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兔子精燕姐姐

    人們一度認為,飲酒始於大約9000年前,當時人類把釀酒作為一種儲存食物的方式。新研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開始飲酒的時間應提前至大約1000萬年前,那個時候人類祖先正從樹棲轉向地面。

    美國聖菲學院的科研人員分析了28種哺乳動物體內“乙醇脫氫酶4”的進化史。“乙醇脫氫酶4”分佈於胃腸道中。並不是所有“乙醇脫氫酶4”都一樣,有些動物的“乙醇脫氫酶4”具有代謝酒精的能力,另一些動物卻不具備這種能力。

    科研人員透過對這些動物體內的“乙醇脫氫酶4”測序發現,大約1000萬年前,人類祖先體內“乙醇脫氫酶4”出現了單個遺傳突變,能賦予了他們更強的乙醇代謝能力。這一時間正值人類祖先開始適應地面生活,代謝乙醇能力的增強,能夠幫助他們在食物稀缺時食用落到地面的高度發酵的水果。

    研究人員表示。大約10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獲得了增強乙醇消化的脫氫酶,這個時間接近於開始在森林地面生活的時間,而我們更古老的樹棲祖先體內的乙醇脫氫酶4並不能有效氧化乙醇。這種變化說明在原始人類適應地面生活的階段,他們接觸到含乙醇的食物來源越來越多。

    這項成果不僅對理解原始人類陸地生活的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瞭解酒精引起的許多疾病。

    釀酒的起源

    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於距今4~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貯存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複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人工釀酒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後開始的。這時,人們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後又有了製作精細的陶製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製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製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穀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穀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櫱(發芽的穀粒)造酒。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於黃酒。

    從利用含糖野果釀酒到人工栽培果樹釀酒,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時期。直到公元前4600多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才開始種植葡萄並用以釀酒。

    從自然釀酒到人類模仿大自然自釀釀酒,再到有意識的進行釀酒生產,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釀酒的發明是人類在效仿生物活動中迸發出的聰明才智的結晶。

    中國古代釀酒技術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曲造酒。酒麴裡含有使澱粉糖化的絲狀菌(黴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麴造酒,使澱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這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製造酒麴,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曲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漢代雖還用櫱造酒,但大量的酒卻已是用曲製造了。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當時釀酒用曲的比例,“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這是中國釀酒技術史上,有關釀酒原料和成品比數的最早紀錄。

  • 2 # 金玉滿堂2921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科學家發現,在人類進化史上,從猿猴可以直立行走和儲藏水果開始,他們的身體就已經具備了消化和吸收酒精的能力,這是目前發現的人類開始接觸酒精的最早源頭。

      佛羅里達州應用分子進化基金會研究所(Foundation for Applied Molecular Evolution,FAME)的主管斯蒂芬·本納博士(Dr. Stephen Benner)對《葡萄酒搜尋》(Wine Searcher)網站的編輯說:“人類從1,000萬年以前就開始接觸酒精,最初的酒精是在水果(比如葡萄)中出現的。經過了1,000萬年,現在人類應該已經可以很好地適應葡萄酒中的酒精了,這對葡萄酒消費者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訊息。”

      本納博士的團隊發現,現代醫學有一種趨向,就是把人類患病的原因歸咎於人類本身無法適應進化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比如,現代醫學認為,腰部疼痛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人類開始直立行走;糖尿病和高血壓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人類開始食用高卡路里的食品;酒精中毒之所以出現是由於人類發明發酵這種工藝後開始飲用酒精飲料。

      本納博士接著指出,由於批次發酵需要使用到陶器和玻璃罐子,所以很多研究者推論,在舊石器時代,這些陶器和玻璃器皿還不存在,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並沒有機會飲用酒精。

      不過,本納博士的團隊認為,以上觀點幾乎都可稱得上是“反科學”的,所以他們開始著手進行這項新的研究。他們收集了24只靈長類動物身上的乙醇脫氫酶(即ADH4)基因序列,其中包括大猩猩、新世界猴子、舊世界猴子和狐猴等。乙醇脫氫酶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大量存在於動物的食管、胃和腸中,也是酒精代謝過程中首當其衝的酶。

      本納博士的團隊研究了六千萬年以前、接近恐龍時代的乙醇脫氫酶的基因序列。在實驗室裡,這些古老的乙醇脫氫酶被重新復活,並用來進行新的研究,以觀察它們以後會隨著時間的演變發生什麼變化。

      本納博士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十分驚人。雖然大多數的古靈長類動物無法有效地代謝酒精,然而,從600-1,200萬年前開始,這種狀況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第一批可以直立行走和搬運食物的原始人類慢慢地發展出完善的消化系統,可以代謝酒精。這些酒精來源於發酵的水果。樹上的水果掉到地面後,由於外皮被擦壞,會慢慢受到酵母菌的侵蝕,進而發生酒精發酵,使水果中出現酒精。那些食用並吸收了這些帶有酒精的水果的原始人因而擁有了更多的食物,也就擁有了更高的存活機率。

      如果本納博士團隊的研究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現代社會中種種與酒精相關的病症並不是由於人類的身體無法代謝酒精而引起的。本納博士指出,事實上,人類的身體早從舊石器時代之前就已經可以適應酒精了。當然,那時候的酒精飲料的濃度遠沒有90%那麼高。

      2009年,科學家們釋出了目前公認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阿爾迪(Ardi)的詳細情況。本納博士開玩笑說:“沒有酒精,阿爾迪和其他同伴聚會的時候能玩得很開心嗎?”估計不會很開心吧,不過他的後代們,也就是現在的我們,因為有了各種酒精飲料,一旦開起聚會,都會熱鬧開懷的很。

  • 3 # 液場

    人類喝酒的歷史,幾乎和禁酒的歷史一樣長。你在百度一搜就出來了,最早提出禁止喝酒的是大禹,第一個頒發的禁酒令是“酒誥”,周公旦。禁止人們隨意喝酒,規定只有祭祀、打仗、重大節日時候能喝酒,其他時間聚眾飲酒,一律殺頭,非常嚴苛。 這麼嚴苛的禁酒令在中國曆代都有繼承,商鞅、秦始皇、到朱元璋、乾隆都有像周公這樣禁過酒,但都沒禁住。到底是什麼讓人們對酒欲不能罷? 是因為:酒是唯一一種人的胃腸道吸收,缺作用於人的神經的食物,能讓人產生愉悅,興奮的感覺,“號稱生命之水”!如果我們拿一個特殊的放大鏡來看身邊的人,你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揹著枷鎖幼兒園到大學到工作到結婚生子,有老師、家長、妻子、孩子管著你,這些就是隱形的枷鎖。某天你喝下半斤白酒,發現套在你身上的枷鎖“嗖”地全不見了,你忘記了所有的束縛。 於是,天是老大,你是老二! 什麼領導、妻子、孩子、房子、信用卡等等的牽掛,都飛到九霄雲外。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酒這個“生命之水”,在醉而未醉的那刻,讓我們找到了真實的自我,讓我的靈魂自由放飛。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為了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為了靈魂的自由,人戒不掉喝酒。 有句話說得好:我不是戒不掉酒,我是戒不了朋友!

  • 4 # 鄧姑娘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慾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釋出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備下一次戰鬥,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 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開啟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二 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quot;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 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 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鍾,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鍾酒倒入河中?

    三 魯酒薄而邯鄲圍

    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勳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四 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五 漢高祖醉斬白蛇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果只有十來個壯士願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說:是壯師的跟我來,怕什麼!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 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 5 # 小峰談史

    中國釀酒的歷史淵源久遠,最初起始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稱,夏朝初年,名為儀狄的一個官員用桑葉包飯釀成酒以此獻給大禹,大禹飯後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宮中暗暗流傳。另據《說文解字》記載:“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來,文人學士多愛飲酒,因;而給酒起了許多雅名,如“金漿”、“琬液”、“瓊蘇”等,有些直接進入詩中。酒成為文人生活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李白斗酒詩百篇”,酒在這裡已成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為一種單純的飲料來看待的,而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和個人性格的“壯膽劑”,它起到調節人際關係、培養和促激人們性格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話“無酒不成席”,酒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從古到今,華人一向敦於友誼,友人相逢,無論是久別重逢,還是應邀而逢,都要把酒敘情,喝個痛快。華人把婚禮的筵席稱“喜酒”,生了孩子辦滿月稱“滿月酒”,重陽節要喝“重陽酒”,端午節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慶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開業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為華人際交往的橋樑和紐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酒種類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黃酒、藥酒等等應有盡有。其中,中國的名優白酒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受到了中外賓朋的好評。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評出了18種中國名酒。這些酒是:貴州茅臺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貴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貢,四川瀘州老窖酒,江蘇洋河大麴酒,煙臺葡萄酒,北京中國紅葡萄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河南民權白葡萄酒,煙臺味美思,煙臺金獎白蘭地,山西竹葉青,紹興加飯酒,福建沉缸酒,青島啤酒。 中國不僅酒的種類繁多,而且還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酒文化。華人飲酒最講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狀態是似醉非醉,使人處於最快樂、最興奮的境界中。這時不僅人們話多,而且興致大發,會妙語連珠,詩如泉湧,“李白斗酒詩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證。 華人在飲酒方面還編織了許多酒令和飲酒歌。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點不喝也不好”、“一杯酒,開心扉”、“五杯酒,豪情勝似長江水”、“十杯酒,紅心與朝日同輝”……因此,從古至今以酒為引子的典故也十分豐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武松醉打蔣門神”等,至於以酒為題的文字創作則不勝列舉,這些均為中國酒文化增添了饒有趣味的內容。 中國的酒文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喜歡慢慢的品嚐,不喜歡一飲而盡,更不喜歡喝得酩酊大醉。所以不僅在飲酒的器皿上有許多講究,在飲酒的方式上也多種多樣。如酒盅要小,滿杯為多少份量都有固定標準。 在民間,還有溫酒、燙酒的習慣,認為飲涼酒有害於健康,常常把瓶中的酒倒入酒壺中,放在熱水中溫一下,熱了再飲。 這些有關酒的文化,是華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但隨著外國酒文化的侵入,中國的酒文化也逐漸在發生著變化。

  • 6 # 鄧子哥的生活錄

      一般認為古人最早是在大約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釀製酒精,當時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古人欣喜地發現水果和蜂蜜經過發酵可以產生一種喝後令人感覺陶醉的液體。然而最新的發現顯示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早在大約1000萬年前便已經對酒精習以為常。

      科學家們現在相信,當我們的猿類祖先從樹上下到地面並利用雙足行走時,他們便開始撿食地面上掉落的發酵漿果。長久以往,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身體便逐漸學會了消化酒精成分。

      美國聖達菲學院的專家們研究了ADH4基因,這組基因的功能是產生用於消化人體內酒精成分的酶。

      按照先前的認識,這種酶應當只有在我們的遠古先祖們釀造出酒精之後才會存在於人類的體內。但科學家們卻驚奇地發現早在大約1000萬年前的中新世,這種酶便已經出現了。  

      這項發現也解釋了為何在今天仍然主要在樹上生活的猩猩仍然無法消化酒精,而人類,黑猩猩和大猩猩卻可以。

      聖達菲學院教授馬修卡里根(Matthew Carrigan)表示:這種變化暗示存在於人類,大猩猩和黑猩猩體內的這一基因組在至少1000萬年前便開始起作用,消化攝入體內的發酵漿果中含有的乙醇成分。這一結論與此前認為酒精僅有大約9000年曆史的認識大相徑庭。不過至少在大約9000年前,人類的祖先已經開始懂得釀造技術,從而得以製造究竟含量高於一般自然發酵漿果的液體飲料。

      他說:我們的猿類祖先在大約1000萬年前,它們剛學會下到森林中的地面上兩足行走之時也同時獲得了能夠消化乙醇的消化酶。與此同時,由於森林地面上撿食的漿果通常相比掛在樹上的漿果具有更高程度的發酵,因而也含有更高含量的酒精成分。因而這一轉變或許也就代表著我們的祖先第一次適應或面對在日常飲食中出現大量乙醇的情況

      那些不能消化發酵漿果的靈長類可能已經消亡,因而未能將他們的基因遺傳下來,而那些能夠消化酒精的成員則成功地存活了下來並繁衍了他們的後代。

      人類釀造酒精的最早證據來自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在一處考古地點,人們發現了粘土製造的罐子,其中遺留有酒石酸成分的痕跡,這是酒類中含有的主要酸性物質之一。

      部分考古學家甚至持有這樣的觀點,即認為發生於大約1.1萬年前的整個人類新石器革命都是由人類對於更好的酒類以及對飲用酒精之後產生的陶醉感的迷戀追求而產生的。

      美國賓州大學考古學家帕特里克邁克格文(Patrick McGovern)宣稱史前人類社會會囤積小麥,大米,玉米,大麥以及小米,其主要目的便是為了釀造含酒精飲料。他相信早期的人類祖先農民們每天的口糧便是營養豐富的混合物,一半是水果,一半是美酒。

  • 7 # H小蜜蜂

    考古人員透過研究認為,人類釀酒和飲酒是從鳥類那裡學來的:他們先是透過鼻子聞到了發酵的水果味道並發現鳥類吃這些發酵的水果,於是從中得到啟示。 義大利《科學雜誌》報道稱,在看到鳥類吃了發酵的水果變得有些“發瘋”後,人類的祖先們便決定自己也試著品嚐一下發酵水果汁的味道,找找自己的感覺,結果發現味道好極了。一來二去,他們就喜歡上了這一口,而且開始自己動手讓水果發酵,然後從中提煉其液汁,這就是最初的釀酒術。 考古人員認為,當時的發酵技術可稱得上是最原始的生物技術。目前,他們正在對古代的葡萄與現代的葡萄做基因鑑定,以確定最早的釀酒年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屠殺”!為何萊昂納德發揮欠佳,猛龍還能大勝雄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