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程看商丘

    不是浙江兵強悍,而是戚家軍強悍。

    戚繼光練兵的思想與實踐,對後來產生巨大的影響,後來的鄭成功、曾國藩的練兵都深受其影響。那麼戚繼光為什麼要練兵,他又是如此將一群烏合之眾,訓練為鋼鐵戰士呢?

    這事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

    戚繼光與倭寇第一戰,自己麾下三千士兵,加上友軍九千人,面對八九百人的倭寇,兵力上絕對優勢。然而,明軍遇到倭寇,竟然扭頭便跑,關鍵時刻,戚繼光連續射斃三名倭寇頭目後,方才穩住陣腳。這一戰,對戚繼光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靠這些膽小怕事計程車兵,怎麼打得贏戰鬥?戚繼光決心要訓練一支有戰鬥力、有紀律的鐵軍,要另起爐灶。當他把練兵計劃呈報給頂頭上司胡宗憲時,胡宗憲一臉驚諤。要從懦弱的浙江人中訓練出一支鐵軍,這豈非天方夜譚?原來胡司令當年就曾親自訓練一千名浙兵,結果仍然是一群烏合之眾。

    不過,胡宗憲仍把新招募的三千名紹興兵交給戚繼光訓練。實際上,這三千人中的多數絕不符合戚繼光的招兵標準。在選兵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上,戚繼光沒有話語權,因而這次練兵效果差強人意。後來隊伍裡竟然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事:為了冒領軍功,士兵竟然砍死戰友,拎著腦袋謊報戰功。

    這件事對戚繼光刺激太大了。士兵素質這麼差,顯然,問題出在兵源上。他萌生了重新招募新兵的想法,而且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標準,這一次他的計劃終於得到胡宗憲的支援。

  • 2 # 落枔

    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所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在當時倭寇聽了無不聞風喪膽。

    為什麼戚繼光的戚家軍選擇了浙兵而不是其他省計程車兵呢?這個要從戚繼光上任浙江說起。

    戚繼光在嘉靖三十四年調任浙江,當時倭寇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有組織,戰鬥力極強。橫行霸道,襲擾沿海百姓,姦淫擄掠,燒殺搶奪。

    在戚繼光上任剛剛一個月時倭寇來犯,目標是浙江慈溪,根據情報倭寇只有一千人,他召集了當時的上萬名士兵,準備以多打少。

    沒想到的是上了戰場後沒有人執行他的軍令,士兵都跑光了。上萬明軍被幾百倭寇打的四散而逃,戚繼光從這一站就發現如果只靠這些貪生怕死的老兵油子,就是徐達常遇春復活也打不了一次勝仗。

    戚繼光戰後向當時的領導胡宗憲上了文書,胡宗憲看過之後回覆戚繼光一句很經典的話,“浙江人要是能訓練出來,我早就去練了,還用等你來?”

    後來胡宗憲被戚繼光的堅持打動給了戚繼光3000浙江新兵去訓練,在戚繼光慘無人道的魔鬼訓練下,他們練就了非凡的武藝,這支戚繼光親訓的軍隊就是後世人們所稱的戚家軍的前身。

    後來戚繼光在一次因爭礦鬥毆中看到了義烏百姓曠日持久的鬥毆戰鬥力,當時參與鬥毆的人數累計達三萬,歷時四個月,死傷兩千五百餘人。戚繼光對義烏人的彪悍,善戰無畏由衷的感嘆,連夜求見胡宗憲說出了:若準我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

    在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徵兵訓練後,也沒有讓戚繼光失望,他所訓練出的浙兵也是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 3 # 泥坑蕉粉

    戚家軍為什麼選浙兵?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自組建後屢戰屢勝,從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為什麼“戚家軍”能夠做到屢戰屢勝呢?

    有人說,這跟戚繼光選用浙江兵關係很大,認為 浙江兵能打戰。《明史》中,也對浙兵讚美有加:其隸軍籍者曰浙兵,義烏為最,處次之,臺、寧又次之,善狼筅,間以叉槊。戚繼光制鴛鴦陣以破倭,及守薊門,最有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戚繼光之所以選浙兵,並不是說浙江計程車兵原來就有多強悍,多能打。只能說一方面,倭寇大多盤踞浙江沿海,從當地募兵較為便利,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戚繼光練兵水平太高了,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他提到了浙兵軟弱的問題:往日浙江等處兵士,未練無膽,執之臨敵,每每棄之,反以截阻我兵馬,幾乎棄而不用。這與《明史》中對浙兵的記載相差甚大。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看法呢?歸根到底,是戚繼光用高超的訓練方式把軟弱的浙兵訓練成天下聞名的強兵,因此稱戚繼光為傑出的軍事家並不為過。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練兵的。

    首先,戚繼光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戰士,熟悉軍隊中的一切,他會先研習各種武器的使用方法,然後把心得教給士兵。對不夠理想的武器,他會先加以改進,然後按照他的標準量產,並裝備給士兵們。

    其次,戚繼光非常注重實戰訓練,他非常瞧不起花架子武術,因為這種技巧在實戰中根本施展不開,毫無用處可言。他說:且如一學生,平日窗下講習的是五經四書、解義策論,一旦入場,試官出來題目就是經書上的,便可中得個舉子來;若平日雖是手不釋卷,卻讀些雜說詩詞,作些歌賦、傳奇,一旦入場,要作經義策論中選,所習非所用,如何可得?就是好學的也徒然耳。正是有如此觀點,他讓士兵們各自選擇擅長的武器,練習到欲罷不能,而不能讓士兵產生應付兵役的念頭。

    另外,戚繼光還根據各地人的性格來分析戰力,他認為處州多山礦之夫,素習爭鬥,比較能打;紹興兵比較聽話,但是很膽小,驅之則前,見敵輒走,敵回又追,敵返又走;台州、溫州兵在戚繼光眼裡沒什麼顯著特點,他對義烏兵的評價倒是很有意思,認為他們雖然比處州兵差,但續航力更為持久,缺點是一旦打贏就會窮追猛打,容易中伏。

    戚繼光根據自己與各地士兵相處的經驗,分析各地人的性格,有選擇性的徵募士兵,這是他治兵的關鍵。戚繼光給這些士兵做了一個排行:“處州為第一,義烏次之,臺溫又次之,紹興又次之。”這個排行跟明史裡略有不同,而被他認為最強的處州兵,卻是“用之殺倭,不過僅一二勝而已,以後遇敵輒敗”的弱兵,被他視為第二的義烏兵更是“蓋輒屢出屢敗,故不為重輕”,可見這些士兵並非天生的強兵,而是因地制宜、取長補短,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著重訓練,以幫助他們克服缺點。

    對於耐力不強的處州兵,就著重操練他們長期作戰而不洩氣的能力。對於不聽話的義烏兵,就要“恩威並稱”,對於膽小的紹興兵,就以嚴格的命令強化他們的決心,使他們敢於跟敵人作戰。戚繼光認為士兵最為重要的就是士氣,就算士兵擁有再強計程車氣,就算一戰之後大獲全勝,氣力也會多少出現鬆懈,如果將領不加以控制,士兵就會喪失鬥志,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將領必須深入士兵身邊,不能嫌累,還要養成賞罰分明的規矩,“雖大敗中,亦有必賞之士;大勝中,不無行刑之人。”無論什麼情況下,誠信都是最重要的。

    以往的軍事家,有的只懂大局,有的只懂打仗,如同戚繼光這種對戰爭如此瞭解,並著實注重軍備的實屬罕見,稱其為傑出的軍事家絲毫不過分。

  • 4 # 145590937宇

    我想是因為浙江沿海地區長期受倭寇,欺負他們心裡面恨死了這幫畜牲了,所以才會選擇浙江人來攻打倭寇,再加上浙江人經常生活在海邊對周圍的水域都非常瞭解那裡適合伏擊,那裡適合埋伏他們都清楚的原因,如果一個地方的人經常被另一個地方或外族奴役肯定會有仇恨,就像我們被日本鬼子打進來一樣,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沒有忘記我們先輩為了抵抗侵略者付出的生命和鮮血放眼中國看去,沒有多少人會對日本人有好感的,除去那些親日的畜牲,忘記了自己身上流的是華人的血,的人記住一句話,國家才是我們的大家,沒有大家何來小家,何來我們安居樂業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創造的,

  • 5 # 使用者57489022270

    中國傳統的強兵出自中原,而更著名的是秦兵、晉兵和湘兵。廣西的猴兵、四川的鼠兵、東北的鬍子兵、西北的回紇兵等都曾名噪一時。最令人崇拜的項羽的八千子弟兵出自江蘇。

    浙江傳統上不是出優質兵源的地方,除去勾踐打敗過吳軍,然後就是千年以後的戚家軍了。這並不說明浙江人怎麼樣,都是炎黃子孫,人還是差不多的,而是浙江沒出現有野心也有能力的統帥。朱元璋的淮西軍也能得天下,安徽出來一大批名將,其它時期安徽人和朱元璋時期不一樣嗎?

    戚繼光是奉胡宗憲之命招兵,不招浙江人招哪裡的人?戚繼光明白,精挑細選兵員,合理的管理和適合的陣法,有上級的支援和自己努力的訓練,必能帶出一支優秀的軍隊。至於為什麼專找浙江兵,只是形勢使然,他不可能去陝西找一批秦兵來浙江抗倭。

  • 6 # 正經侃古今

    戚繼光選浙兵確實是被逼無奈之舉,要深刻理解戚大帥內心的糾結痛楚,就必須對當時明朝內外局勢有個大致瞭解。

    當時東南沿海的倭患已是相當嚴重,這些倭寇組織嚴密、擅長打游擊、而且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嘉靖三十四年,四十名倭寇從浙江平湖登陸,燒殺搶掠半個月,幾萬明朝官兵圍追堵截,愣是讓這群烏合之眾搶到了南京城下,並且打死打傷軍民三千餘人,囂張氣焰可見一斑。

    但由於嚴嵩把持朝政,矇蔽聖聰,嘉靖皇帝對東南沿海的嚴峻形勢並不知曉。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大舉進犯嘉興,閩浙總督張經抽調廣西土狼兵入浙作戰,與水軍配合,取得了王江涇大捷,斬殺倭寇一千九百餘人,卻被工部右侍郎趙文華構陷,被按上擁兵自重、坐觀倭亂的罪名,慘遭殺害。此後,任誰也不敢再次徵調內地兵源入浙抗倭。

    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調任浙江都司僉書,開始與倭寇正面交鋒,當時駐防明軍大都來自山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當兵不是為了建功立業,而是為了軍餉。這群兵痞始終堅持“珍愛生命,遠離倭寇”原則,碰見倭寇掉頭就跑,而且將領帶頭跑。戚繼光率領這幫老兵油子先後經歷龍山之戰、雁門嶺之戰等大小戰役,倭寇沒打死幾個,老命差點搭上。

    這就是戚繼光當時面臨的窘境,既不能從內地調兵,也不能指望正規軍。無可奈何之下,戚繼光決定重新募兵,並喊出 “堂堂全浙,豈無材勇”這句飽含辛酸、流傳至今的話。

    在浙江募兵同樣壓力重重,浙江本土兵源良莠不齊,紹興兵聽話但怕死、逃兵多,處州兵作戰勇猛,但容易譁變,總之都愛磨洋工,就是不肯賣力打仗。

    後來戚繼光出差,親眼目睹了義烏地區彪悍的民間械鬥後受到啟發,重新修改了募兵標準,這個標椎概括起來就四句話,身體強壯、遵紀守法、老實勤奮、敢打敢衝。按照新標準戚繼光從義烏地區募兵四千,用戚氏軍訓法對新兵進行訓練,並在不斷的實戰中創出鴛鴦陣法。嘉靖四十年,戚繼光率四千明軍對陣兩萬倭賊,五戰五勝,殲敵五千五百餘人,史稱台州大捷,自此戚家軍的名號響徹大明。

    往後十餘年,戚家軍在浙江、福建沿海抗倭連戰連捷,為徹底平定倭患立下了汗馬功勞。

  • 7 # 一紙留香

    戚繼光出身名門,受張居正派遣來浙江時,浙江沿海的兵力嚴重不足,實戰中,察知明軍作戰能力較低,難以抗倭,戚繼光覺得明軍必須得好好訓練,而且最關鍵的還是士兵素質太差,作戰時還能衝鋒陷陣,一遇強敵,就面如土色,甚至棄兵而逃。戚繼光認為,這些兵都來自城鎮,沒有親身感受倭寇之害,也就沒有立功殺敵,報效祖國,為民除害的信念,所以要招一支素質較好的新軍進行訓練成了戚繼光最急切解決的問題, 決定重新招募士兵,儘管戚繼光選兵的標準很高,但仍挑選了4000餘親兵,形成”戚家軍”。 當戚繼光下定決心罷去所部舊兵,前往義烏招新兵是那麼信心十足,他相信血氣方剛威武勇猛的義烏人一定會爭先應募。戚繼光親身前往義烏,戚繼光跟大家說。好男兒應報效祖國。大敵當前,更應儘快消滅外倭,才保國泰民安”,聲聲激動人心的誠摯言語,不禁讓現場群眾熱血沸騰,面對這位痛打倭寇的青年將領,大家緊緊握住戚繼光的手,當場表態”我們都願意報名”,第二天,踴躍的義烏人如山如海般來應募,讓戚繼光破格挑選了4000人,然後在戚繼光的精心操練下,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戰鬥力級強, 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圍興化,據平海衛(莆田東南)為巢。戚繼光在次赴義烏募兵萬人,率水陸軍至梅嶺(在今詔安境),圍剿勾結倭寇的海盜首領吳平,迫其逃至南澳島(今閩粵交界海域)。旋與廣東總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島,俘斬吳平部1200餘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毀船近百隻,吳平遁逃(一說投海死)。奉命兼管廣東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駐江西的伸威營軍務,擔負保衛自浙江溫州至廣東惠州數千裡的海防重任。與譚綸、俞大猷等抗倭名將浴血奮戰十餘年,基本蕩平東南沿海倭患。

  • 8 # 少荃經史屋

    準確來說,戚家軍最初的骨幹力量是由浙江義烏兵組建而成,他們最開始的使命就是抗擊侵略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因為到了嘉靖年,這夥日本loser們確實有些成精了。

    大明倭患一直有,嘉靖年間特猖狂

    猖狂到啥地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40餘名倭人“武裝分子”從浙江登陸入境,近逼杭州,之後攻入淳安。當時明軍本以為小股勢力只為了搶奪財物,到手後迅速撤逃,哪知這支倭寇小隊長驅直入,從淳安潛入安徽境內並開始北上,向著大明的陪都南京奔去。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也不回撤,明顯是一群傲慢瘋狂的亡命之徒!

    這也就能明白,區區不足50人的倭寇分子,連個大型的樂隊都組不起來,居然敢在南京城下同明軍叫囂,明顯是不準備活著回海上了。當然這種情況下也會有匪夷所思的一面:這40餘名倭寇在被殲滅之前,沿途殺死砍傷官民達3000餘人。

    難道這夥倭人如此厲害?個個都能“以一當百”?

    並不盡然,小股倭寇即有如此戰力,反映出當時明軍出現嚴重的作戰素養問題。

    腐化不堪的大明衛兵

    明朝的軍隊施行的是“衛兵制”。

    在朱元璋初定天下之後,為了實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粟”的宏偉願望,開始在駐紮軍隊的地方開展軍屯,士兵透過自己耕種土地來實現自給自足,減少對中央財政的負擔。這一制度在設立不久便顯露成果:每年軍屯產生的糧食足可養活大明百萬軍隊,幾乎無需朝廷為其負擔。

    然而一項制度初始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漏洞和弊病便會被利用且逐漸被放大顯露出來。

    (1)衛所內計程車兵是有自己的田土,當戰事不緊急時,士兵便趨於去耕作,久而久之疏於訓練,戰鬥力便直線下降。

    (2)為防止衛兵制出現藩鎮危險,將軍事結構進行了分解——軍隊的統領,作戰指揮、軍事命令全部分由不同的部門。軍事命令由朝廷兵部下達,指揮作戰由朝廷安排的都指揮使,衛兵的平時統領則有衛所內的軍官擔任。此制度雖能防範藩鎮危機,但卻給軍事動作的靈活性和作戰效率帶來極大的不便。很多時候會出現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窘狀,導致抗倭初期出現了很多士兵抗命逃跑的現象。

    戚繼光之所以要練一支“自己”的軍隊,很大原因就是吃了這個大虧!

    (3)由於衛所制度實行的是世襲制度,將領和士兵的後代不能從事其他行業,久而久之,軍隊的面貌開始發生變化:由制度管理的軍隊逐漸被家族勢力和官僚財閥集團滲透。他們盯上了士兵手中的田土,便開始向衛所內插入家奴和佃農冒充軍士,來設法將土地轉為自己的財產。此現象在明後期極為嚴重。

    (電影《大明劫》就有這樣的情節:孫傳庭到衛所丈量土地,發現已被當地的鄉紳大量佔為己有,在向其索要募捐無果的前提下,國難當頭,軍士無餉,憤怒的孫傳庭盡屠富戶)

    到了嘉靖年,衛所兵已經腐化不堪。不僅疏於訓練,而且軍中成分複雜,極難指揮管理。

    經過幾役實戰,戚繼光深感“倭非大創盡殲,終不能杜其再至”但要想“大創今殲”,就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然衛所兵軍紀鬆散,兵員缺額嚴重,長期不練,戰鬥力嚴重不足,客兵軍紀敗壞, 指揮不靈,所以有必要棄用衛所軍而編練新軍。

    戚繼光對新練的紹興兵並不滿意

    戚繼光向上司總督胡宗憲表達了編建新軍的必要性,但胡宗憲開始並不動心,只是將曹天佑的3000名紹興兵撥給了戚繼光,好讓他先試聯一番。

    很快,這些紹興兵在戚繼光的整訓下,作戰素養明顯提高,軍容整齊,戰鬥力提升。在嘉靖三十八年能一舉全殲進犯洮渚的倭寇。紹興兵這一“實驗田”證明了戚繼光的練兵是切實可行的,但又遇到一個問題:戚繼光對紹興兵並不滿意。

    紹興地區以商業著名,在這種大環境下的人是有些精明的,精明適於經商卻不適於作戰。且部分軍士出身市井油滑,因而這樣的軍隊有著自身的弊病,不乏軍紀敗壞、畏懼強敵者,如戰時取己 方人頭邀功,雖多經戚繼光懲治,卻未有多大作用;遇見戰鬥力較弱的倭寇敢於奮勇殺敵,但若遇到強敵便畏懼不前,致使岑港之戰後戚繼光丟官罷職。

    戚繼光認識到,軍士的素養將決定了軍隊作戰的風格。他需要的是一支忠勇且彪悍的部隊。

    也巧,戚繼光在這時瞭解到了一場極具啟發意義的械鬥。

    淳樸卻不乏悍勇的義烏人

    在崇禎年間的《義烏縣誌》中記載了這一故事:

    嘉靖三十七年,永康縣一個叫施文六的賣鹽商人,途徑義務縣的八寶山,看到山上有銀礦便起偷盜之心,遂夥同九十餘人前去挖掘。

    附近挖礦的義烏老百姓知道後,便四處奔走召集年輕力壯的後生們攜帶工具前去阻止。陳大成,宋廿六聚集族人並對他們說:“這夥貪心人,是逼著我們在搶我們的土地和財富,豈能容他們放肆!”

    於是上山直接將“盜金賊”制服並押解到了縣衙。

    然而趙縣令年紀已大,念其都是鄰縣永康縣的人,就大事化小遣散而去。然而這個施文六可不是個善茬,回去後便召集千餘人來到義烏八寶山奪金礦,還請了一個很厲害的匪首,叫金周謝,能飛刀傷人。這夥人明顯是要給義烏的老百姓“上一趟課”。

    陳大成仍敢率領義烏子弟前去驅逐,又擒了十一個人到郡裡報案。而郡候李公一聽有如此多的人在義烏鬧事實乃藐視王法,則論暴民。於是下令:在礦山上殺者不論。

    陳大成將這個“官令”帶回義烏時就撒歡了!義烏百姓再不怕牽動法令,於是攜各種農器,抄傢伙,男女老少皆往八寶山去也。

    當時已是下午,太陽就快落山,夕光照射山上的“眾賊人”晃目,義烏百姓見狀乃是絕佳的戰機,背對太陽便向山上衝去。

    這場械鬥,實乃感嘆義烏百姓的兇悍,儘管敵方眾多但絲毫無恐懼之感,男女老幼皆能助陣抗敵,氣勢非凡,一戰下來便將首惡施文六,匪首金周謝解決,眾人被義烏百姓嚇退逃散。

    儘管鬧事的首領被斬殺,但眾人還是對八寶山覬覦圖之。於是他們便鼓動附近其他縣城人,聚眾成匪前來搶奪礦山,這一下便又是3000人之多。這夥人明顯是要長期戰鬥的,他們砍伐山上林木安設營寨,開始搶掠義烏百姓。

    這下碰觸到了義烏趙縣令的底線,於是下令徵集各方作戰器械,招募兵士。陳大成踴躍報名要攜兵剿匪,義烏宋氏家族慷慨捐助犒勞招募的兵士,於是,眾千人的義務“臨時兵”便向山上的匪寨而去,僅僅半月,剿滅而歸。

    絕好的兵苗

    在戚繼光的眼裡,義烏人是一群安時還要守紀的人,但他們卻不乏鬥狠之氣,在得到命令後便能表現出兇悍的戰力,尤其是在保衛鄉土下所表現出的忠勇。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無戰可打時便是遵紀守法之兵,有戰可打時便是一群忠於命令的猛士。

    絕好的兵苗!

    戚繼光來義烏招募時便可見一斑:趙縣令和戚繼光的想法一拍即合,在抗倭和衛兵的問題上有同樣的想法,遂成莫逆之交;為了能收強悍義烏人的心,解決招兵阻力,戚繼光拜訪陳大成並同其切磋武藝,過招比武,義烏人徹底被戚繼光折服。在陳大成的帶領下眾年輕人投來從軍,加之趙縣令的支援,此處招募義烏兵4000餘人。

    戚家軍

    而這4000餘人將成為日後縱橫中國東南與東北,讓倭寇聞風喪膽且無計可施的,鼎鼎大名的戚家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醃製泡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