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千文12345

    袁崇煥的3千多刀,從此喚醒了精英人士拋棄了愚忠也放棄了愚民。

    歷史的本來面目和實際情況顯示,尋常的土地兼併、貧富有差距都不是民族和國家的致命傷,一般的地主和富人作為農民和窮人的左右鄰居,沒有餓死、逼死農民和窮人的狠毒和力量,真正顛覆世襲皇族政權,造成社會大亂的只能是權貴兇狠、貪婪的掠奪和強權的壓迫迫害。

    崇禎的無能、兇殘和剛愎自用是造成朱家皇族世襲政權毀滅的真正原因,朱家皇族從57人繁殖到近百萬需要民眾供養的、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全部被農民起義軍和八旗兵宰殺殆盡,自然是活該,但是卻拖累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而朝廷內外的各個層次的眾多華夏精英人士和吃瓜民眾承擔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和中華文明傳承的重任和歷史使命,笑到了最後。

  • 2 # 書中有毒

    袁崇煥的死,是個比較複雜的歷史謎團。複雜是因為400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迷離了人們的雙眼。正史、野史的記載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說袁崇煥是抗金英雄,有人說袁崇煥是漢奸佞臣;有人說崇禎殺的對,凌遲活該;有人說袁崇煥死的太冤……浮沉多變歷史波濤從未停歇,我們可以換位從當時的崇禎皇帝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一二,或許會有收穫。因為刀把子握在崇禎皇帝的手裡,他心裡不爽,他心裡彆扭,大臣就會倒大黴甚至掉腦袋。

    第一,袁崇煥的“五年平遼”謊言與擅殺毛文龍事件,深深傷了崇禎帝的自尊。

    崇禎帝剛登基,要燒的第一把火就是遼東外患。在平臺問計時,袁崇煥信誓旦旦地承諾:五年可平遼。可能嗎?連他自己都覺得可笑。沒成想,兩年還沒到,皇太極率十萬鐵騎打到紫禁城外了。皇上有被戲弄的感覺。之前,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事,現在基本公認是袁崇煥事實上做了敵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是漢奸行為。雖然事後崇禎顧全大局沒說啥,但皇上心裡很不爽,有被不尊重(蔑視)的感覺。以上兩件事疊加在一起,崇禎帝殺袁崇煥的想法基本就有了。因為當時崇禎帝才多大?19歲,剛成年,血氣方剛的衝動年齡啊。皇上只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第二,袁崇煥確實給魏忠賢寫了表忠信。而且很肉麻。

    這還是天啟六年(1626年)的事了。當時的朝廷,魏忠賢的勢力如日中天,長期以來與閹黨相抗衡的東林黨人也成了小配角。為了自己收復遼東的“大業”(自我前程),一向潔身自好、剛直不阿的袁崇煥也不得不向閹黨妥協低頭,給魏忠賢寫了一封很長很肉麻的表忠信。這封表忠信投桃報李,很有效果。寧遠大捿後,袁崇煥旋升任遼東巡撫,之後不久,袁崇煥與代替高第的遼東督師王之臣之間又發生了嚴重分歧(抗上是袁崇煥的一貫風格),主因是王之臣指責袁崇煥與後金私下三次議和(袁崇煥辨稱是“假議和”麻痺敵人)。督撫鬧矛盾不可開交,這恐誤邊事,天啟帝聽了魏忠賢的“意見”,於天啟七年將王之臣召回,“關內關外事盡付袁崇煥便宜行事”。等於,大明的遼東國防全交給袁崇煥一人了。袁崇煥成了事實上的遼東王。

    第三,機會終於來了。滿清的反間計只是一個很好的釐頭。

    想想看,以上這些細節、內幕,崇禎帝能不清楚嗎?當然一清二楚。以上三者結合疊加,事情的性質就變了:閹黨成員、私下與後金議和、獨霸遼東、擅殺一品大員、後金十萬鐵騎打到京城……任誰,這些可怕的字眼串在一起,誰都睡不著覺。此時,崇禎殺袁的決心已佔七八成,只要有一絲風,這根雞毛就會吹飛上天了。於是,後金設計離間的事就離奇地出現了。即使,沒有反間計這碼事,崇禎也會用別的理由殺掉袁崇煥。因為,在皇權社會,作為擁兵武將重臣的袁崇煥,觸犯了兩條基本紅線:一是欺君,二是結黨。結論是:崇禎帝殺袁崇煥沒有錯,袁崇煥確實死的太冤。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疆尚未收。”袁崇煥的這首《邊中送別》詩,豪邁中帶著一份蒼涼,熱血裡浸著一份彷徨。據說,由唐國強主演的連續劇《袁崇煥》即將播出,期待影視劇中還原一個真實的袁崇煥。

  • 3 # 古海遊

    確實是中了反間計。明末遺民張岱詳細記敘了崇禎中計的過程,類似於曾母投杼,可笑的是張岱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是反間計,還對袁破口大罵,說其連秦檜都不如。

    先了解一下“曾母投杼”的故事。從前,曾參(孔子的學生)住在魯國費地,費地有一個人與曾參同名同姓,他殺了一個人。有人跑來告訴曾母,說:“曾參殺了人!”曾母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說完,便只管織自己的布。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母還是照常織自己的布。過了又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母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曾母害怕了,扔掉織布機的梭子,翻牆逃跑了。

    知子莫若母,曾母對曾參是完全瞭解和信任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到別人說曾參殺人。她也信以為真了。

    這說明一個道理:謊話多說幾遍,就能使人相信,謠言傳播開來,便會迷惑人心(謠言傳播千遍就成了真理)。而崇禎對袁崇煥並不熟悉,也就見過兩次面,其他都是奏疏公事。當後金從各種渠道散播謠言,崇禎又是猜忌多疑之人,所以很容易地就相信了袁崇煥真的是通敵了。於是,以議事為名召見,縛下詔獄。

    明末遺民張岱《石匱書後集》不知是計,將這些謠言當作袁崇煥的罪證寫進史書。以下試作評析:

    (北京城外)滿桂創重,伏馬上馳出陣;至城下,請入陛見,遂言“崇煥於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議和,殺毛文龍以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滅寇之局。”(滿桂是大同總兵,他怎麼能知道這些資訊?當是前來勤王時行軍途中獲悉後金散播的謠言,然後不辨真假地上報) 上猶未信。 有二內官被擄,囚營中逃歸;言親見崇煥差官往來,語言甚密者;(這個是後金實施的反間計。兩個太監居然能從囚營中逃歸,竟然還能探聽到軍事機密逃歸。這不可疑嗎?) 又言城上了望,有見敵兵與我兵嬉笑偶語,往來遊戲者;(逆向思考一下,袁崇煥若真是漢奸,自然會行事隱秘,這樣明目張膽,唯恐眾人不知地通敵,明朝人居然相信,這智商也只能呵呵了) 又言滿桂戰不利,差人往崇煥營速其放炮,及放炮皆無錢糧者。(這一段不符事實,直接要求北京城頭放紅衣大炮就行了,不需要捨近求遠要求袁營放炮)上大怒(接二連三的謠言,使得崇禎最終相信了袁崇煥通敵。中計過程與曾母投杼的故事何其相似。),即遣中使二人召崇煥面議軍事。……以後將袁縛下詔獄,羅織罪名,定罪磔死。

    有人以為袁崇煥入獄八個月以後才處死,這麼長時間足以查明實情了。殊不知崇禎跟現在的袁黑一樣,也是一朝為黑,終身為黑。對袁有利證據視而不見,對袁不利資訊一概採信。試看《崇禎遺錄》中一段描述:先是巡捕營獲一木工,雲崇煥謀反,以為諜。事下鎮撫司,掌刑李若璉鞫得其枉,奏之。(對袁崇煥有利的證據不信) 復下鎮撫司,以為實(再下鎮撫司審查,就對袁不利了,顯然是嚴刑拷打的結果)。於是喧傳崇煥謀反,人人切齒。及行刑,百姓臠食其肉,皆謂殺文龍以致敵兵猖獗,崇煥誤國之罪無所逃。以為謀反,豈不冤哉!

      都下流言,皆出三大營官軍。一人造謠進營,傳之一隊,一隊傳之一營,一營遍傳都下。不三日,傳之內庭,達御前矣(謠言不到三天,崇禎就知道了。)。大臣黜陟(官員升降),往往由此。朝廷以為輿論無私,而不知其由於匹夫之恩仇與奸人反間也。-王世德《崇禎遺錄》

    《明史.袁崇煥傳》: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

    《明季北略》則記載:都中又喧言崇煥導虜入犯,上甚切齒。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璫,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璫也,乃設一計,佯為袁遺書約犯邊,答雲:知道了,多謝袁爺。又佯驚雲:乃為璫聞,縛璫亟斬之!又故遺一奴私放璫歸。璫歸,上其事。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此言周延儒親語餘者,延儒久與虜比,虜每輸情,故知其言不誣。

    周延儒在袁祟煥磔死後即任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總理),一國總理都這樣說,可見祟禎確實是中了反間計。

  • 4 # 夢香寒冰

    對於袁崇煥被殺,我想起了和珅被殺。嘉慶殺和珅為了錢,可是嘉慶殺和珅的罪名,一個錢字沒有。同樣的,崇禎殺袁崇煥,罪名是袁崇煥謀反,其實袁崇煥一點謀反的心思都沒有。對此崇禎對於袁崇煥非常瞭解,可是為什麼崇禎要殺袁崇煥呢?

    可以肯定,和反間計沒有任何關係。袁崇煥被殺,主要原因是崇禎自己。

    第一:五年平遼。其實崇禎朝有更好的計策平遼,但是時間太長了。對此,崇禎的選擇是袁崇煥的五年之策。可是袁崇煥其實本人對五年平遼策並沒有太多自信,曾洩露過同僚,在明朝錦衣衛東廠遍地的情況下,崇禎可能知道,因此憎恨袁崇煥。

    第二:殺毛文龍。毛文龍是大明北方水軍重將,甚至可以這麼說,毛文龍是大明晚期唯一的北方海洋名將,是牽制滿清重要大將。袁崇煥殺毛文龍,從任何方面說都是不合適的。袁崇煥的行為讓崇禎想到了魏忠賢。

    第三:禦敵於國門之內。袁崇煥的禦敵於國門之內體現於北京之圍,表現為和蒙古滿清書信。其實國策是禦敵於國門之內還是之外,對於大明意義都一樣。但是袁崇煥和孫承宗的觀點截然不同,就會讓崇禎起疑心。而且袁崇煥北京救駕緩慢,再加上小人挑撥,崇禎不起疑心都難。

    第四:滿桂之死。滿桂是大同總兵。崇禎朝前後,皇太極五入中原,只有打大同費力不討好。而且崇禎每次北京有難,滿桂都是第一個護駕。不要糧餉,不要獎金,不要榮譽,一心護駕。在滿桂和袁崇煥共同守北京大門的時候,袁崇煥勉強活,滿桂卻死了。崇禎心裡當然不好受。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袁崇煥,深受皇恩,但是平遼策是騙崇禎的。而且有和外國勾結的企圖。而且有殺崇禎手下大將的習慣,還害死了倆。這個做法無論誰是皇帝看了都害怕啊。袁崇煥即使不是勾結外武,也是想一家獨大,成為魏忠賢第二。再加上小人讒言,比如袁崇煥貪汙不少錢,崇禎殺袁崇煥的心就更肯定了。

    袁崇煥死的不冤,他擅殺毛文龍就是不對。但是崇禎起用袁崇煥本身就有問題,他不用袁崇煥,就沒這麼多問題了。就本領而言,滿桂就不比袁崇煥差。

  • 5 # arrowroothover

    袁崇煥是經過三司會審才定得罪,根本就沒有所謂反間計。相比之下,毛文龍死的才叫冤。而且袁殺毛文龍,本質上就是文官極端蔑視武將,從而導致明末武將開始傭兵自重。明末文人有個很壞的毛病,就是打著大義的旗號行喪盡天良之事,袁崇煥自己都清楚毛文龍罪不至死,但是為了其所謂的大義毛文龍必須死,簡直就是瘋子!另外,袁崇煥明明清楚遼東戰事短時間無法解決,但是為了迎合皇帝依然給出五年平遼的大話,這實打實的是禍國殃民,因為之後崇禎為了籌集遼餉把驛站都裁了,恰巧裡面就有李自成。

  • 6 # 香茗史館

    這個問題爭論頗多,我認為,袁崇煥死的或許冤枉,但同樣也是自取滅亡。而崇禎之所以非殺袁崇煥不可,更多是因為被欺騙後的憤怒,所謂的反間計和朝臣的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而已。我們拋開史料,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就會明白為什麼袁崇煥非死不可了。

    崇禎對袁崇煥抱有太多期望

    天啟年間,袁崇煥辭官回鄉。而在崇禎皇帝繼位不久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被重新啟用,且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在對袁崇煥的使用上,崇禎皇帝可以說是極度信任的,對其抱有太多的期望,尤其是在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平遼後,崇禎對他的支援是無以復加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袁崇煥

    1、權力最大化。為了保證袁崇煥能夠順利完成平遼大業,不至於被掣肘,崇禎透過過撤巡撫、罷內臣、賜尚方寶劍等方式,將袁崇煥的權力最大化。即使在崇禎完全放權,袁崇煥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有“私人化”跡象的情況下,崇禎仍然沒有采取分權、掣肘的方式予以制約。可以說,崇禎對袁崇煥寄予了最大信任。

    △崇禎皇帝

    2、支援力度空前。明末時期,朝廷捉襟見肘。而在對袁崇煥的支援上,崇禎從來都是不餘遺力的,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可以說當時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流向了遼東。在殺死毛文龍後,袁崇煥為了穩住其部下,於是為東江兵進行增餉,他上書朝廷,要求餉銀每年“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朱由檢雖然對兵員減少,糧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惑,但見是袁崇煥所請,於是也就答應了他。

    △袁崇煥殺毛文龍

    3、犯法不嚴懲。我們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為例,毛文龍身為左都督平遼總兵官,又手持尚方寶劍,竟然就那麼不明不白的被袁崇煥給殺了。就算毛文龍有罪,顯然也不是你袁崇煥說殺就能殺的。但袁崇煥偏偏就來了個先斬後奏,而且還是矯詔誅殺,這種矯詔擅殺大臣的舉動已經無異於謀反了,然而崇禎竟然給忍了,不僅沒有任何懲戒,反而還褒獎了袁崇煥。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崇禎為什麼會對袁崇煥如此支援,還不是為了所謂的“五年平遼”,然而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事情的發展就是袁崇煥狠狠的打了崇禎的臉。

    就在毛文龍被殺四個月後,“己巳之變”爆發,清軍就悍然入關殺到了北京城下。雖然袁崇煥拼死回援,雖然沒有城破國亡,可你讓崇禎怎麼想?你要權給權、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我給你這麼大的支援和信任,你就給我這麼一個驚喜?

    我們知道,崇禎做事本就有些急功近利,讓他完全信任一個官員實在太不容易了,以剿滅農民起義為例,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間更換將領極為頻繁。對待將領如此,對待朝臣同樣如此,十幾年間,光是內閣成員就換了五十多個。

    可以說,“己巳之變”就是狠狠抽了崇禎一記耳光,崇禎皇帝認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騙。尤其是在袁崇煥剛剛殺了毛文龍,而崇禎不僅沒有懲處,反而對其進行褒獎的情況下。一旦引起了皇帝的憤怒,那麼你的一切行動都是可疑的,你的任何狡辯都是多餘的。

    袁崇煥之所以會死,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崇禎的憤怒,就是為了所謂的皇帝顏面,至於所謂的“反間計”、朝臣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而之所以會被凌遲處死,恐怕就是因為崇禎恨他到了極點,為了平息自己的憤怒而已。

  • 7 # 姚生42

    其實主要不是什麼反間計,主要是袁誇下海口五年平遼,這其中用了無數的錢糧,這是大明最後的精血,但是結果差強人意,於是激怒了比較認真刻薄的當家人崇禎,後果來了……

  • 8 # 苟或

    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反間計究竟是怎麼來的。高迎祥傳的?不可能,高英祥當時都快自身難保了哪還會去幫崇禎圓謊。皇太極傳的?更不可能,自己搞的反間計,自己說是自己做這不是敗人品嗎?所以反間計這一說是崇禎自己搞出來的!因為袁崇煥通敵的疑點特別的多。

    1、袁崇煥因為索餉過多擅殺毛文龍是必死的;無論毛文龍為人驕恣,上事多浮誇,索餉再多,袁崇煥都沒有資格私殺毛文龍,所以單擅殺毛文龍這一點袁崇煥就必死

    2、毛文龍一死遼東軍事重鎮東江鎮群龍無首,可袁崇煥在短期內迅速就重新恢復了東江鎮的安防,並未使遼東大亂,其軍事能力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

    3、即便有袁崇煥通敵的謠言,可遼東邊防依舊穩固,軍心並未渙散,滿清仍然寸步難移。

    4、袁崇煥回京待審的時候,遼東仍有許多將領期盼著他的歸來,可見袁崇煥還是深的人心的

    6、皇太極雖繞關而入,可袁崇煥還是解了京城之危,此時袁崇煥是有能力謀反的,如果他真的與皇太極相互勾結,崇禎上吊煤山可能要提早幾年。

    7、崇禎事實上是知道袁崇煥沒有通敵之心的,可他心裡是懷疑的。最初袁崇煥通敵只是在京城官僚之中傳,而滿清的間諜探得此訊息才順應去傳袁崇煥通敵的訊息。

    8、五年復遼是相當不靠譜不現實的,崇禎也不是個蠢人然道他會看不出了,之所以答應袁崇煥的請求不過是安撫人心罷了。

    9、其實滿清在這一過程中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去傳袁崇煥通敵,如果袁崇煥真的通敵滿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袁崇煥而不是去宣揚,皇太極是何等聰明的人會不知道這點?而宣揚袁崇煥通敵無疑是在告訴崇禎袁崇煥沒有通敵,可崇禎還是以通敵叛國的罪名把袁崇煥殺了。

    綜上,從第一點我們可以發現光毛文龍這條就夠殺袁崇煥了,哪需要什麼通敵叛國的罪名。可袁崇煥還是以通敵叛國的罪名將袁崇煥殺害了,滿清也沒有什麼理由去宣揚袁崇煥通敵,因為傳言越多就證明可能性越低,通敵是何等機密哪有那麼容易傳出來?可見袁崇煥通敵是由明朝人自己搞出的鬧劇。幕後黑手就是崇禎,原本五年復遼就不現實,崇禎知道,袁崇煥也知道,遼東巨大的投入並沒有太大起色,況且崇禎相信袁崇煥五年復遼的計劃也不過是為了安撫人心,當這個復遼時間快到了人們開始懷疑了,袁崇煥也就成了替罪羔羊了,崇禎不會自己去背這個鍋,臨陣換帥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又是大忌,毛文龍在袁崇煥的宣揚下在軍中早已成了人見人厭的角色,以這個理由殺袁崇煥必定引起遼東不穩,所以這個時候想給自己臺階下的崇禎,只得給袁崇煥扣上通敵的帽子將其殺害。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袁崇煥在歷史上的爭議還是很大的,但是不得不說袁崇煥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不能缺少的大將人才,但是要說到袁崇煥能夠拯救大明還是有點太過了。

    袁崇煥被凌遲也算是歷史上最慘的大將了吧,凌遲都知道是古代歷史上最殘忍的刑罰之一了,直接將人活活的一刀一刀剮死的。而且袁崇煥被殺了之後,京城的老百姓竟然還分食其肉。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當時只要是崇禎稍微動腦筋想一想就知道袁崇煥不可能勾結後金的,因為當時來說崇禎能給他的皇太極給不了,但是皇太極只是在遼東有一點局勢,滿清也還沒有實力來入主中原,統治中國的。明朝的滅亡主要是內憂而不是滿清的外患。看看崇禎給與袁崇煥的,就知道他是不會投降勾結皇太極的,崇禎給袁崇煥的是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而且加封太子太保,賜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而且每年崇禎給與袁崇煥用之不玩的糧草,因為當時大明很大一部分的財政收入都給了袁崇煥。所以袁崇煥為什麼要勾結皇太極呢?

    崇禎心裡也是知道袁崇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袁崇煥在崇禎心裡確實是要到死的時候了。

    首先崇禎的能力還是太有限了,對於大臣是極力的不信任,可以看到崇禎上臺17年,換了五十多個首輔,都知道明朝實行的是內閣制度,首輔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就是丞相。但是崇禎對於自己這麼重要的一個大臣,幾乎是每年換兩三個。足見崇禎的馭人之術還是太差了。

    而且崇禎對於袁崇煥確實是已經失去耐心了,當初崇禎重新啟用袁崇煥的時候,袁崇煥是給崇禎上奏說是要五年平遼,但是非但沒有平定遼東,反而讓皇太極越做越大,最後竟然攻到了北京城下,這個對於崇禎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可以說崇禎把能給的一切都給了袁崇煥,但是袁崇煥做的確實還不夠。而且在殺毛文龍這件事上,袁崇煥做的也確實有點過了,要知道毛文龍也是持有尚方寶劍的,封疆大吏,就這麼被袁崇煥殺了,都沒有上奏給崇禎,這不是打崇禎的臉嗎?

    袁崇煥被殺,只能說是皇太極的反間計,加上魏忠賢的餘黨對於袁崇煥的欲加之罪,加上又有己巳之變,導致袁崇煥也是不得不懷疑袁崇煥。袁崇煥被殺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簡歷怎麼寫更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