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心理logistics

    衡量自己的焦慮情緒有很多種,第一種就是主觀的評估,包括焦慮的持續時間,頻率,以及對生活的影響程度。此外,也可以用一些經過信效度檢驗的量表來衡量,像《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症狀自評量表》之類的。當然,最準確的還是要到醫院就診,由醫生做出診斷。

    如果焦慮不嚴重,其實可以透過自己調整心態,健康作息來改善。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苯二氮卓類),再結合心理諮詢或治療。

    焦慮是一種對未知危險的恐懼,關鍵就是我們要去核查這些讓我們焦慮的事件,並去檢驗我們的這種過分災難化的想法的正確性。

    焦慮是一種很難受的情緒,讓人惶惶不可終日,但越是如此,越要採取行動。因為當你採取行動,未知的危險就會經受檢驗,這個時候你就會發覺,其實事件並沒有想的那麼糟糕。

    祝題主早點走出焦慮!

  • 2 # 心理健康醫生李軍

    衡量的標準可以簡單劃分為三點:

    一、病理性焦慮情緒

    持續性或發作性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害怕、緊張和不安。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發瘋"。 70%的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焦慮症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二.軀體不適症狀

    常為早期症狀。在疾病進展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嚴重和頑固。此外,還可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等。絕大多數焦慮症病人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陣發性潮紅或冷感,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恐懼、暈厥發作等。

    三、.精神運動性不安(簡稱精神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惶恐不安。

    焦慮早期情況可以透過心理調整,諮詢或心理治療改善:

    第一招:丟開包袱!有研究表明“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達到了10%,這說明這個現象在人群中是常見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第二招:留在原地!當你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明顯的焦慮時,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留在原地,不要逃!告訴自己,這種焦慮的感覺一會就會過去,一切都會沒事的。

    第三招:悅納自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適當地總結反思,但你不必過分追求“零差評”,允許自己也有出錯和表現不好的時候。

    第四招:刻意練習!與他人說話時要抬頭挺胸,眼睛看著對方;運用積極的自我對話,告訴自己“緊張會慢慢緩解的,別人的評價並不能定義我”;把關注的焦點從自己轉移到要做的事情上;適時地詢問對方的感受和想法,隨時調整談話的內容或方式。

    第五招:雙管齊下!如果焦慮持續時間較長或已經干擾到你的工作和生活,請及時到精神科就診,接受專業、系統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同時,藥物治療也一種有效的方式,有助於緩解焦慮。

    當過度焦慮會直接威脅健康。若出現下列症狀,且沒有明顯的原因,應儘速求醫。

    *連續頭暈或暫時失去記憶。

    *直腸出血。

    *脈搏加速。

    *手掌冒汗。

    *慢性背痛、頸痛。

    *慢性或嚴重頭痛。

    *顫抖。

    *蕁麻疹。

    *情緒過度緊張,無法承受。

    *失眠。

  • 3 # 李子睿心理諮詢師

    一,認知療法。

    糾正單一、刻板、消極的思維方式,培養綜合、靈活、積極的思維方式。擅於從多個角度看問題,以長遠眼光看問題,擅於發現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美好、積極、有益的一面。不要誇大缺憾、困難;不要偏激、片面,非黑即白;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苛責他人。

    二,行為療法。

    包括多種具體療法。重在發現、糾正消極、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並支援、培養積極、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包括擁有一些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練練書法,讀些好書,學習、充電,做一些力所能及、有意義的、創造價值、助人為樂的事情。等等。

    三,傾訴療法。

    人際交往、傾訴交談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向親友、他人說說自己的心事、煩惱,從而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幫助。即使所談的內容不是令你抑鬱的事情,也能較好地開闊你的視野,調節你的神經。

    四,運動療法。

    跑步、快走、散步、爬山、郊遊、遊園、游泳、打球,等等。這些運動專案(特別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做),都能很好地調節人的身心狀態,減消焦慮與抑鬱。

    五,音樂療法。

    適當聽聽旋律優美、風格健康的音樂、歌曲,對調節人的精神狀態,也較有幫助。不過,凡事過猶不及,非專業人士沉溺音樂,可能會起反作用。

    六,飲食療法。

    適當多吃一些粗糧類、堅果類、水果類、水產類食品,也能較好地調節抑鬱。平時注意戒菸限酒。

    七,諮詢療法。

    建議抑鬱症患者:諮詢心理醫生。在和醫生的交流、互動中,找到病因,開啟心結,改善症狀。

    八,藥物療法。

    諮詢醫生後,合理、按時服藥。一些軀體不適、臟器不調者,建議看看中醫,分辨體質,抓藥調理。

    對於心理疾病的調理,要有恆心,有耐心,即使偶爾反覆,也不要影響自己的治療。繼續就醫,總結知識、經驗,適當調整方案,相信自己能行!

  • 4 # 精神心理呂醫生

    首先,焦慮的嚴重程度可以透過焦慮自評量表來測評,目前在心理學領域比較具有權威性的焦慮評定量表是漢密頓焦慮自評量表。漢密頓焦慮自評量表在網路上都能夠搜到,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但是對於漢密頓焦慮量表的評分,這裡作一下解釋。HAMA總分能較好的反映焦慮症狀的嚴重程度。總分可以用來評價患者焦慮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對各種藥物、心理干預效果的評估。按照中國量表協作組提供的資料: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 ≥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 ≥14分,肯定有焦慮; 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 如小於7分,便沒有焦慮症狀。

    但是您說的焦慮有一些籠統,細分一下的話,分為焦慮症與正常焦慮,並且二者是的有本質區別的,處理方式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是普通的焦慮,是指有明確原因的焦慮,如考試前的焦慮、面試前的焦慮、婚姻的焦慮等,簡言之,正常焦慮集中在現實的問題,並能產生一個清晰、具體的步驟來解決問題;痛苦程度不高,並且對自己的工作、學習、社交等社會功能沒有太大影響,焦慮的嚴重程度與焦慮的原因性質是一致的,而且焦慮症狀會隨著起因的消失而消失,時間短,這樣屬於一般的心理問題,可以透過心理諮詢來處理,並且大多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預後也會很好。

    可是如果症狀特別嚴重,沒有明確的原因,沒有明確物件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且以過度的緊張、恐懼、擔憂、迴避以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為主要症狀,並且除了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現象,如入睡困難、做噩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食慾不振等。焦慮症持續時間很長,症狀達到損害社會功能或引起明顯的苦惱的程度,達到焦慮障礙診斷標準。同時焦慮障礙本身也妨礙患者採取有效的行動,沒有能力採取具體的步驟去解決現實問題,讓患者深陷在病理性焦慮的沼澤中。這時針對焦慮障礙的治療,必須要到精神醫學專業機構尋求專業的治療。目前治療焦慮障礙的專家共識是,一方面藥物治療,控制症狀,恢復社會功能;另一方面選用對焦慮障礙有確切療效的認知行為療法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復發。

  • 5 # 遊星211056745

    焦慮是因為有很多問題沒法面對,試著從面對小問題開始,一個一個的處理,也包括心理問題,需要有合適的朋友支援,但也需要自己有勇氣去面對,從面對自己的心態開始,雖然很難,但是要堅持。只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躲也沒用,除了面對,別無他法。只能在這裡給你加油和打氣了。加油,一切都會過去的。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6 # 同富電子商務

    焦慮是最大的消‌耗!

    焦慮是哪‌些症狀呢?

    焦慮是對目‌前狀態的不如意,而不滿;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擔‌心和顧‌慮。

    焦‌慮伴隨心‌慌、心‌悸、胸‌悶,嚴重則胸‌痛;機‌體全身疲勞,導‌致工作無‌力,生活乏力;甚至日‌常簡‌單家務都變‌得困‌難;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等。

    如‌何走‌出焦‌慮呢?

    輕度的焦‌慮可‌以,暫‌時放下糾‌結的事,聽聽音樂,舒‌緩情‌緒。

    不與當下對抗,慢‌慢與之和‌解,握手言和。

    做‌好當下的目‌標規劃,階‌段性目‌標,每天做好小目標。即便再最糟‌糕的時候,也要堅‌持,也要完成!

    從小目‌標積累到大目‌標,從量變到質變的突變!僅‌僅需‌要每天的積‌累一小‌步!

    而如果是中重度焦慮,已經嚴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了,那麼就要去醫院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幫助了。

  • 7 # 小馬哥侃網際網路

    焦慮情緒是人們在面對特殊情況進行適應時,在內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緒,它是一種常見的、基本的心理體驗。

    適當的焦慮可以激發潛能,有助於應對挑戰。若太過焦慮,卻可能讓自己陷入混亂和疲憊中。

    很多人想控制未來但又感到未來難以把控,內心焦慮又無力。

    面對改變,面對未知,面對迷茫,我們會有太多的擔憂,太多的恐懼。我們想要儘可能地去控制事物的發展,然而,當我們聚焦精力去控制的時候,往往會限制自己的選擇、能力,甚至會忘了向其他力量求助。

    如何正確應對焦慮

    1、正確面對焦慮,要認識到焦慮並不是壞事,學會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不要企圖控制焦慮情緒;

    2、正視現實的壓力,焦慮的產生,常常有著一些我們不願面對的現實壓力、心理衝突,如婚姻的矛盾、學習工作的壓力等,我們要學會正視並及時解決問題;

    比如,有些人潛意識中需要焦慮。

    人在意識層面都希望自己輕鬆,但潛意識未必。有些人也許窮盡一生都無法享受輕鬆,因為一旦放鬆下來,TA會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這讓其非常痛苦、恐慌,所以TA潛意識需要焦慮感。

    這與TA 的成長經歷有關,若一個人在嬰兒早期由於父母養育不當,沒能夠及時滿足TA的需要,會讓TA總是處在焦慮狀態中。雖然很痛苦,但TA還活著,這種焦慮讓TA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若沒有了焦慮,TA會更恐慌、難受。

    情緒記憶伴隨一個人的一生,這種焦慮是TA所熟悉的,最有安全感的。即使成年,TA也會讓自己不斷處在焦慮狀態,透過這個方法來重複早年的體驗。

    4、分散注意力,比如一個簡單的深呼吸,又或是跟家人一起出外踏青都是很好的舒緩方式;

    5、當焦慮情緒無法疏解時,應主動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不諱疾忌醫。選擇抗焦慮藥物治療時,遵醫囑正確服藥。

  • 8 # 知海心理

    如何衡量自己的焦慮程度?

    焦慮量表可以專業、有效地衡量一個人的焦慮程度,不過對量表結果的解讀,可能需要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來幫忙。

    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衡量焦慮、或者任何一種符合情緒的程度,即看這種情緒對自己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等影響的情況。如果在工作生活中尚能投入,暫時拋卻焦慮,甚至因為知道自己會焦慮而能加倍努力去完成得更好,那麼這個焦慮也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由於焦慮的原因,導致自己無法正常的完成工作任務、生活變得不愉快或者糟糕,那麼就真的需要調節一下了。

    如何走出焦慮?

    首先要區分焦慮情緒和焦慮症,這兩個的差別可是很大很大的。焦慮症需要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為輔;焦慮情緒根據嚴重程度不同,可以自行調節,或者尋求心理諮詢與治療即可。

    在這裡我們主要講焦慮情緒。

    如果焦慮造成了失眠、緊張、不安等軀體性反應,則可以先透過放鬆訓練來緩解,然後再進一步進行治療。

  • 9 # 向日葵李林

    焦慮症抑鬱症狂躁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服用藥物只是一部分,,,還有另一部分。。。那就是心裡治療,,,關於心裡治療方面可以以佛教教義經典為基礎,,對調節身心有很大幫助,本人重度焦慮,,,現在一邊吃藥一邊沒事翻看佛教教義書籍,,就當沒事打發時間了,之前軀體症狀嚴重。。沒法正常工作與交流,,頭暈頭疼,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胸口疼,眼花繚亂,,渾身沒勁。。多汗,,坐立不安。。。莫名的恐懼與瀕死體驗感覺。。總覺得自己有心臟病或者其他病,醫院檢查不出來罷了,,,現在控制的也還好,,正常工作於生活了,,

    關於心裡療愈這方面其實不比藥物治療作用小,如果只是服藥而沒有輔助心裡治療那麼最後複發率幾乎為百分之百,,,下面是我對關於焦慮症患者朋友心裡的一些活動軌跡做出的分析與開解方法,,希望對焦慮症的朋友有些幫助,,我們人活在慾望的世界,對於物質的需求是很恐怖的,,幾乎每個人的心態都是錢越多越好,權利越大越好,媳婦越美越好,日子越幸福越好,,,等等,,,,,

    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我們一直是缺乏的。因為缺乏,所以要更多,所以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的思維,體現在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在所有方面都是錯的。沒有一個方面是對的。這個思維不破,不可能幸福,不可能快樂,也不可能健康。修行更是談不上。

    終極真相是,我們本自具足,什麼都有。我們現在認為的,那些很重要、非常重要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工具而已。假如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工具,我們就能創造出來。這不是比喻,這是終極真相。既然是終極的,當然是難以理解的。如果搞不清楚“我”是誰,沒辦法理解。

    玄的不談。講點實際的。以健康為例。在我們一直缺乏的思維模式下,如果生病了,我們會覺得,是缺營養了,缺運動了,缺能量了,缺自愈能力了,缺藥了。我們認為,我們是缺乏的,因此要補充營養,吃保健品,要多鍛鍊,搞各種運動。吃各種藥,做各種檢查等等。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其實不缺,從來都不缺。不但不缺,反而是太多了。身體本來應該通,但多了用不上,反而堵了。心裡本來應該空,但太多了,導致空不了,反而胡思亂想。總體來說,我們總是怕自己太少,所以把自己搞得很多,於是生病了。

    吃得太多,所以積食和消化不良。工作太多,所以積勞成疾,甚至過勞死。想得太多,所以有心理雜念,然後又引發身體疾病。身體生病以後,我們越多越好的思維,仍然沒有變。仍然覺得身體是少了什麼才生病。而從不去想,是因為太多了。生病是因為能量不足,是因為自愈能力下降。可能這不足和下降,正對應了大家的缺乏心理。但為什麼能量不足,不就是因為身體用得太多嗎?不減少對身體的損耗,能量怎麼能多起來呢?越多越好,是最大的思維錯誤之一。

    我們去看養生經典,無一不是叫你減少。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少思慮以養腎氣。為什麼要減少,因為我們各種東西太多了。

    在健康諮詢的過程中,我給的飲食建議比較少,如果給到了,我通常會建議少吃多嚼,而不是說吃這個去補,吃那個更有效。但沒人重視這個。為什麼不重視,因為他們總覺得自己缺乏,總覺得越多越好的思維模式,根本就沒有變過來。

    靜坐練氣,也是我常給到的建議。很多人,就一味的去追求氣感,氣感越多越強烈越好。如果沒有氣感了,還要用力、用意,非要去搞點氣感出來。這還是缺乏思維的體現。放鬆不用精,氣自成。哪怕沒有氣感,只要你心是靜的,也大有益處。

    有些人,練真氣執行法,練了幾十年,也沒什麼進步,健康問題沒解決,小周天也沒有通。問題在哪呢?他們沒有找到關鍵。書上寫得很清楚,要及時收回自己的雜念,反覆收回自己的雜念。還有種種教人靜心的細節。意思是心靜,才是關鍵的。這些練氣不成功的人,只想著怎麼呼吸,怎麼雙盤,放任腦袋裡的雜念不管。看似在打坐,其實在胡思亂想。

    這個問題,就是你的念頭太多了。這些人,平時裡腦子就容易胡思亂想,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所以靜坐時也不加以重視。說到底,他們不知道,多是不好的,少才是好的。為道日損,你不減少念頭,怎麼修行呢。

    越快越好

    這是行動主義者的核心思想。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這麼想的。即便某一件事,他可能不這麼想。但總體上,他的思維就是如此。根本原因,無非是人的壽命,是極其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出更多的成就,所以要快。

    從生命角度看,有形皆壞,我們的肉體,確實會死亡。但人的意識體,或者叫靈體,是不滅的。既然是不滅的,你那麼急匆匆的幹什麼。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你急匆匆的,沒有完全的體驗,沒有完成此次生命給你的任務,那你下回還得接著來體驗。直到體驗圓滿了為止。這個就是所謂的輪迴。

    這個話題,不多講。雖然不講,但它是對的。是真相,也是真理。不講,不是因為不對,是因為不容易理解。我們講點容易理解的。已經有科學家證實,比如愛因斯坦就說過,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這個也不容易理解,知道有這回事就行了。

    為什麼不是越快越好,因為欲速則不達。這是我們老祖宗,對於生命執行節律的深度總結。你要按照生命的節奏辦事,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快,一般都會出錯。為什麼會出錯,因為只掌握了部分,或者很少很少的資訊。資訊不全面,也就不正確,你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凡事都從忙中錯。快必然忙。

    快,意味著在追逐未來。意味著,沒有活在當下。意味著,你認為當下是不好的,你要快速的達到,你認為好的那個未來。實際上,有一條很殘酷,但又非常真實的規律,那就是:你不喜歡你的現在,你的未來必不會好。你要讓自己的未來變好,必須從喜歡現在開始。

    活在當下,當下就是好的。你的意識,如果活在過去或未來,忽視了當下,這意味著你認為當下是不好的。你所謂的未來,由你的當下構成。當下不好,未來必不會好。不要求快,快是無法活在當下的,這是欲速則不達的合理解釋。那麼快,你要去哪裡呢,去哪裡不也是為了好嗎?現在就很好,此時此地就很好,那你的心,幹嘛還要去別的地方。全然的感受當下,讓自己處於松靜自然的狀態,你自然會愛上當下。

    若以健康為例,多少失敗的例子,無一不是敗在了快字上。醫學是救急的,救急就必須快。因此醫學的顯效時間,是比較快的。若是不快,意味著無效。很多病人,本不是急症,本不需要救急,卻一直在用醫藥的方式,用救急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身體問題。所有的藥源性疾病,都是這麼來的。據統計,藥源性疾病,佔到了疾病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要求多,夠用就行,不要求快,自然就好。只有這樣,我們身體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煩惱,才會慢慢減少。我們才會健康,幸福和快樂。一切錯誤,都是意識思維的錯,不追到根子上,你又如何能夠圓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繼位後,是如何處置胤禩與胤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