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有一個兒子,兩歲兩個月了,很聰明,專注力很好,但是語言嚴重跟不上,現在只會說爸爸媽媽,車,狗狗,雞,玉米等這種簡單的詞彙,頭條朋友們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嗎?有沒有什麼建議?
5
回覆列表
  • 1 # 鈴蘭王強

    首先家長不要焦慮,家長先要明確咱們孩子語言能力落後,不是先天問題,而是我們家庭陪伴育兒模式存在很多不恰當。只要我們調整好,孩子很快就會收穫語言能力大大提高的。因此,我給家長建議1、我們家庭要有語言刺激的背景音。意思是,兒歌,教寶寶學字詞什麼的音訊,要每天播放。讓孩子在發音,學詞語的環境中不斷刺激。孩子挺熟練了,孩子自然會主動模仿學了,這是刺激孩子更願意主動張口表達。2、家長自己也要利用一切跟寶寶互動的細節給孩子刺激語言環境。例如:吃飯餵飯,叨咕咱們吃飯飯,玩玩具,就叨咕玩具的名稱,等這類的刺激目的是強化寶寶學發音,刺激寶寶主動說。但記住原則:不可以逼著孩子跟你學,更不可以時時刻刻要求孩子跟學!!!這都會導致孩子厭煩,導致孩子不願意主動表達!我們目的是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下自然而然張口,帶著好奇模仿!這樣才是有效的教會孩子主動說,願意說,說的還好!!!

  • 2 # 萌媽養娃記

    語言能力落後可以分兩種原因:一種是先天性的,跟智力有關,但是題主說很聰明,專注力好,那就跟這個無關。

    另一種就是後天環境人文影響的,這個影響因素就很多了,比如家長是否長時間陪伴,是否每天都會和寶寶交流,幾個月的寶寶只要每天都跟他交流,他也會很好的反應的。家長陪伴的同時可以每天給寶寶讀繪本講故事,積累詞彙量,時間久了自然能說詞句了,多帶寶寶外出跟人交流,這樣也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外出的同時可以看到一樣東西就唸給孩子聽,比如汽車、天空,慢慢的可以變成句子,今天天氣很好,天是藍的,再慢慢的增加句子的長度。這樣有耐心慢慢的教,時間長了總會有效果的。小孩子最主要的還是要大人陪伴,多溝通,即使有的時候聽不懂,慢慢的就理解了。

  • 3 # 歲影流年vicy

    我家孩子也是語言能力落後,我也憂心。一歲多半的時候就會叫伯伯,舅舅,之類的,後來不知道啥原因就不愛說話了。

    我都想不通是什麼原因,因為從懷孕就開始做胎教,到生下來每天給他唱兒歌,給他聽音樂,每天跟他說話和他聊天,帶他出去也帶他指認東西。

    現在快三歲說話都不怎麼利索,都是說疊詞,現在教他唱歌都不跟我學,你說的他都懂也聽得懂指令,會按你說的做。

    很多人跟我說現在不會說話以後讀幼兒園就好了,確實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列子。

    你家孩子還小,應該還可以干預,多帶他到孩子多的地方玩,多教他唱兒歌。

  • 4 # 若只如初見174540787

    孩子能說簡單的詞句,大人就不要著急。慢慢的來,平時多和孩子說他喜歡的事情,用一些簡短的詞句說。我家二寶兩歲,也只會2個字2個字的說。自從大寶上幼兒園後,哥哥回家唱兒歌,他也學著唱。哥哥數數字、背古詩、背三字經。他都會跟著學。我教大寶讀書,他就坐在旁邊學著說。現在兩歲五個月,大人說人之初,他就會說性本善。自己可以簡單的背幾句了。現在哥哥晚上回家唱的兒歌,他想起來就會和我說兩句。我說下一句,他有時也能接著說。在我看來孩子對兒歌更感興趣。特喜歡聽哥哥唱兒歌。所以說,孩子只是對我們大人說的語言不感興趣。平時多帶孩子和小朋友玩,唱兒歌給孩子聽。

  • 5 # 陽光語言矯正師

    想說、敢說、會說、喜歡說是寶寶語言啟蒙教育的健康模式,幼兒語言的發展是一個萌芽階段,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

    暑期來臨,又要遇到大批家長的諮詢,對於孩子的語言康復問題,很多家長都經過無數次碰壁,走過無數次彎路,幸運的可能最終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不幸運的,卻耽誤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那麼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去注意呢?

    誤區一:貴人語遲,大一點就會好的!

    有些家庭對孩子的語言障礙重視程度不夠,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孩子只是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發音不夠準確,隨著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可能自愈,這種想法要不得,“貴人語遲、君子納言”只是一種美麗的推辭和藉口,過去受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限制,一方面對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能期待孩子自己長大變好,但是現在還抱著這樣的認識盲目等待,就可能耽誤了孩子,2-4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高峰,如果過了這個年齡後,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是和同齡兒童有較大差距,則會耽誤孩子的全面成長,特別是由發音器官或其他病理因素導致的語音問題很難自愈,必須儘早矯正。要確認孩子發音不準的原因,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和診斷。這樣才能判斷孩子出現的語言問題自愈的可能性。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避免語言問題遺留下來影響孩子的一生!

    誤區二:認為大舌頭是因為舌繫帶短

    國內外很多相關領域的學者用實踐證明,大部分語言障礙和舌繫帶沒有關係。學齡前兒童的舌繫帶看起來短一點很正常,在發育過程中舌尖會逐漸遠離舌繫帶,正常情況下,只要在半張口的狀態下,舌前緣能觸及上顎前部,就對發音不會造成影響。因此,發音不準切勿盲目割舌繫帶,應該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和診斷。可以透過對具體的發音情況進行語音病理檢查,從而判斷出發音問題是否由舌繫帶造成,除非可以確定舌繫帶功能完全影響了發音,否則不要輕易割舌繫帶,因為這不僅給孩子帶來多餘的傷害,而且可能還會給孩子的發育打上異常的標籤。

    誤區三:孩子太小,大一點再去矯正?

    這還要看孩子的具體年齡,1-2歲時家長還可以觀察引導糾正,如果到了三、四歲,發現孩子的語言方面有著明顯的落後就不能再等了,三四歲是語言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進行矯正不僅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還可以避免因語言問題造成的心理問題,孩子越晚矯正對成長造成的影響越大,與同齡人的差距也就越大,飛彈已經受到影響的美好童年得不到補償,若造成心理及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會影響整個人生,同時語言也是思維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智力、認知發展的基礎,對孩子來說,進行語言矯正的最好時機不容錯過。

    誤區四:手術治療就可以完全恢復?

    除了器質性原因導致的語言障礙,絕大部分的語言障礙都是發音器官的功能問題,或者語言認知問題。並不能透過手術或其他方式解決,必須透過專業科學的矯正訓練。即使是器質性原因,仍然需要透過專業的功能康復訓練、語音訓練、認知訓練等手段才能最終解決問題,比如先天性顎裂語音障礙,透過手術後,解決了發音器官的功能問題,但是還需要對器官的功能恢復訓練、語音訓練,才能達到準確發音和正常交流。

    誤區五:自己在家練習,或者去幼兒園、培訓班,期望被正常語言環境引導恢復?

    語言障礙矯正屬於專業性非常強的康復學科,是基於語音病理學基礎的實踐應用。以構音障礙舉例,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器質性或功能性問題,必須透過專業的語音分析師進行科學的語音分析,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才能制定出針對性的矯正方案。目前,專業的語音分析師在國際上都是稀缺資源,不僅需要廣博的多學科知識,還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於複雜的語言障礙,沒有學術基礎和矯正經驗,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加重或鞏固錯誤發音動作,長期養成的錯誤發音習慣,更會增加矯正難度。

    我們堅信所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都是一粒種子,用信心播種,用堅持耕耘,用歡樂灌溉,讓每一粒種子都能精彩綻放出奪目的花朵!

  • 6 # 小雨滴媽媽

    兒童語言發展有三個維度,爸爸媽媽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下寶寶的語言能力並且有針對性的培養一下。

    1.聽覺感受能力:是寶寶能理解別人說話的能力,大概到兩歲時能指認自己或他人身體的部位,指認圖片上的物品,能夠聽從一步指令等。題主說他家寶寶很聰明,也許這方面是不落後的。

    2.語言表達能力:表達自己需要的能力,一般到兩歲時大部分孩子能把兩個詞連起來,例如“媽媽抱”,“寶寶吃”。題主所說的孩子只會說單個的詞,這個屬於表達能力,的確稍微有些落後。

    3.語言交際能力:運用聽覺理解和語言表達進行人際互動的能力。

    關於這三個方面的能力怎麼加強和追趕,你可以試試這樣:

    如何提高聽覺感受能力?

    1.語速、語氣、語調:平時和寶寶對話時,語速慢一些;看著寶寶的眼睛,表情、語調豐富;多用問句,同樣說話,用問句時寶寶會聽的特別認真。

    可別小瞧這個,語言能力就是在日積月累中慢慢發展起來的。

    例如到吃水果的時間,你看著她/他的眼睛非常認真的問:寶寶,幸福的吃水果時間到了,你想吃什麼水果?想吃紅紅的蘋果還是甜甜的桃子桃子?

    2.關鍵詞法:就是在練習理解某個詞時,可以多角度用詞說句子。

    例如蘋果是紅的,蘋果也是圓的,我想吃蘋果,蘋果很甜,寶寶喜歡吃蘋果麼?

    利用關鍵詞法能讓寶寶很快的理解一個單詞。

    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有的孩子語言發育慢,是大人代勞了,大人們總是把寶寶的意思領會的明明白白,當然孩子就不需要自己表達了!所以適當的裝糊塗,告訴她/他,我很想幫你,可是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引導寶寶不得不去表達,孩子體會到語言的用處,比比劃好用,慢慢的就願意用語言表達了。

    2.飲食不能過於精細,到兩歲時,該和家庭吃一樣的飯了,咀嚼能力,舌頭翻拌、推送、嚥下需要口腔肌肉的協調配合,進而也促進發音的能力。大家也許有這個感受,如果你口腔潰瘍了,舌頭不靈活了,不協調了,動的時候會疼,發音就不清晰,這是一樣的道理。

    如何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最簡單的是玩指令遊戲,小寶寶都愛玩。輪流發出指令,孩子發指令練習表達能力,孩子聽從指令練習聽力理解能力

    比如:摸摸你的鼻子,眨眨你的眼睛,張開你的嘴巴。

    在你聽從孩子的指令完成動作時,孩子在互動中體會到掌控感。這對以後的人際互動也是有幫助的。

  • 7 # 侯媽家庭教育

    1.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多和孩子說話,多鼓勵孩子說話,孩子說話不清楚和完整,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把話說清楚和說完整,孩子的自信來自父母的肯定.

    2.多帶孩子閱讀和講故事,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讓孩子感受語言的氛圍,提升孩子言語能力.

    3.父母要引導孩子說話,讓孩子有話可以說,從而調動孩子的思維和語言相協調.

    4. 讓孩子多觀察各種事物,可以使孩子擴大眼界,增長知識,說話有內容, 自然地鍛鍊孩子口語能力。

    5.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的觀點是否正確,關鍵是引導孩子想說話的意願.

  • 8 # 朵媽聊育兒

    其實,寶寶說話,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實裡面大有文章。

    寶寶幾歲說話算正常?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6-7個月就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到一歲左右,孩子會逐步地說些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發音的詞,比如“菜菜”、“燈燈”。到了兩歲,孩子就可以說出一些簡短有“難度”的詞,比如”吃飯”、“上班”等。

    但這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參考值,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因人而異,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都屬正常。

    但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上還完全不說話,那就要引起重視了。可以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儘量排除以下這幾個病因:

    1、如果2歲後還聽不太懂大人說的話,可能是聽力受損

    在1-2歲期間,是嬰幼兒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階段聽力受損,孩子接收不到任何語言刺激,將會導致語言發育障礙。

    一般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後的42天,醫院都會對寶寶進行聽力篩查,那個時候就可以初步判定寶寶是否患有先天性的聽力障礙。

    但有一部分孩子在出生時聽力是正常的,在後來的疾病、部分藥物等影響下,導致聽力受損,進而影響語言發育。

    如果平時寶寶聽到巨大聲響時沒有反應,或在他看不見父母的情況下,父母呼喊他的名字,寶寶也沒有反應時,家長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那可能就是一個明顯的聽力受損訊號,需儘早帶去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2、自閉症

    雖然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往這方面想,但近幾年來,患自閉症的幼兒越來越多。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的疾病。

    在現在的醫學上認為,自閉症的病因很複雜,可能跟基因和遺傳有關。通常會表現出只喜歡一個人獨自玩耍,缺乏與他人甚至父母之間的目光對視,或者一直說著無人能懂的“外星語”,極少具有交流性質的主動語言等等。概括為一句話:要麼不說,要麼亂說。

    如果孩子到了2歲以上還遲遲不肯說話,又伴隨著這些症狀,那麼,家長就有必要帶著孩子到醫院跑一趟,儘量排除那個“萬一”。

    孩子沒毛病,但就是不願意說話是為什麼?

    在我們身邊,因身體出現問題而遲遲不肯說話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但為什麼就是說話那麼晚呢?其實,原因還是在我們家長身上。

    1.帶的人太溺愛了

    這個看起來很普遍的現象,也正是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大原因。

    “孩子的需求要儘量滿足”成了不少家長的潛意識心態,尤其是隔代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如此。寶寶不需開口,用手一指,甚至是一個眼神,家長就心領神會,拿起杯子、蘋果等遞給寶寶。

    長此以往,寶寶從潛意識裡覺得不需要用語言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缺少了語言輸出的鍛鍊機會,自然會在語言發展方面慢一些。

    2.家裡“語種”多,寶寶凌亂了

    現有很多家庭的地域跨度挺大,家裡出現多種方言也成了必然。有研究指出,講兩種以上的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單講一種語言的家庭孩子更多地出現發育性語言障礙,且以2-3歲年齡的兒童較為突出。

    家裡語言多,同一件物品有兩種以上的稱呼名,這樣的語言環境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表達出現混亂,對發音辨別能力造成影響,造成孩子想表達的時候思維混亂,讓孩子很難開口表達。

    3、與孩子語言交流太少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階段,有不少父母會覺得跟寶寶說話他也聽不懂,和“自言自語”差不多,所以他們就不太願意和孩子講話,或講得比較少。

    其實不然,在孩子出生後,他們的大腦就一直在接收各方面的刺激,進一步發育。

    和出生後不久的孩子進行對話,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讓寶寶的大腦受到刺激得到快速的發育生長,而並非只是為了讓他們“能聽懂”。

    我們應該怎麼辦?

    排除個別孩子的身體上的病因,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爭取讓寶寶早點開口說話呢?

    1、儘量“逼”孩子講

    很多父母疼孩子疼得不行,覺得他如果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反正知道他的意思就行了。可是,孩子如果不說出來,又怎麼能鍛鍊語言的快速發育呢?

    曾經我聽過一個朋友的“狠”招,女兒想喝水,直接“嗯嗯”地用手指著水杯。我朋友假裝沒看懂,故意指著旁邊的鍋說“什麼?你說什麼?是這個嗎?媽媽沒聽懂?”她女兒急得直襬手,她又堅持:“什麼?媽媽真的沒聽懂?你說嘛,到底是什麼?”最後,僵持了足足十分鐘!我朋友在這期間故意一臉懵,最後女兒終於被“逼”著說出了“水”。

    我朋友欣喜萬分,上前一頓鼓勵:“哎呀,原來你要喝水啊,寶寶你真棒,你會說“喝水”了。”

    一旦孩子說出那個詞後,你一定要記得鼓勵孩子,他們會發現,原來,用語言可以比用其它方式更有效地表達他想要的,他們自然會懂得多說話來交流。

    2、起初,把家裡的方言儘量統一成一種語言

    如果家裡的方言有很多種,那不妨統一用普通話來和孩子交談,讓普通話作為孩子的啟蒙語言。

    當寶寶能對啟蒙語言能基本熟知和交流時,再可考慮慢慢新增其他方言,這樣也不妨礙和寶寶之間的正常交流。

    3、多和孩子說話

    這一點可謂是相當重要。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他多“嘮叨”,比如他躺在床上時,“寶寶你醒啦,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哦”、“呀,你是不是拉臭臭啦?不要急啊,媽媽給你換尿褲”等等之類。

    我和身邊說話比較早的小寶寶們的爸爸媽媽交流,他們有共同的“經驗”,從孩子出生開始,大人就有意識地和他們說話,把寶寶當做會說話的人來交流。

    一般這樣對待寶寶,他們都會較早地開口說話,因為大腦中控制語言表達的神經區域受到了足夠的刺激,發育得會更快。

    最後,我必須得鄭重地對說話較晚寶寶的寶爸寶媽提一句: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籤!逮到誰就說“我們家孩子就是還不會說話”。

    大部分說話晚的孩子都是“說得少”,不是完全不會說,也完全能聽得懂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你若一直強調他們“不會說話”,他們心領神會,自己給自己貼上了“我就是不會說話”的標籤,到時候,心裡想說話的念頭少了,想要寶寶開口說話就更難了。

    孩子語言表達這一關,確實需要寶爸寶媽們的關注,更需要父母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引導。

    排除疾病因素,觀察他的語言理解能力,耐心並主動地和寶寶多交流,孩子不知不覺就會多開口說話的。

  • 9 # 柒媽的育兒觀

    首先,先建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看看有沒有智力上的問題。如果沒有那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了。

    第一、要改善孩子的語言環境,大人要多和孩子的交流,也是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二、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不要一股腦就想讓讓學會多有的語言,先從簡單的語言環境入手。就是說平時大人說什麼話,就和孩子說什麼樣的話。這樣效果會更加,也就是像我們大人學英文與普通話的區別一眼,為什麼普通話很容易學會,而英語比較難,就是語言環境的影響。

    第三、帶孩子出門玩,同齡之間他們有特殊的方式。模仿能力也很強,多帶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能更好的鍛鍊的語言能力。

    第四、不要什麼事情都滿足他,語言是一種表達,一種需求,如果你什麼事情都滿足他們了。他們就不需要表達。沒有了表達的慾望,就覺得說話沒有必要,也不樂意去學說話了。

    最後,就是要靠家長們的努力了,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關於道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