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海141317458

    我也是趨向謀殺 從事脅迫李淵起兵造反 殺死手足兄弟 霸佔兄嫂 能幹出這種事絕非善類 李建成太子 按照中國嫡長子繼承製如沒有大錯 沒啥大礙 順利繼承大統 何至於此 據說西安出土唐代當年玄武門守城將士 墓誌銘側面揭露 武德七年玄武門之變前兩年 秦王給他許多錢財 吩咐他守好城門 不要輕易放人 讓他拉著忠勇可靠的人 行跡提前安插親信

  • 2 # 有歷史

    例行性亮觀點,大形勢下的小細節毫無意義。

    建成、世民的矛盾之因,種的非常早,是逐步積累起來的,以至於最後二子之爭,已經不是兩人想不想爭的事,而是兩個利益集團的爭鬥。世民代表的並不是自己,至少不全是。

    在當時情況下,這麼幾個點必須認識清楚:

    第一,高祖分配權力失誤。他沒有下決心鞏固太子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世民。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秦王教,這幾個權力太大。

    第二,世民能力過於突出。唐朝開國所有重要的戰爭都是世民指揮,建成無法比擬。

    第三,建成和世民各自勢力分野已經固化,就算世民退縮,部下也不會答應。連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這種一勇之夫都積極動員世民下手,當時已是騎虎難下。

    就算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遲早也會有朱雀門之變甚至是長安城內戰。

  • 3 # 野草的沉思

    玄武門之變確實是李世民設計謀殺了建成和元吉。問題是李世民為什麼要設計謀殺建成和元吉。

    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即史書都是後來人編寫的,很多內容都被後人篡改了,所以史書不可信。唐朝的史書,尤其是有關玄武門事變,都被李世民篡改了,所以,唐史不可信。

    可是,如果我們不依據唐史的記載,我們又以何為憑據呢?有些人喜歡反向思維,標新立異,專門反歷史記載而說歷史。我是不敢苛同的。

    下面我將我所知道的有關玄武門事變的事情羅列如下。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聯合,多次陷害李世民。為什麼要陷害李世民呢?因為李世民在建立唐朝方面,戰功最高,實力最大,對建成和元吉的權力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

    建成和元吉勾結李淵的后妃,多次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

    建成和元吉透過李淵,把李世民的兩個最重要的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去外地。

    建成和元吉以重金,企圖收買李世民帳下主將尉遲敬德。

    建成和元吉曾宴請李世民,在酒中下毒,差點毒死李世民。

    建成和元吉設計,圖謀在元吉出兵北征,李世民送行時,殺死李世民。

    因為上面原因,李世勣,尉遲恭等李世民手下文武大臣,多次要李世民採取行動,李世民一直猶豫不決,直到眾文武說如果不採取行動,就解散回家以避禍之後,李世民才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事變。

    從這些記載來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是被迫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時常有人以"手足相踐",”霸佔兄弟媳婦"一類話否定李世民。但手足相殘,父子相殘,亂倫一類事,幾乎歷朝歷代都有,這不足以否定李世民。

    在建國第一代,就使國家達到大治的皇帝很少,而李世民就是這樣的皇帝。(李淵時尚未統一)。他所創立的"貞觀之治”,令無數後人為之衷心讚歎。他的春節放死囚犯回家探親又全部按時迴歸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人無完人。李世民也有錯誤。但用他的某些錯誤去否定他,對於李世民這樣一位帝王來說,顯然是不大合適的。

  • 4 # 大夢哆啦A夢

    玄武門之變指的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當天,李世民透過殺掉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奪取政權的一個事變,此事發生在玄武門,故稱玄武門之變。

    在唐王朝的建立過程當中,雖然有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但是李世民的功績也是不容小視的。當時李淵也說過,想把太子之位讓李世民承擔。李世民一方面有野心,一方面也有軍功在身,自然不願屈居人下。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身為太子,看到李世民有如此大的威脅,自然對李世民百加迫害。包括曾經跟李世民一起騎馬,但是讓李世民所騎的馬似乎是一匹瘋馬,差點把李世民顛下來踩死。另外有一次李建成請李世民吃飯,但是吃完飯之後李世民大吐一場,病了好幾天。

    於是李世民就猜測,李建成可能是想除掉自己,於是心中暗自警惕。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之間的爭鬥俞演愈烈,於是李淵就在武德九年6月4日這一天約見二位兄弟,想讓他們和好如初。但是李建成並不樂意,並且提前想去面見李淵,說明其中的事由想提前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得到了這個資訊之後,於是伏兵在玄武門旁邊。

    玄武門的看守是常何,起初是李建成的人,但是卻被李世民所收買,於是他包容李世民在玄武門周圍埋伏了一百多人的軍隊。等到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步入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帶領隨從突然發難,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反應過來想要逃跑。其中李建成連射了三箭,但是無一中的,而李世民一箭就將李建成射死。李世民身邊的大將尉遲恭也一箭將李元吉射死,隨後向當時正在湖上泛舟的李淵報告此情。李淵就算知道此事,也沒有挽回的餘地,於是不久之後李淵退位,讓李世民登基稱帝,這就是玄武門事變的全部過程。

  • 5 # 洛水清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公元626年夏天的一個早上,長安城晨光初現,翠煙嫋嫋,一片祥和。大唐皇宮玄武門附近一場血腥的屠殺即將上演,秦王李世民帶領尉遲恭等甲士數百人埋伏在此,準備截殺自己一奶同胞的哥哥與弟弟,也就是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當李建成與李元吉在為數不多侍衛護送下,經過玄武門準備早朝時,李世民帶人突然殺出,毫無防備的李建成與李元吉倉促應戰。李世民一箭封喉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恭殺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按照《舊唐書》《新唐書》說法,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自衛,是迫不得已。那麼真相到底如何,是不是李建成把李世民逼的走投無路了?就請我們開啟塵封的歷史,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歷史的真相。

    按照史書的記載,李建成是一個好色荒淫,嫉賢妒能,陰險狡詐的混賬哥。那麼李建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李建成出生於公元588年,是李淵的長子,整整大李世民十歲。616年,李淵被封為太原留守,赴任時只帶上27歲的李世民,而把李建成及其一家老小留在河東。因此,有人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李建成沒有尺寸之功。其實不然,李淵之所以把李建成留在河東,是因為李建成做事穩當,備受家人讚譽,由他來照顧李淵一家老小,再合適不過了。

    太原起兵前,李淵秘密把李建成招到太原。當時李淵計程車兵多是新招募的,李建成擔心他們訓練不足,行不成戰鬥力。便親自帶領他們操練,還和士兵同吃同住,並嚴令不得騷擾百姓。因此,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擁戴,初步彰顯了他做一個合格太子的能力。李淵攻佔長安後,李建成做為東征大元帥,與李世民一起討伐王世充。618年,李淵稱帝,李建成成為太子,協助李淵處理軍國大事,東征的洛陽的事完全交給了秦王李世民。

    可以這麼說,在李建成做太子之前,他和李世民的軍功是不分伯仲的。後來,倆人因為分工不同,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從心眼裡不服氣哥哥李建成,開始覬覦太子之位。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淵看出秦王府與太子府有隔閡,便在兄弟倆之間玩起平衡術,加封李世民為天策大將軍,地位僅次於皇帝與太子。有了李淵的袒護,李世民開始肆無忌憚挑戰太子李建成的權威。李建成對此又是什麼態度呢?按照史書記載,公元624年,李世民去齊王府赴宴。李元吉就對李建成說:老二太囂張跋扈,不如趁此機會除掉他。李建成趕忙制止說:不可不可,我們是一奶同胞親兄弟,這樣做將置我於不仁不義之地。還有他的幕僚魏徵多次勸李建成殺死李世民,永絕後患,都被李建成斷然否決。由此可知,李建成是一個敦厚仁慈的大哥,不是被李世民抹黑的那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窩囊太子。

    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公元626年5月太白金星幾次出現在秦王府的封地方向。古人深信這是天人感應,預示著國家將出現重大變動。於是,太史局的官員傅奕便告訴李淵,太白金星幾次出現秦王府封地,暗示著秦王要做皇帝了。李淵對此深信不疑,決定任命李元吉為兵馬大元帥,削去李世民的兵權,讓他再無奪權的資本。李世民聽到這訊息後,決定放手一搏,來個魚死網破。便在玄武門設下伏兵,殺死哥哥李建成與李元吉。然後帶兵衝進皇宮,逼迫李淵讓自己節制天下軍隊,幾個月後,李世民又導演了禪位的遊戲,自己終於踏著哥哥與弟弟未乾的血跡,登上皇帝的寶座。

    李世民的一生都是在恐懼、自責中度過的。為了掩蓋自己逼父弒兄的惡名,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治理國家上面,期望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來求的人們對他的原諒,求的靈魂的解脫。

  • 6 # 舊事舊人歷史說

    玄武門之變:一場有預謀的偶然兵變與政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政變。這場爭辯是李世民主動發起的不假,但是探尋歷史的原始動機我們會發現:這場政變是一場預謀很久的偶然。

    之所以說這場政變預謀很久,那是因為秦王李世民自從唐朝建立以來,從來都沒有一刻放棄過繼承大唐帝國皇位的念想。但是我們並不能去指責李世民什麼,因為一個在反抗大潮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他應該有自己的雄心與壯志。古往今來的政治家軍事家莫不如此。但是由於他的哥哥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再加上他的哥哥李建成能力本身也不是很差,這一切都註定了他要登上皇位,必須透過非比尋常的手段,找到非比尋常的時機,一擊即中,絕不給對手反擊的餘地。所以自從武德元年開始:這一場政變就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但是就事而論這場政變之所以爆發,或者之所以在玄武門爆發完全是一個偶然。

    在玄門爆發政變這一天之前,秦王李世民一直都在猶豫之中徘徊,即使他知道,自己的兄弟將在昆明時下毒將自己毒害,他還是在徘徊中猶豫,在猶豫中徘徊。但是一個人的徘徊總是架不住多個人的勸說鼓動。

    尉遲恭對秦王說:“作為人之常情,有誰能夠捨得去死!現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這是上天所授。禍事馬上就要發生,大王卻仍舊神態自若,毫不擔憂。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輕,又怎麼對得起宗廟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採用我的主張,我就準備逃身荒野草澤,不能留在大王身邊,拱手任人宰割!”

    長孫無忌說:“如果大王不肯聽從尉遲恭的主張,事情肯定要失敗了。尉遲恭等人肯定不會再追隨大王,我也應當跟著他們離開大王,不能夠再事奉大王了!”

    李世民說:“我講的意見也不能完全放棄,明公再計議一下吧。”

    尉遲恭說:“如今大王處理事情猶豫不定,這是不明智的;面臨危難,不能決斷,這是不果敢的。況且,大王平時畜養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現在都已經進入宮中,他們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勢已經形成,大王怎麼能夠制止得住呢!”

    經過將軍和謀士們的多番勸說秦王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了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我相信在政變的前一刻,或者說在殺死自己兄弟的前一刻,他的心裡一定有著極其複雜的心理鬥爭。

    但無論如何,經過長期的謀劃,你反覆的深刻思考,形勢——箭在弦,不得不發。

  • 7 # 一生風漂流

    李世民本人在唐朝可以說是一個開明能幹的皇帝,他開創了貞觀盛世,使當時唐朝成了一個強盛的帝國。關於他皇位的得來在史書和和各種小說都有記載。雖然在史書中說是因為李世民功勞太大從而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位置,而李建成欲殺之而後快,迫不得已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但我個人認為這也是有預謀的活動,在當時我想李世民肯定也想當皇帝,但上面又有他大哥李建成,只要李建成不死,皇位肯定輪不到他,恰好當時李建成要殺他,剛好讓他有了這個藉口可以名正言順的殺了他大哥,這樣太子的位置就會落到他頭上,所以我個人認為是有預謀的。

  • 8 # 語說漫談

    玄武門之變是古代最著名的兄弟相殘了,而它的性質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李建成逼迫或者李世民的設計,它的性質便是李世民在李建成逼迫的情況下,採取的先下手為強的偶然事情,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有著李建成逼迫的成分,更帶有李世民謀劃的成分,有預謀在其中,但是時間並不是很久。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兵變和政變都是大事情,不可能沒有謀劃,大家頭腦一熱就政變了,就拿歷史上政變最輕鬆的“陳橋兵變”來說,看似趙匡胤領兵出征,在途中被將士們擁戴稱帝,最後返回開封,獲得國家的最高權力,其實整個事情不可能沒有人從中聯絡,否則軍中有威望的人不僅僅有一個趙匡胤,憑什麼要擁戴你呢?而且契丹南下的訊息也是假的,所以這需要一系列的謀劃,但是時間也不可能那麼長,畢竟夜長夢多的道理,誰都明白,所以這件事情在李世民身上同樣適用,具體的話,我們去看事情發展的程序也就明白了。

    玄武門之變並不是簡單的一場政變,其實是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鬥爭的結果,而且兩個勢力集團的對立,也是從唐朝建國後就日益形成的,李淵集團起兵攻打長安的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是精誠合作的關係,這從兩個人各自帶著一隊人馬,配合著攻向長安就能夠看的出來,畢竟這個時候剛開始創業,大家的目標一致,打不下來江山,下場都一樣,自然都得拼命了,可是李淵集團佔據長安後,隨著唐朝的建立,李建成成為了政權的儲君,李淵的其他兒子和侄子們外出打仗,這種對立的格局也就形成了,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對抗李建成,可是隨著李世民軍功的不斷增大,李淵不斷的倚重李世民,也就不得不給與李世民越來越大的權力,尤其是“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一戰消滅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割據勢力,讓唐朝已經沒有了對手,其他弱小的割據勢力已經不再成為唐朝的威脅,唐朝的統一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取得如此大軍功的秦王李世民,李淵已經沒有辦法在冊封獎賞了,因為這個時候李世民是尚書令(國家最高的行政長官)、秦王(最高爵位,位在諸王之上)、太尉(三宮之首,掌管全國軍事),更不要說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幽州牧和十二衛大將軍了,也就是說此時唐朝地位在李世民之上的僅有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了,在封無可封的情況下,李淵創造性的設定了一個官職,那就是“天策上將”,並且給與了李世民能夠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官員的權力,這個時候的李世民除了沒有李建成的太子名號,已經等同於太子了,尤其是天策府的存在,可以讓李世民招募他看中的官員為他服務,這樣也就讓他的天策府儼然具備了“小朝廷”的形態。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子奪嫡,必須要拉攏大量的人才,可是這種拉攏往往僅僅是私下裡的事情,不過在李世民這裡可以光明正大的拉攏,因為他的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員,也就是這個時候李世民和李建成徹底的走上了對立面,如果說此前李世民有著奪嫡的想法,此時李淵給予他行動上的自由了,可以說造成這樣的一種結果,是李淵權力分配失誤造成的,雖然也有客觀原因,那就是李元吉等人太垃圾了,讓李世民有了軍事上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性,可以想象李世民和李建成此時能夠拉攏的人才,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方向,李世民長期出征,唐朝初年那些能打的武將絕大部分都跟隨著李世民打天下,甚至李世民還拉攏了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十八學士”而李建成能夠拉攏的多是一些文官,武將的數量和質量與李世民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也就說明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是開國文官和武將的對立!

    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大勢力形成,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兩個皇子之間的較量了,這是兩大團體之間的較量,不過此時李淵雖然給與了李世民幾乎能夠比肩太子的權力,對於太子還是非常信任的,也就是說李淵的心中沒有廢太子的心思,而李建成和李世民此時的手段也沒有兵戎相見,走得完全是“和平演變”的路線,也就是當年楊廣的路線,想要讓李淵出面廢除太子或者貶黜秦王,所以兩個陣營小手段頻出,包括李世民那次應邀參加李建成組織的宴會了,李世民的中毒太蹊蹺,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李世民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戲,畢竟李建成也不是演義上那種“傻瓜”,不過這個過程中兩人半斤對八兩,應該說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此後李建成展開了反擊,最有利的證據就是第二次討伐劉黑闥,李建成親自上陣,將劉黑闥徹底消滅,透過這次軍事行動,也能夠看出李建成軍事能力也是超強,可能並不弱於李世民,李建成和李世民透過嬪妃影響李淵,甚至李建成還暗中招募李世民手下的武將,尉遲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過沒有成功,這也能夠看得出來李建成策略上的失誤,相反李世民招募的多是中下層武將,不過能夠掌控重要位置的人,像鎮守玄武門的常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李建成集團招募被拒絕,也就採用誣陷的方式,這樣想尉遲恭、程知節以及段志玄等人被貶黜到外地,就連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遭到貶斥。

    再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明白李淵已經下定決心站在了太子一側,武德九年突厥南下,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抵抗突厥入侵,而且李淵也答應了這樣的安排,李元吉甚至讓秦王府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和秦叔寶等人一同前往,這就等於斷了李世民的爪牙,再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以及手下的謀臣們知道,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命運如何不用多說都知道了,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勸說下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也就開始了謀劃的行動,應該還曾經問計李靖和李績兩人,不過兩個人沒有表態支援。

    這樣長孫無忌秘密接回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尉遲恭等人也秘密回到秦王府,最後李世民藉著天象,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嬪妃淫亂,這樣李淵也就決定第二日讓三人以及幾位重臣前來對峙,李淵親自審問此事,這樣李世民也就帶著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前往玄武門埋伏,畢竟守將常何已經被李世民收買,不過李建成依舊以為那是自己的人,也就放心大膽的由玄武門進宮。

    後面的事情也就簡單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帶著少量的隨從前往,不過中途察覺到危險,這樣雙方也就開始了兵戎相見,李元吉先搭箭射向李世民,三箭都沒有射中,可能這真的就是命了,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尉遲恭等人射中李元吉,李世民去追,不想卻被樹枝掛住,也就讓李元吉看準時機,差一點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多虧了尉遲恭,最後李元吉被與充公射死了,雖然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可是他們兩人的部將卻沒有放棄,帶著兩千精銳趕往玄武門,卻沒有攻破城門,最後還是尉遲恭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現身,才讓太子和齊王的人馬潰散。

    接下來便是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保護李淵安全,尉遲恭身穿鎧甲,手握長矛現身李淵身邊,並且告訴李淵是太子和齊王謀反,已經被秦王帶兵誅殺,看到這個情況的李淵,怎麼能夠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呢?他也就只能相信了尉遲恭的話,

    最終將軍權交給了李世民,這樣李世民帶兵打敗了東宮和齊王的人馬,並且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全部斬殺,從宗族史冊中刪除,三天後李世民成為太子,並且李淵下令所有軍國大事都由太子處理,然後在稟告他,做了兩個月的太子,李世民真正的登上了皇位。

    可以說正是李建成一步步的剪除秦王府羽翼,再加上李淵的有意打壓,讓李世民選擇了發動政變,所以玄武門之變是有預謀的政變,但是也是偶然的,當然就算是沒有玄武門之變,兩大陣營也不會停止爭鬥,因為就算是李世民選擇放棄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已經不是兄弟兩人之間的較量,而是站在他們背後兩大陣營的較量,所以就算沒有玄武門之變,也會有另外一場政變在等待著,只不過玄武門之變前,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李世民也就不得不鋌而走險“亮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用墨一般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