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黑土地上的黃金

    放養種類的選定,中國大多數水庫中浮游生物數量多,因此,鰱鱅魚是主要的養殖物件,為了。充分利用其它餌料資源,還可放養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鯉、鯽和草食性的草魚、鯿魴等。

    技巧:

    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庫因面積大、水深、庫容大、魚類的生態條件極為複雜而且又很難控制,主要依靠庫內天然餌料進行粗養,放養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據水庫的營養型別決定。

    富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110-140尾,其中鰱魚佔35-40%,鱅魚佔50-55%,草、鯉、鯿等可佔5-15%;一般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養80-110尾,其中鰱魚佔30-35%,鱅佔55-60%,草、鯉、鯿等可佔5-15%;貧營養型水庫,每畝可放50-80尾,其中鰱魚佔25-30%,鱅魚佔60-65%、草鯉、鯿等可佔5-15%。

    對小型水庫,因其面積小、養魚管理比較方便,水不深、有利於餌料生物的繁殖和魚類的生長,兇猛魚類數量少,易於清除,從事養魚生產可分為“稀放粗養”和“密放精養”兩種方式。

    “稀放粗養”方式一般每畝放養13-14cm的魚種80-100尾,其中鰱魚佔40%,鱅佔50%,草魚佔4%,鯉、編魚各佔3% 左右。“密放精養”式的小型水庫,養殖品種、數量、搭配比例均應根據餌料、肥料的多寡,庫水的營養狀況以及生產者的管理能力來決定。

    一般主養鰱鱅魚,適當搭配其它魚類,每年每畝放養13-14cm的魚種300-400尾,其中鰱佔50%,鱅佔30% ,草魚佔10%,鯉魚、鯿魚各佔5% 。

    水庫養魚主要技術措施有以下幾種:

    1、大規格魚種的培育

    備足數量充足的大規格魚種是水庫養魚的物質基礎。應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和水土資源,就地培育,就地放養。如有可能還可以就地繁殖。為此,必須建立與放養種類、數量、規格相適應的包括餌料、肥料基地在內的苗種生產基地。

    目前多采用池塘、網箱、土攔庫灣、網攔庫灣培育魚種,或將幾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還利用消落區種植青飼料、穀類、豆類,結合畜禽養殖,部分解決飼養魚種的餌料和肥料問題。

    2、池塘培育

    水庫周圍往往缺少大片土地供開挖池塘,大多利用建造水庫時留下來的灘地、窪地、舊河床及消落區,建造部分池塘,用以培育魚苗和夏花或小規格魚種,然後再轉入網箱和庫灣培育大規格魚種。水庫在一般情況下冬春枯水期水位低,經過汛期蓄供水後水位上升,水位的漲落幅度較大,而水位的漲落直接影響著庫區水面的大小。水庫的水質一般均很肥沃,這就為養魚提供了優良的條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水庫養魚的相關技術吧!

    1、水庫選擇。水庫最好座落在背風向Sunny照充足處,大壩和庫底不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設定攔魚柵或攔魚網,清除庫底樹木樹樁等雜物,可能會發生農魚爭水矛盾的水庫要確定最低保魚水位線,路通電通。

    3、施好基肥。施肥以不汙染水質為原則。放養魚種前,每畝投足畜禽有機肥200-400公斤。乾池分數堆堆放在庫底邊坡淺水處發酵,讓肥水自由擴散;已蓄水水庫則在庫邊挖數個小土池堆放有機肥發酵後施入;發酵後的有機肥可直接潑人水庫。基肥最好在消毒前施足為好。

    4、適時合理放種。春節前後是水庫魚種放養的最佳季節,因此時水庫水位較小、水溫較低、魚鱗緊密,便於捕撈操作和運輸,魚種不易受傷感染,養殖的成活率高。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放養的青魚、白鰱、花鰱規格為9尾/千克以上,鯽魚、鯿魚為15尾/千克以上。為了消滅野雜魚,畝放養加洲鱸80尾。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密養合理,魚種放養採用一次放足,一般每畝500-800尾。

    5、巧施追肥。4月至10月,儘量不施有機肥,以減少魚病的發生,改施無機肥,無機肥以碳銨和過磷酸鈣為好,要求施肥量為3千克/畝,時間為每隔15天一次,並根據水質、天氣、水溫靈活增減,保持水呈茶褐色、草綠色、綜黃色或醬紅色,且有顯著的早中晚水色變化,透明度保持40cm左右。追肥應避開暴雨時間,以免肥水隨洪水流失而浪費。

    6、科學投餌。投餵餌料總的指導思想是“抓兩頭重中間”,即早春晚秋季節以喂精料為主,投餌數量少,而投餵重點在魚類生長旺季的6-9月份,餌料數量質量都要求更高。春天一次性投螺螄等鮮活餌料,畝投螺螄3000-5000斤。早春和晚秋以配合顆粒飼料或餅粕類餌料為主,每天投餌一次;6-9月每天投餌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後喂配合料或餅粕類料。同時按“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三看”(看天氣、看水質、看魚吃食情況)方法操作投餌。

    7、生石灰調水。新建水庫養魚泥水混濁,影響魚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20-3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時也起到預防魚病的作用。用量是每畝每次20-30kg化水遍灑水面。

    8、改良環境。當水庫水位逐漸降低時可充分利用水庫消落區,每降一些水位就播撒一些種子,種子以黑麥草為主。在壩面和邊坡以及兩旁的山坡上也可種植黑麥草、蘇丹草等,既能作為青飼料餵魚,又能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洗流入水庫而造成水體混濁。

    9、減少拉網。拖網作業極易使底泥浮起造成水混濁,應儘可能不拖網操作,如若確要拖網,最好選用沉子少的網具。

    10、做好魚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魚種放養時要進行消毒,放養魚種用4%的食鹽水浸洗15分鐘,定期在食場邊用三氯異氰脲酸、二溴海因等藥物潑灑消毒,勤施生石灰,提高pH值,促進水體物質迴圈、改良水質,有利於魚類生長和抑制魚病的發生,一般每畝每次用20千克,兌水後全庫潑灑,每20-30天左右一次。發現魚病及時對症下藥,進行治療,禁止使用違禁藥物,用藥時要注意藥物使用說明,防止產生藥害,造成經濟損失。

  • 2 # 鄉野大頭

    水庫養魚,關於水庫養魚的飼料解決,個人覺得要看養殖什麼品種的魚,一般養魚都是是商品飼料為主,魚用飼料:池塘精養草魚所用飼料採用以配合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的方式。配合飼料以魚粉、豆粕、麥麩、次粉、玉米、精草等原料為主,配以礦物鹽、多維及氨基酸的複合新增劑,要求飼料營養全面,青飼料投餵紫花苜蓿、黑麥草、蘇丹草、旱草、水草等,要求飼草鮮嫩,以便於草魚消化。飼料採購可以去當地畜牧站諮詢,一般畜牧站的會告訴你那裡採購飼料!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 3 # D小叔看鑑

    水庫養魚,投資少、收益大,是水庫綜合利用的重要部門。抓好水庫的漁業生產,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水產品,還為國家積累了資金。

    水庫是一種人工水域,也可叫人工湖泊,同天然湖泊相比較,兩者在形態和性質上都有很大差異。因此,水庫漁業有其一定的特點。不過從養殖角度看,湖泊和水庫均屬大面積的漁業生產,在放養方式同養殖措施上具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湖泊和水庫養魚(包括天然河道養魚)也可統稱為大水面養魚。

    一、攔魚裝置

    水庫由於蓄洪、灌溉或發電的需要,水的交換量大,放水時間長,這給漁業生產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汛期,放養的魚種頂水而上,待落水後往往擱置於上游淺灘而乾死。溢洪期間,如果沒有攔魚裝置,魚類又會大量外逃,造成損失,因此,水庫養魚不得不重視攔魚裝置的建造。

    由於流量大,漂浮勃多,除一些小型水庫外,一般不宜採用竹館、鉛絲網攔魚。青山水庫曾在輸水隧洞口下游先後用竹箔、鉛絲網試驗攔魚6次,都被水流沖垮。自1963年以後,在輸水隧洞口和溢洪閘進口處,試用尼龍網攔魚,才有了良好的效果。湖北省的陸水水庫,水面約8.5萬畝,1969年建成主壩攔魚裝置。這種攔魚裝置,採用上有蓋網、底有敷網的乙綸攔網,用拋域和鎖子固定,攔魚效果顯著。在該攔魚裝置尚未建造之前,每次洩洪,都有大批經濟魚類隨高速水流下洩,其中不少個體要被衝擊致死或撞傷,起浮於水面。攔魚裝置建成後,就防止了上述死魚現象。透過使用和測試,證明攔魚基本成功。

    某些水庫攔魚裝置的建造,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大中型水庫適宜採用化學纖維作攔魚設施。網眼大小主要根據攔截魚類的規格而定。

    水庫的攔魚設施應根據水庫的水文特點等具體情況設計,不能生搬硬套。浙江省寧海縣楊梅嶺水庫,有時洩洪量極大,漂流雜物特多,所以1966年有關單位設計建造了電柵攔魚。在滾水壩和溢洪道口,設定了全長198米的電柵。經多年試驗,證明排水順暢,防逃效果較好。有的水庫,根據洪水期,也可採用季節性防逃設施。即汛期在水庫上游設定攔網,防止焦類頂水上逃;溢洪期間,在水庫下游設定攔網,以防止從滋洪道逃魚。大夥房水庫在汛期到來時,採取攔捕結合,用拉網和張網橫攔水庫上下游,既起到防逃作用,又捕獲了逃魚。

    攔魚裝置建成後,必須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尤以洪水期間,水流加急,水位上開,稍有疏忽,極易發生逃魚事故。而且水庫上游往往衝下大量漂浮物,如不能自動排除,漂浮物堆積在攔魚裝置上游,對攔魚裝置帶來很大壓力,故要不斷清除漂浮物。方法是,把攔網放低1.5尺上下,讓漂浮物隨水流去,也可用人工把漂浮物撈掉。

    二、魚類餌料的培植

    利用水庫的天然餌料基礎來生產一定數量的商品魚是無疑問的。可是,隨著水岸魚類資源的不斷增殖,經濟魚類的群體愈益擴大,天然餌料基礎便有可能逐漸貧乏。因此,水庫餌料生物的配置是發展水庫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水庫消落區的面積一般都很大,可以用來作為魚類餌料的生產基地。如播種一季飼料作物,或種植其他可供魚類餌料的農作物,即使水位上升,淹沒了的飼料作物,對促進魚類的生長還是有利的。經多地水產試驗場多年試驗,證明效果很好。各地可根據水位消落情況試種。

  • 4 # 煙波客11546399

    大型水庫,實際並不適合養魚。水庫隸屬於水利廳、局,並不屬於當地地方和個人,並不向外發包。水庫的主要作用是蓄水,用於農業灌溉、洩洪、發電、生活水源儲備地等。投放少量魚類,是為了淨化、觀察水質變化。

    而大多數水庫,依山谷、溝壑而建,兩岸陡峭、上下游落差很大、水特別深,跨度大、覆蓋行政區域多,無法有效管理。即使養魚,水面過大,也無法餵養,更無法捕撈。故一般中大型水庫是不適合養魚的。相關部門基本上是定期投放一定數量魚苗,以補充資源。

    前些年,一些中型水庫,被個人承包過。魚投放量不大,造成水域過大、水廣魚稀,更因為無法放水打漁而破產。還有些人只養鰱鱅等上層經濟魚類,可攔網部分捕撈。但使用動物糞便,甚至大量化肥肥水,造成水體汙染,現在大多數已經被禁止收回。中型水庫實際上也處於不能養魚的狀態。

    唯有一些小型自然水庫,可以進行魚類養殖。但由於水面較大、地形複雜,基本也屬於粗養,而不是精養。

    提問者也許沒有搞清楚,水庫大小是怎麼劃分的,誤把小型水庫當做了大型水庫。大型水庫動輒橫跨好幾省、市、縣,根本就沒辦法投料餵養。小型自然水庫,一般都是複合飼料和農作物混合飼養,並且控制魚的投放量、餌料的使用量,以節約成本。只能粗養,不能精養。

    前些年在大中型水庫,有人搞網箱養魚,最終,很多因為銷量不佳、魚價不高、網箱養殖成本過高而放棄。

  • 5 # 踏火逍遙說魚

    大型水庫養魚餌料如何解決?

    水庫養魚曾一度很火,而且以前很多大型水庫都是國有漁場的,以前水庫養魚最大的好處就是水面大采用粗放養殖時成本低,但是現在隨著捕撈成本的上升,這優勢也在慢慢變小,如果產量不高則很易出現虧損。因此很多水庫經營者都改變了水庫養魚的模式,透過加大培養天然餌料來降生產成本,那麼大型水庫養魚時,如何解決魚的餌料問題呢?

    對於這一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水庫的主要用途,如果做為飲用水水源的水庫,則建議你不要往這方面考慮了,因這一類水源是不允許用肥料下去的。如是發電或是灌溉用的水源才能考慮去自己培養天然餌料。

    其中我們見的最多的就是在水庫邊發展立體養殖,例如養殖鴨、鵝之類的,在水庫邊養殖這一類水禽不僅有充足的活動場地,其產生的糞便還可以起到肥水的作用,水質肥了之後才能培養好水中的浮游生物。當然如果不是特別大的水庫在水位穩定時也可以考慮用一些尿素來快速肥水,但這一般只是在水質過瘦時才會應急性地用一些。

    對於那種特大型的水庫我們用的較多的可能就是“淹青”了,所謂的淹青就是在下半年和早春季節裡,水庫的水位一般都會比較低,這時我們在沒有水的地方撒上一些在低溫季節生長的草籽,例如紫雲英、黑麥劃之類的,這一類草前期可以割一些用來餵魚,但是到後期就不要去割了,將起留起等雨季到了之後水位一上漲,讓水將其淹掉,以起到肥水的作用。另外如果水庫周邊有空地的話也可以常年種植一些產量高的草類,來供給裡面的魚吃。

    不過踏火個人以為如果只是單純人為地去培養餌料也不是辦法,對於這種大型水庫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採用網箱來養殖,這樣不僅便於管理也能更好地利用各種飼料,朋友,你們說呢?

  • 6 # 行走鄉野阿山

    餌料外形魚類配合餌料形態主要有軟顆粒餌料、硬顆粒餌料、膨化顆粒餌料及麵糰狀餌料、粉狀餌料。在水庫網箱養魚中,較有前途的是硬顆粒餌料。硬顆粒餌料的顆粒大小與所飼養的魚類個體大小必須相適應,一般直徑D與魚體全長L的關係為:草魚,D=1/4(0.0631+0.0964L)莫三鼻克羅非魚,D=1/4(0.7326+0.19491)。餌料的長度為直徑的1.5~2.0倍較好,符合這種外形規格的硬顆粒餌料在網箱養魚中使用方便且效果較理想。

    二、餌料營養

    針對水庫網箱養魚的特點,所用餌料在滿足魚類營養要求上應突出以下幾點。首先,應保證較高的蛋白質水平,一般在30%以上(動物性蛋白不少於總蛋白含量的1/3)且要注意蛋白質的質量,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平衡,選用的蛋白源要注意其消化率。同時,新增一定量的油脂,以提高供給魚類的能量,增加必須的脂肪酸和溶性維生素,節約部分蛋白質。可將青綠植物如水浮蓮、浮萍、水草、象草、蔬菜和其他農作物葉子打漿後加到餌料中,以取代部分或全部混平,營養素齊全且適口的餌料成本較高,似不合算,但事實上,由於餌料係數較低,魚類生長週期縮短,從而減少了管理費、裝置折舊及各項開支使生產每千克魚所需費用的總投資實際是下降了從而使水庫網箱養魚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三、促攝餌料

    水庫網箱養魚餌料係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餌過多,魚類攝餌慢造成浪費。在保證原料質量的前下透過改進加工工藝來保留配合餌料中各種主要原料的食品香味,促使其發出天然純正的味道,在魚類的攝餌中,可明顯地減少餌的氨基酸在促攝餌作用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一來說,當氨基酸(如甘氨酸)濃度在0.2~0.4毫摩爾/10毫升左右時,呈現好的效果部分有機酸如乳酸、己酸等對魚類具有一定的促攝餌作用。

    四、餌料耐水性及密度

    耐水性在30~60分鐘左右即可滿足要求。硬顆粒餌料的密度一般都較大,不同密度對餌料沉降速度的影響也不同,生產密度不高,緩慢下沉的硬顆粒餌料在水庫網箱養魚中具有實際意義,和和大家一起分享……全文

  • 7 # 阿永龍蝦養殖雞地

    你好,我是阿永,是一民從事水產的工作者!這個問題我是有發言權的!這個一般情況下,淡水魚基本上都有的!而且本人一直想承包個萬畝的水庫,因為養魚,水面越大越好,大的水面自我淨化能力強!大型水面的水質自我淨化能力強,這樣水質不容易肥起來,因而就要透過投餵專用的飼料,這些飼料可以透過定點的投飼機完成或者管道噴灑裝置!現在有種高科技,就是遙控投料機,能夠在岸邊把飼料裝好,然後按照預定軌道噴灑,這樣就可以實現魚的吃食!在一個魚不像蝦蟹那樣,需要全塘潑灑,只需要定點,定時,就可以了!以上就是阿永的觀點!

  • 8 # 史上實事

    親,現在水庫禁止投料,特別你的大型水庫,不知道政策是否落實到你地方。若然水庫是飲用型或者灌溉型的水庫,請留神!!!

  • 9 # bye521

    水庫養魚是解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解放以前,有數的幾個水庫如浙江省的東錢湖、黑龍江省的鏡泊湖和吉林省的小豐滿等,漁業生產只停留於天然捕撈。1950年東錢湖水庫才正式建場養魚,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經營養魚的一個水庫。

    1952年黑龍江省的太平湖水庫,也開始放養魚種。1952年到1955年,湖北省的金盆浴鯉水岸、北京的官廳水庫和黑龍江省的鏡泊湖等水庫,也相繼用來養魚。隨著農田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興建水庫日益增多。在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方針指引下,這些水庫不僅用來蓄洪、濫溉、發電和運輸,還發展了養魚。近年來水庫養魚事業發展很快。

    以湖北省為例,在以前的1965年全省水庫養魚水面為95.39萬畝,成魚總產量111.98萬斤,到1971年水面已發展到197.04萬畝,成魚產量上升到1,600.09萬斤,8年內利用水庫養魚的水面增加101.65萬畝,成魚產量翻了14番。以往不產魚或產魚很少的山區,積極組織水庫漁業,也得到了收益,增加了山區淡水魚產品的供應。山西省太行山區的昔陽縣,1960年建成郭莊水庫,1961年開始投放魚種,1971年又建立起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等配套生產設施。從來沒有養過魚的太行山區,已建立了漁業基地。養魚較早的一些水庫,如浙江的青山水庫、湖北省的梅川水庫、遼寧省的清河水庫等,在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水庫養魚,投資少、收益大,是水庫綜合利用的重要部門。抓好水庫的漁業生產,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水產品,還為國家積累了資金。

    水庫是一種人工水域,也可叫人工湖泊,同天然湖泊相比較,兩者在形態和性質上都有很大差異。因此,水庫漁業有其一定的特點。不過從養殖角度看,湖泊和水庫均屬大面積的漁業生產,在放養方式同養殖措施上具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湖泊和水庫養魚(包括天然河道養魚)也可統稱為大水面養魚。

    一、攔魚裝置

    水庫由於蓄洪、灌溉或發電的需要,水的交換量大,放水時間長,這給漁業生產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汛期,放養的魚種頂水而上,待落水後往往擱置於上游淺灘而乾死。溢洪期間,如果沒有攔魚裝置,魚類又會大量外逃,造成損失(表36),因此,水庫養魚不得不重視攔魚裝置的建造。

    由於流量大,漂浮勃多,除一些小型水庫外,一般不宜採用竹館、鉛絲網攔魚。青山水庫曾在輸水隧洞口下游先後用竹箔、鉛絲網試驗攔魚。

  • 10 # 路筏丶遊俠

    本描述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首先大規模養殖講究的是一個生態迴圈資源充分利用季節性的把控。舉例你有一個大型水庫,水庫的深淺要有配合,既要有4左右的深水又要有1米左右的淺水區域,深水區域有利於大魚的安身之所又能保證乾旱時期的水位。淺水種植一些蘆葦蓮藕有利於生態的多樣性和微生物的平衡,自然繁殖的最佳場所。水庫周邊一年四季可按季節種植油菜,玉米,期間花粉的飄散飛蟲的撲水能補給魚類的蛋白所需。收割季節,油菜結杆透過機器粉碎投入水庫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玉米能用做魚食料的補給,玉米結杆透過機器在配合一些飼料加工成有機食料投餵魚類。做生態餵養提高品質。魚類品種基本以4大家魚投苗,主要草魚鰱鱅居多,草魚糞便是鰱鱅魚的天然養料,而鰱鱅糞便能滋生更多蜉蝣生物。互相迴圈補給。可適當投放大白條,鯉魚,黑魚鏈鬍子魚,控制生態控制小魚繁殖過多奪取養分。水庫周邊種植農作既能生態多樣化,給魚提供不同實物來源,又能解決飼料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經》第二章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