使命。他精心儲存著皇帝授予的使節,並時刻準備逃出匈奴。

    第二,逃出匈奴,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

    十年過去了。漢匈兩國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戰爭全面爆發了。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張騫的生活,在匈奴呆久了,匈奴人對他戒備越來越松。張騫心中明白,是時侯離開了。

    一天深夜,張騫與奴僕甘父及其他幾個人,成功地逃走了。張騫沒有帶上妻子與孩子,不是他鐵石心腸,而是他不是要逃回漢帝國,而是要繼續西去,此行九死一生。張騫等人一路西行,沿途的艱辛我這就不詳說了。總之,最後他到達了月氏,完成外交使命。然而,在返回大漢帝國途中,他又被捕了。

    張騫等人被羌人抓獲,又送到匈奴人手中。我們必須說,匈奴有大國風範。張騫逃跑又被抓回來了,可是軍臣單于仍然沒有把他處死,而是再次將他軟禁起來,並讓他與匈奴老婆和兒子團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張騫歷經劫難後,與家人團聚,多少使他感到一些安慰。但他仍是大漢的使節,他必須要想方設法返回祖國,向天子覆命。

    第三,帶著老婆孩子返回故國

    一年多後,匈奴政局風雲突變,給張騫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逃亡機會。

    前126年,軍臣單于去世。左谷蠡王趁機擁兵自重,自立為伊稚斜單于,發兵攻打太子於單,匈奴內戰爆發。在這個混亂時期,誰會去留意一個被軟禁的漢使呢?此時不逃,更待何時?

    這一次,張騫沒有拋下妻兒,他帶著妻兒與忠誠的奴僕甘父奔上逃亡之路。經過一番艱難的輾轉,終於回到漢帝國。張騫從出使到回國,前後總計有十三年之久。在這十三年裡,帶給他最大安慰的,便是自己的妻子與孩子。

    說實話,我覺得張騫真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他第一次逃出匈奴後,他就意識到自己可能要與妻兒永別了。誰料命運鬼使神差,他在回國時又一次被逮捕,這樣才有跟家人團聚的機會。對於張騫來說,一邊是國,一邊是家,無論哪個都難割捨。但是,倘若二者不可得兼,他只能捨棄家,因為國是不能捨棄的。

    幸運的是,他最終兼顧了國與家,既完成國家交給他的偉大使命,又與妻兒成功地逃出匈奴。以張騫的性情來說,倘若他與妻兒天各一方,可能會內疚一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支氣管哮喘,該如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