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針兒7

    這段歷史不難了解,而且題主的問題是不嚴謹的,不是西周滅亡,而是西周改為東周,這還是我們後人的叫法,人家還是叫做周王朝。

    在正史上說的是由於國都鎬京距離北方的犬戎較勁,國都軍力防守不善,被迫遷都到雒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其實我們看下當時的形勢就可以瞭解,周王朝的實力再不濟,但畢竟是天下共主,僅僅國都就擁有三軍的兵力,大約是三萬人左右,對付還沒有完全進入遊牧文明的犬戎不可能這麼不堪,最起碼自保是沒有問題的。

    按照正史說法,國都的動遷是出於對犬戎的防守。

    我們都知道“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特別寵愛的一個妃子叫做褒姒,褒姒還給周幽王生了一個兒子,叫做伯服。周幽王還有一個王后,叫做申後,也有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周平王,本來他是太子的。但是由於褒姒受寵,所以周幽王想要廢掉太子,另立伯服為太子,這個時候矛盾就產生了。

    恰恰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奸臣,就是虢國的石候,在他的花言巧語下,周幽王廢掉了皇后和太子。但是申後的父親不幹了,申後的父親也是一方諸侯,立即與犬戎建立同盟關係,共同進攻周幽王,周幽王又開始“點烽火”,這回沒有來的了,所以被申候給殺死了,犬戎也得到好處回去了。這也是大家一直說西周死於“狼來了”的原因。其實我們看看,如果沒有申候,僅憑犬戎的話,是打不下來鎬京的,畢竟還有三軍在那裡,再不濟,周幽王至少還能逃跑。看來申候不僅有實力,申後也攢了不少人脈。申候和諸侯共同裡宜臼為大王,行周禮,也就是周平王。這也是《史記》的記載。也說了遷都雒邑是為了逃避犬戎。

    後經證實,國都的動遷是因為王位之爭。

    前文已經說過,周幽王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宜臼、伯服和餘臣,作為申後和褒姒的兒子,肯定背後有支援的勢力。

    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於申,虢公翰立王子餘臣於攜(是為攜王,二王並立)。

    也就是說當時的平王和攜王兩個在角逐王位的爭奪權。

    經過對周朝時起出土青銅器上面的金文記載了平王和攜王打仗,向諸侯發出呼籲共同發兵,還想淮夷要求支援物資。在兩王相爭的時候有個重要的人物,就是虢氏一族的虢季氏,他在當初是擁護攜王的,但是後來又倒戈擁護平王,這造成了局勢迅速轉向平王,致使攜王退位。多說一句,晉文侯、秦襄公是在周平王的王位之爭時立了大功的。

  • 2 # 桃源傳自武陵翁

    東周是西周的延續!只能說西周各諸侯尊周王室為天下共主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了。東遷之後的周王室,領地不斷縮小,財政入不敷出,禮制破壞殆盡,權威一落千丈,成為各諸侯國爭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從這一點上來說,周亡了。

    西周時期,不斷對外戰爭,擴張的同時對國家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周昭王南征楚國,喪失六師,自己更死在漢水之畔,周王室權威受到挑戰,勢力開始衰落。周厲王時期又把公用的山川林澤收歸己用,禁止人們入內砍伐漁獵,引發了“華人暴動”,之後各路諸侯的“共和行政”真正動搖了周王室的統治。後期,日益瓦解的井田制,諸侯的離心離德,四周蠻族的攻擊更加速了西周王朝的滅亡。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美女褒姒一笑,使諸侯在蠻族攻入鎬京的時候沒人救援,周幽王死在亂軍之中,周平王遷都成周,史稱“平王東遷”,西周滅亡!

  • 3 # 歷史哆唻咪

    “幽王烽火戲諸侯,美女一笑失江山”的故事,在中國已經流傳了2700多年了。兩千多年間人們往往把西周的滅亡歸咎於周幽王的昏庸和褒姒的荒淫。周幽王的愛妃褒姒,人美氣質冷,從未“開顏一笑”。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帶褒姒登上城樓,下令點燃驪山烽火。鄰近諸侯看到烽火,便風風火火來到城下救援,結果一看城樓上,燈火輝煌,鑼鼓喧天。眾諸侯敢怒不敢言,只得憤然收兵,拔旗歸營。如此手段,換來褒姒粲然一笑。

    時隔不久,周幽王廢除申後,改立褒姒為皇后。引得申後的孃家人聯合西境的遊牧民族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但各路諸侯以為是故技重施,於是不再排援兵,結果城滅國王,周幽王被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西周到此滅亡。

    烽火戲諸侯來歷已久

    關於褒姒的史實記載最早記載是《國語》中的《鄭語》和《晉語》,《史記·周本紀》對於褒姒的記載本於《國語》。

    後世小說馮夢龍所在著的《東周列國志》中也將“褒人贖罪獻美女,幽王烽火戲諸侯”作為真實故事寫入書中。

    烽火戲諸侯真假

    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在其著作《國史大綱》中對此提出質疑: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錢先生在此表達是三個疑問:

    1、諸侯有何看見烽火?

    首先你要知道,當時並沒有修築長城,即便是最近的諸侯國也隔著上百公里,是不可能看見烽火臺點燃的火警,更不用說其他諸侯國了。實際上驪山的烽火臺只不過是王畿之內的戰警,如同三國時關羽在長江沿岸設立的烽火臺一樣,只能對外內起到敵情預警的作用。

    2、諸侯如何能夠快速集合且同時到達?

    當時鎮守邊疆的諸侯國齊、魯、秦、楚等與拱衛京師的諸侯國虞、唐、鄭等距離鎬京遠近不一。例如虞國距鎬京206公里,衛國距離鎬京400公里,而齊、魯、秦、楚等國就更遠了。以當時的交通條件,部隊從調動、集合、備糧、行軍,直至最後趕到鎬京,最近的少說也要十天半月,遠的大概需要三五個月,根本就不可能一個晚上就兵至城下,更不可能同時到達。

    3、主動出兵伐申,何必舉烽火徵兵?

    驪山之役,本是周幽王主動攻打申國,主要是為了擺脫申候對朝政的把持;申候則是為了幫助自己的侄兒宜臼(東周—周平王)奪取王位,聯合西邊的犬戎部落攻擊周幽王,這本質上就是一場權利和利益的戰爭。只不過是周幽王低估了對手的實力,被敵軍前後夾擊,戰死在了驪山戰場上了。

    敗國亡家,每每歸咎於女子

    人們常常願意把西周的滅亡歸咎於周幽王的昏庸和褒姒的荒淫。可是一個國家的滅亡真的是一個女人能完成的嗎?

    魯迅先生在《我之節烈觀》一文中提到“歷史上敗國亡家的原因,每每歸咎於女子。糊糊塗塗的代擔全體的罪惡,已經三千多年了。(我)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絕不會有這種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出息的男人。”

    西周敗亡的直接原因是廢太子宜臼與周幽王姬宮涅王位之爭,實質則是自周宣王改革失敗以來禮樂宗法制度崩壞的必然結局。 將西周滅亡的必然歸結於褒姒和周幽王的偶然,豈不是太荒謬?!

  • 4 # 山海君的山海經

    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只能用趨勢兩個字來解釋。趨是指內因---封建制矛盾,勢是指外因就是外族入侵。

    先來說第一個趨---封建制矛盾。封建這個詞,用《左傳》的解釋就是“封建親戚,以藩周屏”,就是說分封親信出去建立諸侯國,作為周朝王室領地的屏障。只有這種封土建邦、分封割據的狀態,才叫做封建。

    這種制度在周朝建立初期是很好的政權制度,但是久而久之,藩王的實力大於周天子,周天子實際能夠掌控的也就是周地那麼一點地方,甚至,有些諸侯的力量可能會變得比周天子還要大,人們就可能不太拿周天子的權威當回事了。周天子首先就從強化自己在直屬領地內的權力做起,攘外必先安內。

    做這個事情,最典型的是西周後期的周天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厲王。

    但是,要搞定內部,就意味著得打破過去的很多傳統,那麼人們就會指責周天子,你怎麼能不顧傳統,這麼胡作非為呢?

    周厲王很惱火,索性規定,任何人都不許批評,誰敢廢話就收拾誰!這留下了一句成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這會帶來什麼結果,你肯定知道了,周厲王被趕跑了,換了個周天子上來那就是周宣王,周宣王是周幽王的老爸,那麼此時距離周幽王把西周玩完不遠了,周宣王幹了些什麼呢?

    首先,周宣王在前期完成了周厲王沒有完成的夙願,那就是統一王權。跟周厲王一個人幹一群人不一樣,周宣王任用了幾十個能臣武將,一下子把國家治理搞上去了,史稱“宣王中興”,但是當國家一有點存款,就開始花錢,幹啥呢?打仗,但是一打仗這個國家的制度漏洞就出來了,諸侯都有小九九,沒人願意真心打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讓這個國家元氣大傷,主要是因為周宣王的本錢就那麼打完了。

    所以當他的兒子周幽王即位的時候,面對外族入侵就只能靠求助。根本原因就是周天子可以調集的資源非常有限,也就是說,西周滅亡的根,在於分封制本身。

    天子和諸侯,是合夥人的關係。天子無權干涉諸侯國內部事務,相反,天下有大事,還要跟諸侯商量著來。國之大事,為祀與伐,祭祀你可以搞,但是征伐,你一個人怎麼搞?所以周天子在周朝的地位,其實類似於大巫師,而不是後代的君主。因為君主想要擺脫諸侯的遏制,牽絆,是需要建立官僚系統的,那是在東周之後,才開始逐漸有的思路。

    再來說說勢,外部原因---那就是當時面臨的小冰期,由小冰期引起的外族侵略。

    請看這張圖,

    這張是小冰期與中國朝代更替的關係,詳細內容可以去我那裡看看。第一個階段“商周”就是指商朝和西周,西周滅亡那一年,就是當時那個階段的氣溫歷史最低點,而且每個朝代幾乎都與氣溫有關係。

    怎麼理解呢,當進入小冰期時,草原或者高原地區的雪線下移,草場猥瑣,這就是讓遊牧民族的生存力大打折扣,怎麼辦,就只能找中原農耕區來解決,對待農耕區就2種方法,要麼貿易,要麼打仗,掠奪。可是如果中原是統一的國家,那麼就不可能拿草原或者高原的馬牛羊及其製品去置換中原食物,那怎麼辦,就只能掠奪,所以在西周後期,氣溫越來越低,甚至低到了23度以下的時候,遊牧人就只能靠拼命了。

    但是一旦遊牧者入侵,那麼中原本能是要抵抗的,抵抗要錢,不管是天子徵稅,還是諸侯徵稅,總之,百姓負擔加重,百姓負擔加重後,內部矛盾逐漸會成為蓋過外部矛盾的主要矛盾。

    於是西周在內外夾擊下就滅絕了。

    同時這裡有個問題,就是西周看似是被外族所滅,可是這些外族為什麼不像元、清朝那樣直接統治這個國家呢?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實力,本身就是來搶一把的,搶到手夠活幾年能挺過這個小冰期就走了,所以,就是因為小冰期鬧得。

    所以總結起來,西周滅亡,因為大勢所趨。這個趨勢就是,西周的分封制粗狂的給天下打了個治理表格,卻沒有中央集權,以至於周天子的勢力越來越微弱,最後諸侯可以很容易說不,所謂“天子戲諸侯”,不如說其實是“諸侯戲弄了天子,也玩死了天子”,所以不存在狼來了玩死自己。還是實力不夠,這是老祖宗做的孽。很好理解,這天下本身就不是周天子分的,封神榜的人是姜子牙,齊國的諸侯。利益方身份不對。

    在這個總的趨勢前提下,有一個變量出現了,就是氣溫下降到同期歷史極值,小冰期到來,壓來的還有犬戎。所以西周肯定要滅,即便不是周幽王這一朝,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 5 # 菱晨話史

    西周(前1046—前771),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周王朝從西周進入了東周。

    西周覆滅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烽火戲諸侯”這個狼來了的故事絕非重點,同時,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很值得考量。

    翻遍史書,只有司馬遷寫了這個故事,而更早的《國語》、《晉語》、《鄭語》、《詩經》、《呂氏春秋》等等,卻只有周幽王寵溺褒姒的記載。

    所謂狼來了的故事不過是老生常談的紅顏禍水罷了,周王朝滅亡的原因不可能完全歸咎於一個女人,這個故事的男主角——周幽王才是應該受到關注的重點。

    《國語》的作者認為西周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周幽王寵信褒姒,廢了原來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宜臼於是出逃到外公申侯這裡,然後聯合西戎,裡應外合從而滅了西周。

    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基礎建立的西周社會中,周幽王廢長立幼的行為破壞了整個遊戲規則,所謂“禮崩樂壞”,天子都不遵守周禮了,那諸侯自然也沒必要依照分封時的承諾保衛王室,所以最後西周王朝遭遇危機的時候沒有得到諸侯的有效支援。

    每一個王朝的滅亡無非內憂外患二字,當時的周王朝內憂是國庫虧空、君王暴虐;外患則是 諸侯異心、外族林立。

    自武王死後,周成王即位,而後是周康王。成康二王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 “明德慎罰”;對外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死後,子周昭王繼位,而後是周穆王。昭穆二王喜好出遊,喜好奇珍異獸,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二王在位期間發起了多次全國大巡遊活動,並且為了獲得自己喜歡的奇珍異獸而發動多場對外族的戰爭。

    昭王的死亡就是由於遊獵過後強徵民船過江,引起民眾不滿,最後船民用膠水粘合了劣質船隻供其使用,直接導致了昭王落水身亡。

    昭穆二王時代之後,周王朝的國力因揮霍與連年征戰而大幅下滑,經濟基礎遭到破壞,國民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的矛盾就暴露了出來。

    到了周厲王時期,由於其暴虐成性,奢侈專橫,且不許百姓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違者殺無赦,如此一來,諸侯不再上貢,民眾不再說話。

    沉默之後便是爆發,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大規模國民暴動發生,周厲王於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宣王汲取教訓,改變政策,還發動了對戎狄的防禦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但是社會中各種矛盾依然存在,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於千畝,慘敗。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繼位,幽王暴虐昏庸且貪色愛財。公元前779年,伐六濟之戎戰敗;同時天災頻繁,民不聊生;在朝中,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其子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

    周王朝本來已經疲乏不堪,如今幽王的做法壞了禮法,於是諸侯王徹底放棄了他。而後,申侯與眾諸侯一起,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西周就此滅亡。

    公元前770年,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

    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西周的覆滅也是一樣的道理,周幽王為這場雪崩貢獻了重重的一筆,但當時整個王朝積弊已久,換個皇帝或者把罪過全部推到女人身上完全不能解決問題,所謂狼來了的故事,不過是渲染幽王昏庸的把戲罷了,只不過順帶把髒水潑到了女人身上。

  • 6 # 圍爐品茗人

    西周的滅亡因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為人熟知,這個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的確是西周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西周王朝早已衰落的國勢決定了烽火戲諸侯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

    現實版“狼來了”——烽火戲諸侯

    西周最後一位天子周幽王在位時期,不思挽救政治危機,反而重用佞臣,盤剝華人,激化矛盾。傳說周幽王曾經關押了一位勸諫他勵精圖治的臣子,這位臣子是褒族的族長。為了營救族長,褒族人就送了一位叫褒姒的美女給好色的周幽王。周幽王一見這位美女就非常喜歡,不僅釋放了褒族的族長,而且立刻封褒姒為妃。

    據記載褒姒是個冷美人,平日裡不太愛笑。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嘗試了許多辦法都不奏效。結果在佞臣虢石父的建議下,周幽王帶褒姒來到了烽火臺,將預警用的烽火臺點燃,四方諸侯以為天子有難,迅速奔赴鎬京救援。結果只看到周幽王和他的妃子在“撒狗糧”。終於博得美人一笑的周幽王一發不可收拾,屢次上演“烽火戲諸侯”的鬧劇。逐漸的“狼來了”效應顯現,烽火臺點燃已經不能引起諸侯的重視和警覺了。後來犬戎進犯西周,抵擋不住的周幽王趕緊命人點燃了烽火臺,向各地諸侯求援,結果根本沒有人趕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和褒姒,西周王朝由此滅亡。

    這就是史書記載裡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是史書記載中西周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是近年來有不少史學家對烽火戲諸侯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因此烽火戲諸侯是否真實發生過還有爭議,我們就不過多贅述了。

    易儲內亂:西周滅亡的直接原因

    不管烽火戲諸侯是否真實發生過,但是西周被犬戎攻破鎬京而亡應該是真實無誤的。而引發犬戎進攻的直接原因就是申侯的“引狼入室”,而使申侯聯合犬戎進攻西周的原因又是周幽王易儲引發的內亂。

    周幽王本身的王后就是申華人,也就是說申侯算是周幽王的岳父,而且周幽王此前所立的太子姬宜臼也是申王后所生。按理說申侯以及申國應該是西周王朝忠實的捍衛者和支持者,但是褒姒的出現改變了雙方的立場和關係。

    周幽王獨寵褒姒之後,為了讓美人高興,就打算改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同時還將申王后廢黜,改立褒姒為王后,以使伯服成為嫡子來符合西周王朝宗法制嫡長子繼承製的規定。申王后和原太子姬宜臼就回到了申國,由此申國與西周王室的關係驟然惡化。周幽王打算進攻申國解決對自己不滿的申國和舊太子一系,自感實力不濟的申侯果斷先發制人,聯合犬戎攻打周幽王。由此引發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滅亡西周的故事。

    因此,真正使得西周滅亡的犬戎入侵,其根源是周幽王試圖易儲造成的惡果,被逼入絕境的申侯和原太子姬宜臼直接引發了犬戎的入侵。

    西周王朝早已衰落

    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時期已經經歷了十二位天子二百七十多年的統治,它早已進入了衰敗期。周幽王繼承的本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爛攤子。

    分封制的弊端:分封制從宏觀歷史角度看,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形成有著突出的貢獻,但是對於周天子或者周王室來說,到了後期就顯露出它的弊端。周天子控制的國土也是有限的,分封一塊就少一塊。雖然西周初期周康王之後就很少再分封新的諸侯,但是隨著周天子威信的下降,周王室對整個天下的控制力在逐步減退。

    周天子威信下降:西周從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時期就開始威權下降,貴為天子的周昭王遠征楚國,結果卻詭異的“南巡不歸”,顯然是周昭王本人已經死在了遠征前線。遭遇重大失敗的西周王朝國力下降。

    外患不斷:西周時期除了華夏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其實還有許多所謂“異族”存在。西周王朝也一直不斷的討伐掠奪這些“異族”,而這些異族也不斷反抗。到了西周第七代天子周懿王的時候,外族入侵已經使周天子都難以抵抗了,尤其是犬戎的崛起,已經使西周王朝的西北邊境壓力倍增。內部矛盾激化:對外擴張無力,外族入侵頻繁,周王室面臨巨大的壓力,為了集中權力獲取更多的財富和資源以加強統治,周厲王就曾經選擇加重對內的壓榨和盤剝,結果又激化了內部矛盾引發了“華人暴動”。雖然此後周宣王統治時期號稱中興,但是周宣王後期接連的外戰失敗,導致國力再次大損,軍事力量嚴重不足。

    綜上,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而多方面的原因,周幽王繼承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他本人又不思進取,再加上易儲風波引發的內亂,最終在申侯聯合犬戎的進攻下導致西周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合國報告稱美有4千萬貧困人口,總人口只有3.2億的美國有這麼多窮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