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菱zhiling

    一:母乳餵養

    建議各位媽媽前六個月純母乳餵養,並且儘量母乳餵養到2歲。

    很多媽媽生完孩子的三天內沒有母乳,就讓醫院給孩子吃奶粉。而如果孩子的第一口食物是奶粉的話,容易導致2個問題:

    (1)媽媽開奶晚。寶寶吮吸乳頭是促進乳汁分泌的非常好的動作,如果缺少寶寶的吮吸,母乳會來得更晚。

    (2)容易讓孩子成為致敏兒。即便三天之後改為母乳餵養,但此時孩子已經種下奶粉過敏的種子,長大之後重新接觸奶粉時,就容易造成奶粉過敏。

    其實,從媽媽體內出來後,寶寶體內的儲備可以維持24小時不吃東西,所以,媽媽們可以不必過於著急讓孩子吃奶粉。讓孩子出生就吃母乳,並且餵養4個月以上,可以明顯降低特應性皮炎和呼吸道過敏發病率。

    二:科學新增輔食

    孩子挑食偏食容易營養不良和不均衡,比如不愛吃水果蔬菜,容易導致維生素礦物質缺失,導致抵抗力低下。科學地新增輔食,可以預防孩子日後挑食偏食的情況,吸收均衡的營養,增加抵抗力。影響新生兒腸道菌群建立的因素

    四:分娩方式

    最初的時候,胎兒的腸道是無菌的。如果媽媽是順產,那媽媽產道中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會被寶寶吸入,並定植在寶寶的腸道中,生長繁殖,構成了一個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這種細菌將陪伴終身,保衛著人體健康。

    而剖腹產的寶寶因沒有經過產道,其腸道內益生菌會比順產的寶寶少得多、弱得多。

    而且,一項觀察期較長的研究結果顯示,母乳餵養條件相似的自然分娩組和剖宮產組相比較,剖宮產嬰兒腸道雙歧桿菌定植延遲180天。腸道功能受損,會導致血腦屏障發育受損(血腦屏障能阻止有害物質進入腦迴圈血),導致有害物質進入大腦。

    所以,媽媽們如果想要孩子出生後就有較好的體質,就要先養好自己的腸道,養護好自己的腸道,多吃膳食纖維,讓益生菌多多增殖。

    五:抗菌藥物對機體的不利作用

    短期影響: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耐藥菌株篩選及傳播,甚至還有毒副作用。

    長期影響:破壞腸道菌群平衡改變黏膜免疫應答模式、潛在增加一些疾病的風險。比如孤獨症、自身免疫性腦炎、Ⅰ型/Ⅱ型糖尿病、沙門氏菌誘導結腸炎、哮喘、溼疹、外陰陰道炎等。

    而目前有不少媽媽存在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比如有時孩子發燒本來是自身跟病毒做鬥爭的過程,如果使用抗生素但又沒有完全消滅細菌,這些殘存的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這時,雖然短時間內孩子的體溫會降下來,但是細菌很容易重新繁殖,又會導致孩子發燒,而且會比之前持續更長時間。

    在這裡也給各位媽媽一個建議,不要太乾預孩子的發燒過程,可以讓孩子發2~3次完整的燒,這樣有利於訓練孩子的免疫能力和殺菌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