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管教孩子是件複雜的事,很多人都反對用打的方式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懲罰,因為打孩子有很多潛在的負面影響。 那麼,你有我們其它的非常有效的懲罰方式嗎?
5
回覆列表
  • 1 # 公正永生

    謝邀。我記得我那兒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那還是他三年級的時候,他的班主任把他送到我家說:我是沒有辦法了作業不做,領著同學上山不回上課暫時休學吧。於是我把他送到生產隊幹了一週的活,‘媽媽我上學’。上學可以給我寫一篇作文,寫得好你就去,寫不好掙工分。‘我寫,寫啥?’‘你就給我寫《我要好好學習》’。他做完之後叫我看,我看了之後還真不錯,‘寫得還可以上學吧。’從那以後還真是改了,期末還成了三好學生。只要打重要害會改的。

  • 2 # 小學學習資源

    我覺得還可以透過取消一些他喜歡的專案來懲罰他,比如一個星期不能看電視,三天不能玩ipad,沒收他喜歡吃的零食。取消星期天去遊樂園,沒收喜歡的玩具。或者透過做家務,做一些體力上的懲罰,比如做蹲立起,一字馬(易烊千璽小時候就被懲罰過)。

    懲罰具有兩種目的:一是為了禁止某種行為,二是為了誘匯出所期望的 行為。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第一個反應便是以懲罰禁止這種不良行為的再發生,卻很少深思如何引導孩子實踐良好行為。孩子對父母的一味 懲罰會害怕,所以在懲罰時,父母一定要講究方法。一旦懲罰過重,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可是,懲罰得太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懲罰孩子,是根據錯誤的性質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選擇懲罰方法,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誤。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有效的時間較短,不能持久。很多時候,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卻沒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後還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在懲罰孩子前,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懲罰他。懲罰後,最好強化一次,確認一下孩子是否記住了自己錯在哪裡。

  • 3 # 家庭教育指導師飛飛

    愛要批評

    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想成長,就必須勇敢多嘗試,因此也一定會犯錯。孔子也進過:“人非聖賢激能無錯。”

    王陽明先生也見過人生四個學習過程:立志、勤學、改過和責普。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他們的常規反應就是批評孩子。批評孩子並沒有錯,孩子在被批評的過程中學會辨別是非,學會區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壞的。如果孩子作錯了事情不聞不問,那父母就有問題了,是不稱職的父母。

    在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當中,過分強調不能批評孩子,要鼓勵,要表揚,說的是有一些道理,我也相信憤怒是不好的。

    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我們努力忍耐,控制自己的脾氣。我們說忍耐是一種美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它要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假裝平靜,要求我們言行不一致,要求我們的行為隱藏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不是反映我們的內心狀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精神上健康的父母並不是聖人,我們應該承認以下的事實:

    1、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時候,我們有時會發脾氣。

    2、我們有權生氣,而不必感到內疚或者羞愧。

    3、我們有權表達自己的感覺

    (只要我們不攻擊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們就可以表達我們的憤怒)。

    但我們要接受我們生氣的原因,說出我們內心的想法,以及我們希望的行為。比如我們可以說:“當我看到襪子、鞋子、襯衫、褲子扔的滿地都是時,我很生氣,生氣極了,我真想開啟窗戶,把這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到大街上去。”“我叫你吃飯,而你卻一直在看電視,我很生氣,非常生氣,我辛辛苦苦煮了一桌好吃的,希望看到你們吃得津津有味,並得到你們的讚賞和感激,而不是這樣的無視和冷漠。”

    孩子從父母那裡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應,他們希望聽到反映父母真實心情的言語。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憤怒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事實上,在某些時刻,不生氣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反而給孩子一種漠不關心的感覺。因為那些真正關心在意孩子的人很難做到一直不生氣。不過這並不說明孩子能經受的住憤怒和暴力,只是說明孩子能夠理解這樣的憤怒,父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表達我們的憤怒可以幫助父母們釋放怒氣,而且,它甚至是一堂重要的課,教會孩子如何安全地表達憤怒。孩子可能會明白他自己的憤怒也不是什麼大的災難,可以釋放出來,而不會傷害任何人。

    因此表達憤怒應該採用安全的,可以理解的方法。即陳述事實,表達情緒及生氣的原因,以及我們希望的行為。

    以此來給孩子一些警告和啟示,而對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有副作用。但憤怒並不等於竭盡全力的大聲喊叫,甚至暴跳如雷的批評孩子,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是陳述問題,表達感受,只針對事情,而不針對孩子本人發表任何觀點。當我們明白了這些,我們就可以不必再為對孩子發腫氣而百責。但我們也要明白,表達憤怒並不等於批評。

    批評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它卻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分寸拿捏不好,方法不正確,它會嚴重的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且成為前面講到的反確認。

    它是最觀掌握的一種方法,必須經過系統化的訓練才能使用。可遺憾的是,我們大部分家長其他的方法都不用,就會用批評這個方法,而且還不會用,用不好。於是使孩子與家長的關係越來越冷說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自尊心和自信心消失殆盡,最終這孩子被家長的錯誤批評,甚至是打罵徹底毀滅。

    要想熟練地掌握批識的使用方法,就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一、明確批評的適用範圍

    並不是孩子的所有錯誤行為都可以用批評來對待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常態,把事情完全做對是特例。如果孩子事先沒有被教導或被警告,那麼他做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所謂的錯事,是不應該被指責的。因為他不知道錯在哪兒,也不是故意的,那麼你批評他,他就會不服氣,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以後你即使是正確的話他也聽不進去;或者孩子被批評怕了,下次什麼也不敢做,不敢嘗試,變得唯唯諾諾,自卑怯。因此批評只適用於孩子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而為之的情況,並且這個錯誤是初犯,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習慣。

    因為如果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壞習慣,你的批評就會成為反確認,這個習慣就會越批評越嚴重,比如孩子已經沉迷遊戲,已經厭學等現象產生,就不要再批評指責了,只能尋找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

    二、批評只對“事”而不對“人”。

    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擁有情感。當你用批評或者辱罵性的字眼去用在人的身上時,它就會像一根根毒箭把人刺傷。

    比如你說“這把椅子真難看”時,這句話對椅子毫無影響,它既不覺得受辱,也不覺得尷尬。但是,當一個孩子被說難看,愚蠢和笨拙時,這些話就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會有反應,厭惡、憤怒、憎恨就這樣產生了。有的孩子可能會反擊,但大多數的孩子會把這些話當真,認為自己的確是個難看,愚蠢又笨拙的人。所以,批評的矛頭只能針對這件事,而不能針對這個人。

    比如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不應該做出撤謊的行為。而不能說孩子因此說是個我該的人,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當我們批評後子載的微該這件事時,那意味著只要他不再做這件事就可以了,他還可以成為一個誠實的孩子。但是如果我們說孩子是敬說的人時,那就意味著今後他無論怎麼做都沒有用了,都無法成為誠實的人了,這等於給他判了死刑。

    父母對孩子說了這些否定、貶損的話,而沒有意識到這些話的傷害和破壞性的後果。

    舉個例子

    “你知道嗎?不經別人的允許拿別人的東西就叫做偷,你是個小偷你知嗎?”“你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個麻煩,你什麼都不會只會找麻煩,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個麻煩東西?”

    “你就像你媽媽一樣固執,隨心所欲,我完全無法控制你。”

    “看看你的房間像豬窩一樣,你這個懶情的孩子,你連自己的房間都收拾不好,你還能做成什麼事?”

    這些針對人進行的破壞性的批評,扼殺的是孩子的精神人,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貶損的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是萬萬不可以對孩子說的!

    三、就事論事表達最真實的感受。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以後不再犯,並且做出正確的行為。

    因此,批評就要就事論事,直接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什麼事,並告訴他這件事情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及帶來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知道你對這件事很生氣,很憤怒,很傷心,很痛苦等等最真實的感受。

    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情緒,然後讓孩子明白他只是這件事情出了錯誤,但他的人還是好人,父母對他今後改正錯誤充滿了信心與期望,讓我們來看一個正確的例子。

    媽媽發現口袋裡少了50元錢,並發現孩子的口袋多出42元零錢。

    媽媽:我丟了50塊錢,你知道怎麼回事嗎?

    孩子:不知道,反正我沒拿。

    媽媽:那你口袋裡為什麼會有幾十元零錢呢?

    孩子:那是我在路上撿的。

    媽媽:真的是撿的嗎?你確定是撿的嗎?你知道不經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偷盜行為嗎?你知道偷盜是一種特別特別惡劣的行徑嗎?而且你還撒謊,撤謊欺騙我,撒謊是人類最可恥的行徑之一,我非常傷心,傷心我最愛的兒子竟然欺騙媽媽。我更加生氣,非常非常的生氣,因為我認為你不應該做出這樣的行為,這不是我的兒子該做的事情。我簡直要氣炸了!

    你有什麼要對我說的嗎?媽媽一直真誠的對待你,你卻對我撒謊,太讓我傷心了!你自己好好想想,你這麼做對嗎?

    孩子:媽媽,對不起。

    媽媽:我現在好多了,聽到你這麼說我好多了好了,儘管你偷拿了媽媽的錢,還對媽媽撒了謊,但我依然相信你是一個誠實懂事的好孩子。你這麼做應該是有你的原因的。你下次不會再做這樣的事對嗎?你想告訴媽媽,你做這件事的

    原因嗎?

    孩子一五一十的把真實的原因告訴了媽媽

    當我們懂得了批評的方法和技巧,並且明白父母可以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我們教育起孩子來就會更加遊刃有餘了

  • 4 # 想交朋友731

    謝謝邀請。教育孩子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方法用對了,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方法用錯了,那決對會適的其反。世界上任何一對夫婦都會有‘望子成龍’的初始的,然而結果會大相徑庭的。這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就是“方法”。在過去民間有一種普遍認可的教育方法,便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兒成器”。大家都知道,那些把孩子當‘爺’寵的家庭,以後真正有出息的基本上都少。而許多腰纏萬貫的富翁,小時候都是受盡苦難的,甚至於是孤兒的也有許多。傳說香港首富李加成傳給孩子的只有企業,沒有金錢。因為他知道,給他們的錢再多,只能是縱容他們去亨受,而給他們一個企業去管理,他們才能知道一個道理,既賺錢真的不容易,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即能提高了業務水平,同時也會從中帶來了樂趣。所以說,我們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父母的錢是用汗水或知識換來的,錢來的真的不容易,只有抱著如此之心去教育孩子,他們才能會有志向,才不會辜負大人對他們的希望。至於說打與不打,要看實際情況,打教結合,文武都用。樹立父母的“權威”有必要,愛護他們要用‘心’,‘寵’不出人材來,該疼該教才能達到目的。

  • 5 # 我高興18

    謝邀。無須諱言,在許多普通家庭父母教育孩子常有打罵現象,還留下一句口頭禪叫做打是疼罵是愛。其實還有一招:罰站。雖然人們都知道打罵孩子不好,只是當孩子闖禍犯錯,父母往往情緒失控動粗。許多人氣頭過後也很後悔,真是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上。從現在實際情況看,打罵孩子和溺愛孩子兩種現象同時存在,都不好。孩子需要教育引導,適當的懲罰教育也是必要的。比如把打換成罰站,把罵變成講道理就好。

  • 6 # 蕾蕾283831526

    先把事情分析給孩子聽,他要不聽,你不要發火打他。可以先退一步,按照他的方法做,結果失敗了。用事實證明你的方法對。以後他就服你管了。象小學生不肯學游泳這種事,可以讓同學,老師幫忙勸說一起去學。凡是動動腦子,讓孩子快樂的接受你的教育。

  • 7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孩子犯錯誤,你怎麼看孩子犯錯誤這件事?第二是你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我想這些是首先要弄明白的。然後再來說是否懲罰以及如何懲罰。

    第一,你如何看孩子犯錯誤這件事。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成人也會犯錯誤。成人犯錯誤之後,會從所犯的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孩子也是這樣。只有在不斷的試錯的過程中,他才會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所以你是否允許孩子犯錯誤呢?如果你不允許孩子犯錯誤,有可能孩子的關注就在怎樣不犯錯誤上,從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戰戰兢兢,這樣反而更容易犯錯。因為這時孩子不是關注在如何把事情做好上。這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不願意做任何事情,因為做事就會犯錯誤。這樣孩子就得不到成長。

    第一個問題跟第二問題是相關的。你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說不能懲罰孩子,而是有時懲罰是達不到你想要的目標的。我猜你想要的目標是孩子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的前提是他嘗試了很多次,才知道如何正確。所以與其說懲罰孩子做錯了,不如把關注放在教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這樣孩子就知道犯錯誤是可以的,他就會勇於嘗試,而不是在做事的時候如履薄冰。愛迪生是因為嘗試了上千種材料,才知道哪種材料可以做燈絲。如果他在嘗試第1種材料失敗的時候,被懲罰,我想他可能不會再去嘗試後面的上千種材料,有可能他也發明不了電燈了。

    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愛迪生呢,還是怕犯錯誤而不敢做事的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個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8 # 奔跑的老羊

    雖然說沒有捱打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這個不是絕對的。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靠理性教育,感恩教育,但這個也要掌握度,通常幾種教育方式混合使用。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某方面的教育要佔的更多一點。

    問這個問題的家長可能是孩子非常的調皮,不服管教的型別。作為班主任,我接觸過很多種類的孩子,最後即使脾氣最壞的孩子也都能對我服服帖帖的。當中的訣竅在於,孩子的教育不只在於家長,應該是老師家長聯合教育。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不能只打,越打越叛逆,很多心裡的事情會都不願意給你說。這樣以後更不好管教。

    我的教育方式就是感恩教育,因為只有學生知道感恩,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老師的付出,才能有所成長,用心學習。因此只要有空我都去班級給他們“洗腦”。即使他們犯錯誤,也不靠班主任的權利去壓制,也是以說服為主。讓他們去分析錯誤,發現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

    家長如果想做的話,可以看看心理學的書,針對自己孩子所處的時期,分析分析他們的心理活動,可以有針對性的去管教孩子。不過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確實不好管,這是這個社會的通病。家長千萬不要以打為主,好學會引導,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樣有利於他們成長。

  • 9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對孩子進行教育是主要方式,但是打罵只能給孩子帶來逆反心理,而且沒有效果。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就做,所以要想教育孩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也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孩子有了過錯就要以懲罰也就是最大的限度了,對孩子的懲罰也不要過大,因為孩子還在生長髮育期。當孩子有過錯的時候就要先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指正,然後在進行懲罰,這樣就會有好的效果。

  • 10 # 儒道近民

    平坦的路,缺少雨後泥濘上多姿的腳印;孩子成長,不可或缺地會遇到坎坷辛酸,家長、老師無一例外會針對孩子行為進行批評、指責、勸誡和懲罰。

    懲罰應注意三點:有法、有度、有效。

    第一,懲罰有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處理過錯時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而父母師長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犯錯之後第一要仿效的。

    相傳有一天,孔子弟子在做米飯,做罷,弟子開鍋驗視,不慎把飯粒灑在鍋沿。弟子深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拈起米粒填入口中,剛好孔子經過,看到了眼前一幕,深為弟子先吃的無禮舉止而不滿,憤而責之。當其他弟子告知真相後,孔子自責道:看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時也不可信哪!

    孔丘作為聖人尚且知錯必改,他的"自責″讓弟子受益終身,"賢者七十二人"以後在治理諸侯國時也垂先垂範、勤政愛民,成效顯著,為世人留下良好印象,不能不說這是孔子教導有方法的成果。

    近代,陶行知先生"四顆糖"勸勉學生的事例教育學生求實、向善,則是變"懲罰"為勸誡的優秀範例。

    第二,懲罰有度

    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目的在於提升教育的規範性,在保護學生的同時也給予教師充分的自由空間。

    日常班級管理中,因為對學生實施懲罰而出現師生矛盾、家校矛盾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出現"校鬧"的極端現象。這裡有教師處理問題過激、處事簡單急躁等因素,更多的是學生及家長對違規違紀行為如搶奪他人財物、樓梯間推搡、誣辱他人言行等或認識不到位、或推脫責任、或減輕懲處而與校方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所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懲罰讓學生從思想作風上受到教育,防止今後再出現類似行為尤其重要。

    懲罰有度,要求教師手拿戒尺,心帶愛意,採用切實可行又讓對方能心理接受、樂於改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當的教育。

    第三,懲罰有效

    人恆過,然後能改。有過失不必過分擔心,能改是大家渴望得到的結果。教育的職責不僅僅教給學生專業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發現學生不良隱疾、去除癥結,還受教育者一個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態是教育目的所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漫長地教育路途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出現各種各樣的事,只要教育者在教學管理中端正心態,方法得當,管理有度,就一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還校園以清明,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安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茶葉出現茶黃蟎,應該怎樣去防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