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軍迷1

    德軍在二戰中犯下的最大戰略錯誤有二點:1.在還沒結束與穩定歐洲與北非戰場的情況下盲目進攻蘇聯,2.希特勒不懂軍事瞎指揮。

  • 2 # 謝金澎

    如果說德國犯下的戰略錯誤,那一定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歐洲還沒有消化就開始進攻蘇聯。但是題主問的是德軍犯下的戰略錯誤,我認為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賭氣式的征服。

    在希特勒對斯大林的戰略麻痺下,德軍以屢試不爽的閃電戰迅速、全面進攻蘇聯。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蘇軍根本抵擋不住德軍狂風驟雨般的攻擊,德軍毫不費力的迅速挺進到莫斯科城下。

    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一個戰略選擇,是跟蘇聯在殊死防守的,並且已經完全堡壘化的斯大林格勒死磕,還是繞過斯大林格勒,進入北高加索反包圍莫斯科。

    這個時候希特勒犯了倔,干預前線指揮,非要拿下斯大林格勒。他認為以斯大林命名的這個小城是蘇聯的一種精神象徵,德國必須把斯大林踩在腳下,從心理上擊垮、征服蘇聯。

    結果是希特勒高估了德軍的能力低估了蘇聯的意志,一個幾十平方公里的的小地方讓雙方廝殺了近八個月,成了真正的絞肉機和德軍的噩夢。當嚴冬來臨時,蘇聯士兵可以在要塞中燒火取暖,德軍卻只能瑟瑟發抖的困於荒郊野外。沒有燒火的材料,只能拿燃料來燃燒取暖。

    然後就是機械化叢集沒有燃料成了廢鐵,丟棄於路邊,在蘇聯反攻時逃跑都變得困難。所以我認為德軍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死磕斯大林格勒。

  • 3 # 歷史區總柴

    總體戰發動過晚,總動員過慢。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德軍幾乎崩潰,要不是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的神來一筆,東線徹底崩盤會提前20個月以上,在1943年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德國竟然還沒有進行戰時動員,德國的工人們還在按時上班按時休息,而這時候在日本女人都進工廠幹活了好嘛。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損失了更多的坦克,但是此時蘇聯坦克的生產量已經超過德國一倍了!

    1943年下半年德國開始全面戰時動員,國家資源配給,所有青壯年要麼進軍隊要麼進軍事工業區,女人也開始大量從事戰爭後勤工作,1943年末和1944年初德國的武器產量和蘇聯的差距才終於變小了一大截。

    如果在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那一刻立刻進行總動員,把德國的人力物力工業產能發揮到極致,二戰結果不會變,但德國可以輸的更好看一點。

    沒錯!什麼巴巴羅薩推遲,什麼俄羅斯的冬天,什麼先打基輔不打莫斯科,什麼庫爾斯克戰役發動過晚,甚至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每一步都走對了也沒用,德國的動手的那一刻就只能體面的結束戰爭而沒有勝利,而當德軍開進蘇聯土地的時候,體面的結束戰爭也不可能了!

    一步錯,步步錯。

    無論做什麼,也不過是讓德國輸的更有面子一點而已。

    以上。

  • 4 # 天太2

    所說德軍的戰略錯誤,實則就是德國的戰略錯誤,也就是希特勒犯下的戰略錯誤。因為希特勒是個獨裁者,不僅在國家戰略上由他說了算,即便在戰役指揮,戰朮運用上也是由他的。他在進攻西歐的戰役中,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在英法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中,無緣無故的忽然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結果讓德軍眼睜睜地看著33萬英法軍隊經過8天8夜經海上撤走,讓英法這些種子部隊成為了他的掘墓人。

    希特勒的這一荒唐舉止,戰時無人知道是什麼原因,戰後史學家和軍事專家也找不出確切原因,找到的幾個有關因素看起來都牽強的很,如果根據這些原因去判斷希特勒,完全可以懷疑希特勒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到希特勒在二戰中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進攻蘇俄,決非偶然。因為讓我們常人看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西線戰場,沒有拿下英國,絕對不能另開一個戰場,讓一個已經奄奄一息的對手恢復過來。而且,也不能僅憑征服一個小國的機動軍事力量,去征服幅員遼闊,比自己大的多的對手,這就是所說的:以蛇吞象。這樣的常識問題,是不該犯錯誤的,但希特勒偏偏犯了。

    大家都知道不要兩面進攻,不要腹背受敵,不要戰線太長,為什麼希特勒不懂呢?其實他是懂的,在對待捷克與波蘭的問題上,他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對波蘭的態度以及和蘇俄簽定互不侵犯條約都考慮到了這些。但有了一系列勝利,特別是對英法的勝利後他開始膨脹了,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裝甲部隊的機動性。但卻沒有考慮到蘇俄遼闊的疆域,泥濘的,落後的交通以及寒冷的冬季對機動部隊的不利。偶然因素變成了決定性的因素,說明了偶然中的必然。

    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希特勒入侵俄國的前一天,正是拿破崙入侵沙俄的129週年。幅員的遼闊,成了前後兩個入侵者失敗的致命傷,拿破崙犯的戰略錯誤,正是希特勒應該接受的,希特勒沒接受,也沒意識到,除了說明他的狂妄,還說明他蠢。

  • 5 # 雄鷹展翅長空

    最大的戰略錯誤在於對東方與西方都宣戰,最終的結果就是腹背受敵,導致雙手難敵四手而被群毆致死!

    二戰前英法企圖犧牲波蘭與捷克奧地利換取德國進攻蘇聯,如果德國真的在吞併奧地利丶捷克、西波蘭之後再與英法修好之後進攻蘇俄,哪怕是德國被俄華人打敗也不至於如二戰後那樣被瓜分。最起碼可以犧牲一些利益讓英法美充當德俄之間的調停人,那樣德國不至於被東西兩大陣營瓜分並且失去了西里西亞工業區東部與東普魯士。何況如果蘇德戰爭期間英國美國物資支援德國而不支援蘇聯,蘇德戰爭的結果很難說誰輸誰贏!但是德國佔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那麼對英國構成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英國與德國的和好將不復存在,英國必須會聯合包括美國在內的英語國家敵對德國!

    如果德國佔領了西歐之後會遭受到英美敵對,德國在東方不對蘇俄宣戰,而是花50-100年的時間消化掉那些被佔領土,等認同德國為祖國的人口增多,擴大了領土之後的德意志民族人口增多,同化了西歐國家大多數人口,那麼德國以人口經濟科技為代表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再對蘇俄宣成,歐洲的歷史會被改寫。事實上德國進攻蘇俄之後,西歐的人口並沒有成為德國兵源來源地,相反德國還要派大量的軍隊維持統治秩序,西歐國家民眾只認為德國是佔領軍,對德國徵用西歐人力物力用於德蘇戰爭只是出工不出力而陽奉陰違(參考汪偽政權對日本在二戰中的貢獻)。德國佔領的西歐沒有為德國對蘇俄的戰爭沒有貢獻任何兵力,只是被迫提供了一些物資支援!本來德國的人口不到蘇俄的一半,而且還要在東方丶西方、南線(義大利與北非)而分散兵力,而俄華人只要在東線集中遠優於德國的兵力進攻德國,與此同時俄國還能得到英國美國物資支援,並且德國的工業區都被英國美國轟炸了大半從而消滅了德國一半以上的工業戰爭潛力!德國不輸掉蘇德戰爭就不正常了!

    德國與日本大和族有太多的相似點:工於精細,缺少大戰略,目光狹隘,比較好戰富於侵略性。

    德國在二戰中選擇日本與義大利做為盟友的錯誤是第二大戰略失誤的敗筆!應該排在東西兩線作戰的錯誤之後!

  • 6 # 兵器世界

    1、武器發展的戰略失誤。

    眾所周知希特勒和他的小弟都是巨星武器的粉絲,希特勒下令德國最新的坦克體重達到了70噸級別,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虎王(King Tiger),事實證明它不但沒有幫助德軍起死回生反而因為佔用了工時和材料影響了豹式、虎式坦克的生產,加速了德國的滅亡。

    這種武器發展的戰略錯誤數不勝數,主要表現為代價巨大、效果卻可以忽略不計。朵拉巨炮、突擊虎、V2導彈甚至是海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袖珍戰列艦和沙恩霍斯特級重巡洋艦,都被證明為浪費資源的武器。

    假如海軍將全部的大型戰艦資源投入潛艇建設,鄧尼茨在大西洋海戰之初就不會僅有12艘潛艇可用,如果有300艘U艇就有可能在1941年時趁著同盟國反潛能力不足而達到逼迫英國投降的目的。

    2、作戰計劃的戰略失誤。

    納粹德國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對蘇作戰的失敗,而德國是有機會按照巴巴羅薩計劃的設想擊敗蘇聯的,原因就出在希特勒在1941年8月初要求,順利完成兩次大包圍殲滅蘇聯百萬兵力的中央集團軍,分出自己的兩個裝甲集團軍支援南北兩條戰線。

    如果說南下的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團軍是迫不得已、理所應當的話,北上支援北方集團軍的赫爾曼-霍特的第3坦克集團軍就不應該了。龍德施泰德的南方集團軍配合古德里安裝甲集團殲滅了蘇聯西南方面軍的85萬兵力,統帥基爾波諾斯和高階將領巴普洛夫不是戰死就是被自己人殺害。

    但是霍特實在沒有必要北上,他應該繼續向前莫斯科方向挺進,至少不能給朱可夫組織莫斯科防線的時間。假如霍特在沒有古德里安的幫助下能夠繼續向東縮小進攻莫斯科的距離,後來的颱風行動就可能獲勝,而莫斯科淪陷或許能夠改變蘇德戰爭的勝負。

    霍特手下有3個裝甲軍6個裝甲師,以及更多的摩托化步兵師和騎兵師,完全有可能在古德里安回來之前推進到莫斯科的西大門“奧廖爾”。如此一來,颱風行動至少縮短了一半的距離。退一步講整合北方集團軍都是不必要的存在,它們的目標是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象徵性極強的列寧格勒,在要求古德里安南下時希特勒曾說:“莫斯科只是個象徵晚一點拿下來也沒關係”,而同樣是象徵作用的列寧格勒卻不願意晚一點拿下來,這是他的戰略失誤。

    巴巴羅薩的三個方向兵力配備是這樣的,

    北方集團軍的馮·勒布元帥有7個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組成;

    中央集團軍群的馮·博克元帥有42個師和9個裝甲師;

    南方集團軍的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有52個師組成,包括15個羅馬尼亞師、2個匈牙利師、2個義大利師和5個裝甲師。

    可見如果能省下北方集團軍的10個師兵力就可以不動用中央集團軍的力量,同時發起對莫斯科與基輔的進攻,蘇聯在1941面9月之前就會失去整個伏爾加河以西的土地。為什麼不必進攻列寧格勒和波羅的海沿岸的蘇聯領土呢?原因就是蘇聯在這一地區統治不牢固。

    蘇聯強行將上述三國納入自己的版圖,老實說波羅的海的人民並不把蘇聯當成自己人,反而把德國的北方集團軍當作解放者,因此他們非常配合德軍的佔領,很多蘇聯還沒來的處決的政治犯帶頭建立親德政權,以雅利安人自居的波羅的海三國甚至在一開始就組建了7萬餘人的僕從軍協助納粹作戰,而三國境內的猶太人更是蘇聯的國土上清理最乾淨的。

    這樣的地區德軍只需要3個師和200萬張傳單就可以征服,藉助波羅的海人民的起義牽制住蘇聯整個北方的軍事力量。而拿下基輔和莫斯科後失去援助的列寧格勒就是盤中之餐。希特勒實在沒有必要為了這個象徵性的目標浪費10個師的兵力,這是德國的一大戰略失誤。

    順便說一下,波羅的海三國都是親納粹的政權,他們是黨衛軍的主要招募地,著名的維京師就有大部分人來自波羅的海三國。一言以蔽之,德羅要征服這裡實在沒有必要動用10個師而削弱了其他兩個集團軍的力量,導致冬季來臨之前沒能佔領莫斯科。

  • 7 # 愛石頭的專業戶

    最大的錯誤就是兩線作戰。那麼希特勒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呢?其實,一開始,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局面,在進攻西歐之前,希特勒就積極與蘇聯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穩住蘇聯後,才敢放手全力攻打西歐。戰爭初期,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下,號稱世界第一的法國陸軍就被擊潰,英軍也倉皇撤回本土,德國全面佔領西歐,並持續不斷的轟炸英國首都和各個重工業城市,使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與戰爭潛力所剩無幾,此時,希特勒認為英國已不具備反攻能力,整個西線已基本穩定。而希特勒最終目的是統治整個歐洲,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打敗蘇聯,於是開始把戰略重心對準了蘇聯,他認為蘇聯一定會象法英一樣在強大的德軍面前不堪一擊,可是形勢卻並未象他判斷的那樣,在西線,英國頂住了德國的狂轟濫炸,東線德軍雖然最初進展順利,但隨著寒冬的到來使進攻受挫,而蘇聯的反擊力量也讓希特勒始料未及,最令人意外的是,隨著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捲入了戰爭並全力支援英國和蘇聯,這樣就徹底打亂了希特勒的全盤戰略,使德軍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泥譚。

  • 8 # 靜夜史

    當然是“橫掃西歐做回自己”!

    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後起之秀,德國的身上充滿著傳奇,不僅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不死,而且還能再次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強國,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而二戰時期,德國更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蹟,並以一敵多差點改寫世界歷史。

    不過德國最終還是遭遇到了慘重的失敗,國土也被撕裂,代價不可謂不嚴重。

    進攻西歐!

    很多人認為德國最大的失誤就是進攻蘇聯,畢竟蘇聯國土面積太大,德國不可能一口吃下。而吃不下蘇聯的德國必然要陷入持久戰的泥潭,最後在資源和人口等全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被擊敗。

    這種說法沒有錯,畢竟最後擊敗德國法西斯的,就是蘇聯。

    但是相比於不打蘇聯,德國似乎有更多要進攻蘇聯的理由:

    首先,在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中,就已經指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卻佔領了那麼大的空間。德國日耳曼人作為高等民族,就是要奪取他們的土地,消滅劣等民族。所以進攻蘇聯是希特勒的既定政策,也是他獲得更多支援的民意基礎;

    其次,對於德國而言,蘇聯可以提供的資源確實太多,比如石油、土地、糧食等,德國得到任何一點,都能夠幫助第三帝國更加壯大,幫助他稱霸歐洲甚至全世界;

    最後,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從建國一開始就遭受到西方世界的圍堵,這種局面直到二戰後仍然存在。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進攻蘇聯反而是如了西方列強的意。

    所以,進攻蘇聯無論從希特勒、德國還是西方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至少對二戰前的德國來說是正確的。

    希特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1939年9月1日,大舉進攻波蘭,將戰爭的炮口指向東方。

    先是波蘭,下一步一定是蘇聯。不管希特勒是不是這麼想,反正張伯倫和達拉第等人是這麼想的!

    太小看希特勒了!

    進攻波蘭是德國巧取豪奪的進化版。在此前的一系列事件中,希特勒利用張伯倫以及達拉第等人綏靖政策的小九九,引誘他們放棄在東歐的小夥伴,將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拱手讓給德國。德國在不費一槍一單的情況下恢復到一戰前的領土甚至更大。

    希特勒的做法讓張伯倫和達拉第相信,希特勒就是為進攻蘇聯做準備。所以對希特勒的要求百分之二百地滿足,犧牲盟友,放棄節操也在所不惜。

    且說波蘭一方,因為和法國締約,這讓波蘭認為自己和法國休慼與共,自己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捷克斯洛伐克,關鍵時刻英法一定會駕著七彩祥雲來救它。

    所以波蘭對德國耍了橫,所以惱羞成怒的希特勒決定用武力解決波蘭問題。

    而在蘇聯一側,由於希特勒表現得東進意圖太明顯,這讓斯大林深深擔憂。不過張伯倫和達拉第不管這些,對於斯大林的善意也置若罔聞。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蘇聯和德國一拍即合。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蘇德在1939年8月23日秘密簽訂的,其中約定了瓜分波蘭的條款。而此時的英法等國還固執認為:

    德國將要進攻蘇聯!

    人最可怕的,就是連自己都騙!

    德國是要進攻蘇聯,不過不是現在,所以這讓斯大林也開始麻痺大意。

    可以說,希特勒在二戰初期玩得心理戰將各國耍得團團轉。不過雖取得了成功,但是現實問題並沒有解決,那就是:

    想要徹底消滅蘇聯,必須消除後顧之憂。也就是說,英法不能在後面捅刀子。

    希特勒之所以有這樣的擔憂,主要是因為希特勒的背景。他是透過1929年經濟大蕭條上臺的,他的身後,有西方資本主義大資本家的默許和支援,這讓納粹成為挽救西方經濟,壓制蘇聯的一把槍,或者說是一條狗。

    中國有句古話,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果希特勒真的順應西方大資本家的意思一股腦撲向蘇聯,固然可以擊敗甚至消滅蘇聯,但是難保自己在將蘇聯推下懸崖時,自己不會在下一秒被踹下去和蘇聯作伴。

    即使不能消滅蘇聯,在德國在和蘇聯膠著對峙時,西方世界也可以漁翁得利。

    總之,受傷的總是德國!

    希特勒:憑什麼?

    所以希特勒必須有所準備,那就是下下手為強。幹掉買主,透過消滅英法甚至美國,讓自己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然後德國再揮師向東,和蘇聯決一死戰。

    沒有後顧之憂的德國,一定能夠多出更多的勝算!反正希特勒是這麼想的!不過這卻觸碰到了西方大資本家的底線,西方世界雖然和希特勒一起玩,但是是把他當狗,而不是哥們。當狗開始咬主人時,西方大資本家不得不聯合死對頭蘇聯一起來消滅德國法西斯。

    從納粹德國的角度,進攻西歐是為進攻蘇聯鋪路,對於德國消除兩線作戰的窘境有巨大意義,但是卻徹底惹怒了西方世界!

    “如果希特勒侵犯地獄,我也會和魔鬼站在一邊”——丘吉爾!

    正是因為希特勒的反戈一擊,導致西方世界的轉向,才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所以惹怒西歐是德國在二戰犯下的最大戰略失誤。雖然橫掃西歐做回了自己,但是卻將自己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過從根本上說,德國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挑起戰爭。但是不發動戰爭又解決不了德國的現實問題,所以這種矛盾必然伴隨著納粹德國最終徹底毀滅!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9 # 羊肉湯

    說德國應該先解決英國再打蘇聯的基本都屬於歷史盲。和蘇聯一起瓜分波蘭導致英法對德宣戰,之後的巴巴羅薩計劃也是迫不得已,如再不行動蘇聯也會主動打過來,如果等蘇聯準備好了再開戰對於德國來說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德國主要的錯誤在於政治上,首先不該排猶,還有就是戰爭動員太晚,等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陷入僵局之時才想起全國動員。外交上可以打著反共產主義的大旗團結英法打擊蘇聯,一戰的陰影已經把法華人的膽子嚇掉了,能不打英法是不想打的,如果不是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刺激使英法硬著頭皮宣戰,英法是懶得管德國在東歐怎麼胡搞的。

  • 10 # 優己

    應該是南方集團軍群決定吞下蘇聯西南兵團!這出乎意料的戰果讓希特勒猶豫!這使得德國在先打莫斯科還是先打烏克蘭之間難以選擇。就事後諸葛亮來看,德軍在這裡犯下了巨大的錯誤。那就是德軍如果先進攻莫斯科那麼德軍則可以在冬季繼續進攻烏克蘭,這將可以給德軍掩蓋很多越冬物資不足的問題。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烏克蘭包圍了蘇聯西南兵團,大約有70萬人,2600輛坦克。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只有850輛坦克,啃不下來這塊硬骨頭。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向希特勒請求援軍。由於德軍進攻蘇聯的主要目的就是奪取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油田跟糧食產區。因此希特勒在莫斯科跟烏克蘭之間做出姐抉擇,希特勒認為烏克蘭比較重要,所以便因此從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抽調了20個師30萬人,1500輛坦克參與對蘇聯西南兵團的圍殲,最終蘇聯西南軍團全軍覆沒,66.7萬人投降。

    但是因為德軍先進攻烏克蘭使得德軍原本計劃在1941年10月進攻莫斯科的計劃被迫延期兩個月才開始,德軍從中央集團軍調走的那30萬人直到到1941年12月10才進入攻擊陣地。而這20個作戰師往返奔走行軍共2000多公里,使得德軍進攻莫斯科的部隊已經極度疲憊了。而德軍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對蘇聯的冬天準備不足,莫斯科的冬天氣溫低到零下五十幾度,德軍沒有提前準備槍械的防寒潤滑油,大量槍械大炮開火便炸膛,根本無法戰鬥。這是德軍在進攻莫斯科時戰敗的主因。這一點,希特勒絕對沒想到!只要他把進攻次序對調一下肯定能改變戰果,因為烏克蘭沒有能讓槍械失靈的冬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怎樣創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