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學易經
-
2 # 汪興劍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吳王闔閭,以及神醫扁鵲、法聖商鞅、燕昭王姬職、子產姬僑、禪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際可、新中國前外交部長姬鵬飛等。
中文名
姬
外文名
Ji
得姓始祖
黃帝
得姓地
姬水
望郡
南陽郡、太原郡
-
3 # 梅里一了
謝邀,華人號稱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後代,為部落酋長的兒子,酋長是主持公道的,所以泛稱公孫氏,後炎帝常居姜水,黃帝常居姬水,分別以水為姓,炎帝成為姜姓的始祖,黃帝成為姬姓的始祖,後來炎黃在阪泉打了一仗,黃帝贏了,本是一根兩支的炎黃部族重新融為一體,黃帝取得主導地位,成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而對於華夏人文有著巨大推動的是周代,周是姬姓,推翻了子姓的商後,透過對姬姓的大肆分封,擴散到各諸侯國,形成新的姓氏,譬如吳姓,本是姬姓,由文王的長子泰伯流亡到江浙一帶,後由武王追封成吳國之君,姬就演變成吳。可見中國的姓氏一定程度成為血緣的符號,另一面也是利益分配的範圍。還是以吳為例,吳泰伯其實一生未娶,無後,真正結婚生子當上吳王的是其弟周章,兄弟倆逃到姑蘇時,舉目無親,與當地土著融為一體,披髮左衽,被封為吳國國君,吳姓產生後,仍然認泰伯為吳姓的始祖,其實吳姓應該是姬姓與土著的融合體,在古代君王賜姓,婚配是一種獎勵,所以姓氏源流更應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看。
-
4 # 一夫82
中華民族的姓氏,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矇昧野蠻的原始母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是人類的幼年時期,生產力低下,認識能力也低下,群居雜婚,物我混同,因生以賜姓。所謂"因生以賜姓",就是生在什麼地方就姓什麼。因為姓表示血緣關係,以區別本母系氏族和另一個母系氏族。比如傳說中的炎帝姓姜,黃帝姓姬,就是炎帝出生在姜水這個地方,黃帝出生在姬水這個地方。姜水和姬水,很可能就是現在的涇水和渭水兩條河流。那麼為什麼要用"女"字作偏傍呢?以指明這是女姓,是他們母親的姓。那個時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因此,中華古姓,如姜、姬、姒、媯等等,都有"女"字偏傍。後來的三皇五帝時期,人類已經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人口大量增加,部落規模擴大,傍系分支越來越多,分出去的傍系分支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他們是氏而不是姓。由此可見,"姓"是血緣關係,"氏"是親屬關係,二者原不是一回事。到了夏商周時代,實行分封制,以封地作為國名,諸侯們便以國名作為氏,也就是他們的姓,諸侯下面是大夫,亦此類推。這個時候,姓表示血緣,氏表示尊卑,而老百姓自己是沒有姓氏的。當然,此時也就姓氏不分了,而且姓氏越來越多。
華人居住的這塊地方,當時有兩個最大最發達的部落,一個是炎帝部落,一個是黃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故而稱黃帝為祖宗;炎帝雖敗猶榮,也不可磨滅,故而合稱為炎黃祖宗。
黃帝是后稷(棄)的後代,后稷據說是他的母親感天物履大人跡而生的,又是在姬水這個地方。所以,按照"因生以賜姓"的說法,后稷姓姬,當然黃帝也姓姬了。周文王的發跡之地西歧,是為周地,因此姬是姓,而周是氏。
周武王姬發打敗殷商建立周朝,周文王的上百個兒子,加上週武王和許多的功臣子弟,被分封到各地,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的姓氏。因此,各諸侯國就有許多的"氏"(也是姓),這些姓就都源於姬姓了。
錢文忠先生在《百家講壇》講《百家姓》,將許多姓氏的來源都說是源於姬姓,就是這個道理,也是有根據的。比如,鄭、王、韓、魏、沈、蔣、楊、許、何、呂等等,都與姬姓有源。然而,並非全中國的姓氏都與姬姓有源,比如朱、張、孔、嚴、鄒、謝、彭、範等等,先祖就與姬姓無關;另外,許多少數民族的姓氏,也與姬姓無關。
總而言之,"天下百姓皆源於姬姓"之說,泛指可以,細說不準確。
-
5 # 一老沈一
有人說“姬”為百姓之首,大約是因為據說黃帝姓姬。黃帝被尊為華夏始祖,至少是始祖之一,而且後來勢力強大,子孫眾多,特別是八百年兩“周”的王室姓姬。這樣,有題目中這個說法,就很正常了。至少,是對先祖的一種崇敬。
一
黃帝姓姬,源自《帝王世紀》。其曰: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少典,娶了有橋氏之女附寶為妻。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五月,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黃帝是感天而生,跟他爸爸少典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不過,司馬遷對此說法不太以為然,他說,黃帝父親確實是少典,黃帝姓公孫,名軒轅。
司馬遷的說法,不是沒有根據。他說,孔子曾傳下來《宰予問五帝德》和《帝系姓》。他透過研讀《春秋》和《國語》,覺得這兩部書,對兩前本書的闡發很明確,因而,採用了其中關於五帝的相關記載。
所以,自古以來,關於黃帝的姓氏,有兩種說法。
二司馬遷在《五帝本紀》的後面說——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警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司馬遷說黃帝和後面這些人“同姓”,指的是有血緣關係,不一定就是姓氏一脈相承。不然,為何帝禹又姓姒了呢?而且,商契也不是姓姬而是姓子。
《周本紀》裡,司馬遷講了周王室姬姓的由來。他說——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氏的女兒,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嚳的正妃。姜原在野外看見巨人的腳印,心裡高興,想去踩踩,一踏上去便覺得腹中在動,像是懷孕了。生下孩子後,姜原覺得不吉利,幾次扔掉都不成功,就又撿了回來,取名叫棄。後來帝舜把棄封在邰,以官為號叫后稷,以姬為姓。
這裡,司馬遷也沒講周契之所以姓姬,是因為他和黃帝有什麼關係;而是封在邰地,才以姬為姓,這更像是由帝舜根據封地所賜之姓——這一點後面會說到。
三據說中國最古老的姓氏有八個——姬、姜、姒、姚、嬴、妘、媯、妊。
這八個古姓裡面,姬,《說文解字》曰,黃帝因居姬水而得姓;姜,神農居姜水以為姓。姒,史記稱,是大禹之姓。姚,《說文》載,虞舜居姚墟因為姓;嬴,東夷首領帝少皞之姓;妘,是顓頊之子祝融後裔一支的姓;媯,是虞舜的氏,不是姓——古代,姓在上,氏在下,其後代有分支以媯為姓。妊,就是任,史記說,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賜十二姓,妊或任是其中之一。
有意思的是,甲骨卜辭中記載了一個女人“妊”生孩子,她很可能是黃帝后代嫁給了商王為妻。
四請注意,傳說中的這八個最著名的姓,傳遞出三個很重要的資訊。
第一個,這八個姓,都是女字偏旁。說明什麼呢?說明最初的姓,隨母親——講的是母親是誰。
《說文解字》裡對“姓”的解釋是——“人所生也”——通俗地說,就是由哪個媽生的。
這應該很符合中國最早姓氏的起源——說明我們的先民,經歷過一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美國著名學者摩爾根在多年考察了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後,寫了《古代社會》和《易洛魁部落》等著作,以例項證明了母系氏族社會是客觀存在過的。
在母系氏族社會里,母親懷孕生子,撫養成人。但誰是孩子的父親或者不知道;或者不被重視。 這與當時的人們,對於女人何以懷孕的原因並不瞭解——卵子受精與有了懷孕的感覺,中間會有幾個月的間隔——出於當時的認知條件下,人們往往會把女人感覺懷孕與她當時遇到的一些如電閃雷鳴、吞吃食物,甚至睡覺做夢等現象作為因果關係而聯絡起來。
所以,帝嚳的大老婆踩了巨人的腳印而生下了周棄;二老婆吞食了鳥蛋生下了商契等等。當時的人們,不會去懷疑帝嚳家隔壁的老王;也不覺得對於帝嚳有什麼不妥。
五八大古姓傳遞出的第二個重要資訊,是除了感天而生之外,古代之姓,往往還和居地有關。
前面說到了《說文解字》對“姓”的解釋——黃帝因居姬水而得姬姓;姜,神農居姜水而以姜為姓;虞舜居姚墟即以姚為姓。 所以,古代的姓,不但往往標註了某某屬於哪個母系,還同時顯示了是哪個地域的部落。
澳洲的土著人,獨立的人名很少,在一個人名前面,一般都“字首”這個人來自哪個地區。
其實,古希臘時期,這個現象也普遍存在。比如說到哲學家芝諾,準確的稱呼是“埃利亞的芝諾”。這種情況,在歐洲一直延續到8世紀以後。
《史記》說,帝舜把棄封在邰,以官為號叫后稷,以姬為姓——很可能就是——名,由官職而來,主管農業的官員;姓,由封地而來,“邰”屬於姬姓黃帝部落的領地。
六八大古姓透露出的第三個重要資訊,與第二個緊密相連——姓,和所居領地相關,就是說,血緣關係可能並不重要,而是對哪塊土地擁有權力有關。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以後,帝舜“錫土姓”。“錫”,是“賜”的假借,就是帝舜賜給大禹土地和姓。
《國語》說,禹治水成功,“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皇天指帝舜,賜禹“姒”姓,氏“有夏”。
按照《史記.夏本紀》的說法,禹,是帝顓頊的孫子;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依這個關係,大禹是黃帝嫡傳子孫,本應該姓姬,可是,帝舜賜他姓姒。
這說明,第一,“五帝”之首的黃帝,和後來的四帝之間,可能本來在血緣上就是一筆糊塗賬——在這個問題上,北大孫慶偉教授的觀點很值得參考,他認為,傳說中的“禪讓”,實際是華夏和東夷兩大部落集團之間的輪流執政。這是題外話,遑不贅論。
第二,或者,在除去姓標誌母系氏族之外,對土地的所有權還是重要因素。
《說文》講,嬴姓,是東夷首領帝少皞之姓——既表明了氏族部落所在地,又說明了其所擁有的土地位置。
《史記》也說,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賜十二姓——這都是根據封地而賜姓的,這十二個姓,大多不是“女”字為偏旁了——姬、酉、祁、己、滕、葴、任(妊)、荀、僖、姞、儇、衣(依或者殷)。
《史記》載,商契是帝嚳的兒子。至少名義上,是帝嚳的兒子——因為,他媽吃了鳥蛋生了他。契,後來被封在商地,賜姓子氏——也是因土地所有權而得姓。
七東周時期的《左傳》總結說:“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這是兩個意思——“天子”因為建立了功德,或者根據居地,而由原來的“天子”賜姓。
這表明,從黃帝那個時期開始,中國的先民,已經在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八大古姓,都是女字偏旁,但文獻記載的,姓這個八個古姓的,都是男人——雖然這些男人們隨母姓,不過從姓這八個古姓的男人往後,子女就都從父姓了。
而且,八大古姓之外,又逐漸有了新的姓,這是由“天子”根據封於何地而賜的姓。 司馬遷說,禹是姬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國號作姓,所以有夏后氏、有虞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等。
古代的“氏”,就是這樣產生的——或者是姓的分支;或者是天子的子弟和有功的貴族,被分封到各地,以地為姓。
《說文》載,媯,是虞舜的氏,不是姓。氏,或者表明其為某個姓的分支,或者就是虞舜的封地。
這個現象,古人已經發現了。所以,《春秋傳》說,賜姓多了,“姓之義乃完”——“姓”,作為血緣聯絡和象徵的意義逐漸削弱了;更多的,是表示對土地,包括附屬於土地上的人的擁有權。
八姓,最早表示母親所在的母系氏族部落。也表示這個部落的居地。
後來,轉變到父系氏族社會,男人成為了氏族部落的首領。這些男人開始相互征伐,攻寨掠地。經營的好的,可以把土地賞賜給子孫和打仗有功的貴族。
武丁的二媳婦婦好,是戰功卓著的戰將。商王武丁封給了婦好領地,而且不小。婦好可以很快徵調3000士兵隨武丁出征。但是,“婦”是嬪妃的稱謂,也代表官職。“好”,表示她是“子”姓的女子——武丁和她是族內婚。武丁並沒賜給婦好姓氏。就是說,至晚在商代武丁時期,中國已經完成了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
到了武丁的兒子祖甲繼位,連婦好曾經主持和參與的王室祭祀這樣的權利,後來商王的配偶們都不再享有。也就是說,在商代祖甲時期,已徹底實現了向“男尊女卑”社會的轉變。
從這以後,女人們一般只說某某氏——出於某姓之家,自己的姓不重要了。
九商代以前,只有天子、王室、貴族有姓,或者有氏。
司馬遷的先祖,是帝顓頊的史官,且世代相傳,史官肯定也是貴族,有封地,為重黎氏——古代官員沒有俸祿,靠自家的奴隸種地養活自己,同時還要向天子納貢。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到了周初,家裡有人當了司馬,這是更大的官,因此賜姓司馬——司馬遷的姓是這麼來的。
周初,才有“百姓”一詞,始於《尚書》。不過,這個“百姓”,是百官的代名詞。平民和奴隸沒有姓。有些有名,有些大概名也沒有。
到了春秋戰國,“百姓”才有了平民的含義。孔老夫子在《論語.憲問》裡,首次使用“百姓”來指代底層民眾。
此時,除了天子、王室和貴族,“士”們,也開始有姓。
秦漢以後,姓氏合一,“百姓”才普及到底層民眾——那個時候,一般的平民才有了姓。
-
6 # 浮蓋山
翻開《封神榜》書籍裡面的姬姓,如周文王姬昌,其大兒子:伯邑考(姬)、周武王姬發(老二)、姬伯安(老三)。一直到周朝開始才有姓氏記載,如: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時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燕昭王姬職、其子姬僑等等……!
在《封神榜》裡面姬龍殺死驪姬,雖然不算姓氏,但它給賦予一種大姓的規格。
姬姓,華廈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也是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國國君的姓,有近5000年曆史。
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 ,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姬姓位於《百家姓》第二百九十七位,而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吳、鄭、王、魯、曹、魏姓等佔《百家姓》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姬和姬姓氏的多層涵意01.古代對婦女的美稱。
02.中國漢代宮中的女官。
03.舊時稱妾:姬人、姬妾、姬侍。
04.舊時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歌姬。
05.姓
06.古代帝皇的妾:眾妾之總稱呼。
①姬名 ,本義:上古母系社會流傳下來的一種姓氏。
②水名。相傳為黃帝所居 , 黃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國語·晉語》
如 四大妖姬:是指中國古代四位著名的寵妃——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晉之驪姬。她們美若天仙,國色天香,妖媚動人,傾城傾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可謂是一代紅顏禍水,深得君王的寵愛。就連那一國之君為了她們無心朝政,甚至為她們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事是“周幽王”峰火戲諸候,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次點燃峰火戲弄諸侯。真得戰事來臨,眾諸侯也不相信幫忙,最後把自己送上不歸路,把一個大好江山也斷送在美人手裡!
這裡妖姬的含意意思是對女子的一種持殊稱謂。因為黃帝是人類始祖,因往在姬水,所以稱呼為姬帝,如神話中的龍,稱為姬龍;這種飛黃騰達、呼風喚雨的神人、神物,最初都是從水族生存開始的;所以上至皇權貴族多以姬姓加冕,民間百姓則以姬某為稱呼。姬姓在百家姓中雖然排名二百九十七位,也不算是顯赫的大姓,但是它畢竟是黃帝的祖先所沿用的稱謂,而民間族群裡更是少有,所以姬姓憑藉神話龍的傳奇和黃帝深遠意義的影響,不要說是百姓之祖,就是稱其為萬姓之祖也不為過了!
回覆列表
在百度上百了一下,不知道對不對,希望對您有幫助
姬姓為什麼是“萬姓之祖”?從何而來?
其實啊,要說哪個姓氏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最大,我認為這個毫無懸念,是姬姓。
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炎黃子孫”,甚至是“華夏民族”都是由黃帝而來,所以,姬姓的貢獻之大,難以想象。
二、姬姓“萬姓之祖”的演變
又有人說啦,軒轅黃帝是特別牛,被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特別大,但是姬姓的人太少啦,我都活了好幾十年了都沒碰見過。
確實,姬姓的人特別少,但是呢,由姬姓演變來的姓氏呢,特別多,多的難以想象。
別的不說,周武王姬發可是姬姓。他大肆分封諸侯,當時有53個諸侯國都是姬姓,更不要說後來的開枝散葉。
總之,姬姓現在全華人口54萬,但是由姬姓直接演支出得姓氏佔《百家姓》總數的82%,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三、姬姓到底有多牛
《百家姓》,原來有姓氏411個,現在增加到568個
現在全華人口排名在前400的姓氏當中,就有120多個是直接源自於姬姓的。
下面呢,我就舉幾個人口較多的姓氏的演變。
現在王姓人口達到了9000多萬,佔全國總人數的7%,是全國的第一大姓。
張姓始祖張揮,是黃帝的孫子,少昊(五帝之一)的第五個兒子。因為發明了弓箭,所以呢,被黃帝封為弓正,掌管弓箭的鑄造,也被稱為弓長(掌管弓箭的官職)。取弓長之意,慢慢就演變為張姓了。
現在張姓人口達到了8000多萬,佔全國總人數的6.8%,是全國的第三大姓。
還有楊姓人口達到了4000多萬,是全國的第六大姓;周姓人口達到了2400多萬,是全國第九大姓等等
所以姬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