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
15
回覆列表
  • 1 # 時光影音2

    首先,關於周瑜大家從三國中都能耳熟能詳,諸葛亮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等橋段,描寫了周瑜英姿颯爽,天生聰明,才華出眾,心胸狹隘之人,但是這些段子只是電視劇、先小說,其實既冤枉了諸葛亮也冤枉了周瑜的人物形象!

    從歷史角度上來講,諸葛亮不曾氣過周瑜。就算氣過,怕也氣不死。為什麼呢?因為周瑜的氣量是很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幹說他“雅量高致”。

    實際上週瑜這個人是很優秀的,也是很英雄的。在我看來,此君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帥哥、良友、名將、忠臣。

  • 2 # 我愛廿五史

    周瑜的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在赤壁之戰,我們就從赤壁之戰中來了解周瑜的性質品格。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周瑜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孫權得到一部分荊州後進可攻,退可守,有了戰略縱深。劉備得到一部分荊州有了勢力範圍,為下一步入主西川和奪取漢中打下基礎,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第一步是堅定信心,鼓舞士氣,將本方的優勢和曹操的劣勢充分展示出來,讓孫權有了必勝的信心,並取得了統一的指揮權。第二步是示敵以弱,只以三萬精兵駐紮在長江以南,以驕曹操之心。第三步是善於觀察天氣和揣測人心,瞭解冬季雖然常起西北風,但是赤壁的地形特點造成有起東南風的可能,周瑜抓住起東南風的戰機,並用黃蓋詐降來麻痺曹操,一舉以火攻打敗曹操。

    赤壁之戰是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周瑜具有與眾不同的戰略眼光和大局觀,跳出以軍事層面看待戰爭博弈,而是充分的從政治,經濟,心理瞭解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列舉出來進行比對,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去攻擊敵人的劣勢。周瑜善於分析客觀條件資料,將分析的結果運用實際戰場中,使不可能變為可能。周瑜知道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展現出與之對應的遊說策略方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審時度勢的判斷眼光,並且在作出決定後果斷執行,讓敵人沒有時間作出應對之策,取得最終的勝利。獨到的眼光,客觀的分析,準確的判斷,果斷的決斷是古往今來成功者所具備的氣質品格,周瑜正是具備這些品格,才在複雜的環境中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3 # 折緣

    首先周瑜長得很帥,《三國演義》雖然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卑鄙無恥,氣量狹小的傢伙,但對其外貌的描寫,也有兩句很漂亮的描述,即“資質風流,儀容秀麗。”

    重感恩的周瑜

    周瑜不但人長得帥,而且還很有才華,同時,他還不是一個高富帥。周瑜14歲的時候,董卓殺入安徽廬江,周氏家族年輕一輩的精英人物幾乎被消滅殆盡,年輕的周瑜不得不走上政治舞臺,擔當起家族復興和復仇的重任。想想我們14歲的時候在幹啥?

    周瑜是一個重情義,知感恩的人,當年孫氏父子在中原打天下的時候,周瑜投入其麾下,孫堅攻打劉表戰死後,孫策成為了領導人,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志趣相投,很快就建立了革命友誼,孫策十分信任周瑜,對其委以重任,並很重視周瑜的意見,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如果這一對年輕人能夠一走走下去,或許能夠成就一段名流千古的君臣佳話,然而天不佑人,年僅26歲的孫策遇刺身亡。在痛失好友加好老闆的情形下,周瑜默默為孫吳政權無私奉獻了十餘年。他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在最需要他的地方。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定計謀略皆出自周郎矣。其後擄鄧龍、討江夏,鎮巴丘,備呂亭。他從不爭名位、亦不出風頭,以自己絕對的忠誠來報答孫氏兄弟的知遇之恩。

    周瑜的氣量

    在《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三氣周瑜”事件,整個演義將周瑜塑造成了名不副實,總是慢諸葛亮半拍,且氣量狹小的小人,隨時絞盡腦汁來算計諸葛亮,但又每次不僅計謀不成功還要被諸葛亮氣得半死。然而,真實的周瑜,雖然因為家庭背景和少年時族中兄弟被殺戮的心理陰影,養成了謹慎、隱忍和低調的性格,但其無論性情還是器量,品德還是胸懷,其涵養都特別高,不失為一謙謙君子也。

    東吳老將程普曾贊周瑜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起初,作為東吳開國功臣的老將,程普是看不上週瑜這個資歷淺的小年輕。在他眼中周瑜只是個因為跟孫策交好,所以爬得比較快的關係戶。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是全軍統帥,而程普只是個副手,老人家面子掛不住,於是到處找周瑜麻煩。然而公瑾能夠顧全大局,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憑藉高超的領導藝術和軍事才華讓終將折服,並最終令程普敬服而親重之,兩人不僅關係轉為和睦,且成就了一段往年相交的佳話。

    周瑜的修養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述:“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在東漢那個亂世,整個社會處於動盪之中,上層社會的肉食者們紛紛陷入一種末世狂歡的風氣之中,酒宴之上多是狂吃亂嚼的不堪場面,誰都不會在意什麼是“禮”?但周瑜卻是不同,從他極高音樂素養就能看出來,對一首曲子中出現的每一個錯誤,他都能察覺出來。可見其平日之中的認真態度以及對事物禮節的重視。

    音樂是最能溝通心靈和表現一個人修養的存在,所謂曲通人心,周瑜在音樂上為人津津樂道的偶像傳奇,是其極高的個人修養的直接體現。他是一個精於政務的實幹家,同時也是一個情操高雅的音樂家,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集合於周郎一身,真真不負“儒將”之大名也!

    千古儒將周公瑾只活了35歲,但他短暫的一生卻綻放了最美麗的光彩。他並不是一個氣量狹小的偽君子,也不是一個不會由“既生瑜,何生亮”這種狹隘價值觀的人。他一生與諸葛亮的交鋒其實並不多,而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周郎之計,始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4 # 史無止境

    首先,東吳的股肱之臣是誰?周瑜,字公瑾,他是東吳的股肱之臣。周瑜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大度恢廓,雅量高致,文武籌略,萬人之英,是蓋世奇才。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大軍,此時周瑜前來投奔。孫策聞周瑜前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周瑜時年2歲,吳郡人都稱之為周郎。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享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此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等郡,其他地方長官並沒有依附。

    在這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援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範、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與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其他人就不敢再有異動。因此周瑜越來越得孫權的信賴,而他也越發竭誠盡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舉揮師南下攻打荊州,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我奉旨南征,劉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訓練了大軍80,準備與您會獵江東。”以張昭為首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迎曹”,認為曹操佔領荊州,有了地利,又收服了荊州兵船,可以順流而下,江東無法抵抗。孫權在猶豫不定的時候,便把周瑜從外地召回。

    周瑜認為要堅決抗曹,並主動請兵出戰。孫權聞言大喜,任命周瑜為左督,統軍萬。程普為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周瑜和劉備部隊會師,沿江而上與曹軍在赤壁相遇。老將黃蓋獻計火攻,周瑜認為黃蓋說得有理,二人使用苦肉計,火燒曹營。之後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周瑜又與程普乘勝進軍南郡,趕跑了曹仁,佔領南郡,這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宣佈了曹操的統一大業失敗,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則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赤壁之戰後,周瑜多次想扼制劉備,但都沒成功。

    周瑜對孫權說,一定要攻取巴蜀和漢中,孫權當即表示同意。但周瑜在趕回江陵的路上染病,死於巴丘。周瑜一死,孫權感到痛折股肱,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

    周瑜少年得志,風度過人,他一生征戰,有極強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抱負,是東吳兩代雄主依為臂膀的重臣。

  • 5 # 唐不三不四藏

    小說《三國演義》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讓周瑜在眾多讀者心裡形成了一個心胸狹窄,非常嫉妒諸葛亮的人設,並從一開始就想殺諸葛亮,最後落得一個被諸葛亮氣死的下場。

    然真實的周瑜可不是小說裡這麼不堪,而是一位有謀略,有帥才,又有藝術修養的豪傑,在三國亂世是數一數二的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周瑜字公瑾,出身於廬江舒縣的一個宦官世家,周瑜的父親是洛陽令,地位非常顯赫,是淮泗地區的豪門旺族,周瑜玉樹臨風,精通音律。孫權的父親孫堅為了參與黃巾起義的平叛,把家眷都安置在了遠離戰場的壽春(安徽六安壽春鎮)。孫策孫權兄弟在當地結交了很多知名人士,最顯著的就是周瑜,也是和孫權孫策兄弟是同齡人。本來周瑜是邀請他們一家居住在周瑜的家宅,隨著孫堅不斷地被提拔,地位逐漸超過了周瑜,這時周瑜仍然傾心照料。所以周瑜在後來孫堅戰死後堅定不移的跟隨孫策打下了基礎。在孫策意外身亡後傳位孫權,也是周瑜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孫權,才穩定住孫堅孫策父子打下來的基業。

    從這裡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俠義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地位顯赫就看不起人,也不會因為地位不如人後羨慕嫉妒恨,而是一直秉持著當初的兄弟情義。

    周瑜在東吳擔任的是中護軍兼江夏太守,相當於東吳的總參謀長兼敵前總司令,位高權重。三國時期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就是周瑜總指揮的。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下,最為東吳的主戰派是要頂著多大的壓力,肩挑重擔,為君主排憂解難。

    小說《三國演義》裡說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借東風,正史上其實都是沒有的,首先連環計是曹操自己設計的把船連在一起,因為怕江風把船吹跑,連在一起便於管理,還平穩,至於東風也是自然條件下產生的湖岸風,和諸葛亮也沒什麼關係,能夠打贏赤壁之戰完全是周瑜的戰略戰術的高超之舉。

    最後周瑜還有一份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計劃也很少有人知道:西進益州,北伐中原。第一步漢中張魯南犯益州,益州牧劉璋昏庸無能,乘外患不斷,攻取益州第二步佔據巴蜀,與西涼馬超結盟,讓馬超牽制曹操,自己吞併漢中第三步回到江陵,與孫權匯師一道北伐,先攻襄陽,樊城,而後直取許昌。。

    孫權認可並讓周瑜著手執行這個計劃,奈何天妒英才,周瑜在回江陵的途中病亡,享年三十六歲。

    結果劉備倒是跟孫權借了荊州,按照這個方略進行著

    周瑜有傑出的軍事之才,孫權感嘆:“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江左人物,無人能繼。”劉備對周瑜評價道:“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赤壁之戰前,在敵人絕對優勢和已方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周瑜道:操自送死。大戰在即,笑傲群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多麼意氣風發。赤壁之戰是周瑜領導的功績,這場中國歷史上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使周瑜成為中國軍事史上一顆最耀眼的明星。
  • 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官宦子弟,堂祖父周景、周景之子周忠都幹過太尉,父親周異曾任洛陽縣令。

    一丶周瑜與孫策情同兄弟,目光如炬,豁達大度,是個卓越的軍事家。

    周瑜高大英俊,大帥哥一枚。孫堅組織義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孫堅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是好友,周瑜把大路南的一座大宅院給孫策居住,還常去後堂拜見孫策母親,各種生活用品互通有無,共同享用。周瑜叔父任丹陽太守,周瑜探親,孫策正準備渡江東向,他到歷陽就寫信通知周瑜,周瑜帶兵迎孫策,孫策大喜:得到兄弟,大事即成。周瑜隨孫策打橫江、當利,均攻克了。接著又渡江進攻秣陵,打垮了笮融、薛禮,轉攻湖孰、江乘,進曲阿,劉繇敗走,這時孫策有幾萬兵力,孫策本是猛將,他告訴周瑜:自己的兵馬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都綽綽有餘,你鎮守丹揚去吧。周瑜遵命,不久袁術派堂弟袁胤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周尚回到了壽春。袁術想任周瑜為部將,但周瑜分析袁術最終沒什麼成就,請任居巢縣長,想借道回江東,周瑜便經居巢回鄉吳郡。建安三年,孫策親迎周瑜任他為建威中郎將,派給他二千步兵和五十騎兵。周瑜時年24歲,吳郡人呼他周郎。孫策因為周瑜恩德信義名震廬江,便派他守牛渚尊春谷縣長。不久,孫策想攻取荊州,令周瑜為中護軍兼江夏太守,周瑜追隨孫策攻下皖縣。得到天姿國色的橋公兩女兒,一人一個,接著進軍尋陽,打垮劉勳,討伐江夏郡,回兵平定豫章、廬陵二郡,周瑜奉命留守巴丘。

    二、忠心服保孫老二,赤壁再立新功。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孫權統管政務,周瑜前往弔唁,孫權想以江東交付周瑜,周瑜拒絕,領頭以君臣之禮見孫權,後以中護軍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軍政大事。

    建安十一年,他統領孫瑜等將征討麻、保二屯,將屯營首領斬首,俘一萬餘人,回兵屯宮亭。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率數千兵馬進柴桑,周瑜活捉鄧龍押往吳郡。十三年春,討伐江夏郡,周瑜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進荊州,劉琮率眾投降,曹操達到他的水軍舟船,步兵達幾十萬,東吳集團大驚。孫權問計於部下,絕大多數都主降。周瑜力排眾議,認為:曹操明為漢相、實為漢賊;孫權憑藉英明威武和雄才大略,加之父兄的赫赦功業,割據江東,兵精財足,境內英雄盡收手下,當縱橫天下,為漢廷除奸,而曹操屬於洗淨了脖子來送死的,曹操北方未平定、馬超、韓遂還在關西威脅後方,曹操捨棄騎兵,憑藉舟船,來跟精於水戰的東吳作戰,加之當前天氣嚴寒,軍馬乏料,中原大軍長途跋涉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發生疾病。將軍如給我精兵三萬屯夏口,保證幹掉曹操。劉備敗軍之中與魯肅見於當陽,共商破曹之策,後派孔明去江東拜見孫權。於是孫、劉聯兵抗曹。曹兵已有人染病,一觸即潰,退守江北,周瑜屯南岸,隔江對峙。後周瑜和黃蓋定計,派黃蓋以詐降計率蒙衝戰艦幾十艘,艦內塞草澆油火燒曹兵,曹兵退往南郡,劉備、周瑜合力追擊。

    周瑜和程普攻打南郡,與曹仁隔江對峙。周瑜派甘寧佔據夷陵,曹仁派一部攻甘寧,甘寧告急,周瑜用呂蒙計,留淩統鎮後方,他和呂蒙救甘寧,甘寧警報解除,周瑜駐北岸,約定日期與曹仁決戰。周瑜壓陣,被流矢貫右胸,退回營中,曹仁得悉周瑜臥床不起,前來挑戰,周瑜帶傷坐小車巡營,曹仁退走。孫權委周瑜為偏將軍兼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江陵。劉備以左將軍身份兼荊州牧,治所公安。劉備到京口見孫權,周瑜上疏孫權將劉備遷往吳郡,用豪宅美女困住劉備,分開關羽、張飛,讓我挾制他們參與征戰,大事可定。如今輕率割讓土地來資助他們,三人團聚,劉備定會做大做強,割據一方!孫權顧忌強敵曹操,未納瑜言。

    周瑜到京口覲見孫權說:曹操赤壁新敗,正憂內亂,不能南征。請允許我和奮威將軍一起取蜀地,滅蜀後再吞張魯,留奮威將軍守蜀中,以便結盟馬超。我再返回與將軍佔據襄陽以削弱曹操。孫權准奏,周瑜未成行,途經巴丘時因病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當週瑜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親往蕪湖迎接,一切費用一概國家供應。

    三、周瑜精通音律,盡顯儒將風流。

    周瑜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的雅話。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是周瑜的鐵桿粉絲,可惜《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造孔明這尊智神,把周瑜等名將的赫赫戰功均記在了孔明的名下!

  • 7 # 鄧海春

    周瑜,字公瑾,出生於名門望族,他的父親、祖父都曾任顯要官職。而周瑜本人不僅相貌俊美,而且身材高大,並且具有遠大的志向。《江表傳》就曾評價道: “年少有美才。”

    周瑜的一生和孫策、孫權是離不開的。周瑜十分仰慕孫策,在孫策一家居住在壽春時,主動上門拜訪孫策,並表達了自己的傾慕之情。興平二年(195)時,孫策率軍準備渡過長江向東進發,便寫信給周瑜,而周瑜十分高興,率軍來迎接並支援孫策,兩人相見,分外喜悅。此後,周瑜便一直率軍跟隨孫策,聽從孫策的大小安排,對其十分信任。

    建安三年(198),周瑜率軍返回,孫策聽說後親自帶兵迎接周瑜,然後賜給他豐厚的封賞與獎勵,當時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孫策不僅令侍從吹笙鼓瑟歡迎周瑜歸來,還派人為周瑜修建居住的房屋,並在大臣面前宣佈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遠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援呢!”周瑜和孫策的感情便是這樣的深厚動人。

    周瑜一直以來為人寬容仁厚,深得孫策的喜愛。而他的高尚的品德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尊重。當時程普與周瑜關係不好,程普仗著自己年長,經常以長輩的身份羞辱周瑜,但周瑜從不生氣,反而對程普更加禮讓,禮儀更加的周道。逐漸的,程普也被周瑜的品行所感化,十分佩服周瑜,並對其他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意思就是和周瑜交往就像是在品嚐一杯美酒,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

    而周瑜不僅為人受人稱讚,他對孫權在軍事上的幫助也不可忽視。一次,曹操率軍南侵,並向孫權送來了書信,信中炫耀了自己的兵力是多麼強大,並勸孫權投降。本欲與曹操一戰的孫權十分糾結,便徵求大臣們的意見。而大臣們或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或是被曹操大軍所震懾,紛紛勸孫權投降。唯獨周瑜偷偷將孫權拉到角落,為他分析兩軍的交戰利弊。周瑜的分析十分全面,他說:“曹操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他們長途跋涉而來,兵士、戰馬都已經十分疲勞,而現在曹操不給予他們充足的休息時間,反而急於應戰,這是兵家大忌。並且曹操的軍隊軍心不穩,其中多數將士還未完全被曹操收服,曹操軍後還有馬超、韓遂兩軍阻攔,我們未必沒有能力與之一戰。”孫權聽後覺得十分有理,於是下定決心與之一戰,並砍掉桌子的一角,警告其他大臣說:“再有勸我投降的,下場就像這張桌子。”

    事實證明,周瑜是正確的,勝利站在了孫權一側,曹操被迫北還。但是不幸的是,一次周瑜在出徵路上得了重病身亡,年僅三十六歲。孫權十分傷心,不禁哭泣感嘆:“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周瑜去世後的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孫權還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孫權此後一直忘不了周瑜對他的幫助與他對國家的貢獻。

    周瑜是當時的蓋世英雄,是孫權與孫策身邊的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是寬容仁厚的將軍,為民謀福,深受百姓的愛戴。但是他也是英年早逝的豪傑,周瑜的美德一直流傳下來,供後人學習與敬仰。他成為了各位詩人詩中的主題,李白就曾寫道: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周瑜的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一直被後人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拉黃便怎麼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