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商產業研究院
-
2 # 寄情山水快樂在心間
現代田園農業前提條件必須具備以下方面。
第一、便捷的基礎設施,公路交通方便,水利設施齊全;
第二、土地資源具備集中條件;
第三、優美的自然環境;
-
3 # qzuser2566839
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土地資源有效整合;
2、確定優質種養殖產品;
3、打造品牌產品。
-
4 # Libtr
農業坑很深
1.裝置投入講究先後順序,有的農用裝置比跑車還貴,起初過渡期危險係數非常高。
2.種植品種選擇也要考慮未來銷售問題,儲存問題。
3.農技人可遇不可求,選田,前茬,輪作,連作,田間管理,化肥選擇,蟲害病害防治,大田種植收割方式,種植方式改變帶來的影響設計好多因素。
18年血的教訓,現在正在北京融資呢。想投農業的可以留聯絡方式面聊,專案農場主方向。
-
5 # 八零後農夫
現代農業園區是一直以來國家政策支援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模式,為小農經濟提供一個可以實現規模種植,實現機械化作業等目的的發展思路,而田園綜合體實現村域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可持續性市場化運營之目的。
田園綜合體一定需要有田園背景,文化主題,尤其具備一定特色農業基礎上的,民俗文化依託的村落資源,具備一定的田綜潛質。當然,我們很多村落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創意空間,吸引更多有創意能力的人融入鄉村,才能實現村域經濟的發展平臺。
我們認為,田園綜合體一定要秉承文化為魂,精神為壘,產業為體,流量為用的原則。
-
6 # 傲驕的農民一枚
天時主要條件(一)政府支援。
(二)自身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地理主要條件(一)交通便利(可創造)
(二)有山有好水。
(三)土地成片,集中。
(四)最好有古蹟或美麗的傳說
人和主要條件(一)有良好信譽。
(二)具有對此事業熱愛和執著的精神。
(三)必須有文化的年輕人參與
(四)招募優秀的管理人才。
(五)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借籤成功的例項。
-
7 # 知足常樂_18127
背景是.土地是村民的供有資產.村民是土地的擁有者.只要不違反政策.可以自由發展.資金不夠可以引進.知識不夠也可以引進.一切以村民利益為主.國家有各種優惠.用好政策.發展是硬道理,用好自身的資源.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工作的動力會更大.農村多餘的勞動力可以進城務工.城市歡迎你,反觀城市職工就沒有這個條件.國企是國家的.私企是老闆的.職工只是個打工的. 老夫不懂農業.只是農村親戚多.希望農民過的好。
-
8 # 黑龍江經濟報
今年,魯河鄉盤活自然資源,發揮山田水土最大價值,改變分散經營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注重田園綜合體資源聚合、功能整合,提升田園自然景觀生產能力,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新產業,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做強農業產業,全面提升鄉村形象。
新聞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600195763672711684/
-
9 # 潤物無聲73
《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背景下,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有那些前提條件?》的答題出得好。眼光有遠見,涉題很現實。當下國家惠農資金投入對接這方面的開發建設,“園”“體”專案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投資力度前所未有。在鄉村振興戰略春風潮湧的新趨勢下,交流探討現代農業產業園與田園綜合體專案的建設問題,這關係到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方向,關係到國家惠農投資效益取向,關係到廣大農民幸福安康,關係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城鄉格局。為了拋磚引玉,互相學習,本人從三個方面回答一下“現代農業產業園”與“田園綜合體”的共性與發展的前提條件問題,請老師和網友們批評指正!
第一,“園"“體”兩者的共性
所謂“園”與“體",都是指客觀事物的名稱。比如某建築大廈是一座獨立存在的房屋客體,單獨的一座可稱之為“體”,而這樣的大廈可以多座集聚到一個“園”內,稱之為“園”,其範圍規模與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基本內涵與本質特徵並無多大區別。那麼,兩者的共性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主要有五個“共同點:一是都以土地利用為基本生產資料。無論“園”與“體”,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內容及其環境,都離不開土地資源的利用及其優勢的發揮。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是農村農業產業興起的先決條件。離開了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改變劣態,創辦所謂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田園綜合體都無從談起,無處著力,無事可成。二是都以發展高品位產品、高質量服務、高科技運用、高水平經營、高效益投資為建設發展的基本目標。籌謀、規劃、設計現代農業產業園或者構建田園綜合體專案,都離不開適度規模化、實現機械化、綠色生態化、科技集約化、產品有機化、服務專業化、管理企業化、產業結構最佳化等要求為發展取向,建設高標準、產品高質量、管理高效率,經營高水平是共同特點和適應市場競爭的優勢所在。三是都以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基本條件。無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田園綜合體發展,都離不開土地整合、水利整治、環境治汙、道路暢通、電力先行、網路構建等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只有透過大規模資金投入,打造良好硬體環境,改善了發展條件,才能為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奠定堅實基礎,才能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四是都以農民增收致富、鄉村全面振興為基本方略。這是創辦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專案的戰略方針,應自始至終把握這個基本點。無論園區多產業融合發展,還是富有特色的一業為主、多產業兼營的綜合體發展,都要把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就業,實現集體資產權屬收益、土地承包收益、專案經營收益增值作為落著點,都應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主線貫穿始終。五是都要以遵規守法、過硬作風、廉潔為民作為基本保障。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是三農建設的全新事業,系統性、開拓性、政策性、協調性很強,利益矛盾複雜,工作機制壓頭,要以堅定意志敢試敢創敢擔責任,嚴格依法操作,遵紀守規辦事,以過得硬的作風確保“園”“體”建設順利進行,確保投資建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園"與“體”的類別來講,當然不是等齊劃一,而有不同具體情況的區別,“園”的方面,有農產品系列加工的園區,有從事農產品集散交易的單獨園區,也有範圍數十、上百平方公里的設施共建共用的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還有以科研試驗為中心的行政引導服務園區等。在“體"方面,有一業為主、獨具特色,多業兼營,鏈條式、組團試綜合發展、分散核算承包等等,產業優勢突出,形式多種多樣。無論“園”和“體”都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前景!
第二,“園"“體”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一是以問題導向解放思想,以化解矛盾深化改革,以創新發展為中心取向。什麼叫思想解放,怎樣深化改革,歸根結蒂是以問題為導向,以把握規律、化解矛盾為立足點,做到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既摸著石頭過河,更以堅定意志想方協法過河,不怕擔風險,不受傳統習慣和守舊思維摸式的束縛,敢於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過來的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當下面臨的深化改革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重點、難點、痛點膠合一起,必須思想再解放,改革更堅定,務實再深刻,創新更給力。比如某市有一個灌溉農田三十多萬畝的大型灌區,已成立滿“花甲",省管地管相間,甲部門管人頭、乙部門管票子,發電有益歸省管,灌溉負重由地管等等,變化多次,分而治之。這裡的水源非常豐富,而下游長期缺水矛盾無法解決,當下灌溉農田面積減少,水費收不上,開支很困難。上面管錢的部門不管事,而管業務的部門缺錢管不了事,職責權利交叉,矛盾不少。儘管涉事多方都作了很大努力,但屬地需求服務仍然無法跟上。問題、矛盾導向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必須在化解體制機制障礙和改革、變革水利灌溉機制與方式上下功夫。應透過深入調研,明知這裡山水優勢,總結六十年自然一遇,站到新時代高度,改革創新邁征程!
二是做好“三劃”,過硬基礎工作。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如何佈局,必須因地制宜,重在產業,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在“域區規劃”、“專案謀劃”、“主體籌劃”的基礎工作上下功夫。如果“園”區、“體”址僅以行政區劃踩定,而忽視水流域規律,就必然脫離順水順山順地貌的實際,有優勢發揮不出來,好專案落不著地。因此,佈局“園"、“體"專案,要規劃先行,設計縝密,把專案謀劃貫穿始終,把經營主體的籌劃融入深處,反覆論證,多次比較,既大膽設計,又切可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湘江中游北岸有塊神奇的地方,約六十平方公里左右。改革前為四個小鄉的交界地段,十幾個村,不到一萬人口,全是裸露的石灰岩山,海拔150米至600米之間,土層脊簿,水源極缺,人平不足三四分農地,農不農、林不林、副不副,農民生活貧窮,農業學大寨中,以糧為綱,得不嘗失開荒種糧,難保基本口糧,靠吃統銷糧過日子,當下多村為貧困村,改革後,農民自主調整產業結構,絕大多數青壯勞力外出打工經商,許多農戶從山上搬到山下建了新房。但這裡的岩石礦源非常豐富。隨著國家基建規模擴大,骨料(即砼混疑土砂石)建築材料供不應求,投資開採效益非常好。而這個地方的石頭具有搶眼的市場優勢。鑑於這裡的實際,現代化農業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的路徵如何走,只能透過這裡的域區規劃,抓住資源特點,揚長避短,謀劃骨料開採專案,招商引資,籌劃出適應市場競爭的經營主體,才是唯一出路。否則,若繼續侷限在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土地利用的老格局,老百姓是難以擺脫貧困、不斷增收致富的。若在這個達十萬畝的窮山缺水地方,深入踏查研究,山水田林路礦(即岩石)庭統一規劃設計,籌謀骨料產業生態園(即綠色生態開採,採石聽不見炮聲、破碎看不到灰塵,循水封閉流程,邊採邊綠)開發專案,發展前程十分美好。新中國建立七十年,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績,自然風水經歷了“七十年一遇”的考驗,利弊一目瞭然。把調查研究與域區統一規劃和產業專案謀劃緊密結合一起,才能情況明、根據足、目標準、改革創新決心大。這是實施“園”“體”開發建設的關鍵所在,是推進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基本功。
三是 整合資源資產資金,大規模增加三農建設的基礎設施配套投入。無論“園”與“體”,還是廣闊農村面上,土地整理、水利整治、山林整裝(主要是綠化荒山、改造殘林)、環境整頓,路電暢通、林苑建設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始終是穩定發展的短腿,而資金投入是短腿的瓶頸。尤其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民幾十年未自力更生投勞投錢,不適應市場競爭的矛盾壓力較大。透過惠農政策投入、國家專項投資、資產抵押融資、企業投資參與、專案承包注資等方式,增加投入總量、搏動資金用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園"“體”專案建設健康有序進行。農村許多地方山水、土地資源很豐富,只要配以必要資金投入,改善環境條件,就能快速而有效地促使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
四是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機制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堅持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大政策、經營大格局,是必須遵守的前提條件,動搖集體土地所有權,就偏離國家制度性質,否定土土地聯產承包權,就放棄農村改革方向,不搞活土地使用權,就談不上規模化現代化農業。建設“園”、發展“體”,都必須把科學佈局土地利用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土地保護、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能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因地其宜、用地其優、產業其效、地盡其利!
五是做到環境生態、產品綠色。這應成為不可踩越的“紅線”。“園”“體"建設,無論種養和二三產業,從用地、用水、用種、用肥、用藥、用劑等各個環節,都應建立實物檢驗檢測、環節記錄建檔機制,跟蹤監管,透明公開。在任何情況下,包括旅遊休閒業的吃住等服務環節,都要以生態、綠色為本,做到食品用品有機、無任何有害遊客健康的灰色、黃色物體進入。要加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理解,樹立山水環境既是生態大盤,又是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綠色產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突出山水特色,大做生態文章。所有“園"和“體",不論規模多大、產業多類、自然環境多複雜,都應建立健全“生態紅線”機制,成為“綠色環保、生態至上”的示範樣榜。
第三,期盼高層佈局、上下連動、綜合改革、全面協調。中國農業問題還比較複雜,現代農業農村建設任重道遠。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建設是傳統農業的大突破與變革。實踐操作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難點:一是“園”“體”專案難選定,規劃設計視野欠寬闊,專案謀劃涉及的資源整合、配置還思想不解放,創新缺實招。二是土地使用權的“小農格局"難打破,怕有違農村改革方向、觸動農民利益擔不起責任、引起犯錯誤。三是基礎配套建設連動銜接難。“園”“體”建設的水、路、電、訊配套和土地整理、環境整治等設施建設是田間系統工程,往往因水流規律、暢行路徑、土石方切填等受侷限,缺乏依山系、順水流、就地型、走優勢,而影響投資效率發揮,甚至得不嘗失。四是資源資產資金融合難,投入機制創新矛盾多、經營主體落地難。雖然“小農戶”與“大實體”連動經營模式理通道暢,但改革“組合拳”不容易打起來,涉及城鄉融合、要素配置的矛盾協調比較辣手。因此,應透過“園”“體”經驗不斷總結,加強成功典型示範引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四個自信”,期盼進一步打造“高層不斷施策、上下緊密連動、左右多方協調、政策法規保障、加強實踐創新、齊心心合力奮鬥"的新局面,使不同型別的“園”和奇彩輝放的“體”、比如“田園”、“森園"、“路園”、“湖園”、“庫園”、“旅遊園”、“休閒養生公園”、“老幼健體快樂園”等等“綜合體”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公辦、民辦、多方合股辦,只要有利於人民為中心發展、有利於現代化農業建設,有利於生態產業融合、有利於農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有利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等等,都應務實創新、堅定改革、大膽開拓。咋看起來,似乎這些是唱高調、空口號、過標準,其實只要立足縣域、落地鎮村,到處都是見地見物的資源,綠水青山處處是文章。振興河山,實現中國夢,前程似錦!
回覆列表
農業補貼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支援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和貿易進行的轉移支付,WTO框架下的農業補貼是指標對於國內農業生產及農產品的綜合支援。
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專案資金扶持多
農業補貼作為“三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對農業對農業的政策開始加大馬力,補貼加大力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國家補助農業資金最多的5個專案分別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專案、田園綜合體專案、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他們的詳細補貼情況如下:
目前國家補助農業資金最多的5個專案
2019年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要搞清這些前提條件
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專案,可以說是目前農業領域裡專案最大、資金扶持最多的兩個專案;也是涉農企業和各地區農業主管單位申報的重點。那麼,2019年想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的企業,先要搞清楚這5個前提條件再去做;
農業產業園如何建立?
(一)、概念與特徵
1、概念。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共享發展的方式,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透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
2、特徵。1)以農為本,規模化種養為基礎;2)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和資訊等要素集聚;3)融合發展,“生產+加工+科技”融合,一二三產聯動,拓展農業多功能,產業鏈、價值鏈提升發展;4)邊界明確,有邊界無圍牆,地理位置有邊界,輻射和帶動作用無圍牆;5)水平領先。
(二)、建立要求
1、申報材料要求。今年農業部四十號檔案提出,申報材料中產業園要有基礎,建立要有新思路,建立方案需包括九個內容:發展現狀、功能定位、思路目標、建立內容、帶動農民、支援政策、執行管理機制、報賬措施、相關證明材料。
2、申報程式。產業園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向地級以上市農業局、財政局提出申請,地級以上市農業局會同級財政局篩選稽核後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申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競爭性評審,擇優報省政府同意後,推薦報農業部、財政部。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組織材料審查、實地核查和現場答辯三級審查,最後公示建立,先創後認,邊創邊認,不創不認,批准建立以後擇優認定,認定不合格繼續建立,如果合格,兩年建立期,第二年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
申報程式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四梁八柱”
重點介紹其中5個:目標、條件、任務、管理、聯動帶農。
1)建立目標。按照“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四年成體系”的總體安排,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
2)建立條件。發展功能定位準確,規劃佈局科學合理,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政策支援措施有力,組織管理健全完善。
3)建立任務。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整合區;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示範核心區。
4)管理機制。要完善管理機制,建立運營機構,最佳化營銷環境。
5)聯動帶農。實現農產品由簡單買賣向契約合作轉變,土地由簡單流轉向股份合作轉變,扶持資金由新型主體享有向農戶共享轉變,農村資產由權屬不清、閒置分散到產權明晰、整合盤活轉變。
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工作,要嚴守“五不列入”的申報底線要求,即“機器人戴草帽”的不列入,一家獨大、一家獨辦的不列入,只有生產、沒有加工的不列入,產業園範圍過大、過小的不列入,工作部署推進不力的不列入。
田園綜合體如何規劃?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群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去年,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檔案,這是中央首次提及有關田園綜合體的概念。田園綜合體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正處於政策機遇視窗期。那麼如何建立一個田園綜合體專案呢?
田園綜合體規劃流程
田園綜合體從策劃到落地,一般而言需要經過以下五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