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趣視界

    不管是南稻還是北稻,其實影響水稻苗期有多種原因,而我們常見的幾種病害則如下:

    1、水稻爛秧病: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主要用99%惡黴靈+氯溴異氰尿酸噴霧防治。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主要用99%惡黴靈和農用鏈黴素噴霧防治。

    3、稻瘟病的防治: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在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主要用富士一號、三環唑防治。

    4、水稻惡苗病:又叫徒長病(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主要用咪鮮胺、農用鏈黴素、氯溴異氰尿酸防治。

    5、蟲害:主要是二化螟、飛蝨、金龜子,危害嚴重。主要用吡蟲靈、三唑靈、阿維毒死蜱防治。

    總之,水稻苗期蟲害可以剷除田間雜草等農業防治措施搭配藥劑拌種或浸種等進行預防,同時加強管理,結合噴施送嫁藥或田間發生時選用對路藥劑科學防治即可。

  • 2 # 95農村花姐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惡苗病,青枯病,立枯病,苗稻瘟,還有灰飛蝨。

    第一在稻秧發芽在1-2葉應該注意。

    第二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齊後,及時進行通風風撿苗大風除外,水育秧田。

    第三低溫陰雨過後要及時檢查苗秧的生長情況。發現有秧苗葉子不吐水或者秧苗異樣,要及時注意。

  • 3 # 發源地食品生鮮原產地

    水稻苗期害蟲主要包括螻蛄、稻薊馬和稻水象甲成蟲等。防治螻蛄主要是選擇通透性好的高坡地塊做苗床。在發生較重的地區,可用藥劑拌種、浸種或噴霧的方法防治。常用藥劑有5%銳勁特懸浮劑或0.3%顆粒劑、48%樂斯本乳油、20%好年冬乳油、70%艾美樂水分散顆粒劑。

    稻薊馬的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農業防治包括培育壯秧,提高耐蟲能力;出苗前及時剷除田邊、溝旁雜草和枯葉,減少越冬蟲源;移植後加強肥水管理等。藥劑防治常用藥劑有:2.5%保得乳油、20%吡蟲啉濃可溶劑、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除盡乳油、1.8%愛比菌素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25%雙硫磷或殺螟松乳油、3%呋喃丹顆粒劑等。

    稻水象甲成蟲防治的方法包括剷除田邊、溝邊雜草,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在重害區用燈光誘殺盛發期成蟲;栽秧前多犁多耙幾次,結合撈除浪渣消滅成蟲,同時也兼治稻負泥蟲等。在水稻苗期噴施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5%銳勁特懸浮劑、3%呋喃丹顆粒劑等藥劑,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 4 # 爆炒朝天椒

    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種單食性的害蟲。

    形態特徵:成蟲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黃色,中央有一個黑點,腹部末端有一束黃褐色絨毛,產卵後脫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內緣中央附近有一斜帶,中央有一個黑色點,外緣七個黑點。卵塊長橢圓形,中央稍隆起,覆蓋黃褐色絨毛,卵塊內卵粒,中央三層,邊緣一、二層。幼蟲 體為乳白色或淡黃綠色。腹足不發達。蛹初為黃白色,後變黃綠色,雄蛹觸角長達翅長的7/8,後足伸長達第七或第八腹節。雌蛹觸角長達翅長的1/2,後足伸長達第六腹節。

    發生特點:成蟲口器退化,白天靜居在稻叢中,黃昏開始活動,有強烈的趨光撲燈習性,夜間交尾和產卵。在產卵時有選擇生長嫩綠茂密的水稻產卵。秧田卵塊多產於葉尖,大田卵塊多產於稻葉中、上部。雌蛾一生可產卵1~5塊,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蟲叫蟻螟,蟻螟破卵殼後,以爬行或吐絲漂移分散,自找適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較難,侵入率低。分櫱期極易蛀入,蛀食心葉,形成枯心苗。幼蟲一生要轉株數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圓杆拔節期蟻螟侵入較難,孕穗到破口露穗期為蟻螟侵入最有利時機,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蟲轉移有負苞轉移習性。幼蟲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處稻莖內化蛹。越冬幼蟲在稻樁結薄繭過冬,4~5月在稻樁內化蛹。

    常用藥劑:可用3.6%殺蟲單顆粒劑,每畝4千克撒施;或用20%三唑磷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或用50%殺螟松乳油,每畝100毫升,加水75千克噴霧縱卷葉螟

    危害水稻的縱卷葉螟有兩種,稻卷葉螟和顯紋縱卷葉螟,四川省稻縱卷葉螟五十年代零星發生,六十年代區域性地區間歇發生成災,到七十年代嚴重發生,已成為水稻主要害蟲之一。發生特點:稻縱卷葉螟晚間活動,有趨光性,向嫩綠茂密的稻株產卵。稻縱卷葉螟產卵分散,一處產一卵,少數一處產2~3粒,。顯紋縱卷葉螟產卵在稻葉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魚鱗狀,散產的少。有遠距離遷區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蟲先在心葉或嫩葉上取葉肉,隨後吐絲,縱卷單葉管狀蟲苞,一苞一蟲,三齡後轉移危害,蟲齡增大,蟲苞擴大,危害越為嚴重。每頭幼蟲能食害5~9葉。(顯紋卷葉螟的蟲苞有1~4頭,多達7頭。)

    常用藥劑:1.每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或加水5~7.5公斤彌霧。用藥適期掌握在一二齡幼蟲高峰期,或用1000倍藥液浸秧1貧鍾帶藥下田,可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安全間隔期(最後一次用藥離收穫的天數)不少於15天。

    2.每畝用甲胺磷乳劑25--,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對高齡幼蟲效果也很好,且能兼治黑尾葉蟬。安全間隔期早稻20天,晚稻40天;甲胺磷屬高毒農藥,要注意安全使用。

    3.每面用30%乙醯甲胺磷乳劑50--,75克,加水37.5~60公斤噴霧,或加水5公斤彌霧。

    4.每畝用50%殺螟松乳劑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噴霧,或加水7.5公斤彌霧。用藥安全間隔期不少於14天。此外,每畝用48%毒死蜱乳劑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劑100~150克,或50%巴丹可溼性粉劑150克,或509t,甲硫環乳劑(易衛殺)60~100克,或10%氯氰菊酯乳劑(滅百可)50~65克,或溴氰菊酯乳劑25克,分別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齡幼蟲期噴霧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三化螟蟲等等。但溴氰菊酯對魚劇毒,須管好用藥後的田水。

    稻飛蝨

    稻飛蝨以褐色灰飛蝨和背飛蝨危害最大。稻飛蝨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間稻株下部的葉鞘和莖的組織內,刺吸稻莖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現不規則的長形褐斑,嚴重時,稻株基部變為黑褐色。由於莖組織被破壞,養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漸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後的下部稻莖衰老,稻飛蝨轉移上部吸嫩穗頸,使稻粒變成空殼或半飽粒,同時灰飛蝨能傳播水稻病毒病。

    稻飛蝨種類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

    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2~3齡若蟲高峰期,可用下列藥劑:

    58%吡蟲·殺蟲單可溼性粉劑52~86g/畝;

    44%吡蟲·井·殺單可溼性粉劑100~120g/畝;

    20%吡蟲·三唑磷乳油100—120ml/畝;

    10%噻嗪·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50g/畝;

    25%吡蟲·辛硫磷乳油80~100ml/畝;

    52%噻嗪·殺蟲單可溼性粉劑80~100g/畝;

    26%敵畏·吡蟲啉乳油60—80ml/畝;

    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20g/畝;

    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5~35g/畝;

    48%毒死蜱乳油60~80ml/畝;

    5%丁烯氟蟲腈懸浮劑30~50ml/畝,對水50kg均勻噴霧。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圓稈期,孕穗期或抽穗期,或灌漿乳熟期,可用下列藥劑:

    25%噻嗪·異丙威可溼性粉劑100~120g/畝;

    50%二嗪磷乳油75~1OOml/畝;

    25%速滅威可溼性粉劑100~200g/畝;

    30%敵敵畏乳油100~150ml/畝;

    20%異丙威乳油150~200ml/畝;

    20%仲丁威乳油150~190ml/畝;

    45%殺螟硫磷乳油55~95ml/畝;

    45%馬拉硫磷乳油95~l10ml/畝;

    50%混滅威乳油50~100ml/畝

    25%甲萘威可溼性粉劑200—260g/畝,對水50kg均勻噴霧,兼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

    褐飛蝨

    形態特徵:成蟲長翅型:雌蟲,小盾板中間黃褐色,兩邊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個。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蟲小盾板中間豆漿色,兩邊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個。雄蟲全部黑色。卵:紅長0.8毫米,長卵圓稍彎,初產乳白色,漸變灰黃色,在較細一端出現一對黃色的眼點,卵成塊,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顯著,卵塊產在葉稍內側,表皮常腫。若蟲體近橢圓形,腹部末端渾圓,初齡若蟲體淡黃,眼暗赤黑色,腹背3~4節後緣白橫帶明顯。大齡若蟲腹背白斑與白橫帶更明顯,體色黃褐或暗褐色。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選用抗(耐)蟲水稻品種,進行科學肥水管理,適時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後期貪青徒長,創造不利於褐飛蝨孳生繁殖的生態條件。

    2、生物防治:褐飛蝨各蟲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除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瓢蟲等外,還有蜘蛛、線蟲、菌類對褐飛蝨的發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應保護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學防治:根據水稻品種型別和飛蝨發生情況,採用壓前控後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選用高效、低毒、殘效期長的農藥,儘量考慮對天敵的保護,掌握在若蟲2-3齡盛期施藥。

    主要天敵:

    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瓢蟲、蜘蛛、線蟲、菌類

    白背飛蝨

    形態特徵:成蟲長翅形:雌蟲的小盾片中央黃白色,兩側暗褐色,雄蟲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兩側黑色。短翅形:雌蟲小盾片幾乎成黃白色,兩邊淡灰色,雄體灰黑(田間不易見到)。卵:長卵圓形略彎,眼點紅色,卵塊排列松,成單行,卵帽不露出產卵痕外。若蟲橄欖形,腹末較尖,幼齡體灰白,以後變灰褐色,落水時後足左右平伸。

    發生特點:白背飛蝨成蟲在水稻莖稈和葉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飛蝨和灰飛蝨為高,有趨光性和趨嫩性。產卵都在葉稍肥厚處,也有產在葉片礎部中脈內和莖稈中。產卵痕較灰飛幾時和褐飛蝨為大,成蟲和若蟲均能危害,但以分櫱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為適宜。此時繁殖快,數量大,危害重。

    灰飛蝨在稻田中多產卵於稗草上,其產卵部位,都在稻、麥、稗草的下部葉稍及葉片基部中脈組織中。又能傳播稻、麥、玉米等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小麥叢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蟲水稻品種,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創造不利於白背飛蝨孳生繁殖的生態條件。

    2) 生物防治:白背飛蝨各蟲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除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瓢蟲等外,還有蜘蛛、線蟲、菌類對白背蝨的發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護利用好天敵,對控制白背飛蝨的發生為害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3) 化學防治:根據水稻品種型別和飛蝨發生情況,採取重點防治主害代低齡若蟲高峰期的防治對策,如果成蟲遷入量特別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區,採取防治遷入峰成蟲和主害代低齡若蟲高峰期相結合的對策。

    稻薊馬

    稻薊馬很小,成蟲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若蟲和成蟲相似,淡黃色,很小,無翅、常卷在稻葉的尖端,刺吸稻葉的汁液。被害的稻葉失水捲曲,稻苗落黃,稻葉上有星星點點的白斑,心葉萎縮,遠看象火燒一樣。揚花時稻薊馬聚.

    防治方法:由於稻薊馬很小,一般情況下,不易引起人們注意,只是當水稻嚴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葉時才被發現,因此,要及時檢查,把稻薊馬消滅在幼蟲期。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西維因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秧田和大田施藥後,都要保持水層。防治稻薊馬後要補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櫱恢復生長。

    稻苞蟲

    稻苞蟲又叫卷葉蟲,常常幾年發生一次,導致水稻大幅度減產。稻包蟲常見的有直紋稻苞蟲和隱紋稻苞蟲,以直紋稻苞蟲最為普遍。有些地區間歇發生,在山區和丘陵區為常發的蟲害。發生特點:成蟲白天飛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時,下午4~6時最為活躍,食喜苞類、芝麻、黃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豐富地區,發生危害嚴重。每天雌蟲平均產卵120粒左右。產卵散產,有稻葉背面近中脈處,一張稻葉上產1~2粒,多有6~7粒。

    1~2齡幼蟲在葉夾或葉邊緣縱捲成單葉小卷,3齡後卷葉增多,常卷葉2~8片,多可達15片左右,4齡以後呈暴食性,佔一生所食總量的80%。白天苞內取食。黃昏或陰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葉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遲,無法抽穗,影響開花結實,嚴重時期稻葉全被吸光。

    稻苞蟲一代危害雜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遲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蟲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疊,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蟲大發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溼度高,對稻苞蟲有利對天敵不利。

    防治方法:每畝用甲敵粉(1.5%甲基1605混3%敵百蟲粉劑)2~2.5公斤,拌幹細土25公斤,或拌乾草木灰5公斤(隨拌隨用),在晨露未乾時撒施。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滅殺丁乳油5000~8000倍液,或用50%殺螟松800倍液,或10%多來寶1500倍液,或90%敵百蟲結晶800~1000倍液,或 50%殺螟硫磷800~1000倍液噴霧。也可以每畝用殺螟桿菌菌粉(每克含活孢子100億以上)100克加洗衣粉100克兌水100公斤噴霧。

    稻縱卷葉螟

    幼蟲稍大便開始在水稻心葉吐絲,把葉片兩邊捲成為管狀蟲苞,蟲子躲在苞內取食葉肉和上表皮,抽穗後,至較嫩的葉鞘內危害。嚴重時,被卷的葉片只剩下透明發白的表皮,全葉枯死。

    防治方法:1.每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或加水5~7.5公斤彌霧。用藥適期掌握在一二齡幼蟲高峰期,或用1000倍藥液浸秧1貧鍾帶藥下田,可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安全間隔期(最後一次用藥離收穫的天數)不少於15天。

    2.每畝用甲胺磷乳劑25--,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對高齡幼蟲效果也很好,且能兼治黑尾葉蟬。安全間隔期早稻20天,晚稻40天;甲胺磷屬高毒農藥,要注意安全使用。

    3.每面用30%乙醯甲胺磷乳劑50--,75克,加水37.5~60公斤噴霧,或加水5公斤彌霧。

    4.每畝用50%殺螟松乳劑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噴霧,或加水7.5公斤彌霧。用藥安全間隔期不少於14天。此外,每畝用48%毒死蜱乳劑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劑100~150克,或50%巴丹可溼性粉劑150克,或509t,甲硫環乳劑(易衛殺)60~100克,或10%氯氰菊酯乳劑(滅百可)50~65克,或溴氰菊酯乳劑25克,分別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齡幼蟲期噴霧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

  • 5 # 精選農家好貨

    水稻生產中,病蟲害的防治很重要,防治不得法,減產勢所難免,甚至失收都有可能。下面就介紹一些常見病蟲害的症狀及防治措施,以供朋友們參考。

    一、水稻紋枯病。症狀:初在近水面的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水浸狀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呈橢圓形斑紋,似雲彩狀。稻穗受害變成墨綠色,嚴重時成枯孕穗或變成白穗。防冶措施:徹底清除稻田周圍雜草;稻草要經過高溫堆漚腐熟後,才能作肥料施用;多施基肥,氮、磷、鉀搭配施用,增強水稻抗病力;科學排灌,淺水勤灌,降低田間溼度;如果發病,可以用農藥治理,農藥有菌核淨、粉要乳油、紋枯靈、稻豐靈噴霧等。

    二、水稻惡苗病。症狀:病苗的節間伸長,細而高,植株顏色較淡,葉片比正常的窄;抽穗較早,穗子較小,並且穀粒少,或成為不實粒。防治措施:選用無病的種子留種,這是比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種子嚴格消毒,可用50%的多菌靈100克,加水50公斤浸種;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防止擴大侵染;病稻草要集中高溫堆漚或火燒。

    三、稻穗黑粉病。症狀:初期症狀不明顯,到發病中、後期病粒的穀殼呈暗綠色或暗黃色,穀粒內隱約顯出有黑色物,手壓感覺輕軟,破裂後米粒變成一團黑粉。防治措施:調整制種播期,避開高溫陰雨天氣;選擇未被侵染受害的田塊作為制種田和常規稻留種田;畜禽糞肥要經高溫堆漚腐熟後方能使用;把好曬田關,防止倒伏;如果發病,可用多菌靈、粉鏽寧等噴霧撒潑。

    四、水稻千尖線蟲病。症狀:在稻苗葉尖1釐米至數釐米處捲曲呈淺灰色或灰色或淡褐色,受害植株的稻穗較小,秕粒增加;穀殼內表面生有深褐色小點,這是休眠的線蟲。防治措施:選留無病種子,或調進優質無病害的種子;科學排灌,防止大水漫灌、串灌,減少線蟲隨水流傳播;種子消毒,可用40%的殺線酯500倍液浸種24小時,或50%的巴丹可溼性粉劑配成3000倍液,浸種48小時。

    五、稻搖蚊。症狀:紅蟲子、紅線蟲等為害水稻的幼根和幼芽,造成浮苗,使種子不能發芽,水稻秧田和直播田受害嚴重。防治措施:排水曬田2~ 3天,改水育秧為旱育秧;也可用農藥治理,如晶體敵百蟲、甲拌磷顆粒劑等。

    六、水稻白葉枯病。症狀:初期在葉緣產生半透明黃色小斑,以後沿葉緣一側或兩側或沿中脈發展成波紋狀的黃綠或灰綠色病斑;數日後病斑轉為灰白色,並向內捲曲,遠望-一片枯槁色。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種子要消毒;加強水肥管理,適時適度曬田,不要過量過遲追施氮肥;如果發病,可用葉枯寧或葉青雙可溼性粉劑治理。

    七、水稻爛秧病。症狀:水稻爛秧是種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總稱,可分為生理性和傳染性兩大類。生理性爛秧是指純屬不良環境條件所造成,傳染性爛秧則多指不良環境誘致腐黴菌、綿黴菌、鐮刀菌;大面積的爛芽和死苗多屬於侵染性病害。防治措施:秧田應選擇肥力中等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地方;種穀要純、淨、健壯,成熟度高;提高浸種催芽技術。水稻常見病蟲害還有多種,朋友們一方面要提高種植經驗,同時可以諮詢有關農科所及專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伊博弈,開戰的主動權是掌握在誰的手中?伊朗敢提前宣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