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思緒87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首都巴黎人民推翻第二帝國,宣佈建立第三共和國的資產階級革命。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後,法軍連遭慘敗。9月1日色當會戰,法軍大敗,次日投降,拿破崙三世被俘。訊息傳到巴黎,群情激憤,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數萬群眾上街包圍立法團所在地波旁宮。在人民強大壓力下,共合派議員甘必大等人被迫宣佈廢除帝制,並在市政廳宣佈成立共和國。此後資產階級奪取勝利果實,成立國防政府。…本文取材《世界歷史詞典》。

  • 2 # 霧裡看花說

    法國大革命當然是人類的進步了。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為以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拿破崙戰爭早期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2、經濟上,法國在18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僅次於英國的工業國家,推動了工業革命在歐洲的發展.3、思想上,法國啟蒙思想家把歐洲的啟蒙運動推向高潮,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啟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 3 # 質躍

    法國大革命往往以1789年7曰攻佔象徵著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為開始,到《人權宣言》到君主立憲制確立到吉倫特派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到Accord賓派,革命逐步推向高潮,1794年7月“熱月革命”,標誌著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然後“霧月政變”拿破崙登臺,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失敗後波旁王朝第一次復辟,到百日王朝(拿破崙第一帝國復辟),到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到1848年“六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1852年波拿馬登基稱帝實行專制,稱“拿破崙三世”,史稱法蘭西第二帝國;

    一直只到1870年9月4日,共和派在市政大廳宣佈廢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後不久,憲法修正案確認共和制,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共和制在法蘭西最終確立,並確立國歌《馬賽曲》,國慶7月14日。歷史上往往認為,至此“法國大革命”結束。

    從反覆波折的歷經多次起義、復辟,可見,資產階級的共和制取代封建專制統治路徑雖曲折,但最終還是勝利了。整體上而言,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王朝社會顯然是進步。方方面面的進步,

    制度的進步,於法國而言,徹底地摧毀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雖歷經波折,終是資產階級社會取代了封建王朝社會,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這就是進步。於世界而言,大革命波及歐洲眾多國家,為此後的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

    經濟發展的進步,雖然在反覆動盪的革命運動中,經濟時有繁榮時有低落,而整體上,是逐漸的掃除了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舊生產關係模式,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思想的進步,於法國而言,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衝擊,舊的觀念天賦神權、封建專制統治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於世界而言,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並給以沉重打擊,《人權宣言》與《拿破崙法典》為其他歐洲國家的憲法制定提供了範本。

    另外,文化、藝術、科學等等都隨之進步。

    僅供參考。

  • 4 # 蘇黃米

    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可以說是如火如荼,轟轟烈烈。不少人為此拋頭顱、灑熱血。其綱領性檔案《人權宣言》源於Continental的"18世紀精神" ,提倡人人平等。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然而,法國大革命砍了太多人的頭,十分殘暴血腥。革命者砍了國王的頭,革命者的頭也被後來的革命者砍了。猶如一場民粹主義的發洩與暴亂。

    我之前有一篇文章,專門寫了羅伯斯比爾,內容如下:

    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槍聲四起,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軍警展開激戰。起義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掀開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序幕。革命形勢如同閃電,飛速發展,資產階級迅速奪取政權,並頒佈了舉世聞名的《人權宣言》,人生來自由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閃電般的革命背後如同陰雨的雲層一般不安,巴黎人民激情澎湃起義不斷。在動盪之中,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山嶽派)專政掌權。

    走向權力的中心,“羅伯斯庇爾已經當上了國王!”

    就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之後的兩年,雅各賓派的首領羅伯斯庇爾也同樣屍首分離。雅各賓派,曾執行過血腥的暴政與專權。如今,史學界更多的學者用資料說話:在1793—1794年雅各賓派專政的“恐怖統治”時期,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約30萬人,被判處死刑者16594人,未經判決與死在獄中者約4萬人。被判處死刑者84%第三等級(其中25%資產者、28%農民、31%無套褲漢)、8.5%貴族、6.5%教士。有關資料至今無法說明其中無辜者的數字或比例。無辜的受害者遠不止十個百個。

    雅各賓派實施專制統治,有人這樣形容他們:“極端的雅各賓主義者” “可怕的山嶽”。他們希望“集體專政、消滅一切反對派……”。而這個統治的中心就是羅伯斯庇爾。1792年,是羅伯斯庇爾走向最高權勢的時候。“那時,羅伯斯庇爾已經當上了國王!”曾有史學家指出:“在法國大革命中起了如此可怕作用的羅伯斯庇爾,這時候開始成為頭等重要人物。”“他有實行暴政的一些特性:才智固然不高,但也不同於一般;他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愛國主義的表現,不為利誘的良好聲望;他持身嚴謹,不反對流血……有一個很大的狂熱的派別的支援。”

    然而,這似乎是一場權力的遊戲,因為在1792年9月21日之前,在制憲議會以及立法議會,佩蒂翁與丹東等人的威信都在羅伯斯庇爾之上。“羅伯斯庇爾還沒有可怕到實行獨裁的地步。”而在1792年9月21日召開的國民公會內他才扮演最強的角色,並且開始把持國民公會。羅伯斯庇爾出身於律師世家,苦練演講、精通辯論。終於贏得了國民公會多數議員的支援,並且把旁聽席上的人們深深感染。同時,他完成了自己的派別轉向,得到有著“狂熱信仰”得“狂熱派別”——雅各賓派的支援。

    懟他!“我就敢控告你!”

    俗話說“受得起多大的讚美,就經得起多大的詆譭”。矛盾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要經過醞釀和發酵。懟羅伯斯庇爾最多的一個人叫盧韋,在1792年春天的時候,他還只是語重心長地說:“你天天都講話,每天講得比全體俱樂部成員加起來還多。”“羅伯斯庇爾啊,當你的舌頭休息時,你的身體忙碌起來,到處出席會議。”“你不是主席也不是秘書,你卻坐在主席臺上很顯眼的地方。”“在那裡,你的眼睛不停地在整個大廳裡掃來掃去……你觀察男信徒,又用望遠鏡窺視女崇拜者……你讓你的助手們在會場上到處傳達命令……你無所顧忌地用手勢向人們表示應該讓誰發言……有時人們看見你在命令主席是否應該付諸表決。”

    1792年9月26日,國民公會的會場上發生新的爭鬥,吉倫特派與雅各賓派爭論不止。10月29日,盧韋的助攻上線了。內政部長羅蘭在國民公會作關於全國與巴黎局勢的報告。他將矛頭直指雅各賓派的暴政及其首腦羅伯斯庇爾。“他譴責9月大屠殺、公社的奪權、混亂製造者們的陰謀。”他指責舊制度的擁護者、冒充人民之友的過激者與嚴重犯罪者,他們“心懷陰謀”,妄圖“攀登高位,渴求人知、金錢與殘忍!”這顯然說的就是雅各賓派。他說:羅蘭與最著名的吉倫特派人士們受到了威脅,他們的敵人主張“還會有一次新的流血,這些人僅僅希望聽從羅伯斯庇爾的意見。”

    羅伯斯庇爾怒火中燒,立即走上講臺宣佈:“誰也不敢面對面地控告我!”

    盧韋對羅伯斯庇爾“怒目相視”,立即大聲回答:“我就敢控告你!是的,我就敢控告你!”“羅伯斯庇爾,我控告你,你長久地誣衊最真誠的愛國者……這是發生在誣衊即可成為確鑿罪行之時。我控告你,你在不斷地自我製造成為一座偶像。我控告你,你曾使用一切陰謀和恐懼去束縛巴黎省的選舉人會議。最後,我控告你,你明顯地追逐最高的權力……”他指責羅伯斯庇爾“對數百公民多次加以極為卑鄙的吹捧,先說他們是巴黎人民,後乾脆稱他們為人民,再後稱他們為最高主權者。他喋喋不休的宣揚自己的功績、優點與品德,而且在說明人民的力量、尊嚴與最高主權之後,總是宣稱自己也是人民。”

    盧韋說雅各賓派冒充了人民之友,這是“對巴黎人民的最無恥的誣衊。巴黎人民善於戰鬥,但不善於殺人!” 9月2至5日的屠殺是“一些披著綬帶的巴黎市政官員主持了那些暴行。”盧韋在掌聲中走下講臺。羅伯斯庇爾面色蒼白,沒有立刻答覆,要求在一個星期之後發言答覆。

    11月5日,羅伯斯庇爾作了回答,為一切控告辯解。“你們期待一場沒有革命的革命嗎?”“誰能在事後正確地說出人民起義的波濤應在哪一瞬間散碎成為浪花呢?”(指8月10日起義)他兩次表示“我要說清楚”,他已“不再經常去公社委員會了”,(9月初屠殺之事)“我只是從公眾傳播的訊息中知道。”“人們奔向監獄……這是一種人民運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最終還是以羅伯斯庇爾的雅各賓派獲得了勝利。

    終結——斷頭臺上的亡魂

    雅各賓派的掌權時間十分短暫,在此期間他們頒佈了全面限價的法令,對生活必需品實行最高限價。為了反擊外國干涉,國民公會發布總動員令,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大量青年應徵入伍。而其過激的行為主要是為了鎮壓反革命,透過關於懲治嫌疑犯的法令,規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監管。為了挽救共和國和拯救革命,實行恐怖政策(政治恐怖和經濟恐怖)。

    1794年春,羅伯斯庇爾先後將埃貝爾派和丹東派主要成員送上斷頭臺,雅各賓派內部矛盾更加尖銳。而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政權,羅伯斯庇爾也被送上了斷頭臺。他所竭力締造的烏托邦大廈已經轟然崩塌,他所否定的一切即將復活。羅伯斯庇爾的單人牢房,就是關押7個月前被他送上斷頭臺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奈特的牢房,他所得到的待遇甚至還不如安託瓦奈特:已經無法說話的他不斷打手勢希望得到紙和筆,但沒有人理睬,不要說為自己辯護,他甚至喪失了留下一份遺囑的權利。審判在匆忙中開始,其實根本談不上什麼審判,法官不過是花了三十分鐘來宣判22個被告的死刑,執行就在當天。

    在執行死刑之前一個多小時的行進中,羅伯斯庇爾始終保持著一如往常的威嚴和冷峻,對咒罵和嘲笑充耳不聞,目光凝視遠方。用來包紮下顎的白色繃帶浸透了一層又一層鮮血,已經完全發黑,當他走上斷頭臺俯身在刀刃之下,為了滿足人們對復仇的渴望,充滿惡意的劊子手狠狠撕下繃帶,劇痛和憤怒擊潰了這個意志堅強如鋼鐵的男人,他歇斯底里地咆哮,像一頭絕望的野獸。刀刃落下,歡呼聲持續了整整15分鐘!一切都結束了,或者說,一切又重新開始:從大革命恐怖政治的血汙中搖搖晃晃站立起來的法蘭西,在不遠的將來,將一腳踏進“500萬人的墳墓”——拿破崙戰爭。

    羅伯斯庇爾死後,有好事者為其寫了墓誌銘:過往的人啊!不要為我的死悲傷,如果我活著,你們就得死亡!回首法國大革命,如同暴風驟雨,似乎只有在激進之中才能達到高潮,也似乎只有在絢爛之極過後才能沉澱出迴歸平淡的思量,而戰鬥的號角總與死亡的悲歌並存。

    至於對法國大革命的書寫,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對此我也專門寫過文章:歷史的復活者——米什勒(Jules Michelet,1797—1874)米什勒一生跌宕起伏,擔任過國家檔案館館長,也因宣傳“革命的宗教”“人民即救世主”而被停過課程。他的一生著作甚頗多,有《法國大革命史》《19世紀史》等,《法國曆史》共出版23卷。關於對歷史的態度,他的核心就是使之復活。他聲稱:“基佐稱歷史為分析,蒂耶裡稱之為敘事,我將歷史稱作復活。”米什勒也坦言:別人更有學問,更加明智;至於我,更多的是愛,如果說我超越其他歷史學家,那是因為我愛得更深一些。也正是因為這份愛,他喜歡用誇張的副詞來書寫歷史,也因此可能使“復活”超越了真實。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檔案館的“羊皮紙記錄,已在那裡存放了漫長的歲月,它們提出的再好不過的要求,就是復活起來重見天日。這些文獻不是文獻,而是人們的生活、各省的生活、民族的生活。”“大革命中的這些偉大的演員,都不是冷冷清清地離開我們而去……我曾經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在那個陌生的世界裡,我是他們的自己人。翻閱完這些檔案、檔案與記錄時,我在其中呼吸,來來往往,感覺良好。這些材料並非默默無言。所有這些東西表面看來好像已經死亡,實際上並非如此。不論我接觸到哪一頁材料,都覺得有些東西走了出來,將我喚醒,這就是革命的幽靈。”對於大革命中的歷史人物,“我已經將他們從墳墓中挖了出來,使他們復活了。”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米什勒是人民之友,富於幻想的、潛在的共和主義者,他明白地反對(當時法國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他贊成革命,但是不喜歡雅各賓派。在米什勒的眼裡,馬拉是“癩蛤蟆”或“猴子”。“馬拉以其氣質而言,是一個女性,比一個女性有過之無不及,十分神經質與十分狂暴易怒。”羅伯斯庇爾是“貓”或者“書呆子”。他引用以為普通法華人的話語:“誰發動了革命?米拉波。……誰腐蝕了革命?馬拉與羅伯斯庇爾。”米什勒提倡“社會之愛”與祖國之愛,主張資產者、小業主、手工業者的聯合,而自由與小康應該成為這個結合的堅實的基礎。“世界之初,鬥爭開始。”這是“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自由與命運的鬥爭。歷史沒有其他的內容,它是關於上述不停鬥爭的敘述。”“歷史為永久的進步,自由不斷獲勝。”自由與必然不停地鬥爭,“讓這個戰鬥永遠繼續!它創造出人的尊嚴與世界的和諧。”歷史的反思者——基內(Edgar Quinet,1803—1875)基內曾著力研究法國大革命,著作有《大革命》和《基督教與大革命》(等。他指出:“讓我們鑄造一個自由的靈魂!目的在於革大革命的命(révolutionner laRévolution,使大革命發生鉅變!)可是我們任何時候,首先必須拒絕:將不偏不倚的精神視作侮辱大革命。”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與米什勒不同,基內並不是埋頭於檔案館之中寫成了《大革命》,寫作時他身處異邦,缺少文獻資料,他有的更多的是放逐歲月中的冷靜思考。歐洲史學中有人以“完全是一部研究性的著作”“主觀的唱高調式的議論”“缺乏資料”來評價基內,然而,也有人堅持人認為大革命的歷史不等於一冊文獻資料的彙編。“學霸式的譴責,實際上否定了基內研究大革命的權利,而這些人無權剝奪他人從事史學探索的權利。侵犯他人合法權利者,往往就是權力、權勢、特權的迷戀者與受益者,至少也是個不容異見的超級學究。”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根據基內的看法,革命的目的在於實現自由制度,而必須選擇正確的到達自由的途徑。“不自由毋寧死!”“自由或死亡!”的口號到處喊響,自由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但是,後來事態的演變出乎人們的意料,追尋的目的與得到的結果大相徑庭。大革命中奉行了失敗的宗教政策,雅各賓派的暴力和恐怖應當受到譴責。天主教一向控制著法國社會,如此狀況妨礙著自由制度的發展。必須完全廢除天主教,而大革命未能以新教取代舊教。由於使用暴力,革命家與革命機制自毀長城。暴力與恐怖不僅繼承了過去的專制主義,也培養出將來的專制主義。恐怖統治不曾摧毀革命的敵人,而是摧毀了革命。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歷史的探索者——奧拉爾(Alphonse Aulard,1848—1928)奧拉爾可謂是不折不扣的學院派,不想遺漏任何一條史料,也不想維護任何一種論點。他說“我將盡力履行歷史探索者的職責,而不維護某種論點”。1887年起奧拉爾開始主編《法國革命》,1888年,建立“法國大革命研究會”,致力於有關大革命的檔案、文獻整理與公佈。在奧拉爾的主持下,陸續出版26卷《救國委員會法令彙編》《雅各賓派的社團——有關巴黎雅各賓俱樂部歷史的文獻彙編》《熱月反動與督政府時期的巴黎,關於巴黎的公共精神歷史的文獻彙編》《執政府時期的巴黎》《第一帝國時期的巴黎》等書籍。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奧拉爾認為人的一生中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是他曾嚴肅地表示:“我不想遺漏任何一件重要資料,也未曾發表任何一個不是直接根據原始資料的意見。”奧拉爾對一切都持有寬容的態度,習慣用長時段的眼光看待問題。跨越三個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歷史書寫——從米什勒、基內到奧拉爾在他筆下,1792—1794年的“恐怖”,由於必須抵抗入侵者和保衛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而產生。他否認那些行為出自“雅各賓人民的心理”,指出恐怖是革命陷入危機時民眾的心情以及本能所支配的行為。他反對山嶽派專政期間的過激或殘暴行為,也肯定它捍衛新法蘭西的功績。“我們看到,在革命政府的建立中,未有任何系統的恐怖。所有的恐怖事實說明,該政府未曾實行系統的恐怖,也不是實踐某種偏執的思想。這個政府日復一日地憑藉經驗而形成,引發的原因在於保衛國家的需要……在於和整個歐洲作戰的人民,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同時,人們常說這個革命政府是戰爭的產物,它將隨著戰爭的結束而消失。”情理之糾結 歷史之構建透過大革命的歷史,米什勒得出結論:“法蘭西……那裡需要革命,至少需要言論的自由。”他的夙願是以“人民的共和國”來保證自由的不斷勝利。基內用理智無情地將大革命進行淨化,沒有因激進共和主義而走向極端支援恐怖統治,而是維護了歷史真實的面目。而奧拉爾的貢獻在於文獻彙編和關於共和主義思想及其影響的研究,他證明共和主義產生較遲,不能牽強附會地將大革命之初等同於為共和制而奮鬥的活動,而是革命的推進、矛盾的激化,才給共和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社會條件。歷史的發展仍在繼續,歷史的書寫並未停止,歷史的解釋也仍未終結。法國大革命的研究者可謂是代有才人,前仆後繼,對於大革命的解讀也是見仁見智。比如,奧拉爾的學生馬蒂葉茲就過度讚揚羅伯斯庇爾,貶低丹東,甚至為了不看見某地鐵站附件丹東的雕像而選擇多坐一站。他本身也如同羅伯斯庇爾一般,由相對溫和到超度激進,以猛烈著稱。歷史學,交織著理性與感性,在與理性的衝突中,要是相信了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便屬於了某個學派。歷史不是“事件史”,而是“綜合史”,即為“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宗教的、文化的與精神的要素的綜合”,是不同的歷史書寫者記載過去、安排過去的手段。而按照勒龐的觀點,對於大眾,不管是在大革命還是對歷史的理解中,“誰向大眾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打動群體的是神話中的英雄,“假如歷史沒給我們留下它的文學、藝術和不朽之作,我們對以往時代的真相便一無所知”。

  • 5 # 博學審問

    從對世界而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次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革命,共經歷了五年的時間;而是這次大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封建主義,使得歐洲的封建主義地位受到威脅;三是這次大革命使得資本主義思想在歐洲其他國家得到傳播,各國開始認識到資本主義思想;四是這次大革命為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一個引領性作用,鼓勵了各國的勞動人民。因而這次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影響。法國大革命是下層階級反抗君主以及貴族階級壓迫的表現,大革命也使得法國的封建主義的地位受到威脅。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不僅僅是對法國而言,更是對世界而言,這次大革命打擊了封建主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第三集,上書房大臣和阿哥們舉薦雍正追繳欠款,康熙為何沒有立即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