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敘敘舊吧
-
2 # 趙強年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流行音樂,什麼是名族音樂,流行音樂有三大類,第一類是爵士音樂,第二類是搖滾音樂。第三類是流行歌曲。以下是具體講解,希望大家能認真閱讀,1.爵士樂
爵土樂(1a)是個很籠統的名詞,它包含早期的布魯斯{,也稱藍調
oend、 Charleston、福擺樂(swng). Boogie-Wooge、Bc等,是一種富有創造性且自成一格的情緒表現,依靠即興發揮多於樂曲的創作。該音樂中節奏比旋律更重要,切分音的運用、小號獨奏及薩克斯管,還有加裝變音器的銅管樂器使其形成了特別的音色。
爵士樂自20世紀20年代產生以來,經不斷演變,發展成一種風靡全球的舞曲音樂。爵士樂來自非洲和美國的黑人音樂,布魯斯及其他黑人音樂又是當代流行音樂產生的源泉。美國南方的新奧爾良常被稱作爵士樂的搖籃,由於美國黑人音樂注重節奏的運用並擅長用器樂模仿人聲,故而形成了一種特別的音樂風格
布魯斯起源於美國種植園蓄奴時期黑人奴隸的勞動歌和田間號子,是一種口頭流傳而不上樂譜的音樂。其運用樂器的滑音,追求富於情感和表現力的如歌如泣的效果。布魯斯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在強烈的鼓點襯托下,加入亢奮的節奏因素。20世紀20年代是爵士樂的黃金時代,也是爵士樂與布魯斯以古典布魯斯形式融會貫通的時代。30年代末期搖擺舞曲(5wng)興旺繁榮,小型爵士樂隊讓位於大型商業性的伴舞樂隊和爵士樂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比波普( Bebop)的出現標誌著現代爵士樂的開始,爾後自由爵士樂( Free Jazz)相繼問世,使它不再是供人們娛樂、跳舞的音樂,而演變為一種主要供人欣賞的室內音樂。同時,在高速發展的美國唱片工業和無線電廣播的促進下,人們也確立了一些新的布魯斯風格,現代都市布魯斯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曾風行一時。但爵士音樂和嚴肅音樂之間的界限,已越來越模糊了。
2.搖滾樂
搖滾樂(Rok)的發端,要追期到1951年7月,美國克利夫蘭ww電臺音樂節目主持人艾倫·福瑞曼主持了名為“節奏與布魯斯”( Rhythm and Blues)的節目為了消除音樂引起的種族顧慮,製作人將節目取名為“ Rock n"ro”(搖滾樂).該節目一出臺即受到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其後3年在克利夫蘭掀起了搖滾熱湖。米高梅電影公司《黑板叢林》的電影主題曲,就採用了比爾·哈利彗星樂團演唱的《終日搖滾, Rock Around the Clock)195年3月29日,該電影在細約上映後,搖滾樂熱潮迅速席捲全美國,從此搖滾樂在美國牢牢地紮下了根,並輻射全球。
搖滾樂是西方流行樂壇的主流,它極具原創性風格,概括各類音樂的特性。但又具有特定的速度和節奏和隨心所欲的演繹方式。搖滾樂手憑耳朵演奏,邊演奏邊編曲,依靠無數錄音和與同伴的合作練習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搖滾樂摒棄傳統樂器,使用可無限放大音量的電聲樂器,以大鼓為中心的打擊樂器,狂躁而熱烈,不斷顯示著節奏在搖滾樂中的重要地位。
搖滾樂根據不同風格,可分為主流搖滾( Main Stream Rock)山區搖滾( Rockabilly)溫和搖滾( Softrock),還有披頭士( Beatles).滾石( Rolling Stones)迷幻搖滾( Psychedelic Rock)迪斯科(Dso)鄉村搖滾( Country Rock)靈歌Sou)等。
儘管搖滾樂從思想內容、藝術趣味到表演技巧,都難與古典音樂相比,但它代表了一種大眾文化,它不僅是流行音樂的主流,還改變了其他流行音樂的面目。搖滾樂的欣賞者是廣大群眾,且幾乎不受社會階層、民族、地域之限,市場巨大。但搖滾樂產生不久,就引起了青少年的狂熱反應,造成了對社會傳統的巨大沖擊,因此遭社會多方指責和反對,爭議極大。
3.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淵源很複雜,20世紀30年代的舞廳音樂,美國的爵士樂、搖滾樂,20世紀80年代的校園歌曲…這種種音樂源流的影響彙集成當代流行歌曲多變的性格。流行歌曲的共性表現在它的節奏與音色。與節奏的強烈動感相應,流行歌曲的音樂配器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電聲樂器的廣泛應用,其中通常還點綴一兩件音色鮮明的傳統旋律樂器,如薩克斯管、小號等。這些樂器音色獨特,穿透力強,與電聲樂器的音色互相對比、衝突,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奇幻感。在流行歌曲音色特徵上,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人聲,其發聲技法被稱為通俗唱法,每個歌手在唱法上都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如氣聲、啞聲、哭腔、帶鼻音等。
流行歌曲將動感刺激的節奏、樂器音色的幻覺效果、唱法的平易及個人色彩合在一起,形成了流行音樂的特徵,即感情色彩的加強
以上就是流行音樂。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名族音樂,名族音樂都有什麼。以下就是名族音樂我個人的看法,忘大家認真閱讀。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是指具有中華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包括歷史上產生並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以及當代作品。其組成主要有佛教音樂、道教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音樂等。民樂則指中國民族器樂,包括:
(1)管樂:大嗩吶、小嗩吶、低音嗩吶、竹笛、梆笛、曲笛、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
(2)彈撥樂:琵琶、柳琴、揚琴、中阮、大阮、月琴、古箏、箜篌等。(3)絃樂:高胡、二胡、中胡、京胡、板胡、墜琴等
(4)打擊樂:大鼓、小鼓、排鼓、各種鑼、鐃鈸等。
1.中國的十大名曲
中國有十大名曲之說,這些樂曲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陶冶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尚情操。十大名曲產生年代都較久遠,相傳是先秦時期的《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漢晉時期的《廣陵散》《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以及《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漢宮秋月》等。
《高山流水》這首著名的古曲,從幾乎家喻戶曉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即可知其知名度之高。它本為古琴曲,現在流傳的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和古箏曲《高山流水》。該曲是對壯麗河山的頌歌,形象生動,氣勢磅礴,聽後使人心曠神怡,激起進取之心。
1977年8月10日,美國宇宙飛船“航行者”號,將《流水》的金唱片作為地球人的資訊載入太空,去尋找宇宙知音。
《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簡稱《陽春》,是一首優美的傳統琵琶曲。樂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輕快活潑的節奏,生動地描繪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該曲可分起、承、轉、合4個部分:“起”部標題為“獨佔鰲頭”;“承”部分為“風擺荷花”“一輪明月”兩段;“轉”部分為“玉版參禪”“鐵策板聲”“道院琴聲”三段;“合”部標題為“東皋鶴鳴"。《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原為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的民間樂曲,管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多數琴家以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作解。但該曲早已失傳,後透過不少琴家才將其譯奏出來。該曲以磅礴的氣勢、獨特的風格、龐大的結構,備受推崇。
《胡茄十八拍》胡笳是中國古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吹管樂器,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該曲本為根據漢末蔡文姬同名詩譜寫的琴歌,但魏晉後逐漸演變為琴、笳兩種不同的器樂曲。樂曲描述蔡文姬思鄉別子的情懷,曲意委婉悲涼,感人《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原是晉代桓伊吹奏的洞簫曲,相傳於唐代改編為古琴曲,今編鐘與樂隊的《梅花三弄》又是根據古琴曲改編的。由於原曲中同樣的旋律重複了三次,故為“三弄”。作者借物詠懷,以梅花高潔安詳、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姿態,歌頌了剛毅不拔、堅貞不屈的高尚節操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這首古琴曲問世後,不僅廣為流傳,且經加工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現在流傳的多數是7段,主要的音調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伏,綿延不斷,優美動人,基調靜美而靜中有動。
《十面埋伏》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以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劉邦、項羽在垓下決戰之情景。曲中巧妙運用琵琶的各種獨特技法,透過豐富多變的節奏,層次分明而又生動地描繪了大戰場面,使聽者彷彿身臨其境。
《夕陽簫鼓》原為琵琶古曲,又名《夕陽簫歌》《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後改編為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樂曲包括“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水雲深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歟乃歸舟”7段,旋律優美流暢,委婉質樸,層次鮮明,表現了微波盪漾、優美寧靜的春江景色,又描繪了櫓聲急促、波浪起伏的江南水鄉情景,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漁樵問答》這首著名古琴曲,最早見於1560年簫鸞所輯《杏莊太音續譜樂曲中表露了遁世隱逸者對漁樵生活的嚮往,把漁人和樵夫作為隱士的化身加以返歌,是一首讚美山水之樂的樂曲。該樂曲形象生動,既有古樸典雅、飄逸灑脫的風韻,又有委婉抒情、逍遙自在的雅趣,故而,幾百年來不僅在琴家中廣泛流傳,更《漢宮秋月》據考粵胡曲《漢宮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古曲為廣大文人雅士所喜愛。
第一段。這首著名古曲的旋律在抒情委婉中飽含悽苦哀怨之情,充分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很富感染力。
2.江南絲竹八大麴
江南絲竹流行於蘇南、浙江一帶的絲竹音樂,著名的傳統樂曲有《歡樂歌《雲慶》《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和《四合如意》八大麴。音樂格調清新、秀麗,曲調流暢、委婉,富有情韻。演奏效果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行街》又名《行街四合》.“行街”是指樂曲按習俗在節日廟會或喜慶時邊走邊演奏的形式,樂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三六》俗名《三落》,樂曲旋律清新華麗、流暢活潑,洋溢著歡快的節日氣氛《慢三六》此曲又名《花三六)系以《三六》的音樂素材為基礎,進行放慢加花變奏,獨立成曲。
《中花六板》是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故稱《中花六板》曲調清新悠揚,優美抒情,富有江南色彩,抒發人們樂觀向上之情。
《歡樂歌》樂曲旋律明快流暢,起伏多姿,結構富有層次,由慢而快,漸次高張,表達人們在喜慶節日中的歡樂情緒。民族器樂小合奏《江南好》即據此改編。《雲慶》此曲為《鑼鼓四合》套中的《雲慶光》一節發展而成,又名《景星雲慶》或《慶雲板》全曲由3段組成,第一段抒情婉轉而悠揚,第二段活潑明朗第三段熱烈興奮,一氣呵成。
《四合如意》全曲共分8部分,即小拜門、玉娥郎、巧連環、雲陽板、緊急風、頭賣、二賣及三賣,是一首大型坐樂演奏形式的樂曲。
《慢六板》此曲徐緩雅緻,柔和華麗,是一首一板眼曲調。
3.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流行於廣東地區的絲竹音樂。是從廣東戲曲中的“過場”和民間“小調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廣東音樂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明快。《雨打芭蕉》《旱天雷》《雙聲恨》《賽龍奪錦》《鳥投林》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傳統樂曲。
《雨打芭蕉》是廣東音樂早期優秀曲目之一。樂曲以流暢明快的旋律,表達人們的喜悅之情,接著連串分裂的短句,節奏頓挫,猶聞雨打蕉葉淅瀝之聲,如見芭蕉婆娑搖舞之態,極富南國情趣。
《早天雷》由揚琴家嚴老烈根據《三寶佛》中之《三汲浪》改編。樂曲表現人們在久旱逢甘霖時的歡欣情緒。
《雙聲恨》作者不詳。樂曲如訴如泣,深沉悱惻,悽愴怨恨猶如聞見,非常感人。該曲描述了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賽龍奪錦》又名《龍舟競渡》作者何柳堂對廣東音樂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樂曲以雄壯有力的引子和熱烈激奮的情緒,描繪了民間端午節龍舟競渡的景象,表達出奮發向上的精神,鼓舞人心。
《烏投林》作者易劍泉。曲中以明快的旋律、啁啾的鳥鳴,描繪了夕陽下百鳥歸巢的景象,表達自由飛翔帶來的安適、愉悅的情趣。
《昭君怨》粵劇唱腔中著名的乙喉旋律反調,樂曲先由幽怨的旋律轉為堅定,然後在極快中突慢結束。
4.傳統名族樂曲
中國民間器樂的創作演奏在戰國時代就已得到發展,遠古時的樂舞是歌、舞樂三者結合的綜合藝術,發展至隋唐時結構更為龐大。周代出現的琴歌是邊彈邊唱的藝術。宋代湧現出為歌舞伴奏的鑼鼓和器樂曲牌,經元、明各代,戲曲藝術中的數和曲牌日趨完美,常被人作為器樂曲單獨演奏。
《二泉映月》華彥鈞作,是以無錫惠山泉—天下第二泉命名的二胡獨奏曲。全曲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音樂略帶幾分悲惻,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力度變化幅度大,用輕重變化忽強忽弱,時起時伏,扣人心絃,刻畫了作者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做的生活意志,富有感召力,令人激動。《夜深沉》京劇著名曲牌之一,它是以崑曲《思凡》一折中的歌腔為基礎,經歷代京劇琴師加工、改編髮展而成的京劇曲牌。曲調由繁至簡,其中有大鼓的獨奏及鼓與京胡的競奏,樂曲有堅定有力的節奏和一氣呵成的旋律,曲調剛勁優美,結構嚴謹。
《彩雲追月》這首民族管絃樂曲用富有民族色彩的旋律、輕巧的節奏和空曠的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光明行》劉天華作。這是一首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有彈性的振奮人心的進行曲,它表現了一種生氣勃勃、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對前途的樂觀自信態度。《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劉天華作於1927年除夕。音樂形象單一,清新抒情而明快,透過輕盈柔和、酒脫自如的旋律,均勻從容的節奏,生動描繪了與友人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悅心情,能給人怡然自得之感。
《燭影搖紅》這首以古代詞牌為名的樂曲,由劉天華作於1932年。全曲旋律優美,風格獨特,在悽楚哀怨的情緒中,表現了激越奮進的意志。《將軍令》戲曲中用作開場等場面的吹打樂曲牌,也常用以增添節日氣氛。樂曲莊重輝煌,氣魄宏偉,色彩鮮明。
《姑蘇行》江先渭曲。樂曲使用崑曲音調,色彩鮮明,甜美抒情,婉轉悠長。該曲描繪了人們沉醉於姑蘇園林的美麗景色之中而流連忘返的心情,能引發人們豐《塞上曲》此曲是李芳園根據華秋萍《琵琶譜》浙江派西板四十九曲中的5首富的聯想。
獨立小曲發展而來的一首著名琵琶套曲。該曲以哀怨悽楚的情感,細膩地描述了昭君懷念故國家園之情。旋律委婉柔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花好月圓》彭修文根據黃貽鉤同名管絃樂曲改編,全麴生動地描繪了輕歌曼舞、月夜花叢盡情歡舞的場面。
《金蛇狂舞》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改編而成。樂曲用激越的鑼鼓,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關聯性。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所有,如果哪裡說的不對,請大家提出!感謝!
-
3 # 滴逃逃
對於流行音樂,一個前提性的看法是--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
從具體的音響特徵、音樂形態(節奏法--節奏的切割與組合、旋律法--不同的旋法)、乃至結構上,作為有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們的確有很大差異。民歌就是民歌,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怎麼能混為一談呢?我想我們可以先從對"流行音樂"這個概念的具體分析入手。什麼是"流行音樂"呢?流行音樂的風格型別並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音樂的流行與傳播是分時間、空間和深度(或強度)的。首先從時間這個維度來看,在不同歷史時期裡流行的音樂風格顯然不同。在古典時代,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這是從音樂史學的角度切入。再從空間這個廣度來看,流行的方式也分為封閉性和開放性的。在一個封閉的山村裡,山歌就是山民們的流行歌曲。這是從民族音樂學和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至於深度或強度則沒有客觀指標,它是指人的主觀感受和音樂形成社會共鳴的程度,這是從音樂美學和音樂心理學的角度進入。從具體的音樂傳播內部環境看,影響音樂傳播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性因素(性別、年齡、地域等)、社會性因素(職業、身份、受教育程度等)。有的音樂適合在二十幾歲的青年間傳播(比如搖滾樂),有的則適合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階層傳播。有的音樂適合在酒吧這類城市商業場所傳播,而有的則適合在農村。正因如此,有學者提出了分眾的概念,認為在當代資訊與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實際上已不存在一個無差別的一體化的受眾。"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過去的,是指傳統社會的、農業文明的、鄉村的、自然形態的(仍保留原始形態)。今天的,是指現代社會的、工業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製造音響。國外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曾有一個著名的"模仿說"觀點,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流行音樂的實質:流行音樂本質上是對傳統民歌的模仿。當然是"變形模仿",可是要當心,模仿得不好就會露出馬腳,比如:《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白樺林》和俄羅斯民歌、《好漢歌》和《王大娘補缸》,有時模仿與抄襲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弄不好就人我莫辨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角度來看,流行音樂本身也是起源於民歌。今天的流行音樂,其本質依然是民歌--工業時代的民歌、都市民歌。(城市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回覆列表
你好,答:對於流行音樂,一個前提性的看法是--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
從具體的音響特徵、音樂形態(節奏法--節奏的切割與組合、旋律法--不同的旋法)、乃至結構上,作為有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們的確有很大差異。民歌就是民歌,流行歌曲就是流行歌曲,怎麼能混為一談呢?我想我們可以先從對"流行音樂"這個概念的具體分析入手。什麼是"流行音樂"呢?流行音樂的風格型別並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音樂的流行與傳播是分時間、空間和深度(或強度)的。首先從時間這個維度來看,在不同歷史時期裡流行的音樂風格顯然不同。在古典時代,古典音樂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這是從音樂史學的角度切入。再從空間這個廣度來看,流行的方式也分為封閉性和開放性的。在一個封閉的山村裡,山歌就是山民們的流行歌曲。這是從民族音樂學和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至於深度或強度則沒有客觀指標,它是指人的主觀感受和音樂形成社會共鳴的程度,這是從音樂美學和音樂心理學的角度進入。從具體的音樂傳播內部環境看,影響音樂傳播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性因素(性別、年齡、地域等)、社會性因素(職業、身份、受教育程度等)。有的音樂適合在二十幾歲的青年間傳播(比如搖滾樂),有的則適合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階層傳播。有的音樂適合在酒吧這類城市商業場所傳播,而有的則適合在農村。正因如此,有學者提出了分眾的概念,認為在當代資訊與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實際上已不存在一個無差別的一體化的受眾。"民歌是過去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過去的,是指傳統社會的、農業文明的、鄉村的、自然形態的(仍保留原始形態)。今天的,是指現代社會的、工業文明的、城市的、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製造音響。國外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曾有一個著名的"模仿說"觀點,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流行音樂的實質:流行音樂本質上是對傳統民歌的模仿。當然是"變形模仿",可是要當心,模仿得不好就會露出馬腳,比如:《999朵玫瑰》和《彝族舞曲》、《白樺林》和俄羅斯民歌、《好漢歌》和《王大娘補缸》,有時模仿與抄襲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弄不好就人我莫辨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角度來看,流行音樂本身也是起源於民歌。今天的流行音樂,其本質依然是民歌--工業時代的民歌、都市民歌。(城市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