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花之絢爛121912

    一、全琮,江東子弟,孫權女婿,官至東吳大司馬。琮讀從,不讀總。

    二、傅肜,蜀國將領,正史記載很少,戰死在劉備伐吳失敗時。肜讀融,不讀彤。

  • 2 # aiqvguyue

    賈詡中的詡中容易讀錯成羽,荀彧的彧字如今很多人都不認識。三國中也有些字,古時也有很多字和如今的讀音不同,因此需要人們特別注意,很多字隨著時代的前進已經被人們遺忘或者改變。

  • 3 # 旭日東昇81690621

    人名裡容易讀錯的字基本就是生僻字和多音字了,據不完全統計,三國中有姓氏的人物共有980多人。其中像我們最熟悉的劉關張等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讀錯的,但還是有一小部分我們就想當然的讀錯了。

    一、劉禪,提到劉禪,大家腦子裡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禪就是一個多音字chan和shan兩個讀音。很多人看到這個字就會讀成chan,劉備怎麼會讓他的兒子當和尚,在這就要讀shan了。眾所周知劉備有個乾兒子叫劉封,與劉禪名字連讀就指封禪了,可以看出裡面的寓意。

    二、劉琮,也和劉禪有關,三國裡面有兩個劉琮,一個是劉表的二兒子,讓荊州的就是他,其二就是劉禪的三兒子了。琮很多人都會讀成zong,真正讀音是cong。

    三、郤正,郤是標準的生僻字,估計很多人都不認識,我每當讀三國小說是看到了都是靠猜嚇讀,他的讀音是xi。

    四、蒯良,和郤一樣是個生僻字,反正我以前看到就讀peng,和我一樣讀的小夥伴有沒有很多啊,他的讀音是kuai。

    五、荀彧,曹操名下最著名的文臣之一。這個人的名字,我相信也沒有幾個小夥伴能讀對,我當時看到就讀成了苟或,他的讀音是xun yu。

  • 4 # 日月齊輝

    《三國演義》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可謂是耳熟能詳,但一些人物的名字我們卻非常容易讀錯,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些人物。

    1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你有沒有讀成gou huo呢。

    3 郤正,拼音是xì,本名郤纂,字令先。郤正被稱為三國時期蜀漢最後的忠臣。後主劉禪投降,郤正為之撰寫投降書。後受封關內侯,得司馬炎賞識,任巴西郡太守。

    4 費禕,禕拼音為yī,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是劉備的託孤大臣。出師表有云:“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5毌丘儉,毌拼音是guàn 。毋丘儉是曹魏中後期的軍事將領,曾隨同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是一位大家不常聽說過的大將。

    6 蒯良,蒯,拼音是kuǎi,字子柔。蒯良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

    除此之外,三國中還有很多容易讓我們讀錯姓名的人物,所以說多讀書,多學習,還是有用的。您還知道其他的容易讀錯名字的三國名人嗎?說出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 5 # 一斗書生說歷史

    不認這些字,莫稱三國迷。

    傅肜(róng),隨劉備出征夷陵之戰,戰死。

    傅僉(qiān),傅肜子,鎮守陽安關,戰死。

    卻(xì)正,為劉禪寫投降書。

    李榷(júe),董卓部將,劫持天子。

    郭汜(sì),董卓部將,挾持百官。

    秦宓(mì),勸說劉備不要伐吳,被關。

    何顒(yóng),與荀爽王允謀刺董卓,未果。

    袁隗(wěi),袁紹叔父。

    朱儁(jùn),鎮壓黃巾軍三大名將之一。

    蔡邕(yōng),名士,因哭董卓被王允所殺。

    韓暹(xiān),白波軍餘部,護送獻帝東歸。

    馬日磾(dí),作為太傅出使袁術,被扣押。

    金禕(yī),與吉本、耿紀等反曹,被殺。

    荀諶(shèn),荀彧之兄,袁紹幕僚。

    麴(qú)義,袁紹部將,打敗公孫瓚的功臣。

    橋蕤(ruí),袁術手下大將。

    鄧颺(yáng),曹爽親信,高平陵事變被殺。

    丁謐(mì),曹爽親信,高平陵事變被殺。

    毌(guàn)丘儉,遠征高麗,淮南第二叛。

    傅嘏(gǔ),司馬氏親信,隨徵毌丘儉。

    王昶(chǎng),曹魏徵南大將軍。

    陳袛(dǐ),蜀漢尚書令,放縱黃皓。

    呂乂(yì),蜀漢尚書令。

    孫綝(chēn),東吳權臣,被孫休所殺。

    士燮(xiè),割據交州,諸侯一方。

    潘浚(jùn),失荊州時投降東吳,官至太常。

    費曜(yào),曹魏武將,被姜維所殺。

    趙韙(wěi),劉焉部下,造反劉璋,被殺。

    管輅(lù),著名術士,善於算命。

  • 6 # China古人云

    由於廣義三國(從東漢末年到晉朝初年)人物繁多,所以此問題工作量較大,劣者無法一個不漏的列舉,只能盡力作出以下歸納,這應是目前最全的整理了。

    正確讀音在括號中均有標示。

    PS:由於小說瞎編的人物實在沒有了解的必要,因此人物簡介均以官方典籍為主。其中能力突出者或不俗者皆加粗標示。

    曹叡(ruì)魏明帝,在位十三年,頗有建樹,為政治國不遜其父曹丕;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但文學造詣不如祖上。

    荀彧(xún yù)世之智士,是不可多得的一流人才。曹操麾下首席謀臣,品行高潔、功勳卓著。有“王佐之才”美譽。

    荀攸(yōu)世之智士,荀彧之侄,同為一流人才。曹操的軍機顧問,機智過人,奇策迭出。有“謀主”之稱。

    荀顗(yǐ)荀彧之子,有個好爹!

    賈詡(xǔ)世之智士,亦是一流人才。賈詡輾轉半生,後事曹魏;其深諳人性,料事如神,算無遺策。後世稱之“魏晉八君子之首”。

    鍾繇(yáo)曹魏良臣,全能型選手。在軍事、政治、書法等領域皆有造詣,其中尤以書法為甚。有“楷書鼻祖”之美譽。

    鍾毓(yù)鍾繇之子,同有個好爹!

    華歆(xīn)東漢名士,曹魏重臣。史上華歆德高望重,清正廉潔。《三國演義》瞎幾把黑了他一通。

    崔琰(yán)東漢名士,先從袁紹後轉事曹操。性格剛直不阿,後捲入政治鬥爭含冤而死。

    杜畿(jī)曹魏良臣。這哥們是被《三國演義》隱藏的王者,不為世人所知悉。杜畿能力不凡,其政績尤是斐然,被評為“常為天下最”。

    辛毗(pí)曹魏重臣,先從袁紹後轉事曹操。擅智謀、有遠見。

    楊阜(fù)曹魏重臣。為人剛直,德才兼備。曾在自身條件艱苦下擊破馬超。(很抱歉,馬超此人在史上真的灰常一般,諸君有空看看史書必定深有體會。)

    王粲(càn)東漢建安七子之一,事曹魏。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傅嘏(gǔ)曹魏重臣。偏後期,所以沒啥存在感,不過人倒是不弱。

    夏侯惇(dūn)曹魏元勳,一個功勞不大苦勞很多的人。(說實在夏侯惇這個粗加得很勉強,因為史上夏侯惇能力相當一般,幾乎逢戰必敗。此人是《三國演義》裡為數不多,不黑反吹的曹魏將領)

    夏侯楙(máo)夏侯惇之子。不是什麼有用的貨,時人對其評價很低。

    典韋(weí)世之虎士。曹操禁衛隊長一號,相貌魁梧、膂力過人,能單手舉起數個平常人都舉不起的大旗,為當時少有之猛將。

    許褚(chǔ)世之虎士。曹操禁衛隊長二號,容貌雄毅,勇力絕人。(在個人武勇這點上,同時代能與典韋許褚相併肩的,也只有關羽、張遼寥寥數人而已。鬥馬超一事屬子虛烏有,史上許褚一瞪眼就把馬超嚇慫了)

    張郃(hé)曹魏上將,先從袁紹後轉事曹操。用兵冷靜機變、擅用地形。史上張郃征戰四方、功勳卓著,和那個被《三國演義》黑成草包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臧霸(zāng)曹魏名將,先為山大王后事曹操。初鎮守一方,後成為守吳先鋒,活躍於前線,頗有戰功。

    呂虔(qián)曹魏名將。受曹操賞識提拔,獨鎮一方十數年,保境安民,甚有威惠。

    王昶(chǎng)曹魏名將。此人也是個多面手,墾農治軍、籌劃平叛樣樣俱全。

    毌丘儉(guàn)曹魏名將。曾兩度擊破高句麗,打得其幾近亡國。後為魏室反抗司馬氏,兵敗身亡。

    車胄(zhòu)小人物。史上死於劉備之手而非關羽。(為突出某人,《三國演義》張冠李戴的事多了去)

    師纂(zuǎn)小人物。不是什麼有用的貨,看看就好。

    丁廙(yì)小人物。不是什麼有用的貨,看看就好。

    鄧颺(yáng)小人物。不是什麼有用的貨,看看就好。

    丁謐(mì)小人物。不是什麼有用的貨,看看就好。

    羊祜(hù)魏晉名將。西晉開國重臣,出身名門,德才兼備,在晉滅吳一事上建立了不朽之功。與東吳陸抗傳有一段惺惺相惜之佳話。

    陳騫(qiān)魏晉名將。也是個全能型人才,為人樸實持重,可託大事。

    嵇康(jī)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此人名氣大,但技能點清奇,愛好:彈琴、閒扯淡、掛機、睡大覺。(說實在這個粗加得也很勉強,看在他名人的影響力給的。要知道,名人並不等於牛人。)

    朱桓(huán)東吳名將。也是一員鮮有人知的良才,勇而有謀、戰功彪炳。曾以弱制強力克曹仁,擊敗曹休,令魏軍聞風而懼。(曹仁、曹休在史上能力均不俗,特別是曹仁,屬於上乘。唉~又是兩個被《三國演義》黑慘的孩子。)

    全琮(cóng)東吳名將。孫權女婿,有智略、能打仗、才力不俗,堪稱文武兼備,是東吳的中流砥柱。

    全懌(yì)全琮之子。有個好爹!

    周胤(yìn)周瑜之子。也有個好爹!

    孫賁(bēn)東吳將領,孫策堂兄。協助孫策開國,立有功勞。

    孫韶(sháo)東吳名將,孫賁親戚,同為東吳宗室。年少有為,有膽勇。被孫權賞識提拔,成為抗魏先鋒。

    張紘(hóng)東吳重臣,江東二張之一(另一個叫張昭)。是一個聲名遠播,且很有文化的老人家。

    步騭(zhì)東吳重臣。性情寬宏,文武兼備(東吳文武雙全者真的多),曾遠征交州並平定叛亂,能力足以獨當一面。

    潘濬(jùn)先屬蜀漢,後事東吳。早年在劉備麾下比較透明,歸吳後得到重用,為官正直、多有建樹。

    周魴(fáng)此人史上是武將而非文官,平過叛亂,擊敗過魏軍,能力功績都還可以。

    闞澤(kàn)東吳之臣。排除小說的強行加戲,此人在史上並無謀略,就是個讀書搞天文的學者。

    諸葛恪(kè)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自幼聰明,能說會道,看起來像個王者,實際上幹出來的事更接近於白銀,雷聲大雨點小的人物。(跟夏侯惇、嵇康同一觀感,不太對得起加粗)

    媯覽(guī一聲)一個想霸佔別人而被反殺的小人物。

    孫綝(chēn)垃圾人。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東吳後期一大敗家子。

    劉禪(shàn)蜀漢後主,劉備之子。此字多音字,讀“chán”時多指佛教事物,劉備無佛教信仰,此地因作“shàn”。(順道一提,劉禪是庸主,並非昏主)

    彭羕(yàng)蜀中官員。此人有小才,卻是一狂人,命途多舛,下場淒涼。

    費禕(yī)蜀漢良臣,四相之一(其餘三者為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很有才能,同時也是性格溫良的老好人,曾多次阻止不自量力的姜維動武。

    馬謖(sù)蜀漢參軍。此人是有些才能的,可為謀士不可為將帥,可惜諸葛亮把他放錯了地方,以致悲劇結果。

    呂乂(yì)蜀漢官員。愛好讀書彈琴,沒有存在感。

    秦宓(mì)蜀漢官員。有才學、擅逼逼。

    傅肜(róng)蜀漢將領。夷陵敗於陸遜之手,一戰即死,比較醬油,一般看見“傅彤”指的就是他。(垃圾《三國演義》,寫個書還老把人家名字抄錯。)

    傅僉(qiān)蜀漢將領,傅肜之子。看起來好像很厲害,可排除小說強行加戲後,也是一戰就掛的醬油角色。

    陳袛(dǐ)蜀漢後期重臣。控制朝局,有大權。

    郤正(xì)蜀漢後期官員、學者。後隨劉禪降晉,才能尚可。

    蔡邕(yōng)東漢大文豪、書法家、音樂家。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才學和影響力在當世都很高,甚至影響後世。后王允看蔡邕不爽,將其殺害。

    郗慮(chī)東漢官員。參與孔融案件,存在感不強。

    馬日磾(mì dī)東漢官員。劣者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日”在這裡讀“mì ”......

    何顒(yóng)東漢名士。曾參與刺董計劃,失敗告終。

    孔伷(zhòu)東漢刺史。諸侯討董時意思意思了一下,存在感不強。

    張邈(miǎo)東漢太守。此人是曹操老友,後在曹操徵徐州時,與陳宮一同反叛,兵敗身死。(順便一提,陳宮這個人也是被小說誇大的,實際能力就那樣。)

    陳珪(guī)東漢沛相。不很出彩,完全沒有小說裡那麼牛。

    皇甫嵩(fǔ)東漢名將。東漢最後的幾根軍事支柱之一,農民軍剋星,在平定各地叛亂中立有莫大功勞。

    朱雋(jùn)東漢名將。東漢最後的幾根軍事支柱之一,破黃巾、定叛亂。同為農民兄弟的剋星。

    董旻(mín)董卓之弟。沾了哥哥的光。

    李傕(jué)董卓手下真正的猛人,擊破過朱雋、呂布、徐榮(此人也是一猛人,打敗過曹操、孫堅)。李傕政治眼光比較短淺,軍事上倒是個不折不扣的狠角色。

    郭氾(fàn)董卓手下戰將,實力不容小覷。可憐和李傕都被《三國演義》黑成弱雞。(此人真名或許為“郭氾”,“郭汜”一名很可能是筆誤,亦或是通假。此人特殊,讀音值得商榷。)

    袁隗(wěi)東漢太傅。袁紹、袁術的叔叔。存在感不強。

    麴義(qū)袁紹麾下戰功最彪炳的名將。此人曾以八百強弩士大破公孫瓚步騎二萬餘人,斬首千餘;後再戰公孫瓚,麴義更是打得他叫爸爸。(其實在袁紹麾下,和麴義一比,顏良文丑都可以一邊涼快去,這倆貨只不過是小說為抬高關羽而吹出來的“名人”而已,名氣雖大能力卻是個迷,可以肯定絕不是什麼牛人,因為此二人史上戰績根本不值一提)

    沮授(jǔ)袁紹首席謀士。細看典籍,會發現沮授是勝過田豐的,此人深諳韜略,是袁紹勢力不可多得的大才。(很湊巧,袁紹麾下腦子最好用和打仗最給力的人,名字都容易讀錯)

    荀諶(chén)袁紹謀士,荀彧從兄。小有謀略,只是後來莫名其妙就不知所蹤了。

    逄紀(páng)袁紹謀士。腦子不錯卻總習慣性想歪。此人和前邊的“郭氾”一樣,都是筆誤所致,現多做“逢紀”,或許是因為“逄”字實在生僻,人們都下意識的喜歡把它看成“逢”。

    陰夔(kuí)袁紹部下。雖受重用但卻沒啥存在感。

    袁燿(yào)袁術之子。爹也不咋地。

    橋蕤(ruí)袁術部屬。但卻敬佩孫策為人,後戰死。

    韓暹(xiān)白波軍將領。漢末軍閥之一。

    眭固(suī)原為黑山賊。後被徐晃、曹仁等擊破。

    蒯越(kuaǐ)劉表謀士,荊州望族,後歸曹操。史上存在感不強,也是一個被小說加過戲的人。

    傅巽(xùn)劉表官員,曾勸劉琮降曹。喜歡寫詩賦、論文。

    泠苞(líng)劉璋部將。抵抗過劉備入侵,戰敗後不知所蹤。

    劉璝(guī)劉璋部將。與泠苞一同抵抗劉備,多了個與劉循(劉璋子)在雒城抵抗劉備一年多的實績,存在感比前者稍強。

    士燮(xiè)東漢太守。盤踞在山旮旯,也曾獨霸一方。後歸附東吳。

    管輅(lù)東漢末年一條大大的神棍,精於占卜,據說算得很準。

  • 7 # 置身黑白的精彩

    你好,我叫荀彧,不叫苟貨!——我想,這是最經典的錯讀了吧!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名士氾濫;簡單來說猛將如過江之鯽,名士如過草之芥,但凡有名有姓有號有字的不下千餘人,可問題是這是拜羅貫中老先生所賜,畢竟《三國演義》演繹的這段歷史,實在太過精彩

    那麼,還有哪些人的名字讓人第一時間發矇,且長久的讀錯呢?

    白馬名將公孫瓚——他的名字讓人覺得不應該讀贊,卻不知道讀啥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公孫瓚絕對算一個。出身貴族的公孫瓚長得很帥,而且聲音又很洪亮,所以被涿郡太守看上招來當了女婿。隨後平步青雲的公孫瓚,由於能征善戰,逐步登上歷史舞臺,官至北方四州太守,可謂是一時豪傑

    喜好騎白馬穿白甲的公孫瓚,原本是地道的高富帥,走到哪都是少女眼中的夢中情人。可是由於性情太過於剛猛,且實力能力確實有限,多次被袁紹擊敗後失去部下信任,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大名鼎鼎一代名士荀彧——講道理,這倆字真的不太好認呢!

    曹魏陣營名士輩出,什麼郭嘉、許攸、司馬懿、楊修啥的,總之是人才濟濟。可荀彧荀老闆的知名度一直都非常高,除了他的名字很拉風以外,其個人能力也是沒得說

    作為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荀彧便被人稱為“王佐之才”,而且綜合其表現來看,的確是不負盛名。在戰略規劃方面,他為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並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最為知名的當屬“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可惜,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的荀彧,卻不得善終。其實說來也奇怪,荀彧自始至終都為曹操稱霸天下出謀劃策,卻在曹操稱魏公的事情上提出反對意見,一副漢朝忠臣的樣子,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也正是自此開始,荀彧不得曹操寵信,調離中樞核心的荀彧鬱鬱寡歡,最終在壽春憂鬱而死,但一說是服毒自盡,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就這樣慘淡收場

    諸葛一家出名人,諸葛恪瞭解一下?

    作為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主角,自帶光環的諸葛家族到了哪裡都是聚光燈下的焦點人物。無論是最出名的諸葛孔明,還是老實巴交略顯迂腐的諸葛瑾,甚至說能力稍差的諸葛誕,算是給諸葛家掙足了面子,那麼諸葛恪呢?

    當然了,他是叫諸葛恪(ke,四聲)而非豬哥哥,他是諸葛瑾的兒子,也曾是吳國的掌權派,作為家族榮耀諸葛亮的侄兒,他和叔叔的唯一相似點就是他非常有權,只不過有些短暫

    少年時期便有神童稱號的諸葛恪,曾急中生智幫助父親免於嘲諷(諸葛子瑜之驢),也曾面對大帝孫權的考驗對答如流,算是個少年將才。也正是如此,他在陸遜病逝後擔任東吳軍界一把手。隨後在東興之戰中大獲全勝的諸葛恪,不日便加封丞相,位極人臣。只可惜他剛愎自用,舉兵伐魏遭遇慘敗且回國後為掩飾過錯而獨斷專權。最終,諸葛恪被孫峻誘入宮中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當然,三國時期的名人和人名實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門百花齊放的,實在是數不勝數。但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上述三位了

    其他如名將許zhu(許褚)、謀士賈yu(賈詡)、名士you康(嵇康),也都是經常會被唸錯的名字,所以說擁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不一定是壞事兒卻未必是好事兒呢!

    比如我們的豬哥哥(諸葛恪),就讓人很頭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茶如何沖泡才能好喝?像綠茶一樣直接沖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