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鐸人

    要是就於現實講,宋亡於武弱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最後被滅國的的確確是被蒙古鐵騎橫掃踏平的。但要細說,宋並不僅僅只是因為武弱而亡。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由來已久,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還立下“不得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的規定,而武官卻越顯低下。宋朝沒有像秦人好武,漢以武立國那樣威武大氣,從頭到尾以武弱生存卻也存在了三百多年,是封建王朝中長壽的了。所以你要說它亡於武弱,像對也像不對。所以這隻能說明在那個時代,軍事實力是壓倒一個王朝的最後稻草,但這個稻草的成形卻要有時間給與實力的累積。

    宋朝軍事

    宋朝廢除都檢點,設殿前司和侍衛司,殿前司由三指揮使掌管兵馬但無發兵之權;侍衛司屬於皇帝的親兵,與殿前司分管禁軍。宋再置樞密院掌管軍政,樞密院直接由皇帝統領,其餘官員不得過問。而樞密院就擔當了擁有發兵之權的角色,但卻沒有領兵的權力。所以宋朝在軍事上實現了很好的權力分立,比三權分立都更牛的分立。雖然這樣免除了像唐末藩鎮割據的那種局面,但是軍力也很完美的得到了潰散,將不知兵,兵不識將。而且在打仗時期,領兵的將帥一般都以文臣擔任,武將只能做為幫襯,所以這仗該怎麼打?宋朝的武將實在是太難了!

    宋朝雖然還處於冷兵器時代,但是火器用於軍事宋朝可是開了先河。很多火器都登上了戰場,雖然說殺傷力可能不是很強,但要是打打步兵那時毫無問題的。主要就是騎兵的機動性太高,宋軍沒有還手之力。

    屹立不倒

    我們都知道,宋朝打誰都打不過,但它卻還是活的最久那一個。先是有遼,宋幹不過,納稅稱臣,結果遼先亡了被金和宋一起滅了。後又有了西夏,宋還是打不過,遼也輸給了西夏;但後來也和宋一樣輸給了金,最後先於宋亡於蒙古。金雖然滅了北宋,但還是沒有熬過南宋被後來的蒙古滅了。看到最後蒙古建立元朝笑到了最後,但是宋朝卻是歷經時代最久的。

    而宋朝之所以能做到屹立不倒,很大程度又與之前頂下的制度相關。宋朝的制度政策開明就相當於資本主義的前身的前身,文官體制就算是放到現在也不算落後。這中開明的態度,創造了宋朝經濟、文化、科技的繁榮,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實力的雄厚讓宋生存下來。誰都打不過,但我能給你錢啊。所以遼金西夏為什麼沒有往死裡搞死宋,一是自身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能壓倒性的完敗宋朝,況且宋朝自身實力還存在;二就是他們心知肚明,只有宋才有這樣的攬錢手法,他們做不到,還不如留著宋自己當一個收租的。所以這就是宋一直能活下來的辦法,就是一慫到底,因此也被很多人看不起,稱為“弱宋”。一些激進的人還怪宋丟了漢人的天下,鼓吹民族大義,更是將宋貶的不堪。

    有好有壞,兩面看待

    宋的確武弱,但並不是不堪一擊或說是就因武弱完敗。一個朝代的終結必然是基於它的侷限性,使之跟不上時代最終被剔除出時代。但中國古代王朝的巧妙就在於重複,這樣的重複上演了千年,一個新王朝的出現可能比前一個王朝知道了一些缺點並改正了得以建立新秩序,但同樣又繼承了它的侷限性並給出了新缺點;所以王朝的更替就這樣實現了往復的迴圈。宋雖然弱了一分,但它卻差點實現了王朝新模式的出現,它已經在創新的最頂點,但終究敗給了中國古代思想的偉大,根深蒂固。

  • 2 # 史海尋蹤

    宋朝能屹立300多年而不倒,是因為蒙古力量崛起的太晚。

    宋朝無力抵抗外族入侵,皇帝從臨安一直被追殺到崖山,武力疲弱這一點無需否認。

    除了立朝之初,整個宋朝都處於被壓制狀態

    宋太宗曾組織過“雍熙北伐”,想收回北方故土中原屏障燕雲十六州。從這一點上,宋太宗還是有遠見的,無險可守的汴京實在是太危險。

    但是北伐慘敗後,宋廷就失去了向北拓展的勇氣,從此進入“被動挨打單純防禦”時代。

    宋遼時期

    宋真宗執政時,遼國大舉入侵,一度攻打到澶州(河南濮陽),直接威脅汴京(開封)。遼軍在宋境內肆意搶掠,宋廷能做的除了防守就是防守。宋真宗在丞相寇準的再三勸阻下,無奈親自督戰前線,這才抗住了攻勢,簽訂了《澶淵之盟》。

    然後兩國以兄弟之國論交,宋朝每年給窮弟兄一些好處,倒也基本維持了百年和平。然後就是,安逸的日子拖垮了鬥志,難兄難弟被金國這個新秀,一鍋給端了。

    宋金時期

    金國先後滅了遼國和北宋,高宗趙構不在京城倖免於難。被擁立即位,一路從應天府(商丘)逃到臨安(杭州)。

    國家傾覆,父親、哥哥都被金人俘獲,趙構也成了驚弓之鳥。本來金人是想一鼓作氣,把南宋給滅了。但是南宋和北宋情況不一樣,江河水網、山地丘陵,地貌氣候都和北方大不一樣,無往不利的騎兵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南宋在反擊金國入侵中,在岳飛等人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戰果。無奈宋廷求和心意已決,以犧牲岳飛為代價,兩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力量懸殊過大,成了君臣之國,宋向金納貢稱臣。

    之後宋孝宗時還搞過幾次北伐,但都是無果而終,此後再無亮點可言。

    西夏是北宋武力值較好的參照國

    金遼是大國,宋朝對其無可奈何還有情可原。但同人口只有300萬的西夏對陣,宋也難以佔到上風,好水川一戰甚至全軍覆滅。

    兩國談談打打好多年,直到北宋滅亡,南宋和西夏疆土被隔離開,方才告一段落,

    由此可見,北宋武力不是不行,是真的不行。

    宋朝武弱,精神因素是重要原因

    宋朝懼戰情緒是由上而下的,朝廷一向是主和派力量佔優。偶有敢於迎敵的勇將,也是被壓制排擠。外交策略基本圍繞“能談和就不打仗”展開,一味防禦的用兵方略,註定兩宋在軍事上難有大的成就。

    倒是在金、蒙古大軍壓境,有滅國之虞的情況下,宋軍面貌反而有所改善,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越是怯戰,敵方就越沒有顧忌,越是怯戰,己方的軍事潛力就越不能充分施展。

    300年不倒,不能證明宋朝軍事的強大

    光是《澶淵之盟》就維持了宋朝百年和平。一手拿刀一手拿錢,也讓南宋躲過了金人的鐵蹄。金人對直接控制南方的土地似乎不是那麼渴望,先後在與南宋之間建立“偽楚”、“偽齊”政權或能說明一二。金人自己管理,產出遠不如讓宋廷打理那般富庶,有個隨時貢獻歲貢的“提款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獨力抗住蒙古五十年也是個偽命題。蒙古集中力量攻打南宋,主要在蒙哥攻打四川和忽必烈南征這兩個時間段,加起來不過20年。還有那麼些年蒙古在幹什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穩定內部、西征。

    忽必烈南征宋朝,前後只經歷了12年。

    綜上,宋朝真的是亡於武弱。缺乏強有力軍事力量的國家,只能任人欺凌朝不保夕,這是歷史給出的教訓。

  • 3 # 立殘陽

    導致宋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絕對不可能全是因為軍事力量差導致滅亡。因為如果單純的說宋朝的軍事力量差,導致滅亡。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宋朝是最後一個被元朝滅亡的國家?。而在此之前的,金,契丹,等等,國家都是在宋朝之前滅亡的。

    所以我認為宋朝滅亡的原因還是制度的問題。

    首先,軍事制度有很大的問題。宋朝為了防止軍事將領叛亂,把主要的精力全部集中於中央禁軍。地方軍都是被挑剩下的十分羸弱。而且宋朝將軍在真正的戰場上受到很多的制約。金城市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情況。

    其次,宋朝富足。換句話說就是有錢。而且建都於杭州,這等繁華之地。當權者容易腐蝕,不願戰爭,貪圖享樂。而真正當權的又是文人,不屑於戰爭,也害怕戰爭。

    然後又是什麼原因能存活300多年呢? 原因十分複雜,限於篇幅,我們姑且從軍事、經濟兩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宋朝的軍事實力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差,你感覺有點矛盾,因為我剛剛說了宋朝的軍事力量,受到各種各樣的侷限。導致宋朝軍事力量沒有發揮到極致。但這並不代表宋朝的軍事力量很弱。在建國之初,宋朝確實是主動打別人的多,捱打的少。那段日子,宋朝滅南平、滅後蜀、滅南漢、滅南唐、滅北漢,又收復了吳越,一時風光無兩。

    你也許可能會對這一點原因提出反駁。但是我說第二點你應該不會反駁了。那就是宋朝的經濟實力強

    二,宋朝有錢到什麼程度呢?北宋時期,一年國家財政收入最高可達1.6億貫。就算在南宋,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能輕鬆超過1億貫。

    而唐朝的年均財政收入只有大約3000萬貫。宋朝的稅率還是歷史上最低的。這也就是說,不管是上層社會還是下層,都是比較有錢的。這就為“花錢買和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是我的想法。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覺得說的還行,給個讚唄。

  • 4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宋朝的滅亡武力孱弱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而宋朝之所以能夠屹立300年是因為金國滅掉北宋後已經無力南侵,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吃下南宋。

    宋朝滅亡的前因後果

    一、武力孱弱

    宋朝無論在什麼時候,其武力值都是弱的可憐。宋朝在北面和西面的鄰居分別是遼國和西夏,而宋朝與這兩個鄰居交戰幾乎是被壓著打,雖然勝的時候也很多,但遠遠沒有形成優勢,甚至是對陣遼國最弱的軍隊,都被打的兵敗如山倒。反觀漢朝與唐朝,雖然都有很強的鄰居,但是二者都是後來者居上,將匈奴和突厥打到懷疑人生。

    二、沒有可靠的屏障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自此中原王朝就失去了應對遼國的屏障。宋朝君臣也一直在為收回燕雲十六州而不懈努力,然而直至滅亡的那一刻,收回燕雲十六州也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三、文強武弱

    如果文和武是一個王朝的兩條腿,那麼宋朝必定是一個瘸腿的朝代。自趙匡胤竊取後周江山以來,宋朝的政策就是以文立國。

    以文立國與之對應的便是武人沒有地位,在宋朝崇尚“東華門外唱名方為好男兒”,讀書人比武人高一等。這樣一來,宋朝便沒有人願意去參軍,兵員得不到保障,也是宋朝對外戰爭屢屢失敗的一個原因。

    為何宋朝能屹立300年

    北宋時期,無論是北方的遼國還是西面的西夏,都沒有一口吞掉宋朝的實力,因此北宋的邊境還是比較和平的。而在金國崛起後,先是滅掉了遼國,緊接著就是北宋,但面對南宋時,金國內部卻開始不穩,因此也就沒有了滅掉南宋的可能。

    南宋時期,金國與南宋相安無事,一直到蒙古的興起,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弱宋自然不是對手。

    小結

    宋朝以文立國,本身就很弱勢,對周邊國家從來都只能是逆來順受,僅僅是因為沒有強大的武力。而宋朝之所以存在的時間長一點,只是因為元朝興起的晚了。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引言:宋朝給人的感覺是是個“積貧積弱”的朝代,作為中原的王朝卻要向周邊的少數民族稱臣納貢,最後被外族所滅。眾所周知,宋朝立國三百多年年,二度傾覆,相比於其他王朝,宋朝是亡於外患,而非內亂。那麼宋朝的滅亡,是因為武力弱小的原因嗎?宋朝的軍事力量真的是那麼不堪嗎?其實宋朝的軍事力量並不弱,宋朝能在周邊外敵環伺的環境下屹立不倒,除了經濟的強盛,軍事方面的力量並沒有那麼弱。判斷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並不能只看軍事武力方面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富裕的朝代這一點毋容置疑,宋朝的經濟、文化、農業、工商業、科技等方面在當時處於世界的頂尖水平,在北宋簽訂了檀淵之盟後,注重治世,鼓勵各方面產業的發展,宋朝的先進的生產力促使各方面的產業發展迅速,從而也使得宋朝變得很富有,真正達到了有錢任性的地步,面對強敵,能打就打,打不過就用錢來解決,總之用經濟實力來換取和平,解決武力摩擦,也不失為一種保全的策略。但這不是我要表達的意思,宋朝竟然這麼有經濟實力,那麼培養出一支強悍的軍隊,其實一點都不難,就看願不願意花軍費去培養了。

    宋朝武力絕不是那麼的不堪

    說起來可能令人無法置信,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高達70%,但依然改變不了大家對宋朝軍事力量孱弱的認知,宋朝簽訂過檀淵之盟、紹興和議,還有北宋滅國的“靖康之恥”。

    先說下宋朝的武器的演變,在宋朝之前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但在宋朝,火器的發明,使得火器登上戰爭舞臺,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球、鐵火炮、火箭、火球、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宋朝是經歷過冷兵器與熱兵器結合的時代。透過強大武器的配備,按道理講宋朝的軍事方面力量應該是很強的。

    再說下兩宋期間並不缺乏名將,北宋期間有曹斌、狄青、李繼隆,南宋有岳飛、韓世忠、孟珙等名將,名將帶出來的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宋朝的軍事制度與兵權的分離

    在宋朝流行這這樣的一句話“將不知兵,兵不識將”,這種局面對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是一種摧殘。在宋朝開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奠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發生戰爭時由文官或太監掌軍,武將的地位和權利是不如文臣的。

    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同時,宋朝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重蹈五代十國節度使割據一方的情況發生,這樣大大影響宋朝的戰鬥力。

    在兩宋期間沒有誰能完全消滅掉誰 除了蒙古帝國

    宋朝立國之處,燕雲十六州在被後唐的石敬瑭送給遼國,後來宋太宗北伐的失利,使得宋朝從此失去北方有利的地利屏障。在宋朝的邊境,先後崛起的有遼國、西夏、大金與後來的蒙古帝國,這幾者之間互相結盟,又互相攻伐,宋朝聯盟大金滅了遼國,後來聯盟蒙古滅了大金,西夏北蒙古所滅,最後演變成宋元之戰。宋元之戰,元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宋朝已經無力再和元朝抗衡。

    南宋初期,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曾多次大敗金國,所以說宋朝的武力和軍事力量還是可以的。

    南宋末年宋朝在與蒙古的戰爭中,雖敗多勝少,但也抵禦了大元朝廷多年的進攻,比如襄陽之戰和釣魚臺之戰,最終不敵被蒙古被滅。

  • 6 # 史道驛站x

    我想這個問題主要指的是北宋吧,北宋的滅亡武弱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新黨和舊黨之間的長期內訌,以及官僚士大夫們享樂思想。黨派之爭相互詆譭,相互殘殺,矛盾始終無法調和。宋徽宗在蔡京的蠱惑下,及時行樂,皇帝尚且如此,臣民紛紛效仿。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趙匡胤因為自己靠武力奪得了天下,所以他對擁有兵權的武將特別防範和猜忌,心裡總感覺不踏實,於是他唱了一曲‘’杯酒釋兵權‘’,把石守信等將領的兵權給解除了,開始大量起用文官,文官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武力奪權的機率幾乎為零。

    文官風光無限,武官開始黯然失色,武將地位也是每況愈下,有統兵權,卻沒有調兵權,還處處受到文官的節制,如此一來武官的積極性不高,將領懈怠,士兵沒有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力可想而知,冗兵現象非常嚴重。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在軍事方面就提出了裁減冗兵,可改革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抵制,加上改革的不徹底,讓階級矛盾越演越烈,新舊兩黨勢同水火,本來積極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也被新舊兩黨搞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他的飄搖不定,使得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隨著宋神宗的去世,變法徹底終止,一場鬧劇草草收場,新舊兩黨的內訌,讓北宋人心渙散,階級矛盾加深,因此很多人說北宋滅亡是從王安石變法開始的,此話也不是空穴來風,是有一定根據和道理的。

    北宋重文輕武風氣形成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榮,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出現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司馬光、李清照等等,宋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文人都有自己的雅好和獨特的個性,在北宋奢靡之風盛行,文人士大夫以養妓為樂,相互攀比。著名的才子宋祁就被人送外號‘’紅杏尚書‘’,他家裡就養了一大批妓女,天天歌舞昇平,樂在其中。

    宋徽宗趙佶也是一個文藝大家,書畫有相當高的造詣,而且足球(蹴鞠)也踢得非常棒,高俅就是他的隊友,宋徽宗發明了瘦金體書法,由於自己的雅好,宋徽宗還建立了國家書畫院,據說畫《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就曾經在國家書畫院工作過,宋徽宗不但喜歡書畫,還喜歡奇石珍寶,於是宰相蔡京想方設法去民間搜刮。 皇帝不務正業,不勵精圖治,天天玩些花花草草,又重用奸詐小人,朝政腐敗,民怨四起,文官當道,武將旁落,危機四伏啊,中原的富庶,讓金人覬覦已久。公元1127年,金人圍攻北宋都城汴京,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史稱‘’靖康之變‘’,也稱‘’靖康之恥‘’,因此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在應天稱帝,建立南宋,按說宋高宗趙構應該要用武力救回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可他沒有這樣做,而且把抗金英雄岳飛給殺害了,向金人求和,以屈辱和歲貢來換取安寧,南宋又在恥辱中苟延殘喘延續了一百多年,最後被元人給滅了。

    縱觀宋朝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靠武力奪得天下的大宋,建國以後幾乎就成了軟柿子。宋真宗時期,明明是大宋打敗了遼,還與遼簽訂了割地賠款的《澶淵之盟》,後來的‘’靖康之變‘’也讓人莫名其妙,區區幾萬人的金兵竟然圍攻都城,還可以擄走二帝,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南宋高宗趙構寧可殺岳飛也要同金人議和,因此我個人認為宋朝的歷史,是一部屈辱史,當年雄霸天下的宋太祖趙匡胤,如果知道他的後代們如此窩囊,該做何感想!

  • 7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王朝的武功孱弱和王朝的長短有關係嗎?

    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恰恰相反,武功特別厲害的朝代很難能長久的,比如秦朝、比如隋朝。

    中國自秦朝一統以來,只有漢朝400多年的歷史長度能壓過宋朝300多年的歷史。

    宋朝為什麼能存在這麼久?

    宋國疆域太小,易於控制;

    文官系統發達,對百姓的掌控遠高於漢唐明清;

    所在疆域大部分為中國最富有的地區,百姓生活條件好;

    積極發展海上貿易,國家財政沒有崩潰;

    這些都是原因。

    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會矛盾比較小。

    宋朝國內從來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比如漢之黃巾起義,唐之黃巢起義,明之西北起義,清之太平天國運動等等動搖國家根基的起義。

    因為宋朝龜縮於一隅,先後碰到遼國、西夏、金國、蒙古等異族入侵,邊疆摩擦劇烈,大量百姓被異族屠殺,土地矛盾不是很激烈,社會矛盾也很小。

    這才是宋朝能生存那麼長的主要原因。

    異族入侵、百姓被大規模屠殺,導致宋朝國內矛盾不緊張,而外部壓力較大,逼著宋朝百姓只能團結在宋朝周圍。

    但凡中國出現一個劉邦、項羽或黃巢、朱元璋等人物,誰還會跟著宋朝?

    說白了,就是因為有個強大的外敵,內部由於屠殺而土地關係不緊張,才讓宋朝苟延殘喘300多年。

    民以食為天

    契丹少女

    穆桂英掛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質量隨著速度變化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