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蘿談談吧

    成吉思汗僅有區區10萬蒙古軍,為何能覆滅擁有五千萬人口的大金國?

    1、全盤漢化過猶不及 492年,北魏孝文帝力主改革,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開啟了北魏中原漢化的歷史性程序。

    然而,不到50年,這個令南朝忌憚的強大政權就灰飛煙滅了。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面對比自己多出百倍千倍的漢族人口,如想建立統治,主動進行漢化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

    但是,就像談戀愛一樣,既然接受了這個人,就要學著接受這個人的種種不足。所以北魏在進行漢化改革時,按照漢人的形態將鮮卑族武裝起來,實現了社會階段的跨越。

    但是,漢化後引進的弊政也毫無疑問在鮮卑族內生根發芽,導致北魏帝國很快崩塌。700多年後,女真再次走上了漢化之路,可惜,女真人沒有吸取教訓。

    以前在東北時,條件比較艱苦,大了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打仗分到戰利品也人人有份。可是進入中原後不一樣了,按照漢族體制,有了階級等級,平均主義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上級再也不能夠和下層士兵同甘共苦,所以統治階級逐漸失去下層擁護。 進入中原後,學著漢人貴族的樣子,娶三妻四妾,當有餘糧的地主。以前遇到打仗拼命,無不躍躍欲試,以求多搶多拿。

    而如今,上陣前和家人哭哭啼啼,一步三回頭,早已沒有了開國初期的銳意進取之心。 既然入主中原,成為漢人的代表。之前女真那落後的文明自然是要堅決拋棄的,所以金國對母語進行了徹底地毀滅,導致王朝後期皇帝都不認識女真文字。

    同時,為了表明自己不是來自山溝的屌絲,女真貴族開始處處跟南宋的“時尚”學習。這種學習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導致了奢靡世風很快盛行起來。 至於“當家作主”後,女真人成為寄生民族,也是歷史必然。很快,女真人不識刀兵,在遭受外在打擊時,這幫女真人連最基本的自立能力都丟得一乾二淨。

    2、兩線作戰疲於奔命 德國輸了兩次世界大戰,很多人認為是由於兩線作戰。

    本來兵力就不足,還要應付兩邊疲於奔命,這是最令人痛苦的事。 金國也遇到了。 消滅遼國北宋後,女真人被南方宋朝的富庶閃瞎了眼,如果能夠徹底消滅南宋,佔據南方,不久可以一夜之間富甲天下了嗎?

    所以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奉行“幹掉南宋、一統中國”的原則,可惜南宋的韌性超乎了金國的想象。拉鋸戰幾十年,金國功敗垂成。 就在宋金在南方死磕時,蒙古部落逐漸崛起,成為金國的威脅。為消滅威脅,從金世宗開始,每隔三年,金國就深入草原腹地給蒙古來一場“減丁運動”,即屠殺強大的蒙古族部落。減丁運動使蒙金的仇恨不共戴天。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開始成為金國的心腹大患。由於蒙金世仇,成吉思汗將仇恨的大刀首先砍向金國。1211年,野狐嶺一戰,金國在長城以北的幾十萬精銳灰飛煙滅,華北地區無險可守,金國只好遷都汴梁。

    隨即,蒙古佔領黃河以北地區,金國的迴旋空間被壓縮。 但匪夷所思的是,此時的金國,想到了“北失南補”,就是說自己在蒙古手中丟掉的土地,要從南宋手裡奪回來,主動開闢了“第二戰場”。金國一向瞧不起南宋,但是他們佔領四川的企圖被南宋狠狠教訓了一把。這時的金哀宗才想起“唇亡齒寒”的著名道理,但是有什麼用呢?

    南北都是世仇,消滅金國,宋蒙成為了兄弟和盟友。 1234年的蔡州城,成為金國的末日!如果沒有兩線作戰,也許金國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

    3、報復屠殺民族融合 一直以來,金國以滅亡南宋為目標,被南宋視為水火不容的宿敵。而金國對少數民族的高壓也“成就”了與少數民族的世仇。

    除了對敵人蠻,對自己的人民,金國也“一視同仁”。特別是對北方漢人,金國的壓迫是空前絕後的。這把彈簧,已經壓到了底! 作死是什麼後果?

    成吉思汗大舉伐金時,來自山東、河北的人民組織起反抗金國統治的隊伍,這就是“紅襖軍”, 鑑於女真的壓迫太過嚴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紅襖軍對關內女真人展開了報復性的屠殺。

    加上成吉思汗對金國長城以北女真人的屠殺,女真人大量減少。此時的女真人對紅襖軍畏懼至極,為了躲避紅襖軍的屠殺,大量女真人選擇隱姓埋名,混入漢族當中。 如果說金國漢化有什麼好處的話,那麼此時的好處就是漢化的女真人已經與漢人無異,改名換姓,一般人發現不了。

    從此,女真開始了和漢族的民族融合之路。 紅襖軍對女真人的報復性屠殺是對女真族的毀滅性打擊。大量女真人被殺,從此再也不能作為統治階級作威作福。女真人為主的政權也就隨之迅速敗落。 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金國的宿命,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 2 # 戀戀紅塵714

    蒙古軍歷經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窩闊臺汗,分四階段,最後透過聯合南宋才併吞金朝。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國崛起、以少勝多的戰爭。

    第一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

    自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春到1216年(成吉思汗十一年)期間,大部分交戰、會戰都是成吉思汗部署指揮的。此間,成吉思汗及其蒙古軍的戰略戰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周密謀劃,首戰必勝。

    成吉思汗指揮的會河堡會戰,是進攻金朝的首次重大會戰。在此次會戰中,金主力被殲,損失慘重。金軍的失敗震撼了金朝朝野,平庸無能的金主永濟束手無策,對逃回中都金軍首領不治罪,而仍委以重任,使朝廷上下皆怨。而蒙古軍初戰的勝利,鼓舞了全軍鬥志,增強了滅金信心。

    野狐嶺之戰

    蒙古軍之所以取得初戰的勝利,除了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外,戰前進行周密謀劃是重要的因素。為了徵金,成吉思汗抓緊練兵,進行了5年準備。其間,從戰略上剪除了金朝的一翼,降服了西夏;平定了蒙古境外的諸部落,使自己無後顧之憂;特別是派人進入金朝領土,刺探情報,做到知己知彼,在戰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2.迂迴包圍,攻取要害。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在進攻中,一般都採取迂迴包圍的戰法,這是蒙古軍慣用的戰術。第2次進攻中都時,金居庸關有重兵把守,且依恃天險,設定障礙,蒙古軍不能直攻。於是由一條小路迂迴到紫荊關,在五回嶺大敗金軍,遂克涿、易二州。金軍獻居庸關北口,於是蒙古軍南北夾擊,奪南口。

    蒙古軍的大迂迴戰略,實為高明之舉。攻破涿、易二州之後,居庸關便失去扼守京門的作用,通向中都的大門遂被開啟,使金朝上下陷入混亂之中。

    3.誘敵出城,智取巧奪。

    蒙古軍將領哲別攻取東京時,採用了這種戰法。不能進時,佯退,待金軍出城追來時,反攻,再進。這一退一進之間,充滿著軍事辯證法思想。

    4.圍困城池,消滅援軍。

    1212年(成吉思汗七年),成吉思汗率兵親自圍西京。金主派元帥右都監奧屯襄帶兵馳援。成吉思汗援軍誘至密谷口,殲滅之。成吉思汗攻打西京以及中都以北

    5.力主機動,避免攻堅。

    蒙、金戰爭中,金軍大部屯於州府,修築城堡,且牆高池深,難攻易守。蒙古軍儘量減少攻堅戰,而是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力主運動戰,在運動中殲滅金軍。

    金軍的戰略戰術

    金朝在這一階段,處於被動防禦。首先,對蒙古將要伐金的思想準備不足。當蒙古軍備戰練兵於漠北時,金朝守邊將領納哈買住得知,知道此情況至關重要,乃急告金主。金主永濟卻說:“彼何威然!且無寡,何能入犯?”納哈買住說:“近見蒙古已迫其鄰邦,而修弓甲不休,凡行營則令男子乘而惜馬力,其意非圖我而誰?”金主卻以納哈買住擅生邊隙,擾亂軍心,囚禁入獄。其次,孤立守城,不能立攻出擊。對此,金平章政事徒克單鎰曾說:“自與蒙古用兵以來,彼聚而行,我散而守,以聚攻散,吾敗必然。”第三,金軍自滅遼和北宋佔據中原以來,承平日久,畏戰術安,其猛安謀克已經衰落,面對蒙古軍的強大攻勢,只有處處捱打、節節敗退。第四,金主在蒙軍首戰勝利後,嚇昏了頭腦,束手無策,而且賞罰不明。完顏承緒敗逃中都後,金主不加罪,反而升遷,對抗蒙戰爭產生了不利影響。第五,當金主不斷失敗後,其統帥部發生內亂,終於導致宮廷政變,自相殘殺,使蒙古軍乘亂而進,奪得金半壁江山。在中都危急時,金主不得不納女請和。

    第二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

    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秋,成吉思汗授權木華黎指揮攻金。木華黎徵金達10年之久。 此間,木華黎只率領1萬餘蒙古軍和歸降的漢族地主武裝等軍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承襲了成吉思汗的戰略戰術思想。具體做法是:

    攻克遼東

    1.降服與重用大批漢族地主武裝,為蒙古軍服務。

    1218年(成吉思汗十三年),木華黎在紫荊關俘獲張柔,委以重任。張柔果不負厚望,奮力殺敵,攻克河北30餘城。此後收降並委以重任的漢族將領越來越多,幫助蒙古軍佔領並管理了各州府。蒙古軍的戰略也較之過去有了很大變化。過去,攻略一地之後,又走,多半是秋來春去。但蒙古軍一走,金軍又很快將各州府恢復起來。此時,情況完全改變了。對此,金臣郭文振曾奏告金廷日:“河朔受兵有年矣,向皆秋來春去,今已盛暑不迥,且不嗜殺,恣民耕稼,此殆不可測也。”

    2.鉗型合圍,殲滅敵軍。

    木華黎在平定遼西時,將降蒙金將張致(張鯨弟)反叛,佔據錦州。木華黎將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蒙古不花率領,另一路親自指揮,部署了圍溜石山打援的計劃,對張致所派援軍實行鉗型合圍、夾擊,使援軍損失巨大,被斬首3000餘級。不久,張致被俘,處死。

    3.以“忠誠”為根本,消滅金軍為目的。

    成吉思汗西征以後,木華黎牢記成吉思汗的囑咐與期望,奮力殺敵,以報國家。最後,他病死在徵金戰爭中。1222年(成吉思汗十七年)舊曆二月,木華黎率蒙古大軍圍攻鳳翔。久攻不下時,他對諸將說:“吾奉命專征,不數年取遼西、遼東、山東、河北,不勞餘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鳳翔皆不下,豈吾帝將盡耶!”這表現了他誓死也要征戰到底的決心。尤其可貴的是木華黎在征戰中,不相信占卜、邪說,注重客觀實踐,而打了勝仗。“八月,有星晝見,隱士喬靜真曰:今觀天象,而河南、秦、鞏未下,若因天象而不進兵,天下何時而定耶?且違君命,得為忠乎!”

    蒙古征服河北、山東

    金軍的戰略戰術

    這一時期金軍的戰略戰術與前一段相比未有多大變化,仍處被動挨打。金都自遷都汴京以後,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均被蒙古軍佔領,金都遷都本身,實為失策之舉,不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遼東根本之地。宣宗離開中都南逃。宣宗棄中都,標誌著腐朽的金朝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第三階段雙方的戰略戰術

    蒙軍的戰略戰術

    窩闊臺時期的滅金戰爭,基本上遵循了成吉思汗在臨終遺訓中制定的“聯宋滅金”的戰略計劃,完成了“假道於宋,下兵唐鄧,直搗大梁”,滅亡金朝的任務。

    1.實施戰略大迂迴。

    1231年(窩闊臺汗三年)舊曆四月,窩闊臺率領蒙古軍攻克鳳翔不久,即分兵三路,迂迴進軍金朝首都汴京。窩闊臺自率中軍攻河東;斡陳那顏率左軍進攻濟南;拖雷率右軍自鳳翔入寶雞,入小潼關,進入宋境沿漢水而下,達唐鄧,攻取汴京。

    1232年(窩闊臺汗四年)春,拖雷軍與窩闊臺軍會合,蒙古軍完成了戰略大迂迴。

    2.利用宋金世仇,聯宋滅金。

    “聯宋滅金”是成吉思汗臨終前的戰略部署。窩闊臺堅定地執行了這一戰略計劃。宋、金世仇,金滅北宋後,多次派兵進攻南京,以“怕”、“倒”關係迫使南宋訂立屈辱和約。就在蒙古軍進攻金朝,攻略金廣大土地之時,金朝也沒有放棄對南宋的征戰,南宋政府對金朝早有報復之心。當蒙古軍假道於宋,進逼汴京的時候,南宋認為復仇的機會已到,遂配合蒙古軍,派江海、孟珙協助蒙古軍進攻蔡州,滅亡了金朝。

    聯宋滅金

    金軍的戰略戰術

    這一時期金朝已遍地四面楚歌之中,鈞州三峰山會戰之前,尚有一部分主力,可以抵抗。但在三峰山之戰中,15萬大軍被消滅殆盡。從此,逐步走向滅亡,這時的金軍,只能利用少部分殘餘勢力,困守汴州、蔡州等城,已無戰略戰術可言。滅亡之日,危在旦夕。但是,金主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卻愚蠢地向南宋政府借糧,被南宋政府理所當然地拒絕。遷到蔡州後,又想選宮女等,昏庸腐敗已極,其滅亡是必然的。

    參考資料

    [1] 統一草原,南下伐金

    [2] 蒙古鐵騎與女真騎兵的較量:蒙古滅金之戰

  • 3 # 誠信的社會早點到來

    這要從漢人的特點說起,漢人得權得勢的時候喜歡整漢人,怕自己權力讓別的漢人搶走,這和中國一直以來是專制集中制制度重要的原因,低層百姓受壓迫也不會去幫助政府,也沒機會去參加政府事務,所以國家在受外力的攻擊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真正去抵制抵抗,外力十幾萬是全心全意的,漢族對內要防止漢人自己人,對外也就幾十萬人還不出力,國土又大,分散在全國,同個地點人數還沒蒙古兵多,所以沒法打贏戰爭。

  • 4 # ww3721王建文

    成吉思汗要推翻的金朝時候。己經有了相當強大力量,己經征服北大草原百多部落國家,而且可以命令西夏,也向金國開戰。

    草原上從古到遼國,金國的統治人民開始,就以軍事的征服而存在的王朝,都採取其部落性質組織 ,貴族合議勃極烈制度,有全面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組織隊伍。

    鐵木真的蒙古帝國更是長期用鐵騎兵,火器 及其精銳彎刀,先後征服大草原的國家,鐵木真己經打到西亞里海那裡。是男人都是兵。都被組織到十戶,百戶,幹戶,萬戶的隊伍之中。

    表面上金朝人口在半億以上,軍隊在百萬以上。比蒙古的強大十幾倍以上不至。但金朝對蒙古民族壓迫,減丁政策 ,使蒙人對金統治恨之入骨。

    鐵木真己經建立大蒙古帝國。有了一支精銳護衛軍的怯薛軍,人數不到十萬人,卻確是一支能夠有著統帥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這些將領天生有卓越才能的軍事家,組成了有嚴格紀律,享有特權。普通怯薛隊隊員就有組成高於幹戶官的管理權力。是各個方面的都優秀人才。軍隊己經極力強大,成為鐵木真統治核心基礎。在西征回來後,又有大批西域優秀人才進入,是包含色目人和漢人,有著非常速快戰術包圍,迅速撤退,誘敵追擊,把敵人再包圍 ,乾淨殲滅的隊伍。

    在蒙古建國後,鐵木真還在向金王朝進貢,並沒有立刻報祖宗被騎木驢之死之仇。只是時有進入中原,掠奪財富人員和擴張勢力,以圖發展。沒有敢輕舉妄動。

    可是金王朝完顏永濟即位為皇帝,接受蒙古的貢獻,還要鐵木真去拜受。成吉思汗早就知原來的衛紹王當了皇帝。本是平庸無能之人便說,“我以為中原的皇帝,是天上人做的,沒想到競是這種庸碌之輩,我拜他個幾把”。

    皇帝聽後大怒,企圖誘騙成吉思汗入貢,將其擒殺。早在成吉思汗在長城內躲避札木合領導十三翼軍隊追殺時,王罕,鐵木真的人在金長城內,他利用各種渠道,刺探金朝政治,軍事情報,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自己的基地,招納了金朝的邊境將領作為內應。皇帝要殺鐵木真的命令下達後。鐵木真立刻知道,就反叛絕裂,繼續利用商人使節,刺探情報,並麻痺金軍。

    到了1211年,哲別率輕騎入金西北境內偵察軍情。金帝知道後命令完顏承裕,領軍45萬主力軍隊,要把成吉思汗的帝國剿滅。鐵木真知道後,主動出擊,兩路進關。

    在野孤嶺展開了大決戰。以成吉思汗率東路軍乘金軍不備,襲取鳥沙堡烏月營。西路由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兄弟攻打西京大同。承裕畏懼蒙軍猛烈強勢,節節敗退,失昌州,桓州,撫州。

    在野孤嶺之戰中,蒙古軍隊在木華黎率領敢死隊衝殺下,成吉思汗隨後領軍急進,激戰三天,殲滅金軍精銳,到達佔領會河堡,兵鋒進到居庸關城下,城高壘厚 堅固難取。蒙軍攻城失利撤軍。就開始掠奪京畿地區。西路也攻破雲內,東勝,朔州等金將守將匕石烈胡沙虎棄城逃入中都。東西兩路都全面勝利,在河北,山西擄掠大批人員,畜牲和則物後撤回長城外休整。

    從此決定了蒙金雙方政權命運。金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力量,沒有能扺擋蒙古鐵騎攻擊,從此改變和影響歷史走勢與格局。標誌蒙古完成脫離金朝控制,完全獨立。

    次年成吉思汗再次南征,進攻金朝包圍西京大同府。在東北契丹人耶律留哥在反叛金附蒙,並在迪吉腦兒擊敗金兵。蒙古軍再次出擊殺到中都掠奪。金朝守將胡沙虎殺了金帝完顏永濟,立完顏詢為帝繼位,撐執政大權,中都守將術虎尚琪作戰不力被其所殺。

    成吉思汗攻山西,弟弟合撒兒攻河北,拖雷攻山東,華北大地只有中都,真定,大名城等十一城未破。迫使金宣宗求和,獻出黃金,女兒岐國公主與成吉思汗議和蒙古達成撤退。

    但金宣宗不顧大臣反動,迂都汴京引來河北民不安反叛附蒙。蒙古再度率軍攻陷中都,佔領整河北地區。遼東的蒲鮮萬奴也自立建樂真國,遼東被蒲鮮刀奴和耶律留爪分。山東與河北是民叛紅祆軍的天下。金國只剩有河南,淮北與陝西關中一帶。加黃河氾濫成災,河南也變成無人區。國勢益弱。

    蒙古取代金朝稱霸天下。由於成吉思汗的商人駱駝隊被殺。成吉思汗發動西征 ,木華黎統領漢地,成為太師國王,持續威脅金朝。

    金宣宗對蒙無能,卻用術虎高琪等為將,以南征南宋,西征西夏以擴張領土為資,抗擊蒙古。更加造成孤立的四面楚歌局勢。金宣宗擴張失敗。殺了術虎高琪,自己也氣死了。三子完顏守緒繼位成金哀宗。

    成吉思汗西征勝利後,又滅了西夏。同時鐵木真也去世了。窩闊臺繼位,再度對付金朝 發動三路攻擊。窩闊臺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東路攻濟南,拖雷領西路從漢中借宋道從漢水攻打汴京。

    拖雷的蒙軍在三峰山與金軍遭遇戰,天降大雪,金軍在大寒中無力拚殺不敵蒙古精銳騎兵潰敗。名將張惠,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與移刺浦阿,先後戰死或被俘殺。金軍家底破產。金哀宗求和蒙古不許,圍攻汴京。在血戰中堅持至年底後放棄汴京。迂都歸德府,汴京守將崔立降蒙。

    蒙將史天澤緊追金帝不捨。金哀宗逃到蔡州蒙古軍與南宋將孟拱,江海率軍聯合圍攻下1234年,金哀宗的把皇帝給了統帥完顏承麟後自殺。最後接班的金未帝在城破,亂軍血拚中死亡。金朝滅亡。蒙古的成吉思汗的軍隊是強大的軍隊,在征服戰爭中幾乎無敵。

  • 5 # 小蠻影視淘

    蒙古鐵蹄誰人敢擋,每攻破一座城,必定屠殺城內所有人,軍隊殘暴,殺人誅心,打到了東歐地區,建立了全球歷史上最大疆域的蒙古帝國!

  • 6 # 社會與心理研究院

    蒙軍10萬人集結起來就是10萬軍

    金國5000萬軍民如果只能集結5萬,那就只能算5萬軍。

    再說,軍與軍之間,捏合度也是很重要的,總共5萬軍的金國,還各打算盤,那就戰鬥力可能1萬都不如了。

    這也是清朝覆滅的原因之一。

    同時也是戰爭的本質。

  • 7 # 使用者7373677994001

    蒙古兵種優勢就是騎兵,在冷兵時代,此乃為其稱雄天下打下伏筆,金國原先不少兵將也善於狩獵,隨著不斷擴張,對戰宋兵實戰能力較弱,隨之而來的是整體士兵作戰能力下降,而且多為步兵,少數官兵有馬。而蒙古兵善長騎射,實戰中,人馬二合為一,又作戰頻繁,逐漸百鍊成鋼,一萬蒙古兵打敗幾十萬敵國軍隊屢見不鮮,波斯,大食,羅斯,等國當時和蒙軍交戰,蒙古兵,他們的人數也不多,金國之敗也理所當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因素易引發腦梗?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