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書門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看詞思景、境是美。

    看詞睹人、想事是恨。

    看詞欲用之嗦事,移禍東吳卻是事在詞中,人在詞外了。

    詩詞雖好,非璞真之性勿常用之。秋雨綿潺,寒則傷人矣。

  • 2 # 亦有所思

    《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一首詞寫得極為清新,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開頭的倒裝用得很漂亮,更是溫存萬種,把女兒家的小情思渲染分明,暗中還點出了自己的情趣。“道是”一詞最為出名的還要是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情卻有情”,是一種充滿情感的詩句。彷彿自己萬般嬌嗔地與人說,或者自言自語。妙的是,這一句也可以用問來表現,更妙的是,作者偏不告訴你答案。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顯然,白與紅說的是花色,而且一個“別是”更把小資情調勾勒了出來。明明是,偏要說不準,叫不明,彷彿敢不相信一般。顯然,這一句話流露出了一個資訊,女人家的孤獨和寂寞,因為情思無處安放,所到看到花開更顯得分外寂寥。東風,即春風。而且後面二字是“情味”而不是“滋味”,點出了一個“情”字,和春天一搭配,就是春情,即是春心,或是芳心,簡潔說解釋一下就是,芳心無系。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顯然,前四字是在回憶當初,而武陵二字也體現出了這白白紅紅的花兒是桃花,在尾句使用一個小典故來表明首句“不是梨花,不是杏花,而是桃花”,而桃花的蘊義更是豐富多彩,但小可偏向於此處的桃花不是指桃花面,桃花風,桃花情之類的事情,應當是作者曾經幽居過一段時間,否則不會用武陵這個典故。從作者經歷來看,應當是懷念當時那一段安寧的情感時光。

    《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這一首詞寫得很消沉,很失落,而且還有一種自棄之感。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風塵,應當是指作者身為歌妓之事,最讓人斷腸的那個字是“似”字,似乎,好像,可能,用一種懷疑的語氣卻偏偏表達出一種無望,無奈的現狀。好不容易變成了良民,卻還捲進無謂的風流,成為理學的棋子。所以這裡面的“誤”字何止是誤,更有憤怒和諷刺。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這一句表面上寫得很矛盾,花落花開是自然現象,偏偏何時開何時落要聽從主人的吩咐,顯然這是在暗示自己“落藉”(從良)與否,並不是自己想如何就如何,還得要看別人的眼色,看世人的眼色,看那個叫朱熹的眼色。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何況一個連人都不是的歌妓呢?多才多藝又能如何,寸心高潔又能怎樣?還不是做不得自己的主,擺脫了老鴇,卻擺不脫自以為是的聖賢。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這個去,指的不僅是落藉,這個住,也指的不僅是住所,確切地說是離開,離開是悲,離開恩怨,離開所謂的聖賢道德。將實際的行為昇華成一種無怨無悔的執念,至於日後悲歡離合,且由它去!後一句寫得就是世人的評價或談資,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世人對它的偶爾提起,可自己卻不這樣想,有什麼好說的,把我這個人忘了吧!

    所以這說這詞寫得有些棄世之意,可以想象,嚴蕊應當是選擇幽居而終了。

    朱熹在這件事情上的處理很混蛋,一個妓女落藉要上升為道德品德範圍,真的是小題大作,見不得任何人好一般。相比之下,還是東坡具有人文情懷。

    同樣是落藉,東坡的處理就特別溫馨,寫了一首《減蘭》,全詞如下

    鄭莊好客,容我樓前先隳幘。

    落筆生風,藉藉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塋骨冰肌那解老。

    從此杭都,良夜清風月滿湖。

    這是一首藏頭詞,鄭容和高塋是兩個要落藉的歌妓,連起來就是鄭容落藉,高塋從良!她們是妓女,也想過過普通百姓的生活。所以蘇東坡樂見其成,全部給予批准。這才是大家風範!

    朱熹,偽君子耳!

  • 3 # 祁門小謝

    記得初讀不是愛風塵的時候,看了嚴蕊的故事,大為驚奇。因為這個女人和朱熹,陳亮居然有聯絡,朱熹名聲之大,陳亮又是辛棄疾的至交,那首“醉裡挑燈看劍”就是寄給陳亮的。

    於是這首詞我能夠背下來。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待到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蕊是一名營妓,她是因為什麼原因淪落為營妓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但軍營中的娼妓,只怕連青樓勾欄的女子都不如。

    而嚴蕊才氣縱橫,很得當時文人的賞識。

    台州太守唐仲友也許是因為可憐她的身世,或者是欣賞她的文采,就幫她脫賤籍,讓她從良。

    可唐仲友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和朱熹、陳亮起了衝突,有人說是唐仲友和陳亮因為一個妓女翻臉,陳亮挑撥離間,朱熹連上六書彈劾唐仲友;有人說是唐仲友和朱熹等人文人相輕,學術派別不同,導致了朱熹的彈劾。

    年代久遠,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了,但彈劾發生了,而唐仲友幫嚴蕊脫賤籍這件小事就被放大了,被朱熹形容為:風化之罪。

    嚴蕊也因此入獄,被嚴刑拷打,命她說出唐仲友的汙點。

    令人震撼的是,嚴蕊從始至終沒有詆譭唐仲友一字。

    她說: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我即使死了,也不能誣陷別人!

    她的勇氣,她的骨氣,她的正氣,只怕很多男人也做不到。

    這件事拖了一段時間,皇帝覺得不過是書生意氣,便不了了之,讓嶽霖審理此案,嶽霖久聞嚴蕊之名,問她歸宿。於是嚴蕊寫下了這首詞:不是愛風塵。

    她淪落風塵,像是一種宿命。就像枝頭的花朵,有司春之神東君把握她的命運。

    她終究會離開,可又怎麼活著呢?如果有一天她能夠獲得自由,就不要再問她去哪裡了。

    嚴蕊無罪釋放,嶽霖判她從良。

    另一首《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齊東野語》說,唐仲友在臺州任太守時,酒宴上讓嚴蕊為紅白桃花賦詩,嚴蕊就寫下這首如夢令。

    她說這不是梨花,也不是杏花,紅白相間,是春天的風情。像是遙遠的曾經,漁人在武陵源為夾岸桃花而醉。

    那時的嚴蕊只怕還是營妓,她想到了武陵源,想到陶淵明筆下那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世隔絕的秦人避難之谷。想來她心底一直渴望著自由,嚮往著遠離紅塵紛擾的化外生活。

    嚴蕊一生只留下這兩首詞,不知其所終。

    要讀一個人的作品,一定要看他的人他的故事,知人論世,才是讀詩之根本。

    ---------丸---------

  • 4 # 詩詞書院

    在宋代,有一條不清楚何解的“律例”,就是官員是允許召妓的,但卻禁止留宿過夜。台州太守唐仲友和台州官妓嚴蕊便因此捲入了一場風波。

    唐仲友是否有要嚴蕊私待枕蓆難以考究。但他們來往甚密倒是不假。唐仲友設家宴時也常會召嚴蕊前來歌舞。題目中的《如夢令》便是在一次家宴中,嚴蕊的即席之作: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的是紅白桃花,受很多人追捧。但個人認為此調可讀,算不上特別好。詠物詞最重要的“物切”和“情切”。這首詞除“武陵”兩字外,其餘的與“桃花”都不算切,也讀不出寄託了什麼情感。而說到逸趣,則與易安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差還有一段距離。綜合讀來,就是一首略帶奉承之意的應酬之作。當然作為一首限時的即席之作也算可讀。

    說回留宿過夜一事,雖然有“律例”限制,但實際追究起來的卻是甚小。但有一個詞叫“羅列罪狀”,其起源是因為唐仲友所屬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

    南宋淳熙九年,任浙東常平使的朱熹,便藉故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有一條便是唐仲友與嚴蕊共枕的風化之罪。並下令黃岩通判收押了嚴蕊。嚴蕊也夠重情義,嚴刑之下始終無一語招承。

    此案鬧上朝庭,連宋孝宗也親自過問,丞相王淮似乎不想事情鬧大,便復曰:“此秀才爭閒氣耳。”

    於是朱熹被調任,嚴蕊也獲釋。刑獄公事詢其去處,嚴蕊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此調我則是甚為喜愛。全詞和婉自然,情感真切。雖身份低賤,卻不卑不亢。是一段寄喻頗深的自白,甚為可賞。而據傳,嚴蕊亦因寫此調而獲准從良,去處則不明。

  • 5 # 吾才是傻瓜

    嚴蕊,生卒年不詳。字幼芳,女詞人。天台(今屬漸江)營妓,色藝冠於當時。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周密《齊東野語》)。存詞三首。

    南宋淳熙九年,浙江常平使朱熹巡行臺州,由於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上疏彈劾唐仲友,其中論及唐與嚴蕊的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臺州和紹興,嚴刑逼供。嚴蕊寧死不屈。後來朱熹改官,嶽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這首《卜算子》。嶽霖判令從良,被趙宋宗室納為妾。

    上片替自己申訴。“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首句為自己辯白說自己並非生性喜好風塵生活,那是宿命所致。詞人說自己並非貪戀風塵,但又找不到自己沉淪根源,無可奈何,只好歸因於冥冥不可知的前緣與命運。一個“似”字反映出詞人對“前緣”似信非信心理,包含了詞人既自怨自艾,又自傷自憐的複雜感情。“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兩句以“花開花落”自喻,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東君來做主,像詞人這一類風塵女子,俯仰隨人,不能自主,命運總是操在有權者手中。這是妓女命運的真實寫照。這兩句中既有自傷,也隱含著對長官嶽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護花的東君。

    下片則於抒發自己對幸福自由的渴望。“去也終須去”說自己終將從牢獄中放出,表達了詞人對自由的深切渴望。“住也如何住”自己是無辜的,如何能留在這牢獄裡。“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兩句是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將山花插滿頭鬢,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就不必問她的歸宿了。詞人在展望自己的未來,述說自己理想,她嚮往的只是那幸福而簡單生活。

    ( 由於一下子賞析二首詩詞,也許有點太長遍了些,所以,只能賞析一首了。這有可能讓提主失望了,抱歉。)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如何鑑賞宋代嚴蕊的《如夢令·紅白桃花》與《卜算子·不是愛風塵》兩首詞?

    前言

    嚴蕊的故事真假難辨,最早的出處大概來自宋朝周密的《齊東野語》.。

    嚴蕊當年在酒席上尊唐與正命賦紅白桃花,即成《如夢令》雲: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七夕宴上,以席中謝元卿姓氏為韻。做了一首《鵲橋仙》 :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後來因故受到牽連下獄,後來審案官員換成了岳飛的兒子嶽霖.....命之作詞自陳。嚴蕊口占《卜算子》雲: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嶽霖即日判令從良。據周密說洪邁在《夷堅志》中“亦嘗略載其事而不能詳”,洪邁生於1123年,嶽霖生於1130年,可見嚴蕊是南宋初期的人物。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裡說"宋人小說多不足信", 懷疑嚴蕊的這首《卜算子》系唐仲友戚高宣教作……"

    一、嚴蕊《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嚴蕊的詞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這並不是說嚴蕊的學問不夠,而是由於她的職業習慣。

    詞和詩一樣,最早本是歌詞之辭,後來文人們搞得文字高深、典故難解,看見書面語都不一定懂,更何況即席歌唱了。所以能唱的詩和詞,一定是聽眾可以聽得懂的字句,嚴蕊是天台的營妓,當然要唱大家能聽懂的詞。

    這首詠物詞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沒有生僻字,內容也淺顯,賦予了桃花一種高潔情操的特質。隱隱看出一個誤入風塵的女子,心有所期,但是受困於命運的安排。

    二、《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這首詞是嶽霖“命之作詞自陳”的作品,既然能口占而出,除了才思敏捷外,估計在獄中早有宿構。

    1、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前兩句句是對於自己身世的自述,一個“誤”字可以看出內心的不甘。

    2、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花落花開自有時,意思是,無論如何,花總要開總要落的,這是自然規律,但是依然要看外部條件,春風來得早一些或晚一些,溫柔些或者猛烈些,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潛臺詞就是,我嚴蕊雖然也認命,但是如果有您的幫助,也許我會有更好的歸宿。

    3、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前兩句是對於生活現狀的不滿,後兩句是對於未來的憧憬。

    結束語

    來去不自由的嚴蕊,對於自己命運發出的哀嘆感動了嶽霖,被據說“即日判令從良。繼而宗室近屬,納為小婦以終身焉。”看來其歸宿還算是不錯。

    嚴蕊的三首詞都有共同的特點,上面說過,都是歌辭之辭,白居易作詩要“老嫗能解”,辛棄疾作詞卻需要我們看註釋才明白一點,這是詩人的不同風格。

  • 7 # 瘋小鳥

    嚴蕊,原姓周,字幼芳,因家中獲罪淪為台州營妓,改藝名為嚴蕊。她不僅長相俊美,又多才多藝,學識更是通曉古今,有不遠千里慕名來訪者。

    當時的台州太守是唐與正,風流儒雅,頗有文彩。他很欣賞嚴蕊的才華,經常召嚴蕊侍宴。當時宋代律法,官府設酒宴是可以可召歌妓侍宴的,只是不能侍寢。那一個春日,正是花兒競相綻放之時,唐太守以紅白桃花為題,讓侍宴的嚴蕊賦詞一首以助雅興,於是有了這首《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如夢令》看著詞義淺白,但仔細品來卻別有一番滋味。“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說明這首詞詠的是花,這花兒還與梨花和杏花有點像。“白白與紅紅”,說明這種花有兩個顏色,甚是美麗。“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收尾的這句雖然沒有明確這種花的名字,卻給了暗示,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武陵漁人曾經沿著溪邊行走,去到了那桃花源。說明這首詞詠的是桃花,雖然言語直白,卻別有風味。

    沒想到與唐太守的詩酒之交卻給嚴蕊帶來了麻煩,那朱熹向來與唐太守不和,聽說了他和嚴蕊的事,就把嚴蕊抓了起來,想讓她招認與唐太守有染。嚴蕊雖被嚴刑拷打,但堅決不肯誣陷唐太守,因為她的義氣勝過男子,更讓她名聲四揚。

    朱熹調離以後,岳飛的兒子嶽霖出掌天台,他聽說了嚴蕊仗義的事情,很是欣賞她的為人。他讓嚴蕊做一首詞表明她的心意,或許他可以幫她達成心願。於是便有了這首《卜算子》: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嚴芯用這首詞委婉地說明了自己並不想墜入風塵,淪為營妓只是身不由己,她不卑不亢,卻又明確地表達了渴望自由的心情。

    這首詞贏得了嶽霖的讚許,於是他幫嚴蕊脫了妓籍,恢復了她的自由身。

    嚴蕊這個才女留存世間的作品不多,僅有三首,《卜算子》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此她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生活了。

  • 8 # 每天讀宋詞

    我比較喜歡第一首《如夢令》,嚴蕊的這首詞,可以比肩李清照,且來看看。

    其實,一提到《如夢令》,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清照的“常記溪亭日暮”或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這一詞牌也以抒情為主,全篇字數短小精悍,寥寥幾句足見其情。

    嚴蕊的這首《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被名家點評為“言簡情濃,語工自然”。先簡單介紹下詞人嚴蕊,她是一名女子,且出身低微,好詩書,是當時浙江一帶軍營裡的妓女,因為擅長琴棋書畫,遠近聞名。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詞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詞中之逸品。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這兩句如沐春風,迎面而來,飄至眼前,雖然讀起來很是通俗,但決非無味,而要仔細品讀。詞人開題連續使用梨花和杏花作比擬,初讀時本以為是梨花,又像是杏花,但是仔細想來,又不是梨花,也不是杏花。甚至不知道是花還是非花,如此做了一個鋪墊。

    而讀到“白白與紅紅”時,大概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圖,仍然是花,而花的顏色也點明瞭,兼有梨花的白和杏花的紅,又像是形容一位的美人,肌膚透白,帶著嬌羞感。“別是東風情味”,進一步點明造化鍾神秀的偏愛,對花的風韻極盡讚賞,然而作者仍然沒有點明所讚揚的是什麼花?大有引人入勝之感。

    緊接著一句曾記武陵,讓人恍然大悟,妙哉妙哉,兩個曾記的疊字,其強調作用,像極了易安詞的“知否,知否”,瞬間喚起讀者的記憶,還引用典故,將詞的意境推向更高一層,畫面感油然而生,可謂詞中有畫。

    其中武陵不正點出了詞人想描述就是桃花嗎?還記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這樣記載: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正是武陵人發現,並且沿著落英繽紛的桃花行走,誤入世外桃源,帶我們領略了那種祥和平靜自由的世界,而世外桃源也成了多少文人的此心安處,是精神的安放,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人在武陵微醉”,點明瞭此人被桃花的美所吸引,也被那段世外桃源吸引。

    整首詞,巧借桃花源的典故,以此詠物抒懷,可見詞人之情趣和對自然的擁抱,其心境似無寄託,又恰似有所期許,從王國維的境界觀點來看,可以說是詞中的上品。

    讀完不禁又想起嚴蕊的另一首詞,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宋代: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兩首詞均為經典詞作,其才情可謂柳絮才高,作品清新,如春風拂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中宇智波帶土身為宇智波一族,為何會幫鼬一起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