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人只說法國在二戰中表現差勁,而不談法國在一戰時驍勇善戰。
8
回覆列表
  • 1 # 曉評三國

    一戰和二戰都被稱為世界大戰,但是二者無論是參戰方,還是歷史意義都完全不同。

    一,從參戰方看,一戰時,英法俄是一邊,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一邊。當時俄國還是沙俄時期,只是到了一戰後期發生了十月革命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之前雙方征戰的地點主要是在歐洲,他們爭奪國家利益。二戰時,德意日是一邊,其他國家,包括英法中蘇,包括後來的美國是一邊,德意日幾乎在與世界為敵。

    二,從歷史意義看,一戰比較侷限,故而戰後並沒有形成穩定長效的戰後秩序,甚至一定意義上誘發了二戰,二戰則不同,戰後,世界總體的政治、經濟包括地緣秩序都穩定形成,一直髮揮作用直到現在。

    看清了這兩點,我們對法國的表現就可以更好認識。一戰,法國了自己的利益,比如爭奪海外殖民地,比如擴大自己的經濟利益,打壓德國上升的勢頭,爭奪歐洲大陸的一哥,它肯定拼了。二戰,法國認為蘇聯這個敵人威脅更大,因為它是完全不同的制度,視之為洪水猛獸。故而法國在二戰之前和開始後,總是想著讓德國去進攻蘇聯,自己從中謀利,而不想和德國硬拼,這樣就等於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德國,它的想法是想拿下法國,再言其他。所以法國很快被德國攻陷,隨即投降。

  • 2 # 月林6491

    謝邀!為什麼法國在一戰二戰表現出了截然不同呢?法囯在一戰期間是以頑強抵抗的戰鬥力,挫敗了德囯。法國在二戰期間因存在戰略戰術上的失誤,導致出了慘敗。其因是法國軍隊將主要的兵邊全部搬運到關建的馬奇諾的重點防線上,這時,德國以快速機械化的步兵,繞開了馬奇諾的重點防線,以從側翼薄弱防線處進行攻戰,而法軍依仗坦克前身的火炮和厚重度的裝甲來與德軍陣地,但並沒將快速行軍的關建寶貴時間考慮進去,給德軍創造出了可乘繞過它的時機。這樣,就表現出法國一戰二戰截然不同的結果。

  • 3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法國在一戰期間雖然被德國攻入國內可是還是聯手英國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等來美國參戰最終戰勝德國,可是二戰期間坐擁數百萬大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卻在短短一個多月就被納粹德國擊敗投降,個人認為法國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的表現之所以會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有這麼三點。

    首先從戰術上來說一戰中法德都是以陣地戰為主而二戰期間法國戰術依舊德國卻進化到了閃電戰為主。

    客觀來說法國無論是在一戰還是在二戰整體實力都是遠不如德國的,可是就軍事實力而言法國也並非就沒有和德國一戰之力,在加上和英國聯合單就實力來說完全可以不虛德國。

    所以當一戰期間德國大舉進攻法國時雖然一度佔領了法國大片領土,可是英法聯軍還是靠實力把德國拖入了你來我往的陣地拉鋸戰中使得德軍沒進一部都非常困難。

    最終當沙俄帝國解體德國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英法聯軍的苦撐也等來了美國參戰,而面對在一戰中大發橫財實力還遠比自己強大的美國聯手英法來對付自己,苦逼的德國也只能無奈的戰敗投降了。

    到了二戰時期法國當就軍事實力而言和納粹德國比也不遑多讓,可是法國的戰術思維卻還停留在和德國打陣地戰的水平上,為此還修築了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結果誰知道納粹德國不按常理出牌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第三國出兵。

    更讓英法聯軍意想不到的是德軍在荷蘭比利時方向只是佯攻而已,真正的主力則從英法聯軍認為不可能透過的阿登森林沖出,從而把數十萬英法聯軍的後路包抄了,這讓英法聯軍作戰部署全被打亂了亂作一團,而納粹德國在戰爭再次使用裝甲叢集快速突擊的閃電戰又讓英法聯軍來不及調整軍事部署。

    所以最終英法聯軍只能丟棄所有重灌備狼狽的逃亡敦刻爾剋意圖撤往英國,要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的下令納粹德國暫停追擊恐怕三十三萬英法聯軍也很難逃到英國了,最終已經無力組織新的防線並且被嚇破膽無心再戰的法國只好在距離開戰只有一個多月的情況下就向納粹德國投降了。

    總之法國之所以在一戰還可以和德相抗衡二戰卻迅速落敗最主要原因就是德國戰術已經進化到閃電戰了而法國依舊停留在一戰水平的陣地戰上,當然還有就是在一戰時法國全國上下同仇敵愾要報普法戰爭之仇而二戰期間法國卻因為一戰傷亡慘重的心理陰影普遍畏戰,最後一戰時期在英法和沙俄帝國夾擊下德國不得不兩線作戰而二戰蘇聯袖手旁觀使得納粹德國避免了兩線作戰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4 # 藏拙先生

    然後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法國在一戰和二戰之中為什麼變現如此不同!

    我覺得這個問題與其說是,法國有什麼不同。

    我們不如說德國的不同更大!

    我們先說一下兩次德國發動戰爭的目的!

    一戰毫無疑問,是新崛起的德國,覺得老的地盤不公,要發動戰爭!

    那時的英國仍然是世界老大,法國依然很強。

    英國有著這麼多的殖民地!

    你德國就算再是新崛起,也就是個“暴發戶”

    那時你向英法宣戰,無疑是在挑戰他們的權威。

    不管是上層還是下層!英法都有非常積極的戰鬥心態!

    而到了二戰則不同!

    說白了大家都在,一戰打傷了,都不想打仗!

    (英法德都覺得一戰是快速戰,沒想到變成了消耗戰!輸贏雙方都沒佔到便宜,還出現了“凡爾登絞肉機”那樣的戰役!而德國,輸得並不是很多,英法贏得也並沒有那麼壓倒性!)

    結果贏了就是贏了,但是,你英法贏了就好好的白!

    但是你簽了《凡爾賽協議》那樣的東西!

    說白了德國國內本來想的是,不想打了!可是你直接讓德國,割地賠款。

    給德國那麼大的壓力,屈辱!(德國失去八分之一領土,還要賠款1300億金馬克!)

    導致德國國內,的復仇情緒,非常強烈!

    (我記得當時有個英國的政治家,叫什麼我忘了,他就說過《凡爾賽條約》應會引發德國的復仇!)

    而英法呢,在一戰之後國內是非常不願意戰鬥的!

    所以對戰爭準備都非常消極!(瘋狂的蓋防禦陣線“馬奇諾防線”,根本沒考慮過進攻!)

    而德國呢!

    復仇情緒濃烈!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1《凡爾賽合約》要求德國解散空軍,可是德國到處成立航空俱樂部!

    2《凡爾賽和約》還規定德國不能建大型軍用艦船,不準有潛艇,然後德國工程師全都,出國學習研究!一需要立馬回國就能造,最新武器!

    3《凡爾賽合約》德國部隊,必須十萬人以下,結果德國軍隊裡留的全是一戰老兵,經驗豐富。

    4還不讓德國有坦克,結果的家都知道,那個時候德國的拖拉機場,全變成了坦克研究基地!

    說白了,一個消極不想戰鬥,一個整天就想著怎麼復仇!

    這二戰前的時間!直接讓德國變成了一個備戰狂魔!!

    而英法呢,二戰前期,德國佔領了那麼多小國家,英法都不願參戰,說白了還是戰鬥情緒不高!

    再一個失誤,我認為是戰法上的失誤!

    直到開戰了英法還想著,德國會像一戰一樣,和他們玩這個扇形對戰思路!

    以至於,英法完全把兵力放到正面硬槓!

    可是沒想到的是我們的閃電戰大師!古德里安!

    直接用他的機械化部隊,穿越“阿登山區”。

    給英法聯軍直接來了個包餃子!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敦刻爾克大營救”

    這是戰法上的絕對勝利!

    可惜“敦刻爾克”讓英法的那些老兵都跑了。

    不然二戰後期,英法很難,反攻的那麼順利,因為會嚴重的兵源不足!

    既然說道,英法反攻順利,我也要解釋下。

    這也證明,法國其實並沒有,閃電戰裡邊表現的那麼軟!

    真的是當時的閃電戰,把法國打蒙了!

    好了那麼我的解釋也就這麼多,剩下的就看看別的大神的意見吧!

  • 5 # 袁載譽

    法國一戰時驍勇善戰,二戰時卻為何不堪一擊?

    1915年德國名將馮·法金漢為了打破德軍跟英法聯軍沿德法邊境和低地國家對峙的僵局,以及趕走多線作戰帶來的疲憊。

    德軍決定集中力量先打穿法國,然後再收拾英國、俄羅斯。而作為法國首都巴黎的門戶——凡爾登要塞,被預定為了德軍擊穿法國的著力點。

    為此自1916年2月起,德國皇太子威廉親率約50個師(人數約百萬),約佔德軍西線總兵力一半的兵力,開始向凡爾登發起猛攻。

    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擊穿“凡爾登要塞”鋼筋水泥構建的戰壕、碉堡。負責進攻的德軍集中了1204門火炮,其中包括中重型火炮683門,希望用鋪天蓋地的火力,嚇破法華人的膽子。

    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德華人,雖然由於兵力捉襟見肘,法國在德國進攻的時間點上,只能拿出11個師來防禦寬達112公里、縱深15—18公里的防線。

    但是法國士兵並沒有絲毫的膽怯,他們拿起槍無畏的衝進戰壕,用青澀且有絲絲顫抖的手,瘋狂射擊著子彈,只求不讓德華人前進一步,因為他們背後就是巴黎。

    他們若失守,巴黎將淪陷,法國將不復存在,法華人民將成為德華人統治下的二等人。也正是因為當時的法國士兵有著如此堅定抗爭到底的決心,僅11個師計程車兵面對百萬級德軍的進攻,得以扛到了夏天約60個師的援軍到來,併成功主導建起了百萬人數的防禦戰線。

    隨著德軍在兵力上已經完全不佔優勢,以進攻方戰損一般高於防禦方的戰鬥定律來說,直接預示著德軍再拿下“凡爾登要塞”幾乎不可能了。

    9月2日在德軍8月最後攻勢失利之後,德國皇帝下令不再進攻,而法軍則趁機發起了反攻,12月11日凡爾登一線雙方的對峙線,完全回到2月戰鬥開打之前的局面。

    戰後統計這場持續約1年的對峙戰鬥中,雙方發射了約4000萬發炮彈,戰鬥傷亡人數達到了近百萬,“凡爾登要塞”因此成為“絞肉機”的代名詞。

    而作為戰鬥最後的勝利方,法軍憑藉頑強的防禦力,得到了“世界第一陸軍”的美稱。但遺憾的是,這個美稱在1940年被德華人給徹底踐踏了。

    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魔化”為了“納粹帝國”,他們打著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復仇的旗號發動二戰,並在1940年5月10日向曾經打敗過德國的法國發起衝擊,並於6月21日迫使法國當局投降,用時2個月不到。

    至於為什麼在一戰中“驍勇善戰”的法華人,會在二戰中如此不堪一擊。最大的原因莫過於“落後捱打”,跟我們中國當年在鴉片戰爭中“落後捱打”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我們當時思想、武器都落後,而法華人只是思想落後。二戰的戰鬥開打之初,法國軍隊堅定的認為二戰一定是戰壕對峙。但德華人已經遙遙領先的明白了“運動中殲敵”才是二戰該打的戰鬥方式。

    因而在滅亡法國的戰鬥中,德軍完全繞過了曾經在一戰中讓他們“蹦牙”的凡爾登要塞,以及它的加強版馬奇諾防線,選擇用新型武器坦克的速度,打一個快速突擊包抄。

    事實證明這個“快速突擊包抄”是完全正確的,1940年6月14日德軍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法國首都巴黎。

  • 6 # 釣魚倌

    歷史有時候很富有戲劇性,前後二十年多年,主角是法國和德國,但角色的扮演卻完全反轉。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法國抵抗一個月後投降,為了羞辱法國,納粹德國找到一戰德國戰敗後和法國簽訂投降條約的那節火車車廂,在這節車廂裡簽訂了法國的投降條約。

    一戰把法華人打慘了,法華人慘勝;二戰時法華人慫了,選擇了投降。

    一戰,法華人空前團結,齊心協力抗敵,在付出150萬的傷亡後慘勝,但元氣大傷,經濟遭受重大損失,戰後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厭戰的情緒,法華人渴望和平,渴望經濟復甦。

    而一戰戰敗的德國上下都侵泡在戰敗恥辱的情緒中,二戰一開始,德華人上下一心,是抱著復仇的決心西討東征的,況且二戰中的德軍擁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和現代化的戰略戰術,銳不可擋。

    一戰後,法國已經喪失了戰鬥的勇氣,而且,法國還把一戰時的塹壕戰和陣地戰戰術沿用在二戰戰場,面對納粹德軍猛撲而來的空中戰機和地面裝甲洪流的立體閃擊進攻,戰術理念已經落後的法國軍隊根本抵擋不住。

    畢竟,面對士氣高漲、裝備先進、為復仇而來具壓倒性優勢的德軍裝甲大兵團,經濟退步、士兵厭戰、裝備落後、上層建築已經不再凝聚的法國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在一個月徒勞的抵抗後,投降,此時貌似是其生靈免遭厄運最好的選擇。

  • 7 # 歷史吐槽機

    論一個苦大仇深的中二如何變成心滿意足的廢宅

    很顯然在一戰開始之前,高盧人就是那個苦大仇深的中二晚期患者,他們不停的找人死磕,古典時代跟羅馬人死磕、中古時代跟英格蘭死磕、出了拿破崙跟整個歐洲死磕、拿破崙死後又跟普魯士死磕。這一路死磕下來,法國幾乎四面樹敵,雖然生死看淡、不服就幹聽起來很叼,但越打越崩卻是不爭的事實。直到普法戰爭中他們被威廉一世加俾斯麥這對黃金組合徹底揍成斯巴達,皇帝被俘虜,領土被駐軍,欠下一屁股戰爭賠款。悲劇的法國佬真想把一屁股賣了還債,可惜那並不值錢。

    這些也還罷了,德華人還不停的羞辱他們,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加冕儀式把法國佬的臉徹底踩進泥裡。戰爭結束後,俾斯麥利用長袖善舞的外交手段確立三皇同盟,英國王室也與德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幾乎被歐洲徹底孤立。

    按照網路小說的劇情,這是典型廢柴流的開局,法國中二少年們急需一個老爺爺來拯救悲劇的人生,他們找到了。一通左右互搏的自我砍殺後,他們成為總統制共和國,然後內力就一日千里的提升,走上喜聞樂見的裝逼打臉套路。不用賣屁股就把欠德國的戰爭債還清,軍事和殖民地那是欣欣向榮的,除了在鎮南關叫東亞病夫給抽過以外,基本上算是歐洲數得上號的狠茬。

    但法國佬還是有個念頭不通達,東邊一直有個苦大仇深的物件——德國。被威廉一世按在地上摩擦的痛苦彷彿就在昨天,中二少年們咬牙切齒的準備著復仇。一股強大的位面法則籠罩著他們,那個法則叫這世界上總有比你更逗逼的人。對德國來說很不幸的是,那傢伙是他們的皇帝——威廉二世。

    在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對同樣是中二癌晚期的傢伙相遇了,德國佬的悲劇在於他們是雙持單手武器的武器戰士,而法國是一手盾一手刀的防禦戰士。德國右手凡爾賽、左手索姆河直接硬上,結果右手撞上盾牌,左手被招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法國佬一手招架成功之後就是順劈斬,直接把德國的左手砍了,而德國的右手還在不停的砍盾牌。德國就這麼果斷的GG掉,這次換成他們是苦大仇深的中二少年了。

    大仇得雪的法國中二們把自己當年的恥辱變本加厲的還給了德國,包括賣屁股都還不起的戰爭債。他們有點忘記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心情,也忘記了德國是和他們同樣中二的少年。在志得意滿中法國佬開始忘乎所以,躲在自己家裡玩原地自爆, Stavisky事件,巴黎暴動不停的消耗著政府與民眾的信任基礎。但對他們來說已經無所謂,他們提前進入無慾無求的死宅生活。即使1939年那個極其失敗的畫家帶著德國橫掃波蘭,他們也只是懶懶的把薩爾的窗戶開啟看了一眼,就又縮回去了,他們覺得那個畫家的目標並不是自己。

    但失敗畫家的目標就是他們,中二德國對一戰的失敗不服氣,他們刪號重練又在1940年殺了回來。法國廢宅們等德國殺到門口才驚覺,慌亂之中套了身皮甲就衝出來了,發現升級版的橙色品質盾牌還在的他們安心不少。抬頭看德國中二時他們笑出了聲,這個死腦筋居然又練了一個雙持武器戰,這尼瑪不是找死嗎?於是他們滿懷信心的衝了上去,然後立撲。這把德國練的根本就不是武器戰,是TM高爆發的盜賊,你丫穿件皮甲打盜賊才是真的找死。

    其實總結起來,一戰和二戰的法國差距那麼大的原因很簡單,在國家上他們從矢志復仇的戰士變成了安於現狀的政客。在軍事上他們出現嚴重的誤判,任為德軍是在延續一戰時期的戰術,但他們並不知道德國已經把機動性極強的坦克集團化,他們還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質量和數量的優勢根本沒發揮出來,就這樣步步落後,步步下風,被曼不群同志打了淒涼落魄。

  • 8 # 讀歷見聞

    一戰中的法國是戰勝國,法軍的戰鬥力經受住了馬恩河、凡爾登等慘烈戰役的考驗。但是二十年後的二戰伊始,法國從對德國宣戰到向德國投降,前後卻只堅持了九個多月的時間,是名副其實的速敗。

    法軍災難性的表現以及法國如此迅速的淪亡,無論是從法德兩國的經濟對比、政局對比,還是軍隊規模對比、後備力量對比,都找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就算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都難能得到一個合適的答案!因為戰爭才只進行了九個多月,軍事之外的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可能才剛剛要發揮作用!

    所以導致法國速敗的因素,就是軍事本身的因素。

    因為法國的國內戰略空間非常有限,國防力量無法抵抗德軍之後,在國內沒有迴旋餘地,只能向海峽對岸的英國撤(敦刻爾克大撤退中9萬法軍撤到英國)。

    那麼德軍能壓著法軍打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是閃電戰嗎?又為什麼法軍面對德軍的閃電戰一觸即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體現在法德兩國截然不同的建軍思路上,而且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的大潰敗也是這個原因。

    當時德軍的建軍思路跟軍事科技的發展趨勢是契合的,那就是將軍事裝備確立為建軍的重點方向,具體來講就是重視發展裝甲坦克和空軍,而坦克和飛機正是一戰(人類最重要的戰爭之一)的產物。

    相比之下,法軍在一戰結束後雖然擁有的坦克數量最多,但法國的決策者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戰爭產物的真正價值,他們仍然墨守傳統的軍事信條,堅信步兵永遠是戰場上地位最高的兵種,而坦克則只能在步兵的嚴格控制下,輔助步兵遂行任務。

    單獨去看這些文字表述,似乎法軍應該也會裝備相當數量的坦克,但再看看當時被法國貝當元帥所賞識的G·N·沙文諾將軍關於坦克的“高論”,我們就能體會到法國當時對於坦克的態度,是多麼令人遺憾。

    G·N·沙文諾將軍的觀點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否定坦克論”,這位老兄組織論點的思路大概是今天“否定航母論”的祖師,他具體是這樣說的:坦克並非不可戰勝,坦克可以被軍人的果敢、紀律、高爆炸藥或是地雷摧毀,坦克也會因軍官的指揮不當而失敗。

    最後G·N·沙文諾將軍得出的結論是:坦克只存在一個可能的價值,它是防禦性武器,可能在反衝擊中具有有限的作用。這非常接近於貝當元帥的觀點:坦克和飛機並不是能改變戰爭的因素。

    於是到了二戰前夕,法軍的作戰飛機僅有約1500架,而德軍的作戰飛機則多達4000餘架。而在1938年法國倉促組建第一個裝甲師時,德國早在三年前就組建了三個裝甲師。

    實際上當時法國也並非無人認識到作戰特點和方法的變化,比如戴高樂就認為“內燃機裝甲化以後所具有的威力和打擊力量,使得戰爭的步調隨著它們行動而改變”,並建議組建一支10萬人的能快速調動的機械化、裝甲化的機動力量。

    可惜的是當時戴高樂的軍銜僅為上校,他的這一主張被當成了異端邪說。但截然相反的是,德國軍界中與戴高樂持有同樣主張的古德里安,已經率領裝甲兵在波蘭身上進行閃擊戰的實戰表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為什麼沒有殺郭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