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因為政治需要。

    一、四大貝勒共領國政,皇太極逐步坐穩大汗之後就得想辦法破局。而想控制整個政局就得打破平衡,阿敏就是第一個被殺的雞。

    阿敏鑲藍旗雖然有33牛錄,但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此外,阿敏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政治軍事影響力相對較小,便於作為皇太極破局的試點。

    二、阿敏政治態度曖昧

    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一直對努爾哈赤殺害父親哥哥比較痛恨,卻只能隱藏仇恨,假裝服從努爾哈赤。可是,哪怕阿敏偽裝得再好,也會在皇太極面前洩露一些,拿下阿敏就是皇太極必須進行的消除隱患行動。

    不過,對皇太極來說,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是一個完全聽話的狗,皇太極又困於之前的公開盟誓:宗室犯罪也不能由大汗吞併兵馬,只能分給原主兄弟子侄——你看,過後皇太極吞併莽古爾泰正藍旗,確實是將正藍旗給了莽古爾泰的侄兒,自己的兒子豪格。後面,皇太極的兒子順治是有樣學樣,在多爾袞死後驅逐其嗣子多爾博歸宗多鐸,自己以多爾袞侄兒名義佔有正白旗(再後面,乾隆給多爾袞平反,恢復多爾博子孫的親王,只是分幾個零散牛錄而不是歸還正白旗)。

    所以,皇太極收拾阿敏後將鑲藍旗分給濟爾哈朗,濟爾哈朗及子孫始終效忠滿清皇帝,原因就在這。

  • 2 # 仁者厚德載物

    阿敏是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的父親與兩個兄弟都被努爾哈赤殺害,但阿敏因為英勇善戰,被努爾哈赤重用,與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一起成為四大貝勒。在努爾哈赤死後,四大貝勒更平起平坐共同執政。

    四大貝勒中的四貝勒皇太極能夠在父親努爾哈赤死後繼承後金汗位,是得到了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其他三大貝勒的支援。

    皇太極登基以後為了獨攬大權,卻翻臉不認人,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二貝勒阿敏。

    公元1629年,皇太極等四大貝勒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繞道蒙古大舉入關進攻明朝首都北京。

    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打退了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踩破冰面淹死在運河中,袁崇煥又派五百火炮手四面轟擊皇太極大營,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被迫撤退。

    為了扭轉戰局,皇太極與漢奸范文程高鴻中鮑承先等人用反間計讓崇禎帝自毀長城把袁崇煥逮捕下獄。

    崇禎帝又逼迫陷害袁崇煥的抗金名將滿桂出城與後金軍決戰,結果被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打得全軍覆沒,滿桂孫祖壽等明朝名將戰死,黑雲龍等明朝名將被俘,幾萬明軍戰死。

    孫承宗馬世龍等明朝名將及來到北京城下的明朝勤王的軍隊越來越多,公元1630年二月,皇太極帶領後金軍主力退回遼東,留阿巴泰等駐守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等四鎮,後來皇太極又派阿敏帶領五千後金軍換防阿巴泰,就是為了陷害阿敏讓阿敏背鍋。

    崇禎帝派孫承宗馬世龍祖大壽等進攻灤州,後金軍將領湯古代、納穆泰、圖爾格等分別防守,戰鬥打得非常激烈。

    阿敏聽說灤州被圍,沒有親自帶兵救援,只派巴都禮帶領一百多後金軍救援,半路全部被明軍消滅。

    馬世龍祖大壽等用紅衣大炮炸開灤州城牆,湯古代圖爾格等被迫撤退,撤退途中明軍又擊斃後金軍四百多人。

    阿敏大驚失色,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勸阿敏說“灤州我們守了四天,現在齊心協力,定能守住永平。”阿敏不聽圖爾格的勸告,下令屠城。

    皇太極免去湯古代的職務,沒收他的家產。

    而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被處罰最嚴重。皇太極以放棄四城、永平屠城、心懷異志、在北韓謀求自立等十六項罪名囚禁阿敏,阿敏的家產大部分歸了弟弟濟爾哈朗。

    公元1640年,54歲的阿敏在囚禁中鬱鬱而終。

    與二貝勒阿敏相比,三貝勒莽古爾泰的結局更加悲慘,早在公元1632年,45歲的莽古爾泰就與十弟德格類等就被八弟皇太極害死,莽古爾泰的同母妹妹哈達公主莽古濟後來更被皇太極凌遲處死。

  • 3 # 過去即歷史

    阿敏當時沒守城,明軍來了,自己就跑了;還有之前東征毛文龍的時候,卻自作主張打北韓的事被皇太極發覺,才會給阿敏挖了個守城的坑。

    阿敏跟皇太極不是親兄弟,他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當年舒爾哈齊自立門戶,後來兵敗也是被努爾哈赤軟禁致死;

    奇怪的是努爾哈赤當時沒有斬草除根,反而重用阿敏。

    天啟七年,皇太極派阿敏、阿濟格等人,東征東江鎮的毛文龍,以消除後方威脅。可阿敏跟毛文龍打了幾仗,沒拿下毛文龍,自己損失也很大,阿敏就不再進攻了。原來阿敏有自己的小算盤:完全佔領北韓半島,然後脫離皇太極,割據為王。皇太極給阿敏的主要任務是消滅毛文龍。可阿敏打毛文龍沒找到便宜,就掉頭揮師東進,北韓一看後後金衝自己來了,還準備什麼,趕緊跑到大海上避難去;另一方面向宗主國明朝一是請罪:給後金帶路打毛文龍全是臣子自作主張;二是向天啟皇帝求援;天啟皇帝最後還是命令毛文龍去救援北韓;毛文龍跟阿敏在北韓打了一個冬天,後來天氣漸暖,漸漸有利於毛文龍部,阿敏見看不到獲勝的希望,就跟北韓簽了個條約回去了;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繞過關寧防線,越過薊州城,直抵北京城下,皇太極在京畿地區一呆就是數月,搶劫了大量財物,擄掠了大量人口,等原路返回的時候皇太極去給了阿敏五千兵力去守長城防線內側的四座小城,這其實是給阿敏挖了個坑,五千人怎麼也守不住這四座城,況且還在長城內側;皇太極其實給了阿敏兩個選擇:一是戰死或被俘;二是承擔失守城池的責任。阿敏後來看到孫承宗和祖大壽的十幾萬大軍朝自己開來,阿敏打都沒打,直接毀城,然後攜帶財物,出塞回去了。

    皇太極貌似知道了之前東征的事,這下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後阿敏被判處死刑,皇太極寬大處理,把阿敏圈進起來。

  • 4 # 覃仕勇說史

    答:皇太極要整死阿敏,所謂守城或棄城,只是一個藉口,內中的深層原因不細心分析史料是不知道的。

    當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曾設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看到這四大貝勒的名單,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

    咦?怎麼沒有努爾哈赤長子禇英的名字呢?

    其實,禇英已早早被努爾哈赤定為太子了。

    不過,褚英雖然英武,情商卻低,不懂得交好努爾哈赤所倚重的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扈爾漢、何和裡、安費揚古等人,與諸兄弟關係也不好,最終弄得太子之位被廢,慘遭軟禁。

    軟禁期間,又焚香詛咒汗父、四兄弟及五大臣,終於招致殺身之禍,於萬曆四十三年被處死。

    褚英死,他的同母親弟代善隨後被立為汗位繼承人。

    但代善也同樣沒比禇英高明到哪兒去,在當太子期間,先後發生過了與努爾哈赤大福晉多次深夜來往之事,在都城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滸城時,又有過與努爾哈赤爭宅地的陰行,還虐待兒子嶽託、碩託。努爾哈赤忍無可忍,將他廢黜。

    這之後,努爾哈赤不再冊封太子,精心構建四大貝勒“共議國政,各置官屬”的治國模式。

    不過,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還是憑藉實力繼承了大汗位置。

    皇太極登位後,當然不再願意的四大貝勒共同佐政的模式存在。

    代善是個被廢黜過的人,不會形成什麼威脅,皇太極要除去的就是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

    阿敏比莽古爾泰精明,早早就覺察到了皇太極的殺心。

    所以,在天聰元年(1627年),他與代善的兒子嶽託等人東征北韓時,就抱定了滅亡北韓,自己坐北韓王之位不再回來的想法。

    由於皮島毛文龍的掣肘,阿敏只是攻克定州、安州、平壤,遲遲未能平滅北韓。

    皇太極比阿敏更精明,也看出了阿敏的用心,接受了北韓國王李倧的求和,訂“江都之盟”,全線撤軍。

    改年,阿敏跟隨皇太極入寇關內,劫掠了無數財寶和民眾。

    皇太極班師時,故意留下阿敏守關內永平、灤州、遷安等四城。

    後金大軍已撤出關外,僅留下阿敏帶一支偏師守四座孤城,這根本就守不住!

    用腳趾頭也想得到,這是想找藉口殺阿敏啊。

    阿敏不幹,等明軍反擊,趕緊棄四城逃出關外。

    皇太極因此召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罪狀除了這次棄四城之外,還有揭發了他心懷異志、欲於北韓謀求自立等罪,將之幽禁至死。

    收拾了阿敏,皇太極回頭又出手修理五哥莽古爾泰。

    為了整倒莽古爾泰,皇太極不惜給他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大罪行,而為了讓這項大罪行坐實,又牽連上了莽古爾泰的同母弟德格類、同母妹莽古濟。

    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最終都是“暴病身死”。

    莽古濟公主卻死得很慘,被凌遲處決,生剮了三千六百刀。

    在血腥清洗的震懾下,代善主動提出不再同汗並坐,由汗面南獨坐,以體現汗權的至高無上。

    皇太極遂如願以償實現了乾綱獨斷、君主集權。

  • 5 # 望風瑟瑟

    強調一點,阿敏駐守永平城後與明軍作戰連連失利,損失慘重,之後更是被明軍打的不得不棄城而逃,逃跑前屠盡城中官民,並將財物席捲一空。這樣的結果對於後金來說,並非有功無罪。▲阿敏劇照

    阿敏生於萬曆十四年,是舒爾哈齊的次子,舒爾哈齊被努爾哈赤囚禁時,阿敏幸運的逃脫了死罪。從此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封阿敏為和碩貝勒,在四大貝勒中,地位僅次於代善。

    阿敏被皇太極囚禁,招致殺身之禍,可謂是自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皇太極畫像

    首先、出言不遜。阿敏父親舒爾哈齊被囚禁時,他已經二十五歲,但是出於對努爾哈赤的敬畏,一直不敢對其父之死做出評價。皇太極繼位後,阿敏則把其父之死歸結於皇太極父子,經常出言不遜挑釁皇太極權威。他本來就是一個生性魯莽的武夫,所以經常口無遮攔的在朝中散步怨言,如“我何故生而為人?”“即使被人砍伐為柴,甚至被野獸澆上一泡尿,也比現在處境強”。用這些話來宣洩對皇太極的不滿。他甚至跟叔父貝和齊說自己在夢中被努爾哈赤捶打,但卻有黃蛇護身。暗示自己有異象,有真命天子的命運。▲阿敏畫像

    其次、試圖自立門戶。天聰元年,阿敏奉命征戰北韓,當北韓國王接受議和後,他不急於退兵,反而對手下說“你們想回去便自己回去,我是要進北韓都城,我一向傾慕明朝皇帝和北韓國王的宮殿,無緣得見,既然來了,一定要進入看看。”他這種屯居北韓,試圖自立門戶的意圖遭到眾將領的一致反對,甚至親弟弟濟爾哈朗都反對他這樣幹,所以他的願望落空,自立門戶告以失敗。

    最後,出師不利。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親征大明,取得了永平,遵化等四城。天聰四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駐守永平城。駐守永平期間,受到了明朝的反攻,他帶軍隊作戰失利,損失慘重,無奈之下棄城逃跑,臨跑之前屠殺滿城漢人。

    這個時候,皇太極為了實現集權獨領朝政,就必須先打破四大貝勒共同理政的朝政結構。阿敏平日的所作所為已經激起了皇太極的殺心,正好趁其大敗,定了他的罪。

    最終,十六項罪名的阿敏被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處斬,皇太極下令免死改為囚禁。十年後,死在獄中。

    誠然,囚禁阿敏是皇太極政治上的需要,但不可反駁的是,阿敏的種種行為的確是在努爾哈赤死後開始飄了,開始自尋死路。多行不義必自斃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 6 # 雍親王府

    歷史上的阿敏非但沒有“守城有功”,恰恰相反的是,阿敏不僅棄城逃跑,並且還下令屠城,影響極為惡劣。

    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帶領下,繞過由袁崇煥鎮守的關寧錦防線,從龍井關、大安口破關而入,一路燒殺搶掠,最後將北京城團團包圍,史稱“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對於明朝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此之後八旗鐵騎先後五次破關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爛,城池被毀,財產、牲畜被劫掠無數,人口也損失了超過一千萬。在“己巳之變”中,崇禎皇帝還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除掉了袁崇煥,可謂是“自毀長城”。

    戰爭結束後,皇太極帶兵回到關外地區,並且安排戰時留守關外的阿敏、碩託等人率部進行換防,並駐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等四座關內城池,均為京畿地區的戰略要衝,就此後金在關內建立了與明軍對峙的前沿陣地。

    然而同樣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義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啟用的帝師孫承宗的帶領下,準備將其奪回,於是在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開始對永平四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滿文老檔》中,對於阿敏丟失永平四城的經過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天以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畀我,遂命每牛錄遣護軍三名,甲兵二十人駐守其地,兵數較前多,以阿敏貝勒、碩託臺吉及諸大臣為統師。

    時明兵來攻灤州,戰三日,明兵發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樓被炮藥焚燒,時我軍稍避,其間,明兵從城圮處登城,我兵復衝擊,盡殲之矣。固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軍士復聞諸將已出遁,或四、五十人為隊,或一、三十人為隊,奔向永平。

    時明兵到處堵截之我兵猶衝出,殺將前來,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駐永平阿敏貝勒、碩託臺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發,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

    此皆貝勒不以政業為念,大臣不為汗與諸貝勒盡力之故也。汗諭畢,對眾嗟歡。時舉國眾民皆痛慎。

    時明兵到處堵截之我兵猶衝出,殺將前來,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駐永平阿敏貝勒、碩託臺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發,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

    孫承宗帶兵圍攻灤州,阿敏先是見死不救,致使灤州失陷。就在孫承宗轉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時候,阿敏又不戰自退,將永平四城拱手相讓。而阿敏在棄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縱兵搶掠,被皇太極欽定的永平巡撫白養粹等一眾漢族降臣也被阿敏處死。

    此訊息已經傳開,不僅皇太極大衛憤怒,遼東地區的漢族百姓以及守衛明軍更是極為震驚,至此皇太極登基後極力修復的滿漢之間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後金內部漢族百姓的反抗鬥爭也再度開始。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後,皇太極對其進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銀、閃緞、蟒緞、瘸足女人為貴而攜之;以我兵為賤而棄之。”

    所有的滿洲親貴也對阿敏的行為進行的聲討。

    隨即,皇太極以十六大罪狀將阿敏拿下,並將其監禁了起來,至此阿敏開始了他十年的牢獄生涯,並也是最終死在了獄中。

    實際上,阿敏為皇太極懲治,歸根結底還是權力的鬥爭。

    阿敏在後金朝堂上掌握權勢的“四大貝勒”中,其身份是最為特殊的,他不同於代善、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他並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是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而舒爾哈齊此前因為與努爾哈赤的分道揚鑣,連同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均被努爾哈赤處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極等人的力保下,撿回了一條命。只不過後來的阿敏重新贏得了努爾哈赤的信任,進而位列“四大貝勒”之列,並且統領著八旗中實力排名第二的鑲藍旗,掌管33個牛錄。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由於努爾哈赤生前並沒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經“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的推舉,皇太極順利登上了後金汗位。

    但是此時後金的朝堂上,依舊是“四大貝勒”南面同坐、共執朝政、同賀朝拜,皇太極雖為後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稱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為“兄長貝勒”,可以說汗權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所以,自皇太極登基後勁大汗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打造集權式的統治,而前提便是打壓“四大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為了皇太極優先打擊的目標。

    首先,是因為阿敏血緣上的關係最為疏遠。代善和莽古爾泰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實力也是最為單薄的。

    其次,是因為阿敏性格偏激、為人粗野。他還曾經妄圖構陷自己的親弟弟寨桑谷貝勒,受到極大的非議,因而他的人緣非常的差,獲得的支援也就非常的有限。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問題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錯誤也是不勝列舉。

    在此前徵北韓的過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極極為憤怒。

    天聰元年(1627年),剛剛登基後金大汗的皇太極安排阿敏帶兵攻打北韓。阿敏帶著八旗鐵騎頃刻間蕩平了北韓半島,攻佔了北韓首都平壤,當時的北韓國王李倧逃到了覺華島被迫與後金簽訂了《江都之盟》,讓北韓承認了後金政權,並且要兩國以兄弟相稱。

    其實皇太極攻打北韓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建立同北韓的良好關係,一方面,可以從北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糧食等戰略物資,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北韓在後金與明朝之間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已經幾乎佔領北韓全境的阿敏,企圖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稱王,進而割據統治北韓。但這個危險的想法被他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濟爾哈朗勸了下來。阿敏在無奈之下放棄了謀求自立的想法,轉而下令縱兵搶奪三日,隨即揚長而去。

    原本已經簽訂和平協議,可是阿敏的行為是非常明顯的仗勢欺人,這也引得了李倧的極大不滿,皇太極想要就此拉攏北韓的計劃也就此破產,北韓繼續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戰線上。此時的皇太極雖然沒有處分阿敏,但是對於阿敏已經是非常的不滿了。

    而在此後的寧錦大戰以及征討察哈爾蒙古首領林丹汗的過程中,阿敏又數次與皇太極當眾頂撞,質疑皇太極的軍事安排,弄得皇太極很是下不來臺。直到這次,又出現了棄守永平以及劫掠屠城的事情,正好被皇太極拿來大作文章。

    於是,皇太極當眾宣佈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狀。在這其中,關於永平事件的罪狀也只有一條,可以說皇太極針對除掉阿敏已經醞釀了很久,只不過阿敏這次的錯誤太過於嚴重,不僅僅是皇太極,八旗上下對於嚴懲阿敏的聲音是高度一致,阿敏的倒臺也就成為了必然。

    就這樣,阿敏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牢獄生活,直至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死在了獄所。而在他被囚禁後,他的全部財產,包括鑲藍旗的控制權,均有他的親弟弟濟爾哈朗繼承。濟爾哈朗與皇太極關係非常緊密,濟爾哈朗自始至終都是皇太極的鐵桿支持者,皇太極透過濟爾哈朗也實現了控制鑲藍旗的目的。

    而在處理了阿敏之後,皇太極隨後開始對代善和莽古爾泰開刀。

    他先是以“御前露刃”的罪名,懲治了莽古爾泰,隨後開始對正藍旗進行了非常殘酷的打擊。除了莽古爾泰,同為努爾哈赤第二任大福晉富察袞代所生的德格類和莽古濟也遭到了皇太極的打壓,於是經過了一番血雨腥風,皇太極徹底吞併了正藍旗。

    在打擊正藍旗的過程中,皇太極又找藉口對代善家族進行了打壓,進而將代善逐出了核心統治圈。

    至此,皇太極等級之初“四大貝勒共執國政”的政治局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皇太極“南面獨坐”,由此開始“獨享汗權”。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改國號大清,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也進一步加強,皇太極的帝位也是無比穩固。

  • 7 # 小龍女5505

    阿敏清初四大貝勒之一,雖守城抗明功,但也有屠城殺人、棄城而逃之罪,更主要原因還是因皇權鬥爭最終被積怨己久的皇太極削爵下獄、幽禁終身、死於獄中,成為歷史上又一位因皇權鬥爭而慘死的皇族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賈寶玉一共做過幾次夢?這些夢都有什麼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