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蒙古人三次西征,打敗波斯人,阿拉伯人,俄羅斯人,日耳曼人,但是為什麼南下攻打西夏,金,宋,卻非常困難,打西夏用了22年,打金朝用了23年,打南宋用了45年,蒙古鐵騎這麼強,為什麼南下卻這麼困難?
6
回覆列表
  • 1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準確地說,蒙古軍攻四川和貴州兩地是最難的,其他跟蒙古軍西征的情況差不了太多。

    實際上,蒙古三次南下滅宋,四川是最大的絆腳石。第一次西征,是窩闊臺時期進行的,當時蒙古軍正在進行第二次西征。然而,相對於基輔羅斯和喀山地區的一望無際,四川和貴州確實山路崎嶇,使得蒙古軍的騎兵優勢喪失殆盡。

    所以說,地形才是南宋得以苟活的重要原因。至於所宣稱的水土不服,那是屬於政治層面的,蒙古對南宋水土不服,對歐洲難道就水土相服了嗎?

  • 2 # 北洋海軍炮手

    搞笑,實在是搞笑,不就是想吹南宋堅持了幾十年嗎,有什麼拐彎抹角的。

    其實蒙古西征根本沒有網傳的那麼神乎其神,也不是戰無不克攻無不勝,比如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期就曾經在花拉子模英雄帖木兒滅裡手下吃了癟,若不是帖木兒滅裡因為強敵圍困再加上糧食不多而突圍,蒙古大軍可能會吃更大的虧。更何況,八魯灣戰役蒙古大軍也曾經被扎蘭丁打敗。因為摩柯末蘇丹決策失誤,花拉子模軍隊困守城市而被蒙古大軍各個擊破。但是新蘇丹扎蘭丁缺因為其英勇的戰鬥獲得了草原英雄成吉思汗的尊敬,成吉思汗甚至跟他的兒子們說:你們要生兒子,就要生像扎蘭丁這樣的英雄。

    蒙古第二次西征的匈牙利之戰,匈牙利打的就不錯,而且匈牙利的重騎兵給蒙古大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甚至戰鬥力強悍的拔都汗的衛隊都傷亡巨大。而且,蒙古大軍是利用匈牙利人一個又一個失誤才在塞約河戰役中取勝,但是並沒有動搖匈牙利的統治根基。而且匈牙利貴族也大都團結在了國王貝拉的旗下,匈牙利尚有一戰之力。更何況,蒙古大軍很多防禦堅固的城市、堡壘都以失敗告終。在蒙古大軍撤退之後,匈牙利立即恢復生產,並在邊境後戰略要地建立了大量堅固的城堡。所以,後來金帳汗國的第二次西征就被匈牙利的堡壘群阻擋,無法深入匈牙利。

    至於第三次旭烈兀西征,更是被馬穆魯克騎兵給在近戰中被擊潰,原因和塞約河之戰蒙古大軍損失巨大得原因差不多,就是在無休止的近戰中被擊敗。而且,之後蒙古軍隊同馬穆魯克的騎兵交手也沒佔到便宜,被對手徹底壓制。所以,蒙古西征根本沒有網傳的那麼誇張,而且蒙古西征也不是如魚得水。準確點說,蒙古西征能取得相當大的戰果,其原因很簡單,只有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蒙古大軍是利用對手一次又一次的失誤,才最終戰勝對手,但是卻對強悍的對手也是很難取勝。

    至於題目所說蒙古大軍統一天下用時較長,你咋不看看蒙古人在這個過程中都幹了什麼?不是西征就是內鬥,分散了蒙古大量的軍力,而且,蒙古不管是滅西夏,該死滅金、滅宋,在初期並沒有認真對待對手,當蒙古大汗真想打滅國之戰的時候,戰爭往往非常順利。尤其是蒙古滅亡南宋,除了丁家洲之戰一次比較大的陣仗之外,蒙古平定江南幾乎是傳檄而定,臨安小朝廷主動投降,剩下的抵抗力量不是薄弱就是戰鬥力低下,根本掀不起風浪。

    全文完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發生在1219年,成吉思汗帶領15萬大軍,攻打花拉子模。在滅掉花剌子模之後成吉思汗命令哲別帶領兩萬人的分遣支隊去追擊花拉子模國王摩訶末。在追緝的過程當中,蒙古的軍隊進入到了裡海和黑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因此這算是第一次徵歐洲。

    到了1235年,窩闊臺即位之後,由於欽察草原的遊牧民族不服從蒙古汗國的命令,頻繁的騷擾和襲擊蒙古的邊境,因此,窩闊臺命令各個千戶,十中抽二,組成徵西大軍,第二次西征歐洲。

    (蒙古西征)

    第三次是1251年,蒙哥汗繼位之後,任命他的弟弟旭列兀帶領大軍,西征波斯的木剌夷國。這次西征只進行到了巴勒斯坦沿海地帶,隨後旭列兀聽說蒙哥汗在釣魚城死掉,就帶領部隊返回東土。

    因此,蒙古西征歐洲頂多也就是隻有兩次,沒有三徵。

    蒙古人為什麼西征的時候會這麼順利,打起夏、金、宋卻這麼吃力呢?

    其實蒙古人的作戰實力可能是被誇大了,起碼在蒙古剛剛崛起的時候,它的作戰能力是被人們誇大了的。蒙古軍隊長於野戰,短於攻城,這是遊牧民族軍隊的普遍特點。

    在金宣宗放棄中都,南遷汴京之後,金國大軍頑強地執行著拒關守河的防禦戰略。金國的大軍沿著黃河一線排開,城池眾多,讓蒙古大軍的騷擾襲擊戰術無用武之地。所以,成吉思汗眼看著別無無法,該搶的都已經搶完了,要想繼續獲得財富,只好從其他地方入手。

    (面對縮成一團的金國,成吉思汗也很難打)

    恰好西方的花拉子模這個時候送上了絕佳的理由,成吉思汗命令各個千戶和蜀國分別派遣軍隊,隨同他出徵花剌子模。

    當成吉思汗的使者把調令送到了西夏國王李遵頊那裡時,這位西夏的皇帝輕蔑的嘲笑著成吉思汗說:“我聽說我聽說花落一個大國,成吉思汗要是能力不夠的話,也不要去惹他們吧。”他委婉的拒絕了成吉思汗調他派兵助戰的要求!?!

    成吉思汗非常生氣,他帶領大軍在1218年再一次進攻西夏,嚇的西夏皇帝李遵頊慌忙逃到了其他地方,讓皇太子守城。由於蒙古軍隊的攻城能力實在不行,所以成吉思汗也沒有打算在西夏繼續作戰下去,而是選擇了繼續向西攻打花剌子模。

    這個花拉子模確實是中亞地區剛剛新起的一個強國,它的國土面積大約有3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有3000多萬,士兵有40多萬人,比起成吉思汗帶領的15萬大軍要多出數倍。而且由於花了怎麼國家剛剛立國,更正處於士氣鼎盛時期。因此成吉思汗選擇在這個時候攻打花剌子模,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然而,戰爭的結果卻給大家說明了一個看似強大的帝國是如何不堪一擊的。因為花拉子模的強大是在短短的20年中透過加盟商性質的方式塑造的。花拉子模在20年前甚至還是西遼的屬國,它是透過西遼的軍事幫助,才在中亞各個民族和國家的博弈當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的。

    這個加盟商性質的帝國看起來很是強大,可是卻缺少足夠的時間去彌合內部的分歧,來自蒙古帝國的重擊,摩訶末甚至不敢於將所有的城池的軍隊集中起來與蒙古軍隊野戰,他選擇了分兵駐守各個城市的作戰方針,其實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蒙古西征軍隊裝備)

    如果他把所有的軍隊聚集到一起,堅壁清野,他的國家很有可能就會立刻陷於四分五裂的境地。可是他通分兵駐守各個要塞,還可以起到螞蟻食象的效果。

    然而,蒙古軍隊的作戰實力還是超出了摩訶末的想象,蒙古軍隊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就把這個中亞強國摧毀了。

    蒙古軍隊的這次西征,收穫是十分巨大的,除了擁有了波斯人、欽察人來充實他的軍隊之外,他還獲得了回回炮很多其他的西域攻城兵器,這些讓蒙古人的攻城力量在漢人攻城部隊的基礎之上又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當蒙古人帶著這樣的攻城技戰術裝備再次來到東亞大地的時候,面對金國、西夏和南宋這樣的有強大的戰爭潛力的農耕民族,遇到了眾多城市,蒙古人發現了他們有足夠的能量和實力去摧毀和攻破這些城池。

    (進化後的蒙古攻城部隊)

    成吉思汗立刻就教訓了當年嘲笑他的西夏人,在他臨死之前,西夏國首都還沒有陷落,成吉思汗下達命令,城破之後,屠城。

    西夏滅亡之後,金國就處於蒙古國的三面包圍之中。後來,蒙古利用圍三缺一的戰術,在三峰山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手攻破了金國最後一個都城——蔡州。金國滅亡。

    至於南宋,蒙古人是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因為這個時候,南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穩固的四川、荊襄、兩淮防禦體系,且江南水網密佈,不利於蒙古騎兵的縱橫馳騁。所以,蒙古人用了更多的時間去收降漢人軍隊,以及消耗南宋的戰爭潛力。最終,蒙古動用了有15萬漢軍攻滅了南宋。

  • 4 # 龍文說史

    蒙古帝國在走向征服世界之路同時,肯定得碰檻中原,原因是他本身與中原接壤,也就是環今中國廣袤的領土,按現代觀點看,東邊是中國的東北,南邊則接壤中國內蒙與寧夏,西邊有新疆,放在過去,他也得過中原那一關,由於自身物產貧瘠,生產單一,靠遊牧業,首先就是搶掠豐厚物質,保障自己吃飽穿暖,肯定得對臨近的地方下手。要麼西夏,要麼金國,而西面的西遼,由於離蒙古腹地很遠,只有西域商人透過絲綢之路偶爾來經個商,隨便去蒙古轉轉,他們拿的產品迥異也不感興趣。因此當時蒙古人肯定也不屑西邊那塊沙漠與綠洲並濟的地方,畢竟那裡經濟和人煙不那麼旺盛,西遼將巴拉沙袞改為虎思斡耳朵,偏安一隅,仍維護這當地原有的體制,並沒有恢復出曾經經濟文化強盛時的大遼。

    所以蒙古人的重心還是在西夏與金之間,因為有條絲綢之路並不是直通蒙古高原,而是得從西夏和金國才可以進入蒙古,所以蒙古如果發展當地經濟勢必要透過漢地這一關。自然他就接觸金,夏,宋 ,尤其是擁有北方廣大的金國,成吉思汗打敗了金國也等於成就了自己,使他也得以向西域邁進的一個跳板。大凡從古至今,西方還沒有那個帝國向東方邁進,像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還有塞爾柱,花剌子模,而蒙古帝國卻是個例外,它不止與中原拉回拉鋸作戰,同時也在向西方開拓,可以說他與東西方各大文明都想試圖練練手。

    向上題所說蒙古三徵歐洲如魚得水,卻對金,夏,宋常吃閉門羹,我想他說的不無道理。成吉思汗對西域花剌子模用兵,只區區用了四年,徵調全國兵力湊足了二十萬,去打敗了其四十萬大軍,徹底摧毀了其大廈,應該說新生力量是比較強,還有一個盛世之君摩訶末。加上1223年,哲別和速不臺西徵以兩萬擊敗數倍的欽察和斡羅斯聯軍,1241年以十多萬又擊敗了四十萬歐洲聯軍,全歐震驚。而另一邊成吉思汗對金國卻相對吃力,從1211年到1234年,足足有四次,主要是金國有上百萬大軍,蒙古雖然第一次野狐嶺消滅一半,可河北和陝西,河南,山東卻仍把蒙古軍拖得死死的。西夏戰事1205年開始到1226年結束,經歷三次南征。雖然也兵力多於蒙古,達三十萬,可戰事相當艱辛,對方寸土不讓,後來把成吉思汗給拖死,所以不容小視。宋朝是後來居上,時間在1235年到1279年,也經歷三次,這次更艱辛,原因它其實比前兩者更強大,成吉思汗子孫也就很難對付,以至讓蒙哥汗夢斷釣魚城。

    而蒙古在西邊卻很順利,常常以少勝多,一次就可以將其解決掉,譬如第二次徵歐洲,第三次徵西亞,不像金宋夏三番五次都收拾不理。我想最主要還是因為與蒙古為鄰的金夏,宋已經熟悉了他的這一套戰法,可以利用地形優勢拖住對方,畢竟東方戰術,蒙古哪能及他們,尤其是先進的火器技術。而西方卻因為陌生東方戰術而防不勝防,尤其是面對先進的火器,它敞開的地理也正是讓蒙古軍很容易突破。

  • 5 # 前進19278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中國古代戰爭不斷,王朝間的戰爭侵伐不斷上演,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朝代就是兩宋時代,當時的整個格局是,大分裂小統一,北宋,南宋都佔據半壁江山,偏安一隅,西北有夏朝,西南有大理,北方還有,遼朝和金朝,整個中國歷史大勢都處在一個大的分裂動盪戰亂時期,這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崛起,它們的體積踏遍了整個歐亞大陸,鐵木真從此馭海內外,至今都被國內外可稱為戰神,鐵木真領導的蒙古鐵騎攻打中亞和歐洲的時候,可謂所向披靡,往往是幾個月滅亡一個國家,所到之處,攻無不勝,站無不克。但我們也注意到,蒙古人滅西夏和南宋的時候,卻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攻打南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用了這麼長時間?

    我們知道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不只是他強大的軍事力量,更重要的,韓的經濟後動和領先的文化軟實力,國民的素質等等因素都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客觀條件。蒙古的體積雖然踏遍整個歐亞大陸所向披靡,但的軍隊文明開化程度不高,經濟基礎薄弱,主要依靠遊牧生活,導致他們的經濟水平很差,而且糧食生產不能夠跟得上戰爭的需求。而相比南宋,雖然當時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僅僅偏安,淮河至大散關一線的以南地區,但是,當時的南宋經濟卻相當發達,文化軟實力很強,各路人才薈萃,文化鼎盛,而且,對外貿易繁榮,當時的南方經濟已徹底崛起,長江以南的經濟實力,以徹底超過北方地區,自此,江南的經濟地位得以確立。繁榮的經濟也促成了文化的鼎盛,民眾素質普遍提高,程朱理學等儒家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和繁榮,而且科技水平也更上一層樓,很多古代的發明創造來源於南宋,而且金朝、遼朝和夏朝的由於長期和兩宋戰爭和貿易,客觀上促進了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與發展,也促進了西夏、遼朝,金朝國民素質和軟實力的提高,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國力,。所以,在蒙古鐵蹄的大兵壓境下,能夠堅持相當長的時間。

    所以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只是強大的軍隊,更需要文明的素質,開明的政治制度,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先進的科技水平等等作為支撐。

  • 6 # 扎心君

    1蒙古為什麼南征金夏宋,這麼艱難。當時,亞洲政治,經濟,軍事發展遠超歐洲。蒙古滅金23年,滅西夏22念,滅宋44年,都很辛苦。而歐洲國家小國寡民。所謂的高貴的重灌騎士,可以說不堪一擊,下酒小菜一碟。一壺老酒就夠了。 成吉思汗對西域花剌子模用兵,用了區區四年,湊足了二十萬,打敗了花刺子模四十萬大軍,1223年,哲別和速不臺西徵以兩萬擊敗數倍的欽察和斡羅斯聯軍,1241年在匈牙利,以十多萬又擊敗了四十萬歐洲聯軍。1241年春,在亨利二世的組織下,歐洲最後的一張王牌,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組成聯合軍團共同對抗蒙古大軍。此時,窩闊臺孫子海都率領的2萬蒙古精銳“怯薛軍”,與亨利二世統帥的3萬多騎士團在波蘭相遇,亞洲最強騎兵PK歐洲最強騎兵的世紀大戰一觸即發!全副重甲的騎士,在靈活的蒙古輕騎兵的遠距離箭雨下,豪無還手之力,雖然人穿重甲,但是馬切被射翻。這次戰役的最終結果是;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全部被殺光,條頓騎士團團長重傷後逃走,聯軍統帥亨利二世,也被蒙古人斬首示眾。據說幾個月後,逃到德國的那個團長也因傷重而死了,臨死前還滿臉驚恐的唸叨著:他們不是人,他們是地獄來的魔鬼。

    另一邊,成吉思汗對金國的進攻。從1211年到1234年,足足有四次。金國有百萬大軍。西夏戰事1205年開始到1226年結束,經歷三次南征。西夏兵力達三十萬,也多於蒙古。戰事相當艱辛,把成吉思汗也給拖死,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西夏即使投降,也要屠城。三個國家打得最辛苦的要算南宋。

    2宋朝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設有一條完整的結合地利的防線,西邊吳階在四川盆地的地形上,選擇險峻的山體構城結寨,星羅棋佈,構建來以釣魚城為核心的一群山地城堡群。中部孟拱以水網密集地區,修建了襄陽樊城(囤積大量錢糧)為中心的城市防禦體系。西部以長江寬闊的江面為保障。強大水軍防護體系。

    3蒙古在這樣的周密複雜體系下,老虎吃刺蝟,無從下口,一直木有找到正確的破解辦法。幾十萬蒙古大軍,屯兵于堅城之下。依山傍水而建的釣魚城被圍36年,大小戰鬥200多次,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不行,斬使以示威。招降的使者頭就這樣被咔嚓了。有一天,城裡突然扔出百餘張大面餅和16公斤重兩尾鮮魚,大爺表示物質充足,陪你小崽子玩到底。蒙哥大汗被大炮擊中死於城下。釣魚城被稱為上帝折鞭處。直到宋朝滅亡後,1279年,以不殺百姓為條件,釣魚城投降。以王立為首的36名守將,自殺殉國,忠烈千秋。

    4宋朝的防禦地形,西邊多山地,東邊多江河,不適合縱橫歐亞平原的蒙古鐵騎的施展,宋朝以步兵,火器,水軍的發揮。揚長避短。宋朝精銳禁軍的一套裝備200貫,相當於現在的40萬人民幣。步人甲(札甲),由1825塊鐵片組成。重達29公斤。床子弩和神臂弓。斬馬刀。火球。火炮。

    5忽必烈繼位大汗後,一度曾經準備放棄攻宋,但是,俗話說得好,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歸降的宋朝將領劉整,深通南宋虛實。提出主攻襄樊的建議。忽必烈,力排眾議,採納了這個毒辣的計劃。經過六年的城池攻防戰,1272年守將呂文煥投降,襄陽最後失守,蒙古南下木有了後顧之憂。南宋滅亡的喪鐘就此敲響。1276年,蒙古攻陷臨安,南宋滅亡。 轟擊襄樊的回回炮

    6崖山腳下,零丁洋江面,被俘的文天祥面對高官厚祿的招降,目睹宋軍最後的抵抗(十萬軍民跳海自盡殉國),憤然寫下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滅宋統帥張弘範看後,讚不絕口,連稱,好人,好詩。宋朝滅亡後,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其實,我認為,只要中國的文化在,中國就永遠不會亡。

  • 7 # 史話海說

    這個問題並不太嚴謹。首先蒙古人有三次西征,但並不全是以歐洲為目標,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是以征服花剌子模國為目的,過程中有一支偏師由速不臺和哲別率領追擊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一直追至第涅伯河一帶,痛打了莫斯科公國等一系列公國聯盟;第二次西征確實是以歐洲為目的,遠擊至今天波蘭與匈牙利,一度攻進維也納附近;第三次遠征是以伊斯蘭教阿拔斯王朝為目標,一直打到今天埃及,最後被馬穆魯克擊敗,但同樣有一支偏師進入地中海,征服富浪國,即今天塞普勒斯,需要明確一點塞普勒斯雖然在地理上屬於歐洲,但從歷史文化上講是歐洲文明體的分支,馬虎也算是打過歐洲吧。

    拔都西征示意圖

    客觀的講,蒙古三次西征確實比進攻夏金宋的確要順利許多。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夏金宋三個國家幾乎是看著蒙古長大的。而蒙古的成長過程也給了也是三國適應其戰術並做出適當調整的過程。這無形中也延長了三國與蒙古的對抗時間。這一過程主要表現為金長壕的修建,以及大量以雄關大城為支撐的城池防禦體系,這也是農耕民族抵禦遊牧民族騎兵的最主要方式。而歐洲則不可能有先見之明。

    拔都西征之雷格尼茨示意圖

    在三國中單獨對抗蒙古時間最長的是南宋,從1235年第一次蒙古攻宋到1279年南宋滅亡,南宋獨力支撐了足足45年時間。北宋在滅亡之前,曾經常年與遼國對抗,契丹人雖然後來也半農耕化,但其騎兵為主的作戰方式卻一直給北宋以強大的軍事壓力,這使得北宋琢磨出一系列對抗的作戰方式,在缺少了燕雲十六州這一天然防禦地緣的條件下還修建了一系列邊境城堡並組建起有效的防禦體系——這一些其實也被金國繼承用來防禦蒙古。與此同時,北宋裝備了神臂弓、步人甲等裝備的重步兵方陣也在這一時期大展神威。而這所有,都被南宋繼承了下來。

    忽必烈滅宋之戰示意圖

    南宋利用地緣條件針對蒙古軍隊作戰特點精心打造了以四川,荊襄和兩淮三大戰區為主體的防禦體系,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南方河汊密佈與山嶺縱橫對蒙古騎兵的剋制力量,並且利用地形修建了一系列的城堡兵城。最著名的襄陽之戰,蒙古軍圍城6年之久方才以“回回炮”攻破了城防,而釣魚城直到南宋滅亡之後還在抵抗。

    釣魚臺攻防戰示意圖

    而歐洲各股勢力距離華夏文明圈過於遙遠,對蒙古人僅有的瞭解大多還是透過商旅的口口相傳,對其來去如風,鴉星撒兵的奇特戰術更是完全無從知曉。而且中世紀歐洲正是騎士精神盛行的時期,這也賦予了歐洲軍隊習慣於堂堂之陣正面交鋒中央突破的單調作戰風格。這兩種作戰方式一經碰撞,誰勝誰負就不言而喻了。而且中世紀歐洲農業技術幾乎沒有什麼前進,生產力幾乎停滯不前,人力物力財力相對於東亞的中原地帶差之甚遠,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會耗費大量資源修建像襄陽這樣的巨大軍城,這也賣到蒙古軍隊在歐洲往來突厥馳幾乎沒有碰到過攻不破的城池。

    蒙古重騎兵

    因此,之所以造成蒙古軍隊遠征歐洲順利無比而攻略夏金宋則頗顯吃力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東方三國軍力強於歐洲各勢力,而是因為雙方戰術發展因所面對的敵人不同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蒙古鐵路一到,歐洲騎士大老爺們,懵了。

  • 8 # 流芒流

    這有多原因:北人南方水土不服,長年與南漢打仗,知己知彼,南方有長江天塹,南方人多,文化不同,打下來統治不了,不久。清朝早期有懷柔政策,如考試故意多錄取南方士子,滿漢一家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滅亡是不是變法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