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江東十二虎臣指的是為東吳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這十二人。太史慈和孫策親如兄弟,而且是帶著部曲和私兵加入東吳的,所以太史慈的地位高於江東十二虎臣。東吳除了太史慈和十二虎臣之外,其實最著名的是周瑜、陸遜、呂蒙、陸抗四大東吳都督,這四個人實際上是東吳最著名的名將,因為這四人還是古代六十四名將,地位高於太史慈和十二虎臣。

    周瑜

    周瑜,字公瑾,三國名將,文武雙全,容貌過人英姿煥發、精通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年時就和孫策是好朋友,21歲起就隨孫策參與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之後遺命孫權繼任,周瑜帶兵前來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曹操大軍二十萬南下吞併荊州,劍指江東,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之後周瑜又率軍大破曹魏名將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周瑜病逝前曾經有攻略西川的戰略方針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如願。

    陳壽《三國志》及各種史料上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志大才雄,英烈過人,而且雅量高致根本不是演義中那個小心眼,周瑜是病死的不是被氣死的。

    呂蒙

    呂蒙,字子明,三國東吳名將,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呂蒙十幾歲的時候就依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驍勇善戰。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呂布實際上是有自己的部曲的,被孫策拜為別部司馬。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呂蒙受孫權重用,參與了赤壁之戰,從周瑜破曹魏名將曹仁於南郡,破曹魏大將朱光於皖城,被孫權拜廬江太守。曹、吳逍遙津大戰,東吳大敗,呂蒙率軍斷後掩護孫權逃生。在濡須口長期和曹魏作戰,累有軍功。東吳都督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其守陸口。呂蒙謀劃了襲取劉備荊州西部三郡的作戰,奪取了劉備在荊州的全部地盤,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並將其殺害,被孫權拜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呂蒙是東吳攻滅關羽的最早倡議者和最終的執行者,呂蒙針對於劉備的荊州,公元215年奪取三郡,219年再奪三郡,最終使得東吳國土面積大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宿願。呂蒙早年目不識丁,後在孫權的批評和教育下,發奮學習,學識大漲,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公元219年呂蒙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陸遜陸遜,字伯言,三國東吳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陸遜在少年時期就入孫權的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公元219年,陸遜作為呂蒙的副手參與襲取荊州,最終東吳全據荊州,蜀漢名將關羽兵敗身死。公元222年,劉備帶四萬蜀兵大舉伐吳一開始勢如劈竹吳軍連戰連敗,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帶五萬兵前往禦敵,陸遜以逸待勞抓住時機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敗退回白帝城不久便病死。

    公元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大敗曹魏南下的大軍。公元229年,孫權稱帝,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公元244年拜陸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務。陸遜在孫權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受到孫權猜忌和斥責,憂憤之中的陸遜於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是孫權最重要的的大臣,統領東吳軍政二十餘年,被陳壽稱為”社稷之臣“。

    陸抗

    陸抗,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次子,也是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陸遜在死之前和孫權關係出現裂痕屬於憂憤而死,陸遜死後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部曲五千人,孫權拿出一張寫滿陸遜罪狀的紙給陸抗看,陸抗為自己父親一條一條罪狀進行辯解,結果孫權大為滿意,又把陸抗立為了中郎將。

    東吳整體對陸抗不錯,陸抗官運一直很好,後又任為鎮軍將軍等。孫皓繼位後,陸抗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

    公元272年,陸遜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

    陸抗和父親陸遜都是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 ”,也被稱為被東吳最後的名將。

    東吳四大都督都是統率一方的名將,太史慈和江東十二虎臣只能為將,而這四人是帥才。

  • 2 # 漆水河文藝

    《三國演義》裡東吳除了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還有很多知名的文臣!

    張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於彭城,是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個重要的大臣。在《三國志》中張昭排列在吳國所有大臣之首。

    《三國志》對張昭的評價是“昭容貌矜嚴,有威風……舉邦憚之。”。

    虞翻,孫吳官員、經學家。虞翻性情疏直,多次犯顏諫爭,且性多不協俗,屢使孫權大怒,先後被謫到丹楊涇縣和交州等地。他雖然常有失君臣之禮的行為,然十分注重封建禮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將於禁,內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為他設坐。

    顧雍,孫吳丞相、政治家、重臣。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歷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後為會稽郡丞,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經弘諮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恪,東吳權臣。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稱。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東吳文臣還有很多,莫有文臣的輔佐,東吳也很難在三國立足!

  • 3 # 搖滾鑑真

    這些還少?從孫策打地盤到孫浩歸晉,東吳人才從未斷檔。而蜀華人才凋零。縱有將領也得駐守邊疆。諸葛亮大才,接班人姜維手下也沒多少人能用。東吳內有官吏,外有悍將。如果不是孫浩暴虐,司馬炎也難一統天下

  • 4 # 蕭子北反彈琵琶

    《三國演義》中,東吳的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被稱為東吳四英才,都是統帥級的人物。而太史慈在《三國演義》中,是東吳武力最高的臣子,最勇猛的將軍。

    而且東吳還有十二個非常厲害的將軍,陳壽在《三國志》中將他們合為一傳。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他們為東吳基業的開闢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陳壽盛讚他們為“江表虎臣”,所以十二人也合稱為江表十二虎臣。

    那麼東吳除了4+1+12=17人,還有其他的傑出的將領嗎?

    當然是有的,除了上面17個為東吳立下赫赫功勞,還有孫堅孫策父子,這對父子才是東吳基業的奠基者,也是非常有名的將軍。當然還有孫吳後期陸遜的兒子陸抗。

    孫堅

    孫堅是吳郡富春人(今浙江杭州富陽區),東漢末年的軍閥,官拜長沙太守,烏程侯。是孫吳政權的奠基人。相傳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人。

    孫堅在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中表現非常勇猛,在跟隨朱儁作戰的過程中,有一次孤軍深入作戰失利,軍隊也散開了,孫堅也不知去向,後來孫堅的馬跑回營中,大家跟著馬找到了躲在草堆裡的孫堅,孫堅回到營中後,養傷十多日,又開始出去戰鬥了。

    而且孫堅在討伐黃巾軍的戰鬥中,經常親冒矢石,衝在前頭,黃巾軍固守的宛城,就是孫堅率先登上城牆,進而收復的。朱儁把孫堅的事蹟全部呈報給朝廷,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後來在討伐董卓的戰鬥中,孫堅也是衝鋒在前,而且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而《三國演義》中大家熟知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揚名之戰,其實是羅貫中的編排,真正斬殺華雄的其實是孫堅。

    由於聯軍中的群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群雄自己的領土。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董卓討伐戰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孫堅也引軍退回南方。

    討董分散後,回到南方的孫堅受袁術節制,被派遣去征討荊州劉表,在追擊劉表部眾黃祖時,孫堅被黃祖部下射死,將星就此隕落,孫吳也跟黃祖結下死仇。

    孫權稱帝后,追封孫堅為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孫策

    孫策是破虜將軍孫堅的長子,孫權的兄長,《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人稱“江東小霸王”。

    孫堅死的時候,孫策才17歲,孫策和母親料理完父親的後事,守孝結束後,在親族的幫助下,率領數百人去找袁術,並讓袁術將孫堅的舊部一千餘人歸還自己。孫策就是靠著這點人馬起家去掃平江東,先後攻下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打敗劉繇的時候,收服猛將太史慈。後來又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袁術稱帝后,孫策跟袁術決裂。先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並任會稽太守。後來又被任命為討逆將軍,吳候。孫策當上吳候後,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又奪取豫章郡,終於統一江東。

    孫策征戰數年,打下江東一大塊地盤,準備北上偷襲許都時,被許貢門客射傷,並且將孫大帥哥毀容了,孫策悲憤而死。時年26歲。孫策死後將吳候的位置傳給了孫權。但是終孫權一世數十年,都是困守江東地盤,荊州之地還是呂蒙和陸遜合夥白衣渡江偷襲關羽而得來的。

    從領兵作戰的能力來看,孫策超過了江東所有的英才,包含周瑜等。可以說打下江東地盤的孫策才是東吳第一名將,可以英年早逝了。

    陸抗

    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東吳四英才最末的大都督陸遜的第二個兒子。陸抗繼承了父親陸遜的爵位,為江陵候。當了一個校尉,統領父親留下的5000兵馬。一路立功之後,任中郎將,鎮軍將軍等等。

    孫皓當東吳皇帝時,拜陸抗為鎮軍大將軍。統領荊州事宜,多次擊退晉國名將羊祜的進攻,並攻殺東吳叛將西陵督步闡。當上了大司馬和荊州牧,只可惜,陸抗只活了49歲就去世了。陸抗是東吳最後的中流砥柱,也被稱為吳國最後的名將,陸抗死後不久,晉軍度過長江,俘虜孫皓,吳國滅亡。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對東吳陣前的著墨明顯不如曹魏和蜀漢,但東吳能夠三分天下,還屢次戰勝曹魏和蜀漢,必有其長。其中,東吳的人才濟濟就是個重要的原因。

    咱們來檢點一下東吳的那些著名的將帥們。其中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東吳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陳武、潘璋、董襲、甘寧、淩統、徐盛、丁奉。

    這些人物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他們的戰績和事蹟也為大家津津樂道。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人為東吳立下過汗馬功勞呢?咱們就來檢點一下:

    一.太史慈

    大家發現了,太史慈並不在東吳十二虎臣之列。做為東吳陣營中的第一勇士,他是單獨記錄的。

    太史慈的勇武事蹟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神亭嶺之戰,孤膽英雄太史慈帶著曲阿小去截殺孫策,太史慈與孫策從馬上打到步下,再進行自由搏擊,數百合不分勝負;合淝之戰,勇鬥曹魏猛將張遼,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夜襲合淝中伏,亂箭穿身,大呼:“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壯烈犧牲,江海為之動容,山河為之變色。

    二.馬忠

    在東吳陣營中,馬忠的官職並不高,他是潘璋的部將,屬於兵頭將尾的地位。馬忠這個年輕人心智狡黠,詭計多端。蜀漢三位重將都栽倒在他手中。

    關羽走麥城,馬忠奉命設伏。草叢中一根絆馬索放倒了“英名震於華夏”的關羽,關平來救,也力盡遭擒。固守麥城的周倉、王甫自盡也與其有莫大的關係。

    劉備徵吳,老將黃忠隨軍出戰,在彝陵遭到埋伏,馬忠暗中施放冷箭,正中黃忠肩窩。黃忠傷重不治,當夜死於御營中。

    三.祖茂

    祖茂和程普、黃蓋一樣,屬於東吳的老一輩了,早在孫堅時代,祖茂就隨之東征西殺,參加過著名的會盟討董之戰。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孫堅自告奮勇為盟軍前鋒,兵進汜水關。但夜半遭到董卓大將華雄的襲營,全軍潰散。孫堅慌忙逃跑,華雄窮追不捨,護衛孫堅的祖茂與孫堅交換頭襀,引開了追兵。祖茂將赤襀掛在殘樑上,隱藏林中,欲偷襲華雄,卻被華雄大喝一聲,揮刀斬為兩段。

    祖茂壯烈犧牲,但其立下過救主之功,耿耿忠心,日月可鑑。

    四.凌操

    凌操就是東吳猛將淩統的父親。他是在孫策縱橫江東,開疆拓土的時期加入到東吳陣營中的。

    東吳與駐守江夏的黃祖有不共戴天之仇,孫權繼承大位後,就率領水陸兩路兵馬進攻黃祖,凌操率領著東吳大軍突前的先鋒部隊。黃祖抵擋不住,倉皇而逃。

    黃祖手下有個猛將就是甘寧,甘寧當時負責斷後,見東吳戰船追來,甘寧一箭射去,正中凌操咽喉,死於非命。

    五.孫桓

    孫桓的父親是孫策的心腹孫河,屬於孫氏宗族人員。孫桓年輕有為,勇敢善戰,“弓馬熟嫻,常從吳王征討,累立奇功”。

    劉備徵吳時,孫桓請命率兵迎戰,與關興大戰三十合,“氣力不加”,敗下陣去。武藝還算拿得出手。

    孫桓固守彝陵城,拖住了劉備主力,使劉備大軍久攻不下,最終露出了破綻,被陸遜火燒連營。在這次擊敗蜀軍的戰役中,孫桓是立下了牽制大功。

    六.宋謙、七.賈華

    宋謙和賈華是孫權的貼身護衛,深受信任。這個賈華還曾經在劉備甘露寺拜見國太時率領刀斧手埋伏廂壁,被趙雲識破。

    合淝之戰,曹魏猛將樂進快馬單刀偷襲孫權,宋謙和賈華左右護衛,使雙戟遮架,避免了孫權被剁成兩半。追擊途中,宋謙被李典一箭射中心窩,戰死沙場。

    宋謙、賈華都有護駕之功。

    八.李異、九.謝旌

    東吳陣營中也有“萬夫不當之勇”,就是李異和謝旌。劉備徵吳,孫桓向孫權請命出戰,推薦他的兩個部下――李異和謝旌,說他們很能打,“有萬夫不當之勇”。

    到了陣前,謝旌出馬迎戰蜀將張苞,三十合就敗下陣來,李異接戰,與張苞打二十合不分勝負。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李異被關興偷襲斬殺,謝旌在亂軍中被張苞一矛捅死。

    十.朱桓

    東吳能打的武將確實不多,而其中朱桓的武藝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彝陵之戰時,朱桓督軍於濡須口,負責防守虎視眈眈的曹魏軍馬。曹仁率兵來戰,先鋒是常雕,朱桓迎戰,“戰不三合”,朱桓一刀將常雕斬殺於馬下。後來在石亭之戰中,朱桓還曾一個回合斬殺曹休的部將張普。

    十一.全琮

    全琮是東吳的後起之秀,他也在陸遜帳下參加過石亭之戰,率領人馬擊敗了曹休的部將薛喬。但全琮沒有單挑廝殺的紀錄,武藝高低不得而知。

    後來全琮混得挺不錯,在東吳也算是位高權重。

    以上就是東吳陣營中除了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以外的一些將領,他們的表現也是很優秀的。

  • 6 # 愛尚文史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貫秉持的是“尊劉貶曹,忽視東吳”的主體思想。東吳名將給我們的感覺,無論是在電影熒幕上,還是在小說戲文中,都遠不如蜀漢、曹魏來的精彩。

    小說中出場率比較高的,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可能只有“東吳四大都督”,以及“東吳十二虎臣”。除此之外,很難再想到東吳別的很厲害的將了。

    然而!東吳孫氏集團雄據揚州幾十年,能在群豪並起的亂世中脫穎而出,成為“三足鼎立”之一足。單靠這十幾個人,顯然是不現實的。

    自古江東多豪傑,如果按照正史,那就有的說了。孫權麾下還有很多厲害的角色。比如太史慈、呂岱、陸抗、呂範、呂據、賀齊、朱然、朱桓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東吳當世名將,不亞於十二虎臣。

    但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確實少了很多。

    接下來!列舉出《三國演義》中,除了四大都督,以及十二虎臣之外,東吳還有哪些拿的出手的名將。

    一、太史慈

    東萊太史慈,平生義字當先,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比較推崇太史慈的“忠義”。因此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沒有被羅大爺所忽視,演義中的他,仍然是武藝高強,忠義無雙。太史慈一度被認為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一猛將。

    太史慈出道第一戰,便是為義氣解救北海孔融。面對管亥的十萬賊寇,太史慈一進一出如入無人之境。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請來了劉備的援軍,報答了孔融的恩情。

    不久後,太史慈投靠了劉繇,正趕上孫策歷陽渡江,太史慈與孫策打得是不可開交。二人心心相惜,識英雄重英雄,最終由仇敵變為了交心的朋友。

    加入孫吳後,孫策讓太史慈去壓制荊州劉磐,劉磐等絕跡不敢侵犯。不久後,在合肥之戰中,太史慈與魏名將張郃相鬥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最終偷營中計,被亂箭射殺。

    二、孫桓

    劉備舉兵伐吳,吳主孫權聚眾商議,階下孫桓臨時請命。孫桓是孫河之子,從小弓馬嫻熟,智勇過人,常跟隨吳主征戰四方,且屢立奇功。

    兩軍交鋒,後蜀猛將關興叫陣,單搦孫桓出陣廝殺。孫桓舞刀驟馬,絲毫不遜,與關興接住大戰三十合,彼此勝負難分。

    蜀將張苞見狀,也驟馬而出,在兄弟兩合力的情況下,才將孫桓擊退。

    三、李異、謝旌

    孫桓請命退敵,並推舉了兩員大將。一個名叫李異,另一個名叫謝旌。

    孫桓誇讚其勇:

    論此二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乞數萬之眾,即擒劉備矣。

    若論表現,二人確有其才,堪稱後吳時代的佼佼者。謝旌與後蜀猛將張苞交手,三十合之後,只不過略有劣勢。李異敵住張苞廝殺,二十合的打鬥,更是不分勝負的結局。

    除了這幾位,在“三國演義”中,東吳恐怕就真沒有厲害的名將了。馬忠純粹是運氣好,祖茂只不過是一次出場被一刀斬的小人物。其他的孫桓、呂岱、賀齊、陸抗、朱然等人,都沒有過多的精彩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就戰挑戰模式端遊攻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