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史記上的記載是: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也就是說:呂公為了躲避仇家,特意舉家從山東單縣搬到了江蘇沛縣。

    如此艱辛地搬家路線,莫非真的有什麼深仇大恨?

    古代出行工具不多,而且華人對於家的概念很重,如果不到萬不得已的話,舉家搬遷,遠離家鄉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而在《史記》中同樣記載道: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意思就是:呂公為了躲避仇家,又因為和沛縣縣令有私交,於是舉家投奔沛縣,縣中眾人聽說了縣令好友來到之後,都想著去巴結他,才有了後面呂公嫁女給劉邦的事。

    可見呂家是有一定勢力的,呂公和沛縣縣令,要麼是密友要麼就是恩人,才會在呂公宴會上,特意安排了蕭何(主吏)來負責,而且還階級分明(禮物不滿一千錢的只能坐在門外)。

    那像這樣的人家,一些小事肯定是很容易擺平的,就算擺不平也不至於舉家遷移這麼嚴重,所以呂公應該是犯了大事,但這事又不是官府公案(秦律十分嚴苛,不是說走就能走的)。我們再從《史記》中,可以發現這樣一句話: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

    呂公在酒宴上發現了劉邦這顆金種子之後,於是勸他要努力奮鬥,將來把女兒嫁給他。這一舉動引來了呂婆(呂公老婆)的責備:你個老頭子,老說咱女兒是貴人,要嫁給貴人。沛縣令多次上門求親都不成,現在幹嘛把女兒交給一個地痞流氓啊?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發現,呂女(未來的呂后)長相奇異,有貴人相,而且在單縣還有不少的追求者。

    呂公之所以要搬家,實際原因就是因為呂女的貴人相,不只呂公看得出,也有不少人看得出,這些人都希望娶到呂女,令呂公不勝其煩。但煩也不至於搬家,所以我認為,在這些追求者中,有幾個是朝廷大員的兒子或有實力的家庭,他們或明或暗地強迫呂公嫁女。

    呂公一不願女兒嫁給這些紈絝子弟,二又鬥不過他們,所以只好舉家搬遷沛縣了。

  • 2 # 長島男爵

    其實就是來看劉邦的,他們不是初次見面,他們是重聚。

    ****

    此處提出一個新穎的觀點,並不能保證在真,僅提供一種可能性。

    ****

    一、劉邦的身份——反秦秘密結社的成員。

    劉邦其人,多次跟碭郡結下不解之緣,如果不是巧合,應該就是有意的,而一個細節暴露了其意圖就是有意的。

    劉邦押送徭役去驪山途中,在芒碭山落草為寇,

    【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史記·高祖本紀》】

    呂雉派人去找劉邦,常常能找到,為什麼?

    呂雉給的說法是劉邦頭頂有云氣在,無神論者的我們肯定不信,無非就是借神鬼之力抬高劉邦的身價。要問原因只能說夫妻兩都對這一帶很熟,不得不懷疑劉邦是有意在這裡落腳,甚至提前偵查過地形,彼此有暗號標記等等。

    再一個,劉邦落草的時間點也很耐人尋味,秦二世登基之後。

    如果這一切不是巧合,只能劉邦有意在天下將亂之前蟄伏起來,只等揭竿而起。

    劉邦那麼神算知道天下將亂?可能嗎?

    可能的,如果劉邦由始至終就從事反秦工作,那麼一切都能解釋清楚了。

    二、劉邦的家室——魏國大夫劉清的曾孫。

    傳統都認為劉邦是一個農民,但翻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你會嚇一跳——有足足20次反覆出現“以舍人從起碭(豐/沛)”,就是說有20個舍人在碭、豐、沛等地參與了劉邦的起義,並且還封了侯,舍人是什麼?就是為大戶人家服務的僕人,封侯的僕人就有20多,實際上會不會更多?有幾十個僕人的家族會是普通農民嗎?不可能吧。

    有人考究,劉邦曾祖是魏國大夫劉清,到了祖父這一代被封到豐邑,人稱豐公,劉邦家族是豐邑大戶。

    豐邑這個地方秦朝時隸屬沛縣,後來升格為縣,基本上就是非縣城比較大的鎮的樣子,而劉邦是這樣的地方的大戶人家,也難怪別人看不上,畢竟比不得縣城不是嘛,但比尋常百姓還是強很多的。

    三、劉邦空白的青年時期——遊俠經歷

    劉邦早年非常崇拜信陵君魏無忌,想去投奔他,但還來等他行動的時候,發現信陵君已經死了,繼而轉投信陵君的門客張耳,也就是日後的常山王、趙王,跟張耳遊歷了很多地方,直到魏國被滅,才回到家鄉。

    既然劉邦的出身和偶像是那樣的人,那麼劉邦反秦的思想也就順其自然了。

    我猜想當時有很多有志於反秦的秘密結社,而呂家人就是這個時候認識的,因為呂家也從事反秦,大家志同道合嘛。

    四、劉邦反秦準備的猜想。

    秦滅六國,勢不可擋,反秦工作轉入地下,那麼如何進行反秦準備呢?

    華人特別是古代人,有非常強烈的家鄉情節,劉邦也是如此,既然要反秦自然立足家鄉。

    豐沛之地,是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管轄,位於華東,而秦國核心關中陝西,若是在豐沛起義,鎮壓大軍很有可能就是從西邊來,而芒碭山就在豐沛西邊,劉邦早年遊歷也以魏地為主,首先劉邦要做的就是摸清那裡的地形,為將來的軍事鬥爭做準備。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那麼熟悉那裡的地形的緣故。

    五、呂家“避免”的原因——與劉邦匯合。

    避免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藉口,因為劉呂兩家志同道合,以此為契機達成聯姻,就是此行的目的。

    要知道劉邦落草之後,呂雉經常派人去找劉邦,芒碭山離呂雉的家鄉比較近,這麼大搖大擺,一點都不像有仇家,不如說呂家人可以接近接應劉邦。

    劉邦對於碭郡的經營絕非尋常,要知道劉邦沛縣起義後,才收集的3000沛兵,但是不久後就打到了碭郡,收碭兵6000,足足比沛縣多一倍,沒有提前經營我是不信的。

  • 3 # Gurunding

    的確,《史記》一書對於呂雉全家搬遷的原因只有寥寥幾筆帶過:因避仇。至於什麼仇、什麼怨,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從任何一本史書中瞭解真相。

    想知道什麼仇,我們只好猜測一下,那麼我們不妨慢慢剖析,以下便是我的猜測,供君們一樂:

    一、時代背景

    我們都知道,呂公、呂雉及呂家皆是因為劉邦而名傳千古,而劉邦更是大漢王朝的締造者;因此,時間很好推斷就是在秦末之時、秦始皇尚在之日,也就是說是在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的背景。

    二、呂家家世

    既然呂公姓呂,老家又是在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該地域處於原齊國的領地,因此可以推斷呂公和呂尚(也就是姜子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至少是呂尚後裔的一支;

    既然是呂氏後裔,那麼也算是一個大家族,至少在原齊國也算是貴族階級的一員;

    再加上從他搬遷到沛縣的所作所為來看(又是辦酒、又是辦宴),說明家境殷實,家底豐厚;

    三、大致情況

    從上述兩點我們可以看出幾個方面:

    1、呂家家世就算不是顯赫人家,也算是當地名門望族;

    2、呂家家底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不能算是小門小戶,至少說明家底豐厚,財帛無缺。

    四、大膽猜測

    那麼好,透過以上幾點,我們不妨大膽的來猜測一下,這個仇是什麼:

    1、從家世情況看,做為齊國遺民來說,同屬於貴族階級(相對來說不是主支,因為秦始皇曾下令移六國貴族遷居咸陽),那麼作為有力可圖的飛揚來說,被打壓或剝削應該是常有之事,有這個權利的應當為單父縣縣令;

    2、從呂公遷居沛縣,就急著給呂雉找老公來看,一部分原因應該在呂雉身上:單父縣縣令很可能逼呂公嫁女兒;

    3、呂公家產頗豐盛,窺虛他家產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單父縣令為謀奪呂公家產逼其嫁女的情況機率很高;另外沛縣縣令作為呂公的朋友還來求親,除了友人的身份外,很可能也為了呂公的家產;

    4、秦國做為勝利者,縣令的職權任命不全是秦華人,還有一些在滅國期間吸收的親秦派,那麼沛縣縣令作為呂公的朋友,也許他不是秦華人,反之單父縣縣令是秦華人的機率很高。

    從上述,我們可以大膽的勾勒出一個故事:

    呂公在單父縣威望很高,家產豐腴,秦國某人來到單父縣做縣令,做為戰勝者開始窺虛呂公的家產,用了很多手段,威逼利誘呂公交出家產,呂公很可能看出單父縣縣令貪得無厭,如果繼續在單父縣待下去,很可能會弄的家破人亡。

    於是呂公開始出逃,開始一邊偷偷變賣家產一邊和單父縣縣令虛與委蛇,呂公知道秦律法的嚴苛,知道單父縣縣令不敢威逼太過,正好給予了呂公時間。

    同時,呂公聯絡上了離單父縣不遠不近的沛縣當縣令的朋友,可能還送上了許多“重禮”,沛縣縣令一方面全了朋友之義,一方面又得到了實惠,何樂不為。

    呂公舉家遷移時,遭遇盜匪(很可能是單父縣縣令惱羞成怒派出來的人),在沛縣縣令的幫助下平安來到沛縣,同為縣令,一旦被上面的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吃不了兜著走,單父縣縣令只得罷手(只要呂公老老實實呆在沛縣裡,就拿他沒辦法)。

    呂公判斷的沒錯,沛縣縣令也不是什麼好鳥,人算、天算之下,沛縣縣令只好換一種方式來奪呂公家產:為自己兒子求親。

    這裡其實有一石二鳥之計:我是你朋友,來求親給你面子,你給我就拿你家產理直氣壯;不同意,那我們就算全了朋友之義,再下狠手別人也說不著什麼。

    呂公婉拒,他想好了下一步,給女兒找一個在當地有地位、有能力的人做女婿,這人是誰?劉邦啊,朋友遍沛縣的劉邦、義薄雲天的劉邦,這麼一來,自己家產少了,沛縣縣令不再盯著,同時有了在當地的一個庇護,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雖然只是推測,但是我個人覺得還是滿像回事的,哈哈,各位看個樂子就行,當不得真,畢竟,歷史書上沒有詳細明確的記錄。

  • 4 # 流年往史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老婆,長得端莊美麗,有貴人之相。從其名字“雉”可以看出一點寓意,雉雞毛色五彩斑斕,色彩豔麗,可飛可走,有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含義,可見其家人對其的殷切希望。一如現在的家長教育孩子,好好讀書考個好的大學,以後就不用回家種田,可以做個天面的人,不用受這份農罪了。呂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開啟了女性臨朝稱制的先河,更是外戚擅權禍亂朝綱的始作俑者。

    從《史記》的記載再加一定的合理推敲來看,呂公是一個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小地主這類的角色,也有著一定的名望,然而沒啥卵用,有點自命不凡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講呢?首先,史料記載呂公,善相。何解?就是說這個呂老頭子喜歡給人算八字,面相,但是專業程度不咋滴,就是一種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盪的階段。專業技術不過關,也為後來的於人結仇打下了伏筆。所以說少年們,沒有金鋼鑽就不要攬瓷器活。其自命不凡,沾沾自喜的作態則是來自於其對女兒的期盼,他曾掐指一算女兒有貴相,必會飛上枝頭變鳳凰,從而帶著呂氏家族達到巔峰,奔向高潮,好嗨喲。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學藝不精害死人吶。老呂也曾把女兒許配給好幾家富二代,官三代的,一相飛黃騰達,再相河邊抓蝦,只怪當初自己老眼昏花了。這呂老頭也是硬氣,潑皮無賴了我反悔,我不嫁了還。看到此處是不是有種感覺,和劉老四有的一拼吶;這句正應了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終於又一次踢到鐵板上了,幹不過人家,沒奈何只有乘著夜深人靜烏漆嘛黑的時候,攜妻帶子的溜了,到了沛縣投奔了自己的哥們,沛縣令了。

  • 5 # 武俠說

    一年沛縣來了個叫呂公的大戶,連縣長都畢恭畢敬。說躲仇家,卻不說仇家是誰,有什麼仇。呂公何許人也司馬遷不說。最為詭異的是,呂公被劉邦戲弄,還感恩戴德,把閨女嫁過去。縣長求親都不給面子,可見呂公的地位和自信。只因為一句呂公會相面,看出劉邦富貴之命。這裡我要給各位介紹一下,山醫命像卜,道家五術,山就是修仙,醫是治病,命是算命,像有人像,天象,地像,卜就是占卜。呂公既然精通相術,說明呂公應該是個當時道家重量級人物。為了說明呂公的道家背景,後文還要詳細印證。

    再說說這天子氣,中醫看病,要望聞問切,這望就是一望氣,二望象。望氣並非迷信,前蘇聯專門研究出一種能夠拍攝人體微光的照相機,可以透過人體發光的變換判斷人體健康狀況,並發現有的人光很弱,有的人光很強。這種技術幾千年前中國華人就有,扁鵲見蔡桓公中就有扁鵲望氣的記載。

    前邊說了,呂公會相術,肯定傳授給呂雉,呂雉也會望氣,古人婚嫁年齡一般在二十歲之前,可以肯定呂雉在嫁給劉邦時只是個丫頭片,但是這丫頭片掌握的技術可不一般。第一,會識人看相。第二,會望氣。第三,會在崇山沼澤中辨認方位,要知道透過望氣找到劉邦後,還需要在山林裡找到回家的路。第四秦末山林裡狼蟲虎豹傷人是常事,一個未成年媳婦,穿梭於荒野叢林,不說心理素質,就說這躲避,驅趕野獸的能力,想想都不寒而慄。

    沛縣令不抓劉邦家小。劉邦自從斬蛇落草為寇以後,沛縣令對此事長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按照當時秦律株連制度,先不說劉邦做了強盜這事,只說劉邦沒按時押送囚犯,劉邦家小就已經要吃官司了,再加上劉邦當了強盜,縣令要抄劉邦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可這個沛縣令卻什麼也沒做,嚴重的不作為。可你換個位置想想,秦帝國作為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疆域從陝甘這麼大的地方一下子擴充幾十倍,又沒有電話無線電,一個命令要傳達到地方全靠馬,還不得個把月,地方再到中央,什麼時候到,到那一層就不好說了,再加上胡亥篡權,始皇帝短命,秦二世無能。換任何一個人作為當時的沛縣令,都會有給自己留條後路的想法,請呂公到沛縣,呂公有兩子兩女,大女兒呂雉嫁了劉邦,二女兒呂嬃嫁給樊噲。看似呂公來沛縣避禍,實則是縣令攀附呂公。沛縣令向呂公求親,呂公有兩個女兒都不給縣令的底氣就從這裡來。

  • 6 # 香茗史館

    呂太公一家避難至沛縣的原因,雖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卻關係著劉呂兩家聯姻的根本原因,甚至有助於揭開西漢之初劉呂之爭的本來面目。然而《史記》中關於此事僅有一句“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並未說明因何事與何人結仇。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番,根據前後事態發展,我曾推匯出一種似乎較為合理,但又毫無證據的結論。

    種種跡象表明,呂太公或許與劉邦早已相識

    《史記》中呂太公與劉邦第一次見面,發生在呂太公逃至沛縣後的一次宴會上。不過,這段記載的種種跡象卻表明,這或許根本不是呂太公與劉邦第一次見面。

    按照原文記載,呂公因與沛縣縣令交好,為了躲避仇家這才從山東逃到了江蘇,前來投靠沛縣縣令。沛縣的官吏和地方頭面人物聽說縣令家裡來了重要客人,於是都前來拜訪,而由蕭何負責安排眾人的座次,原則是“賀禮不滿一千錢的,就安排坐在院子裡”。

    高祖劉邦時為當地亭長,平日裡便看不起這些官吏,因而在寫拜帖時謊稱“賀禮一萬錢”,事實上卻並未帶一分錢。拜帖遞進去之後,“呂公大驚,起,迎之門”。雖然蕭何提醒說劉邦素來愛說大話,但呂太公卻仍然對劉邦極為尊敬。酒宴之上“呂公因目固留高祖”,賓客散盡之後單獨將劉邦留了下來,然後便敲定了劉邦與呂雉的婚事。而其中的原因則是“呂公善相面”。

    首先,對於所謂的“相面之說”我認為並不可信,要知道這時的劉邦已經四十多歲了,整天無所事事(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做亭長又和官員們關係不好(廷中吏無所不狎侮),雖然未婚卻好色(已經有了私生子劉肥)。要知道在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可是很低的,實在無法想象呂公是怎麼看出來劉邦將來會有大出息的。當然,還應該排除一點,那就是這段話明顯有給劉邦貼金的嫌疑。

    如果排除了相面說,那麼這段記載便有兩個很明顯的疑點:

    1、呂太公見到劉邦的拜帖後為何“大驚,起,迎之門”,要知道拜帖上只有劉邦的名字和他那“萬金”的禮錢。雖說萬金在當時的確算是一筆不小的樹木,但以呂公的家資來講,還不至於被嚇一跳,並拋下其他客人,親自迎至門口的地步。那麼便只有一種可能,呂太公對劉邦這個名字很熟悉。

    2、呂夫人對於將呂雉嫁給劉邦極為不滿,但呂公的回答很是蹊蹺。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呂夫人顯然對此事極為不滿,而且沛縣縣令曾經在呂公見到劉季之前求過親,但是被拒絕了。也就是說在沒有給劉邦相面之前,呂公就已經拒絕了沛縣縣令,這對於一個因避仇逃到沛縣的人來說是不是很奇怪?而面對夫人的質問,呂公竟然只說了一句類似於“女人家懂什麼”的話,那麼為什麼不告訴夫人“劉季就是我常說的貴人?”

    因此,我認為呂公和劉邦極有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經認識,我甚至懷疑呂公逃難至沛縣,並非與沛縣縣令交好,而是衝著劉邦來的。與沛縣縣令較好極有可能是採用了“金錢攻勢”,畢竟呂公乃是原齊國呂氏貴族後裔,而沛縣縣令則是秦國中央朝廷直接派遣的(並非原六華人士),兩人此前很難相識。

    呂太公與劉邦是何時認識的?呂太公又因何來到沛縣?

    關於呂太公與劉邦何時認識,似乎在《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能夠找到答案,其中有載“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也就是說,劉邦在尚未成為亭長之前,曾與張耳交往甚密,經常在張耳處流連數月。

    △張耳乃是堅定的反秦人士

    張耳同樣是漢初功臣,曾被劉邦封為趙王。不過在此之前,張耳曾為信陵君門客,秦滅六國之後,張耳和信陵君均為著名的反秦人士,曾被秦始皇大肆搜捕。劉邦與張耳交往甚密,那麼劉邦是否也是堅定的反秦人士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由於秦國搜捕過緊,他們才不得不化整為零,劉邦返回沛縣做了亭長。

    而呂太公一家也極有可能同為反秦人士,原因是劉邦在沛縣起兵之後,逃難至沛縣的呂太公一家非但沒有迅速撇清關係,反而全力予以資助,呂雉甚至為此曾陷入大牢。而呂澤更是迅速在山東單父發動了起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需要注意的是,司馬遷在這裡用的是“佐”,而並非“從”,說明雙方僅是聯盟關係,而並非從屬關係。

    如果呂太公與劉邦、張耳等人一樣同為反秦人士,那麼身為齊國貴族後裔的呂公,極有可能在此之前便已經和劉邦有過交集。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六國貴族一直蠢蠢欲動,呂太公或許正是因在齊地積極開展反秦活動,因事洩而不得不舉家逃亡。

    而 正如前文所說,呂太公之所以會從山東逃到江蘇,恐怕並不是因為和沛縣縣令相熟,而是投奔劉邦來了。與沛縣縣令交好,恐怕只是到達沛縣之後,為了掩人耳目而已,這想必也是呂太公拒絕縣令而將女兒嫁給劉邦的原因,他們既然反秦,自然不可能與秦國官吏結親,而與同為反秦人士的劉邦聯姻,則毫無問題。

    △劉邦與呂雉的婚姻極可能是政治聯姻

    如果這個猜測為真,那麼呂太公一家便極有可能是因反秦活動暴露而被迫逃亡,這種原因自然無法向他人透露。至於呂雉和劉邦的結合則完全是一場政治聯姻,而他們的共同目的就是為了推翻秦國統治。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聯盟關係,才為漢朝建立之後的“劉呂之爭”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乒焦點賽,馬龍拒絕爆冷4-1逆轉張本智和晉級決賽,第5局打崩張本!你怎麼看?