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所謂金匱之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她在臨終前,把趙匡胤叫到跟前,交待遺言說:“你百年後,由二弟趙光義接任皇帝位,趙光義死後弟弟趙廷美接任,再由趙廷美傳位給你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然後,叫來趙普,把遺言撰寫好,“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金匱之盟就是杜太后確定的傳位順序遺書。關於此事,《宋史》和野史均有記載。《宋史杜太后傳》說,太后病重,趙匡胤侍湯弄藥,不離左右。臨終,趙匡胤和趙普在床前聽遺命,杜太后問,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天下?趙匡胤說是因為祖宗和母后的積德所致,杜太后說,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周世宗柴榮傳位於幼子柴宗訓,倘若周朝繼位的是年富力強的皇帝,哪有你的天下?所以呢,你百年後,當傳位於你弟弟。於是,命趙普寫好遺言,收藏於金匱。

    此條與李熹《續資治通鑑長編》所載大致相同。但司馬光《諫水記聞》一書中,記載的卻與此有別。《諫水記聞》前面的記載類似,但後面明確說:“汝萬歲後當依次傳之二 弟,則並汝之子,亦獲安耳。”要求趙匡胤不僅傳位於趙光義,而且再傳趙廷美,當然,也要求兩個弟弟之後仍傳位於趙匡胤的兒子們,這樣,既免除了主少國疑、容易為武將篡位的危險,也對趙匡胤的後人有明確交待,可謂著眼長遠,考慮周全,故趙匡胤聽後,哭著答應道:“敢不如母教。”

    於是,杜太后召趙普到床前,命他書寫遺書,寫完後,趙普還在後面署名“臣普書”,然後,命人藏之金匱,安排謹密宮人掌之。

    畢竟《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諫水記聞》這幾本關於宋朝比較重要的幾部史書都記載了此事,只有些許差異,關於安排後事的人物和細節又大致差不多。而與之相反的說法,即趙光義繼位後,讓人杜撰了這個傳位故事,以證明他得位之正,在史書中幾乎沒看到過這種記載。所以,這個金匱之盟是確有其事的。

    至於趙光義最後既沒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又沒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 2 # 趣解囧說

    金匱之盟,史載宋朝杜太后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但這“金匱之盟”是真是假,歷朝歷代都有人探討,且與“燭光斧影”並稱北宋兩大疑案,至今未解。不過從以下幾件事情可看出真偽:

    一、杜太后要求宋太祖“傳弟不傳子”,是極不合理的。杜太后死時,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已經十一歲,而宋太祖本人三十五歲,正值年富力強,杜太后怎麼就知宋太祖死時,趙德昭還是個孩子呢?難道老太太這是在詛咒兒子早死?事實上,宋太祖駕崩時,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是一個成年人,完全有能力處理政務。

    二、宋太祖、宋太宗,為何不把盟誓昭告天下。即使宋太祖有私心,欲立自己的兒子,將盟誓藏了,那宋太宗即位之後,應把他昭告天下,以證明自己是合法的帝位繼承人。可他也沒有啊!

    三、宋太祖之死疑點重重,“燭光斧影”之說到現在無解。宋太祖在位時,宋太宗是開封府尹,權勢最大,是僅次於宋太祖的二號人物,宋太祖在“燭光斧影”之中去世,宋太宗立馬即位,難道不存在兄弟相殘的可能性嗎?只是無從調查罷了。

    四、太宗即位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德昭與德芳相繼畢命。宋太宗即位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德昭與德芳都已經成年,不久德昭就用“水果刀”自殺了,接下來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德芳也死了。這是什麼原因?

    五、開封尹趙廷美犯事被流放。宋太宗的弟弟秦王、開封尹趙廷美被告發陰謀奪權,趙普查獲趙廷美與官員相互勾結的證據,被髮配到房州,很快也死了。同時金匱之盟出世,這已經是宋太宗即位五年了。你說怪不怪。

    六、趙普何以東山再起。宋太祖當政時,趙光義與趙普爭權,他把趙普整倒,才逐漸掌握大權的,而宋太宗即位後,一直被趙光義視為“眼中釘”的趙普又得到趙光義的“重用”,就是為什麼?應該是讓趙普來幫他擺平一些事情,洗涮一些不好的影響吧!

    金匱之盟出世時,趙家三兄弟中的趙匡胤、趙廷美及趙匡胤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已經死了,此時丟擲金匱之盟,只是證明宋太宗趙光義皇位的合法性罷了,其他合法皇位繼承人都已經離世了,沒人可與他一家爭皇位了。綜上所述,起碼公開的這份《金匱之盟》是由趙光義與趙普偽造的。趙光義的皇位“光明正大”了,趙普得以復拜宰相,位極人巨。親們,你怎麼看?歡迎點評,謝謝關注!

  • 3 # 熠熠生輝yao

    “金匱之盟”是北宋開國之初,杜太后病重之時,勸說二兒子宋太祖趙匡胤立下誓約,待他百年,將皇位傳給三弟趙光義,“兄終弟及,再傳子侄”的皇位繼承方式。對這個盟約,史家有不同的解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此,我不多作引用,只談談自己的看法:

    唐末藩鎮割據,五代十國時各路豪強登場,宮鬥、政變時有發生,弱一點的皇帝掌控不了局面,會被權臣掀翻。而強力的皇帝,像周世宗柴榮,因為世事無常,突然英年早逝,才讓殿前校檢趙匡胤有了機會皇袍加身,從柴家的孤兒寡母手中得了江山。

    這樣的經歷,對趙家而言肯定是印象深刻的,由頗有見地的母親提出“兄傳弟”的建議,此時趙匡胤35歲,坐北朝南當皇帝的第二年;趙光義23歲,趙光美14歲;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還在幼年。出於需要強力儲君作預備、以穩固趙家天下的打算,有著軍、政經驗的趙光義成了最佳人選。所以,趙家母親和兒子,關起門來一家親,商定這個約定的可能性很大。

    杜太后過世後不久,趙光義就以泰寧將軍節度使、大內都部署的身份,擔任開封尹、同平章事。這其中,開封尹,是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職名,多由"儲君"擔任,如周世宗、宋真宗於即位前都曾擔任此職。擔任這些職務後,趙光義又被加封為晉王,成了實際的“皇位”接班人。這時,宋太祖不論出於保江山、孝母親、親兄弟的想法,都是願意傳位給趙光義的。

    此後,大宋朝風調雨順,而作為“太祖長拳、太祖棍法”的發明者,武術專利所有人趙匡胤也是“吃嘛嘛香,身體倍棒”。這樣過了十幾年,太祖的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了(其中一個被後世小說演繹成“八賢王”)。出於人的天性,這時太祖應該是猶豫的,既不想絕情的翻臉動趙光義的位置,又捨不得把皇位傳弟不傳子,因此遲遲沒有正式公佈皇位繼承人,過一天算一天,看看情況再說。

    但對於趙光義來說,這種情形是種煎熬,兩個侄子都已成人,多等一天就多一分挑戰和危險,對於生性涼薄的趙光義而言,宋太祖現在已經不是兄長,而是自己繼承皇位的障礙,最是無情帝王家,你不傳位那麼我來動手。於是,太祖毫無徵兆的突然駕崩,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野史上傳說的“燭光斧聲”事件,未必確有其事,但對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一直有質疑之聲。為了擺明自己執政的正統,在當皇帝后的第六年,宋太宗和已經被邊緣化的趙普合作,一唱一和,把口頭約定的“兄傳弟”建議,由趙普把自己代入其中成了記錄人,交給宮人收入金櫃之中,形成一個正式的盟約文書,泡製出來,宋太宗證明了其得國的合法性,趙普則重回權力中樞。

    後世的史學家們,只能根據史冊中留存下來的文字,抽絲肅繭,來推測事情的真相。但經過當政者的精心“整理”,又有多少有力的根據,可以留存呢?

  • 4 # 史無止境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認為趙光義繼承皇位是合法繼位,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是後來有人對“金匱之盟”一事提出了質疑,使得這一事件變得撲朔迷離。相傳在趙匡胤去世的當晚,曾召時任開封府尹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獨自酒對飲,商議國事。

    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時而又見趙匡胤手持玉斧戳地,“嚓嚓”的斧聲清晰可聞。

    兩人飲酒直至深夜,趙光義才告辭出來,趙匡胤睡下。然而次日凌晨,突然傳出趙匡胤的死訊,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將趙光義請了來。

    皇后心知不妙,只得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皇后這樣說,也就表示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兩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趙匡胤以50歲的盛年逝世,而且是突然死去,本就容易令人起疑。再加上趙光義在趙匡胤死的當晚與之單獨相處,又搶在趙德芳之前登基,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

    為了顯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趙光義丟擲了其母杜太后的遺命,即所謂的“金匱之盟”。

    據《宋史·杜太后傳》,說是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在臨終之際,曾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后當時問趙匡胤何以能得天下,趙匡胤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廕。太后卻說:“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給幼子,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匡義,匡義再傳匡美,匡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是社稷之幸。”趙匡胤於是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王人“金匱之盟”到底有沒有,至今沒有定論,但就杜太后的這番話來分析,卻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趙匡胤兄弟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趙匡胤每次出征,都讓趙光義留守都城,軍國大事也都和這個弟弟共同決策。一次趙光義生病,趙匡胤不但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燒艾草為弟弟治病,並且在自己身上試驗,觀察藥效。

    關於趙光義繼位的猜疑和各種傳說暫時被壓制下去了,但這個繼位的陰影卻始終困擾著趙光義,而且他也不想按照“金匱之盟”把弟弟趙匡美立為繼承人,再由趙匡美傳回太祖之子。為此,趙光義絞盡腦汁,逼死了弟弟和侄兒,想達到傳位給兒子的目的,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長子也在這場權力的明爭暗鬥中被逼瘋了。1000多年以來,沒有人去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金匱之盟”也成了宋太祖坦蕩無私的例證。那麼這個盟約是否真的存在呢?《宋史》中數次講到了“金匱之盟”事,其中在《杜太后傳》有文字記載。另外,在司馬光《水紀聞》、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著中也有關於盟約類似的記載。

    歷史上人們對於這個“金匱之盟”深信不疑,可是讓人覺得蹊蹺的是,這個盟約的原文卻一直找不到。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太祖實錄》第一次編修的時候,並未對這件重大事件做任何的記載。《宋史》中記載的“金圓預盟”,是後來才加進去的。而關於太祖的死官方的記錄也是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至於宋太祖的死因,壓根兒就沒提以致坊間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猜測:有的說是死於飲酒過度,還有的說太祖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太祖死得不明不白,讓人不得不懷疑皇位最大的受益人趙光義。北宋僧人文瑩《湘山野錄》中記載,太祖在死前的晚上,天氣十分寒冷,他跟趙光義一起飲酒,兄弟倆一直喝到深夜。本來不應該留宿內廷的趙光義卻一直待在皇帝的旁邊。當天晚上,太祖在屋內發出莫名其妙的喊叫聲,還傳出“燭影斧聲”。在《餘錄》中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與趙光義之間的姦情。許多不正常事情出現在太祖駕崩的當夜。讓人值得玩味的是,趙光義在繼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有必要費這麼大勁嗎?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去世時,太祖只有4歲,正是壯年時期。趙光義也剛剛23歲,而太祖長子德昭也已經14歲。問題是,當時太祖身體健康,並沒有短壽天折的跡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時,長子德昭已0多歲,怎麼會有幼主之說?杜太后依據什麼猜測太祖會早死、幼子繼位,而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轍呢?難道杜太后憑經驗或靈感有超前的洞察力?即使幾年後太祖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7歲孤兒斷送江山的局面。等太祖去世時,趙德昭已經26歲,用“幼兒當皇帝,導致失天下”為由,不讓他繼承帝位是站不住腳的。如果真的有遺詔,為什麼太祖在臨終前不讓人開啟金匱,而是要等到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由趙普揭露出來呢?在這份公佈的遺詔中僅是一個大概的內容,而且內容還不完全一致。趙光義這時候為什麼不把全文都公佈出來呢?因為這是證明他繼位合法的最有力的證據啊!事實上,宋太宗生前並未遵照遺詔來辦事,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而是傳位給他自己的兒子。種種情況表明,宋太祖之死與趙光義繼位,均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發生的,而宋太宗又是宋太祖之死的直接獲益者,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有關,這已是不辨的事實。“金匱之盟”的是否存在是很值得懷疑的。“金匱之盟”疑案發生在皇家禁宮當中,孰是孰非留待後人去評述。宋太宗繼位後延續了宋太祖的政治方針,鞏固了宋太祖開創的局面滅掉了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君權神授的鬧。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沒有傳給兒子,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上認為趙光義是奉太后“金匱遺詔”旨意行事,繼承皇位是合法的。但“燭影斧聲”的傳聞使這個說法的真實性變得撲朔迷離。

    相傳趙匡胤去世的當晚,曾召弟弟趙光義(開封府尹)入宮飲酒,室外的宮女、太監在暗淡的燭光中,隱約地看到了趙光義離席擺手後退,而趙匡胤手持玉斧戳地,還發出清晰聲響的一幕。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才告辭。次日凌晨,即傳出了趙匡胤的死訊。

    皇后即派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來議登基事宜,王繼恩卻請來了她的小叔子趙光義。皇后隨機應變,立即哭泣說:“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您了。”,官家———是皇帝的意思,皇后這樣表達,表示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從此刻起,趙德芳當皇帝的機會喪失殆盡。

    趙匡胤在年富力強時猝逝,趙匡胤死的當晚與趙光義相處,第二天趙光義又搶在趙德芳之前進宮,迫使皇后承認了自己的帝位。這一切,留下了許多疑惑,明眼人都曉得趙光義有弒兄奪位的嫌疑,這是大逆不道之舉,如果傳遍天下,趙光義不僅皇位不保,還會眾叛親離,甚至招來口誅筆伐、死於非命、遺臭萬年。

    至此“金匱之盟”橫空出世了。根 據《太后傳》: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宋太祖趙匡胤的媽)自知來日無多了,召趙普入宮記錄遺願:她對宋太祖趙匡胤說:“周世宗傳位給幼子,主少臣壯,是你當皇帝的原因,你要吸取教訓,你的帝位要先傳匡義,匡義再傳匡美。匡美傳於德昭,使國有長君,這是國家之幸。”趙匡胤泣拜接受。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藏於金匱之中。金匱之盟的真假又是一謎,但趙光義後來逼死了弟弟和侄兒,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是真的!而自己的長子也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被逼瘋了。

    杜太后去世時是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太祖正值不惑之年,身體健康,無短壽天折的徵兆,杜太后憑什麼能判斷出太祖比太宗要早死呢?如果真的有此事,太祖生前包括臨終都沒提到過,不蹊蹺嗎?尤其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由趙普說出來,這正常嗎?

    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金匱之盟是趙光義與趙普等君臣聯手偽造的,目的是彰顯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不過,宋太宗繼位後,堅決貫徹執行了宋太祖的治國方略,延續了太祖的政治路線,穩定了北宋的局面並滅掉了北漢,尤其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這功不可沒,沒人願意把他真實得位的經歷揭露出來罷了。

  • 6 # 南風燻兮

    關於“金匱之盟”是否真實存在,歷來爭議頗多,該案屬於皇家禁宮疑案,基於一些歷史文獻,真實與否很難確定,我認為大家只要對事對人有個全面的瞭解即可,東哥就來給大家講一下。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載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太祖趙匡胤在旁侍疾,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交代未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這份遺書藏於金匱(匱,通櫃)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宋史·杜太后傳》提到:“金匱之盟”為真實

    金匱之盟的正式公開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由宰相趙普所記載。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宋史》作為官方史書它的記載還是極為可靠的,而我們熟知的司馬光所著《涑水紀聞》中記載:因敕戒太祖曰“汝萬歲後,當以次傳之二弟,則並汝之子亦獲安耳。”可見“金匱之盟”卻為真實。

    “金匱之盟”為真實,杜太后經歷過五代亂世

    基於這點確實讓人可信,因為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王朝更換頻繁的特殊時期,杜太后深知王朝的統一的來之不易,並對太祖說:“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她認為剛剛建國,根基不穩,王朝不能短命,而德昭確實年幼不足以應付,不如選擇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趙光義來坐帝位,由此可見“金匱之盟”也確實可信。

    四個疑點讓世人懷疑其真實性

    疑點一:太祖年齡以及太子年齡

    杜太后重病的時間是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當時的宋太祖多大?宋太祖是公元927年生人,當時的他才34歲,正直壯年,按照古時帝位傳承只有在無子嗣或其他特殊情況下才另傳他人,而太子趙德昭公元951年生人,年齡14歲,而當時杜太后卻說太祖會死,然後只有弟弟繼位太子才能“獲安耳”,所以根據太祖年齡和太子德昭年齡來看金匱之盟確實是值得懷疑的。

    疑點二:金匱之盟為遺照,既為遺照,那在太祖死後應該命人宣佈開啟金匱

    我們上面說太祖皇帝的年齡問題,還有一點就是太祖皇帝是公元976年去世的,算來他一共活了49歲,那麼他會在他34歲的時候即便有身體的特殊原因,也會命人把金匱開啟並宣佈遺照。

    疑點三:為何僅僅宰相趙普知道此事,皇后卻不知道

    趙普作為開國功臣,宋朝宰相,還是太祖皇帝的掌書記,那麼他知道此事自然正常不過,可是別忘了還有一人,就是作為結髮妻子,且與太祖皇帝青梅竹馬的孝惠皇后,她卻不知道此事,而且還要等太宗皇帝繼位6年後才宣佈,所以“金匱之盟”實為可疑。

    疑點四:宋太宗趙光義未遵昭辦事

    既然“金匱之盟”為真實性的,那麼杜太后的意思是太宗退位後,也要把帝位讓給唯一在世的弟弟趙光美,可是他卻傳給兒子趙恆,未遵昭辦事,那“金匱之盟”還是真實的嗎?

    “金匱之盟”可能為趙普偽造

    我們都知道在太后跟太祖進行“金匱之約”時,還有當朝宰相趙普在,首先趙普與太祖、太宗的弟弟趙光美不合,而在太宗皇帝繼位時,貪財好利,眷戀權利,後被太宗皇帝罷免了宰相之為,只給其虛位太子太保,再加上新任宰相盧多遜與趙光美私交甚好,所以趙普肯定不希望趙光美做皇帝,隨之太宗就皇位問題詢問趙普。

    趙普回答說:“自夏禹至今,只有傳子的公例,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在回答這句話後的第二天,趙普重新做了宰相,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倆人政治勾結的產物,而趙普存在偽造“金匱之盟”的嫌疑。

    東哥認為“金匱之盟”為皇室內部權力鬥爭的產物

    其實對於太宗繼帝位,一直是個迷,每個人根據歷史事實、政治背景做出的判斷各不相同,我認為“金匱之盟”為皇室內部權力鬥爭的產物,因為無論什麼原因,基於太宗本身的才幹以及政治能力足以左右當時的局勢,取得皇位的手段有很多,不可能簡單的歸結於某一方面,所以大家不需偏執於一個點,“金匱之盟”無論真實與否,只要對事對人有個全面的瞭解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記》中記載呂雉全家因為避仇搬遷到沛縣,有人知道是什麼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