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之翼
-
2 # 武漢修族譜
中國旅遊行業目前應該算是一個朝陽產業。這其中有幾個前提,第一:中國是人口大國。第二,中國目前是世界排前幾名的經濟體。第三,目前華人口旅遊意識逐步加強,旅遊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第四,中國地大物博,而且景點眾多,對民眾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以上都是說明旅遊是朝陽產業的潛在動力。
然而,因為目前中國因為旅遊興起時間並不長,時間也就二三十年。目前國內在旅遊規劃以及旅遊產業的管理上非常滯後,這種旅遊粗放型的管理也讓旅遊這個在國內沒有達到鼎盛時期就被各種因為管理滯後爆發出來的問題給旅遊行業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比如黑導遊,黑景點,黑旅遊社等等,各種亂象在旅遊行業層出不窮。而且這種趨勢有愈演愈烈之勢。價格欺詐,強買強賣,宰客甩客,打客,等等現象時有發生。加上目前國內所有的景點唯利是圖,脫離實際漲價,以前不收費的景點也因為為利益驅動而隨意漲價行為也時有耳聞。所有的地區,旅遊社,商販,導遊,都把遊客當成肉雞。
這些行為其實正在成為旅遊行業的暗流,對正在興起的國內旅遊造成巨大的打擊。加上目前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熱的興起,巨大的出國遊也讓很多以前比較成熟的發達國家也漸漸把中國遊客當成送上門的肥肉,不僅旅遊質量縮水,在價格以及服務質量上大打折扣。這其中也是因為中國遊客太多成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而對中國遊客沒有好印象造成的。
旅遊行業可以這麼說,是對人類環境破壞最少,所產生的GDP最高的一個產業。應該是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最優質的資源。當然,一個行業是否能持續健康發展,不僅在於景點,更多的在於一個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與之配套的管理以及政策服務能否及時。這將是決定旅遊行業是否能走更遠的內因。
-
3 # 紫爾貝菱
謝邀!做旅遊行業有兩大自然風險不可控制!一是自然災害和突發狀況的發生,一旦遇上,都是付出賠償生命的代價,雖然有保險公司的理賠,但在協調雙方的理賠環節與交涉的走程式中,必然要疲於奔命,勞心勞力,要想取得雙方都滿意、刀打豆腐兩面光的效果,實非不易!二是來自同行業明槍暗箭的詆譭與不擇手段的競爭,雖然清者自清,但待真相大白之時,強者形象雖然能夠巍然屹立不倒,但期間的公關活動也絕不是草臺班子能夠支撐得了的!縱觀現在旅遊市場,一些遊走的資本只看見旅遊產業日益發展的趨勢而躍躍欲試,夢想染指一二,殊不知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會被打回原行,甚至去揀肥皂!即使有手段昧著良心施放暗箭打冷槍,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腳的呢?順便多說一句;馬蜂、驢、牛之類的在國內泡泡還是能夠忽悠的,真正跑國際線路的,老外會質疑有虐待動物的嫌疑不受待見!更不要說雜七雜八的草臺班子,國內你有錢高燒不退張牙舞爪的,國外一準逮你個凱子。所以現在有很多小資本選擇攜程這棵大樹來乘涼!
-
4 # 草狼的平淪
做旅遊業很有展,但你得有很大資金投入(不是去當導遊),回款慢,利薄(不是炒房地產)。你得有人脈。旅遊業受政治、自然因素影響很大,不確定性很大,你得有心裡準備。
-
5 # 遊客視覺
做旅遊行業的前景非常不錯。我們也不看那些資料,那些資料很多都是不準確的。你就回憶回憶你身邊的人,逢年過節出去旅遊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目前我們的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薪資普遍得到提高,度假的時間也有所增長。不管是國內遊還是出境遊人數的增長,是非常明顯的,是我們能切身體會到的。
有了強大的市場,就有了強大的需求。旅遊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它對於經濟的發展帶動非常明顯。許多的地方相關部門,都是在大力的開發完善相關的配套旅遊設施
沒有旅遊景區的,也要造一個旅遊景區出來。就比如說有的地方,它的歷史底蘊很濃厚,可是並沒有留下來什麼東西,他們就將現在住的房子全部改造成以前的舊樣子。再給它起個某某古城的名字。
有時候想起來這些也特別有意思,古城難道不是以前的人居住過遺留下來的城市嗎?現在的人新修的怎麼能叫古城呢?但是這種情況也足以反映出旅遊行業利潤真的非常豐厚。它的前景很好,人們不惜餘力的往裡面投錢。
做旅遊行業也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在景區從事服務行業。也可以自己投資旅遊行業。從其中發掘新的商機。像平常人沒有錢的話,還可以去做導遊,做導遊的門檻也比較低,只要高中以上的學歷,都可以報考導遊資格證,考完之後經過崗前培訓,就可以去做一個導遊。或者你們也可以做一個旅遊自媒體,就像我一樣也有很好的發展,也挺能賺錢。那麼在這種大的環境下,你們說旅遊行業的前景發展的不好嗎?
-
6 # 誠揚_張瑞仁
1.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社會主力都在為家庭的基本生活艱苦奮鬥著,有的家庭甚至入不敷出,更別談什麼旅遊了,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積蓄也隨之不斷的增長,經濟上有了結餘,那些為為生活打拼了半輩子的人,也想放慢腳步,出去看看世界,感受下各地的人文美景。
3.各地都在大力支援旅遊行業發展,旅遊業也是經濟的一大支撐,人們對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高,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之類的,充分的說明了人們對自由的嚮往,想去旅遊的心情。
所以,未來旅遊行業至少不會衰退,前景光明。而且就我個人出遊經驗來看,導遊不一定都是女生,相反男生做導遊給人更具安全感!所以認準了就努力去做吧!
-
7 # 中研網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16年全年,全域旅遊推動旅遊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大眾旅遊時代的市場基礎更加厚實,產業投資和創新更加活躍,經濟社會效應更加明顯,旅遊業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2016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44.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其中,城鎮居民31.95億人次,增長14.03%;農村居民12.4億人次,增長4.38%。國內旅遊收入3.94萬億元,增長15.19%。其中城鎮居民花費3.22萬億元,增長16.77%;農村居民花費0.71萬億元,增長8.56%。2016全年,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8%。其中:外華人2815萬人次,增長8.3%;香港同胞8106萬人次,增長2.0%;澳門同胞2350萬人次,增長2.7%;臺灣同胞573萬人次,增長4.2%。入境旅遊人數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佔3.4%,飛機佔16.4%,火車佔0.8%,汽車佔21.9%,徒步佔57.5%。2016全年,國際旅遊收入12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其中:外華人在華花費668億美元,增長10.3%;香港同胞在內地花費305億美元,增長2.3%;澳門同胞在內地花費76億美元,增長3.1%;臺灣同胞在大陸花費150億美元,增長5.0%。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城鄉居民出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遊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遊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
-
8 # 中研網
智慧旅遊應當是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也稱資訊通訊技術,ICT),為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遊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智慧旅遊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旅遊的核心內容是要能夠解決旅遊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滿足旅遊發展中的新需求,實現旅遊發展中的新思路以及新理念。
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首次突破百億,達119億人次,較2016年增長13.3%,為全球人口規模的1.6倍;全球旅遊總收入達5.41萬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4.6%。2017年,全國旅遊投資依然延續了以民營資本為主、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為輔的多元主體投資格局。在投資總額中,民營企業投資額佔比最高,主要投資大型綜合類文化旅遊專案;政府和國有企業對西部地區旅遊投入的比重相對較高,投資相對集中於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旅遊村鎮類專案。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長12.8%;出入境旅遊總人數為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2017年中國線上旅遊市場持續擴大,2017年中國線上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7260億元,同比增長20.6%,預計2019年中國線上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超萬億。
智慧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發展理念,其本質就是滿足遊客多元化的資訊需求和體驗需求,智慧旅遊建設的成敗也必將以遊客的親身體驗和評價判斷為根本標準。而將大資料分析等新興技術引入到智慧旅遊系統的建設中,對於提升旅遊行業形象和服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管理創新,為旅遊服務行業引入全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旅遊大資料與智慧旅遊,二者已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交匯。想要充分利用旅遊大資料,發揮這些資料的價值,必須對資料加以整合、分析和挖掘,並透過平臺分享和釋出,才能使得"旅遊大資料"更好地指導建設
-
9 # 前瞻產業研究院
隨著中國旅遊業多年來保持較高增速持續增長,旅遊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在出遊目的和出遊方式上,休閒旅遊取代觀光旅遊成為了主要出遊目的,親子游市場熱度不斷提升;在出遊人群結構上,年輕化成為主要趨勢,35歲以下使用者是旅遊使用者中的主力人群,女性使用者比例也逐漸提升,男女比例發展較為均衡;在出發地和熱門旅遊目的地城市上,經濟發達省份出遊熱度更高,目的地城市的旅遊設施建設、人文環境和美食文化都是旅遊人群考慮的因素。
休閒旅遊比重上升,親子游市場熱度提升
2018年,中國旅遊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年累計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91億人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產業的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旅遊目的、旅遊性質、旅遊人群、旅遊出發地和熱門目標城市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國內旅遊收入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佔據了絕大部分比重,城鎮居民旅遊消費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國居民旅遊消費特徵。城鎮居民出行旅遊的目的逐漸從之前的以觀光旅遊為主轉變為以休閒度假旅遊為主,2018年,國內旅遊市場中,以休閒度假旅遊為目的城鎮居民為32.1%,以觀光旅遊為目的的城鎮居民為21.6%。與2010年相比,休閒旅遊比重上升。
從出遊人群及度假內容來看,親子游市場熱度顯著提升。根據TalkingData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親子游使用者佔比為26.1%,較上年親子游比重25.1%提升了1個百分點。由“周邊遛娃”逐漸向“跟著孩子去度假”轉變,白天打卡親子熱門景區、夜宿中高檔度假酒店或親子酒店,成為熱門搭配。根據驢媽媽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五一小假期,親子游人次佔比約為55%,親子游市場熱度明顯提升。
女性使用者比例提升,00後成為旅遊新勢力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一同出遊成為促進夫妻間感情增長的主要方式,年輕人群體當中旅行結婚、蜜月旅行、情侶出遊所佔比重逐漸提升;中年人群體中也將夫妻共遊作為增進夫妻感情的主要方式,國內旅遊人群性別比例逐漸趨向均衡,2018年。女性使用者比例提升,達到46.9%。
年輕使用者由於閒暇時間較多,家庭狀況良好,沒有繁重的家庭收入、子女教育、工作任務負擔等因素,成為中國旅遊使用者中的主力人群。2018年,35歲及以下使用者佔比達到70.2%,與2017年對比,35歲以下各年齡段人群佔比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其中19歲以下旅遊人群提升比例最大,提升幅度達到0.4%。
經濟發達地區出遊熱度更高、北上廣是熱門目的地城市
2018年,在國內旅遊出發地中,經濟發達省份出遊熱度更高,出遊人群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地區;東北、西北、西南地區出遊人群佔比較少。2018年,廣東省出遊人數最多,全年累計出遊人數為6.20億人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數的11.2%;其次為江蘇省,全年累計出遊人數為4.15億人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數的7.5%;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省,全年累計出遊人數為4.10億人次,佔國內旅遊總人數的7.4%;前十省份出遊使用者佔比之和超過60%。
同樣,經濟較為發達、交通便捷和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旅遊城市更受人群歡迎。2018年,北京市、上海市和廣州市位列全年國內旅遊熱門目的地城市前三甲;重慶市、天津市、成都市和深圳市也由於地理位置較好,旅遊設施建設完善、美食文化吸引等因素位列TOP10。
-
10 # 是我是我就是我
艾媒網8月16日獲悉,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調查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30.8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為2.7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8%和13.5%。在這個暑假期間,旅遊市場格外火熱,北京、上海、浙江、江西等地接待遊客人數較多,各地加強景區安全管理,確保暑期旅遊市場安全。來自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的資料顯示,這個暑期,吉林、陝西、安徽、江西等地的遊客淨流入量較高。對於長達兩個多月的暑期,父母陪同孩子出遊的時間更加充裕,各地山川型避暑遊及自駕遊人氣旺盛,湖南張家界、吉林長白山等地遊客接待量都有大幅增長。
根據預測顯示,暑期旅遊市場和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都成為了下半年假日旅遊的有力支撐。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60.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預計達到5.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10%。
中國旅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體系日益完善。2018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55.4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1.4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5億人次,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達6.0萬億元,對中國GDP的綜合貢獻為9.9萬億元,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回覆列表
隨著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華人對旅遊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強。在目前新經濟常態的形勢下,加速第三產業發展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任務。同時資本市場對於旅遊產業的投資熱情高漲,也反映出旅遊產業在中國的擁有巨大的潛力。隨著旅遊O2O升級的推進,旅遊景區的智慧化升級加速推進,線上旅遊服務與線下旅遊社加快融合,整個旅遊行業的體驗有望得到提升。在旅遊業整體向好的情勢下,中國旅遊業進入前景廣闊的黃金髮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