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鵬歷史觀

    說曹操卑鄙,是從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一些行為來判斷的。說來話長。。。。其實我覺得在出來單幹之前,他的所作所為絕對是有志青年的楷模。但在中國古代,忠君這個思想非常重要。曹操雖然沒有廢掉漢獻帝,但他當著他的面KO掉了皇后,國丈之類的並且要求特權,將領導班子大部分換成了自己的手下。那麼他對於漢室江山就是一個大大的奸臣。還有他在饑荒的時候(貌似徐州)將民生弄得很慘,引起了很多吃人的慘劇。這些在我眼裡都不算什麼的,在這方面比他狠的人多了去了。讓我們來看第二個詞吧,聖人。

    首先說到聖人,我第一反應就是孔子,千百年來出一個的大師,創造了儒教,教育等等。同樣曹操也是五千年出一個的梟雄。易先生稱他是 可愛的奸雄 。他的可愛,或者讓他由於與眾不同而被稱為聖人的原因就是他的,坦誠吧,認真,偶爾愛面子,開玩笑,還有很多了。他承認自己有野心,說加官進爵是想過好日子,誇口沒有他天下就沒有安寧了。臨死前的遺書其實讓我很敬佩,對於死後的名聲沒有虛偽的考慮,反而是對那些妃嬪們作出規勸,後代的皇帝有幾個能做到?

    其實曹操真的蠻符合在亂世中的一個令人嚮往的角色。他年少時意氣風發,杖斃無恥的權貴,偶爾和袁紹弄點小動靜。當上了校尉後,又與袁氏兄弟一起誅殺宦官,在董卓進京後也維持了短暫的三方和平(董卓,實力派大臣,下級軍官)。然後冒死一搏,離京招兵買馬,收攏人才,號召十八路關東軍聯合討賊。又不斷周旋,狼口吞肉,立足腳跟。運氣加實力滅掉昔日好友後,才開始做大,明智的迎帝建都,一部部走上最高的位置。我覺得他也無關卑鄙高尚,現在對於歷史人物,我幾乎都是在硝煙中瀰漫一下熱血,感受他們當初的輕狂和深沉。

  • 2 # O亮劍O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一生卑鄙程度屢屢突破道德底線,殺人無數;但計謀、奸詐程度讓人刮目相看,同時他又是一個心懷天下、體恤眾生有聖人情懷的人。

    曹操的卑鄙

    1、汝妻吾自養之

    建安三年,曹操水淹下邳,圍剿了呂布。

    呂布手下有一員大將叫秦宜祿,這個秦宜祿沒什麼本事,本來是個該被殺的貨,但是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妻子,杜氏。

    所以,曹操秘密召見了這個人,和他說,“我很體貼你們這些做將領的,每天征戰沙場,指不定那一天就戰死了,豈不是讓嬌妻獨守空房?所以,我決定做一件好事,宜祿啊,以後你放心馳騁疆場,汝妻吾自養之”

    這把秦宜祿感動的欲哭無淚,自己在沙場賣命,自己媳婦還要在曹操床上賣命,就連自己的兒子秦朗都成了曹操的繼子。

    2、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途中被抓住投入監獄,當時的縣令陳宮基於曹操大義,私放曹操並棄官追隨左右,當逃到曹操父親好友呂伯奢家中時,因誤會誤殺了呂家全家大小(呂伯奢買酒在外),兩人倉皇逃走,在村口剛好碰到買酒而歸的呂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又將無辜的呂翁殺死,並對陳宮洋洋自得的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心寒其人的為人,鄙視他的作為,認為他是忘恩負義的禽獸,於是棄之而去,後來專門幫助呂布對付曹操,直到呂布兵敗被殺,也不願回心轉意投降曹操。

    曹操聖人的情懷:

    1、割發代首

    建安前期,中原一帶,由於多年戰亂,人民四處流散,田地荒蕪,就採納部將的建議,下令讓軍隊計程車兵和老百姓實行屯田。很快,荒蕪的土地種上了莊稼,收穫了大批的糧食。有了糧食,老百姓安居樂業了,軍隊也有了充足的軍糧,為進一步統一全國打下了物質基礎。看到這一切,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很多士兵不懂得愛惜糧食,肆意驅馬踐踏。

    曹操頒佈了一則法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

    這樣,曹操的兵官路過麥田時,都下馬手扶麥稈,小心路過。

    這讓曹操的軍隊很得民心,凡有曹軍過境,無不跪地拜謝。一日,曹操騎馬走在麥田的路上,田野間忽然飛起幾隻烏鴉,馬受了驚,不受控制,衝向麥田。

    曹操懵逼了,剛剛頒佈的法令,現在就要用到自己身上了。看著眼前的情形,曹操吧執法官叫來,認真的說,“我曹操的馬今天踐踏了良田,請你按照法令給我治罪吧。”

    執法官懵逼了,這不讓自己作死嗎?

    執法官勸說曹操說,“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領罪的”。

    ”這怎麼能行?”曹操說,“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約束,那法令還有什麼用處?何況這糟蹋了莊稼要治死罪的軍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執行,怎麼能讓將士們去執行呢?”

    然後一眾官員一起勸說曹操,“丞相,您的馬是受到驚嚇才衝入麥田的,並不是您有意違犯軍紀,踩壞莊稼的,我看還是免於處罰吧!”

    於是,曹操勉為其難的放下了手中的刀,叫來農夫,說“我曹操的馬不小心踐踏了你的良田,按律當斬,但是我大業未竟,不能在這個時候死去。我是主帥,治死罪不適宜,但是不治罪更不行,那就用我的頭髮來暫時代替我的首級吧。”

    至此,曹操手下“眾軍皆驚”,沒有一個敢違背曹操命令的。

    而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流傳出來,著實讓曹操收穫了大量民心。

    2、蒿里行

    曹操的《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首詩露骨的寫出了天下大亂初期時的情況,從這首詩中不免看出當時的曹操還是一個憂民憂國的詩人。

    總結

    曹操的這種雙面性格是曹操性格的典型特徵,既殘忍又善良,既寬容又善妒,既堅強又脆弱。正是由於這種性格,故曹操可稱作是卑鄙的聖人。

  • 3 # Crazy歷史

    曹操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最終成就也是極為偉大。然而其確實不折不扣的卑鄙的聖人。

    說其卑鄙,這是必然的,每一個生於亂世,起於亂世,成於亂世的人,如果沒有靈活的頭腦,想要活下去都很困難,更何況要成就一番事業?卑鄙,在亂世當中,很多時候是不得已的選擇,更多不過是一種生存的手段。

    說其聖人,當然也不為過。僅僅靠卑鄙的性格在亂世三國群雄並起的時代崛起,完全不具有可能性。卑鄙只能得一時小利,而聖人的光輝則可以照耀跟隨自己的部眾,成就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人們為之鞍前馬後甚至肝腦塗地而在所不辭。

    所以,用卑鄙的聖人來描述曹操,還是很中肯的。

    然而,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曹操的一生,這句話在許多年後依舊為人們所熟知並津津樂道,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出自東漢末年汝南平輿(今屬河南人)許劭之口。歷史上,除《三國志》和《世說新語》外,還有范曄的《後漢書·許劭傳》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可以說,這句話完全概括了曹操一生的性格以及事蹟。

    與三國時期蜀漢和孫吳兩國的當權者劉備和孫權比較起來,曹操的性格特點似乎更加鮮明,也更加具有多元性。他似乎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在他的性格之中,同時潛藏著魔鬼和天使的共同特徵。

    一方面,他詭計多端,喜怒多變,疑心重重,殺伐果斷,殘忍冷酷。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寧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另外一個方面,又嫉惡如仇,體恤下屬,重視民生,勤修政務,廣開言路,招賢納士。聽聞賢達到來,可放下千金之體,屈尊紆貴赤腳相迎。

    初出茅廬

    公元174年,曹操在自己父親的安排下,出任洛陽北部尉。當政期間,曹操充分發揮自己多年所學,不眠不夜勤修政務,解決了多年未解的痼疾。同時,打擊豪強惡霸,還百姓一個可以安民樂道的生活環境。成為東漢末年黑暗腐朽的吏治當中的一股清流。同時也深受百姓愛戴,併為東漢朝廷所器重。

    鋒芒初露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引燃起義的狂潮,東漢政權岌岌可危。臨危受命的曹操,以儒士身份統領治下官兵,面對數倍於己的黃巾軍不著不慌,從容應對。兵數雖少,但其以謀略勝人,統帥之能在此時初步展現。

    他制定了誘敵深入,分而殲之的策略,最終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幾乎完全剿滅,立下汗馬功勞。而功成之後,又被擢升為濟南相,將千年古城濟南治理的井井有條,正所謂國泰民安,民心所向。充分體現了治世之能臣的形象。

    逐鹿天下

    在黃巾軍的剿滅過程中,就充分展現了曹操統兵治軍的能力。作為一名儒帥,第一次上戰場卻表現出老將那種從容淡定的風範。而後,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紛爭的就此開始。而此時已過而立之年的曹操,心存逐鹿天下的願望,縱橫捭闔。

    期間,親自指揮了著名的官渡之戰,以少弱兵力戰勝強敵,在軍事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成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從此,也奠定了其在北方霸主的實力。

    另外,將北方遊牧民族阻隔於長城關外。讓鮮卑和匈奴即使在中原王朝四分五裂之際,仍舊無法覬覦中原的廣袤土地。

    最後,以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謀略,一統了北方。並和蜀漢、東吳角逐多年而牢牢地佔據優勢地位。

    曹操一生,取得了莫大的成就,雖然在三國之中,曹操更加接近帝位,但在其有生之年,始終作為人臣的形象。哪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期間,依舊對漢獻帝禮遇有加,甚至將自己的多位女兒嫁給了獻帝。而建立曹魏政權之後,更是勵精圖治,用心經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造了良好的基礎,最終一統了天下。

  • 4 # 小小酥影視資源

    白巖松說過:當我們在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水滸傳》,因為這時候我們正是需要樹立正確的善惡觀;當我們二十來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三國演義》因為這時候我們需要了解爾虞我詐的世道;當我們三十來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紅樓夢》因為這時候我們不僅要關注我們自己還要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我們四十來歲的時候我們應該看《西遊記》,因為《西遊記》是唯一部講心靈脩養的。其中曹操是很具有爭議性人物之一,羅貫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麼到底曹操是怎麼樣的人呢?、

    曹操卑鄙之處我們可從刺殺當時跟他關係還不錯的董卓;被縣衙陳宮抓到,最後還讓陳宮拋棄妻子跟隨他;誤殺呂伯奢妻兒老少,逃走的路上又殺了買酒歸來的呂伯奢可以看出。

    曹操又是聖人,歷史上不乏有稱讚他的人,我們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講堂錄》中寫道: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為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天下無所謂才,有能雄時者,無對手也。以言對手,則孟德、仲謀、諸葛尚已。將曹操,孫權,諸葛亮視為才高八斗,英雄之輩。稱之為聖人也不為過。

    其實我們都有一陰一陽雙面性,曹操作為當時的公眾人物,現在我們稱之為巨星,他的形象才得以如此具體讓我們知道他鮮明特色的人物形象。聖人之所以是聖人,首先他也是人,是人的話難免也有自私的一面。昔日的英雄已逝,“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仍然縈繞在我們的心絃上。

  • 5 # 尋道底呢

    曹操不是聖人,是偉人!!!聖人,不為江山,為教化千秋萬代的生民;偉人征服眾人!取得江山社稷!幹一番事業!!!區別在此!!!

  • 6 # 豹眼看歷史

    這個問題比關羽溫酒斬華雄還扯淡,畢竟老羅還沒安排關羽斬秦瓊。我真不清楚究竟為何“曹操是卑鄙的聖人”,就說一點題外話吧。

    《卑鄙的聖人·曹操》,是一本小說,作者自稱王曉磊,自稱是男,自稱是天津人,也自稱是歷史作家。

    據說是一套小說系列,也據說目前已經紅的發紫。但奇怪的是,小說的作者從未公開露過面,據說只有出版社的三個人見過一次。他的情況之所以說自稱是,因為都是他自己一人說的,他是男是女,多大年齡,長何模樣,是歷史專家還是草根作者,從未公開,至今是個謎。

    該書的策劃出版公司也做足了保密工作,對王曉磊的聯絡方式、具體情況諱莫如深,一概不予提供。

    如此神秘,被部分網友質疑是故意炒作,或者另有隱情。

    也是據有人說:“王曉磊現在每天埋頭研究史料,幾乎不上網,確實不希望被打攪。”

    這部小說的簡介說:歷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計謀,奸詐程度往往將對手整得頭昏腦漲、找不著北,卑鄙程度也屢屢突破道德底線,但他卻是一個心懷天下、體恤眾生的聖人;而且他還是一個柔情萬丈、天才橫溢的詩人;最後他還是一個敏感、自卑、內心孤獨的普通男人。

    不過哪,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

    第一,這僅僅是一個不敢或者不願露面的作者寫的一本小說,是不是故弄玄虛,譁眾取寵,不得而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間久了,也就會有定論。

    第二,任何人都有說話的權力,任何人的話都是一家之言,自己去負責就行了。信不信、聽不聽在自己,說過了由他自己去負責。

    第三,無論如何開放、與世界如何接軌,幾千年中華文字還是要遵循其基本的、獨有的一些含義。卑鄙就是卑鄙、聖人就是聖人,放在一起是風馬牛不相及哦。

    我不是預言家,但我感覺很快下一步小說就會面世,題目大概是《偉大的畜生》。

    不信,就拭目以待吧。

  • 7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卑鄙的聖人,翻譯一下就是,現實的大政治家。從道德的制高點,很多人鄙視他;但從實際出發,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作為。

    這個形容來自於那本著名的小說,卑鄙的聖人曹操。我沒讀過這本小說,但這個稱呼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觸到了大眾的認同感。所以,題主所問也就是說,為何歷史上曹操的形象為何會是個“卑鄙的聖人”。

    一、曹操的卑鄙來自於哪裡?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史書中的形象是不是就是本人的形象?

    當然不是,都是握在史官的筆下的。因此,我們在分析曹操形象的時候,從士大夫的角度,曹操有四個方面都是他們討厭的。

    第一,曹操出身不好。這件事雖然隨著他地位的升高,但是一切悲劇的根源,他為何喜歡殺名士,為何重用寒門(第二點第三點詳細講解)?因為士大夫不喜歡鳥他。

    陳琳在官渡之戰前,為袁紹寫了一篇檄文,文中罵曹操是贅閹遺醜。這一點,是曹操一生的尷尬之處,他的父親是宦官的養子。因此,他算是宦官之後。

    何進在謀誅宦官時,曹操說殺了領頭的就可以了,如果要殺光肯定要出亂子。這本是極高明的政治手段,卻被譏笑為出於同類,於心不忍。

    第二,曹操喜歡殺名士。曹操本來也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然而他處在漢魏之間,又有極大的政治野心。

    因此士大夫對曹操是複雜的,對曹操有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又不願意歸附這個贅閹遺醜。

    曹操對這些士大夫的處理辦法是,能忍的就算了,不能忍的?那就殺了。從兗州邊讓、到孔子後裔孔融、再到四世三公的楊修,曹操殺了不少的不合作者,還都是重量級選手,他更加讓自己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而這些人自然也不會說曹操的好話了。

    第三,曹操用人重才不重德。這一點既有現實的政治需求,又有無奈的選擇。既然你們不選擇我,那我也不選擇你們。曹操多次下求賢令,並在他的求賢令中明確表示“唯才是舉”。

    這句話現在看來是褒義詞,可在當時,並不是一句好話。

    東漢時代最重氣節,人才上升的通道是“孝廉”,看到沒有,作為德的“孝”在前,才“廉”在後。東漢世家大族也是靠累世的名望和經學研究立身。因此東漢是個重德大於重才的時代。而曹操公然不在乎德名,只重才幹,這還了得?

    因此,他們對曹操的人才觀也是頗有微詞的。

    第四,曹操喜歡說實話。這個實話的意思是,他說的話很現實,他不喜歡端著。士大夫就喜歡端著的政治家,換句話說,說些那種讓人聽不懂的官話然後讓人去猜。

    而你看曹操說的大實話:

    1、這天下要是沒有我,哼哼,還不知道多少人稱王稱霸呢!(設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霸)

    2、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爐上烤啊?如果天下注定是我的,那我還是做周文王吧!(是兒欲將吾置於爐上耶?如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可乎?)

    要是換個說法,

    1、幸好天下沒有分崩離析(只出了兩個敗類),不然我嘔心瀝血,愧對漢室啊。

    2、我德行不夠,怎可稱帝呢?我還是扶保漢室,做個周公吧!

    實際上意思差別不大,但士大夫就喜歡後者這種端著的。因此曹操的名聲便成了“名託漢箱,實為漢賊”了。

    也不能說曹操是對的,士大夫就是錯的;但在士大夫們的筆下,曹操的形象肯定會不完美的。

    除了士大夫的偏好,還有歷史的原因,曹魏最終沒能統一天下,立國數十年就被晉國篡滅,而晉國又把中國賣給了五胡。

    因此那些要為三國吳蜀說話的人要罵他,因為他是敵人;那些要為西晉洗白的人要罵他,都是他開的好頭;那些責怪晉的人要罵他,都怪他沒活過司馬懿,沒看出司馬懿的野心,早不殺他,還非要徵召他來當官。

    所以,曹魏沒有統一天下,魏晉導致中華的衰落,這些鍋都是他揹著,當然卑鄙了。

    但是,就當時形勢而言,曹操有他雄才大略的地方,因此他又是聖人。

    二、曹操為何是聖人?

    東漢帝國分崩離析的時候,連四世三公的袁紹也想著分一杯羹,漢室已註定然難以續命。

    這樣的時候,曹操能將漢獻帝劉協迎於許昌,照顧了漢獻帝一生一世,還嫁了三個女兒給他。對於漢室,曹操也算是仁至義盡。

    如果不是曹操,天下是不是要成為東晉十六國時期那種亂相都不好說。

    對內,曹操以其傑出的軍事政治能力,從小小的東郡太守,佔兗州,殺呂布、逐劉備,滅袁術,北收河北袁氏,西平關中隴右,將中國北方統一。敗在曹操手下的劉備、呂布、袁紹、馬超,都不是省油的燈。

    對外,曹操還分南匈奴為五部,將匈奴牢牢壓制;遠征烏桓,將東北隱患消於無形;西設西域長史,繼承了兩漢對西域的統治。

    雖然沒有統一天下,可曹操的功業,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從他的功業和他對漢室的存續來說,也算是不世出的偉大政治家了。

  • 8 # 復活的馬克斯

    標題就是胡扯八道。曹操不是聖人,更不卑鄙。

    陳壽的八個字才是真實寫照:非常之人,超世之傑。許多人誤解他,什麼看相的許劭說他是亂世之奸雄,而曹操從不相信天命,怎會提著重禮跑幾百裡外的南陽要這句話;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幹嗎沒人問一下當時的天子能令誰;什麼曹操奸詐,殺倉官人頭以平兵變,殊不知當時的士兵有野菜吃就不錯了,社會現狀是人吃人,呂布打敗劉備時,劉備的現狀是吏士相食(資治通鑑);什麼殺名士,問一下這些名士哪個不該死。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試圖干預鄰居家事,委內瑞拉軍力情況怎麼樣?是否能夠與美國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