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戲碎碎念

    因為還沒崩潰。屋子不掃,塵土不會自己走掉。然而死宅當著沙發豆才懶得去掃屋子呢。

    其實,沙特這種地方,石油豐富,石油質量好,靠賣油就能賺的盆缽滿,在賣油賺錢的年代,別管什麼結構,都不會有發展革新的原動力,自然也就趨向於維持現狀。

    而本身被荷蘭病搞得沒任何高檔產業,老百姓和王子王孫們吃著石油分的福利,在家裡年經,也不會去想幹點什麼宗教改革方面的壯舉呢。

    為什麼伊朗如今在中東一波第三世界比爛裡成了阿拉伯世界第一工業國?除了巴列維時代的底子以外,重要原因就是封鎖,石油賣不出去,不自力更生,必死無疑。

    而傳統社會相反比現代社會具有更強的穩定性,悲觀點想,有可能我們這輩子都看不到沙特君主制狗帶。一邊宗教洗腦,一邊石油發福利,簡直穩如狗,而別看新能源喊的多,石油全面被替代還遙遙無期呢。

  • 2 # 虎賁軍huben

    沙特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上個世紀是一個一毛不拔的地方,現在卻又富得流油。伊本·沙特經過30年征戰,於1932年9月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並且確定了沙特的根基,自從他去世以後,現在的任何一任國王都是他的兒子。

    1.沙特軍隊戰鬥力差,沒能力造反。沙特採用君主制,自然不願意有人動了自家的蛋糕。而往往功高震主的將軍和手握大權的皇子是最容易謀反的力量,於是沙特並不注重國內軍隊力量,轉而採用來自國外例如巴基斯坦的僱傭兵。

    2.沙特福利好,百姓不想謀反。先更正一點,在沙特並不是所有人都特別的富有,大部分的富人都是皇親國戚,一般民眾自然沒有那麼好的生活。但是沙特百姓的生活也只是相對沒有那麼優越,至少在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住房無息低息貸款、社會救濟、社會保障都是世界先進水平,有這樣的好日子幹嘛要造反呢(難道要跟著伊拉克、利比亞學?)

    3.沙特信仰伊斯蘭遜尼派,也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沙特沒有正規的政黨,也沒有什麼憲法,國王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就造成了沙特政權和神權的高度集中,沙特國王在國民中的地位非常高,沒人敢去挑戰他的地位。

    4.世界大國的支援。沙特是中東阿拉伯國家裡面和美國玩的最好的國家,而美國又是最喜歡以獨裁為藉口打擊他國的國家。卡扎菲、薩達姆、阿薩德這三位雖然不是君主制國家都被扣上了獨裁的帽子,但是沙特一個君主制國家卻和美國相安無事。

    君主制國家的存在永遠是社會倒退的表現,沙特現在的高福利也會隨著油價產生波動、軍隊疲軟讓沙特難以成為中東老大,皇子眾多已經成為了國家的蛀蟲。沙特如果不是因為有是有這個聚寶盆,恐怕早就被推倒了。

  • 3 # 千佛山車神

    得益於美國的支援,以及對國內軍方的持續打壓

    (現今世界上還有君主的國家,其中除了葉門,整個阿拉伯半島諸國都是君主制)

    自從1258年蒙古人摧毀巴格達,阿拉伯帝國就此分崩離析,再也沒有完成過統一,此後的阿拉伯人長期處於異族的統治之下。

    在19世界中葉以前,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地區都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地。一直到18世紀,阿拉伯人掀起了數次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大起義。

    自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徹底崩潰,在英法的支援下,原阿拉伯帝國皇室後裔(也就是阿拉伯帝國的開創者穆罕默德的後裔,中文稱之為聖裔或者穆裔)在中東分別建立了數十個君主國,沙特就是在英國的支援下建立的。

    1750年在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當地貴族穆罕默德·本·沙特在本地宗教首領的支援下,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新政權,這個政權就是沙特的前身。在此後的150年裡,沙特一直與奧斯曼帝國就阿拉伯半島的主導權數次開戰,其國運也是幾經沉浮。

    現代沙烏地阿拉伯是由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特,也就是伊本沙特一手建立。

    (伊本沙特)

    1902年伊本沙特在科威特王室的支援下,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得,隨後又相繼征服了內志和漢志地區。到1927年伊本沙特與英國簽署的《吉達條約》使得沙烏地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而獨立。

    1932年9月22日,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宣佈統一。

    在二戰之後,中東受到民族解放思潮的影響,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利比亞、伊朗相繼爆發革命。

    鄰國的動盪使得沙特王室倍感危機,特別是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沙特在外交上徹底倒向美國,透過美元繫結石油換取美國對沙特的保護。

    對此,沙特對外不惜預設以色列的存在,以維繫與美國的盟友關係。而對內則不斷打壓軍隊,防止出現類似的軍事政變。

    (全副美式裝備的沙特軍隊戰鬥力出奇的低下,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沙特王室一直強力壓制軍方勢力,致使沙特軍隊內部由大量僱傭兵組成,戰力自然上不去。但一隻比較弱雞的軍隊對於王室的威脅也就小了很多)

    如今沙特王室在沙特立足已超過百年,雖然其維持的君主專制制度已經十分落後於世界民主大潮。但憑藉著豐厚的石油收入,沙特王室保持不錯的國民經濟,使得沙特國內矛盾得以緩和。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沙特王室的統治是十分穩固的,沙特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舊會保持君主制度。

    (沙特現任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 4 # 梅絲露

    在中東,只有被絞死的總統,沒有下臺的國王。沙特的國王在這裡可以代代相傳,千秋萬世。

    沙特原來就是一個大酋長國。老百姓對國家的概念淡泊,民風淳樸,真正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按時禱告。在中東,誰當國王並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尊重和先知默罕默德關係親密的人。宗教領袖、貴族、國王、酋長們有的和先知有血脈關係,有的祖上曾經追隨先知,因而身份高貴,平民百姓都心甘情願追隨他們,不會去反對他們。

    相反,那些所謂選出來的總統、總理卻並沒有這份與生俱來的榮耀,所以稍有不慎,就會有殺生之禍。

    當然,這種心甘情願的追隨是在天下太平,吃飽穿暖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沙特正好是地球上石油最多的國家之一。大量開採石油讓沙特賺到了花不完的錢。王室拿出一部分的錢發給國民。大家都有吃有喝有穿,天下太平,就沒有人想著造反了。

  • 5 # 日公

    【原因在於,在沙特內部,沒有推翻君主制的階級矛盾;在外部,並沒有更先進的阿拉伯社會制度與之競爭;此外,在沙特建立民主制度對西方沒有好處】

    沙特國內,沒有哪個階級有推翻君主制的必要

    回顧西方或者東方推翻君主專制的歷史,起因都是君主利用制度賦予的特權侵犯了佔多數的社會階層的利益,例如隨便加徵稅負或者侵犯平民的基本人權等。這些革命者由於自身利益受到君主制的侵犯,所以決定推翻君主制度,保護自己的利益。例如法華人將路易16世送上了斷頭臺。

    反觀沙特國內,除了婦女相比男性缺少部分權益以外,總的來說,得益於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沙特的外交政策,沙特成為了高福利國家,其國內民眾從君主制中獲得了各方面的權利和福利保障,根本沒有必要造反,推翻君主制。

    在外部,並沒有更優越的阿拉伯社會制度

    雖然我不能很好的概括二戰以後阿拉伯國家中出現的各種制度體制,但總得來說無論是發端於埃及的納賽爾主義、受蘇聯扶植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也算是軍人集團)、來自於更底層的穆斯林兄弟會,甚至來自阿拉伯國家以外的伊朗政教合一體制,並沒有哪一種體制,或者哪一個領導集團比國王和君主制表現出更多的優越性。在外部沒有更優的理念和思想傳入沙特的情況下,沙特王權有沒沒有外部競爭對手,而更加穩固。

    在沙特建立民主制度對西方沒有好處

    如果跳出阿拉伯世界以外來看待問題,即便是近些年很願意輸出意識形態的西方,也沒有在沙特建立民主制度的動機。

    首先,從美國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然後在伊拉克嘗試建立民主政府的實踐來看,民主的伊拉克並沒有讓美國獲得更多利益,甚至沒有讓伊拉克和美國的關係變得更穩固,反而加強了伊拉克同美國對手間的關係,因為那更符合伊拉克多數人的意願,而民主反映民意。

    其次,從理論上說,如果石油是屬於國王的,西方想確保用美元結算石油只需要說服國王或王室成員。但如果換成民主制,石油很可能就是人民的,此時想要確保石油美元,需要說服沙特民眾中的大多數。相對而言,還是說服國王和少數王室成員更容易。

    正是以上這些因素,沙特的君主制一直保持到今天。

  • 6 # 閒看秋風999

    沙烏地阿拉伯能夠延續王朝的統治,得益於它自己,或者說,得益於沙烏地阿拉伯老百姓對王朝的認可、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和美國沒有絲毫的關係。

    首先,沙烏地阿拉伯就不是一個世俗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至今為止還沒有自己的憲法這個根本大法,所有政治制度、道德規範全部以《可蘭經》為基礎。

    簡單講,沙特就是一個沒有開化、沒有融入世界文明的一個封建王朝;或者嚴格的說,沙特就是沒有開化的部落社會。

    在沙特,或者在極端保守的伊斯蘭文化中,婦女的地位是非常底下的,與中國古代的“三從四德”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學、就業、在公共場合露面都有嚴格限制。直到最近這幾天,沙特婦女才“有幸”領到了史上第一本駕駛證;才可以在家中男性成員陪同下去體育等娛樂場所。

    正是沙特這種保守的政治制度,才對“阿拉伯之春”這樣“民主運動”有著天然的免疫力。內部沒有亂起來,外國勢力就沒有插手的機會。

    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治光譜和外界似乎總是格格不入。但是老百姓至少還能享受各種各樣的福利。這種保守,是“有幸”還是“不幸”呢?

  • 7 # 成都地產逍遙君

    作為世界上僅存的少有的君主制國家,沙特能夠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大家往往會專注於沙特王室依靠石油經濟富甲天下,但沙特王室在自身富裕的同時,也學會了將石油帶來的經濟利益分配給國民,並投入到社會建設中。儘管是王室吃肉,民眾喝湯,但即便是湯,也使得國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

    所以,第一點,就是高經濟水平的社會。只要能夠保障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基礎,那麼最根本的社會矛盾就不會爆發出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是王朝的更迭還是政治體制的變換,對於大多數人民來說,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簡單來說,就是安全感和幸福感,而這兩點沙特都做的不錯。其人類發展指數已經超過了0.8,排名世家前50,人均GDP也已經超過了2萬美元。所以說,充裕的石油儲量是沙特王室緩和國內社會矛盾,維護統治的經濟手段。

    第二點,就是其自身的封閉性了,包括地理和資訊媒介上的。地理上的自然不用說,發源於阿拉伯半島中央納季德高原的沙特王室有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憑藉著政教合一的基礎,發展起了瓦哈比派運動。早期的地理隔絕使得居民更加依賴於伊斯蘭信仰的虔誠,受西方所謂民主文化的思想影響小,有利於傳統伊斯蘭政教統治的發展。

    資訊媒介上的也很好理解。作為王室,沙特一向對國內的媒體掌控得很嚴格,資訊傳播媒介的政治氛圍很濃,可以說是王室意識的體現了。同時沙特也禁止政黨活動,沒有憲法,讓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可以說是從一切根源上遏制住威脅君主制的火苗。

    第三點,就是沙特君主制的特性了。沙特的君主制不像是中國王朝,將非皇帝的其他非皇室成員當作是威脅,刻意地抑制後者權力。沙特是王室為大,不僅僅是要確立國王統治的優越,還要確立王室的特權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王室的力量可以滲透進軍隊,政府,金融,等各個領域,就算有內部派系的鬥爭,但起碼可以將王室的統治延續下去。在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哪股力量可以撼動沙特家族。

    第四點,就是近代特別是20世紀歐美列強對於中東政治形勢干預的結果了。民族主義在中東地區不是沒有出現過,而是被歐美列強為了自身的利益打擊了下去。泛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努力嘗試了納賽爾政權的構建,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短暫結合。但最終都是走向了崩潰,一是其自身阿拉伯民族國家間利益的摩擦,二是西方列強的阻礙。不管怎麼說,一個統一的阿拉伯民族世界,退一步說政治意向和立場趨向一致的阿拉伯世界也是西方列強所不願意見到的。而沙特能夠維護國內的安穩統治,在於其很聰明,不像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那樣充當民族運動的領頭羊,保持獨立自主,不結盟的政治立場,將對美關係放在外交事務首位。強調經濟間的交流合作,用溫和的經濟手段來表達自己在中東國際事件上的政治立場,而不是採用強硬的軍事手段。可以說,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和功效就像北歐五國在歐洲一樣。

  • 8 # 雲石

    在中東波斯灣地區,有六個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沙特、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這六個國家的君主專制政體雖然受到民主衛士的詬病,但直到今天他們仍高舉著王權用手中的石油影響著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

    不過,這些著重分析的是君主專制能在這些國家維持的客觀條件。會給人一種錯覺——君主專制能在這些國家存在是因為各種巧合。

    就以沙特這個海灣王權國的來說。他能長期維持統一,除了王室延續統治這個客觀條件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民認為君主專制對於沙特而言並不是一個壞的選擇。否則,在全球盛行民主化的時代,君主專制國家是很難長期正常維持下去的。

    那麼,君主專制對於沙特而言有著怎樣的必要性呢?

    這要從沙特有別於一般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思路來談。

    就一般規律而言,國家通常以大搞生產來創造資源和財富,進而提升國家的實力。而國家擁有了強大的實力,就有了抵禦外敵侵犯的實力,社會穩定,國民富足。同時當實力提升到一定階段後,會採用對外拓展影響力來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這種方式一般有兩種手段,一種是透過經濟合作等共贏的方式提升自身實力;另一種是以掠奪吞併這樣的侵略方式來壯大自己。不過,在當今的國際環境下,直接掠奪他人資源和土地是違反國際規則,會受到國際社會摒棄。

    但是沙特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吞併他國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是伊斯蘭大一統的大勢。近代以來,伊斯蘭文明日漸衰敗,要想重現曾經的輝煌,作為伊斯蘭核心的中東區域必須建成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大國,才能避免被宰割的命運。

    不過,中東要想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在地緣上有很大的阻礙——這個區域的次級板塊實力相當,任何一個地緣板塊都沒有絕對的實力壓制其他地緣板塊。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地緣勢力只要經營得當,都有可能成為統一的領頭者。

    這樣的情況下,沙特、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都希望成為主導伊斯蘭統一的領頭者。只要拿到這個主導權,未來在世界級伊斯蘭大一統國家形成時,將會成為這個新國的最大利益擁有者。

    而在這些國家中,沙特的需求最為迫切,這是因為這不僅關乎他的發展,更關乎他的生存。

    這是因為,沙特的國情較為特殊。

    在這些伊斯蘭大國中,沙特的地緣條件非常特殊。

    沙特位於阿拉伯高原板塊,雖然體量不遜於其他板塊,但這個高原,多為戈壁荒漠,開發程度低,不具備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條件。

    所以,即使沙特的國土面積遠多於其他伊斯蘭國家,但在價值上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一般情況下,沙特的地緣實力不足以支撐其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競爭。

    事實也是如此。在中東的歷史上,阿拉伯高原中南部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他國附庸。除了,唯一的一次伊斯蘭的崛起,造就了阿拉伯帝國的偉業。

    但,這次阿拉伯高原勢力的崛起帶著顯著的偶然性,一是因薩珊波斯與東羅馬常年火併,導致東西方貿易之路轉移到紅海沿岸低地(阿拉伯人聚居地)。二是東西方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使阿拉伯人的實力大幅提升,打敗東羅馬,摧毀薩珊波斯。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分崩離析,中東重回混亂之局。而這時候,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北印度洋取代中西亞腹地,成為新商路。

    商路變化導致紅海沿岸低地失去貿易中樞的地位,而僅憑阿拉伯高原是無法孕育出強大的地緣勢力,就只能重新成為各大勢力的附庸。

    從這些歷史可以看出,阿拉伯高原中南部的地緣實力不具備爭霸中東的實力。但是上天為阿拉伯高原中南部的地緣實力強行進行了加強——石油!

    波斯灣石油使阿拉伯高原中南部的地緣實力增強——依靠石油,沙特國力倍增,成為中東伊斯蘭世界的一流大國。能與伊拉克、伊朗、土耳其抗衡的國家。

    不過,沙特一夜暴富,也有著巨大的憂患——石油終有一日是會開採完的,那時沙特的國力將無法維持。

    這也是沙特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相比最大的劣勢。

    伊拉克位於的兩河平原以及伊朗位於的伊朗高原,不僅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還能透過發展工農業提升國力。而土耳其雖然沒有石油,但是有可開發的小亞細亞半島,並且能透過伊斯坦布林這個地緣中樞賺取商貿收益。

    反觀沙特,除了石油,別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說沙特沒有打持續戰的本錢。如果沙特在石油資源用完前不能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主導者,那麼他將喪失這個歷史機遇期再無翻身可能。

    沙特在這幾十年裡因為石油而暴富,人口也呈爆發式增長,而乾旱的阿拉伯沙漠,無法提供糧食和淡水資源,這需要高昂的外購糧食和海水淡化。一但沙特的石油用盡,僅靠國土的開發利用是無法負擔整個國家的開銷。那麼迎接沙特的將是戰亂或饑荒。沙特也就徹底完了。

    因此,沙特必須在自己實力強大時,進行對外擴張,佔領具有開發潛力的土地和商貿樞紐。而擴張所針對的則是中東核心區的領國,如敘利亞、伊拉克等。

    而擴張採用的方式不能是費時的和平演變,萬一還沒演變成功,自家石油就用光了,那就只能退下舞臺。

    因此,沙特只能採用激進的方式擴張,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領土擴張。這些年沙特不僅大肆購買裝備,還扶植IS,這都體現出沙特在時間上的緊迫性。

    只是,沙特若是用激進的方式擴張,那將遭到被征服物件的強烈抵抗。那意味著,沙特必須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擴張行動中。

    即使沙特如此富裕,但對外擴張開銷龐大。沙特只能採用高度中央集權的方式,讓政府掌控國家的財富,才能確保對外擴張的資本投入。

    既然選擇高度中央集權,那麼只有選擇中央集權的最高等級——君主專制。君主專制的另一個益處是,降低內耗程度。不僅是減少內部資源的消耗,還能在對外擴張過程中提高戰略實施效率。

    當然,君主專制也有一定風險,如果君主實力不行,帶來的損失或許遠超專制降低內耗產生的收益。不過,沙特國王要受到王室核心成員的鉗制,在沙特所處環境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推傻瓜上位。因此,這樣看來,君主專制利大於弊。

    沙特在對外擴張的道路上,雖然最大的對手是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家,但按照一般套路來說,沙特首先應該是將波斯灣周邊的君主之小國吞併。可是現實並非如此,沙特僅是將周邊小國拉入海灣王權國聯盟中。

  • 9 # 大腳汽車

    沒有工業的國家,沒有資產階級政黨,遊牧部落跳到石油彩票,比來政黨更容易收買,成本更加低,西方收買不了現代政黨獨裁者,非洲那種經濟作物可以養暴君獨裁者,石油這種戰略武器不能讓政黨外衣獨裁者控制,貪得無厭起來造西方的反,薩達姆納塞爾不就是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種植黃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