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8月14日釋出報告稱,調查物件預期自己養老需要至少182萬元現金儲蓄,38%的人表示還沒有考慮過為養老做儲蓄,你怎麼看?
5
回覆列表
  • 1 # 老揚聊投資

    182萬60歲退休,華人均壽命來看你能活15年左右,如果沒有退休工資,180萬存銀行理財一年六萬左右,十五年九十萬,不生病,通貨膨脹不厲害的話加上182萬本金基本養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有些人要旅遊或者花錢大手大腳,那手頭會有點緊。

    每個人追求不同,關鍵是你要過啥樣的養老生活~

  • 2 # 郭施亮

    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乃至中年人來說,讓他們存上182萬現金儲蓄,本身也是一件難事,甚至是基本上很難實現的任務。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他們的薪酬水平本來就比較有限,依靠工資收入完成182萬的現金儲蓄,這本身已經是很難實現的任務。另一方面則在於國內投資非常狹窄,有的渠道如股票、P2P,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把多年來的血汗錢虧掉,得不償失。此外,對於房奴一族而言,則更不可能額外擁有182萬現金儲蓄,而對於現階段內,不僅僅是年輕人很難實現這一目標任務,而且就連中年人也很難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因此,站在養老儲蓄的角度思考,實際上對於多數人來說,也是很難達標的。

  • 3 # 張小帥說理財

    養老182萬現金,這可能還是現在的數字,這個數字應該還會上漲。但是這個數字不一定是通用的,因為每個城市的養老成本都不同。

    那麼這部分資金在理財中需要尋找相對的無風險收益率產品或者中低風險產品,那麼目前以國債和銀行短期理財為例。國債目前三年期國債4%年化利率,型別為電子國債,電子國債每年付息一次,最後一年本金和最後一年收益共同給付。符合每年拿點錢花花的意思。而銀行理財年化收益5%的居中收益,不選特別高的沒有代表性而且風險等級也高。不選低的收益不足。這兩種每年分別獲得多少錢的收益呢?7.28萬元和91000元,那麼平均到月分別為6000元和7600元,那麼相當於我們一線城市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6900元。而這個工資線每年都在上升,所以182萬這個數字還不是完全準確的。

    現金養老屬於個人主動管理養老,也就是買什麼產品保值增值都是自己說了算。需要更多時間思考買什麼,買多久等等。那麼現在還有很多新穎的養老方式如商業保險中的養老險,長期養老理財、基金、以房養老等方式,屬於專業管理型養老,這種是需要專業的養老金機構或保險公司運作的。達到的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的能力相對也更強。

  • 4 # 趙冰峰財經

    中國的消費水平,其實扣除房子,大抵差不多的。當然,像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區,消費比東部沿海地區更高,拉薩,西寧的物價,比上海高不少。

    按中國的退休年紀,現在還是男60,女55,企事業退休金覆蓋人群並不多,廣大農村現在也有養老金,但是每月只有100左右,可有可無,如果沒有每月上千元的退休金,那必須要有存款才可以。

    雖然消費水平差距不大,但是退休金水平差距太大。上海普遍三四千,好的七八千,五六線只有幾百,一兩千。所以,地區差距很明顯,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想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一線,乃至事業單位,公務員群體養老金基本都足夠養老,不必擔心。

    以我家鄉六線城市為例,消費真的和上海沒啥區別,甚至還高點。

    早上,養老人群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半斤奶一個雞蛋加倆包子,人均3元。中午,米飯,買個排骨,30,差不多人均8塊。晚上,稀飯,人均2塊,一天吃飯13,4個人52 ,一個月差不多1500。水果,隔三差五,零食小吃,一個月差不多500。吃藥,基本都有慢性病,人均一個月吃藥500,4個人2000。水不掏錢,電費比較貴,四五個空調,夏天一個月五六百,月均150吧。這是基本消費,總計4150,人均1000出頭,一年就是小5萬。

    現在人均壽命長,農村的感覺到90都止不住,我外婆101了,我奶奶90了,爺爺也85了,身體都還好。

    按統計學的壽命,人均85吧,60歲喪失勞動能力開始,還有25年,每人一年一萬五,4個老人6萬,25年就是150萬……

    要是沒有養老金,只有一個孩子,那就在父母60歲以後,要有一年五六萬支出的準備,如果父母爺奶輩沒有準備好這筆資金,那就只能落到我們這輩身上了。自己還要生活,買房,養育孩子,一年也得至少幾萬……

    當然,上面的估算可能是比較悲觀的,大多數人還是愛存錢的,但是畢竟是純消費的,所以年輕人壓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這還沒說生個常見病的時候,心臟病,癌症現在都很常見的。

    如果現在30歲,普通工薪一年真的存不了多少,到60能存180萬嗎?

    農民這一輩養老真的很不容易,沒有充足的養老金,導致老的時候只能靠子孫,現在年輕人就算有正式工作,壓力也很大的。

    所以,我們這一代,趁年輕還是努力賺錢吧。

  • 5 # 顏開犇

    我的結論是:完全足夠。

    現在60歲的老人有182萬元現金儲蓄,用來養老應該是足夠啦,但是要刨除醫療花費,因為每個人醫療花費的資料不好定量估算。

    8月14日,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釋出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大多數年輕人認為舒適養老需要180萬元。

    如何界定舒適養老?我們不妨假設是全華人均消費水平的2倍。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我們進行推論,主要是從投資理財角度測算如何滿足舒適養老。

    下圖是2013~2017年全華人均消費資料。五年期間,城鎮居民人居消費支出增速是7.23%。

    照此增速下去,舒適養老未來20年的消費支出總和將是220萬元,30年的總和將是516萬元,40年的總和將是1111萬元。

    也就是說,一個人活到80歲舒適養老可能花費220萬元,活到90歲可能花費516萬元,活到100歲可能花費1111萬元。

    現在60歲的老人有現金儲蓄180萬元,需要如何做才能滿足未來舒適養老的資金需求呢?

    如果是投資理財的話,我測算了一下,活到80歲花費220萬元需要理財年收益率達到1.63%,活到90歲花費516萬元需要年收益率達到5.86%,活到100歲花費1111萬元需要年收益率達到7.67%。

    透過測算來看,投資理財所需要的年收益率區間是1.63~7.67%,並不算很高。

    現在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國債收益率是4~4.27%,貨幣基金是3.5~5%,銀行存款是2~5%,都基本上可以滿足一個人舒適養老活到八九十歲,能夠做到衣食無憂。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只要是測算都有假設,都有不確定性。比如我們在測算的過程中有幾個假設:

    1.假設舒適的養老是全華人均消費水平的2倍。

    2.假設未來的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速是7.23%。

    3.假設養老的年限分別是20、30、40年。

    4.假設未來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穩定。

    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數據或條件發生變化,那麼結論也將隨之改變。

    本文純屬理論推算,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僅供參考,慎勿對號入座。

  • 6 # 暖心人社

    正常來說,我們的貨幣只要不出現大幅度貶值,182萬現金足夠我們養老。就目前來看,182萬現金,每年能夠帶來的利息收益就高達9萬元,我們很多年輕人一年的總收入都不會超過這個錢。所以,是足夠養老的。

    產生這個爭議的原因主要是,8月14日,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釋出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超過半數還未準備養老儲蓄。而據調查,許多年輕人認為,需要儲存182萬元才能夠綁上過上舒適的退休後生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182萬元何時才能攢足?目前35歲以上年輕人,人均每月儲蓄才1300多元用於養老儲蓄。

    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就不是一個儲蓄養老的國家。大家都知道,當父母的習慣性的就要為孩子儲蓄教育金,結婚花費,購買房子,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

    35歲的年輕人,如果有孩子的話,應該也要考慮到這一部分儲蓄了,怎麼可能給自己儲存養老金?而且過去十多年的房價增長規律,如果現在不貸款買房,以後更買不起。即使182萬元,現在很多一二線城市也買不起一套房子了。

    其實對照歷史,過去二三十年如果趁年輕就儲蓄養老金,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1990年青島市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人均月工資是200元,2017年相同口徑下,人均工資是5309元,增長了25.5倍。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年輕就開始存錢,相對於社會平均工資來說,貶值會有多厲害?目前來看,幾乎每五年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都會增長70%甚至翻倍。

    因此,儲蓄投資從來不是我們國家養老的首選。這也是我們國家為什麼選擇現收現付的統籌養老的模式的原因。

    雖然很多人抱怨,使用年輕人的錢,養現在退休的老人們。但是,如果用老年人的錢或者國家補貼的錢,養老保險只會維持在非常低的程度上。比如我們國家免費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每月養老金待遇僅僅125元。

    根據我們養老金計算公式,實際上我們交納養老金是最保值增值的。因為它直接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根據繳費年限掛鉤掛鉤一定比例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同時每年國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還增加養老金待遇,保證購買力不變。

    我們的養老保險待遇已經實現了14年連漲。因此,儘自己最大可能購買養老保險才是最正確的養老方式。

    如果我們按照300%的最高交費比例,繳費30年的話,退休待遇也能夠達到90%左右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滿足日常花費足夠了。

  • 7 # 毒舌財經

    182萬夠不夠養老,我認為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個人,不同的城市,有房沒房對養老的要求都不一樣,所需要的養老資金也不一樣。

    按照目前中國的生活水平,如果自己名下有房,目的只是為了基本的養老,那在大城市,一個月4000塊錢左右,中小城市一個月3000塊錢左右,肯定是夠養老的。

    但是未來物價是會上漲的,我們就按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如果假設未來人均壽命可以達到90歲,那未來10年20年30年,每個月需要對應的養老金是:

    未來10年,大城市每月需要6500元,小城市需要4900元;

    未來20年,大城市每月需要10400元,中小城市每月需要7800元;

    未來30年大總是每月需要17200元,中小城市每月需要13000元左右。

    那根據這個推算,182萬夠養老多少年呢?

    我們假設182萬是存在銀行專項理財資金裡面,每年的收益大概是4.5%,那光一年的利息就有8.2萬左右,這意味著在前20年當中,就算只靠利息也基本夠養老了。

    在後十年當中,本金加利息大概是260萬,那平均一年是26萬,平均每個月是2.1萬左右,這個收益也基本夠養老了。

    所以總體來說,182萬肯定是夠養老的,當然這個前提是你的壽命在一百週歲以內,而且在養老幾十年之間你不能生什麼大病。

    如果你在養老之間生了一場大病,花去上百萬的資金,那就算你有比182萬更多的本金也不夠養老。 另外,如果比較長壽,能活超過100歲,那182萬肯定不夠養老的。

  • 8 # 凱恩斯

    說到養老,實際上就要考慮到貨幣通脹方面的問題,很多的人看到182萬儲蓄,第一感覺就是不會夠用,因為很簡單的道理,從我們固有思維上面看,幾乎所有的貨幣長期來看都是貶值的,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都採取了這種貨幣擴張的道路。即使美元,你如果比較100年前的美元和現在的美元,購買力差距也是十分巨大。所以請你想象一下,你現在說的是182萬人民幣,而如果是182萬日元或者韓元呢?你還是覺得你的錢財是夠用的嗎?當然不會!

    所以,長期來看,透過儲蓄或者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不顧及通脹的理財都將面臨一個長期的貨幣是松還是緊的問題。但是,是不是全世界的貨幣都是寬鬆的呢?實際上,從寬鬆的相對速度來說,部分貨幣做到了相對穩定,如我們所知的比如日本的日元,似乎智利比索也比較穩定,但是並沒有很好的國際化表現。如果歐盟沒有出現,德國馬克應該也是不錯的參照貨幣。還有一些舉例,比較複雜。

    故而,不是每一個國家在進入老齡化,或者即將跨入老齡化之後還會堅持貨幣寬鬆,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恆定的貨幣投放量,經濟學家預估最佳的投放量是等同於GDP的增速。而在這個恆定投放量基礎上,無論是182萬又或者是200萬儲蓄養老才是有計算意義的。如果是惡性通脹,一切計算毫無用處。

    再說利率,實際上更好理解,如果經濟總量增速是5%,而貨幣增速5%,通脹大約5%,那麼利率只要高於這個通脹就可以了。比如說7%,一年純的收益應該是2%金額3.64萬,附帶公共養老金支取的那部分,在一般的小城市維持一箇中等生存狀態還是可以的。倘若通脹大於利率,那麼別說182萬了,真得需要一顆強勁而持久的心臟。

    所以,夠不夠,完全還要看政策走向,如果你只是想用固定收益養老的話。但是如果你能有一定的投資能力,收益率有所提升,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戰勝通脹,那麼這才是一個持續的養老辦法。當然了,高風險對高收益,從大多數人的角度,應該期望的是通脹低一點。以上一點個人看法,並且斗膽預測未來人民幣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不過不用擔心,GDP同步的貨幣擴張也並非緊縮,關鍵是提升貨幣的使用效率。

  • 9 # 道理無對錯

    給企業和人民大幅減稅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國家寧願人民幣貶值,寧願放水也不願意為中小企業大幅減稅,說白了就是不願意割肉,一邊放水,一邊稅收屢創新高,真等於把央行的錢給了財政部,左手倒右手,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解決問題,人民幣貶值是有利於出口,但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國內物價上漲,造成輸入性通脹,是人民的財富進一步縮水,是國內消費更加疲軟,應該將企業和個人的稅收透過大幅減稅的方式返還給企業和人民,提高企業和人民所得,這樣才能提高消費,拉動GDP正常增長,國家稅收透過基建投資效率低下,方式方法單一,惠濟面前,不能是是市場自由調節,造成大量的浪費,拉動GDP非常有限,國富民窮只能是財富更加集中,只有政府割肉讓利與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10 # haoliang

    你告訴我9萬如何得出的?平均養老人的一年養老金到這個水平了嗎?182萬本金不動又是為何?等著貢獻祖國?上一輩人均收入那麼低,養老保證金又能有多少?我們是還沒享受高福利待遇就被人割了韭菜,攤上經融危機;能不能更流氓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達爾文說人類是由猴子進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