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路上小學生
-
2 # 弓土堯
您的孩子今天的表現,只能說明平時做父母的沒有以身作則和嚴格管理。要想解決孩子哭鬧玩手機的壞習慣,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隱藏父母的憐憫之心。絕大部分為人父母者都不忍心看著孩子哭鬧,每一次都扛不住孩子的糖衣炮彈,服軟了就只能把手機給孩子,但是事後難免自責後悔。如此反覆,直到父母熬的心累,孩子也養成了壞習慣。其實什麼時間改正都為時不晚,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不犯錯,靜下心來想想,如果任由孩子這麼發展下去是不是會毀了他的一生。想通了就要逼迫自己下狠心,每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管住嘴、繃住臉,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求父母少說話或者不說話,臉部表情要嚴肅,如果嬉皮笑臉,會讓孩子以為你是在開玩笑,有可乘之機。不管孩子怎麼哭鬧,父母要有定力,一次不行兩次,堅持下去並養成習慣。孩子是非常感性的小生命,他會察言觀色,如果他發覺父母不在被自己的情緒所幹擾,就會慢慢收斂直到徹底放棄哭鬧的手段。
第二,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一張白紙,孩子小的時候會毫無保留的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比如,孩子希望你陪他玩,我們就要放下手機認真投入的配孩子玩耍,切不可敷衍了事,放孩子自己玩,父母在一邊看手機。孩子晚上做作業,父母要陪孩子在一邊,可以選擇看書這種方式來感化他,讓孩子明白他的父母也在學習而不是在玩手機。孩子需要榜樣的力量,父母就是最現成的榜樣。可能真正執行起來很難,但是我們必須咬牙堅持。
第三,要讓孩子多掌握幾門特長。羽毛球、足球、書法、彈琴等等任何課外專案,父母都要利用閒暇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並熟練掌握。這是讓孩子在空餘時間有事可做的最佳途徑。另外,學會更多的特長還可以增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可以交更多的朋友,比如需要多人配合的球類運動,平時多參加大型的表演活動,比如琴棋書畫類。總之要讓孩子走出去,每一個孩子都害怕孤獨,他們希望父母的陪伴,也更渴望同齡人的陪伴和玩耍,很多時候,父母的陪伴不如孩子的同學、朋友的陪伴更能讓孩子放鬆。
-
3 # 小皮育兒經
T:孩子鬧著玩手機,不給就不吃飯,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吃飯還能講條件,一看這問題,就知道這孩子就是被慣的,跟我外甥一樣。
前天去我媽家吃飯時,我媽在喂外甥吃飯時,展現出了我從未見過的才藝表演,為了讓外甥吃一口飯,我媽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從用好吃的菜引誘他張口,到拿著玩具給外甥玩,然後我媽玩給他看,最後鍋碗瓢盆都用上,還親自載歌載舞就是想引得外甥哈哈笑瞬間將飯塞進去,把我女兒也看呆了,結果那天外甥喂完了一碗飯,女兒只來得及吃半碗。
事後我跟我媽說:吃個飯這麼費勁幹嘛,不吃就別吃。
我媽懟過來:孩子還小,不都這樣吃飯的嗎,你讓你女兒自己吃,結果就吃這麼點,別把胃餓壞了,現在餵飯辛苦一點事小,他不吃胃餓壞了那可是一輩子的事。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把順序搞反了,才對孩子的要求事事順從。
他不吃飯我要是不喂/不答應他吃飯的要求,他會餓壞胃的,那我就答應他的要求吧; 他不收拾玩具要是被玩具絆倒了,他會受傷的,那我就幫他收吧; 我要是不催著孩子把作業早點寫完,太晚睡他明天會遲到的,我還是盯著他吧。於是孩子的事家長看的比孩子自己還上心,而每個孩子都是小機靈鬼,他一看家長對自己這麼“關心”,就會蹬鼻子上臉,以此成為要挾家長的籌碼。
想要讓孩子自己乖乖吃飯,沒有什麼比讓他餓一頓效果來的更好更快。
公安大學教授、心理專家李玫瑾有一章講到關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對孩子說不,讓孩子學習不任性》就非常的好用,建議題主可以試試,簡單來說就是“四不原則”。
而在開始“四不原則”開始之前,首先給孩子一個選擇題,1.先吃飯,吃完再看手機,2.玩手機但是不能吃飯,而且下一頓飯之前都不允許吃任何東西。 如果孩子選了1那最好不過,如果選了2,再下一頓飯前勢必會很餓,會討吃的東西,這時候才是正式實行“四不原則”的時候。
一、不打他孩子餓了討吃的時,毅然的拒絕他,他哭鬧也好,生氣也好,因為現在不是飯點,吃飯沒有理由,家長不給孩子吃飯是完全有理由的,要絕對遵循自己的底線對他說不,而且你還可以笑眯眯的看著他鬧,過程還可能挺有趣的。
二、不罵他你安安靜靜在一旁等孩子哭累了,哭完了,然後就可以給孩子好好清理一下,拿把熱毛巾擦一下臉,還可以抱一下他,讓他知道,雖然哭鬧得時候你沒理他,但你是愛他的。
三、不在當下講道理孩子哭鬧得時候不要講任何話,等孩子哭完了,脾氣發完了,情緒穩定下來了,你就可以開始跟孩子溝通了:我知道你為什麼哭鬧,可是之前是你自己不要吃飯的,我們也已經說好了如果中午不吃飯的話必須要等到晚飯才能吃,肚子餓也沒辦法,我們必須要說到做到,如果你覺得我必須要拿東西給你吃,那你說出你的理由,如果能說服我,我就讓你吃飯,否則我也會堅持我的做法。
四、不要走開不要走開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警示和愛,
你哭鬧時我不走開,說明我是會絕對堅持我自己的原則不會給你讓步的;
你哭完後我不走開是要幫你收拾好你的情緒,給你擦臉整理,說明我是愛你的。只有在整個過程中讓孩子知道你是全程參與並完全理解他的感受的,但依舊對他的請求不予理睬的,他就能完整的看到你的態度,並知道哭鬧時沒有用的,原則就是底線,不能破就是不能破。
因此,孩子哭鬧要手機才吃飯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決心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和夠不夠狠心。
相信我,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段經歷,或者今天是為了吃飯看手機,明天就是為了多買一樣玩具,後天就是為了其他的無理要求,今天不跟他講明原則,他明天更會蹬鼻子上臉,越早讓孩子明白底線和原則,教育孩子上面就能更輕鬆。
-
4 # 丁媽親子時光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
一個16歲的印度男孩,連續玩了6小時的“吃雞遊戲”後,突然大喊大叫隨即倒地,送醫後不治身亡。
醫生說,玩遊戲時的刺激,使腎上腺素激增導致心臟驟停。
媽媽一邊哭一邊說:“孩子不聽我們的,給他把遊戲刪了,就絕食抗議。”
題主的問題和這個媽媽的說法是一樣的,都是被孩子以不吃飯為要挾,面對孩子,家長感到束手無策。
這個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孩子玩手機和吃飯的問題,更深一層是父母和孩子的權利之爭,也就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立規矩、立界限。
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沒有原則的愛、沒有底線的愛,是溺愛,是害孩子。規矩和愛的統一 ,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
杜布森博士在《勇於管教》中有一段話談說規矩的:
“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著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再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說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欄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規矩)的孩子會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裡。”孩子偶爾玩手機可以,但是如果養成不玩手機就不吃飯的習慣是堅決不能被允許的,今天為了玩手機不吃飯,家長妥協,明天為了達到別的目的再以不吃飯為條件要挾家長,家長怎麼辦?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立規矩。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立規矩:就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家長根據實際情況列出規矩:
規矩的觀念和原則既明確又清楚,不是模糊、神秘的想法,乃是建立在現實、情理的法則,以及日常生活上。
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玩手機,吃飯就要專心致志的吃飯;每天什麼時間可以玩手機、每次玩手機的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制定;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後果,如玩手機錯過吃飯,孩子餓了在沒有飯吃,或者孩子一整天都不能再玩手機等。當然這些規矩應該提前告訴孩子,而不是等孩子吃飯的時候才告訴他。
1.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
當父母給孩子定出規矩以後,父母必須要先嚴格遵守。
當給孩子定出規矩吃飯的時候不能玩手機,父母要先嚴格遵守。剛開始孩子肯定會哭鬧、反抗、尖叫、生氣或者用乞討、懇求、爭議、強詞奪理等方式來反抗父母的規矩。
這時候是考驗父母耐心的時候,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嫌麻煩或者不忍心看到孩子傷心而軟弱下來,放棄對孩子堅持。
父母先不遵守規則,在孩子面前是沒有威信的,以後在給孩子立規矩,孩子也可以隨意推翻,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是個有界限的人。
孩子會觀察你的言行,你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運用“界線”來學習。他們觀察你如何對待他們、對待配偶和對待你的工作,然後不管好壞,照單全收。2.立規矩的 2 大原則溫柔且堅定
提起立規矩很多人就會認為規矩=嚴厲管教,規矩=限制自由,規矩是冷冰冰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立規矩的時候沒有溫柔、沒有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礎上。
Dr魏說:溫柔不是退讓或者遷就,而是指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他的想法;堅定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堅持原則,基本的底線不能退讓。
溫柔,是指父母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是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而不是大喊大叫或者冰冷嚴肅的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如何;
溫柔,是指父母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接納孩子的所有負面情緒,接納孩子的生氣、憤怒、傷心、失望,讓孩子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規矩不是被訓練出來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
溫柔,是指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和考慮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理心,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體驗別人的感受,在自尊與尊重他人之間,自然形成讓彼此都舒服的界限。
堅定,是指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孩子的哭鬧、生氣、傷心而妥協,放棄自己制定出的規則。
父母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要總透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不”意味被拒絕、被約束。如,父母少說:“不要玩手機,過來吃飯”,而是說:“放下手機,過來吃飯!”
3.孩子不遵守規則讓他承擔相應的後果
給孩子立規矩讓父母最發愁的地方就是,規矩都講了100遍,孩子也表示明白和同意了,但還是時常違反。
這是因為孩子違反規則以後,沒有承擔相應的後果,給孩子造成錯覺,讓孩子以為原來遵守不遵守規則都是一樣的。
在《為孩子立界限》這本書中說到:
“當一個人的行為導致他必須面對現實的結果,如痛苦損失時間、金錢、財物、喜愛的東西、看重的人……時,他才會有真正的改變。”如:孩子不遵守吃飯時不看手機的規則,需要承擔的後果是,從中午到晚飯前沒有飯菜、零食可以吃,需要餓肚子,或者一整天都不可以玩手機。
要讓孩子經驗“因果律”,是因為自己“不負責”因,就收到了這樣的果,自己之所以餓肚子、一整天不能玩手機這是自己的選擇,真實的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
在給孩子立吃飯時不能玩手機手機的規矩時,給孩子自由,讓他自己選擇。如果孩子選擇了好好吃飯,要不時地給予讚美,增加他自主的機會,他可以從中學習到“我在掌管自己的生活”;
如果孩子選擇了玩手機,當他餓肚子的時候,要對他同情,避免落井下石地說:“活該,你餓肚子是自找的,誰讓你玩手機不吃飯呢……”這樣孩子會把注意力轉向父母,以為是父母使他餓肚子,而不是去改正那個使他陷入餓肚子的行為。
使用同情的詞語如下:
“可惜你今天不能玩了!”
“我相信你一定餓了,我也很不願意少吃一餐飯的!”
總之,父母目標不是要控制孩子,讓他們做你要他們做的事,乃是給他們選擇去做想做的事,並且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是非常痛苦的,他們種了不負責任的因,就會收到痛苦的果。
孩子之所以用不吃飯來威脅家長,是因為他知道這個方法管用。為了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問題兒童”不會憑空出現的。每個問題兒童一般都是從有問題的生活環境出來的,受健康約束的孩子,不會無中生有地出現問題。
-
5 # 悠辣媽
我們家目前是每週半小時電視,手機,ipad,電腦都不看。很少有孩子不愛看手機,家長想休息,家長出去聚餐,扔個手機給孩子大概是最簡單有效的哄孩子方式了。
問題來了,扔個手機給孩子,多麼簡單,給家長省去了很多口舌,體力,也不用絞盡腦汁想怎麼陪孩子玩,但是誰都知道手機的危害卻是特別大的。
我的做法,需要長期堅持,也需要很多耐心。家長以及身邊人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長邊陪孩子邊看手機,寧可不要他陪,這是孩子身邊監護人最基本的要求。下班回家以後,我和爸爸基本上不看手機,如果真有事,或者想休閒一下,進別的房間可以玩一會,或者我倆換著陪孩子。關於看手機看電視以及任何電子產品,有一個算一個,定好規則,多久看多長時間,我家是除了電視,其他任何產品都不看,電視每週兩集動畫片。規則是跟孩子商量定的,我會問他,看電視每週看一集還是兩集啊,他肯定選兩集。如果他說了別的選項,比如每天看半小時,而你又不想同意,需要動一番腦筋了,可以利用遊戲,或者繪本,全說他,商量一個折中的方法。規則定好之後,要執行了,可以把規則畫出來,貼在牆上或者電視上等顯眼的地方,看我畫的家規。上面一張是我和孩子商量之後,我畫的家規。下面一張是我有段時間老想看手機,孩子為我畫的,看的我汗顏,孩子還想到用這種方式提醒我。執行的時候,一開始會很困難,當你不同意他看電視的時候,或者看著電視不同意關的時候,多數孩子都會哭鬧,這時候就用得著“溫柔而堅定”的辦法了,態度要溫柔,行為要堅定,告訴他規則是怎樣的,然後堅決的執行下去。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候也不會完全那麼較真,可以適當靈活,比如有時候多看一集也無妨。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會越來越少的看電視和手機。有一種理論說,大腦接受哪一方面的刺激越多,他越會吸收哪一方面的資訊。比如大人看手機越多,就越喜歡看手機,因為你的腦電波就喜歡接收那種資訊。所以三歲之前,儘可能不要讓他接收到電視和手機的刺激。總之這個過程是跟孩子鬥智鬥勇,絞盡腦汁的過程,孩子為了能達到目的,也是想盡一切辦法,他絞盡腦汁的樣子也很可愛,最起碼他在動腦,千萬不要著急,他想辦法說服你的過程也是個鍛鍊,比如下面的場景經常在我家發生:媽媽,我想看電視
好啊,那你盯著電視看看吧(沒有開啟電視,只看黑屏)
媽媽,電視上那行字是什麼?
哦,這寫的“無訊號”就是放電視的叔叔阿姨下班了(提前拔掉網線)
媽媽,我想看動畫片。
好啊,我給你演啊!然後我跟爸爸扮演各種角色,唱歌跳舞變魔術……
媽媽,我想看海底小縱隊。
好啊,我們來看一個之前都沒看過的故事,電視上都沒有的(拿出藏了很久的海底小縱隊繪本)
其實總之一句話,只要你想做到,孩子一定不會依賴電視和手機,其實他們更在乎你是不是全心全意的陪伴你,只要你想方設法給他高質量的陪伴,誰還需要手機和電視呢。
-
6 # 輕煙說育兒
1、不吃飯就不吃飯,餓著。但手機堅決不能給,一開這個頭,就剎不住車。對待孩子要有原則,他鬧騰一次,下次就不會了。
2、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別你不給孩子玩,自己正大光明地玩,這樣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3、帶孩子多出門活動,打打球、跟別的小朋友做做遊戲,讓他擺脫無聊。
4、還可以給孩子買點書,給他其他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對待孩子要和善而堅定,講明道理,堅決執行,相信孩子會明白的。
-
7 # 豆媽育兒育己
你好,現在無論在哪裡我們都可以看見低頭一族,你會發現好像我們變成了手機的奴隸,當然我們的孩子也沒有幸免於難。孩子看見大人玩手機,色彩鮮豔還會跳動覺得開心極了。他們對手機充滿了很大的好奇,但是有一句話叫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玩手機對孩子的視力影響非常大。吃飯玩手機對孩子腸胃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就需要言傳身教,立規矩。
01吃飯時間,孩子哭鬧玩手機,應該如何應該對?長期堅持看療效
言傳身教。從孩子1歲開始模仿能力日漸發展,父母和家人是孩子的第一模仿物件,在這個過程我們放下手機,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除了接打電話,其他時間最好不用手機,如果是工作需要回復我們可以選擇在一定時間裡去完成。爸媽不看手機,孩子對手機的興趣就會減弱。就好像如果我們周圍的同事都在玩一個遊戲,那麼可能我們也會下載跟著玩是一個道理,孩子太小經不住誘惑,那麼父母可以減少這樣的誘惑。讓孩子正確看待手機。
高質量陪伴。經調查發現,很多喜歡玩手機的孩子,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建議父母可以高質量陪伴,如果父母時間有限,可以和看護孩子的人說好,儘可能去陪伴孩子。比如,多去戶外走走,和孩子一道玩玩具,玩過家家,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計劃力。
立規矩。孩子喜歡玩手機,特別是大齡的孩子他們會又哭又鬧,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家裡立規矩,什麼時間可以玩什麼時間不可以玩,制定一個時間表。讓孩子明白什麼時間可以做什麼事情,在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們應該有一點獎懲機制,比如用笑臉收集或者是用小花來判斷,做的好的一天我們就會有一個笑臉,不好就不會有笑臉。如果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客服自己做到了,我們在口頭上要說,“經過你的努力我們客服了困難,是很棒的。”表揚孩子發生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同時可以得到一枚笑臉。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做到,還是一直大哭不止,我們把孩子帶到房間,好好和孩子溝通,告知孩子玩手機的危害,然後鼓勵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孩子依然哭鬧不止,選擇不吃飯,那麼就讓他不吃飯,著這個過程中不吃零食,堅持到下一頓飯。告訴孩子今天就沒有笑臉了,也不能透過笑臉收集來滿足自己可以得到的禮物。
注:這一條需要長期堅持,不是1-2天就可以見到效果的,透過一週進行評判。繪本作用很大。1購買孩子喜歡的動畫片繪本進行代替。2購買看電視對孩子有害的繪本進行講解。
02哭鬧現場處理共情,孩子大哭要看電視那一刻,我們立即迴應孩子,我們的寶寶想看電視了,媽媽知道的。但是現在不是看電視的時間,這一條和立規矩結合用。肚子還餓著呢,如果不吃飯飯的話肚子裡的小精靈會抗議。(針對講道理的孩子)如果孩子平時不講道理,那麼把孩子帶離桌面溝通,溝通無效,讓孩子不吃飯就行,尊重他的選擇但是請他遵守我們的約定。
父母態度淡然,不吼不叫。孩子有時候情緒來了,父母的情緒也來了,這樣孩子受到了刺激,轉而大哭大鬧。父母淡然處理,孩子也明白父母的堅決。
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孩子的情緒更加關鍵。
回覆列表
這個不能慣著,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讓他意識到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需要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巡巡善誘,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