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y9029

    小銀行高息攬存,存款量超出自身經營能力。小銀行貸款不規範,很多流向自家大股東(包商就是例子)。出了事,自家大股東實力差,屁股擦不乾淨,最後還是國家兜底。沒有金剛鑽卻攬上了瓷器活,國家不想當冤大頭,當然要出手。

  • 2 # 巢培松

    中小銀行流動資金不足,才會高息攬儲。

    這個問題牽繫到中國的貨幣政策。

    中國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

    值得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家們思考。

  • 3 # LIXIANG2001

    沒有限制中小銀行高息存款,存款利率有上浮上限,大銀行沒有上浮到上線而已。目前是限制小銀行異地攬存,因為很多區域性的小銀行,本來存款規模幾十個億,但透過網際網路平臺攬存了幾百億,這些錢必須要去放貸,否則虧損,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容易形成不良,最終小銀行倒閉,國有保險公司承擔存款保險賠償,最終是全社會買單,所以監管必須要限制,沒毛病。

  • 4 # 天涯5148724867727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息攬儲,成本高了風險也就增高。單個銀行50萬元以內的存款還是安全的,就算銀行破產,還有其他銀行接管,或者有存款保險兜底。

  • 5 # Mrplumer81

    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是銀行業務的重要利潤來源,特別 是對中小商業銀行,於是出現了重要時點各家銀行的攬儲大戲.銀行業近幾年的高利潤廣為社會各界所爭議.攬儲大戰與銀行暴利存在一定因果關係,想要杜絕攬儲 大戰的上演,就要深層次地對銀行盈利模式,金融市場定價規則,監管落實情況和金融產品創新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每個人都喜歡在銀行存錢,以為銀行很安全,可以隨時取款,非常方便。銀行目前有許多種財務管理專案,老百姓在管理自己的資金賬戶方面,能夠用於很多種選擇。怎樣在保證賬戶安全的前提下,儘量讓自己的財富增值,是目前很多人都在權衡的選擇的專案。銀行新規定:2021年起,在銀行有以下存款的儲戶,將會被嚴格調查!

    中央銀行釋出了《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將對兩種存款進行整頓。一類為靠檔計息的存款,一類為結構性存款。靠檔計息存款對儲戶來說是有好處的,提前支取存款時可以少損失利息。但是,某些銀行則利用靠檔計息來變相的高息攬儲。銀行這樣做就會破壞市場規則。銀行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風險,而存款人的存款也將無法逃脫風險。

    銀行也一直在努力改善客戶服務並贏得客戶,特別是,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在雨後如雨後春筍般冒起,銀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這帶來了更多的產品亮點。但是,作為國家的公共機構,銀行也有很多限制。比如作為客戶,超過一定額度的金錢,需要提前預約。轉賬超過限額,需要提交宣告,當然還有各種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制度規定。

    銀行釋出了一條新規定:將取消跨區域手續費,但是每位公民的外匯每年不得超過5萬元。該法規釋出後,給人們帶來了麻煩。畢竟,5萬元對於目前的生活水平來說並不算多,可能出國旅遊,買一個包的錢都不夠。實際上,為了打擊金融機構的非法洗錢活動,金融機構以前曾使用這種方法洗錢並將非法獲得的資金在國內轉移給外國消費。

    這項新規定並非針對遵守國內法律的公民,而是主要用於限制試圖進行非法洗錢活動的金融機構。這項新規定的頒佈將大大限制非法的海外洗錢活動。新規定出臺後,如果違反規定進行操作,賬戶將受到嚴格檢查。不僅如此,賬戶更有可能會被進一步凍結,賬戶中的資金都將被監管限制。

    變相高息攬儲遭嚴監管 中小銀行將面臨挑戰

      除此之外,5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銀保監發〔2019〕23號文,提出要排查結構性存款不真實,透過設定“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的行為。由此可見,針對銀行變相高息攬儲的新一輪監管清理整頓已經悄然開始。

      無論是智慧存款還是結構化存款,背後都反映了銀行負債端爭奪的加劇。江海證券表示,這一方面反映了資管新規落地後,隨著剛兌的打破和資金池模式被禁止,銀行表外負債流失的壓力不斷加劇,而另一方面表內負債又受制於利率自律機制的制約,難以順利承接從表外理財中流失的客戶保本保收益的資產配置需求,而智慧存款、結構化存款,都屬於銀行表內負債,透過變相的高息攬儲留住理財客戶,也使得銀行表內負債成本被動抬升。

      這一方面體現出銀行表內負債荒並未因為所謂的“表外迴流表內”而有所緩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後,客戶依然更加青睞保本高收益的資產類別,因此,淨值型產品想要獲得客戶認可依然任重道遠。

      而監管為何一再禁止高息攬儲?江海證券表示,一方面,房地產調控、穩定匯率、防範資產價格泡沫等宏觀調控目標限制了央行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超儲率持續偏低的背景下,銀行表內負債稀缺的情況短期內很難緩和;另一方面高息攬儲會導致商業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不斷抬高銀行負債成本,最終導致銀行資產端對收益的要求越來越高,推高全社會融資成本,不利於寬信用的推進。

      此外,江海證券強調,高息攬儲加劇銀行業惡性競爭,也會累積銀行體系金融風險,並倒逼銀行追逐更高收益的資產,非標、兩高一剩、城投平臺、房地產等高風險領域風險又將進一步累積,不利於金融風險的防範。

      在監管收緊政策的影響下,中小銀行負債端或將面臨更大挑戰。與網點多、覆蓋面廣、負債成本低的大型銀行相比,廣大中小銀行,尤其是許多沒有實體網點的民營銀行,負債端原本就更加依賴高息攬儲,目前甚至有部分中小銀行表內負債中超過六成都來自於結構化存款。江海證券認為,隨著監管開啟新一輪對高息攬儲的清理整頓,若結構性存款、智慧存款等工具被進一步規範,中小銀行負債端或將面臨更大的流失壓力。

    銀行存款亂象治理差不多有兩年了,在這兩年當中,銀行一些打著金融創新口號發行的存款產品,一個個的相繼下架了。

    從最早的民營銀行高息智慧存款,到後來的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存款,銀行使出渾身解數進行產品“創新“,吸引儲戶的目光,從而吸收存款。

    進行這種存款“創新“的銀行,一般都是一些中小銀行或者是民營銀行。這些銀行知名度相對較低,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拓寬獲客渠道,他們選擇和一些大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藉助這些平臺的巨大流量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也提高了產品銷量。

    而京東金融和支付寶這是眾多平臺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很多人都透過上面購買銀行的存款產品。

    這種存款產品,最大的優點就是利率非常高,比透過銀行網點購買的存款產品高20%~30%。這也是這些產品火爆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些在網際網路上銷售的存款產品,被監管部門稱之為“無照駕駛“。在2021年中旬的時候,一則“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讓這類存款劃上的句號。

    監管部門認為,這類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面銷售的存款產品,突破了產品發行銀行的經營區域限制,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這些小的城商行或者農商行,根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只能在銀行當地展業,不能跨區域吸收存款。這些銀行藉助網路規避監管,事實上把自己變成了一家全國性的銀行。

    “無照駕駛“可能只是個說詞,監管方面是看到了這類存款背後的風險。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的存款資訊確實不是很透明,而且也不穩定,良莠不齊,會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更加重要的是,這些存款產品的高利率,嚴重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容易引發存款大戰,而這極容易引起金融系統性風險。

    因此,2021年2月4日,人民銀行召開了相關會議,進一步加強了銀行存款工作部署。

    會議強調了存款利率的重要性,它是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雖然它已經有5年多沒有調整過了,但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因為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深入,銀行的存款利率從名義上已經不再設定上下限。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有一個隱含的上限,用來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會議還要求銀行堅持“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立足服務當地,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杜絕金融偽創新,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

    在1月中旬網際網路存款新規則中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透過非自營渠道開展定期存款或者定活兩便存款產品。那麼意味著透過銀行自身的網銀或者手機銀行等渠道還是可以的。

    但本次會議又強調不得以任何方式開展異地存款,似乎和網際網路存款新規有一定的衝突。這種衝突就在於如何理解這個“異地存款“上。

    比如說,透過銀行自身的網銀購買的銀行存款產品,按照網際網路存款新規的說法,應該是可以的。但是這樣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面購買又有何區別呢?只是換一個購買渠道而已,仍然是全華人民都可以購買。顯然這又和2月4號會議當中要求的不得以任何方式開展異地存款相沖突。

    事實上,不同的人對異地存款也有著不一樣的理解,需要監管部門給出更加明確的解釋。

    監管方面關於銀行存款的一連串組合拳,讓一些中小銀行有些無所適從,他們怎麼做,才能適應新的監管要求和行業變局?

    監管方面對於銀行存款的進一步加強管理,確實給一些中小銀行帶來了一些不利因素,他們吸收存款的渠道又回到了原點,存款利率也得到了限制。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是無法和那些大銀行進行競爭的。

    現在銀行業已經開啟了下半場,正在經歷著行業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不妨抓住這次機會,依託科技的力量,進行真正的金融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提高金融服務能力。

    另外,透過併購重組,實現金融機構抱團取暖,透過行業重整,區域融合,提升區域整體金融力量,共同抵禦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儘管現在的理財方式已經多樣化,但很多人還是最相信銀行,所以銀行存款也是理財的首選。而銀行為了滿足儲戶多樣化的理財需求,同時也為了吸引更多的儲戶去存錢,在存款型別上也做出了一些創新。然而,並非所有的創新都一定就是好的,有的創新便是在建立在破壞市場規則之上的,這顯然是不被允許的。

    近日,中國央行下發了《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根據通知的要求,將對兩類存款進行整改。一類為靠檔計息的存款,一類為結構性存款。

    靠檔計息存款是銀行對於固定期限的存款,在儲戶提前支取時採用靠檔計息的方式計算利息。比如一筆5年期的存款,儲戶存了1年就要提前取出,此時就按照1年期的存款利率計算利息。而傳統的存款,提前支取都會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哪怕提前一天取都一樣。

    這種靠檔計息的存款,對儲戶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在提前支取存款時可以少損失利息。不過,有些銀行卻正是利用靠檔計息的方式,來變相的高息攬儲,這看似對儲戶沒什麼壞處,卻是在破壞市場規則,同時也會增加銀行的經營風險,而銀行的經營風險增加,儲戶的存款也會面臨更大風險。

    根據通知要求,銀行將不得再發行靠檔計息的存款型別,所以以後包括大額存單在內的存款,儲戶提前支取都會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

    結構性存款雖然更像是銀行理財而非存款,但央行對於結構性存款的管理方式越來越跟存款相同。根據央行新規,以後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也將納入自律管理的範圍,而以前只有存款利率才受自律管理的限制。

    央行之所以要這麼規定,也是因為結構性存款也有不少問題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假”結構性存款橫行於市。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並不是固定的,其中保底收益率與最高收益率差距很大,最高收益率的多少取決於所投資的金融衍生品的收益。可有些銀行為了吸引儲蓄存錢,就把結構性存款的最高收益率變成了保底收益率,也根本不會去投相關的金融衍生品。這樣的產品已經不是真正的結構性存款,而是銀行進行變現高息攬儲的工具。

    對儲戶來說,在央行對這兩類存款下達整改通知之後,影響可能會是存款利息有所減少,是否有方法可以補救呢?

    最好的補救方法,就是找到一款替代產品,其中儲蓄國債就是一種。儲蓄國債也是按靠檔計息的方式來算利息的,因為它不是存款,所以並不會受央行新規的影響。

    另一種也是近段時間才出現的一類存款,這類存款跟靠檔計息的存款有些類似但又有不同,它是把一個較長期限的存款分割成一個個較短期限的,利率按較長期的利率來算,利息支出以較短期限的來支付。

    比如一款5年期的存款,利率為4.5%,但它的利息支付方式不是到期一次性付清,而是每年或每半年等付一次。如果是每年付一次,只要存滿一年就能拿到4.5%利率,即便此時把錢提前取出來,銀行也不會把支付的利息再收回去。所以從效果來看,這類存款跟靠檔計息的存款是差不多的。

    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中小銀行如果不透過高息攬儲,將難以繼續生存下去!

    國內銀行競爭十分激烈,村鎮銀行只能透過高息來吸引存款,現如今,國內大大小小的銀行有4500多家。而佔據銀行業市場金字塔頂端的,一直都是國有六大行、以及部分全國股份制銀行,其中,工商銀行更是以近30萬億的資產總規模,牢牢佔據業內第一的位置。

    在國內銀行體系中,規模最小、起步較晚、發展最是緩慢的就屬村鎮銀行了,全國共有約1700家,佔據超過三分之一還多,已經覆蓋了全國31各省份的1247個縣(市、旗),其中65%都在中西部地區(2018年資料)!我們都知道,攬儲是銀行生存的根本,沒有存款,有哪來的收益!尤其是對,規模小的可憐、且不得跨區域經營的村鎮銀行來說,名牌知名度和認可度都很低,負債端(存款)的壓力更大。因此,為了吸引存款,村鎮銀行唯一可使用的手段就是“高息攬儲”了!別說3年期利率4.1%,就算是4.2625%,在村鎮銀行也是較為常見的!

    國有大銀行,根本沒有高息攬儲的必要,對於國有大銀行而言,市場佔有率本來就高、網點眾多、品牌知名度也大,根本無需擔心存款的問題。就拿宇宙第一大行來說,截止到2018年末,實現淨利潤2987億元、服務於全球6.07億個人客戶、存款餘額更是高達21.40萬億,這些資料都已經超過了國內所有村鎮銀行存款之和。

    因此,對於國有大銀行來說,根本沒有提高利率吸引儲戶的必要,即便是100萬元起投的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也不過只有4.13%而已,與中小銀行的定期存款基本持平!

    總之,規模越小的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也是會越高!而國內銀行存款利率的一般規律是,國有大銀行(不含郵儲銀行)≤全國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中小銀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民營銀行!

  • 6 # 說古人9L5b

    在利率市場化逐步深入推進的環境中,利率定價在某種程度上看似是銀行業機構的市場行為,但其實並非如此。

    在市場調節失靈的情況下,“看得見的手”就必須要發揮作用,這是世界各國面對市場經濟的主要做法。

    中小銀行為何會高息攬儲?

    在存款市場上,將基準利率上浮比例比較大的一般都是地市城商行、農商行、信用聯社、村鎮銀行和民營銀行,而鮮見國有大行加入“利率戰”。

    從品牌信任度、網點覆蓋面、產品豐富性等各方面情況來看,這些銀行與國有大行的差距都較大,“價格戰”是迫於無奈的舉措。

    國有大行不加入“價格戰”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的市場優勢,另一方面是被傾斜了更多的監管關注,如果行業龍頭開始打價格戰,整個行業就會陷入無序競爭。

    中小銀行高息攬儲的危害?

    有句話說得好,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而不是福利機構,其負債端的高成本一定會轉嫁至金融消費者。

    在貸款市場上,中小銀行的平均利率遠高於國有大行,農合機構、村鎮銀行貸款年化利率在兩位數以上的很常見,但國有行卻長期保持低位,且較為穩定。

    在網際網路貸款領域,國有行幾乎很少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但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都熱衷於透過三方平臺引流,而這類網際網路貸款利率水平,大家都很清楚,確實不算是“普惠”。

    在當前支實支小、減費讓利的大政策背景下,只有銀行在負債端的成本下降了,才可能真正讓實體經濟獲得低成本融資,促進實體經濟穩步發展。

  • 7 # 龍門山財經

    近期監管對存款市場連續出招,取消靠檔計息,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叫停異地存款,緊接著還會開展週期付息產品整治,實際上都是劍指高息的存款,很多儲戶不理解,其實是對監管背後深意缺乏瞭解。

    首先,高息存款是與當前支援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復甦是相悖的。疫情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國內也同樣面臨提振經濟的迫切需要,而這些都離不開千萬實體實體經濟的復甦與轉型升級,這其中就離不開外部力量促進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比如減輕稅負和降低融資成本。而金融的重要職能就是服務於經濟,所以不僅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更要解決融資貴的問題。而靠檔計息、網際網路存款、週期付息等所謂的“創新”,實際上都在或多或少的變相提高利率,存款利率上去了,貸款利率又怎麼下得來?企業怎麼活?這就與當前經濟任務形成了衝突。

    其次,擾亂了秩序,易容引發系統性風險。6大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行為什麼存款利率並不高,而儲戶仍然喜歡,口碑好,存款壓力則沒有中小銀行大?這個問題確實值得中小銀行好好思考。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很低的不良貸款率,較強的盈利能力,以及大量的科技投入、不斷的產品研發創新等等,這些綜合競爭力鍛造出來的品牌影響力可不是吹出來的。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在高利率的引導下,很可能引發民間資金大量聚集,沒有足夠高的風控和運營管理能力就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一旦出現“擠兌”,後果可想而知。

    第三,禁止高息攬存實際上是對中小銀行的保護。我們承認,作為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以千計的地方中小銀行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個人金融服務,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但其經營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卻是不爭的事實。就拿高息攬存來說,有的中小銀行把利率搞到了5%,而淨息差又要維持3%以上,那麼貸款利率肯定會超過8%,試問有多少企業可以承受?到期無法按期歸還,必然導致逾期,形成不良資產。貸款利率太低,銀行也會虧本,因為攬存成本確實太高了。而有的中小銀行不良率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2%左右),甚至超過5%警戒線,或更高,還要搞高息攬存,這就無異於飲鴆止渴,放的越多壞的越多。所以,透過監管引導中小銀行利率下行,實際上是一種保護,待羽翼豐滿再翱翔天空也不遲。

    其實,中小銀行的出路並不在高息攬存,要做的事簡直太多。當務之急是如何大力改善資產結構,盤活存量資產,充實核心一級資本,提升綜合抗風險能力;其次,要儘快扭轉以貸款利息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重資產經營模式,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向中間業務進軍,爭取趕上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步伐;第三,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大產品研發,改善使用者體驗,提升軟實力;第四,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個性化服務,減少同質化資源浪費,儘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做時間的朋友,深耕細作,沉澱積累,必然有一番收穫,厚積而薄發。

  • 8 # 雪落石健

    我認為國家壓制中小銀行的相對高息存款,應該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現階段的政策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發展內迴圈經濟。

    銀行存款利率高了會吸引儲戶去存款,而不去大量地消費,中小銀行的高利率存款不利於內迴圈經濟的發展。

    二、中小銀行高息攬儲對國有大銀行不利,現在銀行存款利率普遍很低,銀行和銀行之間攬儲競爭壓力非常大,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對大銀行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三、國家引導儲蓄存款進入資本市場投資端。中國有很多企業要在資本市場融資,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都知道投資是有風險的,如果銀行存款利率能高一點兒,就會有很多人不想去投資,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不利於促進居民儲蓄進入資本市場。

    四、很多中小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在平臺上發售高息存款產品,管理層認為這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存在管理風險,所以現在禁止。

    我認為以上幾點就是國家壓制中小銀行相對高息存款的原因。

  • 9 # 嫣然三笑

    提出這樣問題的可能對銀行現狀還不夠了解。事實是管理層對中小銀行的管理相比於國有大型銀行持扶持、寬容、寬鬆的管理態度。利率管理上對中小銀行也給予了諸多便利。比如2021年大額存單三年期80萬起四大國有銀行限制在3.9875%之內,20萬起只有3.85%;而中小銀行三年期20萬起就可以達到4.2%,結構性存款甚至可以達到一年前4.75%。普通定期存款的上浮水平小銀行也比大銀行高。對於貼水,國有銀行是見單即罰,對地方銀行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為了小銀行的生存。如果利率相同,大家都會選著國有銀行,因為安全性更高。小銀行無人存款,怎麼執行?當然,利率管理再放縱也不會無上限,因為要考慮存貸差、考慮資金成本、盈利水平,考慮銀行經營的連續性,保證存款安全,防範金融風險性。所以,根本不存在國家壓制中小銀行相對高息存款。

  • 10 # 單手開奧迪

    真相總是隱藏在最底下,人生啊。

    1、四大行利率低,中小吸血了,他們吃什麼?發什麼?玩什麼?

    2、銀行利息高,流動就少,股市期貨融資怎麼辦,你不玩怎麼割你?

    3、中小風險大,而人性是見利忘風險,出事了最後還得國家管,肉沒吃到,還惹一身騷。

    4、參見馬爸爸之路。

  • 11 # 老胡評道

    最主要怕銀行倒閉,銀行倒閉產生的風險叫系統風險,即便是小銀行牽扯的人也是很多的。但你個人拿不到高息存款,買入高風險資產全部輸光跳樓了,也就是別人飯後的談資,對國家來說屁都不是。另一個小銀行高息存款,會使整個銀行體系存款利息提高,畢竟還是有競爭的。最終這個高息是壓在貸款的企業上的,在現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會是雪上加霜,與政策出發點嚴重不符。還有一個隱性的原因,基於中國在挑戰美帝國的霸權,任何金融體系的風險,都可能成為我們的致命點,畢竟人家是玩這方面的祖宗。所以這些年我們國家一直在強調避免金融風險,穩槓桿,這是備戰的一環。

  • 12 # 介面人生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中小銀行的性質,再來看它為什麼要高息攬儲以及內部運作模式才行。首先中小銀行都是體制完善的有限責任公司,經營以規模、效益為第一位,它不是慈善機構。其次:公司的性質決定了它高息攬儲來的資金必須要創造價值。公司運營有必要的成本,規模越小的銀行,資金成本壓力約大。打個比方大銀行存款利率3.85,它只需要放貸款利率5.3就可以實現保本盈利;而中小銀行可能存款利率4.2,放貸款需要達到7~8才能保本盈利。國家為了支援實體經濟,不會看中小銀行高利率拖垮實體經濟(看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就知道7~8對實體經濟意味著什麼)。再其次:如果貸款利率達不到中小銀行的收益要求,中小銀行又不能做虧本買賣,那前幾十年有房地產這個暴利行業支撐還行,現在房地產不足以支援的話,它的資金就會去尋找目前的高收益行業,也就是大量進入資本市場(股市、期貨、證券、大宗商品交易等),資本市場的本質是高風險、高收益,銀行的儲戶存款如果和高風險相關聯必定會加大中小銀行經營風險,擴大社會風險。所以政府出於控制風險的目的,必須遏制中小銀行高息攬儲。

  • 13 # 閒指雜談

    銀行賺的錢分為兩大塊,第一塊是利息收入,第二塊是非利息收入。

    傳統五大銀行,工建農中交,除了交通銀行之外,主要的收入來自利息收入。比如工行利息收入3000億左右,非利息收入1500億左右。除了交行之外,其餘四大行的利息收入基本上都比非利息收入高一倍左右。

    最特殊的交通銀行,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例是6:4。

    今年最新的房貸利率是4.9%左右,有一些起伏,但是基本維持在5%上下波動。

    但是,前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在支付寶和很多小銀行的官方平臺上,有很多存款利息達到了5%,億聯銀行甚至有一款產品利息達到了6%。

    如果這些銀行想要賺錢,那麼它們吸收的這些存款,必須要以8%甚至10%的利息貸出去。

    這麼高的利息,這些錢當然不會流向普通貸款市場,個人房貸市場。所以,這些錢只能流向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比如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甚至期貨市場。

    錢流到股市,馬上就會產生大量泡沫,流到樓市,能立馬推高房價。

    如果對這種銀行不叫停,大家都知道還有這麼高利息的存款,就不會把錢存到傳統銀行,轉而存到這些銀行。那麼他們能用6%利息吸收巨量存款,這些巨量存款直接流向高風險市場,一旦風險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有人說美國為什麼有那麼多高風險產品。美國出現風險之後,可以利用美元全球通用貨幣的地位,拉全世界墊背,而中國一旦出現經濟風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來接盤,反而看戲的叫好的會很多。所以我們的金融發展一定要慎之又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存款全進了小銀行,大銀行收入降低,那麼實體經濟只能用更高的貸款才能貸到錢,對企業的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

    叫停這些高息存款,短時間肯定會有人不滿意,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

  • 14 # 晴天財經閣

    沒有打壓,只是在減少風險。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銀行的風險,甚至會形成一定的惡性競爭,這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當然受益者則是穩健投資儲蓄理財者。

    從2017年開始,民營銀行的創新型理財專案,智慧存款開始逐漸的進入到了大眾投資的視線中。智慧存款它突破了銀行定期儲蓄50%浮動利率的上限,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甚至有五年期的智慧存款年化收益率高達6%的存在。

    後來很多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包括一部分的村鎮銀行,開始模仿民營銀行的智慧存款業務進行攬儲。也正是這個時間節點我們聽到了很多特色儲蓄,他們本質模仿的都是智慧存款也就是儲蓄型別零風險高利率。

    但是後來包商銀行的破產也給很多的中小型銀行敲響了一個警鐘,那就是銀行本身的貸款不良率以及相對應的高利率會影響到金融穩定性。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從2020年開始,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從2019年開始靠檔計息模式的智慧存款就開始被清除整理。2021年開始,異地存款也被叫停。

    所以一定層面上國家是為了保護這些中小型銀行以及民營銀行後續能夠更好的成長,現在很多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的智慧存款專案,利率雖然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依舊還在。如果想要購買這種理財產品的話,也是可以去你們當地的地方性商業銀行,民營銀行或者村鎮銀行做諮詢的。

  • 15 # 勻楓財技大兜底

    從國家的金融安全形度,其實最大的就是要保持金融的穩定性,所以針對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才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管理和調控。

    現在我們全力發展實體經濟,在這種情況下,金融被定義為給實體經濟保駕護航,要為實體經濟發展而服務。那麼金融行業的穩定性就是現在金融監管的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其實我們換位思考,想想對於監管當局來看,社會儲蓄的總量是不會改變的。

    假如全國各個銀行都不去搶奪儲戶存款,儲戶的存款還不是要最終放入某些銀行之中嗎?要存款的社會儲戶總量是不會改變的,新增的總儲蓄額變化也不大,只不過存款搶奪戰的結果是讓某些中小銀行可以多得到一些存款,某些大銀行可以少得到一些存款。對於監管來說,銀行之間的存款搶奪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因為如此,所以為了保持穩定,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不少措施,來去抑制直接的或者變相的高息吸引存款。

    1.假結構性存款首先被清理。其實這類假結構性存款僅僅是披了一個外衣,內在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風險規避措施,所以首先受到了監管的清理。過去它的利率曾經達到過年化6%以上。

    2.智慧存款隨後也被逐步清理。智慧存款的清理其實主要是因為靠檔計息的條款,在一定程上空實現了定期存款的國際化,讓監管部門的指標體系失真,無法準確掌握存款市場的變化。

    3.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條款被清除。曾經有一段時間,這個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就近靠檔計息,廣泛應用於各類的定期存款之中。其實它對於監管的主要風險還是監管指標失真,定期存款的穩定性受到了極大影響,存款搬家現象嚴重。。

    4.利用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進行異地存款代銷。這被監管部門指定為無照駕駛。隨後各個代銷的網際網路平臺紛紛下架異地存款。

    這是因為中小銀行吸收存款比較難,所以才使用高息存款來去吸引更多的儲戶,這是他們最好使的競爭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競爭手段。未來可能會規範,但是不會消失,所以聰明的儲戶還是可以發掘出一些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的。可以看德先生其他的文章影片,進行學習。

  • 16 # 鞅論財經

    央行對中小銀行一直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包括準備準備金率和存款保險制度,這些都是對中小銀行的支援和扶持。可中小銀行卻更加的具有風險性,央行對中小銀行的高息存款進行警告和制約,也是為了讓中小銀行帶來更大的可持續性,以及保護存款者的投資安全。

    從資金準備金率的不同銀行的比例不同,如大銀行的資金準備金率13%,而銀行的資金準備金率僅10.5%。也就是同樣100萬存款,大銀行要把其中的13萬交給央行凍結,而中小銀行卻是10.5萬億,這樣大銀行可貸款額度僅87萬,中小銀行卻是在89.5萬元。在相同的存款下,中小銀行可以比大銀行更高的利息來吸引儲戶,而最終獲得的收益卻是基本相當。也就是中小銀行可以比大銀行略高的存款利率來吸引儲戶。主要還是一個度,過了就會讓風險陡增!

    如50萬存款保險制度,其實主要就是為了中小銀行的風險而設。在中國的銀行制度中,中小銀行的風險要遠大於大銀行,要是存在四大行基本上可以高枕無憂。可中小銀行卻有未必,現在制度了一個存款保險制度,那麼意味著中小銀行的風險很大的一部分要讓大銀行來分擔。這樣大銀行就會對中小銀行的風險給予一定的擔心,央媽出面干涉中小銀行的高利率也就不足為奇。

    如今的標準三年期存款利率2.75%,市場上大銀行一般最高也就是增加50%,最高利率接近4%。而有些中小銀行卻是以5%,甚至6%的利率來吸引存款者。銀行在拿到這些錢後,不可能以LPR標準利率(5年4.65%)進行貸款,而需要7%~8%來進行貸款,否則就會出現虧損情況。這樣的高利率貸款必然帶來了高風險,一旦出現還款危機,那就會影響影響的資金流。而銀行本身就是一個高負債率的行業,很多達到了95%以上。只要貸款中的5%出現無法償還情況就可能會資不抵債,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央行提前對中小銀行的高利率進行警告和遏制,就是為了防控銀行的債務風險,也是為了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

  • 17 # 城市發展報告

    1、利息標準是央行制定的,銀行調息不能超出限定範圍,而現在一些中小銀行為了吸儲就超出提息範圍,這說好聽是給儲戶更多收益,說不好聽就是不正當競爭;

    2、全球經濟亮紅燈,消費熱情減弱,此時需要透過降息來刺激消費,而不是把錢存銀行,所以對於加息的銀行來說實際是在違背上峰的意願;

    3、中小銀行這幾年違規行為過多,出事的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違規批貸,信貸員幫著客戶造假申貸,最後客戶還不了錢,銀行出現越來越多壞賬。而放出去這些貸款從哪來的?都是透過高息吸儲從大銀行那裡挖來的客戶。將來大規模壞賬的時候,拿什麼給儲戶提款?打擊高息其實也是間接保護散戶資金的安全。

  • 18 # 老經理

    應該不叫壓制,是叫限制。國家限制中小銀行不斷的提高利率攬儲,這是有考量的。前些年,部分中小銀行不斷的上浮利率吸收存款,從而提高了攬儲成本。現在有的中小型銀行已在叫苦了,由於存款利率下調,一些貸款利率也跟著下調,比如商業貸款,半年至一年期利率是4.35%,而前些年有些銀行把存款利率提高4.5%~4.8%,個別銀行甚至達到5%以上,現在貸出去的款,有部分是前些年的大額存單三、五年期吸收進來的高利率存款。用高利率存款的錢來貸低利率的貸款。出現了存、貸款利率持平,極少數還形成利率倒掛。如果國家不及時採取措施,長此下去,這類銀行靠吃老本,最後只有一條路——倒閉。

  • 19 # 水中漣漪9H2u

    各家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多少,如何執行,在中國由人民銀行來制定和監督各家銀行執行。在利率未完全放開之前,各商業銀行嚴格按照人民銀行公佈的利率執行,近幾年來,人民銀行對利率管理適當的放開,允許各商業銀行適當上浮存貸款利率,但規定了上浮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各商業銀行一般浮動大約在30%左右。

    為了吸收存款和國有銀行競爭,一些中小銀行往往將存款利率上浮50%,存款利率上去了,相應貸款利率也水漲船高,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升,給中小企業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也影響了整個經濟的發展。

    存款利率的上浮不但對中小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同時也給中小銀行經營帶來了風險,存款利息高付出為剛性支出,貸款利息收入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一旦企業經營不善無法歸還貸款利息,中小銀行就會陷入虧損的狀況,長期下去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金融危機就會到來。因此國家監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中小銀行不得擅自違規提高存貸款利息,一方面是減輕中小企業和中小銀行的經營負擔,更重要的是從金融穩定發展和經濟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

  • 20 # 信貸員魚二

    1、 壓制?不存在的,沒有哪家的小銀行的行長敢說這種話。應該是“指導”吧,銀行業的數千家經營單位都要接受“指導”,沒有哪家銀行可以概莫能外的;

    2、 小銀行的網點數量沒有那麼多,吸儲能力是完全沒辦法和五大行(其實,現在是六大行,還有一個郵儲,資產價格、吸儲能力可以和農行比肩);存款利率就是要比規模大的銀行略高一點,才能吸引銀行發展所需要的客戶;

    3、 高價把存款吸引進來就完了嗎?會直接反映在銀行的日常經營上邊,會帶來莫大的壓力;八個蓋子蓋十個鍋、甚至比較瘋狂的,五個蓋子蓋10個鍋,有的銀行能玩得轉,有的就不行;會對一個地區的金融秩序帶來風險,以銀保監會為首的國家監管機關,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

    4、 銀行的經營利潤,依靠存貸比,這條路越來越不好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新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獅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