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星選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有人說鈷彈是“髒彈”,這是錯誤的,鈷彈靠“髒”來殺人,但它卻是原子彈或氫彈的分支。
髒彈就髒彈,髒彈不屬於核武器,只能算是個利用放射性核汙染搞破壞的爆炸裝置。
這種東西適合無法制造核武器,但擁有放射性材料的國家。
美軍的貧鈾彈其實也算是一種髒彈,它們穿甲後化為細小的粉末並燃燒,看似沒有問題,卻能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汙染,坑人害己。
核武器指的是利用物理效應激發原子核,引發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爆發出強大能量的技術,與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同屬於聯合國定義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範疇。
發展到今天,核武器也出現了許多門類,人們常用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分類,或者也可直接分為裂變彈和聚變彈。
所謂的“原子彈”其實有兩種,分別是使用高濃縮鈾235的鈾原子彈,以及使用高濃縮鈽239的鈽原子彈。
比如丟在廣島的“小男孩”就是鈾彈,而砸在長崎的“胖子”則是鈽彈。
氫彈實際上使用的是氫的同位素氘,大致的原理是:由熔融金屬製成氘化鋰6,用原子彈製成能“點燃”氘化鋰6的內爆彈,氘化鋰6製成的外殼在外,原子彈的鈾殼在內,爆炸後熱核反應能反覆消耗核材料,高溫核聚變,形成巨大的爆炸,威力勝過單純原子彈十倍到百倍。
由於爆炸遠比原子彈徹底,氫彈不僅威力大,理論上也更清潔,至少不會有太多來不及反應的核材料被拋灑出去。
中子彈、EMP核彈等其實也是氫彈,只不過調整了其爆炸形式。EMP核彈是送入大氣層的空爆氫彈,可製造絕強的電磁破壞。
中子彈則是減弱了爆炸威力,增強了中子射流的氫彈,它能穿過牆壁殺死生命,儘可能少的造成破壞和核輻射。
實際上,EMP核彈還有過實驗,但中子彈則完全是個傳說,儘管傳言甚多,卻無人真正的見識到這種東西,亦沒有其確切的實驗畫面放出。
“鈷彈”這東西更加特殊,它其實是存在於人們想象中的核武器,與幾十年前人們猜測中子彈的實現方式也有分不開的關係。
鈷彈的擁躉者們認為,可以給原子彈或氫彈增加一個鈷-59的反應殼,當它們爆炸後,鈷-59會在中子射流的撞擊下變為鈷-60,在進一步增大爆炸能量的同時,許多鈷-60會以塵埃狀拋撒出去,在快速衰變為鎳-60的過程中(5.27年)放射出絕強的伽馬射線,殺死地面的一切生物。
這種思想的源頭其實還是源於早期的原子彈,並且連驗證都沒透過就給斃了。
廣島、長崎,以及46年十字路口行動的早期原子彈,都出現了爆炸當量低於設計當量的情況,大量核材料來不及反應就被炸飛,加重了輻射汙染,形成巨大的災難,在海洋核試驗中尤其嚴重。
於是1950年美國物理學家萊奧·希拉德(Leo Szilard)提出了“設計大規模汙染型核彈”的點子,認為可以用鈷做材料,製造出超級強的,擴散面極為廣闊的鈷彈,毀滅全球都不在話下。
鈷彈爆炸時,輻射塵其“髒”無比,它們會隨著帶大氣環流全球擴散,紛紛揚揚的灑滿人間,用發射的伽馬射線幹掉一切生物,大到各種動物,小到微生物、小草,都逃不過長達5年的照射。
此人不陌生,他就是1939年與愛因斯坦一起對羅斯福上書,以一封“愛因斯坦-希拉德之信”(Einstein-szilard Letter)推進了美國核物理和原子彈研究的另一人。他曾告訴羅斯福,鈾是最重要的核武器原料,德華人可能已經在儲存這些東西了。
不過,有的分析認為,希拉德此舉其實依然是在“恐嚇”,他與愛因斯坦對核武器的態度很一致,即“核武器會給人類戰爭帶來嚴重的後果,並直接導致人類的滅亡”。
所以,希拉德在1950年2月26日提出的“鈷彈”,很大可能性就是為了嚇阻人們發展核武器,至少也要懂得敬畏和重視這些東西,以免一時的瘋狂,將人類推入永世的深淵。
沒想到的是,儘管希拉德在嚇人,美國軍方卻突然對鈷彈來勁了,他們認為這種能毀滅全人類的東西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軍覺得鈷彈太妙了,這東西只要往全球那麼一揚,世界就屬於美華人了。
放射性強怕什麼?反正半衰期才5年多,只要預先做好防範,囤積好食物和必需品,人們在地下掩體貓個5年,出來就是地球之主。
但美國空軍僅僅進行了短暫的投入便放棄了鈷彈的研究,因為這種東西沒人敢實驗,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它只需要待在理論的可行性之中就行了,美國也沒弱到要靠核汙染武器與人魚死網破的地步。
但由於鈷彈話題的開啟,美軍也終於重視起核戰爭中的核汙染問題,開始了一系列關於核汙染土地清理、輻射塵防禦、輻射條件下的作戰裝備研究,對後世影響深遠。
當美軍信心百倍的聲稱,能在強輻射條件下對抗輻射,並且完成洗消和作戰甚至穿越核彈煙雲發動突擊之時,其實鈷彈已經不存在什麼意義了。
畢竟它只是一個播撒式的輻射汙染武器,髒是髒了點,但只要有對策的進行應對,鈷彈還不至於能幹掉誰。相反,核武強國們成群的轟炸機、如林的彈道導彈才是核戰的重點,不把人一口氣炸平,就等著對方把自己炸平。
蘇聯方面也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他們開發出了具備“三防”功能的T-55坦克,這種坦克其實就是改進版T-54,透過空氣過濾器和艙內增壓裝置,以及含鉛內襯阻止輻射進入車內。
蘇聯切爾諾貝利危機時做出的防化反應,也證明了這個國家強大的核汙染下作戰能力,鈷彈的殺傷雖然範圍大,但遠不及切爾諾貝利的輻射蒸汽厲害,透過快速的洗消、覆蓋,做好人員防護工作,鈷彈就是個尷尬的混蛋炸彈。
之後的日子,美蘇雙方最喜歡的表演,是互相懟著比賽引爆更大規模的氫彈,爆炸當量越來越大,最終在1961年達到極限。蘇聯引爆了相當於5800萬噸TNT的“大伊萬”,而它的設計當量是1億噸,怕炸出事才臨時縮減了一半。
美蘇彼此都相信,在擁有強大轟炸機群和具備戰術、戰略規模的核武器群的幫助下,即便打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會是勝者。
至於那勞什子“鈷彈”,這與兩個人拿砒霜撒著玩比誰先死有啥區別?
再說了,純理論上的東西,不一定符合實際,也做不起這種實驗,像中子彈那樣乾乾淨淨才討人喜歡。
所以,鈷彈這東西也就後來中子彈熱潮時被好事者拿出來再度熱炒了一番,實際也沒掀起多大的風浪。
即便真有鈷彈,它雖然能對世界造成極大的破壞,卻遠不及常規的氫彈更適用於戰爭,靠如雨的氫彈一樣可以毀滅世界。
-
3 # 半桶觀點
鈷彈的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物理學家提出來的,美國曾進行過研究,是基於氫彈而設想的核武器。
理論上一顆足夠大的鈷彈可以毀滅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有能力製造這種“末日炸彈”的國家至少有四個。
要想弄清楚鈷彈的威力,以及哪個國家有能力研製成功,首先要搞清楚鈷彈的傷害原理。這裡面涉及到原子彈、氫彈、三相彈、髒彈等核武器相關的概念,把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弄清楚,鈷彈的傷害原理也就一目瞭然了。
當今世界殺傷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核武器,無論是裂變的原子彈,還是聚變的氫彈,核武器的傷害原理,一個是靠爆炸瞬間產生的能量和衝擊波摧毀目標,另一個就是靠爆炸後產生的輻射物質,對敵人有生力量造成傷害。
原子彈利用的是核裂變的原理,鈾或者鈽等重原子發生核鏈式裂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併產生爆炸。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小男孩”之後,世界各國都為之震驚,想要擁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成功試爆原子彈,美國開始研製數量更多,威力更大的原子彈。但是研究結果表明,原子彈的威力是有上限的。
因為原子彈使用核材料鈾-235或者鈽,只有聚集足夠大的體積或者質量時,在中子的衝擊下才會發生裂變反應,它是有一個臨界值。
鈾-235發生核反應的最低臨界值是15公斤左右,鈽的臨界值是10公斤左右,當核材料的質量低於臨界值時,就只會發熱,不會產生核裂變而爆炸。
在理論上,聚集越多的核材料,就會有產生更多的核裂變反應,釋放更多的能量,原子彈的威力也就更大。
但是當核材料發生裂變反應時,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其他的核材料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被炸散了,如果質量低於了核裂變的臨界值,也就不會再發生裂變反應了。
這樣大部分的核材料其實是被浪費了,原子彈的最大威力,也因此有了上限,一般不超過50萬噸TNT當量。
為了追求更大威力的核武器,科學家們成功研製出了氫彈。氫彈的原理是核聚變,氫或者氦這種極小的原子,在合併成大原子時,損失質量釋放巨大能量。
1952年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人們發現氫彈釋放的能量是同樣質量的原子彈的幾十倍。事實上美國第一顆氫彈所釋放的能量是1000萬噸TNT,相當於第一顆原子彈的幾千倍。
而且核聚變所需的材料氘和氚在海水中大量存在,一升水中的氘和氚如果完全發生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等於三百升汽油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用於製造原子彈核裂變的放射性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很有限。
氫彈相比原子彈,具有爆炸威力更大,反應材料更多,理論上威力無上限的優勢。前蘇聯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成功爆破一枚5000萬當量的氫彈,名為“沙皇炸彈”,是迄今為止試爆的威力最大的核彈。
氫彈的成功研製離不開原子彈,因為聚變反應需要極高的溫度,這個溫度只有原子彈爆炸時才能達到。
因此氫彈又被稱為“兩相彈”,簡單點說就是氫彈由“初級”和“次級”兩個部分組成。“初級”的原子彈發生核裂變,為核聚變的發生提供極高的溫度條件,釋放的高熱能中子衝擊氫或者氦,進而發生核聚變反應。
但是氫彈作為核武器,威力雖然比原子彈大,可爆炸後不會產生核輻射,這跟打擊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是相悖的。
於是科學家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氫彈的外殼上包裹一層高輻射物質鈾-238,這就是“三相彈”。也就是說氫彈爆炸時,釋放的能量和高熱中子,再次衝擊外殼的鈾-238,發生核裂變,進而產生大量的輻射塵埃,對目標的有生力量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三相彈”也被稱為“髒彈”。當今世界上的氫彈,大部分都是殺傷力巨大的“三相彈”。
人類在製造毀滅性武器上真是不遺餘力,核武器發展到“三相彈”還不是盡頭。人類認為核武器的殺傷力還可以再強一些,強到可以消滅全人類,甚至毀滅整個地球上的生物!
1950年,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提出了一個概念,他說如果將“三相彈”外殼的鈾-238換成鈷-59,就可以製造出可以毀滅全人類的鈷彈。
鈷的化合物一直用作陶瓷、玻璃、琺琅的釉料。到20世紀,鈷及其合金在電機、機械、化工以及航空航天等工業部門也得到廣泛應用,並且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金屬。
鈷-59本身不具有輻射性,但是它的同位素鈷-60則是一種輻射非常強的物質,它在衰變為鎳-60的過程中,釋放出能量高達315keV的高速電子。而且鈷-60的半衰期為5.27年,也就是說至少五年時間,鈷-60的輻射性才衰減一半。
當一枚鈷彈爆炸時,先是初級的原子彈發生核裂變,釋放能量的同時引爆了氫彈。然後氫彈發生核聚變反應,釋放巨大能量的同時,又使得外殼的鈷-59生成鈷-60。於是具有強輻射的鈷-60塵埃在目標地的上空散開,覆蓋整個被襲擊的地區。
鈷彈的傷害原理,除了爆炸時產生的巨大沖擊波摧毀地面建築物,更恐怖的是鈷-60的輻射傷害,能夠破壞覆蓋之處的所有生育基因,甚至直接殺死生命體。
從理論上來說,一枚足夠大的鈷彈是可以毀滅整個地球的人類的。將這顆足夠大的鈷彈在平流層引爆,產生的核輻射塵埃順著平流層覆蓋整個大氣層,進而汙染整個地球。這樣的話,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都會被毀滅,人類沒有任何生存的餘地。
介紹完鈷彈,我們再回到題目:哪個國家有能力製造鈷彈?
相信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已經有了答案:能夠製造鈷彈的只能是五常中的國家。
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法國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製造鈷彈的前提是能夠製造氫彈,而只有這四個國家才擁有自助研製氫彈的能力。
另外一個五常國家,英國的氫彈技術來自於美國,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援,英國是無法成功研製鈷彈的。
關於這個“末日武器”大家不用過分擔心,鈷彈目前處於理論階段,而且因為缺乏實用價值,也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花精力去研製鈷彈。鈷彈一旦爆炸,不僅毀滅了敵人,自己也跟著毀滅了,同歸於盡式的武器,研製出來幹什麼。
另外,想要一顆鈷彈就毀滅全人類的想法也是不實際的,鈷彈雖然殺傷力大,但是有效殺傷卻很低。
根據推算,如果要毀滅整個地球上的生物,起碼需要上億多的鈷元素才能做到,這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人類在自取滅亡的道路上,總是那麼不遺餘力!
回覆列表
鈷彈也叫“髒彈”,這種假想中的核武器一旦造出來,那麼將會是世界末日的到來,因此鈷彈也被稱為“末日武器”。
首先我來看一下假想中的鈷彈,為什麼又稱之為髒彈?
1950年一名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得提出鈷彈這一假設武器,並聲稱一批鈷彈足夠可以消滅所有人類,他提出這一假想,並非贊同製造這總恐怖毀滅世界的武器,而是指出這一種武器若是製造出來,將會對人類是滅頂之災的威脅。
鈷彈之所以稱之為髒彈,是因為只存在於假想中的核武器,在假設中有可怕的設想,那就是在中子彈外面裹一層鈷59,一旦這樣做的話,發射引爆的過程中,鈷59變成鈷60,而鈷60會使核武器在爆炸後產生更加嚴重的輻射,同時產生更加強烈的伽馬射線,地球生物將會在短時間內全部滅亡。
這種髒彈曾經被美國空軍正式提出並研究,只是卻並沒有部署,據目前公開的訊息中,目前這種毀滅世界的武器並沒有被製作出來。
世界上有了核武器就足夠毀滅人類了,若是鈷彈真的被製造出來,那麼後果可想而知,可以說稱之為世界末日一點都不誇張。
若說原子彈還能有生還的人類,而毀滅世界也並不是一枚原子彈可以做到的,那麼鈷彈是真的可以做到一枚就終結這個世界。
這並非是沒有依據的胡說,核武器加上鈷59之後的恐怖,絕對是讓整個世界連一棵草都生,可以說是終結武器。
那麼製造出來鈷彈的可能性有多大?製造鈷彈的原理: 從表面來看的話,製造原理是很簡單的,也只不過是在現有的三相彈外層鈾238,替換成鈷59,而鈷59在爆炸時,變成了鈷60,這才是毀滅世界的威脅關鍵。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核彈的製造演變過程。
大家應該都知道核彈最初是愛因斯坦發現的,他在質能方程E=mc^2中揭示了質量、能源、光速之間必然聯絡的本質,這個發現成了開啟製造核武器的一把鑰匙。
從1939年發現核裂變現象,也就是利用鈾-235或鈽-239等重原子核裂變反應,到研究製造出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原子彈,美國只花了6年時間,一共三枚原子彈,一枚留作試驗階段,其餘兩枚分別在1945年8月6日投到了日本廣島,8月9日投到了日本長崎,重量分別約4.1噸、4.5噸,而威力卻達到了約1.3噸、2萬噸,可以說是大約原子彈本身重量的4500倍。
這兩枚原子彈的殺傷力超出了人類的認知,其中光熱輻射、巨大的衝擊波、核輻射和後續的放射性汙染的破壞性是無法估量的。
愛因斯坦曾在《大西洋月刊》發表文章中指出:
“我認為原子彈能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是一種福音,因此我必須說,它當前是一種威脅。”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子彈製造精益求精之中,人類又發現了透過激發氫同位氫聚變反應,釋放出來的巨大威力的氫彈,這種氫彈遠遠要比原子彈的威力更大的多。
而氫彈的製作原理,也是原子彈的演變過程,其實就是小型原子彈外層包裹了氘、氚,一旦發射出去,透過原子彈引爆的過程,產生的高溫結合外層包裹的氘、氚引發的核聚變,釋放出來的高於核裂變的巨大能量。
通俗一點就是原子彈威力足夠大,而再加上一點作料氘、氚,那麼變成了氫彈,一旦發射出去,造成的殺傷力是原子彈的數千倍。
曾經蘇聯試爆過一枚氫彈,名字叫“大伊萬”,這枚氫彈引爆之後造成了巨大的電磁干擾,3次全遍全球,爆炸的蘑菇雲高達約73公里,直接影響到了4000多公里半徑的所有飛機、導彈和通訊裝置,可以說這樣的一枚氫彈可以毀滅一個島嶼。
這樣巨大的威力,是全世界人類的警醒,也因此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進行過核試驗。
隨後又出現了中彈和三相彈,而鈷彈就是三相彈的一種推理的假設演變之後,具有毀滅世界的一種末日武器。
三相彈是氫彈的升級版,也就是原子彈外層包裹了氘、氚變成了氫彈,而氫彈外層又包裹了一層鈾238的材料,使氫彈在爆炸過程中衝擊外層的鈾238材料,釋放出巨大的能力威力,加劇新一輪的核聚變。
鈷彈就是在三相彈的基礎上進行的演變,上述有提到,就是把三相彈外層包裹的一層鈾換成鈷59的一種材料。
鈷彈之所以稱之為髒彈,是因為這種武器若是造出來的話,將會巨大的環境汙染,爆炸後會發生持續5年之久的核輻射的情況,其殺傷力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一枚鈷彈就真的會毀滅世界的說法。
哪個國家有能力造出鈷彈?其實上述解釋了核武器的演變過程,大家肯定也都能夠心中有了明確的答案,我們可以假設擁有三相彈的國家,都有能力製造出鈷彈,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而為什麼鈷彈至今只是假設性武器,其實這是因為鈷彈雖然殺傷力很巨大,可以說是毀滅世界的威脅武器,但是也有雞肋的一面,那就是研製起來特別的麻煩,這是因為鈷59這種材料並不是太適合用於包裹在核彈上,一些國家在研發鈷彈的過程中,發現中子衝擊鈷59的轉化率比較低,想要克服這個很麻煩,大概是覺得有這個時間和經費,還不如多造出幾枚氫彈來得容易,也就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在鈷彈的研發上浪費時間。
結語:據製造鈷彈的原理分析,一枚鈷彈就真的能毀滅世界,至於哪個國家有能力製造出鈷彈,相信朋友們心裡早就有了答案。
核武器的殺傷力也一樣,希望人類和平相處,熱愛和平,尊重彼此國家的主權,世界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