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侯解車
-
2 # 小小巖哥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麋鹿測試”是啥意思!麋鹿測試不是用來測試麋鹿的,而是國際上對於汽車安全性的一種測試。這個名字的由來確實源於麋鹿,這種動物主要分佈在北美和北歐地區。跟咱們東北的“傻狍子”性格有點像,雖然比較膽小,但是好奇心很強。經常會蹦蹦跳跳的突然衝過馬路,然後還做出一副特別坦然的表情。而且這種動物經常從汽車前面經過,很多司機由於躲閃不及直接撞上了麋鹿,也有很多司機因為麋鹿突然出現在車前,嚇了一跳,猛打方向又及時回正之後,車輛直接失去控制,導致側翻或者發生交通事故。所以“麋鹿測試”主要就是來測試車輛在緊急躲避物體情況下的行駛穩定性,以及對於障礙物的緊急避讓能力。“麋鹿測試”的測試方法是讓車上成員處於滿載的狀態,並且在後備箱也要放一定物品作為配重,目的就是要模擬車輛日常行駛的狀態。用標誌桶在封閉道路上碼放出一個類似字母S的形狀,並且標誌桶之間的距離和空間是有要求的。然後車輛以恆定的速度,在不踩剎車的情況下,在標誌桶中間做出高速躲避動作。然後再由兩位測試人員進行反覆測試,並且逐漸提高車速,最後看看這輛車會在時速多少公里的時候,出現失控現象。最後在進行反覆對比和記錄失控數值。“麋鹿測試”很早就被歐洲作為評判汽車安全標準的一項。在1997年的時候,瑞典一個汽車雜誌社在對賓士旗下一款轎車進行麋鹿測試的時候,居然出現了翻車事故。此事讓賓士高層極為重視,決定召回這款車型,並且對車輛的底盤和懸架部件進行改進。最後在對車輛進行一些列改進之後,還加入了車身穩定控制系統。賓士的此項舉動,推動了車身穩定系統的使用,並且之後在歐洲大面積普及。巖哥的觀點:“麋鹿測試”在歐洲是一項很重要的汽車安全測試,主要用於測試轎車、SUV、以及皮卡等車型。在“麋鹿測試”中能判斷出一輛車在高速情況下的緊急避讓能力和行駛穩定性。有的車在緊急避讓時都快翻車了!
-
3 # 盤哥盤車
什麼是麋鹿測試
由來:北歐及北美地區往往地廣人稀,一種自然界最大的鹿-駝鹿會時不時會闖入或者停留在車道內導致司機避讓不及時而造成事故。成年駝鹿的肩高可以超2m重達700公斤以上其腿長遠高於普通轎車和SUV的引擎蓋高度,因此一旦發生事故駝鹿會對駕駛室造成極大的傷害並且安全氣囊也不一定有效發揮保護作用。在瑞典由駝鹿造成的車輛事故越來越多,所以駝鹿測試也就應運而生。方法:麋鹿測試需要在一個全長24米、寬3.5米的既定車道行駛,全長24米分為三段每段8米測試左右轉向下的極限側滑速度。滿載四名人員且後備箱一定負重,在不加油不踩剎車的情況下以不同速度反覆透過測試通道,測試極限側滑的最高時速後再進行復檢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偶然性。同理空載測試也需要反覆測試最高透過速度且保證複檢的準確性,由於空載和滿載對測試速度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滿載的速度都會小於空載速度,因此對比麋鹿測試成績如果沒有采用相同的規則其對比意義也不大。
結果:麋鹿測試等於說是對汽車底盤綜合穩定性及轉向穩定性有了一個對比參考依據,按照官方的表述來說(瑞典TNS):麋鹿測試成績超過70KM/h的都屬於表現相當不錯的車型而成績超過80KM/h可以說已經出類拔萃了。目前滿載麋鹿測試的冠軍仍是1999年的採用防傾懸掛(主動液壓懸掛)雪鐵龍的Xantia Active V6以85KM/h的時速至今沒有被超越,並列第二的則2017年重新整理的邁凱倫675LT和奧迪R8成績為83KM/h。(排名來自瑞典TNS官網)
麋鹿測試和車輛安全性透過以上介紹大家應該能初步瞭解麋鹿測試為什麼被定性為車輛安全性測試,因為它測試的是車輛應急處理的極限側翻可能性。而影響車輛麋鹿測試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底盤綜合穩定性和轉向穩定性,底盤綜合穩定性又主要包含懸掛穩定性、底盤緊湊性、輪胎抓地性、整車配重和電子穩定系統有效性。
轉向穩定性
轉向穩定性簡單理解為在車輛執行中轉向系統試圖阻止改變其行駛方向的穩定性和駕駛員對轉向的改變而轉向系統能否準確、快速的判斷出駕駛轉向需求從而減少轉向虛位提高轉向精準性。轉向系統會全方位透過轉角變化、轉角速度變化、橫縱影響力變化及轉向阻力變化等做出正確判斷並輔助調整。所以轉向穩定性高的汽車轉向系統能準確接受駕駛員的操作意圖並做出精準的指令。不過單獨討論轉向系統還是有些片面,轉向系統和轉向軸系統的匹配才是轉向穩定發揮的前提。底盤綜合穩定性
1.懸掛系統
懸掛系統在底盤穩定性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懸掛和避震系統的有效組合為車輛提供了不同特性的特性需求。除了高速急轉向下的硬體支撐外避震的承載範圍、彈簧的軟硬度以及懸掛連桿/擺臂的可變範圍大小都影響著極限駕駛時速的可能性。當然對於麋鹿測試而言只討論懸掛系統當然相對越硬其透過的速度就會越高。這就是為什麼麋鹿測試的大多數優秀成績基本都偏運動車型或者四驅。
2.底盤緊湊性
麋鹿測試就是讓車輛儘可能極限去克服轉向所帶來的離心力,而短軸的小車底盤整體更緊湊就是天生的優勢。因為短軸的小車在遇到突然轉向時其轉向角可以更小、轉向距離可以更短,也就是轉向出現虛位和轉向慣性阻力較小就利於轉向及時歸位、調整減小側翻和甩尾的可能。這就是為什麼麋鹿測試中小型車和緊湊型車更具有速度優勢。
3.輪胎抓地性和車身配重
其實單獨討論輪胎抓地性的意義不大,因為就是抓地性再好的輪胎如果沒有精準的轉向和軟硬適中的懸掛去相容配合依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當然輪胎附著力減小就會增加側翻的風險,所以瑞典TNS的測試都會給出車型所搭載的輪胎品牌及型號作為參考。汽車前後配重和高低配重都會影響車輛重心位置而麋鹿測試就是測車輛克服離心力效果,所以重心低且前後配重比越接近50:50車型的防側滑效能表現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麼麋鹿測試中運動型轎車的表現往往比SUV和皮卡出色的多。
4.電子穩定系統ESP
電子穩定系統包括ESP但不限於此類,比如馬自達的GVC等。電子穩定系統對防止側滑的效果十分明顯,也正是麋鹿測試的無形監督迫使歐洲各大車企不斷標配和升級車輛的電子穩定系統。電子穩定系統可以在車輛轉向時透過對單側車輪的點剎來修正車輛的轉向不足或者過度。比如:測試車輛直線行駛入檢測車道,在車輛轉向前它存在直行的慣性力,如果猛然右拐車輛會受到外側的直線慣性力和離心力,此時若應對車輛轉向不足ESP會透過極高的頻率點剎外側車輪減少橫向作用力來保證車輛按預期方向行駛。GVC的控制原理和 ESP大差不差但是它是一個綜合的判斷系統,它將轉向系統和ESP、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制動系統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動態調整最佳執行狀態。
因此,麋鹿測試它並不想碰撞測試那樣能得到直觀的評分,它是讓車輛透過一定難度的執行路況從而透過對比來判斷整車的動態安全穩定性。它沒有指定的最高標準,而是各個車型相互競爭擇優的評判標準,相當於是在碰撞測試基礎上多了一個安全評判標準,具有重大參考意義。
總結:麋鹿測試是車輛安全測試,很多人認為它的結果和操控是必然關係,一說操控就拉出麋鹿測試成績。首先,麋鹿測試確實反映了一輛車的轉向及底盤綜合穩定性,不否認轉向和底盤綜合性也是操控的一個標準但是每個人對操控的定義不同,所以對比還是有些片面。其次,麋鹿測試和碰撞測試一樣歷史也曾出現過應試車型,但影響麋鹿測試的因素非常之多可能底盤降低三公分就會有不同的成績。最後麋鹿測試的是車輛側翻極限速度,應同條件下對比才有意義,測試場地不標準、駕駛人員技術參差不齊都會對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
4 # 汽車三國
麋鹿測試是什麼呢?它3又是如何測試一臺車的安全性的,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我們很遠又很近的麋鹿測試。
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麋鹿測試最早起源與瑞典,在這個遙遠的北歐國家,因為超高的森林覆蓋率還有較少的人口規模,在城市之外經常有大片完整的自然森林,城市之間的道路兩旁都被森林所環繞,而在這些森林當中最常出沒的一種動物就是麋鹿。
麋鹿不止在森林裡穿梭,也是不是會溜達到馬路上來,這對行車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而無數的瑞典司機也就需要時刻注意馬路上的情況,在有麋鹿出現的時候就需要做高速緊急變線來規避麋鹿。
而麋鹿測試其實就是模擬這種規避麋鹿時的緊急情況,以此來測試車輛在緊急避險能力,測試車輛在滿載的情況下以恆定的速度進入測試區域,在不踩剎車的情況下進行高速變線同時再變回原路線,以能透過這個測試而不碰到路樁的最高速度作為這臺車型的麋鹿測試成績。
麋鹿測試和車輛安全性的關聯麋鹿測試的確是和車輛安全性有關聯的,但這個關聯並非是很直接的。麋鹿測試的成績通常直接決定了車輛的緊急避險能力,一臺車的麋鹿成績越好,也就意味著它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安全避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臺車輛在其麋鹿測試的速度之下進行緊急避險的時候一定會成功,畢竟這與駕駛員的操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當時的路況等等都有著非常強的關係,因此我們並不能說某臺車的麋鹿測試成績好安全係數就一定高。
車輛的安全性到底看哪些方面通常來說,法系車在麋鹿測試成績當中成績都是比較突出的,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認為一臺標緻308就比BMW7 Series的安全係數要高,因為車輛安全性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也許在現實情況中,你靠著較好的底盤調校完成了對路面危險的緊急避險,但是對方可能直接透過主動安全系統就能完成對危險的自主規避,而如果不信你們真的都撞上了障礙物,不同的車身剛性以及車身結構也能給車內成員帶來不同的安全保護。
因此,如果我們要看一臺車的安全性的話,我們不能僅僅只看麋鹿測試成績,儘管麋鹿測試成績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參考,但是一些權威的安全機構例如美國的IIHS以及歐洲的E-NCAP等對車輛進行的全面安全評估測試才是我們更應該參考的資料。
以上
-
5 # 老胡評車
麋鹿測試很簡單,就是汽車在滿載的狀態下(有的網站是空載,測試成績會高很多),以恆定速度駛入測試區,不踩油門和剎車做出閃避動作。測試者不斷提高速度,在達到失控時記錄下當時車速,然後進行二次驗證,這個車速就是麋鹿測試的成績。
為什麼這個測試叫麋鹿測試呢?麋鹿測試的英文是moose test,正確的叫法應該叫駝鹿測試。麋鹿是咱們中國的動物,世界上存在的數量很少了,而駝鹿存世數量巨大,在加拿大、北歐等一些地方甚至到了氾濫的地步。
駝鹿高達兩米多(跟姚明差不多高),數量多不說,這貨還是個鐵憨憨,沒事就跑到路上溜達。溜達也就罷了,它還不怕人,沒事跟汽車來個賽跑。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路上開著車,突然這麼個龐然大物出現在眼前,你是不是要躲避?不躲的話不說撞傷駝鹿了,估計自己的車也不能開了。
麋鹿測試就是這麼來的,它測試汽車的突然躲避能力。很多人把這個當做操控測試,其實這是不準確的。舉個例子,2017年歐洲X-Trail麋鹿測試成績是80km/h,和奧迪R8一樣,你能說它操控和R8一樣嗎?寶馬M4才79,GT-R才78,它們操控不會比X-Trail差吧?
只能這樣說,麋鹿測試成績差的車,操控肯定不會很好,操控好的車,麋鹿測試成績也不會太差,但它們並不完全成正比。麋鹿測試的意義,在於給車輛行車穩定性提供了一個參考,因此催生了很多電子安全設配的應用(特別是SUV車型上)。
現在在SUV車型上,像ESP車身穩定系統基本得到普及,RSC防翻滾穩定系統裝配得越來越多,麋鹿測試可謂是功不可沒。但是這些電子裝置在開啟的情況下,反而會影響麋鹿測試成績。一旦感應到將要發生危險,它們會強制介入導致測試無法完成。
所以說麋鹿測試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不能作為操控和安全的標準。
-
6 # 車兔寶
麋鹿測試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瑞典,它評估了一輛汽車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突然出現的障礙物。評估的官方名稱是規避機動測試(VDA測試)。自1997年以來,許多評估人員稱之為麋鹿測試或者VDA測試。因為,北歐麋鹿經常出沒於公路,導致車輛緊急避讓而來的。
瑞典國家道路與運輸研究所甚至創造了一種與真正的駝鹿具有相同特性的模擬麋鹿,以更真實地模擬與麋鹿的碰撞。麋鹿測試主要在北歐國家、加拿大和俄羅斯部分地區。
測試方法
麋鹿試驗在乾燥的試驗跑道上進行,在該跑道上,駕駛員必須在一個方向(左車道)上快速轉彎,然後立即在相反方向(右車道)上沿著“S”路徑轉彎。如果汽車不打滑、失控或翻車,則該操作將以更快的速度重複,直到完成為止。測試車輛要求是最大載荷狀態,乘員需要繫上安全帶。在測試時不能剎車,每次試驗逐步提高車速,反覆進行躲避測試,直到車輛達到失控狀態,記錄測量速度,然後在驗證該車速。這樣就得出麋鹿測試的結果。一般能以80km/h避讓的速度屬於出色的結果。
麋鹿的測試工況在ISO 3888-2:2011標準中有規定,它一般適用於乘用車和質量低於3.5噸的商用車。
測量從入口車道開始,在離開出口車道之前結束。同時,加速踏板在入口車道上鬆開,以便車輛在斷電(減速)模式下透過路線。這與駕駛員的典型行為相對應。在測試過程中,不得撞擊錐形路標。否則測試不透過。
入口車道上測量的入口速度逐步增加,從60 km/h開始,直到汽車打滑、撞上錐體或旋轉。在最好的情況下,通常以70-8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測試使用和不使用電子穩定程式(ESP)進行。
在試驗過程中,測量了重要的運動引數,並隨後得出類似於最大轉向角速度或最大浮動角的可比評估標準。麋鹿測試的相關指標為:
1、車輛縱向和橫向速度
2、方向盤角度和扭矩
3、三軸車輪力和力矩
4、前束角和外傾角以及三軸車輪行程
5、車輛側滑角
6、滑移角
7、俯仰、橫擺、側傾和姿態角
8、縱向、橫向和橫向加速度
要透過測試,必須滿足:
1、在車道變換試驗期間,不得接觸任何錐體。
2、駕駛員不必踩剎車或油門踏板。
3、車速必須大於60公里/小時。
麋鹿測試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車輛的操控測試,而是對車輛的車身穩定系統、底盤、輪胎等安全性等測試,其測試結果可以作為車輛安全性的一個證明,容易取得消費者信賴
回覆列表
我們在看各種汽車測評時,經常看到有一個專案叫做麋鹿測試。很多人感到很困惑:這測試汽車和麋鹿有什麼關係?這個麋鹿測試究竟測試什麼?它對汽車很重要嗎?它對汽車的效能有何影響?如何提高測試的成績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麋鹿測試是測試汽車操控性的重要方法,它檢驗的是汽車的緊急避險能力。這個測試名字來自麋鹿,這種分佈於北歐和北美的動物經常會在車輛前出其不意地跳出來,與高速行駛的車輛相撞,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汽車遇到麋鹿一般都要緊急打方向躲避,如果汽車的操控性不好,就會瞬間失控甚至翻車。所以人們就模仿這種極端情況,來測試汽車的操控性,並將這種方法命名為“麋鹿測試”。
在汽車測試過程中當然不可能弄一頭麋鹿放在那兒等你來撞,而是根據汽車躲避麋鹿時的路線和操作方法來設計一個實驗專案。具體的方法是:車輛滿載狀態下(四名乘員,同時行李箱負載相應配重)以恆定速度進入測試區,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進行高速閃避。由前座兩位測試人員反覆進行,逐次提高車速,在達到失控狀況下記錄當時的車速,同時再進行兩次驗證,確定失控車速數值的可靠性。
麋鹿測試對檢驗汽車的效能是極其重要的,它體現的是汽車緊急躲避危險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汽車的操控性。所有的車型設計定型過程中都必須經過麋鹿測試,檢驗汽車的轉向、懸掛以及輪胎等整個底盤系統的協調性,並透過試驗得到的引數,對車輛底盤做進一步的匹配最佳化,儘可能的讓汽車麋鹿試驗的最高車速最大化。
一般麋鹿測試的車速越高,說明汽車的操控性越好,汽車越不容易失控,也就越安全。比如說我們在高速行駛時,前方的車輛突然發生了意外,或者掉落下物品,或者突然有人員竄入,這時我們就需要緊急躲避,此時汽車的操控性就體現出來了。操控性好的車型會瞬間躲避並繼續高速行駛,而操控性不好的車型就會失控翻車。下面是幾種常見車型的麋鹿測試成績,可以看出,大部分車型的成績在60~80公里/小時之間,轎車的成績一般好於SUV,跑車的成績最好。
那麼如何提高汽車麋鹿測試成績呢?一般說來,降低汽車的重心,使用更硬的懸架,使用附著力較好的輪胎,以及配置ESP系統都可以提高麋鹿測試的車速,讓汽車的操控性更好。
1、汽車在轉彎時會受到很大的離心力作用。汽車的重心越高,這個離心力對汽車的翻轉力矩也越大,汽車就越容易側翻。而離心力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車速越高,翻轉力矩越大。這也是轎車的操控性比SUV更好的原因之一。
2、汽車在轉彎時,外側的懸架受到離心力的作用而被壓縮。當壓縮超過一定程度時,裡側的車輪就會離開地面,汽車隨之失控。所以,懸架越硬,壓縮量越小,汽車越不容易失控。一般以運動型著稱的車型懸架都是比較硬的。但是太硬的懸架會降低汽車的舒適性,因此一些高階車上使用了可變懸架,在平路上懸架較軟,舒適性較好;而在轉彎時懸架變硬,允許汽車以更高的速度透過。
3、汽車失控主要的原因是輪胎與地面失去了附著力,所以使用附著力更好的輪胎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汽車的操控性,即使在巨大的離心力作用下,也會讓輪胎緊緊的“粘”在地面上而不至於失控。在寒冷的冬季汽車更容易失控,主要原因就是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變小了。
4、ESP是汽車車身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的英文簡稱,是汽車上重要的主動安全裝置之一,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汽車過彎時的速度,也就是麋鹿測試的成績。它透過汽車上的轉角感測器、橫向加速度感測器及輪速感測器的訊號發現車輛發生了轉向不足或過度時,系統會控制單個或是多個車輪進行制動,來調整汽車變換車道或在過彎時的車身姿態,使汽車在變換車道或者過彎時能夠更加的平穩而安全。
比如說當我們在高速直線行駛時,前方右側的車輛突然向左,我們通常會向左猛打方向,這時ESP系統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加大左後輪的制動力,幫助車輛向左避開前方車輛;在躲過危險後,駕駛者會立刻向右回正方向,快速地連續擺動會讓車尾向左側滑動,車輛向左偏移,此時ESP 系統會對左前輪加大制動力並對右後輪減輕制動力,使你的車在劇烈變線後繼續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沒有ESP 系統,汽車在第一次轉向時就會衝向對向的車道,甚至失控衝下路基。或者緊急躲避時的速度大大降低。所以ESP 系統是提高汽車操控性的重要配置,也是汽車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現在的大部分乘用車都配置了ESP 系統。
綜上,麋鹿測試實際上是汽車緊急避險能力的測試,它的成績越高,說明汽車的操控性越好。在一定的車速範圍內,汽車是可以緊急變線躲避危險的;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就千萬不要猛打方向了,這也是汽車高速行駛時寧可撞上也不躲避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