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上說吃荔枝會得“荔枝病”,這是什麼病?荔枝該如何吃?
4
回覆列表
  • 1 # 掙脫枷鎖的囚徒

    鬧得沸沸揚揚的“荔枝病”或應該稱為“荔枝相關的低血糖腦病”

    沒有時間,看這個幾句話的簡明版就夠了:

    荔枝病是指與吃荔枝相關的低血糖反應,也就是一種低血糖。嚴重的可以出現腦損害,甚至死亡。

    需要澄清的是,這種低血糖反應並不是因為荔枝中含有高濃度的果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後直接或快速轉化成葡萄糖後間接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

    而是因為,荔枝中的糖可以抑制食慾,使得大量吃荔枝的孩子不吃晚飯而直接睡覺。

    我們知道,夜間連續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空腹期原本就會出現血糖降低。但是,人體自身有維持血糖保持穩態的機制,就是透過分解蛋白質氨基酸,和脂肪來生成糖,即糖異生,維持血糖水平,保證腦的需要。

    荔枝在荔枝病發生中的作用是,荔枝含有兩種毒性物質,次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這兩種物質已經被證明可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從而阻礙糖異生。

    這樣,夜間維持血糖穩態的保護機制遭到破壞,使得低血糖得不到糾正而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腦主要依賴於葡萄糖供能,持續嚴重的低血糖會造成腦功能和結構損害,發生腦病,甚至死亡。

    因此,真正的荔枝病,基本上都是發生在孩子,尤其是營養不良的孩子;大量吃荔枝後,晚餐不再吃其他食物而直接入睡;凌晨3~9點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和腦病發作。

    網傳的有關荔枝病的資訊基本上都是錯誤的。

    預防荔枝病,關鍵有兩點:一方面注意不要過量吃。另一方面,一定要讓孩子吃晚飯,不要空腹入睡。

    “荔枝病”是什麼?

    進入“荔枝季節”,吃荔枝得荔枝病的傳聞挾“10個孩子因吃荔枝死亡”的巨大沖擊力再次對網際網路進行狂轟濫炸。

    “荔枝病”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真的能死人嗎?

    文中介紹了患病兒童都來自廣西荔枝產區,發病前都有連日大量(每天1000~2000克)吃荔枝,並較少吃其他食物的病史,發病通常在凌晨和上午,表現為嚴重低血糖反應和低血糖腦病的症狀。

    化驗檢查患兒存在嚴重低血糖和高胰島素血癥,腦脊液化驗沒有腦炎的跡象。

    作者認為是大量進食荔枝後大量果糖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導致的低血糖反應,或者荔枝核中含有一種抑制糖異生的毒素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導致低血糖反應,發生的嚴重低血糖腦病。

    果糖真的可以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

    “10個孩子因吃荔枝死亡”對網路的轟炸,炸出各路媒體和科普者的大量“科普”。

    總體上,出鏡的醫生或營養師們的觀點也是荔枝中大量果糖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而導致的低血糖。

    廣東陽江市中醫院醫生也說:“其實就是‘低血糖症’。

    荔枝糖分比較高,一下吃多了糖分不能馬上代謝成葡萄糖,就會促使人體分泌較多胰島素,但肝臟短時間不能把果糖分解成葡萄糖,就會導致低血糖,並不是荔枝中存在有毒物質。”

    但是,這些醫生說的似乎不是果糖的代謝。

    真實的果糖代謝

    事實上,果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後,並不直接引起血糖(葡萄糖)的升高。更重要的是,由於胰島中並不存在負責轉運果糖到組織的轉運蛋白5受體,因此,胰島並不接受血中果糖的刺激而分泌胰島素。

    就是說,果糖並不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

    這是果糖代謝的最主要的特徵之一。

    不同於全身組織都參與葡萄糖的代謝,果糖主要在肝臟代謝。其中,約17%轉化成葡萄糖並以糖原形式儲存,20~50%轉化成葡萄糖釋放進入血液,其他的轉化成脂肪合成的代謝產物參與脂肪的從頭合成——這也是長期大量進食果糖會造成肥胖、脂肪肝和其他代謝問題的關鍵。

    但是,無論怎麼說,果糖並不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

    果糖即使是轉化成葡萄糖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這個轉化過程是緩慢的逐步釋放的,也不會驟然導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瀑布。

    因此,說荔枝含有大量果糖,直接或間接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導致低血糖的發病機制是錯誤的,是一種對果糖代謝缺乏真正認識的想當然。

    而且,荔枝中果糖含量並不是最高的。比如,每100克荔枝總糖含量才15.2克,即使吃1000克荔枝,總的糖攝入也不過才152克。

    很多食物總糖和果糖含量都高於荔枝。比如,每100克蜂蜜含糖82克,果糖41克,葡萄糖36克。

    看來,“荔枝病”的發生另有隱情。

    2014年印度荔枝產區穆扎法爾布林神秘腦病大爆發

    1995年開始,印度荔枝主要產區穆扎法爾布林地區每年5~6月份陸續報道在兒童中發生一種原因不明的神秘腦病。到2014年,這種疾病大爆發,390名患病兒童中,有122人死亡。

    這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大齡調查研究。很多作者將這種疾病與很多可能的病因聯絡在一起,比如,病毒性腦炎,農藥中毒等。

    最終,證據顯示,這種疾病被鎖定跟大量食用荔枝有關。

    2017年4月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做了很好的調查,基本鎖定了該病的元兇。

    327名住院患兒中有204人(62%)血糖濃度低於70mg / dL。

    重要的是,與對照組相比,患兒組發病24小時內吃過大量荔枝的相對風險高出9.6倍。

    關鍵的發現是,發病者一個重要特徵是,很多孩子不願意吃或者直接跳過晚飯。

    更關鍵的是,73份患兒尿樣中的48份(66%)中檢測到次甘氨酸A毒素,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或兩者都存在;而15分對照樣本都沒有檢出。 80例患者中有72例(90%)血漿醯基肉鹼異常,說明存在嚴重的脂肪酸代謝紊亂。

    已知,次甘氨酸A毒素,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都可以抑制糖異生。因此,次甘氨酸A還素有降血糖氨酸的稱謂。

    在當地採集的荔枝樣本中都檢出了次甘氨酸A毒素,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生荔枝中含量比熟荔枝更高。

    從而,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種腦病與大量食用荔枝造成的低血糖有關。

    發病機制上,並非荔枝中的果糖直接或間接刺激胰島素分泌導致的低血糖。

    而是,大量食用荔枝抑制食慾,導致跳過晚餐。這樣,夜間空腹期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當低血糖發生時,原本身體透過啟動脂肪動員的糖異生途徑產生葡萄糖來維持基本血糖血瓶和腦的需求。

    但是,由於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毒素,亞甲基環丙基丙氨酸抑制了這種糖異生產生葡萄糖的途徑,而導致了嚴重低血糖反應和腦神經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至此,發生在印度荔枝產區荔枝收穫季節這種神秘腦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荔枝病的謎底終於揭開。

    2017年,柳葉刀論文發表的同月,美國FDA立刻就含“次甘氨酸A毒素”的西非荔枝果產品釋出指南檔案,建議扣留或拒絕進口次甘氨酸A毒素含量在100 ppm以上的西非荔枝果產品。

    因此,我們所謂的荔枝病或應該稱為“荔枝腦病”。

  • 2 # 家庭醫生線上

      荔枝營養豐富,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C等,並含葉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種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荔枝病”實質上是一種“低血糖症”,可是荔枝含糖量那麼高,為什麼會引發低血糖呢?

      究其原因,不外有二。

      其一,荔枝糖分比較高,一下吃多了糖分不能馬上代謝成葡萄糖,就會促使人體分泌較多胰島素,但肝臟短時間不能把果糖分解成葡萄糖,就會導致低血糖,並不是荔枝中存在有毒物質。

      其二,高糖分造成的血糖反應,進食後,食物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濃度會迅速升高,但血糖過高人體也受不了,便會派胰島素來拉低血糖。

      蔗糖和葡萄糖升血糖很快,都是典型的血糖指數(GI)高的物質,吃得多時,為了把血糖降低,胰島素也會相應地使勁往下壓,但胰島素在往下壓的時候不能及時收住勁兒,就使血糖降得太低,最終人們就出現了低血糖的症狀,如噁心、乏力,甚至高熱、抽搐、昏迷等。

      那麼,出現“荔枝病”症狀怎麼辦呢?如果出現了上述症狀,病情較輕的人,可以喝一點糖水或吃幾塊水果糖,以緩解低血糖症狀。如果病情較重,需要及時到醫院,透過靜脈輸液、口服葡萄糖等方式治療。

      最後說一下食用禁忌:

      1、不宜大量進食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2、兒童慎吃。年齡較小的孩子肝糖原本身儲備就不足,大量進食荔枝後又不吃其它食物補充葡萄糖,就容易發生低血糖症。

      3、低血糖、糖尿病人不宜進食。低血糖患者本身血糖較低,再大量食用荔枝,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症。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不宜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4、儘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 3 # 外科醫生Kris

    現在是荔枝成熟的季節,這種水果以其味甘,水分高,富含糖分及維生素C而深得大眾喜愛。特別是在中國的廣西、廣東等華南熱帶地區,荔枝是非常常見的當季水果,蘇軾有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在享受荔枝鮮美的同時,“荔枝病”也值得我們注意。

    最早對荔枝病進行報道的,是同為熱帶季風氣候的印度,每年荔枝出產的季節,印度都會有大量的人在進食荔枝後出現頭暈、乏力、暈厥、癲癇等神經系統症狀,常在凌晨發作,常見於生活條件差的家庭,兒童多見。印度與美國的聯合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僅在2014年5月26日到7月17日,就有390名兒童被送往醫院,其中122例死亡,病死率達31.2%,其中有204名兒童的血糖低於3.89mmol/L。後來地區採取措施限制孩子吃荔枝的量,並且給孩子吃晚餐,出現疑似症狀,及時喝葡萄糖水,結果該病的發病率下降了。

    進一步研究發現:導致“荔枝病”的元兇,是未成熟的荔枝中富含有的hypoglycin A 和MCPG這兩種物質,它們作用於糖代謝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氧化酶,干擾脂肪氧化和糖異生途徑,導致機體葡萄糖生成不足,導致急性低血糖和爆發性腦病。而在成熟荔枝中這兩種酶的含量較低。

    (糖代謝圖解,當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由糖原、脂肪、氨基酸供能(糖異生)。荔枝中的成分抑制了這一過程)

    總而言之,荔枝病的本質,是外源性糖攝入及內源性生糖不足所導致的低血糖引起的神經系統臨床症狀

    為了避免荔枝病,我們需要做到:

    1.不吃未熟透的荔枝;

    2.控制荔枝的攝入量,不過量食用;

    3.避免空腹吃荔枝,保持三餐的能量供應。

  • 4 # 糖人健康網

    當一次大量食用荔枝或連續食用過量荔枝,極容易發生突發性低血糖,這便是荔枝病。患者常在清晨時突然發病,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出汗、嗜睡、心悸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昏迷、抽搐、瞳孔散大,生理反射減弱。

    可把荔枝病簡單理解為一種急性低血糖,有的人就要疑惑了,荔枝明明這麼甜,怎麼會引起低血糖呢?

    這是因為荔枝中含有大量果糖,可達16%以上,果糖必須要在肝臟內代謝,轉化為葡萄糖後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如果一次大量進食荔枝,就會導致血液中果糖濃度增高,刺激胰島分泌大量胰島素,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同時,大量進食荔枝也會導致其他食物的攝入量減少,進一步減少了葡萄糖的供給,極易引發低血糖症狀。

    發生荔枝病時,如果病情不重,適當喝些糖水就能夠緩解,但如果症狀嚴重,需要立即送往醫院進行輸液救治。

    我們要怎麼吃荔枝才安心呢?

    1.對於兒童,一次食用荔枝不要超過5顆,不要吃沒熟透的荔枝,嚴禁空腹食用和過量食用。

    2.對於成人,每日食用荔枝不應超過300克,控制在10個以內。

    3.建議在餐後半小時左右吃荔枝。

    4.糖尿病、扁桃體炎、咽喉炎、慢性皮炎、溼熱體質者,慎食荔枝。

    患有便秘及糖尿病的患者應慎食荔枝。

    5.吃完荔枝後要記得漱口,否者開車容易被查出酒駕。

  • 5 # 許超醫生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描述的是網購達人楊貴妃從生鮮超市訂了一份荔枝,看到快遞小哥來送貨時的激動心情。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記錄的是吃播主蘇軾雖然被BOSS從“全國吃貨APP”下放到“嶺南本地吃貨APP”,但仍然懷有一顆豁達之心:如果每天都能吃到荔枝,平臺小點也無所謂。

    以上雖是對兩句詩句的歪解,但卻可以看得出荔枝確實受到人們的喜愛——荔枝的甘甜,另人回味無窮;荔枝的鮮美,讓人望眼欲穿。水嫩的果肉,像那美人的雙眸晶瑩剔透;如玉的色澤,似那美人的雙手吹彈可破。所以,無論是幸福爆棚的楊貴妃還是鬱悶遭貶的蘇東坡,都對荔枝有著不一般的喜愛。

    既然荔枝這麼好吃,可以多吃嗎?答案是不可以的。因為大量吃荔枝有可能得荔枝病。荔枝病指的是一部分人在大量吃鮮荔枝後,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心慌、口渴、飢餓感等症狀。嚴重的情況可能會發生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休克症狀,還可能出現昏迷。

    說的這麼恐怖,那麼為什麼會發生荔枝病呢?這是因為大量吃鮮荔枝後,身體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從而產生低血糖反應。荔枝肉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少部分葡萄糖,果糖能刺激胰導素分泌,然而我們身體能利用的糖類是葡萄糖。因此,在短期內攝入大量能夠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的果糖後,卻沒有及時補充能夠升高血糖的葡萄糖,因而導致低血糖的發生。而且,在空腹的時候大量吃荔枝攝入果糖,會抑制肝臟產生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所以,美味不可多得。要想吃得健康,切記不要空腹吃荔枝,更不要大量吃。而且對於平時低血糖及患有糖尿病人應當謹慎,不宜進食。

  • 6 # 湖南醫聊

    荔枝營養又好吃,蘇東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嘆。可是,荔枝雖好吃,但如果食用不當,可能會得“荔枝病”。

    下面來解釋一下“荔枝病”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荔枝病”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一次大量食用荔枝或連續食用過量荔枝,發生突發性低血糖,這便是荔枝病。

    “荔枝病”發病原因

    荔枝明明糖分很高,為何吃下去後會導致低血糖?

    一方面,荔枝雖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但人們在空腹時,本身血糖就處於較低水平。

    此時大量進食荔枝,在短時間內,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又會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反而可能引起血糖一時降低過多,造成低血糖反應。

    另一方面,荔枝種子中含有α-次甲基丙環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且多食荔枝影響食慾,減少了其他食物的攝入,可導致體內貯糖減少,而脂肪及蛋白質又未能及時分解補充使血糖驟降而發病。

    如何預防荔枝病?

    首先,不要空腹、久餓的時候吃荔枝;其次,不要暴飲暴食、一次吃太多荔枝。

    得了“荔枝病”如何緩解?

    荔枝病,輕微的症狀是面色蒼白、手腳發涼、口乾、出虛汗等,極個別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驚厥、昏迷等危險情況。

    對於病情較輕的人,可以透過喝一點糖水,或吃幾塊水果糖,來緩解低血糖症狀。如果病情較重,需要及時到醫院,透過靜脈輸液、口服葡萄糖等方式治療。

    (網路圖,僅供參考)

  • 7 # 兒科醫生鮑秀蘭

    由於這些病人發病時往往表現出低血糖症狀,在經過低血糖處理後,病人死亡率明顯下降。所以人們猜想,是不是因為荔枝高糖?

    荔枝中約有15%都是糖,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果糖。果糖比蔗糖和葡萄糖都甜。但含果糖高的食物太多了,除了多種水果,還有加工食品中廣泛應用的果葡糖漿,也有一半左右是果糖。為什麼只有荔枝在犯罪?

    後續研究發現,荔枝中存在著兩種毒素:次甘氨酸A和α-亞甲環丙基甘胺酸。

    2017年《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穆扎法爾布林地區的這些荔枝病跟這兩種毒素密切相關。

    根據調查還原的事發場景,通常是這樣:

    有些人吃過荔枝會出現:咽喉幹疼、鼻出血、噁心、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牙齦出血、發燒或者是生瘡等等之類的現象,不少人將它說成是“上火”,其實可能是因為荔枝中果糖含量比較高導致的。

    從資料來看,兒童是反應最大的人群。從發病過程和致病機理來看,“空腹”與“大量吃”是兩個主要因素。如果不是空腹,體內有足夠糖元,也就不需要啟動糖異生,這些毒素對糖異生作用抑制也沒關係。

    而“大量吃”自然是導致毒素攝入量比較大。(未完全成熟的荔枝中毒素含量更高。)

    除了荔枝,紅毛丹和桂圓也含有這兩種毒素和大量果糖,要同樣小心。

  • 8 # 線上癌友圈

    每到夏季六七月,都是荔枝好季節,市面上大量多種多樣的荔枝讓人垂涎,放在冰箱裡稍微冰一下再吃更是為夏天增加了一絲清涼,但是我們需要警惕“荔枝病”,真的可能威脅生命,曾有報道稱,印度曾有百餘名兒童疑似因吃荔枝身亡,曾有研究稱,荔枝含有毒素,空腹食用加上高溫可能引發腦炎。究竟什麼是荔枝病?荔枝病有哪些表現?我們該如何在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時,又能保證健康呢?

    什麼是荔枝病?

    荔枝病是空腹時大量食用荔枝,果糖轉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從而給肝臟傳遞錯誤的訊號,引發的低血糖症,並非是荔枝中存在有毒物質。人們在空腹時,本身血糖就處於較低水平,此時大量進食荔枝,在短時間內,果糖轉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從而給肝臟傳遞錯誤的訊號,因此,人就出現了低血糖的症狀,例如說噁心、乏力,甚至高熱、抽搐、昏迷等。

    荔枝病有哪些表現?

    主要表現為低血糖症狀,多於進食荔枝後次日清晨突然發病,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嗜睡、心悸、肢冷,有的患兒有飢餓感、口渴、肢痛和腹瀉。嚴重者突然昏迷,驚厥,血壓下降,呼吸哀竭,搶救不及時可致死亡。實驗室檢查示低血糖。

    如何安全吃荔枝,避免荔枝病?

    1、荔枝要充分浸泡和清洗,去除荔枝殼表面的保鮮劑以及農藥。

    2、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3、推薦荔枝一天的量為150克,也就是7-8顆荔枝。

    4、特別喜歡荔枝的朋友也一天也不應該超過300克。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孩最好一天不超過150克。因為小孩的肝臟的合成功能弱一點,果糖轉換為葡萄糖的能力也弱一些,其次小孩的發病更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較好的親子游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