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溪叮咚
-
2 # 五戒1977
目標是驅動人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做人或者幹一件事,最怕的就是漫無目的,走到哪裡算哪裡,隨波追流。
但是,到底應該怎麼從小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呢?個人感覺結合孩子的認知,應關注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可達成。
目標一定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門檻太低,要能夠透過努力可以達成或者有希望達成的。目標太高,孩子會覺得超出能力,不切實際,進而喪失信心和動力。目標太低,達成後不具備促進孩子提升的激勵作用。
比如,跟孩子共讀一本書,要根據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習慣,確定多長時間讀完,每天至少讀多少頁,然後,讀完以後要能夠把這本書的內容簡單的總結出來,哪些方面印象最深。
二是可量化。
在初期,一定要把目標量化到一件事,並對應到具體的時間段。也就是目標不能只在心裡,也要在紙上,在牆上。
目標一定不能大而全,泛泛而言,一定要非常具體、明確。所以,制定目標和時間表是必須做的一件事。
比如,今天這堂親子堂課,主要幹幾件事,分幾個時間段,每件事要求孩子達到什麼目標,這些都要在小黑板上明確的寫出來,並重點講解和強調。
三是有措施。
目標絕對不是一句話或者分分時間段就可以的,必須要有如何完成目標的具體保障措施。這些也要填入目標計劃表。
比如,今天這堂親子課是讀一篇文章,那麼讀這篇文章會涉及到哪些需要重點理解的地方,有哪些生字生詞,跟孩子們熟悉的別的文章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是朗讀?還是默讀?還是領讀?怎樣快速進入狀態、集中注意力?等等。
四是有激勵。
目標達成後,一定要有激勵,可以是獎勵掌聲,老師表揚,給一朵小紅花,給一件小禮物等等。但是,必須要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有好勝心,享受目標達成的樂趣。同樣,目標沒完成也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或者補救措施,畢竟,目的是讓孩子完成目標。
五是引導性。
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帶頭參與進來,因為親子教育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細節中的。特別是家長和老師要帶好頭,自己帶頭落實目標管理,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否則,自己不幹只讓孩子幹,孩子是不會認同的。
目標管理是一門大學問,從小孩子樹立目標意識,對孩子非常重要,具有非常大的益處。
-
3 # 皮皮媽帶娃
首先我們要對目標感有明確的定義;其次要根據定義,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具體要怎麼做呢?接著往下看:
什麼是目標感?目標感是指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而且為了達到目標,會付出努力和行動;不管目標實現過程中遇到多少失敗和困難,孩子都能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什麼是親子教育?親子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切與父母、家庭相關的教育都可以歸到親子教育的範疇裡。
如何用親子教育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家長要了解目標感培養的關鍵節點: 0~3歲是孩子目標感的萌芽期,4~6歲是孩子目標感的關鍵養成期。
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四點:讓孩子成為實現目標的主體、培養孩子專注力、鍛鍊孩子堅持的品質、和孩子一起對目標進行復盤。
讓孩子成為實現目標的主體
可以用放手的方式培養孩子實現目標的獨立性,再結合示弱的方式增加孩子實現目標的自信心。具體可以參考我家的例子。
皮皮剛上幼兒園時,我就告訴皮皮:我們只是給他提供上幼兒園的機會,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對自己的結果負責。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其他人都是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輔助者,讓孩子對目標產生責任感。
有時候皮皮去學校之前,我會跟他說,這個認知課媽媽小時候沒學過,你好好聽課,回家之後教媽媽好嗎?這樣皮皮學起來就很有目標感和成就感。
這就是示弱的方式了,透過我們的示弱增加孩子實現目標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培養了孩子完成目標的興趣和信心。
培養孩子專注力和堅持的品質
這點相信很多父母都做得不錯,可以透過親子游戲的形式培養,具體就不展開說啦,大家都懂的~
和孩子一起對目標進行復盤
對目標覆盤,是很多家庭培養孩子目標感時缺失的環節(因為很多家長自己在工作中就不注重覆盤),但卻是培養目標感的關鍵環節。具體要怎麼做呢?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行動清單,注意行動方面是可執行的。
比如我們幼兒園會讓孩子制定暑期閱讀目標,我會讓皮皮自己選擇這個假期讀幾本繪本,根據皮皮的總目標,對應到每天需要讀幾頁、讀多久,心裡都有數。
這樣皮皮就可以完成目標到行動的轉化,將一個抽象的目標具體化、可執行化。這樣訓練下來,皮皮的目標感就會很強了。
我是皮媽,讀過1000本繪本,從事兒童教育相關工作,期待與您一起探討育兒問題~
-
4 # 道客曉冬
小孩子目標感啟萌在0-3歲,目標感養成最佳年齡在4-6歲期間,如果錯過這個最佳時段,孩子的目標養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1.目標的確立要合理,做到“跳一跳,夠得著”,不能好高騖遠,目標超出“力所能及”就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
2.興趣是最好的動力,確立目標一定要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好玩”的目標是孩子最願意堅持的。
3.尊重能讓孩子更自信,讓孩子按自己的思想去完成目標,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某一目標的成就感會越強。
4.責任感是孩子堅持完成目標的重要因素,父母應當在孩子制定目標時教孩子要做有責任心的人,目標一旦制定就應該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對自己的目標負責。
5.父母的鼓勵支援是孩子完成目標的加油站。在孩子完成不了既定目標或思想鬆懈時,父母的鼓勵是最有效的“催化劑”。
6.達成目標後的獎勵和回顧總結是增強獲得感的有效途徑,回顧總結重點強調成功經驗,對過失或不足應點到為止。
-
5 # 庭爸談育兒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親子教育過程中如何正確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我們這樣來看,
1、目標是孩子的目標,而不應該只是父母的目標。如果你對孩子要求的目標,不是他的,那這樣的目標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當然,他也會因為希望得到你的誇獎、獎勵或者其它因素而去努力實現他。但如果對這個目標並不認可,一旦沒有獎勵了,動力也就減弱和沒有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協商,寶貝,媽媽看到玩具在房間裡各個角落都有,媽媽希望你能讓他們回家去,想玩時再拿出來,可以嗎?這樣的協商語氣,往往能讓孩子接受和配合,這個就成了他的目標。
2、目標一定是從小目標的完成開始的。目標不能太大,太虛。比如一上來就是,要勇敢,不要怕生,現在媽媽就帶你去玩,見到別的孩子要主動打招呼。如果孩子沒有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他一定實現不了這樣的目標。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引導他去一步步實現目標。第一步先到樓下玩。第二步觀察別的孩子玩。第三步鼓勵和某個孩子接觸,媽媽幫著做演示。第四步就是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自信,學會與別的孩子互動。
3、如果沒有目標,請先接納,再幫他去逐步培養。孩子是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和軌跡的,千萬不要拔苗助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如果父母做事有條理、有計劃、會設定目標,不妨與孩子共同商議目標。甚至全家人開個小小家庭會議,爸爸媽媽分別制定自己的目標。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學著制定屬於自己的目標。用家庭的氛圍與環境,去影響和幫助孩子塑造習慣。
4、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計劃。帶孩子去超市,去之前先訂一個計劃清單,規劃好要好的東西。
要出去旅遊,可以讓孩子協助做些準備,讓他體會那種制定計劃、計劃執行、完成計劃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會帶來直觀的體驗,孩子會發現自己的潛力,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與能力。
5、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與滿足。不論目標是否達成,要注意這個原則: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他從自己表現好的方面獲得自信。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共同來複盤,看看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
千萬要注意:只對事,不對人。如果你看到孩子考試考了95分,而不是100分。你是會說,才考95分??怎麼這麼笨?太粗心了!!還是你會說,媽媽看到你很認真很努力,雖然這次考了95分,但是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更加細心更加努力的。
是不是後面這種會更讓孩子接受,並且願意來看看哪裡可以提升呢?
總的來說,建立目標感遵循的,一定是從小到大、由內而外、言傳身教。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目標實現的快樂,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6 # 中小學資料大全
那麼怎麼幫助孩子建立清晰的目標呢?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01 建立自信
建立自信,即引導孩子相信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確信“我可以”,對事物懷抱積極態度。
自信是孩子邁向目標的第一步。具體來說,自信就是對自己充分肯定的一種心理態度,是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積極力量。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力量和毅力。具備了這些,困難才可能被戰勝,目標才可能達到。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上的。在孩子嘗試探索的階段,來自父母更多的鼓勵和肯定而不是責備和否定,對於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至關重要。總之,孩子需要獲得成功體驗,才能逐漸建立自信系統。孩子擁有了自信才會開始珍惜自己的名譽—表現為自尊尊人。
02 建立自尊
建立自尊,即幫助孩子透過他人評價認定“我很好”,自己有價值,有人愛。
關於自尊,父母必須要知道的是:自尊是人類生命的心理根源,它保持一個人生命的健康發展和完滿。在自尊作用於人的過程中,首當其衝的是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自尊最初對一個人起作用,是從其心理反應和心理健康開始的。如果自尊不足甚至缺乏(過於自卑),人就無法正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評價,不能適時、恰當地對社會環境的要求或者事件做出合理反應,無法及時緩解生活中的基本焦慮。孩子最早是透過父母和老師的評價獲得自尊的。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各個方面做得很好,常常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培養正確的自尊,讓孩子擁有客觀實際的自我評價和社會比較能力,需要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行為做出適當的評價。正確評價的前提是父母和老師要去掉“分別心”。這裡的分別心是指:第一,我們對待自己和別人的孩子要一樣客觀,不可以只允許自己的孩子優秀而不允許別人的孩子優秀;第二,我們對待事情的結果也要一樣的客觀,結果達到預期不能給予浮誇,讓孩子感覺到了天上;結果沒有達到預期,也不能讓孩子悲觀到如墜深淵。
可惜的是,對孩子做出恰當的反饋,卻是父母們最難做到的。父母們之所以做不到,不是因為孩子們不值得好的評價,而是父母們自己先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父母往往把自己的舒適和不舒適建立在孩子取得的結果上面,最舒適的感覺莫過於孩子被誇讚後洋洋得意。所以我們家長要拋棄“可欲”帶來的情緒,不管是否達到預期,只要客觀的去評價即可。
孩子擁有了自信和自尊就有了強大的“內動力”,這種內動力會表現為“逆情商”遠遠高於不具備這兩種素質的人。同時具有以上兩種素質的孩子由於能夠客觀地評價身邊的每個人(尊人),也就很容易互相理解達到共情
03 學會理解與共情
學會理解與共情,即孩子能夠表現出站在別人的位置上想問題的同理心。
關於理解與共情,父母必須要知道的是:理解與共情是孩子提升社會能力的前提,積極主動地理解他人的情緒及探究情緒產生的原因,會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減少孩子的叛逆行為,培養孩子愛心和同情心,同時也會促進孩子思維水平的發展。孩子能夠做到理解和共情是因為拋棄了“分別心”而具有了“同理心”。他們會為團隊內每個成員(不僅僅是自己)的成長或優秀感到自豪。因為他們的理解是:整個團隊的進步就是自己的進步,即使自己不是這個團隊裡最優秀的那個,但自己也會隨著團隊的進步而進步。他們很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時刻做最好的自己來幫助整個團隊得到提升而不是“看不得別人進步去下絆子”。所以具有理解和共情能力的孩子,也更有利於個人目標的實現。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遠不再適合單打獨鬥,一個人能力再強,仍然需要他人的支援才可能完成一項事業。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對孩子目前教育的重點就是希望他們早日具備上述的三個素質。對家長而言,具體做法和方向如下:
第一,客觀接受孩子身上的不足,透過學習明白孩子身上的不足是我們之前教育的缺失造成的。這樣的心態會讓我們在聽到孩子存在的問題時坦然接受,同時也欣喜這是我們整個家庭難得的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第二,接受了不足之後不是忽視而是正視,積極地透過學習來幫助孩子和自己找到提升的辦法。如果只是知道理論而不能找到辦法解決,那知道和不知道沒什麼區別,甚至知道了反而更加讓人感到焦躁。
第三,我們家長目前尋找的人生目標就是紮根於“清一新教育”平臺:首先透過平臺來提升自身;其次透過自己小家庭的示範作用來影響周邊越來越多的人,幫助他們從現在的教育苦海里面早日覺醒和脫身;最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實現我們的民族自豪感。當然這個目標我們也不是單槍匹馬,而是靠“清一新教育”這個優秀的平臺來實現,我們只是盡力在這個平臺上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做最好的自己”。這個理念我也經常找機會傳達給孩子們,讓他們形成“最強的人是能夠有能力幫到更多人的人”的價值觀。
結語:
孩子們生來是願意勇於探索他們未知的世界的。但是很多“有為”的家長們出於擔心孩子被傷害的“愛心”,一次次有意無意地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無能”的。而不自信的孩子是不敢設定目標的,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實現設定的目標,同時又擔心實現不了被人取笑;所以乾脆不設定目標了。找到自信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跨越一個個障礙實現自己的目標!自尊會讓孩子出於尊重自己而自發堅定地邁向自己設定的目標。理解和共情會讓孩子透過團隊的力量高效實現目標。最後具有正向價值觀的家庭也容易幫助孩子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
-
7 # 四季小繪
這個問題要說其實挺複雜,又也很簡單,說的多半容易,做的確是難以企達。首先你想要什麼樣的目標其實作為大人也搞不清楚,不是嗎?普遍的不就是要好好成績,考上什麼大學,當上什麼官還是達到什麼名嗎,不知這種是不是你在教育上想要的目標。
培養孩子的目標感,需要孩子自發萌發的,不是你要培養就培養,好吧,真的培養,那就看你抱著什麼樣的目的,然後多和孩子做關於這個目的的事,看孩子買不買帳,買賬了估計就算成功了吧。我的孩子也有一個目標,說培養也不能算培養,都是孩子自發要做的事,給你參考!
-
8 # 記憶師雷鳴
孩子目標感的培養對孩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個孩子能不能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就看這個孩子有沒有強大的目標感。針對於在親子教育過程中正確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目標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第一,從小樹立志向。小孩子樹立志向時,我們家長很糾結的。一種是孩子說出了一個很有氣勢的志向時,比如做大官等,家長心裡是樂不可滋的;一種是孩子說了一個很普通的志向時,比如做廚師,家長心裡就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其實,無論孩子立下較遠大的志向還是比較簡單的志向,家長都不必為孩子急躁。因為這些志向不會持續多久的,孩子長大後會發生變化的。
為什麼要樹立志向呢?這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對未來的一個思考,就是制定目標的一種鍛鍊。孩子根據自己接觸的感受,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能在什麼方向努力,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會去體驗這種目標的感覺,去認識目標、嘗試著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學習、生活問題。目標的建立,是非常有意義的思維鍛鍊活動。
第二,從小事上制定計劃。其實計劃就是目標,制定計劃實際就是在制定目標。孩子根據每天的日常生活事件,給自己制定一個一日生活計劃、一週生活計劃等,這就是在制定一個短期、近期目標,是孩子能看見、能做到,能檢驗的訓練專案。
第三,根據孩子的優劣,制定培優計劃和補差計劃。孩子的表現肯定有長有短,優勢在什麼地方,劣勢在什麼地方,孩子有沒有進行過分析和思考。這是我們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去重視的關鍵,只有認清楚了自己,才能制定出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的計劃,才能為目標的實現而提供足夠的支援。
家長和孩子可以具體到一個學習科目的優劣進行系統的分析,比如語文閱讀、寫作哪些方面不擅長,哪些方面又有所優勢,如何取長補短,都要合理地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孩子也能在具體地計劃制定過程中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對自己的目標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結束語目標、計劃、組織等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學習一個內容的訓練還要重要。目標感能夠訓練出來,孩子就能很容易控制住自己言語、行為,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都會有很強的管理控制能力。所以,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引導孩子,讓他們有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
9 # 心理醫生小蔣
1.父母對“目標”的定義不要太侷限。
當父母一提到目標,孩子就聯想到考試和成績,如果是天生熱愛學習和考試的孩子還好,一旦這個孩子本來就動力不夠,學習吃力,那麼他一聽到“目標”二字,他就會緊張又警惕,以後就會對“目標”敬而遠之。
2.父母不要否定孩子的目標。
當孩子有了某個目標以後,我們不要輕易地去否定。而是在他的這個目標上去做一些梳理和引導,那麼孩子就有機會真的確立一個健康的,符合自己優勢特長的目標。
3.父母不要忽略孩子曾經樹立的小目標。
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沒有過目標,他對目標的概念,以及實施的過程都會很模糊,很陌生。
而反之,如果他經常會鎖定目標,並做到了。那麼他對目標這個詞,就會充滿熟悉和熱情,因為那是他經歷過的。
我們要知道一個心理原理:讓我們重複做一件事的動力是什麼?
是兩個因素:熟悉感和成就感。
熟悉帶來安全,成就感帶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曾經有過一個小目標,並且輕而易舉實現了,他就會有成就感,就會在內在給自己評價:我是一個能實現目標的人。
那麼未來他就敢重複去做,於是他的自信和目標,都會如同滾雪球似的,越來越足,越來越大。
所以,父母在希望孩子有目標,有理想之前,先要轉換眼光,用多維度的視角去看待目標。
回覆列表
我覺得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孩子目標感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孩子因為年齡的原因,往往對自己關注的事情並不能持續很長時間,新鮮勁兒一過,之前還很感興趣的事情也許很快便被拋之腦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髮揮作用了。
家長要在一開始就給孩子設定一個小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目標任務,要讓孩子在實現自己目標後體會到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孩子將目標堅持下去最好的動力。這種動力發自孩子的內心,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一次給孩子開家長會的時候,孩子的語文老師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是認同,她說:“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的樂趣啊?學習的快樂來自哪裡?就來自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之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孩子的心中充滿了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促使他去更加地努力,以此獲得更多的來自老師的肯定,並讓自身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孩子從自身努力和付出後所收穫的成就感,會讓孩子繼續追逐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依然會有懈怠的情況出現,這時家長要立場堅定地告訴孩子要堅持下去。孩子可能會內心稍有不滿,可能會鬧鬧小情緒,但是這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大人一定要陪孩子一起走過這個煎熬期。
當一件事情因為長期的堅持而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孩子便會順其自然地將他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