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水雜談

    原因: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複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華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兩伊戰爭--物資調配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沙烏地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藉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程序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第四階段伊拉克實施短暫的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分損壞。

    為使兩伊戰爭儘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佈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 2 # 不正經的軍棍

    兩夥想當老大的人湊在一起,怎麼可能打不起來呢?

    伊拉克這邊,領導人薩達姆透過政變上臺,上臺之後一直想當阿拉伯世界主宰者,也一直保持一個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的形象,畢竟他手頭那個伊拉克軍隊挺強悍,沒人能奈何的了他。想當老大,辦法就只有一個:打一仗,轟轟烈烈的打一仗,開疆擴土、壯大實力,消滅一個敵人。中東那邊最適合捱揍的,就只有以色列和伊朗,但是以色列這邊已經有核武了,那就收拾伊朗吧。

    而伊朗這邊呢,大教主霍梅尼發動革命上臺,在國內推行政教合一的治國方式,這是一種傳統的宗教國家,教士的地位非常高,霍梅尼也是宗教領袖,也是國家最高元首,權力比總統大。但是他不滿於當伊朗領袖,他想當全世界穆斯林的領袖。伊朗這個國家就是這樣,滿世界推銷他的伊斯蘭革命,想讓人都和他一樣,他就當老大了。那最直接的一個目標,就是國內擁有眾多什葉派穆斯林的伊拉克。

    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國家,都是地區大國,都是地區霸權主義的一個代表,他們的夢想都是當老大,兩夥霸權主義,湊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型的火藥桶,打起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打不起來,反倒是奇怪。

    另外,兩個相鄰的大國,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矛盾是自古就有了的,答題上有三個矛盾:邊境衝突、宗教矛盾、民族仇恨。那我們簡單看看這幾個矛盾都是怎麼來的。

    邊境衝突

    伊朗和伊拉克有1200公里的邊境線,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沒有領土糾紛的,尤其他們這種古時候就是部落制度的國家。最直接的問題是阿拉伯河邊界的問題,這條河有100公里是在兩伊邊界,阿拉伯河是伊拉克進出波斯灣的唯一出海口。伊拉克認為平分河道對於伊拉克非常不利,河道上很多島嶼被伊朗佔領,伊朗則會非常輕鬆的控制於此。

    宗教矛盾

    伊拉克是一個什葉派和遜尼派並存的國家,其中什葉派佔大多數,而當權的卻是遜尼派。而伊朗基本上就是個什葉派國家,尤其伊斯蘭革命以後,宗教控制力度加強了。這個時候的伊朗,給世界一個不同的認識,也在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作為什葉派領袖,霍梅尼當年流亡伊拉克的時候,在伊拉克的什葉派中有很高的威望,就此,他號召伊拉克的什葉派推翻薩達姆的統治,讓什葉派上臺。什葉派則是在伊拉克進行多次暴動,騷亂非常嚴重,伊拉克自然記恨上了霍梅尼。

    民族問題

    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以阿拉伯人為主,而伊朗主體民族是波斯人。歷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是水火不容,戰爭可以說是打了無數次。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互相看著不順眼,而伊拉克又是阿拉伯人對抗波斯人的最前線,也就是說,這個地方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打的最激烈。兩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是庫爾德人,這兩個國家互相支援對方國家的庫爾德人鬧獨立,而庫爾德人自己是非常盼著兩邊打起來,自己趁機獨立。

    美國的挑唆

    兩伊戰爭之所以能打起來,還有美國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當年薩達姆其實也是美國金牌馬仔,而巴列維一樣如此,霍梅尼上臺之後,巴列維逃往美國,憤怒的伊朗人衝進美國大使館抓了美國外交官,美國可為此大費周折,這仇呢,自然計在伊朗頭上。自己不方便出面打伊朗,那麼和伊朗矛盾不斷的伊拉克則是非常好的一個代理人,於是,美國一煽動,堅定了伊拉克入侵伊朗的念頭。

    兩伊戰爭爆發的時候,伊拉克的藉口是抵禦伊斯蘭革命的入侵,解放所有爭議領土,但是對於伊拉克來說,讓薩達姆更有興趣的是透過這場戰爭,取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領袖。

    兩伊戰爭打了八年,初期伊拉克勢如破竹,伊朗軍隊基本就是不堪一擊,後來霍梅尼全國動員,號召男女老少參戰,對抗伊拉克的入侵,伊朗老百姓拿著炸藥包去人肉炸坦克、人肉排雷,甚至伊朗人逼著小孩上戰場,這才勉強頂住伊拉克的入侵。再後來,兩邊陷入僵局,兩邊在八十年代,手裡拿著T72這類坦克,還有F14這類飛機,開始打塹壕戰、刺刀衝鋒、毒氣戰這類一戰時期的戰術,另外手裡還握著飛毛腿山毛櫸這類導彈。

    而兩國的家底也都是這場戰爭給打空了,兩國滿世界買武器,讓各大軍火商賺的盆滿缽溢,掏空的卻是自己。戰爭到了最後階段,伊朗老百姓想盡辦法逃避服兵役,而伊拉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伊朗,而國際社會也無意限制伊拉克,而伊朗的教派主義者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卻是執意繼續打。但是最終結果是,兩國都打不動了,伊朗方面也接受了停火。

    兩伊戰爭結束以後,雙方都說自己打贏了,伊拉克聲稱自己挫敗了伊斯蘭革命入侵的野心,透過武力說服了伊朗接受停火。而伊朗方面是說盡管伊朗沒有推翻伊拉克政府,但是仍然阻止了伊拉克的入侵。實際上呢,就是兩個臭棋簍子拿著最先進的武器,打了個燈盡油枯,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中斷,還都欠了一堆外債,膩膩歪歪打了八年,誰也沒得到好。

  • 3 # 薩沙

    兩伊戰爭的表面原因,是邊界糾紛。

    伊朗和伊拉克有長達1200公里的邊界,有著多年的糾紛。

    其中,又以阿拉伯河的劃分問題為關鍵。

    歷史上,由於伊拉克實力較強,阿拉伯河這個邊境河,大部分劃歸伊拉克所有,淺水部分才給伊朗。

    這樣,伊朗基本不能在阿拉伯河行船,相反伊拉克的大船也暢通無阻。

    然而,近代在英法的斡旋下,又以阿拉伯河中線作為邊境,讓伊朗也有了運輸能力。

    可是,阿拉伯河對於伊拉克極為重要,是該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

    薩達姆上臺以後非常不滿,認為這是前政府在列強壓迫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另外,在波斯灣上還有幾個島嶼,一直都是英國控制,後來劃歸阿聯酋所有。

    但阿聯酋當時還沒有獨立,伊朗則出兵佔領了這些島嶼,成為實際的控制著。

    這些島嶼本身算不了什麼,卻靠近霍爾木茲海峽。

    這使得伊朗強化了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力。

    薩達姆認為伊朗應該將將島嶼還給阿聯酋(伊拉克和阿聯酋都是阿拉伯人),伊朗卻不理會。

    自然,這些只是表面因素。

    薩達姆之所以攻打伊朗,其實是為了樹立在中東的霸主地位。

    當時中東穆斯林世界有三強:埃及、伊拉克、伊朗。

    埃及當時國內經濟出現嚴重問題,人口暴增,國力迅速衰退,被迫和以色列打成停戰協議,收復了西奈半島。

    為此,不但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暗殺,埃及也被阿拉伯世界斥責為叛徒,趕出了阿盟。

    剩下的強者,只有伊拉克和伊朗。

    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親美政權的實力大大強於伊拉克。

    伊朗的國土面積為160萬平方千米,1979年時人口為3600萬,GDP為860億美元。

    伊拉克國土面積則為43萬平方千米,1979年時人口為1300多萬,GDP為390億美元。

    可見,無論國土面積、人口和GDP,伊朗都佔有絕對優勢。

    就武器裝備上,伊朗的武器多是美製,而且還相當先進。

    正常來說,伊拉克絕對不是伊朗對手,而且隨著兩國經濟的發展,差距還會擴大。

    薩達姆想要成為中東唯一霸主,是過不了伊朗這一關。

    然而,伊朗突然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垮臺,國內鬧得一塌糊塗。國力衰退,經濟惡化,大量軍官被處決,很多軍官叛逃。

    由於奉行極端宗教立場、奉行反美反蘇政策,伊朗幾乎被全世界孤立。

    在薩達姆看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可以趁火打劫,一舉擊潰伊朗,奪回大量爭議領土,從而徹底成為中東的霸主。

    當時整個阿拉伯社會,都是支援伊拉克的。主要伊朗是波斯人,又是什葉派,本來就被遜尼派為主的阿拉伯世界斥責為異端、偽穆斯林。

    加上伊朗搞宗教輸出,要求各國穆斯林搞垮國王統治,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公憤。

    所以,幾乎在所有人的支援下,薩達姆悍然入侵伊朗,發動了兩伊戰爭。

  • 4 # 花近高樓1

    軍事教材中有這樣的描述:伊朗和伊拉克使用20世紀的武器,打了一場19世紀的戰爭。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是中東地區的災難,交戰雙方兩敗俱傷,而戰爭利益最大的獲得者是美國。

    美國和蘇聯是當時兩個超級大國,如果他們有一方表示反對,哪怕是象徵意義的表個態,兩伊戰爭也不會爆發。

    但歷史不能假設,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損兵折將,經濟飽受摧殘,而且提振乏力,在世界的影響力處於一個低谷區。

    也正因如此,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佔領,52名美國外交官被當做人質扣留。這已經純粹的升級為戰爭行為,如果美國武力強盛,一定會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但美國卻忍了,因為衰弱的國力,再也無力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伊朗和蘇聯是宿敵,亞塞拜然地區就是二戰時蘇聯在伊朗強行割走的。再加上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在伊朗看來,這是對他最大的軍事威脅。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甚至在聯合國大會上大聲疾呼:蘇聯就是“大撒旦”(魔鬼)。

    伊朗同時得罪了兩個超級大國,在許多人看來,伊朗的滅亡指日可待。這其中也包括薩達姆,他認為這是個左右逢源的好機會,在同時得到美國和蘇聯的軍事援助後,薩達姆立刻以領土爭端為名,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

    戰爭開始時,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都沒想到這仗一打就是8年。薩達姆挑起了戰爭,可當槍聲響起以後,他才發現,要結束戰爭,不是他能決定的。

    戰爭的程序並不精彩,雙方都沒有出色的軍事天才,他們採取最原始的戰術,大規模的集團衝鋒在戰爭中屢屢出見。據伊拉克士兵回憶:他躲在戰壕中,根本不用瞄準,就能用機槍打造成片的敵人。

    戰爭給伊朗和伊拉克帶來巨大的損失,到了戰爭後期,交戰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能夠用於作戰的兵源也幾近枯竭,不少女人也走上戰場。

    交戰雙方,誰也沒有能力,再發動一次新的攻勢,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戰爭終於結束了。

    兩伊戰爭給世界格局帶來重大影響,由於戰爭,國際油價從5.8美元飆升到30多美元一桶,整整8年時間,油價一直保持著高位執行,美國在飆升的石油貿易中賺錢賺到手軟。

    到戰爭結束時,美國已經從越南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恢復了元氣。而與此同時,另一個世界超級大國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不能自拔。

    此消彼長,美國對蘇聯已經形成全方位的碾壓之勢。

    在兩伊戰爭中攫取了最大利益的美國,並沒有給油盡燈枯的伊拉克相應的補償,美國的做法在薩達姆看來就是背信棄義。為了得到相應的補償,薩達姆剛剛舔舐好傷口,又下令入侵科威特。

    在薩達姆看來,10年前德黑蘭大使館人質危機,美國都沒有出手。8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幾乎是為美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作為補償,伊拉克在科威特搞個小動作,想來美國也不會干涉。

    薩達姆想錯了,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國終於意識到,石油美元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在美華人看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行動,就是在砸美華人的飯碗。

    美國是最善於捕捉戰機的國家,一戰、二戰它都是趁雙方筋疲力盡時加入戰團。

    在北韓、越南戰爭中雖然吃了虧,但那是這兩個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美國加入戰爭套路和一戰二戰是一樣的。

    打完兩伊戰爭的伊拉克已經是強弩之末,和周邊鄰國關係都非常緊張,再加上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自顧不暇,這正是懲罰薩達姆的大好機會。

    美國又一次扮演了科威特的救世主,把戰爭的翅膀,籠罩在滿目蒼夷的伊拉克上空。

  • 5 # 布夫舟

    兩伊戰爭是20世紀冷戰格局中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它深刻影響了伊拉克和伊朗的內政外交,對中東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什麼伊拉克和伊朗會最終爆發戰爭?其原因主要如下:

    (1)美蘇爭霸。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深受美蘇冷戰的影響。兩伊戰爭之所以長達八年,與大國干涉息息相關。戰爭雙方的武器大部分都直接或者間接來自於蘇聯和美國,甚至美蘇還特意向戰爭雙方提供大量貸款。因為兩伊戰爭實際上也是美蘇在中東地區爭霸角力。

    (2)民族矛盾。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薩達姆深受泛阿拉伯主義的影響,一直想要統一阿拉伯世界。伊朗則是波斯人為主,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在伊朗巴列維王朝的時候,伊朗境內的阿拉伯人是受到歧視的,而伊拉克則非常同情他們,積極支援他們反抗伊朗政府,這就加深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同時,庫爾德人在伊拉克和伊朗均有一定規模,伊拉克和伊朗均支援對方境內的庫爾德人獨立。

    (3)領土糾紛。兩國領土糾紛焦點就是阿拉伯海的劃分和海灣三島的歸屬權。至於其中的細節就不一一敘述了,總而言之,雙方都覺得這些有爭議的領土應該歸自己,並且雙方都不願意妥協讓步。

    (4)教派之爭。伊拉克是遜尼派,而伊朗是什葉派,所以兩個教派之間的紛爭也激化了兩國的矛盾。

    (5)個人恩怨。伊朗的最高領袖霍梅尼在流亡伊拉克期間,多次宣傳自己的宗教思想,鼓勵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維護自己的權力。這就影響了薩達姆的利益,因而薩達姆將其驅逐到巴黎。霍梅尼掌權後,便將薩達姆當做自己的敵人。

    戰爭的結果。

    兩伊戰爭沒有贏家,戰爭帶來了大量的傷亡,摧毀了雙方的經濟,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生活,使得兩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以伊拉克為例。戰爭對伊拉克而言,到1987年初,伊拉克傷亡30多萬人,被俘5萬人。到1985年底,伊拉克的軍費開支已經高達1760億美元,伊拉克的內外債務高達900億美元。根據日本中東經濟研究所的估計,伊拉克戰爭後復興需要十年時間,資金是682億美元。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6 # 科羅廖夫

    從1980年9月持續到1988年8月的兩伊戰爭,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對中東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一場戰爭,同樣也是美國和蘇聯冷戰背景下的一場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兩個超級大國在某種程度上都支援了戰爭的挑起方伊拉克。細說兩伊長達8年戰爭的起因,無非領土爭端、宗教原因、民族矛盾以及雙方領袖之間的個人矛盾等等。但這場戰爭中沒有最終的贏家,不管是伊拉克還是伊朗,在戰爭快要結束時國內經濟幾乎處於瀕臨崩潰的狀態。

    兩伊戰爭是由伊拉克,或者說是由薩達姆一手挑起的,其表面原因是領土爭端。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的阿拉伯河在下游大約有100公里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界河,這也正是兩國爭紛的起因。早在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時期,就已經劃分阿拉伯河的淺水區歸波斯(即後來的伊朗),深水區歸奧斯曼(當時統治著伊拉克)。一直以來,伊拉克一方的深水區可以進行正常航運,而伊朗一方的淺水則什麼也做不了。

    時間來到20世紀75年代,當時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斡旋之下,兩國簽訂了以阿拉伯河中央基準線為國界線的《阿爾及爾協議》。事後伊拉克一方並不滿意,認為此舉侵害了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水道。遂薩達姆撕毀條約,直接進攻伊朗,美其名曰為了領土。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伊朗,如果不作說明,大家還以為這裡是美國。

    當時的伊朗可以說同時得罪著兩個超級大國,1979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直接將伊朗和美國的關係拖入深淵,直到今天兩國也是敵人。那時伊朗與蘇聯在亞塞拜然問題上也有分歧,伊朗甚至稱蘇聯是“大撒旦”。再加上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都對伊拉克有輸出武器裝備和戰爭貸款,有實實切切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也就對薩達姆入侵伊朗這件事睜一眼閉一眼了。

    宗教矛盾和問題一直是中東國家之間矛盾鬥爭衝突的一大原因,同樣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也少不了這個因素。統治伊朗的政權屬於什葉派,所以伊朗是什葉派國家,而伊拉克則是遜尼派國家。在互相眼中對方都是不順眼的,一言不合打起來這種事也是經常有的。另外,歷史上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就一直衝突不斷,在兩伊戰爭爆發之前雙方已經積累了相當沉重的民族矛盾。同時,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為少數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夠保障。

    伊朗領袖霍梅尼在流亡伊拉克期間多次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此舉這讓薩達姆很不開心。儘管這些原因都可以稱得上是兩國爆發長時間馬拉松式戰爭的原因,但其中的領土利益爭端還是應該被放在最主要位置上。

    沒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即使是遜尼派和什葉派恐怕也不會隨便挑動戰爭吧。要說這場戰爭最後的贏家,肯定不是伊拉克或者伊朗。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美國和蘇聯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 7 # 綠色與深藍

    既為邊界,也為宗教,也有中東兩強爭霸的因素。伊拉克什葉派人數最多,但在當時掌權的都是遜尼派,薩達姆當然也是,少數統治多數;而伊朗是什葉派國家。當然,兩國背後也有美蘇爭霸的影子。八年戰爭,結果是兩敗俱傷,薩達姆為轉嫁危機,入侵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爆發,多國部隊把伊拉克趕出科威特,接著就是美國對伊拉克的無休止的核查、制裁、在伊建立禁飛區等,把伊拉克耗得油盡燈殘之時,2003年,美國以一瓶洗衣粉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罪證”,發動伊拉克戰爭,薩達姆被推翻、後被抓獲後處以絞刑,遜尼派統治伊拉克的歷史結束,這也是今天兩伊關係不錯的重要原因,畢竟都是什葉派。此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

  • 8 # lanhuiping

    全世界最無意義,最無必要的戰爭就是兩伊戰爭,兩國都不知道為何而戰,卻付出慘烈的代價,也沒有勝利者,只有受害者,造成兩敗俱傷,毫無收穫。

  • 9 # 樓德慶

    兩伊戰爭沒有勝者!兩國不過是教派之爭,而美國利用矛盾挑唆戰爭,從而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老美一貫是世界攪局者。

  • 10 # 唐伯虎的粉絲

    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實質上是宗教矛盾激化和領土之間的雙方各自利益不相滿足情況之下,才動用武力來加以解決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又勞民傷財的,沒有任何積極進步意義的非正義的戰爭。

    在這場長達8年的戰爭中,美,蘇兩個大國在這場混亂的戰爭中又一發了一大筆的賣軍火支援戰亂的很不光彩的可恥角色,和不義之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全明星紅毯趣事,“主播智勳身高再次曝光,約德爾人羈絆實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