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鄭頭兒丶

    如果白起無勇無謀 怎麼會有長平之戰坑殺趙國40萬人事件,白起在軍事上是一個好將領。

    說白起是屠夫的 白起為了秦國而戰 當時己方沒有糧食情況下 在接收40萬人 豈不是增加負擔,如果將這40萬人放回去 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再來攻秦國呢。

    長平之戰之後趙國一蹶不振,六國弱勢已成 大大的加速了秦國統一的程序,讓中國進入了新的一頁! 不能說是屠夫 只能說為了自己的國家而已!

  • 2 # 歷史智慧之窗

    白起一生擅於用兵,但不擅權謀。由於他一生殺敵太多,被那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世往往稱他為“殺人魔王”。

    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名偉大的軍事統帥,他一生征戰無數,從來沒有失敗過,既是高超的戰術家又是高明的戰略家。

    史學家司馬遷評價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霸天下”。

    秦趙在戰國中最血性好戰,尤其是秦國徹底執行商鞅建立的軍功制度,以人頭論功勞。所以大將都是在戰爭中誕生,即使是世家子弟,沒有功勞,也不可封爵。在這種環境下,才誕生了白起這類從基層將領一步一步憑戰功走向輝煌的一代戰神!

  • 3 # 66852607117

    不算的,制度造成的。 白起殺了多少人?白起一生領兵打仗無數,共殲滅六國軍隊一百餘萬。攻六國城池大小七十餘座,白起綽號人屠,一生殺人無數,梁啟超說他殺了100萬,資治通鑑說他殺了96萬。 與他的赫赫戰功相比,白起的兇殘程度在古今中外也都是首屈一指的。他每戰必勝,勝則盡殺降卒。白起之所以好殺人倒不是因為他天性嗜殺殘忍,而是因為他是秦國的將軍。在戰國七雄中,秦國被稱為“虎狼之邦”,原因就是因為秦國的將領們兇狠殘忍得如虎似狼。秦國特別獎勵軍功,而軍功又以砍頭的多少來決定,這就直接致使秦國的各級將領無不以殺人為快。

  • 4 # 方城闕

    白起毫無疑問是一位有勇有謀的軍事將領,而且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將領,沒有之一。

    白起從一名普通士兵起步,憑軍功升至秦國大良造(秦國實職裡最高一級),最後被封為武安君。在擔任秦軍主帥三十年裡,大小七十餘戰,為秦國攻破敵方城池七十餘座,著名戰役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被後世人譽為“戰神”。

    白起雖然留下的軍事著述不多,現知道的有《陣圖》、《神妙行軍法》等,但是他以自己創造性的指揮,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如孫武在《孫子兵法》中說“窮寇勿追”,而白起卻在實戰中反其道而行之,“窮追猛打,勿求必殲”。

    白起不但是位戰術家,而且是位戰略家。當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派軍進攻趙國失敗,準備再次啟用白起統兵滅趙時,他清醒的認識到秦國滅趙時機已失而拒絕統兵,被秦王賜死。許多人據此認為白起謀略不夠,不懂權謀之事,那真是錯怪了白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耗費秦國大量錢財,犧牲眾多秦軍將士,來保全自已的生命,那才不是戰神白起所為。作為臣子,捨身一死,使秦國免遭更大的損失,也是白起當時唯一能做的事情,體現了白起的大智慧。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四十萬(人數存疑),歷來被後人垢病,有人稱他為“人屠”。其真實情況是經過三年多戰爭損耗,秦軍也開始糧草不濟,面對如此多的俘虜,該當如何,難道把他們再放回去?所以不能脫離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評價此事,更不能用現今的理念來進行道德綁架。

    歷史上對白起的評價:

    公元760年,唐肅宗為了祭祀歷史上的名將,讓大臣根據歷代名將的功績整理出配亨武廟的十人,秦武安君白起名列左側第一人。尊奉姜太公建武廟,選歷代名將進武廟,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皇家評選,有很大的權威性。白起能名列第一,彰顯了白起的歷史地位。

    司馬遷贊白起用兵“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蘇代:“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毛澤東“論殲滅戰,千載之下,無出其右。”

    所以我認為白起不但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而且是中國古代軍事史最傑出的軍事將領。

  • 5 # 老王春秋觀史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可以說白起是一位有勇有謀的著名將領。至於屠夫一說,那是儒家文化盛行後,講究以仁義治天下的文人對於白起的汙衊之詞。

    白起應勢而出,一戰成名

    白起可以說是順應時勢而生的一位傑出將領。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強大了起來。強大的秦國也有了圖謀天下的野心。要爭霸天下,那就得有人才。不僅是內政人才,對外領兵作戰的軍事人才也是秦國所需要的。秦國的軍功制度為所有人提供了展現自己才華的舞臺。而白起就是在秦國對人才最需要的時候受到秦國軍功制度的吸引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南韓新城。這是一場不大的戰役,可是這場仗卻引起了韓魏的注意。面對強大起來的秦國,韓魏兩國組成聯軍扼守崤函,企圖阻止秦國向東的擴張。在韓魏看來,智瑤守住崤函這道關卡,秦國就無法向東擴張了,韓魏也就安全了。

    第二年,白起因功封爵左更。為了實現東進的戰略,打破韓魏的防守,秦國丞相魏冉向秦昭王提議任白起為主將,進攻韓魏。白起上任後,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華。白起面對韓魏扼守崤函的策略,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一邊吸引崤函韓魏守軍的注意力,一邊率領秦軍主力繞到韓魏聯軍後方,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逐一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的軍隊。

    利用這種蠶食的方法先清除韓魏聯軍的外圍,使韓魏聯軍失去外圍支撐和後勤補給,然後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消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消滅韓魏聯軍後,乘機渡過黃河攻佔南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這一戰,可以說白起打得很巧,並不是與韓魏聯軍硬碰硬,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避實擊虛,各個擊破,先外後內,一步步的打成自己的戰略目的,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的一。,而韓魏聯軍卻在白起的謀劃下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這也充分說明了白起作戰是有勇有謀的。

    白起一生征戰,從無敗績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爵大良造,率軍攻打魏國,這一戰奪取了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佔領了崤函一東的大片領土,這為下一步秦國繼續東進建立了前進基地,使秦國不再受關卡的阻擋。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七年後,白起攻打楚國,奪取鄢、鄧五城,接著在第二年繼續進攻楚國,攻佔楚國都城郢,並且火燒夷陵,兵峰到達竟陵。

    白起因功被封爵武安君,接著定巫、黔中郡,在公元前287年又發起了對魏國的戰事,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隨後攻打趙國,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過了九年後,又展開對南韓的戰事,拔五城,斬首五萬。隨後,白起又對韓魏發起了多次戰事,都是以勝利而告終。至此,白起名震天下,未嘗一敗。

    到了公元261年,秦國攻打趙國,在廉頗的主持下,秦國和炸鍋相持了3年,秦國也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可是趙國國君在關鍵石刻卻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將抗拒秦軍三年的廉頗給撤換,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秦國也秘密更換主將為白起,最終秦國戰敗,被白起坑殺四十萬降軍,趙國從西一蹶不振。

    將相不和,最終被賜死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來打算趁機滅亡趙國,可是丞相范雎卻擔心白起功勞過大,因此以征戰多年,兵疲亟待修正,後勤供應不足,急需修養,勸說秦王允許韓趙割地求和,匆匆的結束了戰爭。而此時白起也正好生病,但是白起聽說後,認為丞相認不清形勢,放棄了滅亡趙國的機會,因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等到了九月份,秦國又攻打趙國的邯鄲,這次因為白起生病,領軍的是五大夫王陵。王陵率兵攻打邯鄲損失慘重,這是白起病好了,秦王想換白起為將繼續進攻。白起卻對秦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後來秦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結果共打了八九個月也沒有攻下來,最終楚國援軍到達,秦軍大敗,損失慘重。於是秦王強令白起領軍,白起認為勝利的希望渺茫,因此稱病不出。三個月後,秦軍失敗的太慘,秦王惱怒於白起,逼迫白起上前線,白起無奈動身。可是還沒到達前線,由於秦王對於白起抗命的事耿耿於懷,因此和丞相范雎認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賜死了白起。

    白起算得上屠夫嗎

    白起一生征戰,未嘗一敗,可以說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事才華。有人說白起是屠夫,大概是因為白起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可是這些人卻沒有說白起為什麼坑殺四十萬趙軍。當時秦國和趙國已經打了三年多,雙方都精疲力盡,後勤不足,這時趙軍投降了。這就給白起帶來了難題,收容這四十萬人,後勤保障不了,不收容放歸,那是養虎為患。作為兩個敵對的國家,肯定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先,所以白起才坑殺了趙軍。

    更進一步的說,作為敵對的國家,在戰場上坑殺降軍也不是僅僅白起一個人,秦末項羽也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雖說一個是四十萬,一個是二十萬,可是本質上有區別嗎?為什麼只將白起成為屠夫呢?但是那些儒家學者卻不管這些,他們只認為項羽反抗暴秦是對的,無論做什麼都不是錯,白起坑殺就是錯的,這就是滿嘴仁義的儒家學者的區別對待。

    再說到題外話,本來戰爭就是殘酷的,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有不同的看法。白起是坑殺了四十萬秦軍,可是當時並沒有不殺俘虜的規矩,因此,白起並沒有錯,也不是屠夫。就是後來的歷代王朝,坑殺的人還少嗎?那些儒家滿嘴仁義的人怎麼不說那些人是屠夫?

    到了現代,我們更不應該去說白起是屠夫。因為那是沒有什麼公約,也沒有什麼人道主義,殺人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就是近代的西方殖民主義,幾乎殺絕了美洲的印第安人,有人說他們是屠夫嗎?沒有。所以,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觀念去看待戰國時期的白起,說白起是屠夫。

  • 6 # 只道天涼好個秋

    縱觀上將軍白起的一生,大小七十餘戰,鮮有敗績,如果說他是一位有勇無謀的將領,我想,後世也就不會有“戰神”的傳說了吧!至於“屠夫”之說...

    武安君白起,一直以來就是一位備受爭議的將軍。“戰神”、“屠夫”等字眼圍繞著他已經有兩千多年。 我不清楚白將軍早已逝去的亡魂是否知道在他死後這麼多年,仍舊有人在議論著他生前的一切,但,請允許我,一個兩千多年後的平凡人,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測吧。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的一天,此時的秦國大地已入深秋時節,秋風瑟瑟。一間茅草屋內,已年過古稀的上將軍白起,拖著傷痕累累地身體掙扎著從病榻上坐起。此刻,他的床邊圍了一群人,一個個趾高氣昂地叫囂著讓他動作快點。換成從前,這群人在他面前連喘氣都得小心翼翼的。微微搖了搖頭,白起此刻並不在乎這些勢利小人的嘴臉,他在乎的,是這群人手裡拿著的東西。

    微微眯著眼睛,當他那渾濁的雙眸看清昭王遣人送來的東西時,還未來得及穿鞋的他倏地站了起來,同時從他的身體內迸發出一陣令人心悸的氣息。

    原本還在譏諷喧鬧的眾人被白起身上散發出的氣勢嚇得頓時安靜了下來,看著離自己越來越近的白起,人群中最前面的一人顫抖著說到:“你想幹什麼?你可看清楚,我手裡這是什麼東西!”說著將他手裡的東西向前伸了一伸,似乎只要躲在那東西身後,他便會絕對安然無恙。

    白起來到那人面前,弓著身子伸出一雙充滿了老繭和褶皺的手,剛要觸碰卻又猛的彈開,彷彿有一層無形的屏障隔在了中間。

    王者之劍!除了可以代表君王行使生殺大權,還可以自縊以謝王恩!

    “是了,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白起嘴裡反覆唸叨著這句話。

    片刻之後,白起對著面前的王者之劍,緩緩作揖,老邁憔悴的雙手輕輕地將寶劍捧在手裡。

    “嘶——嘶”聽著寶劍出鞘的聲音,白起的思緒隨之飄散而出。

    時光回到三十多年前,公元前293年,伊闕(今河南龍門)之戰,面對韓、魏、東周三方聯軍,總兵力達到24萬,是當時秦國軍隊的2倍還多。但是他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看出了聯軍各方心懷鬼胎。於是,他採取“避實就虛,各個擊破”的戰術,全殲對方軍隊,使得韓、魏兩國軍隊精銳喪失殆盡,並且使秦國佔領了魏國安邑以東大片土地。伊闕之戰,使他白起一戰成名,從此踏上了一條通天大道。

    公元前292年,他率兵攻打魏國,一舉佔領了大小61座城池。

    公元前291年,他與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公元前286年,他率兵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他率軍伐楚,楚軍大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

    公元前280年,他率軍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他率兵第三次伐楚,此次,秦國大軍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重創楚軍。此戰之後,他受封武安君。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他與魏冉率軍在南韓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而佔領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他率軍攻佔南韓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

    公元前263年,他率兵伐韓,最終攻佔南韓野王。

    光陰如梭,征戰多年的他,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成為了秦國的上將軍,官拜大良造,受封武安君。但是,這些他都不在乎,只要能領兵打仗,只要能為大秦國開疆拓土,他白起就會一直戰下去!

    戰爭打到今天,南韓、魏國早已被他打成驚弓之鳥,楚國就算有心也在沒有那個實力可以與秦一戰,燕國、齊國還遠在天邊。此時,就只剩下後來者居上的趙國還夠與秦國相抗衡。白起知道,這一天不會讓他等太久。

    終於,在秦國大軍休整了一年以後,秦王派出王齕攻打南韓,奪取上黨,而上黨太守投降趙國,於是王齕轉而攻趙。深知秦軍戰力的趙國,派出了名將廉頗與秦國對抗。

    廉頗分析了當下形勢後,利用地形優勢建立了三道防線,嚴防死守,拒不應戰。這場對峙持續了將近兩年。最後,秦國派出了范雎對趙使了一出“反間計”,使得趙王猜忌廉頗,而換上了主戰派的趙括擔任趙軍主帥。

    得知訊息的白起知道,這一次,自己的機會來了。果然,秦王令白起擔任主將,王齕為副將,攻擊趙軍。

    面對對面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白起仍舊舊計重施,假意戰敗撤併引得趙軍追擊,同時白起派出兩支奇兵繞致趙軍後方,對趙軍進行合圍。果不其然,趙括中計,他所率領的趙國主力部隊也被白起率領的秦軍圍困。這一困,就是40多天。最終,趙括被秦軍射殺,而他率領的趙國大軍,一個個飢腸轆轆,群龍無首,不得不向秦軍投降。

    然而,白起清點趙國投降的人數後,倒吸一口涼氣,略微思索後,提筆寫下一封密信連夜派人送往都城秦王手中。然而,第一封信送出後,白起久久沒有得到回覆。無奈之下,他又先後兩次派人送信,信中的內容都是關於如何處置趙國俘虜。

    其實,在第三封信送出的時候,白起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但,他不敢想也不願想,他很清楚如果他真這麼做了,在他死後一定會遺臭萬年。於是,他只有等。

    這次,秦王終於有了回覆。

    當白起看到秦王派來的傳信使後,連忙起身將人迎進了營帳。稍作寒暄之後,白起略帶忐忑的問道:“不知王上有何吩咐?”

    只見那信使環顧了帳內眾將軍,然後清了清嗓子,大聲宣佈到:“王上口喻:將自定奪。“

    聽到口諭兩個字時,白起心裡已經沉了半分。當聽完口諭的全部內容時,白起的臉上已經是血色全無。

    “最終,還是隻有這一個辦法了麼?”白起心中默唸道。

    其實,在等待秦王答覆的這幾天,白起手下的將領們早已多次為如何處置趙國投降計程車兵而爭論不休。命人將送信使送下之後,營帳裡的眾位將軍便急忙圍了上來,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地追問白起究竟王上是何意。

    心情沉重的白起掃了一眼眾人,大喝道:“夠了,你們先下去,讓本將軍好好想想。”

    眾人見白起發怒,不敢多說,便都起身告辭。

    這一日,他在營帳內拒見任何人,連親兵送飯都未能進去。

    一天後,眾將軍正焦急的徘徊在白起將軍的帳外。

    “來人!”白起略帶沙啞的聲音從帳內傳出。

    眾將軍聞聲都先長出了一口氣,然後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鎧甲,先後進入帳內。

    “上將軍。”

    “上將軍您可要保重身體啊!”

    “是啊,上將軍您這一天都滴水未進,可把末將們嚇得不輕,您這要是有個什麼意外,末將等無法向王上交代啊!”

    ......

    “好了。”白起抬了抬手,打斷了眾人無關痛癢的關心之語,沉聲說道:“傳本將軍令,趙國所有投降軍士,除極少數年紀尚小的新兵,其餘人等...”白起頓了頓,猛的一咬牙:“全部阬殺!”

    “什麼?這,這怎麼能行?”

    “然也,將軍,除了那些中途戰死的,趙國投降的人加起來可有二十五之多啊!”

    “對對,雖然我們從前打仗在戰場上也殺了數不清的敵軍,但那都是兩軍對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況。可現在,他們都已經投降於我軍了。”

    “我再說一遍,除了那些年紀太小的新兵,剩下的全部殺死!”白起大聲喝道,此刻,原本就一夜未睡的他,加上太過憤怒,一雙眼睛嚴重充血,看起來十分嚇人!

    頓時,嘈雜的帳內變得鴉雀無聲。眾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無奈的搖了搖頭,長嘆一口氣,齊聲道:“末將等領命!”

    看著眾人走出帳外後,白起感到眼前一陣眩暈,右手扶著桌案穩了穩晃動的身體,老淚縱橫地滑坐在了地上。

    慘叫聲整整持續了數日,就算是降兵也是會反抗的,更何況還是那麼多的降兵。為了不引起這些人的反抗,白起手下的將領們使用各種方法將他們分散開,分別騙至不同的地點,然後屠殺殆盡。

    最後,只有兩百多年紀過小計程車兵回到了趙國,將這一訊息帶了回去。

    一石激起千層浪,趙國四十多萬士兵埋骨長平的訊息迅速傳遍了七國,其中,最令人震驚的就當屬二十多萬趙國降兵被坑殺的事情。

    劍已出鞘,白起一把將手裡的劍鞘扔在地上,望著右手中鋒利的長劍,仰天嘆道:“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突然,劍上一道寒光閃過,白起眯了下眼睛,彷彿看到了那一個個倒在血泊中的趙軍,與此同時,耳畔突然響起當年那連綿不絕的慘叫聲。

    四十多年來征戰沙場的場景從他腦海中一一閃過,最後,定格在了長平那個令他終生難忘的畫面。

    “是啊,原本當日我就該以死謝罪的,只是,我還想等等,再等等。可惜啊,我這輩子,是看不到大秦統一天下的那一天了。不過,我白起這條命只有我自己才有資格收走!”

    劍落,血出,而上將軍的身體,卻筆直的挺立在那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