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yw8986

    眾所周知明朝是一個很強盛的朝代,那麼當時明朝的火氣能稱第一嗎?下面我為大家解答一下。

    明朝建國時,軍事形勢十分嚴峻,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明朝前期,火銃得發展到達了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

    但當時明朝對火器有著非常嚴厲的控制,地方限制製造,個人不得擁有,因而限制了火氣的創新,以致永樂年間定型的手銃,直到嘉靖時期佛郎機和火繩槍傳入時也沒有重大的革新和突破。

    所以當佛郎機在嘉靖初年傳入時,明廷才發現火銃的落後,當即進行仿製和改制,同時對傳統火銃進行革新。所以直到明朝滅亡,其火器和西方差距其實很小。

  • 2 # 狼天白昀

    明朝的火炮主要是仿製葡萄牙和荷蘭的,而鄭氏海盜集團的水師這裝備的全部是英國的火炮。

    當時明朝除了透過澳門進口,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在沿海透過打撈外國沉船上的炮來仿製。

    如果正好是所謂世界第一,還用得著進口和仿製嘛。

    明朝的銃裝填速度慢,發射效率很低。而且射程有限。所以,明軍主要是騎兵裝備火銃,發射一次後就當冷兵器掄了。

  • 3 # 谷老師

    明朝時期,軍隊特別強調火器的配備,有火銃火炮等。火炮的射程已經由宋朝時的50米到100米,擴大到明朝時的三四百米,當然射程短的火炮也大量配備。明軍的這種忽視冷兵器二強調火器作戰的思想,使明軍擅長城市防守作戰而不擅長野戰和運動戰,這對明朝歷史有深刻影響。

    明朝後期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把冷兵器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也把火器推廣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他鎮守長城期間,派人在澳門購買葡萄牙的佛朗機火炮共3200門,佈置在長城一線,共有4萬名士兵守衛,平均12名士兵擁有一門火炮,該炮射程達10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葡萄牙軍隊平均74人擁有一門弗朗機火炮,因此戚繼光的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

  • 4 # 黑眼歷史觀

    明代前期和歐洲差不多,中、後期就不行了。

    槍支方面

    明朝方面。前期,依靠宋元以來的基礎弄出火銃和三眼銃以後,實用型槍支基本沒什麼突破性的發展。

    在1521年和葡萄牙打了一場,也沒有重視歐洲的火繩槍。倒是日本比較重視,很快就大規模運用,還創造出了世界最早的狙擊記錄。直到1548年,戚繼光在剿滅倭寇時,發現了倭寇使用的火繩槍,並開始仿製,命名為“鳥嘴銃”,也就是鳥銃。1558年,製造了一萬支鳥銃,1598年的魯密銃也是鳥銃的一個版本。但是鳥銃在明軍裡依舊不如三眼銃多。

    但是隨著明朝的沉暮,朝廷無力投入大價錢研發,在實用上的火槍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修改改。倒是近代、現代翻出的塵封古籍中,記載的猜想型火槍倒是有不少。有的人就從那這隻言片語中的火槍,腦補成現實中的武器,以至於出現一些明朝有燧發槍、機關槍的言論。

    【神機營的出現時間,並沒有得到真正確認,不過很多明粉認為是朱棣時期。】

    而歐洲方面。因為內部競爭激烈,所以武器發展迅速。14世紀阿拉伯人先使用中國那裡學的管狀武器,歐洲很快學習製作出了火門槍。1475年的德文手卷記載了火繩槍【不知道是不是和明朝紙面神器一樣】,1543年葡萄牙人克里斯多福·狄·摩達將火繩槍帶到日本,日本率先大規模仿製,並且將火繩槍的運用用到巔峰。

    16世紀初,西班牙建立第一支火槍步兵部隊,史稱西班牙方陣,並在1525年打敗法國騎兵。和大多數人認為的明朝神機營的建立時間差不大約一個世紀。

    1511年/1517年,歐洲出現了機械打火裝置,運用在槍械上,被稱為簧輪槍。雖然使用範圍不廣,但是為的轉輪打火槍,和更先進的燧發槍奠定了基礎。17世紀初,法華人改進燧發槍,燧發槍開始普及。

    世界上最早的線膛槍古董,蘇黎世博物館收藏的1544年瑞士製造線膛槍。【史書上出現得更早,1476年,義大利地區就有記載,線膛的英文名為“rifle”,音譯為“來複”,即現代所說的來復槍。】

    火炮方面

    這個更差了,明朝赫赫有名的佛郎機炮,聽名字就知道是仿製歐洲的,是歐洲早期的後裝滑膛加農炮,1524年仿製出了幾十門,因為來自佛朗機人而得名【明朝對歐洲的叫法】。

    紅夷大炮也是仿製歐洲的,但是差一點就仿製成功了,結果被一群腐儒給耽誤,後來被後金招攬,後金率先仿製出紅夷大炮。

    可以說明朝後期的大炮基本是仿製出來的。

    總結

    其實明朝中後期開始,火器發展大體上陷入停滯,被不斷進步的歐洲超越。明代火器猜想很多,但是實用很少。偶爾有一、兩個大的突破,也是來自於仿製歐洲火器

    在1521年和歐洲的第一次戰爭,到明朝滅亡的1644年,公123年的接觸中,明朝並沒有看到歐洲的大航海、殖民活動,也沒有重視,甚至被更先進的歐洲武器打痛後才開始仿製武器,沒有敞開國門學習歐洲開始領先的科學技術。猶如清朝的買武器、洋務運動如出一轍。

  • 5 # xiaocao449

    答:明朝有一種火器叫萬人敵的燃燒性,被稱“守城第一器”。用泥製成,四周留有小孔的空心圓球,晾乾後裝填火藥,並摻入有毒物質。由於它製造簡單,取材又方便,又有殺傷功用,因而才有此稱號。

    有人說華人創造了火藥,用它做煙花,外華人卻用這個技術來做火器;中西強弱之來由此可見一斑。現實豈非真的如許?實際上直到十七世紀,中國的軍事技術,仍然在天下處於搶先地位。中國古代對火器的研討相稱精彩,除了導彈造不出來以外,無論是毒氣彈還是左輪槍都能創造出來。

    明初火器最輝煌的一戰,要數“北京保衛戰”。此役,神機營的官兵引誘瓦刺騎兵深入街巷,然後使用“神炮”“火銃”集中火力開火,多次擊退了瓦剌騎兵。明初明軍火器無論是戰術還是裝備都是世界一流水準。永樂十一年,朱棣發兵50萬親征漠北,與以馬哈木為首的瓦剌數萬主力相遇,瓦剌軍駐紮在山上,擁有絕對的衝擊優勢。朱棣先派少量騎兵引誘,待瓦剌騎兵呼嘯著從山坡上衝下時,正面明朝的步騎兵紛紛向兩翼退去,神機營從後面頂上,頓時槍炮齊鳴,子彈如箭雨般射向敵軍。瓦剌騎兵在這密集的火力網下死傷慘重,向山頂撤退,朱棣趁瓦剌士氣受挫之機下令騎兵迅速衝鋒,神機營在後方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此戰斃敵數千人,大破瓦剌,神機營當居首功。

    兩次取得抗日援朝的勝利,打得日本兩百年不敢染指北韓。又兩次擊敗火器遠勝自己的歐洲強國葡萄牙,讓葡萄牙不得不放棄入侵中國沿海的野心。在即將滅亡崇禎末年,還能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還取得了澎湖之戰,料羅灣之戰和臺灣收復戰的勝利。

    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軍制,設火器營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

  • 6 # 印記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明朝京城禁軍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便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由此可見明朝對火器的重視。明代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的樣式、品種極多,主要分為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以及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大型火炮。那麼橫向對比,明朝的火器在世界上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明朝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樣式多種多樣

    明朝時期,火器發展極為迅速,尤其是管型火器品種頗多,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根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武器品種多達數十種之多。這種情況下,明朝軍隊普遍裝備有火器,明朝甚至為此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獨立火器兵種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

    △手持三眼銃的明軍士兵

    明朝的火器主要分為兩類,第一種便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普遍較小,一般在槍筒內填裝鉛彈和鐵彈等物,射程也普遍較短,僅有數十步至兩百步左右。這類武器在明朝時已經發展出多種樣式,例如三眼銃和四眼銃,還有嘉靖年間發明的連發手銃“連子銃”,以及連發的單兵武器十連珠銃、十眼銃等。

    △佛朗機炮

    第二種則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大多數炮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裝填爆炸性的球丸。相較於火銃,這種火炮射程普遍較遠,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里,因運輸不便,通常用於攻城守寨,也有部分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例如著名的紅衣大炮(又稱將軍炮),戚繼光軍中常用的虎尊炮,以及正德年間改進歐洲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佛朗機炮”。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武器之外,明朝還出現了火器與冷兵器結合的各種火箭,例如集束火箭“一窩蜂”、推進藥與爆炸藥分開的二級火箭“火龍出水”。此外,明朝還有地雷、水雷等爆炸型火器,而這也使明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毫無疑問,明朝的火器發展的確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不僅在威力上得到加強,而且產生了應用於各個兵種和各種戰場的多型別、多用途火器。可惜的是,明朝滅亡之後,清朝極大限制了火器的發展,這也是清朝後期落後捱打的一個主要原因。

    明朝火器雖然發展迅速,但卻已經開始被拉開差距

    眾所周知,火藥是由中國發明的,因而西方國家的火器發展要稍晚於中國。當宋朝開始將火器用於戰場之後,西方國家才經由蒙古的西侵而見識到火器的威力,由此開始潛心研究這種全新的武器,並隨之開始將火器裝備軍隊。

    △火繩槍

    在十五世紀的英法戰爭中,法華人便已經開始在戰爭中使用火炮,他們將較輕的加農炮裝在馬車的車輪上,以馬作為機動力。而到十五世紀中後期,歐洲大陸開始出現火繩槍,而這已經開始超越同時期的中國火器。到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開始發明出滑膛火繩槍,機械點火開始逐步取代人工點火。

    事實上,到明朝中晚期軍中流行的鳥銃和魯密銃,便分別源自於日本和土耳其,而這兩種武器又都是根據葡萄牙和阿拉伯地區火器所研製出的升級版,之後再由趙士禎研製和發展出了掣電銃和迅雷銃。由此可見,至少這一時期的西方國家,在火器研製方面至少已經不再落後於中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為優秀。

    △燧發槍

    到17世紀時,瑞典國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炮兵連,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炮兵”兵種。事實上,到明朝晚期時,西方人在火器的製造技術上已經是略勝一籌,他們的鑄造工藝、生產效率和殺傷力方面已經開始超越當時的明朝,以至於後來明朝的火器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同樣在17世紀時,歐洲國家已經開始普遍裝備燧發槍。

    綜上所述,明朝早期的火器的確堪稱世界第一,然而西方國家卻在不斷的追趕,並最終在明朝中後期全面追上,並開始實現反超。至於其中的原因,恐怕源於西方迅速發展的製造業和理論研究,而明朝在這方面顯然要落後於西方。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陶式防務評論

    事實上,明朝火器從來都沒領先過世界。只有明朝初期的火器可以在世界排到一流,但很快就迅速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

    可以說,在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火器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了。下面一組圖片是胡斯戰爭,時間為1419-1434年,相當於鄭和下西洋後期。胡斯戰爭時期,西方和中國的火器已經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了。所謂,“明朝初期火器超過西方”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鄭和下西洋結束後,也就是明朝宣德以後,明朝的火器進步速度大大放慢。雖然火器種類有所增多,但增多的只是花樣,而沒有革命性進步。同時期的西方,火器進步速度卻一日千里,在15世紀後迅速將明朝丟在後面。

    直到大航海時代開始,西方火器傳入後,明朝火器才得到進一步大發展。

    拿後期借鑑西方技術的明朝火器,比如迅雷銃、多眼銃、掣電銃、魯密銃、佛朗機、紅夷炮、大將軍炮等等,來證明“明朝火器領先”,都是笑話。

    談到“火器的先進”問題,關鍵要看技術進步的速度。只有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爭的促進作用,中國的火器技術進步速度才比較可觀。而西方(包括歐洲和中東地區),長期處於戰爭不斷的狀態,火器的快速進步從14世紀誕生開始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這才是西方火器很快超越東方的根本原因。(陶慕劍)

  • 8 # 蓑衣帶雨

    明代的火器製造和管理制度

    火器在元末明初時,火器威力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尤其是在朱元璋征服天下的過程中產生了重大作用。故火器在明朝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神器"。元至正二十一年,明政府設立寶源局,主管火器和銀錢的製造。後來又專門設立了軍器具。

    這些都是中央直屬機構,按計劃定量生產武器,供全國使用。火器出廠時要刻上製造年份,編號等。在檢驗後由國家統一管理。地方和個人嚴禁生產。"凡軍器, 除存操備之數, 其餘皆入庫……不許私制。"(《明太祖實錄》)

    在嘉靖朝以前,生產的火銃都是在元代火銃的基礎上的改進,鮮有創新。嘉靖朝以後,則以仿製傳入的佛郎機、鳥銃等為主。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對火器的研究採取了嚴格的限制,大大禁錮了火炮的發展,地方不僅不能製造火器,甚至研究也是不允許的。而國家也沒有一套軍事科研體系,導致製造者只是照本宣科而非考慮實際需要。《火攻答》中記載:"國初私販硝磺之禁固嚴, 而火器私學之禁尤嚴。"

    明代的幾種火器

    1. 火銃

    明洪武時期的火銃

    火銃是一種單兵武器,如同前文所述,明代的火銃並無太大創新,這種火銃在使用時有很多弊端, 就是裝填彈丸的時間過長,而且由於缺少瞄準系統,精準度差。敵人往往乘裝填彈丸的間隙衝殺而來, 手持火銃計程車兵不帶任何刀槍, 只能任人宰割,較為雞肋。《明英宗實錄》中記載:"軍中手把銃發輒不繼,賊已習知,每乘隙進兵。"

    2. 鳥銃

    鳥銃也是一種單兵作戰武器。明朝嘉靖年間從西方傳入,是在火銃的基礎上的提升。與火銃相比,鳥銃在設計上有創新,也對製造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炮管是由熟鐵鍛造而成,在裝填火藥的部位採取雙層複合結構以增加強度。增加了扳機和瞄準系統,膛線也磨的更加光滑。大大加強了其易用性、可靠性和威力。

    3. 佛郎機

    佛郎機

    佛郎機是一類火炮的總稱,從幾十斤到幾百斤不等, 主要透過葡萄牙與明朝的衝突傳入中國。與傳統中國火炮相比,佛郎機在射擊結構上大為創新。採取了子母銃的設計,大幅減少了裝填彈藥的時間。這樣的設計也減少了炮管承受的壓力。使得炮管可以設計的更細更長,有利於力量的聚集。故佛郎機有射程遠、射速快、散熱快、彈藥量恆定、準確度高、穿透性強的優點被廣泛運用於陸戰和海戰。

    4. 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是一種重型火炮。"紅夷"是明朝時期對荷蘭人的蔑稱。紅夷大炮由明末時徐光啟向葡萄牙人購買而得。其特點是口徑和重量都巨大紅夷大炮口徑在10-20釐米之間。重量在1000-3000斤之間。彈丸的質量也在十幾斤左右。明代工匠透過模仿和學習,製造了上百門大炮。用以進行野戰、攻城、守城。

    明朝火藥理論

    明代的火藥製作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明代人何汝賓在《兵錄·火攻藥性》中提到在,俯射仰射時,火藥中硝和磺的比應該有所變化(性直者主遠擊, 硝九而硫一; 性橫者之爆擊, 硝七而硫三)。在《武備志》中也記載了火藥在用作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武器時。配方應該有所調整。

    明朝時對火藥配方中的各種配料的作用已經有所瞭解。但是這些資料很多也是借鑑西方的成果而成,如成書於1606年的《兵錄》的大炮的圖樣和射擊資料與1568年於義大利出版的《實用炮學手冊》完全一樣。《西法神機》及《火攻挈要》則是對西方火炮技術的研究。明代人自己研究的佔少部分。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對比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中的炮圖對比

    總結

    從上面的一系列事實不難看出,明代無論是火器本身還是有關的技術理論,大多是傳習西方所得。中國雖然是使用火藥最早的國家。但是火藥在傳入西方之後,卻有了比中國更快的發展。事實上,在明朝初期。中國與西方的火器技術能夠匹敵。但是到明朝末期時,中國的火炮技術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

    其原因已經在上文中陸續出現。但是其更本質的原因是中國與西方的哲學思想的不同。

    西方在十五世紀左右湧現出一大批具有批判、質疑的思想的哲學家與科學家。如達芬奇、牛頓、笛卡爾等。他們提倡理性、崇尚科學。對科學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利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

    如牛頓提出的運動學,極大促進了人們對火炮彈道問題的理解。還有1742年羅賓斯的 《炮術新原理》、1760年斯特魯恩的《炮兵學理》、1784年拉爾的 《炮兵論文》等等

    而反觀中國,在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下,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經學成為了唯一的研究方向。這就導致哲學和自然科學被長期漠視。前文中提到的徐光啟,因為支援火器的研究,被人汙衊為"無非騙官盜餉之謀", "以朝廷數萬之金錢, 供一己逍遙之兒戲, 越俎代庖事小, 而誤國欺君其罪大。 "

    由於沒有系統的研究,導致對事物的解釋只能停留在表象,甚至用傳統的儒學去解釋,甚至用二十八味火藥配方與二十八宿相匹配。對各種現象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對科學的漠視還體現在科研創新體系的缺失。缺乏科學人才選拔和獎勵機制,武備院鐵匠伍連登創制子母炮, 所受獎勵只不過是多領一份糧餉。

    今天的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寫了明朝的火器,實質上是透過明朝的火器看到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的原因。寄以希望喚起華人對於中國科學和哲學發展道路的思考。我想用兩位詩人的話作為結語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國企,工作量不大,人事關係非常複雜,很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