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RF19-劉'三歲'-菓果family

    我是個典型的80後,我的情況可能代表了一大群80後的現狀。我已經工作7年了,但老實說我在溝通方面還是個菜鳥,也多半因為溝通是個菜鳥,所以現在依然是個職場菜鳥。最開始的時候,崇尚外企文化,優秀不算至上,追求卓越始終在路上。管培生出身,認為工作能力強,其他都是小事。溝通方面不刻意向往外向型風格,也不避諱有時的內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自己的一套溝通風格和習慣,以主為要,行事說話比較直接生硬。所以漸漸下來,形成了這種真誠的慢熱和日久見人心,越品越醇香的風格。但由於工作屬性,作為產品經理人,需要時常對老闆、對客戶講“故事”,透過故事PPT落實工作計劃,達成工作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有時會感覺到吃力和效果不盡理想。而作為社會人,理性的講,還是在溝通方面需要做一些最佳化,人與人組成的錯綜關係,做事還是要講方法。

    而《故事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就是以自己的經歷感悟,分享和傳授做事的一些實用方法技能和故事思維脈絡,告訴我們如何選故事和講故事,有效溝通,進而影響他人,推動協作、解決問題,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安妮特.西蒙斯(ABBETTE SIMMONS)是世界級故事大師,她是將故事思維應用在商業領域的先驅。她曾創辦美國團體程式諮詢公司,致力於提高公私領域組織的團隊建設及整體協調水平,也曾服務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稅局(IRS)、微軟公司等。安妮特.西蒙斯出版過數本講故事領域著作,《故事思維》這本書是其奠基之作。

    在這本書中安妮特.西蒙斯提到了普通大眾提升影響力都應該學會講的六個萬能故事。

    一、“我是誰”的故事 事實無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維繫它。要向成功的傳遞資訊給別人,努力影響他之前,取得足夠的信任才是關鍵,而“我是誰”,是傳達資訊突破的第一步。用一個故事來幫助別人瞭解你、“熟知”你無疑是有趣聰明的做法。這邏輯其實就是:往往直接告訴別人我是誰不見得對方就相信或者會將信將疑,而用一個故事來證明我是誰,對方會更容易接受,潛移默化會更容易信任。作者舉了數個例子來進一步“演示”了什麼是“我是誰的故事。

    二、“我為何而來”的故事 用故事介紹了我是誰,取得了對方一定程度的信任之後,就該表明自己的來意。其實在對人講他們將怎樣收益之前,最好先告訴對方自己將得到何種好處。其實完全沒有隱藏自私的企圖,只要你的目的不是過分自私損人利己,人們通常是不會在意的。 如果你是一家艾滋病患者關懷中心的志願工作者,需要經常拜訪商業人士,請他們捐款或者幫忙,你會怎麼講故事呢? 美國一位志願者是這樣講的的,同時他在一家芭蕾舞公司做志願者。她合理的運用了《故事思維》。故事是這樣的,她曾到過聖城,有當地人跟她解釋過為什麼死海和加利利海不一樣,原因在於死海沒有出水口。雖然兩者水源相同,但是死海的水只流進不流出。死海的流出通道受阻,造成海水的鹽分不斷上升,讓死海最終失去生機。而加利利海仍然生命旺盛,因為有水不斷流進流出。 她講的故事寓意她的人生體悟,要使生命保持活力,讓生活有意義,幫助他人是不可或缺的。他講的故事不僅讓他拜訪的人明白他的“來意”,還讓我們瞭解到了他獲得的啟迪:獲得財富的同時又懂得施捨,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生機。

    三、“願景”的故事 介紹了自己是誰,來的目的,接下來就該講講你給對方能帶來什麼好處。這個好處或者願景能讓對方和你產生共鳴。而不是喊口號或者聽著不貼實際距離很遠。

    四、“教學”的故事 與聽故事的人產生共鳴,大家對願景有一個共識後,需要讓聽故事的人明白為什麼要讓他們這麼做,從而達到彼此滿意的結果。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給新同事新人做培訓,只告訴他工作應該怎麼做,團隊文化是什麼,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往往這樣後一段時間他們的表現不近人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告訴他們“為什麼”。為什麼工作流程是這樣的,現在的團隊文化是怎麼形成的,工作之外需要了解的公司背景,關係生態,等等。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五、“行動價值的故事” 毫無疑問,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是最有效的教導方式。往往需要做的許多事情會觸及每個人的利益或者人性本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的講故事去影響,可能效果會震撼和更好一些。比如人們都喜歡談“減少行政干預”,但要向他們宣揚“負責制管理制度”這一理念卻不容易。講自己經歷的故事,來體現和傳達行動的價值,進而影響對方動起來。

    六、“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我們面對一幫人或者某個群體講話時,總會有一兩個人要質疑你,使你看起來不可信,而且他們使用的方式通常是隱蔽的。要避免這種情況,首先的還是要了解自己的聽眾,設想一些困難,做好預案,在他們還沒質疑之前,用自己的方式先回答他們或者警告他們,讓他們閉嘴。

    以上這六種型別故事是我們開動腦筋做溝通選擇的故事思維素材,是達成影響力的策略部分。 當我們瞭解了六種故事型別,那如何運用和講好一個故事呢?這其實就到了執行層面,是我們身體顯性表達的時候了。

    好的故事的演講就像是一個完整劇場表演,集合視覺、聽覺和動態的綜合表演。演講的時候口頭語言其實只能起到15%的作用。聽眾會從你的表情、姿勢、手勢、著裝、眼神、語氣、步調、甚至你使用的筆和髮型等方面綜合評判和接收你的資訊。 讓聽眾看到你的演講,比如手勢,越細膩的手勢,越有說服力。演講時當你腦海中畫面清晰的時候,手勢會更自然,進而向聽眾傳遞你想象到的各種形象。 面部的表情也很重要,傳達的情感會更深刻。你可以嘗試著把自己講故事的樣子錄下來,回放的時候關掉聲音。這樣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臉部表情了,然後再對畫面中的顯示的不足加以改進,你的臉部表情將為故事增加感情色彩。 身體語言是演講潛意識影響的重要一環,演講時身體的姿態,左右移動,和觀眾距離的前後變化都能影響到聽眾的感受。 讓聽眾“聽到、聞到、嚐到”故事又是另外一個境界,把聽眾透過這些引入你的故事,給他們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演講的時候發出一些模仿的聲音,引導聽眾聞到和嚐到故事裡某個食物的香味和吃到嘴裡的感覺。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節奏”。合理的節奏和適時的停頓可以讓故事更加意味深長,也能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和關注點。

    同時我們講的故事應該要有大局觀、道德感、人情味,從而更好的與聽眾產生共鳴,達到影響力。關於透過講故事如何影響那些不情願不關心不積極的人群,和故事思維更高階的運用方法,以及講故事的人的日常修煉原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故事思維》細細品味。

    講故事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安妮特.西蒙斯透過《故事思維》這本書,闡述了故事思維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重要性和藝術性,結合我們本身固有的批判性思維,合而共用,達到提升個人影響力,提升溝通效率,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品閱這本《故事思維》,我逐漸也在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藉由在《故事思維》中學到的故事型別素材,影響受眾邏輯原理和演講技巧,進行藝術性的有效溝通,開始能更好的快速俘獲工作中老闆和客戶的信任認可,推動了工作成果的順暢達成。感謝《故事思維》。

  • 2 # 六月思諾

    週末,約朋友小湘出去吃飯,朋友有事剛好也約了他的朋友在附近談事情。對於朋友小湘,我和他的朋友,都是熟人。但我和他的朋友,我們兩個是完全的陌生人。陌生人相見,介紹自己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讓陌生人透過自己的介紹迅速瞭解自己併產生好感的,想到了最近看的書《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這本書由美國作家安尼特.西蒙斯寫的。作者是世界級故事大師,將故事應用於商業領域,創辦了美國團體程式諮詢公司。作者培訓過微軟公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著名的機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什麼是故事?故事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的影響?如何利用故事的思維影響別人,促成合作,幫我們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實對於故事,我們並不陌生。小時候,媽媽就經常跟我們講:外婆家的故事、七個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農夫與蛇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到現在都能倒背如流,深深的存在的記憶腦海裡。那什麼才是故事呢?

    故事囊括了時間和人物,短的幾分鐘,長則幾代人,涉及一個事件或者一系列事件,事件中還有人物,行為和後果。簡單的說就是把看到的事物製成紀錄片一樣展示給聽眾,讓他們感同身受。故事促動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並且還有具有某種深刻的道理。

    例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它不僅描述了整個事件發生起因、經過和結果。透過這個故事,還給我們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不要侷限於現有的思維,要學會靈活變通,利用身邊的一切為自己解決難題。 故事對於我們來說不陌生,如何利用故事服務我們和達成自己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在書本里講述了六個故事,只要我們能熟練的掌握這6個故事,人生中的很多難題也能夠迎刃而解。

    第一個,我是誰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也是很重要的。作者在書本里說:“事實無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維持的,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能夠激發人們對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議確實能實現你的承諾,聽眾會重新引起對你的希望。”透過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別人瞭解自己併產生信任,才有以後的故事和合作。如果我是誰的故事都講不好,別人很容易就會把你忽略掉,那麼所有機會也隨著消失了。我是誰的故事?在生活中,包括很多,例如我們去應聘工作,我們的簡歷就是個縮略版的故事,它囊括了我們的一生,並且突出表現著我們的特點,讓面試官一目瞭然,並且對我們產生想法。

    第二個,我為何而來的故事? 我們都是保護心比較強的高階動物,天生就有警惕心。面對突期而來的人或者事物,我們會產生疑惑。為了消除這種疑惑,我們就要介紹自己為何而來的目的。透過講述一個故事來表達自己目的和想法,這樣人們容易在自己的承受的範圍內接納你,對於雙方的信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個,願景的故事。 什麼是願景?願景的意思就是給予希望,通俗的說就是畫餅。著名的企業人董明珠,她就是個很會講願景故事的人。在現在房價飛高,很多人都買不起房的情況下,她承諾,她要讓她企業裡的每個員工都能住得起房,並且把送房作為她企業的重要目標。房子就是她畫餅。

    第四個,授人以漁的故事。 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透過講述一個故事讓別人學會一種技能,並且透過這種技能懂得學習其他的技能。

    第五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自己講述出來會很深刻,情感會比較豐富,表達的意願也能讓人容易感悟。平時總是口頭教育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還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心存僥倖。如果我們親身經歷了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痛苦,以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緊記交通規則。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交通規則對於我們的意義。

    第六個,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簡單的說,就是把故事說到了別人的心裡去,好像讀懂了別人的心思,讓別人認為你就是在替他著想。講述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一定要把握一個尺度,不能讓別人產生誤會。作者在書本里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然重要,但是,就像錘子一樣,你可以用來建房子,也可以用來拆房子”。

    人都是感性的動物,利用故事能夠讓人產生情感,作出行為。而這6個故事,能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在書本里講到講故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我們講任何一個故事都要本著尊重人的原則出發,不能夠自視甚高,也不能夠虛構故事去恐嚇別人。 在書本的最後,作者認為故事性思維是一種技能。它就像我們會做飯,會修理機器一樣,是生活中的一種技能。講故事必須圍繞著事實和道理進行,講故事並非隨心所欲,也要具備責任感。故事性思維是主觀的和敏感的,隨著情感的起伏,不可預知。

    故事性思維是一種技能,故事本身是一件事,透過故事,我們瞭解其中發生的緣由,客觀分析問題並且得到了處理這些事情的方法,從自身,他人全面去分析問題,到最後獲得我們想要的目的。

    《故事思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6個故事。在人生中,我們時刻都在經歷著這6個故事,要學會講“我是誰,我為什麼出現在這裡”的故事,讓人產生信任,有了信任為基礎,以後的發展學會講“願景”的故事,學會授人以漁,教給人技巧,共同成長,這樣的未來才是我們最想要的。

  • 3 # 水無聲

    複雜世界,故事為王

    朋友和我都需要買雙運動鞋,一進去商場,看到那麼多品類,我的選擇恐懼症就要發作了,朋友看我在猶豫,便拉著我徑直朝耐克專櫃走去,我說,為什麼要買耐克呀?她說,科比代言的呀,他說過,“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每天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看,多好的品牌故事,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品牌,生活中都需要與人溝通、解決問題,講好一個故事會讓我們受益匪淺。那麼,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故事思維》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答案。

    《故事思維》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曾是一位全職企業培訓師,面對一屋子強硬主管,教他們如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員工,透過故事化解棘手局面。安妮特·西蒙斯是將故事思維應用在商業領域的第一人,以大量親身經歷的事例為依託,著了這本《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從為什麼要講故事,如何講故事,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故事家,詳細講述了說故事的技巧。

    說故事永遠勝於講道理

    人都是非理性的,在做決策時直覺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問一位男生為什麼會選擇身邊的女孩做女朋友?他可能會說她善良、聰明、愛笑……,說完之後,又補充了一句,“好像也沒什麼原因,感覺就應該是她”。愛情上,感性幾乎佔了全部,工作、生活方面做選擇時非理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不喜歡清晰的指導方針和規章制度,我們想喚醒別人的消極,想委婉指出領導的失誤,想回擊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直白的真相令人恐懼,用故事往往能輕鬆化解。

    一天,我非常的著急的出門,老公再三嘮叨,“你要把鑰匙放好,放到哪個格子裡,別忘了怎麼怎麼做。”,我聽得不耐煩,就說“你以為你是誰呀?你說的就對嗎?”,老公說,“哦,我是誰呀,我忘了帶身份證,我身份證在哪?”,瞬間爆笑。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說起如何講故事,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用語言去講。事實上,即使短得只有一句話的故事,觀眾所感受到的,也不只是語言,是包含了視覺、聽覺和你動態的綜合表演。如演講一樣,大眾在聽故事時,大約只能聽到15%的詞彙,你的表情、姿勢、手勢、著裝、眼神、語氣、步調,甚至其他的一些細微之處,都會被人們關注。

    用好表情,讓故事更生動有效

    面部表情傳達的情感,被認為比其他任何形式所傳達的情感都要深刻。就算聽不懂語言的嬰兒,也可以從我們臉上看懂悲傷和喜悅。如果傳達憤怒之情,我們可以用語言表述:“看到他沒按時完成任務,我非常生氣。” 也可以面帶憤怒,說:“他的報告還沒完成。”很明顯,帶有表情的講述能更有效更生動的傳遞情感。

    用好表情的關鍵是,表情跟內心要完全一致,假如你在講一個關於堅強的故事,而此時你的內心是無比脆弱的,這個故事講出來,別人肯定感受不到堅強,只會適得其反。

    一個表情可以代替三四句話,大大提高我們講述的效率。平時可以嘗試把自己講故事時的樣子錄下來,看回放時關掉聲音,這樣就會格外關注到自己的面部表情,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透過有意識的訓練,相信面部表情會為我們的故事增加不少情感色彩。

    沉默是情緒和感覺的擴音器

    “此時無聲勝有聲”,合理的節奏和停頓,可以讓我們的故事意味深長。停頓,可以讓聽眾細品你的故事,給人回味的餘地。

    假如要講一個滑稽搞笑的故事,可以一氣呵成。假如你講,不得不讓你心愛的狗安樂死時,停頓幾秒,沉默會擴充套件到聽眾的心理空間,他們跟你一樣會去咀嚼你內心的悲傷,故事的悲劇效果也就無形中放大了。

    沉默的時間要恰到好處,不宜太長也不宜太短。因為人的情緒是呈曲線分佈的,從低到高,到頂峰後再減緩、消失。如果傳達自信、熱情、尊重、悲傷之類的情緒,不宜太早結束,否則會阻礙情緒影響力的擴張。如果沉默過長,聽眾已從情緒中回過神來,你的沉默還在繼續,會讓人感到怪異。

    如今會議的節奏是飛快的,在我們故事中加幾處沉默,會效果尤佳。

    當然,技巧再多,我們講故事的時候,還是要把這些都放在一邊,把真情實感投入到故事中,自然而然的講出你的故事。

    讓故事富有人情味兒

    想影響他人,需要挖掘我們都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挖掘人類共同的願望和需求,我們的故事能接近人類需求的核心之一,便於聽眾有了共同的感情基礎,在影響別人的同時,也可以影響自己。

    事實至少有兩個側面,我們需要多角度思考。人性是一個矛盾體,故事裡沒有單純的好人和壞人,單線條的故事將複雜的事實簡單化了,簡單的故事講起來容易令人滿意,但也顯得乏味。

    比如,《簡愛》裡的男主,羅切斯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始終在道德上佔據制高點的人,,他生活中的不幸,全是別人給的,自己保持了很好的清白感,很易獲得他人的好感和共鳴。細想卻不夠真實,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富有人情味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講故事者該做和不該做的

    慎用故事的影響力

    講故事產生的影響可好可壞,我們不能忽視它的負面影響,擁有說故事的本領意味著要承擔責任。我們要善用講故事的本領,不能利用故事欺騙別人,或達到自己不道德的目的;用故事和影響力幫助別人,使他們的生活更美好和更有意義,我們自己才會感受到幸福和價值。

    不要讓聽眾覺得無趣

    故事太長或主題不集中都會讓聽眾厭倦。作者告訴了我們三種對策:1.講具體的東西。具體的細節比假設更有意思,我們要在感官或情感層面刺激聽眾,具體的內容才會全面啟用聽眾的大腦。2.不用再講下去。當聽眾厭煩的時候,可以試試停下來,他們可能在走神,停下來可以讓他們回過神來。不要只顧自己的安排,而忘了講故事的初衷。3.把難題拋給聽眾。如果和聽眾產生了分歧,可以徵詢他們的意見,進行溝通,“你們是不是覺得有什麼問題呢?”可以根據他們的反應做出相應調整。

    看完《故事思維》,能夠明白講故事的技巧及注意點,也許不能一下子成為一個故事家,但透過不斷的練習,我們逐漸會有講故事的意識,講出自己的故事,留意適合我們使用的故事,透過講故事激發別人的興趣,引導他們到你希望他們去看或感覺的東西上,在生活當中影響他人,同時,也影響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選手Rookie近期直播曬薪資,看到校長給的待遇,彈幕瞬間“爆炸”了,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